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公害平菇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平菇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环境要求、季节栽培菇房(棚)要求、工厂化栽培菇房要求、生产投入品要求、栽培季节、培养基配方、栽培技术要求、发菌培养管理、菌袋排放模式、季节栽培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病虫害防治、生产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栽培和有控温条件下工厂化栽培平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86.2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0463玉米粉GB/T11763—2008棉籽GB19172—2003平菇菌种GB/T19541—2017饲料原料豆粕NY/T119饲料用小麦麸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658一201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2375—2013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715—2015平菇等级规格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第1号修订)《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代料栽培指用杂木屑、甘蔗渣、玉米芯、棉籽壳或秸秆等原料取代原培养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式。3.2菌渣2指栽培各种食用菌以后剩下的固体废物。3.3原基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质。3.4催蕾采取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法来促进原基形成菇蕾的技术措施。3.5平菇平菇学名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英文名OysterMushroom。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拉丁名P.ostreatus(Jacq.:Fr.)Kumer。4栽培场地环境要求4.1栽培场地要求栽培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2016的规定和应符合NY/T2798.5-2015的规定。栽培场地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离医院、学校等1000m以上。4.2栽培场所布局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平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5季节栽培菇房(棚)要求5.1栽培菇房(棚)要求5.1.1菇房宜坐北朝南,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每间菇房面积为100m2~180m2。5.1.2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5.2塑料大棚应符合《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加快都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厦农〔2016〕147号文)中的相关建设标准要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内骨架常用钢材竹、木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顶高330cm~380cm,宽度800cm~1000cm。长度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而定。5.3简易菇房(棚)设施菇房(棚)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80%~90%,遮阳网覆盖1层~2层,用的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并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5.4菇房(棚)选择3可选择闲置房舍,温室、塑料大棚等场所均可栽培。5.5喷雾设施在菇房内的上空采用倒挂式微喷系统。间距15cm~20cm处安装微喷头设施6工厂化栽培菇房要求6.1控温栽培菇房菇房宜坐北朝南,利于保温和通风。每间菇房(棚)面积为80m2~150m2。6.2栽培层架层架设置5~6层,层高45cm~55cm,底层与地面距离20cm~30cm。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110cm~120cm,单边操作架的宽度为60cm~0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70cm~90cm,三个走道,栽培架之间的人行通道宽80cm~90cm。6.3菇房设施菇房墙体采用具有防火保温功能的彩钢板建成,内墙厚8cm~10cm,四周墙体厚10cm~15cm,房顶厚13cm~15cm。6.4通气设施菇房安装6台排气扇,规格为40cm×40cm(外有带百叶的排气扇),走道的墙壁上方安装3台,墙壁下方安装3台~5台。在通风处加设防虫网。或配置一套包括排风扇、空气过滤器、高压离心机组成的通风装置。6.5制冷系统每间菇房面积80m2~90m2的菇房,每间应安装一台7.5匹~10匹制冷机及配套的风机;面积100m2~150m2的菇房,应安装一台13匹~15匹的制冷机及配套的制冷机组。6.6光照设施采用节能灯、白色或黄色LED灯带,光照控制在300Lx~800Lx。6.7自动喷雾设施安装倒挂式微喷系统,间距150cm~200cm安装微喷头。有控温条件的配备超声波增湿器1~2台。7生产投入品要求7.1栽培料基质栽培料基质应符合NY/T2798.5-2015(第5部分:食用菌)的规定,原料应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禁用农药,农药残留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见附录A表1。7.2生产用水4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和GB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或使用无污染的山泉水和井水。7.3栽培容器7.3.1采用聚丙烯塑料袋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抗胀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7.3.2高压栽培的塑料袋,菌袋规格为(18cm~20cm)×(33cm~36cm)×0.004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GB9688的要求。7.3.3常压栽培塑料袋,菌袋规格为(20cm~24cm)×(42cm~45~50cm)×(0.003cm~0.035cm应符合GB9687的规定。7.3.4装袋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纱线、绳子扎紧或两端套塑料颈环,用橡皮筋固定,再用塑料薄膜或纸封口。7.4菌种要求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NY/T528的规定和NY/T2798.5-2015的规定,或者应符合GB19172平菇菌种规定。7.5化学药剂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2798.5-2015的规定。参见附录B表1的要求进行防治。7.6消毒用剂应符合NY/T2798.5-2015的规定。可参照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附录F表1。8栽培季节8.1季节性栽培8.1.1菌丝生长温度为3℃~33℃,最适温度为24℃~28℃;子实体形成的温度8℃~24℃,适应温温度8℃~20℃。8.1.2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合理安排不同品种的接种及出菇时间。出菇的适宜温度为10℃~18℃。一般春秋两季,春季栽培安排在2月~3月制袋,4月~5月出菇;高温型品种制袋时间7月中旬至次年10月制袋,8月~9月出菇;秋季8月~10月制袋,9月~次年5月上中旬出菇。8.2工厂化栽培有设施控温条件的可周年生产。8.3品种类型根据平菇栽培子实体分化生长所需的温度不同平菇品种分为四种类型,春季、秋季出菇选用中温型菌种,夏季出菇选用高温型菌种,冬季出菇选用中温型、低温型菌种,广温型菌种可用于周年生产。各类型适宜温度。见附录F表1。59培养基配方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以下配方:9.1玉米芯45%、棉籽壳40%、麦皮10%、豆粕3%、石灰粉1%、轻质碳酸钙1%。9.2玉米芯60%、棉籽壳25%、麦皮8%、豆粕3%、石灰粉2%、石膏粉2%。9.3甘蔗渣40%、杂木屑23%、玉米芯15%、麦皮(或米糠)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粉2%。9.4杂木屑30%、玉米芯50%、麦皮10%、玉米粉3%、稻糠4%、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2%。9.5玉米芯78%、麦皮10%、石膏粉1%、石灰粉2%。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3%~65%,pH8.0~9.0。10栽培技术要求10.1备料按栽培配方比例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10.2预湿按原材料中的玉米芯、棉籽壳、杂木屑等应提前预湿1d~2d(冬天气温低3d~5d)加入石灰粉。10.3拌料将各种原辅材料充分混合均匀。装袋时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3%,pH8.0~9.0。10.4装袋机根据生产数量配置装袋机,可采用自动化袋装生产流水线进行装料。10.5装袋选用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塑料袋应符合GB4806.7-2016的要求,使用装袋机进行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要求松紧基本一致。10.6袋口(套环)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10.7灭菌10.7.1常压灭菌将料袋放入常压灶(锅)内进行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时,保持12h~15h,再焖温6h~8h,待袋温降70℃时出锅,及时移到已消毒的冷却。10.7.2高压灭菌6将料袋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压力表汽压升至0.5压力时,排尽冷汽,再关闭锅盖和放气阀。加热压力到1.5压力时(温度升至121℃)时,保持2h~2.5h,停止供汽,再焖1h~1.5h,待袋温降到80℃时出锅,及时移到已消毒的冷却。10.8冷却10.8.1灭菌降温后,趁热将菌袋移入大棚或冷却室冷却,使袋温降至28℃以下接种。10.9菌种要求应符合NY/T528—2010的规定和应符合GB19172平菇菌种的规定。10.10接种10.10.1栽培种应掌握菌丝满袋3d~5d,菌种的菌龄30d~35d。10.10.2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10.11按种前接种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接种工具去掉栽培种瓶(袋)上面老化种块,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菌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接种条件,可选如下一种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用消毒用剂,可参见附录F表1。a)接种箱接种,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5g~6g,消毒时间40min~50min接种。b)超净工作台采用紫外线消毒30min~40min,关闭后方可接种。c)接菌室接种,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6g~8g,消毒时间4h~5h接种。d)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10g~12g,消毒时间为5h~6h接种。e)无菌室接种,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6h~8h,关闭后方可接种。10.12培养房(室)消毒10.12.1培养室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培养室应提前2d~3d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100g加水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洁尔灭500g加水15kg)清洗消毒。10.12.2应提前3d~4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8h~12h。要求环境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11发菌培养管理11.1接种后5d~7d保持菇房环境温度控制在22℃~26℃,以促进菌种萌发定植,避光、通风。7d后应调至22℃~25℃,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下,每天要适当通风2次~3次,每次通风30min~40min。11.2接种后就地发菌培养,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前2d~4d微量通风,温度低可加温。待7d~10d检查杂菌,及时处理污染的菌袋。后期稍有散射光线。适时通风换气,菇房保持空气新鲜。11.3接种后的菌袋就地以墙式叠放,高度应根据菇房室温情况而定,气温高于27℃以上,不超过6袋~8袋,高不超10袋,以防高温烧菌。11.4菇房环境温度气温超过30℃时,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将室温控制在28℃以下,超过30℃时,此时白天不宜通风或少通风,可选择夜间加大通风100min~150min。711.5检查处理保持菇房(棚)环境相对湿度在70%以下,温度在18℃~26℃,避光、通风。接种5d~7d后开始检查,如发现链孢霉等严重的霉菌污染,应及时掩埋或焚烧处理,其他被污染轻的菌袋,重新灭菌,再次作为栽培料。11.6菌袋培养期按照不同的栽培品种,培养期一般在30d~35d。12菌袋排放模式层架墙式堆叠式、层架堆叠式、层架立式,大棚地面墙式堆放式等四种排放模式。12.1墙式堆叠式接种后菌袋移入已消毒的培养室,釆取墙式堆叠排放,堆叠时高度根据时气温情况而定,气温高时堆叠4层~5层,气温低时,堆叠7层~10层,菌墙间距为70cm~90cmm。12.2层架堆叠式菌袋分4袋~5袋叠放,底层架叠5袋~6袋,中间层架叠4袋~5袋,顶层叠3袋~4袋,袋与袋距离2cm~3cm,袋口朝两侧人行通道。12.3层架立式接种后菌袋排放于床架上,袋与袋距离1cm~2cm,袋口朝上。12.4墙式堆放式接种后菌袋应采用墙式堆放整齐,有序,留有间隔,菌袋高度不超8袋,以防烧菌,袋口朝两侧人行通道,排与排间留通道70cm~80cmm。堆放应根据气温和发菌情况而定。12.5培养中期菌丝长满袋时,再继续培养5d~7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开袋出菇。12.6成熟指标生理成熟后,整个菌袋充满白色菌丝,菌丝长势均匀洁白度较一致,培养料呈米黄色,手压菌袋具有弹性。13季节栽培出菇管理13.1菇房(棚)消毒13.1.1培养房(室)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4d~5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6h~8h;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GB4285的规定。13.1.2菇房(棚)应提前3d~5d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100g加水15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洁尔灭500g加水20kg)清洗消毒。813.2催蕾期管理栽培袋单行堆(摆)放5层~7层,行间留70cm~80cm过道。当菌丝培养30d~35d后,待袋口表面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即进入催蕾处理。打开袋口,喷水降温,并给予温差刺激,促菌蕾形成。温度控制在10℃~23℃(不同品种差异较大),3d~5d后在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浅灰色菇蕾,菇蕾形成后光照控制在500LX~1000LX,当菌盖达3cm~4cm时每天轻喷、勤喷细雾水2次~3次,要观察菇房(棚)环境湿度具体情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适当增加散射光,适量通风换气。13.3现蕾期保湿为主,菇房(棚)相对湿度在85%~95%;保持袋内CO2浓度为辅,促进菇蕾生长。13.4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生长阶段,喷水等措施拉大7℃~10℃的温差刺激,并增加适当的散射光。每天通风3次~5次,每次30min~50min,经5d~7d后即可现温度控制在15℃~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0.2%以下,散射光照射3h~4h,经4d~7d后即可现菇蕾。13.5温度季节性栽培,中低温菇栽培宜为16℃~23℃;高温菇栽培宜为24℃~28℃,超过30℃时就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刺激出菇的温差应在10℃以上。13.6湿度季节性栽培,菇房(棚)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每天喷水3次~5次,要观察室内湿度情况,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出菇数量及菇体大小而定,宜喷雾状水。子实体珊瑚期不宜直接向菇体喷水。13.7通风菇房(棚)通风2次/d~4次/d,每次通风时间20min~30min,保持菇房(棚)空气新鲜。高温、高湿时,要观察菇房(棚)温度、湿度具体情况,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相应增加;低温、低湿时,则相应减少。13.8光照每天散射光照射3h~5h的光照刺激,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散射光照,避免阳光直射。14工厂化栽培出菇管理14.1生长环境条件14.1.1温度出菇适宜温度控制10℃~22℃,可采取降温措施刺激出菇。14.1.2湿度菇房(棚)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914.1.3通气每天通风4次~6次,每次30min~40min,二氧化碳浓度控制0.2%以下。14.1.4光照经3h~5h的光照刺激,菇蕾形成和子实体生长阶段时光线控制在500LX~1000LX。15采收与加工15.1采收标准15.1.1子实体成熟,菌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菌盖边缘韧性好、破损率低,菌肉厚实肥嫩,菌柄柔软,孢子尚未弹射时。15.1.2子实体形成后,菇盖上斑纹清晰,菌盖光滑,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平展,边缘变薄,颜色由深变浅时为采收适期。也可根据市场需要标准适时采收。15.1.3高温型品种要在清晨和下午各采收一次。15.2采收方法15.2.1采收时用剪刀从基部剪下或抓住菇体轻轻扭转拔下,轻轻放入清洁的塑料筐,避免损伤。15.3加工15.3.1分级加工:将每丛菇一分为二,在距离菌盖4cm处剪去菌柄基部,再将连接的菇体分成单个,并去掉菇体上的小菇。盛装器具应清洁,避免二次污染产品。15.4采后管理15.4.1菇采收后,应及时去掉菇面残留的菌柄、烂菇。停止喷水3d~4d,让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保湿。10d~12d后出现下潮菇蕾,采收前10h不能喷水。按前述管理方法管理。15.4.2采完一批菇后,若袋内水分不足,可去掉两端老菌丝和残留菇蕾,用清水浸泡6h~8h。若袋内营养不足,可添加营养液进行浸泡。15.4.3菇采完后,将菌袋两头表面散落的菌丝和老根清除,喷水后再用塑料薄膜将堆放的菌袋覆盖。每天掀开覆盖薄膜通风1次~2次,每次30min~40min。15.4.4采完菇后,当菌蕾形成后,每天掀动覆盖薄膜1次~3次,当菌蕾开始分化,有微小菌盖出现时,将覆盖薄膜揭去,再按前述方法管理。15.5产品质量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的要求。15.6分级标准15.6.1平菇商品分级及鲜销标准应符合NY/T2715—2015平菇等级规格。参见附录D表1的要求。15.6.2菇盖形状、大小、开伞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D表1平菇产品分级标准。15.7包装要求15.7.1应符合NY/T658一2015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和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规定。15.7.2采用聚丙烯的白色折角塑料袋规格为(40cm×48cm×0.004cm),用塑料袋每袋分别分装净重为1000g,2000g包装塑料袋应符合GB9688要求。15.7.3包装内应附产品合格证,产地名称、生产单位、合格证应标明产品等彶、生产日期、检验员编号、检验日期等。15.7.4采用聚丙烯的白色折角袋分装规格为(40cm×48cm×0.004cm每袋装2500g,抽真空后,并用橡皮筋扎紧袋口。15.7.5小包装采用白色塑料托盘,每盒分装净重为500g,250g,用保鲜膜包装。15.8装箱鲜菇按每箱6袋~8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可用礼品盒包装。15.9鲜菇贮存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包装、贮存,温度在2℃~4℃的冷库保鲜。15.10烘干采用脱水机烘干。鲜菇加工为干品时,将鲜菇摆放在竹筛片或钢丝网上进行烘干。烘干开始温度为35℃,待菇体水分蒸发40%后可逐渐升温,温度控制在45℃~50℃,直至烘干,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烘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回潮、以免变质。15.11贮存15.11.1要求在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下贮存。15.11.2贮存的库房,地面应具备有防潮设施,防止底部受潮。15.11.3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于传播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15.11.4入库后应注意防霉、害虫、鼠类危害。15.12运输15.12.1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曝防晒、防潮湿、防雨淋,用车、船运载应加盖干净的防雨布。15.12.2不应用含残毒、有污染的运输工具运载平菇,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15.12.3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运。16病虫害防治16.1防治原则16.1.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管理等多途径达到防治目的。16.1.2使用化学农药应符合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2798.5-2015的规定。参照防治病虫害使用的药物浓度及方法进行防治。参见附录B表1。16.2农业防治16.2.1严格检查种源,选用抗病力强的菌种,创造有利平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条件。16.2.2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的产地环境、栽培原料、栽培季节、栽培场地、栽培管理要求组织生产。16.2.3发菌期适当通风,降低菇房温度,提高菌丝抗性,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风、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16.2.4培养残料要及时运离生产场地。16.2.5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16.3物理防治16.3.1采用日光曝晒、高温焖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做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带进菇房(棚)。16.3.2阻隔法防害虫,应在菇房(棚)门和窗,通风处,应安装孔径为0.21cm~0.25cm的防虫网,防止害虫飞入。16.3.3安装食用菌专用的灭虫器。16.3.4菇房(棚)内每10m2挂一块黄色粘虫板,粘虫板距地面高度为60cm~70cm,及时更换。16.3.5菇房(棚)内每100cm~15cm挂6W杀虫灯,悬挂高度为距顶层床架30cm。16.3.6菇房(棚)周围挖深40cm的环形水沟防白蚁进入。16.3.7出菇期在菇房安装防虫灯、悬挂黄板进行诱杀。16.4生物防治16.4.1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如用苦楝叶煮汁喷施菇场,烟叶熏蒸或其浸出液喷施防除生育期菌蝇、菌蚊。16.4.2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如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蛙、步行虫等,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病原性生物,(包括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16.5化学防治16.5.1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不同品种农药轮换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菇期不使用化学农药。16.5.2如发生虫害。除有针对性的采用上述方法防治外,可采取化学药剂杀虫。使用化学农药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NY/T2798.5-2015的规定和GB283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规定,可参见附录B表1。16.6常见病虫害主要病害杂菌有:链孢霉、曲霉、酵母菌、绿霉、毛霉、黄霉、褐腐病、木霉等;主要虫害有跳虫、菌蚊、菇蛆、螨类、线虫、菇蝇为害等。16.7病虫害防控方法16.7.1防控方法按照NY/T2375-2013中4.6病虫害防控的规定进行防控。16.8病虫害防治方法16.8.1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16.8.1.1培养料和菇房(棚)消毒,使用优质菌种和严格无接种操作,合理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等,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16.8.1.2应做好菇房(棚)的清洁卫生,在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灭菌杀虫工作。16.8.1.3菇房(棚)内高温、高湿、通气不良等因素是霉菌发生的主要原因。要预防感染,必须注意菇床(棚)的通风透气,调节控制好菇房(棚)内的温、湿度。16.8.1.4应向有资质的科研院所选用优质菌种,确保菌种质量。16.8.1.5优质菌种应具备菌龄适宜、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害等特征,外观色泽洁白,打开菌种瓶可闻到菇香味。16.8.1.6检查种源;保持环境清洁;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移出菇房(棚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从现蕾形成到采收期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16.8.1.7黄霉防治:认真搞好菇房(棚)消毒,如发现感染,要隔离管理,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将室温降至13℃以下。用注射器将50%的多菌灵1000倍溶液注入侵害处,控制蔓延。16.8.1.8发现青霉、黄霉防治:发现青霉、黄霉感染时,应及时挖除发病部位,并撒上一层0.2㎝~0.3㎝厚的石灰。16.8.1.9采完菇后,菇房(棚)的墙壁、地面、床架及周围空间用漂白粉液喷雾。16.9虫害防治措施16.9.1白蚁、蛞蝓防治:用700~800倍辛硫磷液喷杀或用明矾粉调水洒于白蚁喜食芒萁上诱杀,或人工捕杀。16.9.2白蚁防治:用白蚁灵或灭蚁粉放入蚁巢和蚁路上。16.9.3蛞蝓防治:傍晚将石灰粉撒在蛞蝓活动处,每隔3d~4d撒一次,可采用人工捕杀。16.9.4蚯蚓防治:傍晩将石灰粉撒在蛞蝓、蚯蚓活动处,每隔3d~4d撒一次,或人工捕杀。16.10鼠害防治16.10.1菇房(棚)内和床架上要防止鼠害。应安放捕鼠器进行灭鼠。16.11其他防治措施16.11.1用2%~3%克霉灵喷洒菇房(棚)内壁及床架进行消毒。栽培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要对菇房(棚)定期培养中后期如发生虫害,应及时清除。如发生病害,及时清除病菇进行掩埋处理。16.11.2菇采完后,菇房(棚)的墙壁、地面、床架及周围空间用漂白粉液喷雾。16.11.3消毒杀菌;废弃料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并销毁。16.11.4菇采完后,用气雾消毒剂,每平方米用量以10g~12g,密闭熏蒸10h~12h。16.12菌渣处理采收完毕及时将菌袋集中,进行袋料分离,菌渣统一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17生产档案管理17.1生产原料生产原料应符合NY/T5099的要求和NY/T2798.5-2015(第5部分:食用菌)的规定。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参照生产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见附录A表1的要求。17.2化学药剂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和GB283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参照防治病虫害使用的药物浓度及方法的规定。见附录B表1的要求。17.3品种类型根据平菇栽培子实体分化生长所需的温度不同平菇品种分为四种类型。平菇各类型适宜温度。见附录C表1的要求。17.4商品分级平菇商品分级及鲜销标准应符合NY/T2715—2015平菇等级规格。或见附录D表1平菇商品分级及鲜销标准的要求。17.5各环节生产管理过程应详细记录,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的要求。见附录E,表E.1~E.6的要求。17.6用化学消毒剂,应符合NY/T2798.5-2015的规定。可参照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见附录F表1。17.7生产档案记录保存5年以上。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产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表1生产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原料名称质量要求稻草、麦草稻草、玉米秸(秆)以及栽培其他菇类的菌糠等均可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任何原料都要求无霉变、无杂菌污染、无病虫害侵入。应符合NY/T5099的规定。玉米秸应符合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的规定。棉籽壳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符合GB/T11763的规定。芦苇、茅草原料都要求无霉变、无杂菌污染、无病虫害侵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杂木屑宜采用水青冈、抱栎、杨、柳等阔叶树种,针叶树种杂木屑。应符合NY/T5099的规定。玉米芯的规定。玉米粉应符合GB/T10463的规定。麦皮应符合NY/T119的规定。米糠应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应符合NY/T119的要求。食糖应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应符合GB13104的要求。石膏粉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应符合NY/T496—2010的规定和应符合GB/T36141-2018的规定。玉米秆粉的规定。黄豆粉、豆粕应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应符合GB/T10463的规定。石灰粉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应符合NY/T496的规定。过磷酸钙应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轻质碳酸钙应符合GB1886.2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包括轻质和(资料性附录)防治病虫害使用的药物浓度及方法表1防治病虫害使用的药物浓度及方法病虫害名称药物浓度及使用方法青霉、绿霉、黄霉百菌清用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绿霉、黄霉克霉灵用0.2%克霉灵水剂1000倍液连续喷施毛霉、木霉克霉灵用0.2%克霉灵水剂1000倍液连续喷施木霉百菌清用5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施木霉甲基托布津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洒。木霉代森锰锌用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洒。绿霉、木霉克霉灵用0.2%克霉灵水剂1000倍液连续喷洒链孢霉百菌清用百菌清800倍喷施消毒局部感染处疣孢霉病百菌清用百菌清800倍喷施消毒局部感染处红霉菌柴油间隔1h~2h,喷施2次~3次:局部用柴油涂刷感染毛霉菌病(又名长毛菌)百菌清或柴油用800倍的百菌清液喷施或局部用柴油涂刷感染处黄霉、黑根霉克霉灵用0.3%克霉灵水剂1000倍液连续喷施褐腐病施保功用施保功3000倍液喷施褐腐病霉得克用霉得克2000倍液喷施褐腐病灰霉克星用灰霉克星1000倍液喷施螨菌蛆锐劲特用锐劲特1500倍液喷施螨菌蛆甲氨基阿维菌素用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施螨类锐劲特用锐劲特1500倍液喷施螨类甲氰菊脂乳油用20%甲氰菊脂乳油1000倍液喷施螨类齐墩螨素用1.8%齐墩螨素1000倍液喷施螨类螨死净胶悬剂用20%螨死净胶悬剂2000~3000倍液喷施螨类哒螨灵乳油用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喷雾喷施菇蝇氯氰菊脂乳油用5%氯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菇蝇溴氰菊脂乳油用2.5%溴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菇蚊、菇蝇锐劲特用锐劲特1500倍液喷雾菇蚊、菇蝇甲氨基阿维菌素用甲氨基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菇蚊、菇蝇鱼藤精用0.1%鱼藤精稀释配成800倍液喷雾菇蚊、菇蝇杀灭菊酯采菇后用0.1%的杀灭菊酯稀释成300~500倍液喷雾菇蚊、菇蝇溴氰菊脂乳油用2.5%的溴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菇蚊、菇蝇氯氰菊脂乳油用5%氯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螨类、线虫三氯杀螨砜用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业桩基施工建设协议模板
- 2024年商品交易协议规范汇编
- 2024年行纪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协议协议
- 2024年商业保洁服务协议详细条款
- 2024年度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委托协议
- 2024年简化单项劳动服务协议
- 2024专业汽车租赁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夜间出租车租赁协议样本
- 2024年房屋赠与协议法律示范文本
- DB51T 2968-2022 经济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 社会网络分析课件
- 小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课件
- 保安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课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课件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新)5100字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卡
- 消失模工序工艺作业指导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老年人能力评定总表(含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