国家标准-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_第1页
国家标准-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_第2页
国家标准-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_第3页
国家标准-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_第4页
国家标准-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则1.0.1为了便于国内外技术交流和贸易,有必要统一我国非煤矿山采矿基本术语及其释义,实现专业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包括含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等非煤矿山的采矿咨询、设计、施工、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以及矿业资本市场公开报告术语定义。1.0.3本标准编制的是非煤矿山采矿基本术语,同时也编入与采矿相关领域的部分术语。执行本标准时,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采矿一般性术语2.1通用性术语2.1.1矿山地质mininggeology是应用地质的一个分支,是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质工作的总称。2.1.2矿山测量minesurvey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2.1.3采矿mining把矿物从其自然环境中开采出来,并运至选厂或其他使用地点的活动。2.1.4露天开采surfacemining;open-pitmining从地表揭露出矿体并将其采出的工作总称。2.1.5露天开采矿山surfacemine;open-pitmine从事露天开采的矿山企业,简称露天矿。2.1.6地下开采undergroundmining通过一系列井巷工程通达矿体并将其采出的工作总称2.1.7地下开采矿山undergroundmine从事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简称地下矿。2.1.8露天-地下联合开采open-pitandundergroundcombinedmining同一矿床范围内,既有露天开采又有地下开采,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开采方式。2.1.9露天转地下开采miningfromopen-pittoundergroundmine前期采用露天开采,后期转为地下开采的开采方式。2.1.10地下转露天开采miningfromundergroundminetoopen-pit前期采用地下开采,后期转为露天开采的开采方式。2.1.11工作面workingface进行采矿、掘进、剥离和排土作业的场地。2.1.12残矿回采residualorerecovery回采第一次开采尚未采尽矿石的工作。2.1.13上盘hangingwall矿体直接顶部的岩石称上盘。2.1.14下盘footwa11矿体直接底部的岩石称下盘。2.1.15高山效应mountaineffect因海拔高,气压低和大气缺氧,致使人的体能下降和设备效率降低等现象。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2.1矿山设计规模designedmineannualoutput矿山设计年产矿石量。2.2.2矿山生产能力mineproductioncapacity单位时间内的矿石产量。2.2.3矿山服务年限minelife矿山自投产至结束的期限。2.2.4采场生产能力dayproductionofstopebyunityarea矿山企业正常生产时期,采场或矿块每天采出的矿石量。2.2.5三级矿量threegradesofreserves在开采储量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所圈定的可采储量,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三个级别。2.2.6开拓矿量developmentreserve形成了完整的矿井提升、运输、通风、防排水、充填等系统,并完成采准工作以前的生产探矿工程,在此开拓巷道范围内所控制的矿量。2.2.7采准矿量preparedreserves;reservesmining在开拓矿量中,已完成所需采准工程的矿量。2.2.8备采矿量extractionreserves在采准矿量中,已完成切割工程的矿量。2.2.10矿山基建期periodofminecapitalconstruction从矿山建设开始到按设计要求全部建成投产为止的时间。2.2.11投产时间startupyear按设计要求,矿山开采、运输、处理等工艺流程生产作业贯通运转并获取产品的时间点。2.2.13达产年yearoffullproduction矿山投产后,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的年度。2.2.14生产进度计划productionschedule矿山开采作业在空间、时间、数量和质量上的安排。2.2.15采出矿石量miningquantity从采场采出并运至选厂或其他指定场所,符合质量标准的矿石数量。2.2.16开采下降速度rateofexcavation指矿床、井田、阶段每年下降的垂直深度。2.2.18开采回采率orerecoveryratioofmining在一定范围内采出的矿石量与此范围内矿石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22矿石损失orelosses受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生产管理的影响,导致部分工业矿量丢失或不能回采。2.2.23矿石损失率orelossesratio采矿过程损失的矿石量与开采范围内所拥有的矿石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28矿石贫化oredilution在开采过程中受矿床上下盘围岩、夹石的混入或富矿粉的损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采出矿石的品位较未开采前工业矿石品位低的现象。2.2.29矿石贫化率oredilutionratio矿块平均品位与采出矿石平均品位之差与矿块平均品位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30废石混入率ratioofmixedwaste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31出矿品位productionoregrade采出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2.2.32副产矿石率by-productoreratio矿山开拓、探矿、采准、切割等工作中所采出的矿石量,占矿山全部采出矿石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33大块率rateofmassiveore超过供矿合格块度的大块矿石量与采出矿石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2.2.34二次破碎secondarycrushing采场爆破落矿后,将大块矿岩再次破碎至合格块度的作业。2.2.35配矿oreblending按用户对矿石质量的要求,对各种品级的矿石进行数量搭配。也称质量综合。2.2.36松散系数swellfactor矿岩松散后的体积与原位矿岩自然体积之比。2.2.37循环时间workingcycletime完成一个完整作业工序的时间数。2.2.38掘进循环进尺cycleadvance完成一个作业循环,掘进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距离。2.2.39昼夜循环数numberofcycleworkingin24hours每一昼夜完成循环的次数。2.2.40作业循环图表scheduleofworkingcycle反映回采或掘进工作面进行凿岩、爆破、通风、装运矿岩等各作业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系的图表。2.2.42工作面工班效率manshiftefficiencyofworkingface采矿或掘进工作面的工人,平均每人每班所完成的采矿或掘进工作量。2.2.44矿山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laborproductivityofmineworkerinkind矿山工人平均每人每年所完成的矿岩总量或出矿量。单位为万t/(人·a)或万m3/(人·a)。2.2.45矿山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laborproductivityofallmineworkersinkind矿山全部职工平均每人每年所完成的矿岩总量或出矿量。单位为万t/(人·a)或万m3/(人·a)。2.2.46设备完好率equipmentperfectnessratio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所占的百分比。2.2.47设备利用率equipmentutilizationratio每年度内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2.2.48采矿设备效率miningequipmentefficiency采矿设备每班所完成的工作量。2.2.49采矿直接成本miningdirectcost采矿作业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水、燃料、生产工人工资及职工福利基金等费用总和。2.2.50吨矿石成本costpertonore生产每吨矿石所需的费用。2.2.51吨矿投资指标investmentindexofpertonore按矿山建设规模计算,生产每吨矿石所需的投资费用。

3矿山地质3.1一般术语3.1.1地质时代单位geochronologicunit地质时期中的时间划分单位。按级别从大到小分别为宙、代、纪、世、期、时。其中宙、代、纪、世是国际的地质时代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代单位。3.1.2年代地层单位chronostratigraphicunit以地层形成的地质时代作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带,分别与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3.1.3岩石地层单位lithostratigraphicunit以岩性岩相特征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和层。仅适用于一定范围,也称地方性地层单位。杂岩为辅助的岩石地层单位。3.1.4地层stratum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3.1.5层位horizon在地层层序中的某一特定位置。3.1.6岩层产状attitudeofrocks岩石和构造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相对于水平参考面的空间位置。3.1.7产状要素elementsofattitude表示岩层或构造产状的数据,有面状构造的走向、倾向、倾角,线状构造的倾伏向、倾伏角。简称产状。3.1.8地质构造geologicstructure组成地壳的岩石块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形变和位移后的形式、产状、排列和各种构造形态。3.1.9地貌geomorphic地球的外貌或地球表面的形态。3.1.10风化作用weathering岩石暴露地表后,受到空气和雨水的化学作用,植物和细菌的作用以及温度变化的机械破坏作用等,使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腐烂以至最终瓦解成土壤的作用。3.1.11整合conformity同一地区产状一致、在沉积上和生物演化上都是连续的两套岩层的接触关系。3.1.12不整合unconformity同一地区有明显沉积间断或缺失的两套岩层的接触关系。3.1.13褶皱fold面状构造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弯曲或板曲。3.1.14褶皱要素elementsoffold褶皱不同空间位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3.1.15断层fault岩层或岩体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且沿破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有显著的位移。3.1.16断距displacement断层面上任何参考面被断层错开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分为走向断距和倾向断距。3.1.17层理bedding岩石的原生成层构造。3.1.18节理joint岩石中未发生位移的实际的或潜在的破裂面。3.1.19叶理foliation岩石遭受变质或变形作用所形成的面状构造。3.1.20火成岩igneousrock由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3.1.21沉积岩sedimentaryrocks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3.1.22变质岩metamorphicrock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3.1.23矿化mineralization使地壳中一种或几种有用成分相对富集的地质作用。3.1.24矿化域mineralizeddomain成因特征相同的矿化空间范围。3.1.25蚀变wallrockalteration在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使其结构、构造以及成分相应地发生改变的现象。3.1.26矿带orezone具有共同地质特征和成因联系的矿床或矿床组合的分布地带。3.1.27矿田orefield由一系列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紧密联系的矿床组合而成的含矿地区。即矿带中矿床、矿化点、物化探异常最集中的地区。3.1.28矿床deposit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物质能被开采利用的综合地质体。3.1.29矿体orebody矿床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3.1.30矿脉lode沿着围岩的裂隙充填或交代而成的脉状矿体。3.1.31矿层reef赋存于沉积岩层中或层状侵入体中的层状矿体。3.1.32铁帽gossan沉积或充填于矿脉上部的含铁氧化物质。3.1.33露头outcrop地层、岩体、矿体等出露于地表的部分。3.1.34矿石ore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天然矿物聚集体。3.1.35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均质、无机和结晶的物相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3.1.36脉石gangue矿床中与矿石伴生的非矿石部分。3.1.37夹石horse夹于矿体中或矿体间的非矿岩石。3.1.38围岩countryrock矿体、地质体及地下工程周围的岩石。3.2矿产勘查3.2.1勘查阶段stagesofexploration按不同详细程度依次进行的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我国现将勘查阶段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阶段。3.2.2勘查程度degreeofexploration矿区及矿床工程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的总称。3.2.3预查reconnaissance依据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等,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3.2.4普查prospecting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进行大致勘查。3.2.5详查generalexploration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用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工程进行基本勘查。3.2.6勘探detailedexploration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以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系统加密各种取样工程进行详细勘查。3.2.7基建探矿pre-productionexploration在矿山基建过程中,按矿山设计确定的先期开采地段,为投产所需要的采准、切割做准备而进行的探矿工作。3.2.8生产探矿explorationduringproduction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根据开采的需要,在地质探矿工作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探矿工作。3.2.9矿床勘查类型complexityofmineraldeposits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的复杂程度及其对勘查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而对矿床进行的分类。3.2.10工程间距explorationgrid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3.2.11物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用物理原理和相应的仪器设备,研究地质构造和测量区域内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以发现与矿化和其他地质特征有关的地球物理异常的一种勘查方法。3.2.12槽探trenchexploring在地表挖掘探槽以揭露地质和矿产现象的一种勘查手段。3.2.13坑探pitexploring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以揭露地质和矿产现象的一种勘查手段。3.2.14钻探drilling用钻机按一定设计倾角和方位角向地下钻孔,通过取出孔内岩芯、矿芯、岩屑、岩粉,或在孔内放入测试仪器,以了解地下岩层、矿产或地质构造等的一种勘查手段的总称。3.2.15岩芯core在钻探工程中根据需要使用岩芯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岩块。3.2.16岩芯采取率corerecovery某一段孔身内所取得的岩芯累积长度与该段进尺的百分比。3.2.17地质编录geologicallogging用文字、图件、影像、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地质和矿产现象、采样、分析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过程。3.2.18岩芯采样coresampling是以钻探获得的岩心或矿心为对象所进行的采样工作。由于岩心采样通常采用沿岩心轴线方向按1/2或1/4劈取岩心,因此又称劈心法。3.2.19岩/矿屑采样chipsampling使用反循环钻进或冲击钻进等方式收集岩/矿屑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矿石的品位以及大致进行岩性分层。3.2.20品位控制gradecontrol矿山生产过程中为准确查明矿石品质的空间变化,以最终确定矿体或不同类型矿石边界的工作。3.2.21品位控制取样gradecontrolsampling为完成品位控制工作而进行的取样。3.2.22样品加工制备samplepreparation为了满足化学分析或其他测试对样品最终重量和颗粒大小的要求,对原始样品进行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减的工作,简称样品加工。3.2.23重复样品duplicatesample用于评价取样和样品分析结果精密度的样品,简称重复样。根据其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分为现场重复样和各级缩分副样。3.2.24空白样品blanksample不含待测组分的样品,用于检查和评价样品加工及样品分析过程中的样品污染,简称空白样。3.2.25标准样品standardsample用于评价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样品,是一种有证标准物质,简称标准样。3.2.26样品分析sampleanalysis对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及其存在形式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工作统称。3.2.27基本分析basicanalysis为了解矿石中一种或几种主要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而进行的样品化学分析。是圈定矿(化)体、划分矿石类型、品级、进行资源量估算的主要依据。也称普通分析。3.2.28组合分析compositeanalysis为了解矿(化)体内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的有益组分,或影响矿产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包括造渣组分)的含量和分布规律而进行的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综合评价及伴生有益组分的估算。3.2.29化学全分析totalanalysis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矿石中各种元素及组分的含量,而进行的样品化学分析。3.2.30光谱全析spectrumtotalanalysis为了解矿石和围岩内部元素和其大致含量而进行的光谱分析。3.2.31物相分析phaseanalysis为确定某元素在矿石中存在的形式而进行的分析。3.2.32内检分析internalcheckanalvsis为确定原分析结果的偶然误差,在同一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3.2.33外检分析externalcontrol为确定原样分析结果的系统误差,在另一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3.2.34仲裁分析umpireanalysis由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3.2.35品位grade矿石或精矿产品中,不同组分或矿物的单位含量。3.2.36品位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eariation(COV)ofgrade品位的均方差与品位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3.2.37特高品位erratichigh-grade在矿化不均匀或极不均匀的矿床中,非人为因素形成的无规律出现的品位值极高的少数样品的品位。也称风暴品位。3.2.38厚度变化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ofthick-ness矿体厚度的均方差,占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是表示矿体厚度或形态变化的一种指标。3.2.39体积密度density单位体积岩、矿石的重量与其体积之比,旧称体重。3.2.40含水率moisture在自然状态下,单位重量岩、矿石中所含的自由水含量与所测岩、矿石的重量百分比。3.3矿床及其工业指标3.3.1矿床成因类型genetictypesofdeposit根据矿床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3.3.2内生矿床endogeneticdeposit由地球内部能量导致的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矿床。有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矿床、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等。3.3.3外生矿床exogeneticdeposit在地球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矿床。有沉积矿床、风化矿床等。3.3.4岩浆矿床magmaticdeposit由地壳深处高温熔融状态的含矿硅酸盐熔浆冷却结晶、分异而形成的矿床。3.3.5伟晶岩矿床pegmatitedeposit具有经济价值可供开采的伟晶岩。有花岗伟晶岩、碱性伟晶岩等。3.3.6热液矿床hydrothermaldeposit各种成因的含矿热水溶液所形成的矿床。3.3.7矽卡岩矿床skarndeposit在火成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或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岩浆热液及含矿高温气水溶液相互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含大量矽卡岩的矿床。3.3.8沉积矿床sedimentarydeposit由地表的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分为机械、蒸发、胶体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及火山沉积矿床;河流、沼泽、湖泊、泻湖、浅海和深海大洋底部沉积矿床;地台型、地槽型沉积矿床等。3.3.9变质矿床metamorphicdeposit岩石或早期形成的矿床,受到变质作用,改变了它的原来形状、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使其物质成分发生强烈的改造或活化转移而形成的矿床。3.3.10风化壳矿床residuumdeposit岩石在地表受长期化学和物理风化作用后有用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也称残积矿床。3.3.11淋滤矿床leachingdeposit岩石经化学风化作用后,某些有用物质随地下水向下渗透到风化壳下部或邻近的一些岩石中聚集而形成的矿床。3.3.12砂矿床placerdeposit岩石或矿床在地表受风化、侵蚀作用,分离出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重矿物堆积而成的矿床。分为残积、坡积、冲积、冰积、海成和风成砂矿床等。3.3.13矿体赋存条件geologicconditionsoforebody影响矿体生成及其产出状态的地质条件。3.3.14矿体规模dimensionoforebody矿体沿走向的长度、沿倾向的深度和厚度的总称。3.3.15矿体产状occurrenceoforebody矿体在地壳中产出的空间位置和特征。3.3.16矿石类型typesofore矿石按自然条件和工业利用条件而进行的分类。3.3.17矿石自然类型naturaltypesofore根据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氧化程度以及物理机械性质等划分的矿物自然组合。3.3.18矿石工业类型industrialtypesofore根据采选冶方法及不同的工艺流程,按工业要求划分的矿石类型。3.3.19矿石工业品级industrialclassesofore在同一矿石工业类型中,因其质量不同而具不同用途,或需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并能进行分采时,则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工业品级。3.3.20氧化矿石oxidizedore金属矿床受氧化作用后,形成的氧化带中的矿石。3.3.21混合矿石transitionalore矿床的氧化带与原生带之间过渡类型的矿石。3.3.22原生矿石primaryore矿床中未受氧化作用的矿石。3.3.23共生矿产parageneticcommercialminerals在同一矿床中,同时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在成因和空间分布上密切共生,并均具工业价值的矿产。3.3.24伴生矿产associatedminerals在矿床中与主矿产共生,在技术上不具备单独开采价值,但在开采加工主要矿产时,能同时合理利用的矿石、矿物或元素。3.3.25工业指标cut-offsformineralresourcesandorereservesestimation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矿产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的要求,作为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化体、估算资源量和储量依据的标准。3.3.26边界品位samplecut-offgrade采用几何图形法在资源量估算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用于区分矿石与废石或夹石的界线。3.3.27最低工业品位break-evencut-offgrade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单个见矿工程主要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划分经济的资源量和边际经济的资源量的标准之一。3.3.28边际品位blockcut-offgrade工业上可以利用的矿块的最低平均品位要求,是最低工业品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3.3.29最小可采厚度minimumminingthickness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石品位已达到工业品位,并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要求。3.3.30米百分值meter-percentpertonne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某些矿产,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中,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工业品位的矿体厚度与品位乘积的最低工业要求。品位用百分率来表示。3.3.31米克吨值meter-gramspertonne米百分值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品位用g/t来表示。3.3.32夹石剔除厚度maximumthicknessallowanceforwastedilution采用几何图形法圈定矿体时,夹在矿体中允许作为矿石圈定的非工业矿石或废石部分的最大厚度。3.3.33有害杂质允许含量allowanceofdeleterious矿石中含有的对产品质量和选冶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影响的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3.4矿产资源量3.4.1地质可靠程度geologicalconfidence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精度。3.4.2资源量mineralresources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3.4.3预测的资源量reconnaissancemineralresources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3.4.4推断的资源量inferredmineralresources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3.4.5控制的资源量indicatedmineralresources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3.4.6探明的资源量measuredmineralresources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3.4.7保有资源量retainedmineralresources截止某一时间尚未开采的资源量。3.4.8资源量估算mineralresourcesestimation根据地质勘查所获得的有关矿床的全部资料和数据,运用矿床学理论进行地质解释,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资源量估算和资源量分级的一项综合工作。3.4.9矿体圈定delineationoforebody在估算资源量时,根据探矿工程和取样分析的资料,按照工业指标要求,确定不同质量、用途和开采技术条件的资源量分布范围而进行的工作。3.4.10特异值outliers指位于正常统计数据分布范围以外的极高或极低数据值。3.4.11品位估值gradeestimation根据取样点的品位(也包括体积密度、厚度等)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未取样空间范围进行估值的过程,又称品位插值。3.4.12资源量估算方法mineralresourcesestimationtechnique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和方法估算资源量的过程。3.5矿床水文地质3.5.1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is河流垂直下切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的界面。3.5.2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alunit具有统一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3.5.3孔隙水porewater存在于土层或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3.5.4潜水phreatic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不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3.5.5承压水confindwater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3.5.6裂隙水fracturewater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3.5.7岩溶水karstwater存在于可溶性岩层中的溶洞、溶隙、溶孔等溶蚀空隙中的地下水。3.5.8老窿水goatwater存积于历史上开采所遗留的采空区及废弃巷道中的地下水。3.5.9渗透水流seepageflow充满整个多孔介质的空隙和岩石骨架全部体积的水流。3.5.10矿床水文地质类型hydrogeologictypesofdeposits根据充水含水层性质,或勘探工作的复杂程度而分别对矿床进行的类别划分。3.5.11钻孔水文地质观测hydrogeologicobservationofborehole在钻进过程中,通过钻进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测定,以及钻具突落、涌水、漏水、垮塌等现象的记录和岩性观察,了解含水层的数量、埋藏、分布、厚度、含水性和水文地质一般特征与变化规律的作业。3.5.12透水层permeablestrata重力水流能够通过的土层或岩层。3.5.13含水层aquifer地下水位以下饱水的透水层。3.5.14隔水层impermeablestrata重力水流不能透过的土层或岩层。3.5.15水文地质参数hydrogeologicalparameter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等。3.5.16孔隙度porosity土或岩石的孔隙体积,占土或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3.5.17裂隙率fissureratio岩石中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为体积裂隙率,以百分率表示。根据目的的不同,也可采用线裂隙率或面裂隙率表示。3.5.18岩溶率karstratio反映石灰岩等可溶岩类地区在一定地段内岩溶发育程度的指标,以百分率表示。通常有线岩溶率、面岩溶率和体积岩溶率。3.5.19水力坡度hydraulicgradient是地下水流动方向上潜水面或测压水头的坡度。3.5.20富水性waterabundanceindex含水层的水量丰富程度。常以某一规定口径的井、孔最大涌水量表示。3.5.21给水度specificyield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流出的水量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也称重力给水度。3.5.22渗透系数coefficientofpermeability当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3.5.23导水系数coefficientoftransmissivity当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通过单位含水层垂直断面的流量。3.5.24储水系数coefficientofstorage当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石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也称释水系数或贮水系数。3.5.25压力传导系数coefficientofpressureconductivity表征在弹性状态条件下,承压含水层中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参数。在数值上为导水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3.5.26水文地质试验hydrogeologictest测定含水层富水性和水文地质参数的各种试验的统称。包括抽水、渗水、注水、压水和放水等试验。3.5.27降落漏斗coneofdepression因在井、钻孔或矿床开采抽水而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3.5.28影响半径radiusofinfluence降落漏斗的周边在平面上投影的半径。3.5.29引用影响半径inducedradiusofinfluence在钻孔或地下巷道系统抽水时,形成的不规则近似圆形降落漏斗,将其周边圈定的面积简化为等面积圆形的半径。3.5.30单位涌水量specificyield抽水试验时,井或钻孔内水位每下降1m时的涌水量。3.5.31涌水量mineinflow单位时间内流入矿坑的水量。可分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3.5.32正常涌水量normalgroundwateryieldofmine矿坑涌水量预测中估算的,开采系统达到某一水平时,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相对稳定的涌水量。3.5.33最大涌水量maximumgroundwateryieldofmine矿坑涌水量预测中估算的,开采系统达到某一水平时,在不含井巷突水、地表水倒灌等特别情况的矿坑涌水量的最大值。3.5.34静储量staticstorage地下水水位变动带以下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3.5.35动储量dynamicstorage地下水流的断面流量,相当于在天然条件下的地下径流的侧向补给量。3.5.36地下水硬度hardnessofgroundwater指地下水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当水煮沸后,沉淀出的Ca2+、Mg2+的数量,称为水的暂时硬度;水沸腾后不沉淀,仍以离子形式含于水中的Ca2+、Mg2+含量,称为永久硬度;永久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和,称为总硬度。3.5.37降深drawdown由于自含水层中抽水而产生的水位或水压降低。3.5.38地表径流系数surfacerunoffcoefficient一定时间段内,某一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与同时段该范围内降雨总量的比值。3.5.39入渗系数coefficientofinfiltration一定时间段内,某一范围内降雨量中渗入地下、补给含水层的部分与同时段该范围内降雨总量的比值。3.5.40流砂层quicksand主要粒级成分为细砂和粉砂,在地下水压的作用下可能液化,并向临空面流动的砂层。

4矿山测量4.1一般术语4.1.1独立坐标系independentcoordinatesystem任意选用原点和坐标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4.1.2建筑坐标系architecturecoordinatesystem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呈某种几何关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4.1.3坐标变换coordinatetransformation将某点的坐标从一种坐标系换算到另一种坐标系的过程。4.1.480国家坐标系xi’an80coordinatesystem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的大地坐标系,又称西安坐标系。4.1.5高程elevation;height地面点至高程基准面的铅垂距离。4.1.6高程基准heightdatum由特定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确定的起算面所决定的水准原点高程。4.1.71985国家高程基准Nationalheightdatum1985依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水面所决定的水准原点高程,于1987年由国家测绘局颁布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基准。4.1.8相对高程assumedheight按假设的高程基准所确定的高程。也称相对标高。4.1.9测量平差surveyadjustment采用一定的估算原理,处理各种测量数据,求得定量最佳估算并进行精度估算的理论和方法。4.2控制测量4.2.1控制测量controlsurvey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4.2.2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利用多颗卫星和接收机在全球范围内确定空间或地面点三维坐标的一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4.2.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4.2.4平面控制测量horizontalcontrolsurvey建立平面控制网,确定控制点平面坐标的测量工作。4.2.5高程控制测量verticalcontrolsurvey确定控制点高程值的测量工作。4.2.6控制点controlpoint以一定精度测定其几何、天文和重力数据,为进一步测量及为其他科学技术工作提供依据,具有控制精度的固定点。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4.2.7平面控制点horizontalcontrolpoint测定了平面坐标值的控制点。4.2.8高程控制点verticalcontrolpoint测定了高程值的控制点。4.2.9控制网controlnetwork由相互联系的控制点以一定几何图形所构成的网络。4.2.10平面控制网horizontalcontrolnetwork在某一参考面上,由相互联系的平面控制点所构成的测量控制网。4.2.11高程控制网controlnetworkofheight;verticalcontrolnetwork由相互联系的高程控制点所构成的测量控制网。4.2.12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测定三角形各顶点水平角,并根据起始边长、方位角和起始点坐标,经数据处理求得各顶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4.2.13三边测量trilateration仅测量三角形的边长,以确定网中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4.2.14边角测量triangulateration,conbinationoftriangulationandtrilateration综合应用三角测量和三边测量确定各顶点位置的测量方法。4.2.15导线测量traversesurvey,traversing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计算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4.2.16距离测量distancemeasurement测量两点间长度的工作。4.2.17高程测量heightsurvey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4.2.18水准测量leveling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两固定点间高差的工作。4.2.19控制网选点reconnaissanceforcontrolpointselection根据控制网设计方案和选点的技术要求,在实地选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4.2.20造标towerbuilding;signalerection建造作为观测照准的目标及升高仪器位置的测量标志构筑物的总称。4.2.21埋石markatorbelowgroundlevel;settingmonument将控制点的永久性标志固定在实地的工作。4.3联系测量4.3.1联系测量connectionsurvey将地面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按一定的测量方法传递到地下巷道内的测量工作。4.3.2平面联系测量planconnectionsurvey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按一定的测量方法传递到地下巷道内的测量工作。也称定向测量。4.3.3高程联系测量heightconnectionsurvey将地面的高程系统按一定的测量方法导入地下井巷内水准起算点上的测量工作。也称导入标高。4.3.4几何定向geometricorientation在平面联系测量中,把地面和地下的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进行坐标和方位角传递的测量方法。4.3.5物理定向physicalorientation在平面联系测量中,利用物理的方法,把地面坐标系统传递到地下井巷的测量方法。4.3.6近井点nearshaftpointfororientation为进行平面联系测量,在井口附近设立的永久性控制点。4.3.7连接点connectionpoint平面联系测量中,为传递坐标和方向,在地面或定向水平上设立的直接与投点铅垂线构成有利连接图形的测站点。4.4施工测量4.4.1施工测量constructionsurvey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4.4.2施工控制网constructioncontrolnetwork为工程建设的施工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4.4.3贯通测量throughsurvey;breakthroughsurvey为确保掘进的井巷按照设计要求,准确的与其他井巷接通所进行的测量工作。4.4.5井筒十字中心线crosslinesofshaft在平面上,通过井筒中心且相互垂直的两条线。其中一条应以井筒提升容器的出车设计方位角定向,或以箕斗卸载设计方位角定向。4.4.6腰线gradeline设在巷道一帮或两帮,用于指示掘进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控制坡度的标定线。

5岩石力学5.1岩体特征5.1.1岩体rockmass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由各类结构面和结构体所构成的天然地质体。5.1.2构造体系structuralsystem同一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次的各种构造带以及构造带间所夹岩块或地块的总称。5.1.3区域构造作用tectogenesis形成山脉区域性范围的断裂作用和褶皱作用等。也称造山作用。5.1.4构造形迹structuralfeatures自然条件下地壳岩石永久形变造成的各种地质构造形体和岩块、地块相对位移的踪迹。5.1.5挤压构造带compressedstructuralzone由许多压性构造形迹组成的窄长带状构造。如地层倒转带、紧密褶皱带等。也称挤压带。5.1.6结构面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岩体中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力学强度相对较低的面状不连续地质界断。也称构造面或不连续面。5.1.7原生结构面primary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面状构造。分为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和变质结构面。5.1.8次生结构面secondary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成岩后的岩层经受机械运动—卸荷、风化、地下水及爆破振动等产生的面状构造。5.1.9构造结构面tectonicstructuralplane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中所产生的破裂面或破碎带。包括节理,断层、劈理以及由层间错动引起的破碎带。也称不连续面。5.1.10软弱结构面weakstructuralplane夹有云母片岩、绿泥片岩、滑石片岩等软弱夹层的结构面。5.1.11压性结构面compressivestructuralplane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具有明显挤压特征的不连续界面。5.1.12张性结构面tensilestructuralplane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具有明显引张特征的破裂面。也称张裂面。5.1.13扭性结构面shearstructuralplane与主应力斜交而大致平行于最大剪应力方向,具有明显扭动特征的破裂面。也称扭裂面。5.1.14构造线structuralline出露地表的结构面与地表面的交线。5.1.15地应力场stressfieldintheearth’scrust地壳中形成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时的应力分布状况。也称应力场。5.1.16原岩应力virginstress岩体处于天然条件下所具有的应力。主要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次之还有膨胀应力、热应力等。5.1.17自重应力gravitationalstress由上覆岩层自重作用所引起的应力。5.1.18构造应力tectonicstress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包括地质构造进行过程中,在岩体内所发生的应力,由于已结束的地质构造过程所造成的残余构造应力。5.1.19应力状态stateofstress受力物体中同一点的不同截面上,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截面的方向不同而变化的状态。5.1.20主应力principalstress作用在物体内任一点的三个彼此正交的截面上的正应力,截面上的剪应力为零。分为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5.1.21主应力轴principalaxisofstress与主截面外法线平行的坐标轴。分为最大主应力轴、中间主应力轴和最小主应力轴。5.1.22主应力轨迹线trajectoriesofprincipalstress受力物体内相邻各点主应力方向的连线。连线上点的切线方向表示主应力方向。5.1.23应力椭圆stressellipse在二维应力状态中,其半轴长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椭圆。5.1.24应力椭球stressellipsoid在三维应力状态中,所对应的直角坐标中的半轴长分别为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的椭球。5.1.25地应力测量in-situstressmeasurement,measurementofstressintheearth’scrust探明地壳中各点应力状态的量测方法。有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等5.1.26水平应力horizontalstress作用方向为水平的应力5.1.27垂直应力verticalstress作用方向为垂直的应力5.1.28新鲜岩石freshrock未经风化作用的岩石。5.1.29完整岩石intactrock没有受到不连续结构面分割的岩石5.1.30风化岩石weatheredrock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原生岩石引起不同程度的分解破碎,且成分和颜色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岩石。5.1.31基岩bedrock埋藏于天然土层之下的和大片外露于地表的岩体。5.2岩体工程分类5.2.1详细线测量detaillinesurvey沿井巷侧帮或露天台阶坡面布设20m~30m长度作为一条测线,统计交于测线上的节理条数,并记录节理产状和岩石类型的方法。5.2.2极射赤平投影stereographicprojection将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的角距关系投影到赤道平面上的方法。5.2.3极点图polediagram根据极点的分布,表达面状构造或线状构造的优选方位的性质和程度的图解。5.2.4等密图contourdiagram在极点图的基础上,用等值线表示图内极点密度分布的特征和规律。极点密度集中的区域反映构造发育的优选方位。5.2.5岩体结构rockmassstructure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和结构体在岩体内的组合及排列形式。5.2.6岩体结构类型structuraltypesofrockmass根据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特性、结构体的组合排列和接触状态,将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等类别。5.2.7块状结构blockstructure岩体以节理为主,由块状和柱状结构体所组成的结构类型。5.2.8镶嵌结构mosaicstructure岩体节理比较发育,含有小断层错动带,由菱形和锥形结构体所组成的结构类型。5.2.9层状结构stratifiedstructure岩体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由板状和楔形结构体所组成的结构类型。5.2.10碎裂结构clasticstructure岩体节理、断层及断层破碎带交叉,劈理发育,由碎块状结构体所组成的结构类型。5.2.11松散结构loosenstructure岩体断层破碎带交叉,构造及风化裂缝密集,由鳞片状、碎屑状、颗粒状结构体所组成的结构类型。5.2.12围岩稳定性stabilityofsurroundingrock围岩依靠自身的强度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5.2.13围岩稳定性分类stabilityclassificationofsurroundingrock按围岩稳定性划分的不同等级。5.2.14可崩性cavability岩体崩落的难易程度。5.2.15普氏系数Protodyakonov’scoefficient岩石在钻孔、燃破,冲击等外力作用下破坏的难易程度。岩石的普氏系数等于以MPa为单位时岩石抗压强度的l/10。5.2.16岩石质量指标rockqualitydesignation钻孔岩芯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累计长度与钻孔总长度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简称RQD值。5.2.17隧道围岩质量指标tunnelingqualityindex用RQD值、节理组数、节理粗糙度值、节理蚀变值、裂隙水折减系数和地应力折减系数等参数,估算出评价围岩质量的指标。简称Q值。5.2.18岩体质量指标rockmassrating用完整岩石强度、RQD值、裂隙间距、地下水和地应力条件等参数,计算得出的评价岩体质量的总分值。简称RMR值。5.2.19地质强度指标geologicalstrengthindexHoek等人提出的一种专门用于解释含有不连续面或节理岩体性质的岩体分级系统。简称GSI。5.2.20采矿岩体质量指标minerockmassrating一种用于采矿工程岩体的、修正后的RMR岩体分类方法。5.2.21结构面产状orientationofdiscontinuities以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表示的结构面在空间的位置与状态。5.2.22节理间距jointspace相邻节理间的距离,单位为m。5.2.23节理密度densityofjoint单位长度内的节理条数,单位为条/m。5.2.24节理面粗糙度jointroughness节理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或,节理面的凹凸度起伏度5.2.25节理组jointsets同期形成,同一成因,具有一定相关产状的所有节理称节理组。5.2.26优势节理组principaljointsets起主导作用的一组或几组节理5.2.27节理刚度jointstiffness是指节理(岩体)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一般分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5.2.28不连续面张开度apertureofdiscontinuities结构面缝隙紧密的程度5.3岩石力学性质5.3.1岩石力学性质mechanicalpropertiesofrock岩石在应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变形和强度特性。5.3.2弹性elasticity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力解除后,该物体能完全恢复其原状的性质。5.3.3塑性plasticity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力解除后,该物体永远不能自行恢复原状的性质。5.3.4弹塑性elasticoplasticity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力解除后,该物体一部分变形立即消失,而另一部却永远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5.3.5脆性brittleness物体受力后,在发生破裂之前很少或甚至没有变形的性质。5.3.6粘性viscosity是液体与固体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它们能抵制其形状的瞬时变化,而产生一种与时间和应力大小有关的应变性质。5.3.7流变性rheologicalbehaviour反映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应力应变现象的一些特性的统称。5.3.8蠕变creep长时间地施加应力而产生的缓慢变形。如岩土边坡近乎连续的向下和向外移动而产生的永久变形,但不会引起剪切破坏的现象。也称蠕动。5.3.9松弛relaxation随着时间的延长,岩石自身强度逐渐减小的现象。5.3.10滞后hysteresis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发生改变时,由于粘性或内摩擦的原因而使其效应延迟的现象。5.3.11岩石硬度hardnessofrock用来衡量岩石可钻性的一种指标,它代表一种岩石刻划另一种岩石的相对能力。5.3.12单轴抗压强度uniaxialcompressivestrength在单向受压条件下,岩石试件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力值。5.3.13抗拉强度uniaxialtensilestrength在单向受拉条件下,岩石试件拉断时的极限拉应力值。5.3.14抗剪强度shearstrength岩石或岩体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应力方向剪断时,剪切面上的极限剪应力值。5.3.15极限强度ultimatestrength物体受力作用,在破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也称极限应力。5.3.16弹性极限elasticlimit岩石试件在不发生永久变形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5.3.17残余强度residualstrength岩石破坏后所残留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5.3.18点荷载强度指数pointloadstrengthindex岩块被两个加荷锥头压裂时的极限荷载与两椎顶间距的平方之比。5.3.19内聚力cohesion岩石内部颗粒之间及颗粒与水分之闻的吸引力的总和。5.3.20内摩擦角angleofinternalfriction作用在土或岩石内表面上的正应力与全应力的最大夹角。5.3.21内摩擦系数coefficientofinternalfriction内摩擦角的正切。5.3.22休止角angleofrepose松散材料自然堆积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而不下滑时,所形成的锥体的最大锥底角。也称自然安息角。5.3.23弾性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岩石在单向受压条件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压应力与应变之比。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简称弹模。可分为静弹模和动弹模。5.3.24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正应力与对应的线应变之比。5.3.25剪切模量shearmodulus剪应力与对应的剪应变之比。也称刚性模量。5.3.26体积模量bulkmodulus平均应力变化与单位体积变化之比。5.3.27泊松比Poisson'sratio土或岩石在无侧限条件下受压时,产生的横向正应变与纵向正应变之比。5.3.28岩石吸水率rateofrockabsorption单位体积岩石在大气压下吸收水的质量与岩石干密度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5.3.29软化系数coefficientofsoftening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5.3.30侧压力系数coefficientoflateralpressure岩土在侧向不可膨胀条件下受压时,侧向压力的增量与垂直压力的增量的比值。5.3.31湿陷系数coefficientofcollapsibility在一定压力下,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的比值。5.3.32压缩系数coefficientofcompressibility土在侧向不可膨胀条件下受压时,相应于压力增加0.IMPa时孔隙比的变化值。5.4岩体移动5.4.1岩体移动stratamovement;rockmassmovement由于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引起井巷围岩、上覆岩层或边坡岩体产生变形与破坏的现象和过程。5.4.2岩体移动范围impactareaofrockmassmovement矿体开采后,由于地下空间、原岩应力变化等引发的围岩变形、移动及辐射到地表区域轮廓。5.4.3地表沉陷surfacesubsidence由于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引起地面变形与破坏的现象和过程。5.4.4地表倾斜surfacetilt为地表下沉盆地沿某一方向的坡度值,其平均值以两点间的下沉差除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m/m。5.4.5地表曲率surfacecurvature为下沉盆地剖面线的弯曲度,其平均值以相临两线段倾斜差除以两线段地表水平长度的平均值,习惯规定:上凸为正,下凹为负,单位为1/m。5.4.6地表水平变形surfacedeformation地表两相邻点的水平移动值之差与其变形前的水平距离之比,单位为mm/m。5.4.7地表开裂surfacefracturing塌陷及沉降作用导致的地面破裂。5.4.8移动带zoneofmovement自冒落带向上直至地表的岩层变形的范围。5.4.9冒落带cavingzone采空区以上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塌落的范围。5.4.10裂缝带fracturezone冒落带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因受开挖扰动导致产生裂隙,但尚未解体的区域。也称破裂带。5.4.11移动角angleofdisplacement移动盆地主断面上,地表临界变形值的最外点和相应采空区边界的底板点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的锐角。也称错动角。5.4.12陷落角angleofdraw,angleofsubsidence移动盆地主断面上,地表最外侧的裂缝点和采空区边界的底板点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的锐角。也称崩落角、裂缝角。5.4.13下沉盆地subsidencebasin在采空区上方地表产生沉陷的区域。也称移动盆地。5.4.14最大下沉角angleofmaximumsubsidence下沉盆地主断面上,采空区中点和地表最大下沉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的锐角。5.4.15下沉盆地主断面principalsectionofsubsidencebasin通过下沉盆地的最大下沉点,垂直采空区的走向或倾斜方向的断面。5.4.16充分采动fullmining采空区面积达到能使地面最大下沉量不能再增加的开采扰动。5.4.17充分采动角angleofsupercritical在充分采动条件下,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平底边缘点和相应采空区边界的底板点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所夹的锐角。5.4.18地表水平移动surfacedisplacement地表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过程。5.4.19地表水平变形horizontaldeformationofsurface为移动盆地内,一线段两端点的水平移动差与此线段长度之比,单位为mm/m。5.4.20地表点移动全向量totalmovementvectorofsurfacepoint联接地表移动的初始点与最终点并指向最终点的矢量。5.4.21连续变形continuousdeformation岩层移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渐变的性质,且不出现台阶状大裂缝、塌陷坑等突变现象。5.4.22弹性变形elasticdeformation岩石或岩体在外力除去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原状的变形。5.4.23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岩石或岩体在外力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的变形。5.4.24水平移动系数horizontaldisplacementfactor在充分采动条件下,移动盆地的最大水平移动值与最大下沉值的比值。5.4.25下沉系数subsidencefactor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开采水平矿层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与开采厚度的比值。5.4.26临界开采面积criticalareaofextraction在一定开采技术条件下,使地表下沉量达到最大值时的采空区面积。5.4.27塌陷预报subsidenceforecast对可能发生塌陷的地区进行水文与工程地质调查,分析异常现象,圈定危险区,并对其可能发生的塌陷的时间作出预测.5.4.28地表允许变形值allowablevalueofsurfacedeformation能保持建筑物或构筑正常使用所允许的地表最大变形值。5.4.29滑坡landslide地面的岩土体在重力和水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滑塌的现象。5.4.30平面破坏planefailure滑移面与坡面平行或近似平行所产生的坡体破坏。5.4.31楔形破坏wedgefailure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面的走向斜交在坡面上所形成的岩石楔体,沿斜交线下滑所产生的坡体破坏。5.4.32圆弧破坏circularfailure;arcfailure在岩土坡体中,破坏是沿着接近于圆弧形的面发生的即称圆弧破坏。5.4.33倾倒破坏topplingfailure倾倒是指层状反坡向结构及部分陡倾角顺层边坡的表部岩层因蠕动变形而向临空方向一侧产生弯曲、折断,形成所谓点关哈腰的现象。5.4.34泥石流debrisflow土体和岩石碎屑因暴雨或融雪而饱水后,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或冲沟猛烈滑流的现象。5.4.35塌方collapse岩层发生急剧移动和破坏。5.4.36岩爆rockburst处于高应力区的岩体,受人工开挖扰动,突然产生爆裂,发出声响,并有岩块射出的现象。5.4.37扩容dilatancy岩体内的微小裂纹,随应力的增大发生张性扩张,产生岩体体积膨胀的现象。5.5岩体稳定性分析5.5.1矿山压力undergroundpressure由采矿活动而引起的,作用在井巷、采场围岩及各种支护结构上的力的总称。5.5.2矿山压力显现stratabehavior由矿山压力所引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5.5.3应力分布stressdistribution岩体在受力作用时,在其体内各点引起的应力。5.5.4应力集中stressconcentration受力构件在其形状尺寸突然改变处,其应力显著大于平均应力的现象。5.5.5应力释放stressrelief岩体内某一点的应力,由于释放能量而降低的现象。5.5.6应力降低区stressdecreasingarea围岩应力超过岩石极限强度时,井巷周边岩石首先破坏并使应力向岩体深处转移的区段。此区段内的应力低于原始应力。5.5.7应力升高区stressrisingarea与应力降低区相邻并承受转移应力作用的区段。此区段内的应力高于原始应力。5.5.8散体地压groundpressureoflooserock冒落岩石的自重施加在支架和井巷上的压力。5.5.9变形地压deformationgroundpressure大范围的岩体塑性流变施加给井巷及支护结构上的压力。5.5.10采场地压stopegroundpressure采场围岩变形破坏时,施加给矿柱及各类支护上的力的总称。5.5.11稳定性分析stabilityanalysis对与工程相关的岩体是否会发生过量变形及破坏而进行的综合评价。5.5.12边坡安全系数slopesafetyfactor边坡抗滑力或抗滑矩与致滑力或致滑矩之比。5.5.21塑性区plasticzone;zoneofplasticity岩体承受荷载时,岩体中剪应力达到其抗剪强度的区域。5.5.22拉应力区zoneoftensilestress岩体承受荷载时,岩体中出现拉应力的区域。5.6岩体加固及支护5.6.1锚固anchoring,bolting利用锚定在硐室围岩或岩体边坡中的锚杆来加固岩体的工程措施。5.6.2锚固力anchoringforce锚固在岩体中的锚索所能承担的最大抗拔力。5.6.3锚固剂anchoringagent锚杆或锚索体与被锚固体之间的粘接材料。5.6.4锚索cable;cableanchor锚固于岩体中起加固作用且有多股高强度钢丝组成的构件。5.6.5预应力锚索prestressedcable预先张拉并能耐久地保持很高拉力的锚索体。5.6.6支护support为维护井巷围岩稳定而构筑维护结构或采取加固围岩措施等工作的总称。5.6.7锚杆rockbolt锚固于矿岩体中起支护作用的杆状构件。5.6.8喷射混凝土支护shotcreting利用压缩空气或其它动力,将混凝土拌和料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使之形成支护结构的技术。5.6.9锚喷支护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