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详细解读_第1页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详细解读_第2页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详细解读_第3页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详细解读_第4页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18190-2017》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海洋地貌2.1海洋地貌一般术语2.2海岸类型2.3海积地貌2.4海蚀地貌contents目录2.5河口、三角洲2.6平原,湿地2.7珊瑚礁2.8海底地貌3海洋沉积3.1海洋沉积一般术语3.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contents目录3.3事件沉积与沉积事件3.4重力沉积3.5深海黏土与软泥3.6溶跃面及补偿深度3.7海底矿产4海底构造contents目录4.1海底构造一般术语4.2板块及板块构造4.3沟-弧-盆系4.4洋中脊、裂谷系4.5地球物理5海洋灾害地质5.1海岸灾害地质contents目录5.2海底表面灾害地质5.3海底地层灾害地质6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6.1海洋地质调查6.2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索引011范围海洋地质学定义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等。1.1学科定义学科范围本术语适用于海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教学、交流等。术语使用为海洋地质学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统一的术语表达。1.2术语适用范围海洋地质学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与这两门学科有密切联系。地质学与海洋学的交叉同时,海洋地质学还与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等学科有一定的交叉。其他相关学科1.3与其他学科的交叉1.4学科意义及应用应用领域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测与防治等领域。学科意义海洋地质学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寻找海底矿产资源、预测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022海洋地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具有陡峭的崖壁和狭窄的海滩,常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基岩海岸由松散的沙粒组成的海岸,海滩宽阔平坦,常见于平原或低洼地带。沙质海岸由细粒的淤泥和粘土组成的海岸,海滩泥泞,常见于河口、海湾等区域。淤泥质海岸2.1海岸地貌010203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水深较浅,地形平坦。大陆坡连接大陆架和大洋盆地的陡峭斜坡,是地球上最陡峭的地形之一。海山海底的孤立山峰,通常由火山活动形成,高度可达数千米。海沟深海中的狭长凹槽,深度极大,是地球上最深的地形之一。2.2海底地貌浅海沉积在浅海环境下,由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堆积体,如沙滩、泥滩等。深海沉积在深海环境下,由海洋生物遗骸、风尘等形成的沉积物堆积体,如深海软泥、锰结核等。2.3海洋沉积地貌在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运动形成的特殊地貌,如海岭、海沟等。板块边界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和褶皱等构造形迹,在海洋中表现为海底峡谷、断裂带等。断裂构造海底火山、岩浆岩等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如海底火山链、岩浆岩台地等。岩浆活动2.4海洋构造地貌032.1海洋地貌一般术语海底地貌类型海山指海底孤立或成群出现的高地,多由火山喷发形成,高度较大,坡度较陡。海丘相对较小的海底高地,形态类似丘陵,分布广泛,多由沉积物堆积而成。海岭指海底延绵的山脉,规模较大,常伴随着断裂和褶皱构造。海沟深海中的凹槽,一般位于大洋板块的边缘,深度较大,常是板块俯冲带的位置。深海底部相对平坦的区域,沉积物较细,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组成。深海平原连接大陆架和大洋盆地的斜坡地带,坡度较陡,常有滑坡和浊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大陆坡切割在海底的深邃沟谷,多由浊流侵蚀而成,常伴随着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海底峡谷海底地貌特征特殊海底地貌海底热液喷口海底岩石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热液,与周围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热液地貌和生物群落。海底火山分布在海底的火山,多由岩浆活动形成,喷发时可形成新的岩石和地貌。大洋中脊纵贯大洋中部的巨大山脊,由一系列的山峰和谷地组成,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042.2海岸类型2.2.1基岩海岸定义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具有陡峭的崖壁和狭窄的海滩。特点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岸坡陡峭,海滩狭窄,海蚀地貌发育。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的沿海地带。定义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滩宽阔平坦,坡度小,便于开展海滨浴场和沙滩运动。特点分布主要分布在平原或低丘陵地区的沿海地带,以及河口、海湾等区域。由松散的砂粒堆积而成的海岸,具有宽阔的沙滩和平缓的坡度。2.2.2砂质海岸定义由细粒的淤泥和粘土组成的海岸,滩面宽广而平坦。特点滩面物质细腻,含水量高,承载力低,不利于大型船舶停靠和重物堆放。但有利于滩涂养殖和盐业生产。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输沙量大、潮汐作用强的河口、海湾等区域。2.2.3淤泥质海岸2.2.4生物海岸定义由珊瑚、贝壳等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海岸。特点分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生物海岸也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沿海地带,如我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区。052.3海积地貌海积地貌的定义010203海积地貌是指由海洋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这些沉积物可以是由河流、风、冰川等带入海洋的,也可以是海洋生物遗骸、化学沉积物等。海积地貌在海洋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们记录了海洋环境的演变历史。浅海沉积地貌包括沙滩、沙洲、沙坝等,主要由松散的沉积物组成,常见于海岸带和浅海区。深海沉积地貌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主要由细粒沉积物组成,分布于深海区域。生物沉积地貌如贝壳堤、珊瑚礁等,由海洋生物遗骸堆积而成,具有独特的生态和地质意义。海积地貌的类型河流、风、冰川等将陆地上的物质搬运到海洋中。搬运作用搬运来的物质在海洋中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地貌。沉积作用海浪、海流等海洋动力对沉积物进行冲刷、搬运和再沉积,进一步塑造海积地貌的形态。海洋动力作用海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海洋环境演变通过研究海积地貌,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演变历史和沉积物的来源。寻找矿产资源海积地貌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生态环境保护珊瑚礁等生物沉积地貌是脆弱的生态系统,需要得到保护和管理。研究这些地貌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020301海积地貌的研究意义062.4海蚀地貌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定义主要由海水动力作用形成,包括波浪的冲击、海流的冲刷以及潮汐的影响等。成因定义与成因海蚀作用的类型010203冲蚀作用波浪对海岸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导致岩石破碎和剥落。磨蚀作用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海岸进行研磨,使岩石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溶蚀作用海水对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溶解,从而改变岩石的形态和结构。在岩石的节理或裂隙处,海水会逐渐侵蚀形成洞穴,称为海蚀洞。海蚀洞在海蚀崖前常出现一段比较平坦的地带,是由于海蚀作用将崖壁基部掏空而形成的。海蚀平台由于海蚀作用,海岸会形成陡峭的崖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海蚀地貌的特征海蚀地貌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了解地壳运动和海水动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质研究海蚀地貌的意义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海蚀地貌的形成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对海蚀地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072.5河口、三角洲定义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是河流的终点。重要性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特点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河口重要性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是良好的农业区。同时,由于沉积了含有有机质的淤泥,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能形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定义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其外形常呈三角形,故称为三角洲。形成过程河流注入海洋时,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浅滩,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三角洲不断向海推进。类型根据形态和成因,三角洲可分为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等。三角洲082.6平原,湿地平原的形成大多数都是由于河流的冲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山地丘陵的阻挡,流速减慢,容易形成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比如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形成的。形成平原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网稠密,交通方便,是经济文化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特征平原类型湿地有多种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土壤、水或植物床处于过湿状态,或者地表有暂时的或永久的浅层积水。生态价值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维护着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湿地092.7珊瑚礁定义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由成千上万的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形成过程定义与形成珊瑚虫通过吸收海水中的钙和碳酸盐,形成硬质的骨骼,并不断堆积,最终形成珊瑚礁。这个过程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0102VS珊瑚礁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域,尤其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最为丰富。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海水域,但也有一些深海珊瑚礁的存在。类型根据形态和组成,珊瑚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布分布与类型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之一。它们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生态意义珊瑚礁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同时,珊瑚礁还具有防护海岸线、净化海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生态意义与价值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许多珊瑚礁出现了白化、退化等现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威胁为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海洋污染、限制过度捕捞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珊瑚礁监测和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保护需求。保护措施威胁与保护102.8海底地貌海底地貌的定义多种地形特征包括海山、海丘、海岭、海沟以及深海平原等多种地形。海水覆盖的固体地球表面海底地貌是指被海水覆盖的那部分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质构造运动海底地貌的形成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海流与沉积作用海流对海底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也是塑造海底地貌的重要因素。海底地貌的形成海底地貌的类型高耸于海底的山脉和丘陵,通常由火山喷发或构造抬升形成。海山与海丘绵延于大洋底部的长条形高地和深邃的沟壑,分别代表着洋壳的扩张和俯冲消减带。海岭与海沟位于深海盆地中部,相对平坦且广阔的区域,主要由细粒沉积物组成。深海平原海洋环境保护了解海底地貌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预防海洋灾害以及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揭示地壳运动规律通过研究海底地貌,可以深入了解地壳板块的运动规律、断裂分布以及构造演化历史。寻找海底资源海底地貌与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海底地貌有助于发现和评估海底资源。海底地貌的研究意义113海洋沉积海洋沉积的定义海洋沉积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沉积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这些过程往往综合进行,形成复杂的沉积物。010203陆地岩石风化剥蚀而成的砾石、砂、粉砂和粘土。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生成的物质,如生物遗体、海绿石、磷酸盐、二氧化锰等。火山碎屑、溢出地幔的物质以及其他宇宙尘等。海洋沉积物的来源海洋沉积物的分类按岩性分类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石灰岩等。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沉积(因海浪、潮流作用而成)、生物沉积和化学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分类可分为巨砾、中砾、砾、砂砾、极粗砂、粗砂、中砂、细砂、极细砂、粉砂和粘土等11级。沉积物的分布受气候、距陆地远近和海水深度等因素的控制,呈现出纬度分带、环陆分带等现象。海洋沉积物的分布与特点沉积物的特点通常表现为底部较粗而上部较细,近岸粗而远岸细。在一定条件下,疏松的沉积物可以转变为半固结或固结的沉积岩。123.1海洋沉积一般术语沉积物来源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海洋生物、海水中的溶解物质以及海底火山喷发物等。沉积作用沉积环境海洋沉积定义物理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是海洋沉积的三种主要作用。不同的沉积环境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如浅海沉积、深海沉积等。主要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以及生物碎屑等组成。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由海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沉淀而成,如碳酸盐、硅酸盐等。主要由海洋生物遗体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组成。海洋沉积物类型01搬运与沉积沉积物在海流、波浪等作用下被搬运,当搬运力减弱时便发生沉积。海洋沉积过程与机制02沉积速率与时间不同海域的沉积速率不同,且与时间密切相关,长时间尺度的沉积过程可形成厚层沉积物。03沉积序列与地层结构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序列和地层结构,记录了海洋地质历史。矿产资源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古海洋学研究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海洋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演化等信息。环境影响海洋沉积过程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沉积物的污染、海底地形的改变等。海洋沉积与资源环境133.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海洋沉积环境指海洋中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带,包括浅海、深海、大陆架、海沟等各种海域环境。这些环境受海水动力条件、化学条件、生物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01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分类根据海水深度、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类型等因素,可将海洋沉积环境分为若干类型,如滨海沉积环境、浅海沉积环境、半深海沉积环境和深海沉积环境等。每种沉积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组合。02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它反映了沉积时期的自然环境条件、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特征,是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地壳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沉积相的类型与识别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特征,可划分出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如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浅海相、深海相等。识别沉积相主要依据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化石等标志,同时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分析。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演变和地壳运动规律。沉积相143.3事件沉积与沉积事件事件沉积特点沉积物通常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当时的环境条件和事件性质。研究意义通过对事件沉积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定义事件沉积是指由突发事件(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引起的快速沉积过程。030201沉积事件定义沉积事件是指与沉积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地质事件,包括物源的供给、搬运、沉积和成岩过程。类型包括风成沉积、水成沉积、冰川沉积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对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沉积事件的过程和条件,进而了解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153.4重力沉积重力沉积的定义重力沉积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由悬浮物沉积形成的地质体。在海洋环境中,重力沉积物通常是由河流、冰川或风等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海底沉积形成的。重力沉积的类型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重力沉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河流沉积、冰川沉积、浊流沉积等。01河流沉积主要由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形成,常见于三角洲地区。02冰川沉积则是由冰川搬运的物质在冰川融化后沉积形成,具有特殊的沉积构造和组构特征。03010203重力沉积通常具有分选性差、粒度变化大、沉积速率快等特点。由于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多样性,重力沉积物的成分和结构也较为复杂。在某些情况下,重力沉积物中可能含有化石、矿物等有价值的自然资源。重力沉积的特点123重力沉积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地球历史、海洋环境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力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等信息,为地质历史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重力沉积物中可能蕴含的丰富资源,如矿产、化石燃料等,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重力沉积的研究意义163.5深海黏土与软泥深海黏土01深海黏土主要由细粒的黏土矿物组成,这些黏土矿物可能来源于陆地或海底的风化作用。深海黏土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深海平原区域,通常呈现出较为均匀的粒度和颜色。黏土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塑性,是海洋中重要的沉积物之一。深海黏土记录了丰富的古海洋环境信息,对于研究古气候、古海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0203黏土矿物组成分布与特性地质意义软泥地质作用软泥在海底沉积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如压实、成岩作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泥可能逐渐转化为岩石,成为海洋地质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软泥中的金属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成分与分类软泥中含有大量的铜、铅、锌、银、金、铁等金属元素,以及若干铀、钍等放射性元素。根据其化学成分,软泥可分为石灰质软泥和硅质软泥两大类。石灰质软泥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如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常见的有孔虫软泥和翼足类软泥;硅质软泥则含有较多的硅质,如南极海域的硅藻软泥和印度洋、热带太平洋部分地区的放射虫软泥。形成与来源软泥主要是由浮游生物遗骸碎片沉积海底而形成的松软的泥。这些浮游生物遗骸包括各种微小的海洋生物,如浮游植物和动物。173.6溶跃面及补偿深度定义溶跃面是指海洋中溶解物质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水层界面,通常与海水中的溶解氧、营养盐、碳酸盐等物质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溶跃面形成原因溶跃面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压力以及生物活动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海水中某些溶解物质的浓度在特定深度发生显著变化。研究意义溶跃面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了解海洋中物质的循环、能量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溶跃面也是海洋中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关键区域。补偿深度定义补偿深度是指海洋中某一深度,该深度以下的海水对某一特定物质的溶解能力达到饱和,使得该物质在海水中的浓度不再继续增加,而是趋于稳定或下降。01与溶跃面的关系补偿深度通常与溶跃面密切相关。在溶跃面以下,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如温度、压力等),某些溶解物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导致其在海水中的浓度发生变化。当达到补偿深度时,这些物质的溶解能力达到饱和,不再继续溶解。02研究意义补偿深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中物质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03183.7海底矿产海底矿产指分布在海洋底部及海底表层以下的各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多种类型。海底矿产的定义海底矿产的形成海洋地质作用海底矿产的形成与海洋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包括沉积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等。成矿作用海底矿产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成矿作用,包括物质的来源、运移、富集和成矿后的变化等过程。海底矿产的分布与勘探目前,海底矿产的勘探主要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取样等技术手段,同时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勘探技术海底矿产的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包括海底地形、构造、沉积环境等,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规律性。分布特征01开发意义随着陆地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海底矿产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挑战然而,海底矿产的开发也面临着技术难度大、环境风险高等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环保措施。未来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海底矿产的开发利用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同时,国际合作也将成为推动海底矿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海底矿产的开发与利用0203194海底构造大洋中脊由海底扩张形成,是新的洋壳生成的地方,伴随着频繁的火山活动和热液喷流。大洋中脊的地形复杂,包括山脊、裂谷、海山等,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大洋中脊是海底最宏伟的地形,它贯穿四大洋,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大洋中脊海底断裂带是海底地壳上的大型断裂,常常伴随着地震和构造运动。海底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海底地形和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马里亚纳海沟就是沿着一条深大断裂形成的。海底断裂带还是热液活动和矿化作用的重要区域,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有控制作用。海底盆地一些海底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洋能源勘探的重要目标。海底盆地中常常沉积了厚层的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是研究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海底盆地是海底相对低洼的区域,通常是由地壳拉伸和沉降形成的。010203海底火山是海底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它们可以形成海山、岛屿等地形。岛弧是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弧形构造,通常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如日本岛弧、印尼岛弧等。海底火山和岛弧的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是研究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重要窗口。同时,这些区域也常常是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对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海底火山与岛弧204.1海底构造一般术语大陆边缘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等地形单元。海盆大洋中广阔而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洋中部,水深较大。海山海底孤立的山峰,多由火山喷发形成,高度和形态各异。海沟深海中的狭长凹槽,多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之间的俯冲边界。海底地形海底构造单元洋壳构成大洋底部的岩石圈层,主要由玄武岩等基性岩石组成。大陆架大陆边缘向海洋延伸的平缓部分,水深较浅,通常富含油气等资源。海底断裂海底岩层因受力而产生的断裂现象,多表现为海底峡谷、海槽等构造形态。海底火山分布于海底的火山,多由岩浆活动形成,可引发海底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在海洋环境中沉积下来的物质,包括陆源碎屑、生物遗骸、化学沉淀物等类型。海洋沉积物深海环境中的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的粘土矿物和生物遗骸组成。深海沉积物由浊流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多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具有特定的沉积构造和粒度特征。浊流沉积海底沉积物010203海底富含的油气资源,多储存于大陆架和深海盆地的沉积物中。石油与天然气深海中的一种矿产资源,主要由铁、锰等金属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多富含金、银、铜等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海底热液矿床海底矿产资源214.2板块及板块构造板块定义板块是地球岩石圈中被构造活动分割的、相对于地幔对流系统独立运动的岩石圈块体。特性分类具有相对独立的地质发展和运动历史,内部变形与地壳运动相对较弱或具有整体一致性,边界带变形强烈、地壳运动速率较大。按规模和级别的不同,可分为全球板块、区域板块和微板块等。板块构造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相互碰撞、俯冲、滑脱、隆升等运动作用和演化规律。定义包括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板块内部的变形和构造特征以及板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等。包括离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等,不同类型的边界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样式。基本特征板块构造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理解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矿产资源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地质意义01020403板块边界类型224.3沟-弧-盆系沟弧盆系(Trench-Arc-BasinSystem)是板块构造中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体系的简称。定义由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等具有生成联系的构造-地貌体系。组成定义与组成分布全球范围内,特别是西太平洋近亚洲大陆边缘带,以及南美洲西岸等地。类型根据地理位置和构造特征,可分为洋内沟弧盆体系和发育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陆缘岛弧-弧后盆地(边缘海盆地)体系。分布与类型地质构造背景构造特征海沟带呈重力负异常带,地热流低;岛弧带则呈重力正异常,是主要的火山活动带;弧后盆地具有洋壳结构,发育初期或正在发育的弧后盆地基底可能包含陆壳结构。形成机制大洋岩石圈板块向大陆岩石圈板块下斜向俯冲,形成贝尼奥夫带,导致海沟的形成。同时,岛弧在大陆型地壳上形成,弧后盆地则为具洋壳的盆地。地形地貌特征岛弧构造隆起带,成熟岛弧表现为弧形岛链,未成熟弧则表现为弧形海底隆起或海山链。主要由火山岩建造组成,向海沟一侧多分布有增生楔状体或混杂堆积体。弧后盆地形状不一的海盆,发育成熟的弧后盆地基底多为洋壳结构。可根据其发育阶段和基底性质进一步分类。海沟世界上水深最大的狭长地带,基底为洋壳结构,上覆深海粘土沉积和混杂堆积。030201234.4洋中脊、裂谷系定义形成原因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脉,是一种巨型构造带,具有特别发育的断裂特征。洋中脊是由海底扩张作用形成的,随着海底地壳的不断增生和扩张,洋中脊逐渐隆起并形成山脉。洋中脊分布特征洋中脊分布广泛,几乎贯穿全球大洋,其长度和宽度不一,有的洋中脊甚至可延伸数千公里。研究意义洋中脊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了解海底地壳的构造、演化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裂谷系定义:裂谷系是指由扩张作用使岩石圈破裂而形成的一系列狭长的断陷带。形成机制:裂谷系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当地壳受到拉伸应力作用时,岩石圈会发生破裂,形成断陷带,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这些断陷带逐渐演化成裂谷系。地质特征:裂谷系通常具有深而狭长的断陷特征,其内部常常发育有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同时裂谷系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分布与实例:裂谷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如东非大裂谷、莱茵地堑等,它们都是典型的裂谷系地貌。这些裂谷系的形成与演化对于了解区域地质历史、地壳运动以及矿产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44.5地球物理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通过测量磁场变化来探测地下矿体或地质构造。根据岩石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地下电场或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质情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探测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海水层具有导电性、声波传播等特性,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一定影响。海洋地球物理特性01海底沉积物不同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识别和划分。02海底岩石具有不同的磁化率、电阻率、密度等物理性质,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目标。03地质构造海底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和研究。04地球物理在海洋地质学中的应用海洋油气勘探利用重力、磁法、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海底油气藏的存在和分布。02040301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对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进行地球物理调查,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海洋矿产资源勘探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寻找海底多金属结核、锰结核等矿产资源。海洋灾害地质研究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海底滑坡、泥火山等灾害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255海洋灾害地质海洋地质灾害包括海底地震、海啸、海底滑坡等,这些灾害通常由地壳运动或海底地质结构不稳定引发。海洋环境灾害如赤潮、海水污染等,这些灾害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所引发。海洋灾害地质类型海洋灾害地质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房屋损坏、道路中断、生态环境破坏等。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海洋灾害地质还可能对海洋资源造成破坏,如渔业资源减少、海底矿产资源受损等。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海洋灾害地质的影响监测技术目前,科学家利用卫星遥感、海底地震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海洋灾害地质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相关部门会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海洋灾害地质的监测与预警加强立法与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类海洋活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01.海洋灾害地质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海洋灾害地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灾害地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02.工程措施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工程,如防波堤、海堤等,以减轻海洋灾害地质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同时,加强海底工程的稳定性设计,防止因工程失稳而引发的灾害。03.265.1海岸灾害地质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或海水水位上升,导致海水倒灌入侵地下水系统。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由于海浪、潮汐等自然力作用,导致海岸线后退、海滩缩小。由于降雨、地震等因素触发,导致海岸边坡失稳,发生滑坡或泥石流。海岸灾害地质类型地质条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如软土层、断层等,也是海岸灾害地质发生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风暴潮、强降雨等,增加海岸灾害地质发生的风险。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和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会加剧海岸灾害地质的发生。海岸灾害地质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海岸灾害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过度开发。合理规划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灾害地质,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如建设挡土墙、排水系统等。采取工程措施海岸灾害地质防治措施275.2海底表面灾害地质定义主要由地震、构造运动、沉积物过载等因素触发。成因影响海底滑坡可能导致海底管道的破损、通讯电缆的断裂,对海洋工程和航运安全构成威胁。海底滑坡是指海底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海底滑坡定义海底地裂缝是指海底岩层因构造运动或地震而产生的裂缝。特征地裂缝通常呈线状分布,宽度不一,有的可见明显位移。危害地裂缝可能导致海水渗漏、油气泄漏等环境问题,同时对海底设施造成潜在威胁。海底地裂缝海底侵蚀定义海底侵蚀是指海水对海底岩石的冲刷和溶蚀作用。过程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机械作用共同对海底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影响海底侵蚀会改变海底地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例如,可能导致航道变化、码头和防波堤等基础设施的损坏。海底火山与岩浆活动01海底火山是指位于海底的火山,而岩浆活动则是指岩浆在海底的运移和冷却凝固过程。海底火山和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洋中脊、岛弧和海山等地形单元。这些活动会形成新的岩石和地貌特征,如火山岛、海山等。海底火山喷发可能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然而,火山活动也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0203定义分布与特点危害与利用285.3海底地层灾害地质由于海底沉积物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大规模的海底沉积物滑动。海底滑坡在特定的地质和海洋环境条件下,海底松散的沉积物与水混合形成泥石流。海底泥石流海底地层因地质构造运动而突然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海底地震海底地层灾害类型海底地层灾害的影响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海底地层灾害可能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海上工程安全海底地层灾害可能对海上工程设施,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造成破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海底地层灾害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环境,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影响。加强海底地质勘察通过对海底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海底地层的结构和性质,为防治灾害提供基础数据。建立海底地层灾害监测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海底地层灾害的防治措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海底地层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海底地层的变化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灾害,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296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地形地貌调查通过对海底地形的测量和地貌特征的分析,揭示海洋底部的起伏变化、海底峡谷、海山等形态特征。沉积物分析采集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其成分、结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为了解海底沉积过程和古海洋环境提供重要依据。岩石与构造研究通过对洋底岩石的取样和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的研究,揭示海底岩石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地壳构造活动。020301海洋地质调查重力与磁力测量利用重力仪和磁力仪测量海底的重力场和磁场强度,分析地壳结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地震勘探通过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特性,探测海底地层结构、断裂带以及潜在的油气资源等。声呐探测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对海底地形、沉积物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