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
所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
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
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
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
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
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
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
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
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
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
观察不难鉴别。
(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
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
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
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
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辨证】
1风寒感冒证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少量稀白痰,口
不渴,咽不红,精神困倦,年长儿可诉头痛,肢体疼痛,舌淡,苔薄白,指
纹深红,脉浮紧。
2风热感冒证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涕,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
痛或见乳蛾红肿或化脓,口干而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3伤暑感冒证
身热不扬或发热有汗,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
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厚或腻,脉数。
4.体虚感冒证
1气虚感冒证
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
浮无力。
2阴虚感冒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微汗或无汗,心烦少寐,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
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
5.兼夹证
(1)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厚腻,脉浮滑。
(2)夹滞证
感冒兼见脱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
痛,腹泻,或大便秘结,五心烦热,夜卧不宁,舌苔白或微黄厚腻,脉浮
滑。
(3)夹惊证
见惊惕不安,夜眠啼叫或哭闹,舌尖红,脉弦浮滑。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证
(1)治法:辛温解表
(2)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3)中成药:如感冒清热冲剂等。
2.风热感冒证
(1)治法:辛凉解表
(2)方药:银翘散
(3)中成药: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
液,银翘解毒颗粒等。
3.伤暑感冒证
(1)治法:清暑解表
(2)方药:新加香需饮加减
(3)中成药:如蕾香正气胶囊,蕾香正气水等。
4.体虚感冒证
(1)气虚感冒证
①治法:益气固表
②方药:参苏饮加减
③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合感冒清热冲剂等。
(2)阴虚感冒证
①治法:滋阴解表
②方药:加减蕨蕤汤加减
③中成药:如银翘解毒颗粒合百合固金口服液等。
5.兼夹证
(1)夹痰证
①治法:
1)、偏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2)、偏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②方药:
偏风寒者:佐用三拗汤合二陈丸加减。
偏风热者:佐用黛蛤散加减。
(2)夹滞证
①治法:解表和消食导滞
②方药:佐用保和丸
(3)夹惊证
①治法:解表清热,安神镇惊
②方药:佐用琥珀抱龙丸
(二)西医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合
并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当抗生素。
2.对症治疗
(1)退热:高热可予物理降温或予退热药;可酌情选用退热药,适量阿司匹
林或扑热息痛,忌用过大剂量避免体温骤降。
(2)伴有鼻炎,可在睡前使用滴鼻药,婴儿忌用油剂滴鼻。
(3)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2006年4月
咳嗽
【概述】
咳嗽既是肺气驱邪的生理功能,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幼幼集
成•咳嗽证治》中说“凡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
嗽。“咳嗽一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其
病机主要是外感或内伤之邪犯肺,阻遏肺气,肺之清肃失常,肺气上逆,宣
邪于外,发为咳嗽。
本证可见于急慢性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
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许多疾病中。本篇所述咳嗽仅限于急、慢性支气管
炎。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好发于冬春季节。
(3)两肺呼吸音正常或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
(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类证鉴别
(1)顿咳:病程较长,具有传染性,以阵发痉挛性咳嗽为主症,咳毕呕
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
(2)肺炎咳喘: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啰
音,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可见片影。
(3)哮喘:发作性的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
烦躁不安等,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
(4)肺痛:咳嗽长期不愈,低烧盗汗,骨蒸,甚至咳血、咯血。
(二)西医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
(1)干咳或有痰,发热可高可低,有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等。
(2)咽部多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有粗、中干湿啰音,其性质及部位易
变。
(3)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见纹理增多。
(4)血白细胞记数正常或稍高。
2.慢性支气管炎:
(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
连续2年或以上;
(2)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
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
【辨证】
1.外感咳嗽
(1)风寒束肺证
冬春多发,咳嗽初起,喉痒声重,痰少稀白,鼻塞涕清,或恶寒发热,舌
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2)风热犯肺证
咳嗽初起,痰少黄不易咳出,鼻塞涕稠,或咽痛口渴,发热恶风,舌质
红,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2.内伤咳嗽
(1)痰热壅肺证
咳嗽数日,咳痰黄稠,面赤唇红,烦躁不宁,或伴发热,或咽喉肿痛,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青紫。
(2)痰湿阻肺证
咳嗽日久,痰鸣有声,色白清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量淡红,
苔白厚腻,脉滑濡。
(3)肺阴亏虚证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夜间咳多,咽干唇燥,喉痒声
嘶,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指纹紫滞。
(4)肺脾气虚证
咳嗽日久,咳而无力,神倦声怯,畏寒背冷,纳少便澹,面白唇淡,体
虚多汗,舌质淡嫩,舌苔白,脉弱无力,指纹淡红。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束肺证
①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②方药:华盖散加减
③中成药: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2)风热犯肺证
①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②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③中成药:如儿童清肺口服液等。
2.内伤咳嗽
(1)痰热壅肺证
①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②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③中成药:如鲜竹沥水、祛痰灵口服液、羚羊清肺散等。
(2)痰湿阻肺证
①治法:健脾燥湿,宣肺化痰
②方药:二陈汤加味
③中成药:如止咳橘红口服液、二陈丸等
(3)肺阴亏虚证
①治法:养阴清肺,润燥止咳
②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③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膏)、百合固金口服液。
(4)肺脾气虚证
①治法:健脾敛肺,温化痰湿
②方药:六君子汤
③中成药:如二陈丸合香砂六君丸等。
二、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呼吸道常规处理,包括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多饮水和室内温
湿度的调整等。
2.控制感染由于致病菌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光谱抗生素,对于婴幼儿有发
热,痰黄,白细胞增多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控制感染。
3治疗
4化痰止咳:对于刺激性咳嗽可用蒸气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以湿
润气道。可用适量吐根糖浆,远志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化痰止咳,亦可用
10%氯化胺0.l~0.2ml\kg.次
5止喘:对喘憋者可用氨茶碱或用异丙肾上腺素0.5mg,蜴碳酸氢钠2ml进行雾
化吸入.
6病程迁延止2~3周以上者,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治疗.
2006年4月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是麻
疹、百日咳、伤寒、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病以咳嗽为主
症,属中医“咳嗽”范畴。急性支气管炎多属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
内伤咳嗽,而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属中医“咳
喘”、“哮喘”等范畴。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居多,3岁以
下小儿更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咳嗽反复迁
延不愈或兼喘时轻时重,日久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1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症状
1.1.1.1急性支气管炎
起病多先有外感症状,如鼻塞、咽痛、喷嚏、发热、脉浮等。亦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约1〜2天后逐渐有痰,痰由稀薄渐变为浓稠,发热
及全身症状约3〜5天内消退,5〜10天咳痰量减少,咳嗽逐渐消退。
1.1.1.2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有痰或无痰,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
月,夜咳为甚,入冬发作更频,多伴有脾肺虚弱等证候。
1.1.1.3喘息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3岁以下的虚胖小儿,往往有湿疹或过敏史。临床除有急性支气
管炎的表现外,以喘息为突出症状,甚者易出现肾虚不纳之证候。
1.1.2体征:
肺部叩诊正常,听诊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但此啰音常在
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喘息性支气管炎,呼气时间延长。
1.2辅助检查
1.2.1血象:白细胞数正常或偏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1.2.2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诊断标准
1.3.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1.3.2好发于冬春季节.
1.3.3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湿性罗音。
1.3.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1.4分期分型
1.4.1急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
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1.4.2慢性支气管炎:指反复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
间超过2个月,有咳、喘、炎、痰四大症状,X线胸片显示间质性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等改变。
1.4.3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
支气管感染。肺实质很少受累。其中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1.5鉴别诊断
1.5.1百日咳:本病亦是咳嗽为主症,但咳嗽呈阵发性,日轻夜重,剧咳时颜
面红赤,咳毕时有回钩声。病程较长,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
1.5.2肺炎:以咳嗽、发热、气促、鼻翼煽动为主症。严重时口唇指甲可见紫
纵
1.5.3肺结核:咳嗽长期不愈,低热盗汗,骨蒸,甚则咳血、咯血。
2辨证
2.1风寒证:咳嗽咽痒,痰少而稀白,喷嚏,鼻塞流涕,头痛身楚,恶寒无
汗,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2风热证: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浊涕,口渴咽痛,伴发热
头痛,汗出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2.3风燥证:干咳或痰少粘着难以咯出,或痰中带血,鼻燥咽干,或恶风发
热,咽喉疼痛,舌干少津,舌红苔薄,脉浮数,指纹浮紫。
2.4痰热证:咳嗽痰黄稠难咯,发热,面赤唇红,气粗口臭,口渴喜饮,烦躁
不安,甚则鼻蚓,便干溺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2.5痰湿证: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痰随嗽出,胸闷纳呆,苔白厚或腻,脉濡
或滑。
2.6阴虚证:干咳无痰或少痰,午后夜间咳甚,咽喉燥痒,面色潮红,五心烦
热,盗汗,唇燥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指纹紫滞。
2.7其他证型:本病还可表现为脾肺气虚等其他证型,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方用药。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论治
3.1.1.1风寒证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紫苏6g,杏仁6g,前胡6g,桔梗6g,荆芥6g,生
姜6g,大枣3枚。
加减: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苔腻者加陈皮;腹胀便秘者加瓜萎,枳壳;
痰多者加半夏,莱熊子;有化热之势者加黄苓。
常用中成药:
儿童清肺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3次。
3.1.1.2风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桑叶6g,菊花6g,杏仁6g,桔梗6g,连翘6g,生甘草
3g,薄荷6g,芦根15g。
加减:咽部红肿者加牛葬子,射干;气粗口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痰
多者加瓜萎,拿荡子;咳甚作呕者加枇杷叶,竹茹。
院内制剂:
克喘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3次。
3.1.1.3风燥证
治法:疏风宣肺,润肺止咳
方药:桑杏汤。桑白皮6g,杏仁6g,川贝母6g,淡豆豉6g,桅子6g,
梨肉6g,沙参6go
加减:久咳不止者加百部,款冬花;便秘者加玄参;蚓血咯血者加茅
根,茜草;声音嘶哑者加桔梗,青果等。
3.1.1.4痰热证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生甘草3g,
桑白皮9g,鱼腥草6g,拿茂子9g,青黛3g。
加减:痰多心烦者加天竺黄;蚓血者加白茅根;便秘者加生大黄;小便
少者加车前子;积食内停者加莱服子,神曲。
常用中成药:
祛痰灵:每次10〜15ml,每日2次,1岁以下小儿每次5ml,日服2次。
3.1.1.5痰湿证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陈皮6g,半夏6g,茯苓9g,甘草3g。
加减:胸脱痞闷者加厚朴,枳壳;腹胀便滤者加苍白术,意饮仁;食滞
纳呆者加莱熊子,神曲。
3.1.1.6阴虚证
治法:养阴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6g,麦冬9g,玉竹9g,生甘草3g,桑叶9g,
白扁豆6g,天冬6g,款冬花6g,天花粉9g。
加减:阴虚热甚者加玄参,生地;咳甚者加炙枇杷叶;夜晚甚者加珍珠
母;肺阴虚者加百合;咯血者加茅根,白芨;虚热盗汗者加青蒿,鳖甲。
常用中成药:
养阴清肺膏:每次5〜10ml,每日2〜3次。
3.2西医治疗
3.2.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及护理,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
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3.2.2病因治疗
从初乳中提取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连
滴2〜3天。细菌性感染则用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对有关病因如鼻窦炎、增
殖体炎等应进行根治。
3.2.3对症治疗
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
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
4疗效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4.1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罗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
常。
4.2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
4.3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2003年9月
哮喘
【概述】
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
主要表现的疾患。哮指痰鸣,喘指气促。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其基本
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虚弱,痰饮留伏,复感受外邪引动伏痰,阻塞
气道,宣降失常,气逆痰动发为哮喘。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性为本虚标
实,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前驱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见气紧、哮鸣、咳嗽、烦躁等症。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异物诱发。
(3)有婴儿湿疹、过敏史或家族哮喘史。
(4)两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5)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若伴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试常呈阳性。
2.类证鉴别
(1)咳嗽:以咳嗽为主证,可伴发热,无气急,气喘,鼻煽。两肺听
诊,可闻及呼吸音粗或干啰音。
(2)肺炎咳喘:初起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咳嗽等类似感
冒的证候,发热较高,伴气急痰喘,鼻翼煽动。两肺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X
线可见片影。
(二)西医诊断
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V3岁,喘息发作23次;
(2)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具有特定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4)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
(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
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
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2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
关);
(2)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
(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者,可做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
试验:(1)、用B2受体激动剂(Bz激动剂)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
(2)、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mlo
在做以上任何一项试验后15min,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
或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率215%,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作哮
喘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年龄不分大小):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
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2)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辨证】
一、发作期
1寒饮停肺证
咳喘哮鸣,痰液稀白,形寒怕冷无汗,四肢欠温,面色淡白,口不渴或
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2痰热壅肺证
咳喘哮鸣,声高息涌,痰稠色黄,发热面赤,咽痛口干,或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3外寒肺热证
咳喘哮鸣,痰粘稠色黄,恶寒发热,鼻塞涕清,或头痛身楚,口渴或咽喉
肿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4.虚实夹杂证
病程日久,咳喘反复,喘息痰多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动则喘息尤
甚,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舌
红少苔,脉细弱。
二、缓解期
1肺气亏虚证
喘息已平,面色胱白,自汗乏力,形体虚弱,易于外感,舌质淡,苔薄
白,脉缓无力,指纹淡。
2.脾气虚证
喘息已平,痰声漉漉或咳嗽痰稀,倦怠乏力,声低懒言,面色少华,纳少
便澹,反复易感,肌肉松软,虚胖或消瘦,舌淡,苔白,指纹淡,脉细缓无
力。
3.肾气亏虚证
病程数年,反复发作,喘息已平,但仍动则气短,面色淡白,大便澹薄
或完谷不化,畏寒肢冷,夜尿多或遗尿,舌淡或暗,苔薄白,指纹淡,脉细
弱。
【治疗】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饮停肺证
(1)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2)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
(3)中成药:如小青龙汤颗粒等。
2.痰热壅肺证
(1)治法:清热泻肺,涤痰平喘
(2)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拿防散加减
(3)中成药:如羚羊清肺散等。
3.外寒肺热证
(1)治法:清肺散寒,化痰定喘
(2)方药:大青龙汤合苏草丸加减
4.虚实夹杂证
(1)治法:温阳益气,降逆平喘
(2)方药:射干麻黄汤合黑锡丹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亏虚证
(1)治法:益气固表
(2)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3)中成药:如百令胶囊等。
2.脾气虚证
(1)治法:健脾益气化痰
(2)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中成药:如香砂六君丸等。
3.肾气亏虚证
(1)治法:温肾固本纳气
(2)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3)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等。
二西医治疗原则
1婴幼儿哮喘治疗
1保持气道通畅:
2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3清除局部病灶:
4恢复期注意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
5及早发现和处理呼吸道过敏
2儿童哮喘治疗
1急性发作期缓解支气管痉挛、梗阻
2缓解期消除或减轻气道炎症
3积极寻找过敏原,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尽早进行脱敏治疗
3咳嗽变异性哮喘
1以长效或缓释支气管解痉药为主
2必要时用吸入性皮质激素
3极寻找过敏原,避免过敏原的接触,尽早进行脱敏治疗
2006年4月
反复呼吸道感染
【概述】
是由于素体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
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
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
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
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
(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
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
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
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
(二)西医诊断
根据不同年龄每年感染的次数决定(见下表)
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年龄(岁)上呼吸道感染次/年下呼吸道感染次/年
0~273
3~562
6'1252
注:1、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一次至少要7天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
数不够,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需观察1年。
【辨证】
1营卫失调证
反复易感,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素多汗,肌肉松弛,舌质淡红,苔
薄白,脉浮无力,指纹淡而浮显。发病时低热,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支
气管炎、肺炎经久不愈。
2肺脾气虚证
面黄少华,肌肉松软,虚胖或消瘦,纳少,或有腹泻,不耐疲劳,自
汗,气短声怯,唇口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指纹淡隐。发病时
病程缠绵,热势起伏,流涕鼻塞,咳嗽痰多。
3.肾气亏虚证
发育落后,头发稀疏,自汗盗汗,遗尿,肌松骨软,或五迟,舌质淡或
红,苔薄或剥脱,脉沉,指纹淡紫。发病时低热,或手足心热,或较少发
热,咽喉肿痛,咳嗽,咳痰。
4热内蕴证
平素纳多,唇红颊赤,急躁好动,睡眠不宁,睡中汗出,磨牙梦吃,手足
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厚,脉浮数,咽喉肿痛,口
渴烦躁,或咳嗽痰稠,鼻流涕。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营卫失调证
2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3方药:黄黄桂枝五物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2治法: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3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3)中成药:如玉屏风散颗粒等。
3.肾气亏虚证
(1)治法:补肾固本,填阴温阳
(2)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味
(3)中成药:如百令胶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4.积热内蕴证
1治法:导滞泄热
2方药:时方(石膏、地骨皮、竹叶、半夏、厚朴、陈皮、麦芽、槟榔)
3中成药: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二)西医治疗原则:
西医对本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防治方法,多采用免疫强化治疗(和/或
正常化)疗法,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调节,常用丙种球蛋白、小牛胸腺
素、转移因子、牛初乳等。
2006年4月
消化系统疾病
呕吐
【概述】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证候,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食物由胃
经口而出为主证。古人云: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
之啰,然而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多合称呕吐。呕吐的论述最早见于《内
经》。中医认为呕吐的病理关键所在是各种原因影响胃的功能,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发生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学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
炎、消化功能紊乱、胰腺炎、肝炎等。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全身性
疾病以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呕吐。本篇所述呕吐仅限于急性胃炎。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7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等经口而出,一日数次不等,持
续或发复发作。
8恶心,纳谷减少,暧腐食臭,脱腹痞胀,或胁肋疼痛。
9有骤感寒凉、暴伤饮食、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等诱发因素。
10上腹部压痛或有振水声,肠鸣音增强或减弱。
11重证呕吐者,有伤阴液竭之象,如饮食难进,形体消瘦,神萎
烦渴,皮肤干瘪,卤门及眼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干红,呼吸深长,甚
至尿少或无尿,神昏抽搐,脉微细欲绝等。
2类证鉴别
(1)啰:又称干呕,多见于较大儿童,啰时多有声无物,呕吐则为有声
有物。
(2)暝乳:哺乳后乳汁自口角溢出为睨乳,多由哺乳过量或过急所致,
并非病态,宜注意改善哺乳方法,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二)西医诊断
1、有进食化学品,某些药物、酒类、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进食有细菌污染
之食物等因素。
2、腹部灼痛不适、压痛、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呕吐严重者可有脱水或
虚脱现象。
【辨证】
1伤食呕吐证
呕吐物多为酸腐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吐后方舒,不思乳食,口气臭秽,
脱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2外感呕吐证
卒然呕吐,吐出物清冷不化,伴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身不适,舌
质淡,苔薄白,脉浮,指纹红。
3胃热呕吐证
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呕吐频繁,呕啰声宏,口渴多饮,面赤唇红,烦
躁少寐,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4脾胃虚寒证
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残
渣,不酸不臭,神疲面白,四肢欠温,食少不化,腹痛便澹,舌质淡,苔
白,脉细弱。
5胃阴不足证
呕吐反复发作,常呈干呕,口燥咽干,唇红,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结如羊
屎,舌红少津,脉细数。
6肝气犯胃证
呕吐酸苦,或暧气频频,胸胁胀痛,精神郁闷,易哭易怒,每因情志不畅
而加重,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7惊恐呕吐证
跌仆惊恐后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心烦神乱,睡卧不宁,或惊惕哭
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明显变化。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伤食呕吐证
(1)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2)方药:伤于乳者消乳丸,伤于食者保和丸
(3)中成药:如小儿化食丸、化食消积口服液等。
2.外感呕吐证
(1)治法:解表散寒,理气和中
(2)方药:蕾香正气散加减
(3)中成药:如蕾香正气水、蕾香正气胶囊等。
3.胃热呕吐证
(1)治法:清热泻火,和胃降逆
(2)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4.脾胃虚寒证
(1)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2)方药:丁萸理中汤加减
(3)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理中丸等。
5.胃阴不足证
(1)治法:养胃生津,和胃降逆
(2)方药:益胃汤加减
6.肝气犯胃证
(1)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2)方药:解肝煎加减
7.惊恐呕吐证
(1)治法:和胃安神,抑肝扶脾
(2)方药:全蝎观音散加减
(二)西医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解痉止吐
3.口服粘膜保护剂
4.对有细菌感染尤其伴有腹泻者可选用黄连素、卡那霉素、氨苇青霉素等
抗生素
5.有幽门螺杆菌者应作Hp的清除治疗。
6.适当补液,纠正脱水,保持酸碱平衡。
2006年4月
鹅口疮
【概述】
鹅口疮是以口舌粘膜上有散在白屑,或白膜满布,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小
儿常见疾病。鹅口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基本病机是邪毒蕴积心
脾,火热上炎,熏蒸口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心、脾,病性分为实火与虚
火。本病后期可犯胃入肠,或延及气道,影响呼吸,吮乳进食,严重可危及
生命。
本病西医学也称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状如凝
乳,拭后不久又生,重拭可见出血。
(2)重者白屑可蔓延鼻道,咽喉或气管,影响呼吸。
(3)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4)取白屑少许涂片镜检见真菌的菌丝及抱子。
2.类证鉴别:
(1)口疮:多见于婴儿,儿童,口舌粘膜上出现淡黄或白色溃疡,周围红
赤,不能拭去,拭后出血,局部灼热疼痛。
(2)白喉:多见于2—6岁儿童,白膜为灰白色,多附着于咽喉部,虽可向
前蔓延至舌根上腭,但其灰白之膜较为致密,紧附于粘膜,不易剥离,强力
剥离易致出血,多有发热及全身虚弱症状,病情严重,鹅口疮之白膜洁白,
松浮较易剥离,而且发热及全身症状较轻。
(二)西医诊断标准
1、多见于幼婴、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
激素的患儿。
2、舌、颊粘膜、咽、腭甚或食管、鼻腔等处覆盖点片或膜状白苔,不易擦
去,如强行擦去可见到粘膜充血,应排除白喉。
3、白苔镜检可见到真菌抱子和菌丝。
【辨证】
1.心脾积热证
口舌布满白屑,周围颇红,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吮乳啼哭,或伴发热,
口干喜饮,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滑或滑数。
2.虚火上浮证
口舌白屑散在,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额红,口干不渴,或低热盗
汗,或大便滤薄,舌质嫩红,少苔,指纹淡,脉细数无力。
【治疗】
(-)辨证论治
1.心脾积热证
(1)治法:清热泻火
(2)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3)中成药:如导赤丹等。
2.虚火上浮证
(1)治法:滋阴降火
(2)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3)中成药:如知柏地黄丸等。
(二)西医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保持口腔局部碱性环境
22%—4%碳酸氢钠液洗口腔后,局部涂药,如制霉菌素甘油或制霉菌素混
悬液(5—10万11/1111),克霉嚏1g加鱼肝油10ml,涂口腔,1%龙胆紫
液,每天1—2次。
2006年4月
厌食
厌食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由于两种病理生理因素导
致。一种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引起胃肠平滑肌的张力
低下,使消化液分泌减少,一些消化酶的活力降低.另一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
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发病年龄以
1~6岁小儿多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是在炎热暑湿的夏季可以使症状加
重.如果症状长期不能改善,可造成营养不良,机体衰弱,体重减轻抗病能力
下降,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其它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条件,甚至影响生长
发育。
本病古代无专门论述,与医籍中提到的“恶食”“不思饮食”“不嗜
食”相彳以,产生厌食的原因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者病后失调或者
先天不足。其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健。
1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长期食欲不振,甚或拒食,而无其他疾病者。
1.1.2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1.1.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甜食以及吃零食和偏食
等。
1.2鉴别诊断
1.2.1厌食是儿科常遇到的主诉,因此医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
着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厌食。
1.2.2在夏:以食欲不振为主症,发病季节在夏季,有春夏剧,秋冬瘗的特
点,伴全身倦怠乏力等特点。
2辨证
2.1脾运失健证:食欲不振甚至厌恶进食或拒食,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精神
尚可,二便基本正常,舌苔薄白,脉细滑。
2.2脾胃气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大便澹薄,或大便带有不
消化残渣,容易出汗,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脉沉无力。
2.3胃阴不足证:口干多饮,不喜进食,面色欠华,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
光无苔或花剥,舌质偏红,脉细数。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论治
3.1.1.1脾失健运证
治法:和脾助运
方药:曲麦枳术丸加减。炒神曲6g,炒麦芽6g,枳实6g,白术6g。
加减:食少便多加茯苓;有食积者加山楂,莱瓶子;如有腹痛者加白芍,
炙甘草。
3.1.1.2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白术9g,茯苓9g,甘草3g,砂仁3g,
鸡内金9g,山药9g。
加减:伴脾虚痰多的加桔红,半夏;汗多加炙黄芭,防风,生牡蛎。
常用中成药:
启脾丸:每次3〜6克,每日2次。用于脾脾失健运。
小儿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脾胃气虚证。
3.1.1.3胃阴不足
治法:养胃育阴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10g,乌梅6g,北沙参9g,玉竹9g,白芍
9g,生甘草3g,麦冬9g,生谷、麦芽各9g,鸡内金9g。
加减:大便干结加肉茯蓉;心烦寐少加竹叶,炒枣仁。
3.1.1.4其他疗法
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理阴阳,通理经络,调
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3.2西医治疗
3.2.1一般治疗:主要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节制,吃零食,不喝冷
饮,少吃甜食,按儿童年龄给予品种多样、容易消化的食品。找出厌食的原
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注意小儿的精神情绪,让小儿保持良好的情
绪,以增加食欲。
3.2.2药物治疗:目前没有针对厌食症的西药。
4疗效评定标准(出自《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
(1)痊愈:食欲显著增加。
(2)好转:食欲略有增加。
(3)无效:食欲未见改善。
2003年9月
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数极高的疾病之一,以大便稀薄或水样便,大便
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数在周岁以下,一般预
后良好。严重的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不当可引起营养不良等并发
症。引起腹泻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有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肠
道内感染自年国内统一命名为小儿肠炎,夏季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为多,
寒冷季节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此外还有过敏、先天性酶缺陷、免疫缺陷、
药物因素、以及喂养不当等等。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凡脾胃功能失调,以腹泻为主不夹脓
血者,统称泄泻。泄泻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等。
病位主要在脾胃,泄泻日久,还可损及肾、肝和肺。同时,中医根据泄泻的
急缓分为暴泻和久泻。暴泻起病急骤,泻下过度,耗伤津液,严重者津液枯
竭,则阴竭阳脱危及生命。久泻迁延不愈者,可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1诊断
1.1临床表现:随着腹泻程度的变化临床出现一系列综合症表现。根据腹泻的
次数、量和大便的性状、腹泻的时间及其他临床表现通常分3期和轻、重两
型。
LL1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一般每天排便5〜6次,多的可
到10余次。大便稀薄带水,呈黄或黄绿色混有小量粘液,有酸味,其中常见
有白色或黄色小块。重型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在10余次以上,大便中含有大量
水份,混有粘液呈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以致引起小儿臀部表皮
腐蚀剥脱。随着病情进展及摄入量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呈水样
和蛋花汤样。常伴有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有时有高热。体重很快下降。
如不及时治疗则逐渐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1.2脱水:患儿表现很快消瘦,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苍白或发灰,弹
性不好,前卤和眼窝下陷,粘膜干燥,腹部凹陷,脉搏增快,血压降低,尿
量减少。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丢失体液占体重的5%以
下。患儿表现精神稍差,面色稍苍白,皮肤稍干燥,但弹性尚好,眼窝稍下
陷,小便略减少但不明显。中度:丢失体液占体重的6〜10%。患儿表现精神
萎靡或烦躁,皮肤苍白、干燥、松弛、弹性差,两眼闭不紧,前卤和眼窝明
显凹陷,口周发青,四肢发凉,小便明显减少,心音低钝。重度:丢失体液
占体重的10〜15%。患儿表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对周围无反应,皮肤发
灰,弹性极差捏起不能展平,前卤和眼窝极度凹陷,粘膜干燥,口唇发绡,
舌干或苔厚,心音钝弱,血压甚低,尿极少或无尿。
1.1.3酸中毒: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重者昏迷。
1.1.4低血钾症: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下降,第一心音低钝,再重则出现
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腱反射消失,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可有收缩期
杂音,心脏扩大,可危及生命.
1.1.5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原有营养不良或腹泻时间长久的患儿,可于输液
后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少数患儿可表现低血镁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手足
震颤、徐动,易受刺激,哭闹不安,各别病例可见腹部和皮肤皱褶处有红
晕。
1.2辅助检查
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混有粘液,镜检有脂肪球及少量白血球霉
菌性肠炎可见霉菌菌丝及抱子。
细菌性肠炎时大便培养阳性病毒性肠炎时做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方
可确诊。
必要时查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钠、钾、氯、钙、镁。病人可呈低钾、
低钠、代谢性酸中毒、低钙等。
1.3诊断标准:
通过大便次数、量和大便性状的改变,以及其他症状如腹痛、呕吐等。
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烦躁、惊厥也可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症
状。再进行体格检查,轻症可无明显体怔,重症可有呼吸深长、皮腹干燥及
弹性差、前卤和眼窝凹陷、腹服、膝反射消失。严重可有四肢厥冷、血压下
降、脉细弱等休克表现。再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同时注意发病年龄季节、
或有喂养不当史等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
L4分期分型:根据腹泻的次数、量和大便性状、腹泻的时间及其他临床变化
分3期和轻重两型。
1.4.1分期
1.4.1.1急性期:病程不超过两周。
1.4.1.2迁延性:病程在2周〜个月,常伴有营养不良。
1.4.1.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1.4.2分型
轻型:每日大便不到10次或粪便量少于10毫升/公斤/次,无中毒症状
或只伴轻、中度以下脱水.
重型:每日大便超过10次,或大便量多于10毫升/公斤/次,有全身中
毒症状及中度以上的脱水。
1.5鉴别诊断:应与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出血性肠炎鉴别。
1.5.1细菌性痢疾特点:一岁以内小儿患痢疾可以无里急后重或粘液血便,但
大便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脓球、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1.5.2生理性腹泻特点:小儿生后不久既有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较多,但不
伴有呕吐,食欲好,体重增加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
1.5.3出血性肠炎特点:有腹泻史,腹胀重,呕吐频繁,高热,大便呈水样,
典型大便为暗红色果酱样。大便潜血实验为阳性。可早期出现休克。
2辨证
2.1伤食泻证:大便腐臭夹有奶块或食物残渣,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
减,矢气,口臭纳呆,呕吐,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
2.2风寒泻证:大便稀烂多沫,色淡,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
流涕,轻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
2.3湿热泻证:发热或无热,水样便或如水注,或有粘液,色绿或黄,味臭,
时有腹痛,口渴,肛门烧热感或红,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
2.4脾虚泻证: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或水谷不化,食后即泻,面色萎
黄或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5脾肾阳虚泻证:久泻不止,粪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
面色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2.6临床还可见到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重证,主要由于泻下无度造成耗
伤津液,阴损及阳。
2.6.1气阴两伤: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眼眶、卤门、腹部凹陷,皮肤干燥,
消瘦,哭无泪,口渴无尿,舌红少津,脉细数。
2.6.2阴竭阳脱: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气
息低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欲绝。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论治
3.1.1.1伤食泻证
治法:消食化滞,和中止泻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6g,半夏6g,茯苓9g,陈皮6g,连翘6g,炒白
术9g0
加减:腹胀腹痛明显加木香、厚朴;呕吐者加生姜。
3.1.1.2风寒泻证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方药:蕾香正气散加减.蕾香6g,苏叶6g,白芷4g,生姜4g,茯苓9g,
陈皮6g,半夏6g,白蔻仁4g,砂仁3g。
加减:兼有食滞者加山楂,神曲;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
3.1.1.3湿热泻证
治法:清热利湿,安肠止泻
方药: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减.葛根6g,黄苓6g,黄连3g,六一散9g,苍
术6g,车前子6g。
力口减:发热者加生石膏;湿重者加慧或仁、茯苓;热重者加银花、连
翘;口渴者加石斛;呕吐者加竹茹;腹部胀满者加木香、厚朴。
3.1.1.4脾虚泻证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白术9g,甘草3g,山药
9g,扁豆6g,葭仁9g,砂仁3g。
加减:纳呆者加神曲,麦芽;大便稀或完谷不化者加干姜;久泻不止者
加赤石脂。
3.1.1.5脾肾阳虚泻
治法:健脾温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4g,干姜6g,党参6g,白术9g。甘草
3g,同时加四神丸。
加减:脱肛者加黄芭,炙升麻;久泻不止加赤石脂,余禹粮。
3.1.1.6变证治疗
3.1.1.6.1气阴两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人参3g,乌梅4g,甘草3g,莲子9g,山药
9go加减:久泻不止加山楂炭,赤石脂,余禹粮;口渴引饮者加石斛,
玉竹。
3.1.1.6.1阴竭阳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人参3g,附子4g,龙骨10g,牡蛎10g,
白芍9g,炙甘草3g。
加减:泄泻不止加干姜,白术。
3.2西医治疗
3.2.1轻型腹泻的治疗
3.2.1.1治疗肠道外感染病灶。
3.2.1.2调节饮食
3.2.1.3对症处理:可选用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乳酶生。
3.2.1.4轻度脱水患儿可选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液量按每公斤50~60毫
升计算。在4〜6小时内分次小量饮入,每次服10〜20毫升,两次喂服时间
应间隔1〜2分钟。
3.2.2重型腹泻治疗:(1)喂养:争取用人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全奶用水或
浓米汤2:1稀释并加入5%糖,第一天供给热卡50卡/公斤/天,以后每1〜2
天每公斤体重增加20卡。对于营养不良儿或病情迁延者,第一天热卡不得少
于50卡/公斤/天。(2)维生素:可供给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
(3)抗生素:仅用于各种治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者,如有霉菌感染,应停用抗
生素,改用制霉菌素或用中药,并且同时给乳酶生等。(4)液体疗法:中度
以上脱水患儿或口服补液有困难者,可用静脉输液,方法如下:1)补充累积
损失量。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液体量:轻度脱水给60毫
升/公斤,中度脱水给80毫升/公斤,重度脱水给100毫升/公斤。液体张
力:低张性脱水补给等张液,等张性脱水用1/2〜2/3张液,高张性脱水补给
1/3张液。病情较重有休克症状者,总累积损失全量可分两步给,第一步20
毫升/公斤于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快速滴入。第二步余量按8〜10毫升/公斤/小
时中速滴入,用等张液最好是2:1液。无休克病人不必分批给,累积损失全
量可按8〜10毫升/公斤/小时中速滴入。对营养不良患儿因累积损失容易估计
过高,因此输液量宜少,溶液张力要偏高,速度要慢,给20毫升/公斤液体
之后有条件时,可给一次血浆20〜50毫升,累积损失补充要求12小时完成。
对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病人,输液量要偏少,溶液张力稍低,累积损
失补充应在12小时内完成。对输液前6小时内有尿者仍可给含钾液。2)补
充继续丢失量,根据继续丢失情况而定,原则上丢多少补多少,用1/3张溶
液。3)补充生理消耗量:可给维持液70〜90毫升/公斤/天在24小时内输
入。4)酸中毒的纠正:轻度酸中毒的患儿,不另补碱性液,脱水纠正后酸中
毒可得到纠正。对于严重酸中毒病人,可静脉推入20毫升/公斤等张液后,
可给1次1。4%碳酸氢钠20毫升/公斤或1/6M(lo87%)乳酸钠20毫升/公
斤静点,酸中毒症状好转,继续按计划输液,如酸中毒症状仍不见好转,再
用上药半量1次或根据生化结果给药。5)钾的供给:轻症患儿有尿后用口服
氯化钾,如患儿饮食入量热量达到70卡/公斤/天,可不必口服氯化钾,如静
脉给钾,轻度给2〜4毫当量/公斤/天,重度给4〜6毫当量/天,但应注意补
钾时全天的需要,不能短于8小时内补给。6)钙的供给:当脱水酸中毒逐步
纠正之后,有的患儿可出现低钙症状,此时可静点葡萄糖酸钙10%溶液10〜
20毫升或口服10%氯化钙5毫升/次,每日三次。
4疗效评定标准(出自《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
(1)痊愈:轮状病毒治疗三天,大肠杆菌及空肠弯曲菌性肠炎治疗5〜7
天,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治疗7〜10天,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
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1/3或
以下),性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性状好转,
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
性。
(2)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
红、白血球偶见。
(3)无效:大便次数及水分不减少,或症状加重。
2003年9月
传染病
水痘
水痘是感受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
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因其疱疹明亮如水,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
水痘,也称水花、水疮、水疱。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见于冬春两季。以1〜4岁的小儿易罹患,其
传染性很强,易感者发病率可达95%,因而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良好,绝
大多数能自愈。在免疫缺陷或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者,症状严重,甚至可危
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水痘邪毒借外感之机,经口鼻入侵,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
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因肺主皮毛属卫,邪毒入侵卫分后使肺气失肃,故
初起时多有类似外感初起的发热、流涕、轻微咳嗽等肺系症状。脾主运化,
邪毒入里则水气失于通调,或因水湿不化,乳食不消而见饮食减少,以及轻
度腹泻等脾经症状。
邪毒与内湿相搏,郁而化热,毒热由内透发肌表则发为水疱。若邪毒尚
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浅,若邪毒炽盛,蕴
伏营血则痘疹稠密,色呈红紫,多伴有壮热、烦躁,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
肝,出现惊厥、抽搐等重症。
1诊断
1.1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为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常伴有不同程
度的发热。病程中可出现以下症状。
1.1.1症状:潜伏期11-24日,一般为13〜17日。发病骤起,往往先出现
皮疹,或同时发热及感觉不适。发热大多在39c以下,经1〜5日消退。偶见
出疹前24小时先有轻微发热及食欲不振的前驱症状。继而出现皮疹,皮疹轻
重不一,轻者只见10个左右的小疱疹,重者范围很大,可在发病后3〜6天
内陆续出现,一般分2〜3批,多达5批者少见。因此,体检时可见丘疹、疱
疹与痂盖同时存在的临床特征。较重病例可有痛感及奇痒,还可并发普遍性
淋巴节炎。偶见大泡性或出血性皮疹以及并发血小板减少症,但甚少见。体
质较弱的婴幼儿,久病不愈的儿童,以及未患过水痘的母亲所生的6个月以
下婴儿,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很重,有时继发局部感染可形成坏疽,甚至造
成败血症,有时出现融合性出血疹。正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儿,如
果感染水痘,可以扩散和坏死,甚至死亡。
1.1.2体征:皮疹分布特点为向心性,以躯干、头皮、颜面及腰部为常见,四
肢远端较稀少,但足底、手掌偶可出现皮疹。经常受压、或刺激较多的部位
如腰、臀或吊袜带之下,皮疹往往比较密集。皮疹初为红色小斑疹或丘疹,
稀疏分散,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变成椭圆形、表浅的露珠状疱疹,四周可围
有轻度的红色浸润,其大小不等。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干,中心略微凹陷,然
后结成痂盖,再经数日至1周或更久,痂盖脱落,不遗疤痕;如搔破或受感
染。可留轻度凹痕。粘膜也可出现水痘,如口、咽、结膜、外生殖器可于早
期发生小红丘疹,以后很快变疱疹,破裂后成浅溃疡,容易愈合。
1.2辅助检查
1.2.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一般接近正常,如并发细菌感染则可升高。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可应用于不典型病例,但一般无此需要。
1.3诊断标准
1.3.1接触史:11〜24天前有水痘接触史,前驱期缺乏或很短。
1.3.2多数患儿有轻度发热、咳嗽,可在同一时期查见红色斑丘疹、疱疹、痂
盖等不同类型的皮疹。
1.3.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丘疹、疱疹以躯干为多,四肢少见,痂盖脱落后不
留疤痕。
1.3.4疱疹位置肤浅,囊壁很薄,内含透明液体。
1.3.5白细胞总数偏低或在正常范围。
1.4鉴别诊断
1.4.1丘疹样尊麻疹:多见于婴儿,各疹大小相仿,有离心性分布,往往在四
肢齐集一起,疹壁较坚实,痒感显著,因而常见搔痕。反复出现也是它的特
点。
1.4.2脓疱疹:晚期也有痂盖,但疹体较大,多见于年长儿的四肢,出疹过程
与水痘完全不同。
1.4.3单纯性疱疹:全身感染有时可与水痘的早期水泡疹相混。但前者一般见
于新生儿和免疫缺陷的小儿。
2辩证
2.1邪郁卫气证: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课件
- DB3502∕T 072.2-2021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运维技术规范 第2部分:接口
- 2024年塘口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专业司机劳动协议模板
- 2024年度FOB装运条件协议范本
- 2024装饰装修工程承包协议范例
- 2024年专业汽车物流服务协议模板
- 发型师雇佣协议示范文本2024年
- 2024预包装食品订货协议模板
- 2024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汇编
- 开学第一课汲取榜样的力量正当青春超越不凡课件
- GB 39752-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
- 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戴德明
- 第五章 第1讲 开普勒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学习动机的干预策略研究
- 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幻灯片
- 2024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保育员考试题库加解析答案
- 语文 职业模块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课件(讲好劳模故事 学习劳模精神)
- 医院疏散逃生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