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复习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44张)_第1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44张)_第2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44张)_第3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44张)_第4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4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五四运动国内①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壮

大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①美、日加紧侵略中国,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考点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

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

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

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

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

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

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

义。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时间: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2.中心:北京、上海。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

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1)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

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

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2)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四、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2)实现①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②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通过了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兴起: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以“打倒列强,除军

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2)发展: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消灭了陈炯明势力,巩固和统一了广

东革命根据地。3)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

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考点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标志着国民党

专制统治的确立。2)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形式

上实现了统一。2.经济: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官僚资本也迅速崛起。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

思想。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后,改向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

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2)根据地建设①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②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③军事斗争:先后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三、长征1.背景: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

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3)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4)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铸就了

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考点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局部抗战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3)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政策。4)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5)现实原因:日本国内资源匮乏。6)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7)有利时机: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西方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大危机中,无暇他顾。8)积极准备: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紧进行武装侵略部署。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

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

开始。随后,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伪满洲国建立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

国侵略长城沿线1933年,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华北事变1935年,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等一连串事

件2)东北人民: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3)中国共产党①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

党内思想。4)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发起一二·九运

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

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5)国民党内部——西安事变①背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

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而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②经过: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

逼蒋抗日。③结果: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

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张。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

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

为全面抗战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

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

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易混辨析】国共合作抗战≠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

党合作抗战,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

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三、日军的侵华暴行对占领区屠杀中国人民,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政治上,

“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以战养

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对重庆进行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其他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四、全民族浴血奋战1)防御阶段四大会战(1937.8—1938.10)

2)相持阶段主要事件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②工业和高校内迁,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1)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

地。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宣传,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展开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

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

战的主战场。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①土地政策: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②经济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③政权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的选举制度。3.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

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图解历史】

五、东方主战场1)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2)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3)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1943年,开罗会议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

密切地联系起来。2)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谋划和指挥。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六、抗日战争的胜利1)召开:1945年4—6月,延安。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

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

团结。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2)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3)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从此,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1)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3)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4)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考点四人民解放战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国共

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

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

议。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

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等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

区的重点进攻。【概念辨析】“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1)“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控

制下的地区。(2)“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侵略者占领

区内建立和控制的区域。(3)“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崩溃1)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2)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孤立:1946年11—12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中华民国

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2)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孤立:1946年11—12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中华民国

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

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

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军事上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1)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

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综合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1.认清国情: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

据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等,制定最低纲领。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3.吸取教训: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

量的重要性,发动南昌起义。4.开辟新道路:认识到照搬俄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开辟了工农武装

割据革命道路。5.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6.理智、成熟: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

之间的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理智

和成熟。综合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表现出救亡图存

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及时制定了一

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分析中日双方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提出了持久战理论,对中国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指明了中国抗战的方向和前途。4.中国共产党严格推行“三三制”,调动了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巩固了根据地政权,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赢得了民心。5.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大量歼灭和牵制敌人,给正

面战场以有力支持,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国抗战

中发挥了战略作用。[综合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1.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广大中

国人民的利益,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

建斗争的伟大胜利。2.思想保障: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新

民主主义理论,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

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3.民心保障:农民的广泛拥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适时地提出关注农民尤其是土地问题

的主张,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4.军事保障: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在毛泽东建军

思想的指导和培育下,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战胜了国内外敌人。探究一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意义材料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

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

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的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

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探究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什么要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探究说明本主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弘扬长征精神对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历史责任感,涵养家国

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参考答案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弘扬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

造力,可以坚定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可以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

信,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探究二从“小抗战”到“大抗战”——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远征军材料一1941年12月,中英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

定》,事实上缔结了中英军事同盟。1942年3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英军

兵败并向中国告急求援。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摘编自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材料二整体而言,战时国民政府海外派兵的谋划与行动有着重要的积极

意义:其一,强化了英、美对日本南进战略的重视程度;其二,在中南半岛地区牵制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其三,有助于国民政府争取外来援助

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摘编自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等探究问题分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目的,客观评价中国远征军的赴缅

作战。探究说明本主题通过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

世界是一个整体。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反法

西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提高历

史解释的能力。参考答案目的:确保滇缅公路的安全;争取外来援助,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义务。评价:有利于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提升中

国国际地位。主题一从“以俄为师”到“以俄为鉴”: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一各省区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

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摘编自1928年中共六大《政治议决案》材料二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

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

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

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土

地的广大(革命势力有回旋的余地),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

和充满着各种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

胜利的可能;而在另一方面,则又造成了革命的不平衡状态。——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史料运用(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六大主张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核心观点,并归纳产生该观

点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史料解读材料一:《政治议决案》中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

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结合,才能取得全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

中共中央依然坚持“城市中心论”。材料二:详细地阐述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参考答案(1)坚持“城市中心论”。(2)观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