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农房建设通用技术标准GeneraltechnicalstandardforruralresidentialbulildingsconstructionDB61/T5089-2024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4年02月20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陕建标发2024)1002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农房建设通用技术标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本标准主编单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标准编号为DB61/T5089-2024,2024年1月23日发布,2024年2月20日实施。本标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日常管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条文技术解释。特此通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1月23日前言为提高我省农房设计建设水平,标准编制组结合陕西农房建设现状,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设计;5.结构设计;6.设备与设施;7.施工;8.质量验收;附录。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日常管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邮政编码:710055,电话:02982202947,邮箱:1216604998@qq.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延安市建筑设计院榆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汉中鼎汉建勘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咸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渭南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宝鸡市建筑设计院陕西铜川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铁钢张良义董振平李立敏张风亮邓明科艾宏波梁增飞谭伟段文强靳亦冰康振军何欣荣林小辉孔令琪马奔李东张瑶周芷欣王聪李涵逸房凯航曹春虎王武强李鹏吴伟李艳军卢宏博吕北京何钢强刘鹏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李献军刘辉朱立新王生太段军锁李桂芊王世斌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3.1新建 43.2加固改造 3.3洪涝防御 3.4材料与使用要求 64建筑设计 4.1新建 4.2改造 4.3建筑节能 I新建农房节能 I既有农房节能改造 5结构设计 5.1新建 I地基与基础 I砌体结构 Ⅲ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V窑洞 275.2改造与加固 I综合防灾性能评估 I抗震加固 8.1一般规定 628.2新建 62I地基与基础 I砌体结构 Ⅲ混凝土结构 V窑洞 8.3加固 68I地基基础加固 I砂浆条带与面层加固 Ⅲ型钢、拉杆(索)加固 V外加扶壁柱圈梁加固 附录A禁止使用建材产品及施工工艺 附录B砂浆配合比 附录C混凝土配合比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79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 43.1Newlyconstructedbuilding 43.2RenovationandReinforcement 3.3Floodprevention 3.4MaterialsandusageRequirements 4ArchitecturalDesign 4.1Newlyconstructedbuilding 4.2Renovation 4.3ArchitecturalEnergyconservation IEnergyconservationforNewlyconstructedBuildings 12IEnergyRetrofitforExistingBuildings 5structuralDesign 5.1Newlyconstructedbuilding IGroundandFoundation IIMasonrystrulcture Ⅲ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 Earth,woodandstonestructure 22VCaceDwelling 5.2RenovationandReinforcement 28IComprehensiveDisaster-resistantperformanceAssess-ment28ISeismicRetrofit ⅢwindandsnowResistanceReinforcement 355.3Floodprevention 356EquipmentandFacilities 6.1watersupplyandDrainage IWatersupply DomesticDrainage ⅢRainwaterDrainage 406.2ElectricalandIntelligentsystems 6.3Heating,ventilationandGasutilization 6.4Renewableenergy 427construction 7.1Newlyconstructedbuilding 43IGeneral 43IMaterialQualitycontrol ⅢGroundandFoundationconstruction 45Masonrystructureconstruction VConcretestructureconstruction VEarth,wood,stonestrutures caceDwellingconstruction 7.2Reinforcement IMaterialQualitycontrol IGroundandFoundationReinforcement MortarstripandsurfaceReinforcement steelsections,TensionRods(cables)Reinforcement …59VExternalButtresscolumns-RingBeamReinforcementVIncreaseincross-sectionalReinforcement 8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 628.1General 628.2Newlyconstructedbuilding 62IGroundandFoundation 62IMasonrystrulcture Ⅲconcretestrulcture Earth,wood,stoneHousesandcaceDwelling 66VCaceDwelling 8.3Reinforcement IGroundandFoundationreinforcement IMortarstripandsulrfaceReinforcement Ⅲsteelsections,TensionRods(cables)Reinforcement 70ExternalButtresscolumns-RingBeamReinforcement……71AppendixAprohibitedBuildingMaterialsandconstructionTech-……………73AppendixBMortarMixRatio……………75AppendixCconcreteMixRatio(crushedstone)……7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lotedstandards 7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 1总则1.0.1为规范陕西省农房建设,提高农房设计、施工水平及综合防灾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农村新建一、二层农房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既有农房的安全宜居改造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本标准不适用于经营用途的农房建设。本标准所称"农房",是指农村村民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为保障自身生活需要,自行组织建设的主要居住用房。1.0.3新建农房或既有农房改造,应满足"功能现代、结构安全、1.0.4农房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与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0.2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0.3场地sit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质条件。其范围为自然村或不小于一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2.0.4结构体系structuralsystem房屋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件及其相互连接形式的总称。2.0.5砌体结构masonrystrulcture由砖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包括实心砖墙、多孔砖墙、蒸压砖墙、砌块墙等砌体承重房屋。2.0.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以钢筋混凝土梁、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2.0.7木结构timberstructure由木柱、木构架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轻质墙板、砖墙、石墙、夯土墙等作为围护墙的房屋结构。2.0.8石结构stonestructure由天然石材砌筑成的墙体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的房屋2结构。2.0.9生土结构raw-soilstructure由未经焙烧的生土墙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结构。2.0.10构造柱strulcturalcolumn在墙体规定部位设置的用于提高农房结构整体性、增强墙体抗倒塌能力的竖向柱构件。2.0.11圈梁ringbeam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砌体房屋或生土房屋的墙基、墙顶闭圈设置的水平约束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木圈梁等形式。2.0.12水平配筋混凝土带horizontalreinforcedconcretestrip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墙体局部设置的细石混凝土水平约束构件,厚度一般为60mm~120mm,带中通长配不少于2根直径为8mm的纵向钢筋。33基本规定3.1新建3.1.1新建农房选址应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经济、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3.1.2农房应选择在安全、适宜居住的场地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开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塌方等地质危险地段。2应避开在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危险地段。3应避开水库泄(行)洪区、濒险水库下游、洪水汇集的河谷、峪口及河漫滩地段。4应远离土壤存在污染或场地存在污染隐患的地段。5应避开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铁路机场用地、军事用地、有开采价值的矿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建设区域。6宜避开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半填半挖地段及软弱土、液化土、严重湿陷性黄土等地段。7宜避开高耸孤立的山丘、金属矿床、高压线附近、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3.1.3按本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的新建农房,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允许发生损坏,但经简单维修加固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43.1.4农房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3.1.5新建农房的设计工作年限宜按50年考虑。3.1.6新建农房抗震设防类别按标准设防类(丙类)执行。3.2加固改造3.2.1既有农房改造包括:解决房屋正常使用阶段基本安全问题的危房改造,提高房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综合防灾改造,兼顾房屋功能、安全、风貌与环境提升的宜居改造。农房综合防灾改造除抗震改造外,还包括抗风、抗雪改造、洪涝防御改造等。3.2.2既有农房在加固改造前,宜进行正常使用安全隐患检查和综合防灾性能评估。3.2.3进行抗震加固改造的既有农房,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允许发生轻微破坏,稍加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致严重破坏,围护结构不发生大面积倒塌。3.3洪涝防御3.3.1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农房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洪泛区和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标准》GB/T50181的规定。3.3.2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及其它可能遭受洪水淹没地段建房,应选择具备抗洪抗涝能力的结构体系、基础形式和构造措施。3.3.3在洪泛区河道两侧,为防止洪水水流直接冲击农房,应在5河流上游的村口处设置导流墙,将水流疏导至河流的主流区。3.4材料与使用要求3.4.1新建农房与既有农房加固改造,应因地制宜,选择绿色、经济、本土建筑材料和建筑产品,充分循环利用旧材料和旧构件。3.4.2新建农房与既有农房加固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其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规定:1砌筑块材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2)混凝土砖、蒸压普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5;3)普通或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2砌筑砂浆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料石和平毛石砌体采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采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3混凝土1)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4钢筋1)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筋;2)箍筋宜采用HPB300,HRB400钢筋。5型钢及连接件1)普通热轧或冷弯型钢采用Q235钢,特殊需要加强的构件可采用Q355钢;2)铁件、扒钉等连接件一般采用Q235钢;3)型钢及连接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4)接地、靠墙或外露的型钢与连接件应做防锈处理。3.4.3木构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相关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1应选用干燥、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的木材。2新近砍伐或受潮、浸水的木材,不能直接使用。应放置待木材达到自然干燥、变形稳定后方可使用。3底层木柱根部、山墙处外露的木檩端部、檐口处的木端部,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3.4.4用于夯土墙、土坯墙施工的生土材料应采用干净素土。根据土质情况与承载力需要,可掺入部分骨料和增强材料,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材料的配合比。3.4.5用于墙体砌筑的石材应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天然石材。石材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3.4.6混凝土构件中最外层钢筋(梁、柱为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柱构件不小于20mm,现浇板不小于15mm74建筑设计4.1新建4.1.1新建农房应以适应现代农村生活生产需求为目标,综合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户家庭人口结构与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满足功能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生活设施齐备、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清洁能源利用等要求。4.1.2农房功能包括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应通过院落设计有效区分两类空间,做到动静分区、净污分离、互不干扰。1生活空间:应设置满足生活所需的起居室、卧室、厨房、厕2生产空间:在房内、院落或棚下空间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适合家庭生产、农机具存储、农作物存放等用房,在门廊或院内设置机动车停放空间。4.1.3新建农房的层数、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平屋顶房屋不应超过2层;建筑高度不宜超过7.5m。2坡屋顶房屋不应超过2层,顶层可带阁楼或架空层;檐口高度不宜超过7.2m,屋脊高度不宜超过10.om.4.1.4新建农房的层高应符合以下规定:1单层房屋,层高不宜超过3.9mo2二层房屋,底层层高不宜超过3.6m,二层层高不宜超过3.3m。4.1.5厨房应直接采光通风,避免油烟对居住空间造成污染。4.1.6新建农房应设计厕所,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室内设置水冲8厕所。4.1.7上人屋面应设置固定楼梯。4.1.8农房宜满足适老化功能需求,老人卧室宜布置在南向,门厅空间宽敞,门口台阶处宜设置无障碍坡道。有条件时,宜在老人卧室内设置专用卫生间。4.1.9新建农房各功能空间尺寸宜满足以下要求:1客厅、卧室、厨房空间净高不宜小于2.7m,卫生间净高不宜小于2.2m。2客厅面积不宜少于18m2,开间不宜小于3.3m;主卧面积不宜少于15m2,开间不宜小于3.om;次卧面积不宜少于10m2,开间不宜小于2.7mo3厨房面积不宜少于6m2,操作台面长度不宜小于1.2m.4独立式卫生间宜设置盥洗台、洗浴器、便器三件卫生洁具,卫生间面积不宜小于3m2;单设便器的卫生间面积不宜小于1.5m2。4.1.10新建农房宜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细部设计和装饰等方面体现陕西地域特色与传统民居风格,并符合以下规定:1不宜建造与乡村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农房。2陕南地区农房多依山就势,宜采用双坡悬山屋顶,偏房(偏厦)可采用单坡屋顶,坡度适宜。屋面、外墙可采用灰瓦+土黄或白墙、红瓦+白墙等主色调。3关中地区宜采用合院式或集中式布局,宜采用双坡硬山屋顶,偏房(厢房)可采用单坡屋顶或平屋顶。屋面、外墙可采用灰瓦+青灰、白或土黄墙等主色调。4陕北地区宜采用窑房结合的形式,宜建造拱券门窗、木窗格、叠涩砖檐的新型窑居农房,房屋可采用平屋顶或缓坡屋顶,外墙可采用土黄或青灰主色调。94.1.11过道和室内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入口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向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o0m,拐弯处尺寸应满足家具搬运要求。2室内楼梯的梯段净宽,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0m.3室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通往阁楼的楼梯步高可适当放宽。4楼梯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4.1.12墙体应在室内地面下60mm处连续设置20mm厚1:2水泥砂浆防潮层。设有地圈梁且其位置在应设防潮层处时,可不另设防潮层。4.1.13外墙墙基应作勒脚,其高度从室内地面计不宜小于150mm.当外墙采用生土墙体时,勒脚高度不宜小于300mm.4.2改造4.2.1既有农房建筑改造应在入户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宜居性能、建筑风貌与庭院环境进行改造。4.2.2既有农房的宜居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1功能布局合理:应满足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等使用要求。2基本设施齐备:水、电、气入户,有线、宽带入室;厨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备;应设置厕所;屋面经常上人时,有固定楼梯。3室内外环境宜居:室内地面和墙面应安全、无裂缝,各生活房间采光通风良好;庭院开敞通透,宜布置花池、菜圃或其他绿植等景观。4适老化功能完善:老人卧室宜布置在南向,门厅空间尽量宽敞,门口台阶处宜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进出。有条件时,宜在老人卧室内设置专用卫生间。4.2.3既有农房的风貌改造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的农房及风貌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应保持和延续传统建筑外观形式、风格及色彩,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装饰物等。2对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农房,应采取整治或改造措施,使其与传统风貌协调。农房总体风格及屋面、外墙、门窗等部位的风貌改造要求,按本标准4.1.10条执行。3对于严重影响格局、风貌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危旧农房,建议及时拆除或更新改造。4.2.4庭院围墙可采用废旧木材、树藤、竹条、砖石等自然材料编制篱笆或砌筑围栏,延续地域性风貌。4.3建筑节能4.3.1农房建筑节能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农户生活习惯与经济条件,采取适宜的建筑形式、节能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4.3.2农房建筑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利用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陕北农房的出入口应考虑冬季防冷风,关中农房应考虑夏季通风,陕南农房应有利于自然通风。4.3.3农房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与外门窗),可采取以下节能技术措施:1陕北地区:普通砖混、砖木结构房屋外墙与屋面宜做附加保温层,宜选择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门窗;有条件时室内地面宜设置保温层;窑洞民居宜重点对窑脸部位的门窗采取节能保温措施。2关中地区:普通砖混、砖木结构房屋的外墙与屋面宜做附加保温层,宜选择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门窗。3陕南地区:宜采用隔热通风屋面,如利用阁楼及其孔洞形成对流式隔热通风间层等;建筑外墙可采用爬藤植物遮阳,外窗可采用水平遮阳。4.3.4农房建设与使用中宜充分利用太阳能。陕北或关中地区宜在农房南向设置被动式太阳房,冬季关闭窗扇增加保温性能,夏季在遮阳面开启窗扇,提高通风效果。有条件的农户宜安装太I新建农房节能4.3.5新建农房不宜设计过于复杂的形体,尽量减少外墙和外门窗的面积。主朝向应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卧室与客厅的窗口宜南向布置,一个房间不宜设置两个以上窗户。4.3.6农房开间的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表4.3.6规定的限值。表4.3.6窗墙面积比限值朝向窗墙面积比陕南北≤0.30≤0.40≤0.35≤0.35南≤0.50≤0.45每套住宅允许一个房间(不分朝向)≤0.60≤0.60124.3.7外门窗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外窗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外窗外开启扇应有安全、防脱落的措施。2陕北、关中地区建筑外窗、天窗宜采用塑钢、隔热铝合金框料中空玻璃窗,不宜采用非隔热金属框料。单腔中空玻璃的气体层厚度不宜小于12mm,双腔中空玻璃的单层气体层厚度不宜小于9mm3建筑北向外墙不宜设置外凸(飘)窗。4外门窗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1)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外门窗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宜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2)厨房外门窗自然通风面积不宜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且不宜小于0.60m2o4.3.8建筑外门窗与墙体间的节点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宜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2级的发泡保温材料填充。2陕北地区门窗洞口四周外侧边墙面宜设保温层,厚度不应少于25mm,窗台保温层面应设有硬质面层构造等防踩踏措施。I既有农房节能改造4.3.9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应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农房现状、农户实际需求、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后制定适宜的节能改造方案。条件允许时,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与外门窗)节能改造宜按照新建农房的标准执行。4.3.10既有农房建筑节能改造前,宜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室内采暖方式与设施进行调查和评估。4.3.11既有农房节能改造除了可参照本标准4.3.7条、4.3.813条执行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1陕北、关中地区采用单玻外窗的农房,可在原单玻外窗的基础上增设一层新窗。2对于保温、密封性不好的外门,可采取更换保温门、加保温门帘、增设门斗等改造措施。3可采用平改坡、设置屋面隔热层等方式对屋面进行改造。4可在室内增设吊顶,并在吊顶上铺设不少于20mm厚的轻质保温材料。145结构设计5.1新建I地基与基础5.1.1农房地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当地土质条件、房屋层数、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5.1.2地基为软弱土、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胀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等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5.1.3农房地基处理通常可采用换填垫层、复合地基等处理方式,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5.1.4墙体承重农房宜采用条形基础,包括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砖放脚基础等。框架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5.1.5单层农房基础埋深(从室外地面向下算起)不应小于500mm,两层农房基础埋深不应小于900mm。陕北地区农房基础埋深尚应考虑地基土的冻胀性,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5.1.6当基础为砌筑放脚条形基础时,应使用普通粘土实心砖、非粘土实心砖、混凝土实心砌块或毛石砌筑,不应采用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不应采用混合砂浆。5.1.7条形基础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地圈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2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5.1.8当新建农房紧邻既有房屋时,新建房屋的基础埋深不宜15大于既有房屋基础深度。当埋深大于既有房屋基础时,相邻基础间应保持安全距离。I砌体结构5.1.9砌体结构农房的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两层砌体结构的承重墙体,平面宜均匀对称布置,竖向应上下连续。3承重横墙最大间距:6、7度时不应大于9.om,8度时不应大于6.6mo47、8度设防地区,楼、屋面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承重。5不应采用空斗砖墙承重。6不应采用独立砖柱、砌块柱承重。7不应在房屋四角承重墙体上设置转角窗。5.1.10承重砌体的墙厚,普通砖墙不应小于240mm,砌块墙不应小于190mm.5.1.11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及水平拉接筋等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以下规定:1墙内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水平拉结筋按表5.1.11-1、5.1.11-2设置。构造柱纵筋应上下贯通,底部生根。表5.1.11-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水平拉结筋设置位置设防烈度构造措施6度7度8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房屋四角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横墙间距超过6m的大房间纵横墙交接处墙体拉结钢筋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构造柱设置位置及其他纵横墙交接处表5.1.11-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水平拉结筋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构造措施最小截面配筋最小纵向配筋最小箍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40mmx180mm(墙厚240mm);190mmx190mm(墙厚190mm)4126@250墙体水平拉结筋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om2在柱脚、柱顶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加密柱箍筋,箍筋加密区长度取1/6柱净高且不小于450mm.3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混凝土带应交圈闭合布置,并符合表5.1.113、5.1.11-4的规定。表5.1.11-3钢筋混凝土圈梁与配筋混凝土带设置位置设防烈度构造措施6度7度8度钢筋混凝土圈梁宜在外墙设置外墙和内纵墙外墙,内纵墙,内横墙,构造柱对应位置配筋混凝土带未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处表5.1.11-4钢筋混凝土圈梁、爬山圈梁与配筋混凝土带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构造措施最小截面配筋最小纵向配筋最小箍筋或拉筋钢筋混凝土圈梁、爬山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同墙厚48φ6@3008度高度不小于150mm,宽度同墙厚410φ6@300配筋混凝土带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同墙厚210φ6@3005.1.12当楼(屋)面采用现浇板时,可不另外设置圈梁。但现浇板在承重墙体厚度范围内沿纵向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17柱可靠连接。5.1.13承重门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900mm;层高1/2处门窗洞口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对承重横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30%,对承重纵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5.1.14两层砖木结构或砌块木结构,7、8度时楼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可采用木结构承重;6度时楼、屋盖均可采用木结构承重。5.1.15对于硬山搁檩坡屋面,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屋面的整体性及山墙的抗倒塌能力:1沿纵墙顶面高度在山尖墙底部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圈梁,并应在山墙顶面设置爬山圈梁,圈梁截面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20mm,圈梁宽度同墙厚。2爬山圈梁在檩条支承处应做台阶,纵向檩条应与水平圈梁内埋设的连接件可靠拉接,8度时应采用预埋螺栓连接。3檩条在山墙爬山圈梁上满搭或出挑,内山墙上相互搭接的檩条应采用扒钉连接。48度时,当山墙宽度(前后纵墙轴线距离)超过5.4m时,应在山墙中部设置通高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上下应与爬山5当山墙采用硬山搁檩,内部采用屋架承重时,尚应在端开间脊檩下方设置竖向剪刀撑,撑杆与山尖墙顶部圈梁、底部楼层圈梁应可靠连接。5.1.166度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的楼面或屋面,应满足下列要求:1支承在墙或混凝土梁上的预制板,板端钢筋应搭接,并应在板端缝隙中设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与板端钢筋绑扎 18或焊接。具体做法见图5.1.16。(a)两块预制板连接(b)预制板搭在边墙图5.1.16板端钢筋连接与锚固示意1板底外伸钢筋;2后浇细石混凝土;3砖块砂浆堵孔;4板底钢筋;5砂浆垫层;6承重墙体2预制板端的孔洞应采用砖块与砂浆等材料封堵。3预制板支承处应有坐浆;板端缝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板面应铺设水泥砂浆面层。Ⅲ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1.1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7确定。表5.1.1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设防烈度78层数≤2抗震等级四5.1.18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5.1.19梁、柱、板截面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1框架梁1)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300mm;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宜在610之间。2框架柱1)矩形截面柱,最小截面尺寸不应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应小于350mm;2)矩形截面柱,柱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3现浇板1)楼面板板厚不宜小于100mm,卫生间板厚不宜小于80mm;2)屋面板板厚不宜小于120mm5.1.20梁、柱、板的配筋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框架梁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与纵向钢筋最小直径应满足表5.1.20-1的要求。表5.1.20-1框架梁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与钢筋最小直径抗震等级梁中位置支座跨中二级0.40%/14mm0.30%/14mm三、四级0.30%/12mm0.25%/12mm2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与纵向钢筋最小直径应满足表5.1.20-2的要求。表5.1.20-2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与纵向钢筋最小直径柱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10%/16mm0.90%/16mm0.80%/14mm0.70%/14mm角柱1.20%/16mm1.00%/16mm0.90%/14mm0.80%/14mm3框架梁、柱的箍筋设置要求:1)二级抗震等级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2)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不宜大于200mm。4现浇板配筋的要求:不同跨度现浇板的支座钢筋(板面)与跨中钢筋(板底),其最小直径与最大间距可参考表5.1.203执行。表5.1.20-3现浇板最小板厚、钢筋最小直径与最大间距参考板短边尺寸最小板厚支座钢筋(钢筋直径/钢筋间距)跨中钢筋(钢筋直径/间距)2.om~3.om808mm/200mm8mm/200mm3.om~3.6m10mm/200mm8mm/150mm3.6m~4.2m10mm/150mm10mm/180mm5.1.21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表5.1.21取值,且不应小于200mm,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光圆钢筋(HPB300)末端应做180o弯钩,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3d(d为钢筋直径)。螺纹钢筋(HRB400或HRB500)不做弯钩。2当采用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表5.1.21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种类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35C40HPB300二级39d35d32d29d三级36d32d29d26d四级34d30d28d25dHRB400HRB500二级46d40d37d33d三级42d37d34d30d四级40d35d32d29d215.1.22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5.1.23梁、柱纵筋间距应符合图5.1.23要求,图中C和d分别表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纵筋直径。(a)梁上部纵筋(b)梁下部纵筋(C)柱纵筋图5.1.23梁、柱纵筋间距要求示意5.1.24钢筋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2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25%且不应大于50%,对柱构件不宜大于50%。5.1.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应满足下列要求:1楼梯现浇板应采用板底板面双排配筋布置。2楼梯休息平台梁不宜直接支撑在框架柱上。土、木、石结构5.1.26生土结构房屋的层数和檐口高度不应超过表5.1.26的限值规定。22表5.1.26生土结构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值(m)施工工艺及承重墙体材料设防烈度78层数檐口高度层数檐口高度层数檐口高度传统生土墙4.5机械夯筑夯土墙机械压制土坯墙27.224.85.1.27生土结构的承重横墙间距,6、7度时不应超过7.2m,8度时不应超过4.8m。5.1.28生土墙体底部必须采用砖、石或混凝土做防水墙基(勒脚),墙基高出室外地面不宜小于600mm,高出室内地面不宜少于300mm。生土墙体与墙基之间应做防潮处理。墙基下应作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圈梁高度不宜小于300mm,宽度同墙厚。5.1.29生土结构房屋门窗洞口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门窗洞口宽度:6度时对传统生土墙体,不宜大于1.5m;对机械夯筑夯土墙、机械压制土坯房屋,不宜大于2.om2生土墙体局部尺寸限值,宜满足表5.1.29的要求。表5.1.29生土结构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5.1.30生土墙体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构造柱的设置位置:1)房屋四角,屋架或大梁的纵墙支承位置;2)7、8度时,除上述部位外,还应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23造柱间距不应大于4.5m;3)宽度超过2.om的门窗洞口两侧;4)墙内构造柱宜贴内墙皮布置,房屋四角处宜贴内角布置。构造柱外侧生土墙体厚度不宜小于150mm2构造柱的种类和截面要求:1)夯土墙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矩形钢管构造柱和木构造柱,构造柱截面边长或直径不小于150mm;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宜采用预制;2)土坯墙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木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最小截面与配筋同砌体结构,木构造柱截面边长或直径不小于150mmo5.1.31生土墙体应设置圈梁或水平配筋混凝土带,圈梁或水平配筋混凝土带在同一高度应交圈闭合设置。构造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6度时可采用整体木圈梁或水平配筋混凝土带。整体木圈梁厚度不小于40mm,宽度不小于墙厚三分之二;水平配筋混凝土带应符合本标准5.1.11条的规定。27、8度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度不小于150mm,宽度不少于墙厚的三分之二,配筋不少于412,箍筋不小于φ6@300.当生土墙体净高超过3.6m时,宜在墙中设置一道水平配筋混凝土带。3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且现浇楼板在生土墙上满搭时,可不另作圈梁或水平配筋混凝土带。5.1.32生土结构楼(屋)盖做法应满足以下要求:1生土结构楼(屋)盖严禁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2生土结构应优先选用轻质楼(屋)盖,如木、轻钢结构楼(屋)盖。243机械夯筑夯土墙、机械压制土坯墙承重时,楼面或平顶屋面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5.1.33当土、木、石结构房屋采用钢木桁架时,桁架下弦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圆钢时,根数不应少于2根,直径不应小于20mm.2采用角钢时,根数不应少于2根,翼缘宽度不应小于60mm,壁厚不应小于4mm5.1.34木结构当采用螺栓、销或六角头木螺钉作为紧固件时,其直径不应小于6mm5.1.35木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1三角形木屋架和木柱木梁房屋应在屋架、木梁与柱的连接处设置斜撑。2两端开间屋架和中间隔开间屋架应设置竖向剪刀撑。3穿斗木构架应在屋盖中间柱列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设置竖向剪刀撑。4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构架或屋架拉结。5内隔墙墙顶应与梁或屋架下弦拉结。5.1.36木结构的柱底与基础的锚固可采用U型扁钢、角钢或柱靴;木柱柱底应高于室内地面不小于300mm。木柱与基础的连接方式见图5.1.36。图5.1.36木柱通过钢连接件与基础的锚固255.1.37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混凝土带和木圈梁与木柱的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混凝土带与木柱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钢筋拉结(图5.1.37-1)。2木圈梁与木柱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mm扒钉可靠连接(图5.1.372)。图5.1.371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混凝土带与木柱的拉结示意1拉接钢筋;2纵向钢筋;3木柱;4门窗洞边图5.1.37-2木圈梁与木柱的连接示意1扒钉;2木柱;3木圈梁5.1.38石结构房屋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承重,不应采用独立石砌柱承重。5.1.39石结构房屋的墙体应满足下列要求:1承重石墙厚度,细料石、粗料石墙不应小于200mm,毛料石、平毛石墙不应小于300mmo2承重石墙不应采用乱毛石或卵石砌筑。3石材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坐浆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5.1.40石结构农房当屋架或梁的跨度大于4.8m、墙厚小于26300mm时,屋架或梁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它加强措施。壁柱突出宽度不宜小于4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o壁柱应采用料石砌筑(图5.1.40)。(a)平毛石墙体(b)料石墙体图5.1.40壁柱砌法示意1混凝土梁、木梁或木屋架;2混凝土垫块或木垫板;3料石壁柱5.1.41石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圈梁、构造柱、水平拉结筋等)按本标准砌体结构要求执行。圈梁、构造柱的宽度根据石墙的厚度可适当放大。V窑洞5.1.42靠山(崖)开挖黄土窑洞,宜符合以下规定:1靠山(崖)开挖窑洞前,应由专业机构对场地的稳定性与开挖窑洞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严禁在不稳定山坡、崖面和山洪易冲刷地段开挖窑洞。2靠山(崖)窑洞的拱券宜选择在离石黄土或马兰黄土层下部,拱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3.omo3洞室宽度不宜大于3.om,窑腿宽度不应小于洞室宽度。4洞室进深不宜超过6.om5窑脸不宜削成直壁,窑脸坡度不宜大于80oo5.1.43独立式砖窑或石窑,宜符合以下规定:271窑腿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om。2中窑腿厚度不应小于490mm,边窑腿厚度不应小于1200mmo3洞室宽度不应超过4.om,窑洞拱券矢跨比不应小于1:2.4。4洞室进深不宜超过8.omo5中窑腿开洞时,开洞率不宜超过20%,且洞口应沿进深方向居中布置,洞口顶部应按拱券设计。6砖窑或石窑顶部覆土厚度不宜小于1.om5.2改造与加固I综合防灾性能评估5.2.1既有农房应根据场地情况、潜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类别,在正常使用安全隐患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防灾性能评估:1抗震性能评估,重点针对关中抗震设防高烈度区。2防御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重点针对陕南山区及秦岭北麓地区。5.2.2既有农房的抗震性能评估,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以房屋结构体系、构造措施检查与评估为主,必要时可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评定。2结构体系评估:重点评价遭受地震时可能导致整个房屋丧失抗震能力、竖向承载能力或整体稳定性的结构与构件。3构造措施评估:对承重结构、承重构件、墙体材料及连接进行检查;当采用不同材料的墙、柱混合承重时,重点检查楼屋盖的整体性、混合承重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对承重墙、柱与楼屋盖的连接部位,女儿墙、烟囱等地震时易倒易损部位进行检查。285.2.3既有农房抗风、抗雪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房屋结构体系与整体性。2房屋屋顶形式、覆面层做法与厚度,屋面木檩质量及与承重墙体的连接是否牢固等。3轻钢屋面、轻钢架空棚架的构件截面尺寸、壁厚是否满足承载要求,与屋面的连接是否牢固等。I抗震加固5.2.4既有农房抗震加固设计方案应根据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结合技术条件、工程造价及农户意愿等因素综合确定,且应符合以下要求:1加固方案应能有效加强房屋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构件抗震承载力及局部易倒塌部位稳定性。2当地基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且难以通过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控制其发展时,应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3对原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房屋,宜通过加固消除或减轻原结构体系在抗震方面的不利影响。4采取加固原墙体、新增设抗震墙等提高抗震承载力的加固措施时,应保证加固后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避免因局部加强造成结构刚度不均匀或突变。5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6加固所用材料应采用质量合格产品。加固材料与原结构材料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7当抗震加固费用过高或施工难度较大,不适合加固时,可建议改变用途或拆除重建。5.2.5不同结构形式农房可根据抗震性能评估结果采取合理的加固方法,并应满足以下要求:291农房抗震加固应在提升房屋整体抗震性能的同时,一并消除正常使用安全隐患。2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砂浆梁加固等方法。3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根据构件材料不同,可采取以下加固方法:1)对砖墙、砌块墙、生土墙、石墙,可采用面层加固与裂缝修补的方法,必要时可拆除重砌;2)对混凝土构件,可采用增大截面、粘贴增强材料等方法;3)对木构件,可采用型钢或纤维材料补强、柱根墩接、节点加固等方法,必要时可更换木构件。5.2.6既有农房地基基础加固时,可采用以下加固技术措施:1对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用生石灰桩挤密加固方法。1)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农房结构形式和层数确定生石灰挤密桩的数量、孔径和深度;2)桩的孔径宜控制在150mm200mm;3)生石灰块应干燥,直径不应大于孔径的1/3,生石灰粉末不应超过20%(重量比)。2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地基注浆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1)地基注浆前应通过试验确定灌浆段长度(灌浆段长度宜为2.om3.om)、灌浆孔距、灌浆压力;2)采用水泥拌浆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控制在0.81.0。5.2.7采用砂浆条带对墙体进行整体性加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30包括配筋砂浆条带、高延性混凝土条带、聚丙烯网砂浆条带等技术措施。2砂浆条带设置部位:房屋四角、纵横墙连接处、墙根、墙顶及楼板上下等部位;竖向与水平砂浆条带应相互连接,对房屋形成"整体捆绑";砂浆条带宜沿墙体两侧双面布置,并设穿墙钢筋(或螺杆)对拉;当单面设置时,宜布置在墙体外侧,并与墙体可靠拉接。3砂浆条带宽度:水平与竖向条带不应小于300mm,房屋阴角"L"形竖向条带一侧宽度不应小于400mm,房屋阳角"L"形竖向条带一侧宽度不应小于500mm4配筋砂浆条带(也称"夹板墙"):砂浆强度不低于M10,面层厚度不小于30mm;单侧纵筋(水平与竖向)不少于38,"L"形条带纵筋不应少于58,且纵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穿墙拉结筋间距不大于500mmo5高延性混凝土条带:材料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不低于50Mpa,其他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双面加固时单侧面层厚度不小于10mm,单面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当条带中配置镀锌铁丝(网)时,面层厚度不小于20mmo6聚丙烯网砂浆条带:砂浆强度不低于M10,厚度不小于25mm;聚丙烯网格的肋带宽度不小于5mm,厚度不小于0.6mm;网格网孔尺寸不大于100mmx100mm;网格应使用钢钉与墙体固定,钢钉间距不应大于300mm5.2.8采用型钢对房屋进行整体性加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墙体采用型钢内支撑加固时,应在纵横墙连接部位、房屋四角采用角钢和钢板进行加固,在墙根、墙顶或洞口过梁位置处进行水平加固;水平与竖向型钢应焊接形成整体,并与墙体、楼31面、地面应可靠拉接;角钢截面尺寸不小于75mmx6mm,钢板宽度不小于120mm,厚度不小于6mm.2当楼(屋)盖为预制板、墙顶无圈梁或预制板在墙顶搁置长度不符合要求时,可在墙顶(板下)两侧设置角钢进行加固,两侧角钢应穿墙拉接;角钢截面尺寸不小于75mmx6mm3对木屋架或坡屋顶山墙(硬山搁檩方式)进行加固时,可采用角钢形成垂直支撑进行加固。角钢截面尺寸不小于60mmx4mmo4当墙体两侧对应位置均设置型钢,或一侧设置型钢一侧设置墙揽时,应设置穿墙螺杆(栓)进行拉接,螺杆(栓)直径不小于12mm;穿墙螺杆(栓)间距不大于750mmo5.2.9采用钢拉杆(索)对房屋进行整体性加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拉杆可采用普通光圆钢筋或小截面角钢制作,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角钢宜采用等边角钢,截面尺寸不小于60mmx5mm,钢拉杆和钢拉索可采用花篮螺丝紧固。2钢拉杆和钢拉索拉接墙体时,应在墙体外侧设置墙揽;与木构件、木屋架拉接时,应设置连接件与木构件或屋架节点可靠连接。5.2.10采用外加扶壁柱-圈梁对房屋进行整体性加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房屋四角、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外侧等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扶壁柱,扶壁柱间距不宜大于4.5m,山墙扶壁柱设置不宜少于2处。2外设扶壁柱时,一般应在扶壁柱顶部或楼板上下部位敷设水平圈梁;扶壁柱和圈梁应与原墙体可靠拉接;扶壁柱底部应做基础。323混凝土扶壁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mmx200mm(宽厚);柱配筋不少于412,箍筋不少于6@200.5.2.11墙体承载力补强加固,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技术措施:1当采用配筋砂浆面层、高延性混凝土面层、聚丙烯网砂浆面层等方法对墙体进行加固时,应根据墙体实际情况与承载力补强要求,确定双面或单面加固方式。砂浆面层材料、厚度及配筋情况可参考本标准5.2.7条执行。2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对墙体进行加固时,单侧混凝土板墙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5;竖向钢筋不少于10@200,水平钢筋不少于8@200。钢筋混凝土板墙必须在地面以下挖槽并浇筑基础,竖向钢筋应在基础内可靠锚固。3当墙体严重破损、面层或板墙加固成本较大时,可采用拆除原墙、重砌新墙的方式进行处理。4当横墙间距过大、纵墙洞口过大时,可采取增设横墙、填砌或缩小洞口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5.2.12采用增大截面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补强,应符合以下规定:1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梁、柱不小于60mm,板不小于40mmo2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HRB400或HRB500钢筋。3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原构件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30。4对梁、柱构件进行围套加固时,应设置环形箍筋或锚式箍筋;对梁、柱构件受拉一侧加固时,应设置U形箍筋,并与原构件箍筋焊接。5新增纵向钢筋应采用植筋方式与原混凝土构件可靠33锚固。5.2.13粘贴型钢或纤维复合材料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补强,应符合以下规定:1外粘型钢加固:梁、柱构件角部一般可采用粘贴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角钢截面不小于50mmx5mm;沿纵向不大于500mm应设置连接缀板与角钢焊接;外粘型钢两端应有可靠连接和锚固;外粘型钢与原混凝土构件之间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进行灌注。2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弯承载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粘贴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具体加固方法与技术措施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执行。5.2.14对出现较宽裂缝的生土墙体,除采取本标准5.2.11条进行面层加固外,还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裂缝修复:1水玻璃注浆修复:对宽度在5mm~15mm的裂缝,水玻璃:水泥:水的体积比宜取1:1:3;宽度超过15mm的裂缝,水玻璃:水泥:黏土:水的体积比宜取1:2:2:4。2石膏浆修复:石膏:水的体积比宜取1:1,石膏的抗压强度不小于4.OMpao5.2.15对木结构节点和柱根,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加固:1节点加固:木结构节点出现老化、松弛或受损时,可采用扁铁、扒钉等进行加固;扁铁应采用螺杆两侧对拉进行紧固;扒钉直径不宜小于12mm。2柱根墩接:对于木柱柱根腐朽部分,可采用墩接加固方法;墩接时,上下新旧柱料应切去各自直径的1/2进行搭接,搭接高度不应小于柱直径;墩接完成后,应采用铁箍对墩接部位进行紧固。34Ⅲ抗风、抗雪加固5.2.16对传统檩瓦屋面,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抗风、抗雪加固与修复:1硬山搁檩应在墙顶(支承檩条处)做支挡,防止檩条滑移。2屋架和檩条之间、檩条和橡条之间、橡条和橡条之间应采用扒钉或镀锌铁丝进行可靠拉接。3屋脊、山墙顶部、檐口处的脊兽、瓦片,出现松动时,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加固修复。4当条、檩条严重腐朽时,可予以更换;无法更换时,可新增构件以加密檩条、橡条。5.2.17对屋面上的轻钢棚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抗风、抗雪加固:1轻钢棚架底部与屋面应可靠连接,必要时可通过增设连接件、化学锚栓等方式进行加固。2对轻钢棚架的节点进行检查,当焊接不牢靠时应进行补焊加强。3对棚架覆面层和轻钢结构连接部位,可以通过补焊或增设螺钉(栓)等方式进行加固。4当檩条间距大于1.5m时,应新增檩条予以加密。5.3洪涝防御5.3.1新建农房抗洪设计,除应满足本标准其他章节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房屋底层应采用烧结普通砖、水泥砂浆砌筑,砖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10,水泥砂浆强度不应小于M10.352可能涉水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小于35mm。3不应使用生土墙作为承重墙体。4砖混房屋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圈梁。5框架结构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应在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拉梁。6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不应小于0.45m.5.3.2砖混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洪柱、圈梁、钢筋混凝土现浇带或配筋砂浆带等抗洪构造措施:1砖混房屋承重横墙间距不应大于4m。2抗洪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x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抗洪柱纵向配筋不小于416,箍筋直径宜为8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3抗洪柱应设置在房屋四角、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4设置抗洪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柱,墙体马牙槎、水平拉接钢筋与圈梁设置要求同砖混结构抗震构造措施。5房屋底层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或配筋砂浆带,带高采用60mm,宽度同墙厚,配置不小于2根8mm的纵向通常钢筋。5.3.3砖混结构当采用半透空式防洪设计时,墙体开洞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层迎水面、背水面外墙的开洞率不宜小于0.32,洞口大小及分布宜均匀;内墙与外墙的开洞率宜相近,且前后大体对齐,方便水流通过。2当墙体开洞率不符合上款规定时,可在局部采用轻质材料砌筑,且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大于MO.4,使洪水时易于开洞或 36洪水期间易于自动垮塌露出洞口。3平行于水流方向的墙体,开洞应符合正常使用要求,洞口宽度不宜过大。5.3.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按透空式房屋进行防洪设计:1房屋底部可采用架空设计,基础应深埋至坚硬土层,架空底层不砌筑围护墙体。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971
- 2024年企业员工薪酬调整与职业发展规划协议3篇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 点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真题及答案
- 2020-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教育培训机构退费协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地毯电商平台合作销售协议3篇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5山东潍坊光明电力服务限公司招聘142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诊断教学胸腔积液》课件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格力电器公司的战略管理研究》5800字(论文)
- 建设银行2024年信贷政策与结构调整方案
- 土地托管协议范本
-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 黑龙江省佳木斯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 安装通风管道安全协议书
- 2024人力行政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