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遵循着一体化的结构原则,使一个复杂、巨大的官僚机构保持着协调运行,很难出现类似欧洲那种“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A.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C.选官制度制约官员的行动 D.中央集权制度的贯彻执行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3.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A.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 B.美国科技全面落后于苏联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4.民国《大公报》曾发表通讯,为东北流亡学生呼吁:“十七年前父母逃亡,十七年后子女又流浪,东北两代人交的都是厄运。……因军事关系,东北师生心理上大感不安,学生成群结队入关,想找到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通讯中的“军事关系”最有可能是指A.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C.国民政府扩大内战 D.国共进行淮海决战5.1954-1960年间,苏联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农轻重各产业发展不平衡 D.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6.抗战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共党)唯一阴谋,在激怒我向匪进攻;如我进攻时迁延不决,则匪势更张,国际舆论对我更劣;如果速战速胜……而我国内战既起,复不能根本解决,则国家威信仍有损失。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据此可推知,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名存实亡B.国民政府对国共冲突被迫以政治解决为主C.国民政府失去美国等国际支援D.国共两党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7.“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这里的“战争”是指A.20世纪初瓜分战争B.一战C.二战D.冷战8.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术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9.1928年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的《兴国土地法》调整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调整A.有力地回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C.反映了“左”倾错误逐步泛滥D.表明中共的右倾错误得到清算10.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11.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 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 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12.下图为《微州府通往各地路线图》。明代中期以来这类地图在安徽商人群体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当地A.商帮活动重心开始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不力C.率先冲破海禁政策束缚 D.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概括里甲银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甲银改革的历史意义。14.(20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相对而言,它是弱势与受害群体对全球化黑暗面的微弱抗争,是对全球化的所谓不可规避性的挑战。

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材料三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伊朗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代表,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因,也是反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1996年10月,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美国产的芭比娃娃。……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袭击此起彼伏,也是反全球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体现。——以上材料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及这-局面结束的标志。(2)“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割据,而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直接干预地方,其政策落实往往直达基层,因此不会出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选项D正确;小农经济不是官僚系统协调运作的主要原因,排除A;封建伦理纲常不能保证“一体化结构”运行,如汉代的七国之乱虽然存在着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但依然发生了割据,排除B;选官制度本身不能制约官员行为,排除C。2、A【解析】

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正确;B是一种社会形态,排除;CD出现于秦朝,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3、C【解析】

材料反映出因美苏争霸,各自在航天领域展开竞争,故反映出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是苏联威胁美国,排除A项;二者竞争,不能说明美国落后,排除B项;科技领域只是一方面,排除D项。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军事关系”,东北学生要找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逃亡关内,十七年前是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十七年后即1948年,是因为国民政府扩大内战,C选项符合题意;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与“十七年后”不符,A选项错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距离九一八事变过去只有六年的时间,B选项错误;1948年国共进行的淮海决战,是以徐州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展开的,与东北学生流入关内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5、A【解析】

由材料“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落后状况,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轻重各产业比重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了苏联原有经济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

根据“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可知,国民政府不主张以军事手段解决国共冲突,而以政治手段解决为主,故选B;抗战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排除A;材料信息与国际支援无关,排除C;抗战胜利期间,中日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7、D【解析】

材料“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说明双方重视壮大己方阵营的国家,加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符合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特点,D符合题意;20世纪初瓜分战争无关推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国家反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8、B【解析】

毛泽东认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故选B;该考察报告并不是建议中共调整革命道路,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需要,排除D。故选B。9、B【解析】

由“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体现了中共的土地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调整,革命对象逐步明确,革命策略趋于灵活,这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故B正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在1927年,故A错误;材料和“左”倾错误无关,故C错误;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故D错误。10、A【解析】

材料说的是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深刻,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BC项内容,排除;D项错在“全盘西化”。11、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建议主要集中于工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强调工业品要保证农村的需要,这有利于工业化措施的完善,故选C;材料信息与农业专业化无关,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没有避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这一调整的效果,排除D。12、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地图中的路线图说明了徽州府与周边地区有了长期的、紧密的往来,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商帮活动重心的转移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执行情况,排除B项;地图中信息为国内贸易,海禁政策针对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内容: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2)意义: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用雇佣方式解决了征役难的问题;放松了人身控制,解放了普通农户。【解析】

(1)依据材料中“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得出: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依据材料中“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得出: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依据材料中“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得出: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2)依据所学得出:保证了国家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