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时点点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一氮及其氧化物1.氮气的结构与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N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eq\a\vs4\al(小),eq\a\vs4\al(难)溶于水。(3)N2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N2+O2eq\o(=,\s\up7(放电或高温))2NO与氢气反应N2+3H2eq\o(,\s\up7(高温、高压),\s\do5(催化剂))2NH3与镁反应3Mg+N2eq\o(=,\s\up7(点燃))Mg3N2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N2ONON2O3NO2、N2O4N2O5氮元素的价态+1+2+3+4+5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为硝酸的酸酐。(2)NO与NO2性质的比较NONO2氮的价态+2价+4价物理性质eq\a\vs4\al(无)色、eq\a\vs4\al(不)溶于水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eq\a\vs4\al(易)溶于水化学性质O22NO+O2=2NO2不反应H2O不反应3NO2+H2O=2HNO3+NOH2O、O24NO+2H2O+3O2=4HNO34NO2+2H2O+O2=4HNO3氧化性有氧化性,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还原性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氧化S2-、I-、Fe2+等离子对环境的影响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制法试剂Cu和稀HNO3Cu和浓HNO3收集通常用排水法收集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提醒]①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③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氮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1)关系式法①NO和O2通入水中由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②NO2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③NO、NO2和O2三种气体通入水中先按3NO2+H2O=2HNO3+NO计算出生成的NO体积,然后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体积,再按①计算。(2)电子守恒法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对点训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2)氮元素有负化合价、正化合价和零价,因而常温下,N2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H2反应(×)(3)在实验室里,NO和NO2均用排水法收集(×)(4)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N2中的少量氧气(×)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选A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项正确。3.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如可用于制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NO的是()A.Cu+HNO3(稀) B.N2+O2C.NH4Cl+Ca(OH)2 D.NO2+H2O解析:选C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能生成NO;N2+O2eq\o(=,\s\up7(放电))2NO,能生成NO;2NH4Cl+Ca(OH)2eq\o(=,\s\up7(△))2NH3↑+2H2O+CaCl2,不能生成NO;3NO2+H2O=2HNO3+NO,能生成NO。4.(2019·沈阳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①1.2mL②2.4mL③3mL④4mL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D4NO2+O2+2H2O=4HNO3若剩余的气体是O2,则V(NO2)=eq\f(4,5)×(12-2)mL=8mL,V(O2)=12mL-8mL=4mL。若剩余的气体是NO(2mL)⇒6mLNO2。则V(O2)=eq\f(1,5)×(12-6)mL=1.2mL。知识点二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eq\a\vs4\al(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eq\o\al(+,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H2O、NH3、NHeq\o\al(+,4)、OH-、H+。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eq\o(=,\s\up7(△))NH3↑+H2O。(2)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l+NH3=NH4Cl、HNO3+NH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eq\o\al(+,4)。(4)氨气的还原性性质方程式催化氧化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被CuO氧化2NH3+3CuOeq\o(=,\s\up7(△),\s\do5())3Cu+N2+3H2O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或8NH3+3Cl2=N2+6NH4Cl被氮氧化物氧化6NO+4NH3=5N2+6H2O6NO2+8NH3=7N2+12H2O[提醒]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②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3.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两大类型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与水可形成喷泉。②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能形成喷泉。③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组合。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4.铵盐及NHeq\o\al(+,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eq\a\vs4\al(白)色固体,均eq\a\vs4\al(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eq\o\al(+,4)的检验未知液eq\o(→,\s\up7(强碱,△))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证明含NHeq\o\al(+,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eq\o\al(+,4)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的原因是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因NH4HCO3受热易分解,所以可用作氮肥解析:选DNHeq\o\al(+,4)与NaOH溶液共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正确;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正确;K2CO3溶于水显碱性,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C正确;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D错误。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A.NH3 B.SO2C.HCl D.CO2解析:选A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能是碱性气体NH3,B、C、D均是酸性气体。3.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AB项,NH3与浓硫酸反应;C项,AlCl3、MgCl2等氯化物溶液均可与NH3反应使溶液变浑浊;D项,NH3+H2ONH3·H2ONHeq\o\al(+,4)+OH-,氨水呈碱性,NH3·H2O是碱,NH3不属于碱。4.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解析:选C化肥主要是含农作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一些物质,NaHCO3不是常用的化肥,A项不正确;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项不正确;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项正确;氨的催化氧化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项不正确。5.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解析:选D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所以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故A正确;常温下,pH=11的氨水中c(OH-)=10-3mol·L-1,稀释1000倍,测得pH>8,c(OH-)>10-6mol·L-1,说明稀释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NH3·H2O为弱碱,故B正确;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NO在锥形瓶口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6.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选项a(干燥气体)b(液体)ANO2水BCO2水CCl2饱和食盐水DNH31mol·L-1盐酸解析:选D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但由于NO不溶于水,所以不充满烧瓶,A错误;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B错误;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C错误;NH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铵溶液,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D正确。知识点三硝酸、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硝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eq\o(=,\s\up7(△(或光照)),\s\do5())2H2O+4NO2↑+O2↑。②强氧化性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eq\o(=,\s\up7(△))CO2↑+4NO2↑+2H2O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Fe2+、H2S、SO2、Na2SO3、HI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eq\o\al(-,3)=3Fe3++NO↑+2H2O③与有机物反应a.硝化反应(与苯反应):。b.颜色反应:含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eq\a\vs4\al(黄)色。[提醒]①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②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③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3)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①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NO: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②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2NO+O2=2NO2。③用水吸收NO2生成HNO3:3NO2+H2O=2HNO3+NO。(4)硝酸的保存①保存硝酸:棕色瓶(避光)、玻璃塞(橡胶塞易被氧化)、阴凉处(防热)。②存放的浓硝酸中,因分解产生的NO2溶于HNO3而使其呈黄色。与工业盐酸中因含Fe3+而呈黄色易混。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歧化——同一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如:3NO2+H2O=2HNO3+NO2NO2+2NaOH=NaNO3+NaNO2+H2O(2)归中——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只靠拢如:6NO+4NH3eq\o(=,\s\up7(△),\s\do5())5N2+6H2ONO2+NO+2NaOH=2NaNO2+H2O[对点训练]1.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解析:选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硝酸,溶液红色褪去,利用的是硝酸的酸性。2.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解析:选D工业上生产硝酸的流程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反应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路线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路线②),二氧化氮被水吸收3NO2+H2O=2HNO3+NO(路线③),即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N2+O2eq\o(=,\s\up7(放电))2NO(路线Ⅰ);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NO+O2=2NO2(路线Ⅱ),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路线Ⅲ),B正确;从氮的变化关系图可知:N的化合价分别为NH3(-3)价、N2(0价)、NO(+2价)、NO2(+4价)、HNO3(+5价),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上述反应中,反应①和Ⅰ为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属于氮的固定,其他反应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错误。3.(2017·北京高考)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解析:选D①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NO2,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项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B项正确;③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NO2是还原产物,C项正确;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CO2,D项错误。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eq\o(=,\s\up7(△))4NO2↑+O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中的Ba(OH)2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②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5)若将木炭改为铜片,再用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两种意见:①认为两溶液所显颜色不同是由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②认为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你认为上述意见________(填“①”或“②”)合理。(注:若填①,下题中只答Ⅰ;若填②,下题中只答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 2024年上海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年公司合作协议书范本模板
- 2024年商洛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
- 2024年合作协议商务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新板房屋租赁合同
- 2024年泰州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2024年哈尔滨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
- 2024年南宁客运驾驶员考试试卷题库
- 2024年山东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考试
- 《中国传统建筑》课件-中国民居建筑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易错题)
- 《铁路货运组织》课件-项目2 整车、零担货物运输过程
-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题库及完整答案(易错题)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学习课件
- DZ/T 0452.3-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锂、铍、钪、锰、钴、镍、铜、锌、镓、铷、铌、钼、铟、铯、钽、钨、铊、铅、铋、钍、铀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ICP-MS法(正式版)
- 少数民族朝鲜族民俗介绍
- 2024年环磷酰胺原料药项目申请报告
- 鸟的天堂(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
-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制度
- MOOC 陶瓷装饰·彩绘-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