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楼李攀龙①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5.B16.①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诗题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②对山林美丽风光的喜爱。颔联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抱”“邀”二字传神而富有情谊,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依恋之情。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用嵇康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④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尾联“浮云”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典,“片影瓢摇落酒杯”似要将功名富贵这些“浮云”都消融于酒中,笑醉当下,忘怀得失。【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细雨空蒙”有误,原文“积雨开”是雨停了的意思;C.“完全相同”错误,上联“无那嵇生成懒慢”说他没有嵇康“懒慢”的性格特点;D.“雄浑、壮阔”概括不当。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等意象,营造出开阔苍茫的意境。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注释说“白雪楼”系诗人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命名的。此诗名曰《白雪楼》,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表明了诗人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首联首句诗人用“空林”“积雨”等意象,渲染雨天的空蒙色调和气氛。颔联,诗人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一个“抱”字,凝练描绘大清河环绕孤城而流转,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孤城在大清河拥抱之下,更加妩媚动人;一“邀”字,言长白山的夕阳余晖,为长白山主动邀请,从而使画面有了一层暖意,营造出一种开阔苍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喜爱和依恋之情。颈联,诗人借嵇康拒仕、陶潜归隐的历史典故,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尾联,“片影瓢摇落酒杯”意为:似要将功名富贵这些“浮云”都消融于酒中,笑醉当下,忘怀得失。“浮云”一词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典,诗人以物自喻,用“浮云”与“酒杯”作比,言静观所得,喻逍遥不羁,寄托出诗人放达超脱、旷达悠闲的心境。总之,全诗以拟人手法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对得失忘怀的超然淡泊的心态。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真兴寺阁①苏轼山川与城郭,漠漠②同一形。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古人虽暴恣,作事令世惊。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注】①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②漠漠:密布、广布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运用叠词、视听结合,总写诗人登阁之所见所闻:广袤的山川与城郭连为一片、集市的人声与鸦鹊声混杂不清。B.“当年”六句叙述了建阁的过程与建阁的人,其中详写了王中令的雄姿;“与阁两峥嵘”给读者人、物合一的浑然之感。C.“古人”六句由记叙、描写转入议论:一些古人虽有缺点,但其所做的一些事却能令世人惊讶。显示出诗人的辩证思维。D.整首诗紧紧围绕真兴寺阁,由阁及人。写阁则由现实转为回忆,写人则由王中令扩展为古人最后又回归到此阁此人,思路清晰。16.请简要分析“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6分)15.【答案】A【解析】“集市的人声”理解错误,“市人”指市井流俗之人,泛指为生活名利而奔走的人。16.【答案】①夸张。一个在真兴寺阁上送落日、攀飞星,一个在蜀道手触星辰、从其中穿行而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写作对象之高峻。②侧面描写(烘托)。都通过写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写作对象的高峻。③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侧身”“引手”“攀”“仰胁息”“抚膺”等动作细节真实具体地传达出登临者的感受,使读者如入其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广西苍梧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的画面,并无秋季的萧瑟之感。B.首联对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出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4.D15.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D.“颈联出句实写眼前之景……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错误,从诗中来看,“和霜欲起千村杵”,“欲”的意思是“要”“将要”,这说明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到时千村万户都会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由此可知,“千村杵”是作者想象,是虚写。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标题“客中闻雁”,“客中”说明诗人此时正在客途中,必然会生发羁旅愁思,“闻雁”,必然会引发思乡之情。首联“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如果说前一句描绘了一幅明亮澄丽的画面,第二句则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引发诗人的悲秋之情。颔联“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尾联“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诗句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尾联前一句指出诗人为生计而愁,后一句为年华老去而感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过蜀道山张说①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②,攀登陟崔嵬。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③心幽哉。【注】①张说曾两度使蜀,本诗为初使时作。当时他年仅二十余,已以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年少得志。②峭蒨:高耸挺立。指高耸挺立的山。③缅邈:久远;遥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联描绘了阳春三月,山中的百花展枝盛开,这明媚的春景正反映着诗人欢快的心情。B.诗的颈联描绘诗人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C.尾联表达了山水中那高深的意趣,只有那经历险阻之人,方能体验到它邈绵无际的真精神。D.这首行旅诗,描写蜀道山水移步换景,在对山水的礼赞中,表现出青年张说的朝气与胸怀。16.本诗中间两联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在描写蜀道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15.B(“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错。“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不是登上半山腰,应是登上山巅才能看到的景色,在半山腰云雾缭绕看不开阔,登上了山巅,一览众山小,才能为尾联的“高深意”抒情作铺垫。)16.表现蜀道的特点:高和险。(2分)都使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张诗通过“峭蒨”“崔嵬”等词正面描写了蜀道的险峻,还通过白云在半山腰,清江水在山脚下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蜀道的高峻。(2分)②《蜀道难》先以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2分)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小题。汉宫春·梅①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①此词为晁冲之送别王仲甫时所作,王仲甫因词忤宣仁太后而被逐。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通过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等描绘了萧瑟冷落的梅花生长环境,愈显梅花潇洒出尘。B.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C.“空自忆”“风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赞美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含蓄蕴藉,余韵悠长。D.全词写景清丽,情意真挚,抒情婉曲,风格疏淡隽永,舒缓纡徐;深微细腻,为咏梅词的上乘之作。16.本词与李白的《蜀道难》均为送别诗(词),但情感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错。“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句是反问句,是说那些华丽的堂宇比不上这江边梅花所处的茅屋疏篱的环境,意在凸显野外江边梅花的不慕富贵,品格高洁,并非玉堂中的梅花。16.【答案】本词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勉励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旧要保持超尘脱俗、旷达洒脱的高洁品质。李诗则是担忧朋友入蜀道路的艰难,表达仕途坎坷,人间之路难行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分析本词。本词是一首咏梅词,寄托官场失意、故人之思。上阕写梅的姿态、处境,下阕写玉堂不似茅舍疏篱缘因有梅花欣赏,结尾赞梅洁身自好。结合注释“此词为晁冲之送别王仲甫时所作,王仲甫因词忤宣仁太后而被逐”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上阕“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勉励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旧要保持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