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

3、已知A、B、C、D四种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与NaOH发生反应B.元素BD对应的氢化物的沸点:B>DC.有机化合物必定含有A元素D.原子半径:C>B;离子半径:C3+>B2-。

4、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①化学课程标准;②化学教材;③学习者学情;④教学媒体。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人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Ca2+)、c(OH-)均增大B.c(Ca2+)增大,c(OH-)减小C.c(Ca2+)、(OH-)均减小D.c(Ca2+)、c(OH-)均保持不变

6、下列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7、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

8、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讲授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B.演示法应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C.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D.运用练习法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个别的指导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

10、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所得酸性溶液中B.pH=3的HX酸与pH=11的NaOH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0.1mol·L-1Na2S溶液中存在:D.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

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抑菌、杀菌作用,可由酚类物质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Ⅱ均为氧化反应B.对苯醌、萘醌均属于芳香化合物C.苯酚与萘酚含有相同官能团,但不互为同系物D.

13、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14、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加入N2,使总压强增加一倍,则反应()。A.平衡向右移动B.平衡向左移动C.无法判断D.平衡不发生移动

15、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16、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17、学生在学习“离子方程式”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来帮助学生学习“离子方程式”。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概念图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

18、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9、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20、确的是()。A.B.甲池溶液pH不变,乙池溶液pH减小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24LO2,此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2.8g固体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2、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

23、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

24、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①演示实验②并进实验③学生实验④描述实验⑤实验习题⑥投影实验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D.全部都是

25、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26、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Ⅱ互为同系物B.I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Ⅱ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Ⅱ少

27、《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28、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4B.溶液的酸性增强C.白色沉淀是BaSO4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29、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缓冲体系。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

30、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B.用乙所示装置配制100mL0.100mol?L-1浓硫酸C.用丙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D.用丁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31、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3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HCO、CO、Cl-B.HSO、K+、CO、OH-C.Cu2+、Al3+、S2-、SOD.H+、Fe3+、NO、I-

33、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34、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离子共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5、()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A.常模参照B.目标参照C.诊断性D.形成性

36、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

37、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l:C2=1:2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l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1

38、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

39、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40、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41、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2、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43、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44、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5、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属于()。A.概念强化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概念图策略D.概念转变策略

46、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A.①用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47、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在该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小于60%D.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48、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②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③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④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⑤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9、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反应物是()。A.CO和CO2B.H2和H2OC.H2和COD.CH3OH和H2

50、下列不属于中学化学习题基本功能的是()。A.诊断功能B.调节功能C.教学功能D.选拔功能二、多选题

51、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C5H12B.C5H110HC.C5HloD.C4H802

52、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的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电荷值越大,离子键越强。K2O、MgO、CaO三种物质中离子键由强变弱的顺序是()。A.K2O、MgO、CaOB.MgO、CaO、K2OC.MgO、K2O、CaOD.CaO、MgO、K2O

53、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图1是以烃A为原料生产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人造羊毛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B.A生成C属于取代反应C.A生成D属于取代反应D.烃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5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55、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化学题,刘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C.图式理论D.感知规律

5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

57、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起步阶段性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C.以实验为基础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58、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4所示。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C.图3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D.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OH)3生成

59、H2S为二元弱酸,20℃时,向0.100mol/L的Na2S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H2S的挥发)。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通人HCl气体之前:c(S2-)>c(HS-)>c(OH-)>c(H+)B.pH=7的溶液中:C(Cl-)>c(HS-)+2c(H2S)C.c(HS-)=c(S2-)的碱性溶液中:c(Cl-)+c(HS-)>0.100mol/L+c(H2S)D.c(Cl-)=0.100mol/L的溶液中:c(OH-)-c(H+)=C(H2S)一C(S2-)

60、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

61、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

62、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HCO、SO、Br-B.Cu2+、NO、Cl-、SOC.H+、Cl-、K+、COD.K+、Mg2+、SO、OH-

63、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64、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6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66、“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67、()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

68、将淀粉与KI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9、学生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来帮助学生学习“电离平衡”。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

70、《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71、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A.接受式学习B.探索式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

72、手机芯片是一种在半导体材料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模块。下列可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A.铝合金B.单晶硅C.二氧化硅D.硅酸盐

73、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极移动

74、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

75、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D.萃取、分液、蒸馏

76、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

77、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

78、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其结构简式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B.维生素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C.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D.维生素C可溶于水中

7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

80、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讲授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B.演示法应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C.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D.运用练习法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个别的指导

81、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

82、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8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84、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反应过程中,容器I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的比小于1:3B.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C.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有K=K正/K逆成立D.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molI2和0.1molHI,则此时v正>v逆

85、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

86、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的缩写。①科学②技术③生活④社会⑤环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87、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88、“人文青奥”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4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有碳碳双键C.1mol该物质分别于浓溴水和H2反应最多消耗Br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7molD.遇FeCl3溶液呈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制备溴苯用苯和溴水B.异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C.淀粉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D.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

90、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91、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表1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A.AB.BC.CD.D

92、维生素B,可作为辅酶参与糖的代谢,并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该物质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以下关于维生素B,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σ键和π键B.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C.该物质的熔点可能高于NaClD.该物质不溶于盐酸

9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9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装置甲液面读数为12.20mLB.装置乙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C.装置丙可检验乙烯的生成D.装置丁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95、确的是()。A.B.甲池溶液pH不变,乙池溶液pH减小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一定量CuO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24LO2,此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2.8g固体

96、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9y)B.(1-y)C.(1-y)D.(1-6y)

97、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

98、下列能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Al3+、HCO、NOB.AlO、Cl-、Mg2+、K+C.NH、Na+、CH3COO-、NOD.Na+、NO、ClO-、I-

99、图1是关于管套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H,B.利用乙装置(P处放带火星木条,q处伸入水中)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100、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①②③④都是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

2、答案:A本题解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故本题选A。

3、答案:D本题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是O元素,根据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得A是C元素,C是Al元素,D是S元素。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CO2、Al2O3,均可与NaOH发生反应,A项正确。元素B、D对应的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H2O中含有氢键,因此沸点:H2O>H2S,B项正确。有机化合物必定含有碳元素,C项正确。原子半径:AI>O,而离子半径:Al3+<O2-,D项错误。

4、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习者学情。

5、答案:D本题解析:碳化钙加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产生新的溶质与澄清石灰水溶质相同,因温度未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各离子浓度不发生变化。

6、答案:B本题解析:B项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7、答案:B本题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

8、答案:A本题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和讲读等,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A项错误。演示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展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幻灯片、电影、电视、录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B项正确。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②问题难易要适中;③讲究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④问题要面向全班,善于小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反馈信息,C项正确。运用练习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提出任务,明确目的,说明方法;②题目难易要适中;③练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更正的能力;④适当地进行个别指导;⑤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⑥注意习题形式的多样化,D项正确。

9、答案:B本题解析: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A、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错误;B、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平衡向正反应移动,B的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故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D、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A本题解析:

11、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答案:B本题解析:对苯醌不含有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

13、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A选项为化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4、答案:D本题解析:恒容条件下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选D。

15、答案:C本题解析: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6、答案:B本题解析: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是按照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来分的,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是按照实验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来分的,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按照实验内容质和量的关系来分的。

17、答案:B本题解析: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新的科学概念。据题干所述,我们可以优选概念同化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离子方程式”。

18、答案:B本题解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质量数,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为83、中子数为126,含有的质子数为83、中子数为127,A、D两项错误。二者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也是相同的,C项错误。

19、答案:A本题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实验兴趣可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干中的学生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属于感知兴趣。

20、答案:C本题解析:

21、答案:D本题解析:A.硅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故常温下可用铝制的容器盛放浓硝酸,而铜在常温下能够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铜罐贮运浓硝酸,故C错误;D、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和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故D正确.故选D.

22、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23、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科学实验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化学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化学教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它们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不同。

24、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并进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故本题选B。

25、答案:A本题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增大)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答案:C本题解析:

27、答案:B本题解析:B项,是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28、答案:A本题解析:Fe3+具有氧化性,通入足量的SO2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以上分析,因为溶液呈酸性,一定不会生成BaSO3沉淀,A项错误。根据可以知道溶液酸性增强,B项正确。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C项正确。由SO2足量,且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可知,溶液中的Fe3+全部被还原成Fe2+,D项正确。

29、答案:B本题解析:要求pH为1.5左右时,可选择HAc—NaAc;NH3-NH4Cl缓冲体系一般控制pH为2.0~3.5之间;要求pH值为3左右可选一氯乙酸。

30、答案:A本题解析:倒置的球形漏斗插入溶液中,气体能被充分吸收,且球形管有缓冲作用而防止倒吸,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能用甲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A项正确。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瓶上标有刻度和容量。容量瓶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瓶上标有使用温度,一般为25℃,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B项错误。四氯化碳是有机溶剂,既可以溶解溴苯,又可以溶解溴,所以不能用四氯化碳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正确方法是用氢氧化钠,与溴苯不互溶,所以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即可,C项错误。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所以能用图丁中的左图部分制备氨气,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丁图中的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D项错误。

31、答案:B本题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2、答案:D本题解析:H+可分别与HCO和CO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HSO与OH-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u2+与S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3+和S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都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在酸性条件下,NO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33、答案:D本题解析:A是物理变化;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选项氧气瓶应是蓝身黑字。

34、答案:C本题解析:

35、答案:B本题解析:目标参照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团体的平均分数为标准。所谓常模,一般是指某一学生群体已达到的平均成绩。诊断性测验是在学期、学年开始,或一门课程、一个单元的学习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测验。

36、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B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C、D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A项。

37、答案:D本题解析:X和Y平衡浓度为1:3,变化的量为l:3,所以起始量为1:3,c1:c2=1:3,A项错误。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该比值为3:2,B项错误。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等,C项错误。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当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C1>0;当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1<0.14mol·L-1,故有0<c1<0.14mol·L-1,D项正确。

38、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39、答案:C本题解析:教材编写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故本题选C。

40、答案:C本题解析: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D错。

41、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科书为载体,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故本题选B。

42、答案:D本题解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原子轨道的能量逐渐降低,而且各原子轨道能量降低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各轨道能级顺序会发生改变。故本题选D。

43、答案:A本题解析: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A项。

44、答案:A本题解析: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倒人一个装有高低2根蜡烛的大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由此来引导讲授此知识点的学习。在实验中启迪思维,从而经过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45、答案:B本题解析: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或二级概念)的过程,本题中教师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化学平衡概念获得电离平衡概念,属于概念同化,因此选B。

46、答案:C本题解析:用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氧化铁被还原成单质铁,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A项错误;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放出的氧气量相同,只是反应时间的不同,B项错误;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碱性,C项正确;因为硝酸钾溶液是饱和的,所以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项错误。

47、答案:C本题解析:对于甲容器,设反应的H2的浓度为xmol·L-1,可以列三段式进行相关计算: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甲、乙容器内,开始CO2浓度相等,乙中H2浓度比甲中浓度大,所以速率:乙>甲;乙、丙容器内,开始H2浓度相等,丙中CO2浓度比乙中浓度大,所以速率:丙>乙,故速率:丙>乙>甲,A项正确。甲中H2的转化率为,甲、丙两容器内起始浓度c(H2):c(CO2)=1:1,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恒温、恒容下,甲、丙为等效平衡,则丙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60%,B项正确。甲中CO2的转化率为,恒温、恒容下,乙中H2的起始浓度比甲中H2的起始浓度大,故乙中CO2的转化率比甲中的高,大于60%,C项错误。由上述计算可以知道,平衡时甲容器内c(CO2)=(0.01-x)mol·L-1=0.004mol·L,甲、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甲、丙中CO2的转化率相等,由C项计算可知为60%,故平衡时丙容器内c(CO2)=0.02mol·L-1×(1—60%)=0.008mol·L-1,故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D项正确。

48、答案:D本题解析: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故正确答案为D项。

49、答案:C本题解析: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要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则原料中另外反应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应为1:2:1。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这个条件。

50、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习题的功能表现在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节教学时间分配与进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习题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课内容等。习题并不具备选拔功能,故本题选D。

51、答案:A本题解析:戊烷只有碳骨架异构,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戊醇有8种同分异构体:戊烯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乙酸乙酯有6种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戊烷。故选A。

52、答案:B本题解析:弱的是氧化钾。故本题选B。

53、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可知,A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A与B反应生成D,C和D反应生成人造羊毛,故D是CH2=CHOOCCH3,C是H2C=CH—CN,逆推可得A是CH=CH、B是CH3COOH。CH2=CHOOCCH3与H2C—CH--CN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人造羊毛,A项正确:CH—CH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C—CH一CN,B项错误。CH,一CHOOCCH,是由CH—CH与CH,COO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C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乙炔,结构简式为CH—CH,D项错误。

54、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D选项,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A选项,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B选项,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选项,活塞到漏斗管口还残留一部分下层液体.如果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残留的下层液体会一起被放出,上层液体就不纯净了,故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正确答案为D项。

55、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中学生主要运用了感知规律中的感觉对比规律和知觉选择性规律。

56、答案:C本题解析: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液体到pH试纸上,而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A项错误;水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项错误;稀释浓硫酸需要把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项错误。

57、答案:B本题解析: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包括起步阶段性,以化学物质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58、答案:D本题解析:

59、答案:D本题解析:通人HCl气体之前,该溶液为Na2S溶液,分步水解且程度很小,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60、答案:B本题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

61、答案:A本题解析: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有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故本题选A。

62、答案:A本题解析:Na+、HCO、SO、Br-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A项正确。Cu2+、NO、Cl-、SO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B项错误。H+、CO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Mg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63、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4、答案:B本题解析:选用情境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而定,而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65、答案:D本题解析:中和反应即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故本题选D。

66、答案:B本题解析:“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是为了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

67、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68、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溶液。淀粉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若半透膜破损,则淀粉就会进入到烧杯中,再加入碘水后烧杯中的溶液变蓝色。故正确答案为B项。

69、答案:C本题解析: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故本题选C。

70、答案:B本题解析:B项,是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71、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

72、答案:B本题解析:硅的导电性介于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本题选B。

73、答案:B本题解析:

74、答案:A本题解析:酸碱质子理论指出能够提供(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酸(布朗斯特酸),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碱(布朗斯特碱)。故本题选A。

75、答案:B本题解析:①澳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二者;②乙醇和丁醇是互溶的液体,但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二者。故本题选B。

76、答案:C本题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关于档案袋评价的描述为“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77、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课堂导人技能【解析】该教师以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事物为例来导入新课,运用的是社会导人方法。故本题选D。

78、答案:B本题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可知: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A项正确。在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的质量分数w(C)=,故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B项错误。维生素C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C项正确。在维生素C的结构中,有4个亲水性的羟基,故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D项正确。

79、答案:A本题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A项正确;在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反应式为B项错误:粗铜精炼时,粗铜连接在电源正极,纯铜连接在电源负极,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项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

80、答案:A本题解析: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和讲读等,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A项错误。演示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展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幻灯片、电影、电视、录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B项正确。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②问题难易要适中;③讲究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④问题要面向全班,善于小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反馈信息,C项正确。运用练习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①提出任务,明确目的,说明方法;②题目难易要适中;③练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更正的能力;④适当地进行个别指导;⑤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⑥注意习题形式的多样化,D项正确。

81、答案:D本题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