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虽历经几度兴衰,但始终活跃于中国历史的舞台。战国韩非子提及的“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被看作中国侠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司马迁《史记》是记载这些社会群体并加以描述的最早记录,其对侠客有这样的点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千里诵义者也。”与韩非子站在法家立场上批判侠不同,司马迁记载和描述的是这群社会边缘人的精神理想和行为准则,强调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和民间道德,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之后,东汉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国家立场上论侠,强调“上下相顺”,对这些有悖于国家秩序的人物给予了批评。虽然不同于司马迁的立场,班固的《游侠传》也对这一社会群体的行为进行了形象的记叙。从此,这群形象特别、有特殊行为的人有了个社会名称:侠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诺千金,以信立于天地;赴士厄困,以勇撼于人心;除暴安良,以义济于民间;性情旷达,以气动于人群”成为中国的侠客内涵和侠文化的传统底色。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使侠客的行为不再是个人的恩怨情仇,而是与打江山、保江山结合在一起。清末霍元甲形象的出现又一次在侠客和侠文化的底色上抹上了新的色彩:在现代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中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沿袭了这种精神,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在民族纷争的乱世中塑造人物,揭示民族大义,暗示人生哲理,强调民族融合的国家意识和百姓安宁的社会意识,这给予了侠客和侠文化以新内涵,并且成为中国侠客人格和侠文化价值判断的终极标准。(取材于汤哲声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和叛逆抗争的行为。先秦至民国是武侠小说的古典时期。先秦两汉文学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侠客形象最早出现在《史记》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对侠客的描述及其人格界定为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学想象构建了体系。到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真正开始萌芽。宋元明时期社会动荡,下层人民豪侠的行为更多成为具有群众性的好汉行动,从而冲淡了剑客的神秘色彩。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主要是武侠技击小说,它的出现使武侠小说深入广大民众。传统时期自20世纪50年代起,其武侠小说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剑仙斗法、门派纷争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其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现代时期即古仙武侠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文学兴起,写手们在读者阅读选择越来越多、阅读口味越发挑剔的压力下,不得不向传统作家的实力靠拢,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当下的网络武侠小说更具有文化的开放性,它们以中华文化为基点,交融平衡欧美、日本、印度文化,吸收当下的数字智能文化,进行创造和翻新,表现出武侠化的逻辑性,这是中国百年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从明初《水浒传》《近代侠义英雄传》,到金庸小说和当下网络武侠小说创作,中国武侠小说呈现出明晰的发展轨迹,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中国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变化和审美接受的转换相联系,以自我的呈现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谱系”。爱国、民族、强身、交融、安宁,五位一体,中国百年武侠小说彰显了中国侠文化的现代观念,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材料三:中国武侠小说是类型小说,有着鲜明的“武侠美学”。在中国传统的众多文化形态中也只有“侠文化”才是演绎自然美的最佳载体。武侠小说在通过对“自然荒凉”进行摹写,烘托出生命脆弱的同时,也通过对武侠世界“自然美”的由衷赞叹和切身感悟,启发人们在“坐忘”(庄子语)中摒弃生命无常、人生苦短的担忧,从而使生命达到一种与万物一体、生死为一的人生之境。武侠世界的“人格美”在于侠客行侠仗义的行径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了一种恢弘豪迈的人生气度。侠客那种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献身精神,那种快意恩仇、伸张正义的入世情结,集中展示了武侠世界的人格美。武侠世界的“境界美”就是武侠作品启发人们领悟一种奇异瑰丽的人生况味和人性。恩怨情仇反映的是人生苦难,人生苦难昭示的是人生哲理,体验人生哲理是在感悟武侠世界的境界美,同时也提升了人生境界。同时,武侠小说兼类民间文学、侦探小说和科学作品,也进一步拓展了武侠小说的美学空间。当然,中国武侠小说的问题也很明显,粗制滥造和游戏化、金钱化的创作倾向,一直被人们批评。这与小说创作的草根化、运作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创作理念的商业化有关,更和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文学修养的低下有关。这就需要社会和读者不断地给予批评和监督,需要对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化精神、创作机制、美学特点给予更为合理的认知和更为科学的评判。(取材于汤哲声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各家对侠的看法经历了由批评转为赞美的过程。B.韩非子与司马迁对侠持不同看法是由于其所站立场不同。C.韩非子和班固的著作都有对侠客这一形象的记叙和描述。D.侠客的社会名称来源于这一群体的形象特别、行为特殊。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武侠小说就是写侠客和义士的侠义抗争行为的通俗小说。B.秦汉及魏晋志怪使武侠小说萌芽,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础。C.剑客的神秘色彩减弱是宋元明出现群众性好汉行动的原因。D.民国时常见以剑仙斗法、门派纷争为题材的武侠技击小说。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史记》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一和二中均有涉及,其用意是相同的。B.随着时代的发展,侠客和侠文化的内涵越发丰富,并逐渐形成判断标准。C.现代时期出现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与读者的阅读选择和阅读口味有关。D.武侠小说发展轨迹与中国社会变动相关,呈现出民族精神的阶段性发展。4.对下列示例的分析和推断,不符合材料三内容的一项是()A.“迅捷的武功多命名猿鹤,潇洒的剑法多取自星月”,说明武功技法取法于自然,烘托出生命的脆弱。B.金庸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郭靖,在中原地区遭受靖康之变时挺身而出,集中展示了武侠世界的人格美。C.金庸作品中描绘三把宝剑,一把寒光逼人,一把厚实稳重,一把外形腐朽,隐喻人生不同状况和境界。D.《蜀山剑侠传》中对化学转换、北极光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说明武侠小说的创作受到科普知识的影响。5.请结合材料,概括如何使中国当代武侠小说获得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答案】1.B2.D3.A4.A5.①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塑造应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符合中国侠客人格和侠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人物形象塑造的标准)②着重刻画人物性格,使用和借鉴中西方创作技法,突破旧武侠小说窠臼(融合、创新),体现现实主义的深度。(小说创作的方式方法)③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播。(传播手段)④武侠小说应与中国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变化和审美接受的转换相联系。(武侠小说的时代性)⑤国家对武侠小说创作的市场和商业运作做出监管。(行业监管)⑥小说创作者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修养。(创作者)⑦读者对武侠小说创作进行合理的监管和评判。(行业监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经历了由批评转为赞美过程”错误。由材料一可知选项曲解文意,如西汉司马迁的点评是褒贬兼具,不是单纯的批评或赞美。C.“都有对侠客这一形象的记叙和描述”错误。由材料一可知,对侠客行为进行形象记叙的是班固,并没有说韩非如此。选项以偏概全,表意绝对。D.“来源于这一群体的形象特别、行为特殊”错误。由材料一“虽然不同于司马迁的立场,班固的《游侠传》也对这一社会群体的行为进行了形象的记叙。从此,这群形象特别、有特殊行为的人有了个社会名称:侠客”可知,因有了形象的记叙,才使得这群形象特别、有特殊行为的人有了社会名称侠客,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就是写侠客和义士的侠义抗争行为”错误。由材料二“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和叛逆抗争的行为”可知,原文意思是“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选项说“就是写”表意绝对。B.“秦汉及魏晋志怪使武侠小说萌芽”错误。由材料二“到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真正开始萌芽”可知,选项张冠李戴。C.“原因”错误。由材料二“宋元明时期社会动荡,下层人民豪侠的行为更多成为具有群众性的好汉行动,从而冲淡了剑客的神秘色彩”可知,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其用意是相同的”错误。材料一写“司马迁《史记》是记载这些社会群体并加以描述的最早记录”“其对侠客有这样的点评……”,侧重写的是对侠客的认识;材料二写“司马迁对侠客的描述及其人格界定为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学想象构建了体系”,侧重写的是司马迁对中国武侠小说做的贡献。二者用意不同。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烘托出生命的脆弱”错误。由材料三“武侠小说在通过对‘自然荒凉’进行摹写,烘托出生命脆弱的同时……”可知,武侠小说通过对“自然荒凉”进行摹写烘托出生命脆弱,“迅捷的武功多命名猿鹤,潇洒的剑法多取自星月”不属于对“自然荒凉”的摹写。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材料一关于“清末霍元甲形象的出现又一次在侠客和侠文化的底色上抹上了新的色彩”这一评价及“金庸小说沿袭了这种精神”的意义可知,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塑造,应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符合中国侠客人格和侠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由材料二“传统时期自20世纪50年代起,其武侠小说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剑仙斗法、门派纷争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的具体表现可知,要着重刻画人物性格,使用和借鉴中西方创作技法,突破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即做到融合、创新。此外由“其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可知要体现现实主义的深度。由材料二“当下的网络武侠小说更具有文化的开放性,它们以中华文化为基点,交融平衡欧美、日本、印度文化,吸收当下的数字智能文化,进行创造和翻新,表现出武侠化的逻辑性,这是中国百年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可知,从传播手段看,要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播。由材料二“中国武侠小说呈现出明晰的发展轨迹,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中国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变化和审美接受的转换相联系,以自我的呈现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谱系’”可知,武侠小说应与中国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变化和审美接受的转换相联系。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当然,中国武侠小说的问题也很明显,粗制滥造和游戏化、金钱化的创作倾向,一直被人们批评”之后的原因分析可知,从行业监管角度看,国家要对武侠小说创作的市场和商业运作做出监管,从创作者角度看,小说创作者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修养。由“这就需要社会和读者不断地给予批评和监督,需要对中国武侠小说的文化精神、创作机制、美学特点给予更为合理的认知和更为科学的评判”可知,读者对武侠小说创作进行合理的监管和评判。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4题。材料一《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作为一个正道直行的人,屈原对自己的才德充满自信,也对楚王任用群小的现实强烈不满。他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一个“选贤与能”“举直而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的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他希望在楚国有公平和正义,那些正道直行的人受重视,而枉道邪行的人被抛弃;但是楚国的现实政治正好相反,小人当道,奸佞得志,这引起了屈原的强烈不满。屈原在《离骚》中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把楚国带上歧路的当权者。屈原把爱国与自己价值受到尊重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鸣,体现他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主义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础上,因而具有极强的正义性。

《离骚》中体现的屈原的精神品质,还表现为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离骚》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于屈原来说,受重用则正道直行,追求理想;被放流则严守底线,毫不动摇。

坚守底线,归根结底,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一心向善的决心,就会屈从现实。屈原在楚国朝堂上遇到的很多都是邪曲谄谀之人,《离骚》中“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就批判了那些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的佞人。坚守底线就要有所不为,而诚实显然是君子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一切品德的基础,诚意正心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屈原主张为政以诚,《离骚》中“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很多诗句,都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内外政策反复无常、不守承诺的不满。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第一个和“爱国”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朱熹《楚辞集注序》曰:“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

屈原的忧国忧民,体现出的是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一方面表现在他不愿离开楚国,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他期望楚国能建立一个“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的制度体系。屈原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儒家思想的信徒。因此,他的法治思想,也是遵从了孔子及儒家的法治观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受楚怀王委托“造为宪令”,此“宪令”即法令。儒家的法治观念以德治和礼制为前提,以慎刑、宽刑为基本原则,刑罚本身不是目的,且一定以劝善禁邪为目标。屈原的“法立”,就是建立“善法”,践行德治,依礼法治国。制定善法就是要体现仁心,执法时体现宽容,面临疑惑时不作有罪推定。有了善法,就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要维护善法的严肃性,不能因处罚对象的不同随意变更,不能不教而诛,残害百姓,更不能徇私枉法,把法律当作打击异己的工具。

屈原追求政治的向善,把“美政”理想的实现当作爱国的目标。屈原追求的“美政”就是善政,具体而言,就是实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这也是孔子及儒家倡导的德政的核心内容。在屈原看来,五帝三王时期的政治是善政的典范。《离骚》中有一段借巫咸之言讲述古代明君和贤臣的故事,其中包括武丁与傅说、周文王与吕望、齐桓公与甯戚几对,“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这些故事中的名臣出身低微,又无期功强近之亲,他们遇到明君,因此脱颖而出,与君主一同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五帝三王是举贤任能的典范,《离骚》中对他们的赞颂也寄寓了屈原内心的渴望。

身处一个缺少公平性且丧失正义价值的时代,屈原仍积极倡导并不余遗力地追寻社会公平正义和百姓福祉。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也就在此。(取材于方铭的著作)链接材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10.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屈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对自己遭受不公正对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B.屈原有把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结合起来的爱国情怀。

C.屈原的爱国精神是他正道直行的基础,极具正义性。

D.屈原批评楚国当权者,抨击奸佞,主张为政以诚。

11.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熹肯定屈原的爱国精神,认为屈原的“志行”应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

B.屈原的法治思想符合儒家的法治观念,主张重德、循礼、慎刑、宽刑。

C.“善法”以德治和礼制作为前提,体现仁心与宽容,支持“疑罪从无”。

D.屈原对“美政”理想的追求,与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与加点词语相关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底线意识”:面对挫折,坚持一心向善不动摇,不妥协;诚实无欺。

B.“屈从现实”:表现为对违背原则的现象不敢直言,却竞相曲意迎合。

C.“五帝三王”:屈原羡慕明君贤臣之间鱼水相得,意在讽刺楚王昏聩。

D.“正义价值”:风气不正,缺少公平性,应追寻公平正义和百姓福祉。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屈原的精神品质,并填写在下面的①-③处。要求:简要概括,格式一致。(3分)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追求美政的坚定理想1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链接材料,概括屈原与孔子在为人为政方面,有哪些相同主张,并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含义和用法,认真推敲。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屈原的爱国精神是他正道直行的基础”错误,因果颠倒,结合“这种爱国主义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础上,因而具有极强的正义性”可知。

故选C。

(2)A.无中生有。

故选A。

(3)C.“意在讽刺楚王昏聩”错误,无中生有,结合“五帝三王是举贤任能的典范,《离骚》中对他们的赞颂也寄寓了屈原内心的渴望”可知。

故选C。

(4)①结合“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可知,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②结合“《离骚》中体现的屈原的精神品质,还表现为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可知,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③结合“屈原的忧国忧民,体现出的是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一方面表现在他不愿离开楚国……”可知,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5)①选贤与能。结合“屈原追求政治的向善,把‘美政’理想的实现当作爱国的目标。屈原追求的‘美政’就是善政,具体而言,就是实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这也是孔子及儒家倡导的德政的核心内容”可知,屈原追求美政,称颂举贤任能,希望社会公平、正义;结合“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可知,孔子认为选贤能、远小人,“举直错诸枉”,方可政治清明,人心安顺。

②诚信为本。结合“屈原主张为政以诚,《离骚》中‘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等很多诗句,都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内外政策反复无常、不守承诺的不满”可知,屈原主张为政以诚,不可反复无常、不守承诺;结合“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可知,孔子认为要做到忠实诚信,方可行事通达。

③严守底线。结合“对于屈原来说,受重用则正道直行,追求理想;被放流则严守底线,毫不动摇”可知,屈原坚守底线,被流放也毫不动摇,九死不悔;结合“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可知,孔子赞美柳下惠能坚持“直道而事人”的原则,被“三黜”也不屈从现实。

答案:

(1)C

(2)A

(3)C

(4)①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

②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

③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5)①选贤与能。屈原追求美政,称颂举贤任能,希望社会公平、正义;孔子认为选贤能、远小人,“举直错诸枉”,方可政治清明,人心安顺。

②诚信为本。屈原主张为政以诚,不可反复无常、不守承诺;孔子认为要做到忠实诚信,方可行事通达。

③严守底线。屈原坚守底线,被流放也毫不动摇,九死不悔;孔子赞美柳下惠能坚持“直道而事人”的原则,被“三黜”也不屈从现实。【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又称“可燃冰”。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它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1m3的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体。简而言之,就是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能量大,燃烧值高。陆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据估计,其资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量总和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海域和陆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专家预测这些资源的总能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区,资源能量约相当于800亿吨石油。按当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计,我国储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取材于方银霞、刘飞等人的文章)材料二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存储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未成岩,松软易垮塌,容易发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开采难度极大。另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还会面临巨大风险,如环境风险、装备安全风险和生产管控风险等。不过,与风险并存的还有很多潜在的科学价值。海底地壳活动以及人类的不当开发,都有可能导致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漏。因此,开采过程中针对规避风险的各项研究将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等领域,会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开采中应对各种难题亦可促进勘查开采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制高点。我国在全面开展区域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工作。第一轮在2017年3月28日。试采中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地降压,这一方法的理论和技术都是国际创新,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第二轮在2020年3月26日。试采中攻克了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钻采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产气量,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m3、日均产气量2.87万m3两项新的世界纪录。相对于第一轮的垂直井试采技术,水平井试采对技术工艺的要求高,难度大,在此方面亦无先例可以借鉴。我国专家系统分析了第一轮试采获取的数据,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与“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论,并反复试验推演,细化施工环节,实现了从垂直井试采向水平井钻采的技术升级换代,我国因此又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取材于袁于飞、张辉等人的文章)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纷纷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深入开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工艺、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相关的勘探研究工作,由其创立的识别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标志﹣﹣似海底反射层理论被广泛应用。日本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海洋区域的钻探勘察研究,并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采掘技术的国家。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1999年才开始系统性的调查工作。与日本相比,我国开发的难度更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浅、渗透性更差、颗粒更细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开采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最大,占总量的90%以上,一旦实现产业化,其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目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济性评价较少。美国于2009年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0.80~0.95元/m3。日本对其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估算结果表明,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的天然气须花费2.8~10.8元。我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气的成本为8元/m3,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取材于冯猜猜、张文孝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天然气水合物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洁无污染B.呈饱和状态C.燃烧值高D.储量巨大(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水平井钻采技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效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采收率。B.在技术工艺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C.第一次在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D.是我国反复试验才得出的自创成果。(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南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所遇困难的一项是A.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B.储藏在非常深的海底。C.所处地层的渗透性差。D.需经历五个发展阶段。(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因此各国都重视海洋开采技术的研究。B.无论人类怎样完善开采技术,都未必能避免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漏。C.目前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日本,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不如日本。D.我国已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即将进行商业开采。(5)目前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较低,我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请根据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1.【答案】(1)B(2)C(3)D(4)B(5)高经济成本可换来很高的科学价值:开采可促进地质学、环境科学、能源工业及勘查开采等领域的科技发展。现在的高耗费可以获得未来的利益: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不可逆转地减少,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开采分“五步走”,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等到了商业开采阶段自然会有很高的经济利益。【解答】(1)B.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它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1m3的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体”,“呈饱和状态”错,于文无据。故选:B。(2)C.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二“第一轮在2017年3月28日。试采中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地降压,这一方法的理论和技术都是国际创新,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第一次在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是“地层流体抽取法”。故选:C。(3)D.依据材料三“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五步走’的发展路径”是方法不是困难。故选:D。(4)A.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陆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错,是“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B.正确。C.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三“日本对其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估算结果表明,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的天然气须花费2.8~10.8元。我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气的成本为8元/m3,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不如日本”错,于文无据。D.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三“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即将进行商业开采”错,是“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故选:B。(5)依据材料二“因此,开采过程中针对规避风险的各项研究将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等领域,会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高经济成本可换来很高的科学价值:开采可促进地质学、环境科学、能源工业及勘查开采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依据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现在的高耗费可以获得未来的利益: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不可逆转地减少,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开采分“五步走”,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等到了商业开采阶段自然会有很高的经济利益。答案:(1)B(2)C(3)D(4)B(5)高经济成本可换来很高的科学价值:开采可促进地质学、环境科学、能源工业及勘查开采等领域的科技发展。现在的高耗费可以获得未来的利益: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不可逆转地减少,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开采分“五步走”,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等到了商业开采阶段自然会有很高的经济利益。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1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瞄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说,《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就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是对帝王将相的历史之颠覆,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史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曾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与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遍《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材料二《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结海棠诗社,写下海棠诗,其中以宝钗黛玉二人的诗作最为突出。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诗)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太观因出了“绣春囊”事件,她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平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承“胭脂”句发挥,白海棠淡极更艳,颇和艺术辩证法,实亦自写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庚辰本此处有脂批:“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己害人都不自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诗)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持重相反、黛玉笔下的种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潇洒活泼,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无下尘。“月窟仙人”不恰似“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其时黛玉正居父丧,孝服在身,满腹的哀愁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四平八稳的诗作评为第一了。(1)下列对材料一中四位学者有关《红楼梦》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手法和观念。B.来自华东师大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文化意味上的中国历史的界碑。C.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D.著名作家王蒙说,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红楼梦》,并且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原型。(2)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告诫”的意思是警告。B.文中倒数第二段中“颓丧”和“父丧”的“丧”读音不同。C.“目无下尘”意即“孤高傲世”。D.“风流”兼有褒贬义,文中为褒义。(3)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钗、黛玉所做的两首诗都是七律,且为同一韵部。B.宝钗之诗除了标榜自己,还批评了黛玉、宝玉二人。C.黛玉以白海棠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处境。D.李纨推崇宝钗诗作,等于暗示了二人相同的价值观。(4)曹雪芹惊人的“天才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以上二则材料概括作答。6.【答案】(1)D(2)A(3)B(4)①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②曹雪芹是难得的复合型作家;③他能以不同的诗作来突显人物的才华;④他能借诗作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特质。【解答】(1)D.“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原型”有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文中说的是“参照”“解释”“依托”“共振”。故选D。(2)A.“告诫”的语境是“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既为“善意”,怎能“警告”,不合语境,此处的“告诫”应是劝诫、提醒。故选A。(3)B.“宝钗之诗除了标榜自己,还批评了黛玉、宝玉二人”无中生有。原文信息“‘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这里宝钗之诗无标榜自己之意,选项是无中生有。并且诗评只是庚辰中有脂批。故选B。(4)由“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可知,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由“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与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可知,曹雪芹是难得的复合型作家;由“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可知,他能以不同的诗作来突显人物的才华;由“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可知,他能借诗作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特质;答案:(1)D(2)A(3)B(4)①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②曹雪芹是难得的复合型作家;③他能以不同的诗作来突显人物的才华;④他能借诗作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特质。2023-2024学年北京市顺义一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如何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的潜能,推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从“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三方面着力。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理念共识是核心。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传承发扬如此丰厚的遗产资源,需要全社会形成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大格局观,凝聚共识,主动作为。

10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具体文物的保护传承,全力当好中华文明薪火传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尤为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并未停留在文件与理念上;在此进程中,一大批文化遗产获得抢救性保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得到世人关注。以申遗为例:泰山申遗成功,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历史,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基础上增加了第三类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不仅创造出一片如公园般秀丽的考古遗址,更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让文化遗产资源“亮起来”,科技赋能是重要途径。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手段的加持,对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近年来,大众媒体纷纷以文化资源入题,通过先进技术带领观众“古今穿越”。《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节目聚焦传统典籍、考古遗址、中华国宝、节日文化等主题,以昂扬的文化自信、贴近大众的传播语态,在广大观众心中扎下了“文化之根”。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不久前上线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极具代表性。这一数据库通过现代数字处理技术,重新汇集起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敦煌遗书资源。敦煌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回归华夏大地,又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开放给全世界的敦煌学爱好者。

除了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交互场景的新颖应用,也为文化遗产插上了新时代的翅膀。游戏技术和文旅产品结合、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等新工具、新体验,实现了让文物“自己说话”。“云游长城”小程序通过游戏技术打造出一座“数字长城”。7月22日,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新员工——虚拟数智人“艾雯雯”。文化遗产保护与元宇宙的结合已引发无限畅想,数字文保也开启了更多可能性,这或将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发展之路。

让文化遗产资源“传起来”,年轻群体是关键。文化遗产要真正建构蓬勃向上的生态,就要与当下生活和年轻群体产生广泛交集。唯有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能焕发新的光彩。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能是单向地传达信息,而要激发年轻人主动融入、积极分享的意愿。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还会影响到未来。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新形势,让散布于锦绣大地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让大众共享文化之美,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取材于吕帆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古老的中华文明给中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宏伟壮丽的皇家建筑,还有众多散落在城市社区和乡镇中的民间古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进行保护外,还有很多民间力量加入。

在首都北京就有这样一家公益组织——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成立近20年的时间里,这家组织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并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在多个地区开展了特色项目和活动,帮助很多社区居民保护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

自2003年成立以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直关注着散落在社区和民间层面的文化遗产。据资料显示,在2006—2008年间,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了名为“老北京之友”的调研项目,通过实地调查,对北京老城核心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和古建筑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及保护状况考察,并发布了两个年度评价报告,以推动对北京老城的保护。

胡同是北京老城区中的典型代表。这些传统街道自元朝在金中都的东北方向建设元大都以来,已有75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北京二环内62.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中还能看到很多老胡同。它们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支脉,也在默默地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变化。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胡同有所减少,现存的关于北京胡同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基于十余年对北京老城全面的记录和调查经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老北京遛弯儿计划”。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胡新宇表示,从有限的关于胡同的资料里发现,胡同统计总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胡同旁的建筑也从平房民居变成了高耸林立的商务楼宇;现有的民居中有些设施也不再符合传统标准;启动这个计划的初衷是要了解老北京胡同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出解决办法。

这项计划截至2019年共进行了三期,中心团队与160余位志愿者再次深入到胡同中进行拍摄、测量、观察和记录,形成了新的胡同数据库。同时,制作出实用的《老北京胡同遛弯儿手册》和《老北京遛弯儿调查报告》,帮助公众深度体验并了解老北京历史文化。中心团队希望把“老北京遛弯儿计划”作成一个长期的项目,未来还会根据社会变化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记录。

(取材于陆佳俊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为了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潜能而着力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有非常丰富的文物、古籍等文化遗产。

B.凝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共识,坚定传承的理念并主动作为。

C.通过先进技术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从而扎下“文化之根”。

D.让文化遗产融入时代和社会,以此激发年轻人积极行动起来。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遗成功有助于让泰山、良渚遗址等文化遗产“活起来”。

B.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能让文化遗产在世人眼中“亮起来”。

C.国家博物馆用“艾雯雯”,意在让虚拟数智人“亮起来”。

D.年轻人主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能让文化遗产“传起来”。

(3)根据材料二,下列属于“老北京遛弯儿计划”意义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