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上册
《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技能观察》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的
结尾篇,是本单元探究技能课型,本课旨在于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习
得科学观察的探究技能。本单元前7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观察活动进行的,从个
体动物如鲫鱼与青蛙、蜻蜓与麻雀、壁虎与小猫的观察到草地、海洋、森林这些
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动物的观察。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
动物展开有序的观察。观察是所有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的观察方
法,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培养出学
生敏锐的观察力。可见,学好本单元本节课的重要意义。本节课教材是由3个教
学活动环节构成。第1个环节是情景图导入。以卡通主题人物想了解“鲫鱼有多
少个鱼鳍”的科学问题,而引发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观察进行思考。第2个环节
是关于方法的学习。本活动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
观察的一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步骤。第二
个环节技能训练。本活动旨在于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学习
到的观察技能迁移到实际的观察活动中。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基础。如,
他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感官、放大镜观察物体。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
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主动观察还是更多地停留在盲目的兴
趣使然。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突发性、随意性,缺少目的性、计划性,更缺失分
析和总结。观察小动物是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本节课以学生非常感兴
趣的常见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
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还要指导他们自觉整理观察发现,
形成观察结果。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科学观察包括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和形成结果四个基
本步骤。
(2)掌握科学观察的简单步骤和一般方法,并能运用到对身边的小动物的观察
活动中。
(3)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4)初步意识到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观察能让观察活动更加有效。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观察方法的学习,掌握科学观察方法的一般程序是明确问题、
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教学难点:在实施观察时能做到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地实
施观察。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视频、图片、课件。
学具准备:每组一套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壁虎或鲫鱼的活体。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情境图片
简述:琪琪和波波到公园游玩。他们被水池里的鲫鱼吸引住了。琪琪发现鲫
鱼在游动的时候,身上的鱼鳍总是在摆动。波波也对鱼鳍产生了兴趣。
提问:鲫鱼身上有多少鱼鳍?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要知道鲫鱼身上有多少鱼鳍,我们应该对鲫鱼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
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
础。
出示:本课课题。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二)活动探究
环节1:方法学习
提问:怎样观察,才能帮波波更好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交流:学生围绕着怎样观察才能解答波波的问题而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要有效地观察,必须要先明确观察的问题,然后制定观察计划,再实
施计划,最后还要整理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
媒体:视频展示波波的观察方法。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以观察某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为例,也来学习观察的基本
方法。
提问:今天我们可以选择观察的动物有鲫鱼和壁虎。要想了解它们的身体特
征,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学生各组围绕着动物外形特征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学
生通过讨论梳理观察问题。
小结:进行科学观察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要观
察的内容。
提问: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什么观察计划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更加
顺利、有效?
活动:各组围绕着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并做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引导
学生从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方面制
定观察计划。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计划,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质疑,完善观察计划。
提问:接下来我们就要按照研究计划实施观察,但是在观察活动中,我们怎
样有效实施观察计划?在观察中要注意什么呢?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观察计划提出观察活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结:按照计划实施观察。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1.让动物在自
然状态下自由活动;2.观察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3.观察动物的身体
由哪几部分组成;4.按照从前往后、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动物身体每个部分的
特征。5.观察的过程要把观察到的事实真实和准确地、仔细地记录下来。
媒体:出示观察步骤和注意事项。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活动:各组根据观察计划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要提醒学生爱护动
物,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活动才进行观察。
讲述:请整理观察记录,形成我们的观察结果。
媒体:出示波波的观察结果。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质疑。
小结:通过今天的观察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方法、观察发现等方面进行回答。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方法,知道了科学观察包括明确问题、制定计划、
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爱护小动物,要真实地记录科学
事实。
环节2:技能训练
提出任务: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到校园里观察更多的小动物。
提出:你打算怎样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
交流:各组汇报观察计划,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质疑。
总结与拓展:今天我们学会了观察的探究技能,让我们运用观察技能,课后
根据观察计划到校园里观察各种动物,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多收获。
七、板书设计
探究技能观察
明确问题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观察一形成结果
(设计者:许广玲)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本单元包括
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
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第
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
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
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本课是本单元的
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
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本
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
“活动3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
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
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
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可以说,他
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
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
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
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
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
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
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鲸、蛛蛛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准备
活动手册,青蛙和鲫鱼的活体,动物彩图资料卡片(青蛙、鲫鱼、金鱼、
蝶嫄、大鲸、蟾蛛、蹶鱼、鞋鱼等,卡片印有该动物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生活
环境等信息),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与讲述:春天的时候,三年级的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
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
(~)活动探究
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
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
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
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鱼鳍。
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
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成为成体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蝌蚪长达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蚌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
改变了。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
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
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
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活动2:把它们分类
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
似。你能找到它们吗?
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将各种动物分成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或者分成与青
蛙相似的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小结: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有金鱼、鞋鱼、鳏鱼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型的,
体表有鱼鳞,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鱼类;与青蛙相似;与青蛙相似的动物有蝶嫄、
蟾蛛、大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体表光滑、身体具有头、躯干、四肢等结
构,幼体为蝌蚪形状,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离开水在陆地生活。这一类动
物我们称为两栖动物。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收获。
拓展:课后,让我们了解和认识更多鱼类和两栖类的动物。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1.鲫鱼与青蛙
身体包括头、躯干和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四肢
鲫鱼图片尾;等;
流线型青蛙图片体表光滑
体表有鱼鳞幼体生活在水中
终身生活在水里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
鱼类两栖类
(设计者:许广玲)
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2课。本课包括情
景导入、“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活
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烦的伙伴”等五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情景导入从“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的问题,
驱动学生以麻雀和蜻蜓为具体观察个例,探究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活动1
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从蜻蜓和麻雀的都会飞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两者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初步获取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别动物的信息。”活动
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在“活动1”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翅膀的比较观察延伸
至全身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引导获取蜻蜓和麻雀的不是同种动物的更多证据,并
初步归纳两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活动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
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归纳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
物具有共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初步认识鸟类或昆虫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
周围的动物进行辨别。“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旨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实验室到
自然界中进行自然观察,发现自然环境中蜻蜓或麻雀等更多昆虫或鸟类动物的更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多特征,获取更多有用的科学信息,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蜻蜓和麻雀(树麻雀)是学生身边常
见的小动物,它们都会飞。不少学生已经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但为什么
同样都会飞,蜻蜓和麻雀却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呢?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昆
虫?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鸟?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深入思考过。本课以麻
雀和蜻蜓为个例引导学生一系列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鸟类和昆虫的一般
特征。三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
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他们的归纳能力还需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素
材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等
直观的资料,为学生的进行思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动物的敏感期。他们对自然观察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无序,安全意识也比较弱。因此,在开展户外
活动时,还需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陪同。
三、教学目标
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
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
否属于昆虫或鸟类;
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归纳蜻蜓和麻雀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蝙蝠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PPT课件、标有序号的各种鸟类和昆虫的彩
图卡片,放大镜、观鸟望远镜。
七、教学过程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展示与讲述:郊外的草地上,蜻蜓飞舞,麻雀在啄食草地上的种子吃。四
个小学生琪琪、妍妍、彬彬、波波刚好到这里玩耍,吓得麻雀和蜻蜓纷纷飞起。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
问题: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交流: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小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很多不同。蜻蜓的翅膀有2对,膜质,光滑,透
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不可伸展。麻雀的翅膀只有1对,外披羽毛,
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2.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
问题:除了翅膀外,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
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本课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交流:汇报观察发现,描述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外形特征。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
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
个部分。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体表覆盖着羽毛。
3.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1)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各具有什么特征
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蜻蜓相似,有些与麻雀相
似。你能找到它们吗?
媒体:PPT出示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的图片。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活动:观察比较蜻蜓、麻雀和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将它们分
成与蜻蜓相似的、与麻雀相似的两类动物,并归纳这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与蜻蜓相似的动物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对翅膀、三对足。这
类动物属于昆虫。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属于鸟类。
(2)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动物是鸟类
问题: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还是鸟类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虫、蝙蝠、缝叶莺、蚱蠕、喜鹊的彩
图卡片。
活动:根据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给翠鸟、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
虫、蝙蝠、缝叶莺、蚱蠕、喜鹊等动物进行分类,并完成活动手册第2个任务。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与蜻蜓相似,它们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
对翅膀、三对足。这类动物属于昆虫。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
一对翅膀,属于鸟类。蝙蝠也会飞,但它既不是昆虫,也不是鸟类,那么它属于
什么动物呢?我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进行了解。
4.课后实践活动: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
特征和生活习性。请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户外观察蜻蜓和麻雀等更多昆虫和鸟类
动物。
八、板书设计
2.蜻蜓与麻雀
昆虫鸟类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者:许广玲)
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3课。本课主要以
小猫和壁虎为哥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一
般特征。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壁虎和猫是怎样运动的”、“活动2观察
壁虎和猫的外形”、“活动3给壁虎和小猫找同类”等四个教学环节。本课教学
情景导入从“壁虎能爬墙而小猫不能爬墙”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观察和比较壁
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从而知道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的,而猫的运动方式主要
以走、跑和跳为主,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活动2”从运动方式的不同引
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种动物的足及其他身体特征的区别。”“活动3”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壁虎或小猫相似的动物,归纳
与壁虎或小猫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归纳关于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
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一些动物进行分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但在认知上还是比较依赖直观、形象
的具体事物。壁虎和猫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小动物,学生探究爬行动物和哺乳动
物特征的好素材。壁虎无毒,好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活体的壁
虎供学生观察。大部分家猫的性格虽然温顺、比较胆小,但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不合适在课堂上提供活体给学生观察,对于猫的运动观察素材,教师可以提供图
片或视频等材料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运动方式、外形特征等多个方面去探索壁虎和猫的不同特征;
2.能描述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3.能根据爬行动物或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爬行动物
或哺乳动物。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4.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壁虎和小猫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蛇、蝙蝠、海豚的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活动手册、PPT课件、壁虎、小猫的标本和运动视频、各种爬行动物和哺乳
动物的彩图卡片(标有序号)。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展示与讲述:本课情境图片。波波和妍妍看到小猫在追壁虎,壁虎爬上了
墙。
2.提出问题:小猫和壁虎都是陆地上的动物,它们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二)活动探究
1.活动:观察小猫和壁虎的运动方式
问题:小猫和壁虎的运动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媒体:壁虎(活体)、小猫运动视频。
活动:观察壁虎和小猫的的运动,并完成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
交流:模仿小猫和壁虎的运动,并说说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小结:壁虎和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可是它们的运动方式有很大的区
别。壁虎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的,爬行时,四肢朝外、腹部贴地、匍匐前进。
而猫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走、跑和跳为主,躯干离地。
2.活动2:观察壁虎和猫的外形
问题: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它们的身体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观
察壁虎和小猫,比较它们的外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媒体:壁虎(活体)和小猫标本。
方法指导:先整体观察,看看壁虎和小猫的体表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身体有
哪几部分组成?再局部观察,这些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交流:壁虎和小猫的身体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壁虎和小猫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但壁虎
的体表覆盖着鳞片,而小猫的体表覆盖着细毛。壁虎的足上具有可以粘附墙壁的
皱褶,而小猫的足有肉垫,而且具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媒体:PPT课件展示小猫和壁虎的繁殖方式、冬眠习性。
3.活动3:给壁虎和小猫找同类
问题:在自然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有的动物与小猫的特征相似。
以下这四种动物,你能找到壁虎和小猫的同类吗?
媒体:乌龟、鳄鱼、长颈鹿、老鼠、蛇、牛、猴等动物资料卡片。
活动:根据小猫和壁虎的特征给资料卡片的动物进行分类,同时提出有疑问
的动物,并完成活动手册第2个任务。
交流:汇报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并提出有疑问的动物。
小结:乌龟、鳄鱼和壁虎等动物的体表都具有鳞片,运动方式都是爬行。小
猫、老鼠和猴等动物体表都有细毛,运动方式都是跑、跳、走。
讨论:蛇是不是壁虎的同类?海豚、蝙蝠与小猫是同类吗?
媒体:PPT补充播放蛇的体表都有鳞片、繁殖方式是卵生等资料;PPT补充
播放蝙蝠、的繁殖方式(胎生、哺乳)及进化等资料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蛇虽然在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与壁虎一样体表覆盖着鳞片,都是卵
生动物,它也是爬行动物。蝙蝠、海豚虽然运动方式与小猫不同,但它蝙蝠体表
覆盖着细毛,繁殖方式与小猫一样都是胎生,并有哺乳行为。海豚的体表虽然没
有细毛,但它的繁殖方式与小猫、蝙蝠一样都是胎生,并有哺乳行为。因此它和
小猫一样也属于哺乳动物。
总结: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哺乳动物的体
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跑。有些动物的外表特征与小猫或壁虎的
外表有些差异,不好分类,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特征来帮助
判断。
八、板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3壁虎与小猫
哺乳动
爬行动
物
物
(设计者:许广玲)
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4课。本课包括
情景导入、”活动1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活动2藏在土壤里的小动物”、
“实践活动寻找小动物的生活痕迹”等四个教学环节。“活动1”主要通过引
导学生观察草丛里的动物怎样生活,初步发现草丛里动物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观
察和比较,初步意识到生活在草丛中的小动物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具有
一定的共同点。“活动2”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的
身体特征,并归纳它们共同特征,从而初步知道这些小动物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
身体特征。“实践活动寻找小动物的生活痕迹”是该课课堂活动的延伸,旨在
于鼓励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寻找发现草丛里小动物生活的痕迹,培养他们热爱自
然观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在认知上还是比
较依赖具体、形象的食物。草地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环境,“草丛里生活着什么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小动物”是三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探究问题。在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生物》单
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观察过草地里的物体,他们已经知道草地里生活着不少小
动物,如蚱螭、蝗虫等,但他们却还没仔细观察和比较过草地里、泥土里的动物
身体外形有什么特征,他们也不曾思考过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与它们适应生活的
环境有一定的关联。将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环境特点进行关联,这对三年级的学生
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指导
和具体的素材,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搭建必要的支架。如提供生活在土壤里的马陆、
蚯蚓、蜗牛、鼠妇等动物的活体,方便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
以及土壤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草地里和泥土里都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2.尝试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技能探究泥土里小动物适应土壤生活的的外形特
征。
3.知道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做到保护动物和环
境。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发现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
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将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的共同特征与其所在的土壤环
境的特点进行关联。
六、教学准备
尺子、放大镜、装着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昆虫盒(里装适量的土壤)、
活动手册、PPT课件。
九、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展示与讲述:波波和彬彬在草地里观察小动物,波波看到了一只蝗虫。彬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彬还想知道草丛有没有生活着其他小动物。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草丛里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
问题:怎样可以知道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什
么?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扒开草丛进行观察。在活动中,要把观察到的动物
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同时还要观察它们在草丛里做什么、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不”:不伤害小动物,不破坏绿化,不直接接
触小动物。
活动:到草丛里观察小动物。
交流:在草丛里观察到的小动物以及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运动方式等。
讨论: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它们的身体特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
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2.活动2:藏在土壤里的小动物
(1)观察和比较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的身体特征。
媒体:装着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昆虫盒(里装适量的土壤)。
情景过渡:草丛的下面是阴暗潮湿的土壤,土壤里也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
蚯蚓、马陆、蜗牛、鼠妇。
问题:这些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形态有相同的特征吗?
活动:观察和比较蚯蚓、马陆、蜗牛、鼠妇身体的外形特征,并将发现记录
在活动手册第2个任务的表格中。
交流:蚯蚓、马陆、蜗牛、鼠妇在外形的相同特征。
小结: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身体都接近棕色,身体外形接近线性,它
们的眼睛不明显或没有眼睛,鼠妇和马陆体表有硬壳,蚯蚓和蜗牛的体表都有粘
液。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2)将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身体特征与环境特点进行关联
问题:土壤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哪些身体特征能
够适应土壤?
活动:从这些动物的颜色、体型、体表等方面与土壤的特点进行联想,找出
能适应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交流: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哪些身体特征能土壤生活。
小结: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总结: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它们具有适应草丛和土
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3.课外实践:寻找小动物的生活痕迹
讲话:许多小动物会在环境中留下一些的生活痕迹。如,蚯蚓会在草地里留
下一些像泥土的粪便,蜘蛛会在草丛里留下一些蜘蛛网,有些蜗牛死去之后会留
下外壳,这些都是小动物在环境中留下的生活痕迹。
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与家长一起到户外观察,寻找草丛里小动物的生活痕迹。
八、板书设计
4.草地里的小动物
草丛里的动物:数量种类丰富,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身体特征、运动方式等)
土壤里的动物:形态各异,,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设计者:许广玲)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水与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初步
感知溶解,在这一课中通过两个小朋友去海边游玩的情景驱动活动,提出问题: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动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开
展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观察溶解的现象,
为了将溶解的现象可视化,又观察了高锌酸钾的溶解过程,进而深化了溶解的认
识。活动二“泡一杯茶”,在理解了溶解的三大特征后,将科学概念引入生活,
通过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变化,分析茶叶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认识到有些物质既
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二'学情分析
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匀,
稳定溶液的过程。三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者盐放在
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一部分学
生也知道“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什么
是溶解,无法提炼出溶解的三大特点,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溶解。
三、教学策略
i.利用直观性比较强的高猛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和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通过日常中常见的泡茶的例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概念分析生活现象的能
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的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2.观察并描述食盐、高猛酸钾、茶叶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4.培养仔细观察、类比迁移、综合分析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食盐、高猛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是溶解现
象。
教学难点:知道像茶叶这样生活中的物品既含有可溶解于水的物质,也含有
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烧杯、药匙、茶杯、食盐、高猛酸钾、茶叶、玻璃棒、热水课件、
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两个烧杯、1个药匙、1个茶杯、食盐、高猛酸钾、茶
叶、玻璃棒、热水。
十、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海里游玩不小心被海水呛到情景。
问题: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活动探究
1.活动1: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问题: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思考:把食盐加入水中,很快就溶解了,那么食盐溶解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1):将食盐加入水中,静置下,观察食盐溶解时会有什么现象,搅拌
一下,再观察有什么现象。
交流:食盐从多变少,食盐消失后水还是清澈透明的……。
问题:食盐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吗?
交流:无法清晰地观察到食盐的溶解过程和分散情况。
实验(2):观察高锌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演示:高猛酸钾在水中溶解实验操作步骤:
①观察溶解前的高猛酸钾。
②将烧杯装上一定量的水。
③将少量高锈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静置一段时间,静观高猛酸钾是
如何分散到水中的。
④用玻璃棒搅拌,搅拌后观察高猛酸钾的水溶液。
注意事项:
①注意安全,不要让高猛酸钾接触到皮肤。
②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
③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④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1.仔细观察高链酸钾的溶解过程.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轻轻地放入高铉酸机静置一段时向后抱拌后
交流:高镐酸钾在水中溶解现象。
小结:溶解的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迁移讨论:食盐的溶解过程与高猛酸钾的溶解过程一样吗?
交流得出结论:食盐的溶解的过程和高猛酸钾的溶解过程类似。
2.活动2:泡一杯茶
媒体:PPT出示泡茶艺术的情景
提出问题:茶叶在水中的溶解了吗?
实验:用热水泡茶,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判断茶叶
是否溶解在水中。
注意事项:①不要被热水烫伤。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茶叶在热水中的现象是否溶解在水里了判断依据
交流:茶叶在水中的的溶解现象。
小结:茶叶既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汇报交流:出示红枣、枸杞等日常泡茶的物品。
(三)总结拓展
总结: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
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课后拓展:面粉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
八、板书设计
第8课物质的溶解
溶解:均匀、分散、透明
<可溶解的物质
茶叶、枸杞
等物体
I不可解的物质
(设计者:利锌仪)
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主要是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对
比实验的方法。教材研究了三种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捣碎。
教材首先呈现搅拌是否能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并描述了这个实验的具体
方法,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参考。接着呈现了加热是否能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但
与上一个实验不同的是,这里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先进行设计实
验再操作。然后提出问题怎样可以让冰糖溶解的更快一些?教材中材料由最开始
的方糖变成了冰糖,引导学生开展第三种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一一捣碎。最后回
到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让物质溶解得更快。教材有结构性的活
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进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这个问题并不陌生,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一
些方法加快某些物质的溶解,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
验,例如往豆浆或咖啡中加糖,颗粒状的药物需要碾磨碎后放入水中等。但学生
还不大懂得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搅拌、加热、捣碎能否加快物质溶解。
三、教学策略
1.运用小组交流、启发式交谈法,引导学生完成第一组对比实验,明确哪些
是相同条件,哪些是不同条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由扶到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一组对比实验后,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组
实验的经验,设计第二组对比实验来证明加热可以加快溶解,进一步运用控制变
量法来做对比实验,第三组对比实验则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通过小组的力量自主
探究完成。
3.依托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热、捣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2.设计对比实验,懂得控制变量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公平,探究加快加
快方糖溶解的方法。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捣碎。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明确实验中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烧杯、两根玻璃棒、水槽、冷水、热水、方糖、冰糖、水果糖,
碾磨器皿、课件。
学具准备:2个烧杯、两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方糖、冰糖、
水果糖、碾磨器皿、学习活动手册。
十一、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媒体:餐桌旁,四位小朋友在喝糖水,杯子底部还有一些冰糖没溶解,这
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
问题:一位小朋友说杯子中还有糖,另一位小朋友自然而然地提出:怎样让
糖溶解得快一些?
(-)活动探究
1.活动1:加快溶解的方法
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够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搅拌、热水)
讨论:要证明搅拌能够加快方糖的溶解,这个实验该怎样做?(对水量、糖
量、水温、外界干预、投放时间……作充分分析)
交流:明确水量、水温、糖量要一样,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还要同时放糖。
实验:按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1.进行“搅拌能否加快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实验,观察
现象并分析。
口置:
在两只烧杯中加
:入同样多的水.现象「结论
同时分别放入一▼搅拌:二
块方糖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小结:搅拌能够加快方糖的溶解。
问题:利用加热的方法是否也能加快方糖的溶解呢?
讨论:要证明加热也能加快方糖的溶解,这个实验该如何设计呢?
2.设计实验,探究加热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
料
材条件是否相同
—
杯
烧n
y1的温度口
糖
方n
入水量□
水T1
冷n
.糖用量口
水
热I
U
棒【糖时间□
玻
—
璃Q
L拌时间□
我的发现:
交流:明确水量、水温、糖量、放糖时间、搅拌时间都要相同,不同的是一
个用冷水一个用热水。
活动:做实验证明加热也能加快方糖的溶解,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①把之前做实验杯子里的溶液倒掉,洗干净。
②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交流:分享实验现象。
小结:加热能够加快方糖的溶解。
活动2: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吗?
问题:除了搅拌、加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
交流:把冰糖捣碎能加快溶解,以及实验的方法步骤。
实验:运用对比实验证明捣碎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小结:捣碎能够加快方糖的溶解,完善补充溶解的三种方法。
3.能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J方法二:i;方法三: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三)巩固与迁移
比赛:如何使水果糖最快溶解呢?你有哪些方法?课后试一试哪个方法更好
快。
八、板书设计
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
能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者:利锌仪)
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能溶解多少物质》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3课,
是前面两节课内容的延伸和深化,通过探究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
的量是否一样这个活动,让孩子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学习一种思维和探究
的方法: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搜集征集一得出结论。
我们知道食盐能够溶解在水里,那不停地往里面放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量一样吗?引导孩子们试着去猜测,那猜
测究竟对不对?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这个实验该怎么设计?设计实验时,
要思考哪些内容。当这些活动完成之后,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
后,分享、交流实验结果。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一样,这里要注意引导他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们分析为什么实验结果会不一样,如可能是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水洒出了一
些,溶解的盐就会少一些,每一份盐的含量不同等。最后,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
盐不能再溶解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这时的溶液浓度是最高的。
本课不仅仅只针对一杯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盐进行了研究,更是将不同物质
糖和盐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进行了对比,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盐的科学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但充满好奇。
同时对于一杯水溶解不同物质糖或盐的量是否相同更是满怀疑问,这对于学习本
课的学习都有着很好的铺垫,更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对实验课兴趣非
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
同时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
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三、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功能,在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和分析结果
环节都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来实现,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细致
周密地考虑问题。
2.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探究思维,经历探究过程,本设计中将实验过程称取
每一份盐和糖的复杂过程,由教师课前称好,告知学生方法即可,给予学生更充
足的探究时间。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亲历”提出问题一一作出猜想一一制定计划一一搜集证据一一得出结论”
的科学探究过程。
3.严格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提出问题一一作出猜想一一制定计划一一搜集证据一一得
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利用有效的材料设计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盐或糖的实验。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食盐、白砂糖、水、烧杯、玻璃棒、课件。
学具准备:食盐、白砂糖、水、烧杯、玻璃棒、学习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生活情境,两位小朋友在实验室里开展食盐溶解的实验,他们
正在搅拌杯中的食盐,发现一杯水,加入一勺盐,盐会溶解,如果继续加盐,盐
会一直溶解下去吗?
问题: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活动探究
1.提出问题: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量会一样吗?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2.作出猜想: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量是一样的,食盐比白
砂糖溶解的量大,食盐比白砂糖溶解的量小,
提出问题: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白砂地溶解的贵会
•样吗?
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①确定多少水量合适?
②加入第一份盐(白砂糖)后可以立刻加入第二、三份盐(白砂糖)吗?
③什么现象代表水不能再溶解盐(白砂糖)了?可以停止加盐(白砂糖)
To
④还要注意些什么?(例如:每一份盐都要保障尽可能的相同的量)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
②加入一份质量为3克的盐(白砂糖),然后搅拌
③待盐(白砂糖)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一份,直至不再溶解为止。计
算出投放盐(白砂糖)的总量。
温馨提示:
①计算总量时,最后没有完全溶解的那一份盐(白砂糖)不算。
②投放盐(白砂糖)要小心,不要撒在桌面上。
③实验结束后把浓盐水(糖水)放好,留待下一个实验用。
4.收集证据:
活动: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进行实验:
加入物质的量/份12345…总量
食盐
白砂糖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5.得出结论: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交流:汇报各组在30毫升水中溶解盐或白砂糖的总量。谁溶解得多一些?
得出结论:
比较在-定量的水里,食盐和白砂糖哪种溶解得多。
我的结论:
小结: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但糖比食盐溶
解的量大。
分析:为什么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会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可能
是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水洒出了一些,放入的每份盐(白砂糖)不同等】但
如果是非常精确的操作的话,相同水量和水温溶解食盐(白砂糖)的量是非常接
近的。
(三)拓展延伸
拓展:食盐(白砂糖)还能从盐水(糖水)里分离出来吗?
课后:提醒孩子们把这些溶液收集好,等到溶液静止后倒进新的烧杯中,注
意不能倒入底部没有溶解的盐,并做好液面刻度记录,以备下一节课进行观察,
避免浪费。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
组别溶解食盐的总量(克)溶解白砂糖的总量(克)
平均值
结论:在一定量的水里,()溶解得多。
(设计者:李娜)
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以上一节课留下的浓盐水
在一周后的变化作为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食盐分离出来。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活动,活动1:浓盐水的变化,将上次收集的浓盐水
放于窗台上,经过一周后,观察杯中盐水的变化,因为杯中有少量水蒸发,因此
杯底有少量白色的盐,引出了食盐从水中分离的现象。活动2:将食盐分离出来。
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的分离?尝试用实验的方法从盐水中分离食盐。使学生
了解食盐溶解与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动脉解剖》课件
-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课件
- 《电动汽车综述》课件
- 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 《人力资源外包专家》课件
- 《墙上的斑点》课件2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教科版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3课 测量肺活量
- 《多媒体设备》课件
- 婚内赠与孩子协议书(2篇)
- 高渗性昏迷护理查房
-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英语试卷
- 《SolidWorks建模实例教程》第4章 综合应用实例
- 大班-科学语言-塑料瓶到哪里去了?-课件
- 三层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S7-200)含程序
- 幼儿园玩具教具投标方案(技术标)
- 文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投标方案
- 直播合法授权书范本
- 初三语文总复习全程计划表
- 皮肤性病学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