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答案】C【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体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错误;BCD、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BD错误,C正确。故选C。2.人体内环境和细胞内液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渗透压,这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管腔中尿液的含量增多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密切相关C.钾离子主要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关,钠离子则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D.某些药物通常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进行静脉注射,避免血浆渗透压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答案】A【分析】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详解】A、吃了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导致肾小管管腔中尿液的含量减少,A错误;B、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溶质是无机盐、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B正确;C、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因此钾离子主要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关,钠离子则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C正确;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因此某些药物通常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进行静脉注射,避免血浆渗透压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D正确。故选A。3.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A【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A。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相反D.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减弱【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比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C正确;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D错误。故选C。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B.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只有体液调节的参与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答案】C【详解】A、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可见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A正确;B、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正确;C、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可见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该过程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但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C错误;D、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可见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人体中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C.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C【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的活动,从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A正确;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正确;C、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激素起调节作用,C错误;D、青春期正值发育时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C。7.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T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B.TRH与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C.如果切除垂体,则a含量会增加,b和c含量均减少D.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B【分析】图中表现的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图示过程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机制,能够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B、TRH化学本质为大分子,特异性受体位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C、如果切除垂体,无法分泌b(TSH),进而导致c(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又会导致a(TRH)分泌量增加,C正确;D、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胃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D【详解】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胃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C错误;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D。9.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开始阶段B.细胞中的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C.巨噬细胞可识别细菌表面的“异己”成分D.巨噬细胞需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答案】D【分析】图中显示的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内部,属于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过程。该过程主要通过巨噬细胞的水解酶将细菌的抗原片段暴露出来,与MHC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进而进行呈递。【详解】A、图示为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开始阶段,A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大量水解酶,由图中水解酶发挥作用可知,该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B正确;C、巨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可识别细菌表面的“异己”成分,从而对其进行处理,C正确;D、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错误。故选D。10.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宫颈癌,目前已有多种HPV疫苗投入市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B.HPV疫苗可充当抗原,可刺激T细胞分泌抗体C.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学中的免疫预防D.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被HPV感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反应【答案】B【分析】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病原体中的蛋白质,但并不全是蛋白质,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吞噬消化。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够激发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详解】A、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该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A正确;B、HPV疫苗可充当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C、接种HPV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学中的免疫预防,C正确;D、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被HPV感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故选B。11.如图表示病毒入侵后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I~V代表相关细胞,a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I能够识别、加工处理并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细胞Ⅱ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C.物质a能加速细胞Ⅱ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和细胞V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答案】A【分析】图中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辅助性T细胞,Ⅳ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Ⅴ为记忆细胞,a是细胞因子。【详解】A、细胞I是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A错误;B、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B正确;C、物质a是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细胞V记忆细胞,C正确;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即经细胞免疫将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后需体液免疫清除病毒,D正确。故选A。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B.植物激素需要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D.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答案】C【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A、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A正确;B、植物激素是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需要与受体结合,B正确;CD、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C错误、D正确;故选C。13.生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当氧气缺少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D.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答案】B【分析】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A、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A正确;B、生长素可以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也可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错误;C、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D、生长素是一种激素,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错误的是()A.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B.生长素——大田除草剂C.脱落酸——促进种子萌发D.乙烯——促进香蕉成熟【答案】C【详解】A、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诱导种子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A正确;B、高浓度生长素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可用作除草剂,B正确;C、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的作用,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D、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故选C。15.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决定的C.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答案】B【分析】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B、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B错误;C、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D、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16.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的B.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答案】B【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正确;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B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不生长,C正确;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D正确。故选B。17.帝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岛屿,以鱼虾为食。南极海冰融化将给帝企鹅幼鸟带来“灭顶之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帝企鹅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帝企鹅与鱼虾之间的营养关系为捕食C.南极海冰融化可导致帝企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D.南极一定区域内的帝企鹅幼鸟、成年鸟等组成的群体可以构成一个种群【答案】C【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的。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帝企鹅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帝企鹅以鱼虾为食,二者之间的营养关系为捕食,B正确;C、南极海冰融化将给帝企鹅幼鸟带来“灭顶之灾”,南极海冰融化可导致帝企鹅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C错误;D、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南极一定区域内的帝企鹅幼鸟、成年鸟等组成的群体可以构成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C。18.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采取这种措施依据的原理是()A.改变害虫的年龄结构B.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提高害虫的死亡率D.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答案】D【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故选D。19.布氏田鼠是造成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害鼠。科技人员对草场上4hm2内的布氏田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研究。第一次捕获了田鼠300只,其中有布氏田鼠242只,将布氏田鼠全部标记后放回。一个月后再次捕获200只布氏田鼠,其中含有标记的共4只。该草场上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约为()A.3750只/hm2 B.3025只/hm2C.2500只/hm2 D.1500只/hm2【答案】B【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活动能力较强、活动面积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定时间后在同一地点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详解】设该区域4hm2内种群数量为N,第一次捕获数为M,重捕数为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42只布氏田鼠,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含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有N:242=200:4,N=12100只,调查面积为4hm2,因此该草场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12100÷4=3025只/hm2,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某种鸟类20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λ表示当年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据图分析,第4~10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是()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在第1~第4年之间,λ=1,麻雀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在第4~10年间λ<1,麻雀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10年时λ=1,麻雀种群数量维持稳定;10-20年之间λ>1,麻雀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详解】分析图可知:在第4~10年间λ<1,λ表示当年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麻雀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BCD错误,A正确。故选A。21.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③C.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D.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详解】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①为J形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形成的增长曲线,没有K值,自然条件下很难出现J形增长,A错误;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直至灭亡,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C、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C错误;D、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D。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探究实践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C【详解】A、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但因为其体积较小,故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B、利用样方法可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但丛生的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不易用样方法调查清楚,B错误;C、趋光性昆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可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23.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B.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C.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答案】B【分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森林生物群落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A正确;B、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B错误;C、同样都是森林群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如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生物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D正确。故选B。24.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示物种对各种资源(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种内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多【答案】C【分析】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据图分析可知,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的生态位出现。【详解】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会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相似的生存空间和资源越多,则种间竞争加剧,B正确;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D、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向外扩展生存空间,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D正确。故选C。25.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详解】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D.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生产者→甲→乙→戊、生产者→甲→乙→丁→戊、生产者→甲→丙→戊、生产者→甲→丙→丁→戊。【详解】A、由图可知,该食物网中有5个营养级,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C、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和戊对乙的捕食增多,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减少,C错误;D、图中丁以丙为食,则丁和丙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戊和丁都以乙、丙为食,且戊以丁为食,故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B。27.“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鱼体内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D.该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答案】D【分析】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生态工程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10%~20%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农作物不能用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错误;D、生态农业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D正确。故选D。28.研究人员对某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h表示兔子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B.图中d表示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D.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兔子的摄入量b包括流入粪便中的能量h和兔子的同化量c,f表示兔子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表示用于兔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i表示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h表示兔子摄入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属于植物固定的能量的一部分,A错误;B、图中c表示兔子的同化量,f表示兔子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表示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C、根据图中箭头可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C正确;D、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故选A。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镉等重金属在低营养级中的含量比在高营养级中的要高B.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只能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C.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消费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答案】C【分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均可发生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详解】A、镉等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现象,故在低营养级中的含量比在高营养级中的要低,A错误;B、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在水生生物群落内无法完成磷循环,B错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C正确;D、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D错误。故选C。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B.因为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C.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河流中的污染物的自身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详解】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B、因为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B错误;C、荒漠生态系统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正确;D、一段河流遭轻度污染,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而使物种的数量和群落的结构一直保持在污染前的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特殊标注除外,共40分)31.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被释放到[]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答案】(1)①.①突触小泡

②.②组织液③.③特异性受体④.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多巴胺转运载体将多巴胺回收到突触前膜(3)①.上升

②.减少【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题图分析: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结构③存在于突触后膜是专门和神经递质结合的多巴胺受体,②是突触间隙。图中显示,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进而会引起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小问1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胞吐方式被释放到[②]组织液(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此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此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小问2详解】图中显示,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此后会在突触前膜相应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下将多巴胺转运进入前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因而多巴胺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小问3详解】由题图可知,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致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受体的数量减少,进而使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作用变得不敏感,因此,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进而导致吸毒上瘾。32.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______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_____(填内分泌腺)释放____(激素名称),从而促进_____和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3)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和对______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总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的共同作用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答案】(1)大脑皮层

(2)①.垂体②.抗利尿激素③.肾小管

④.集合管⑤.减少(3)①.醛固酮②.Na+##钠离子③.神经

④.激素【分析】人体的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其中理化性质主要指的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为了维持体内水盐平衡,需要依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途径: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小问2详解】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若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小问3详解】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综上所述,需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33.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_mol/L,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因素引起的,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特点。(2)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现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发育受抑制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农业生产中一般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来促进侧枝和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得植株多开花、多结果。【答案】(1)①.吲哚乙酸②.10-8③.促进④.小于⑤.重力⑥.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①.顶端优势②.去掉顶芽【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其生长;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两种: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极性运输指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小问1详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于重力的作用,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且表现为抑制生长,因此此时a侧浓度高于10-8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表现为促进”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即生长素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小问2详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现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发育受抑制的现象被称为顶端优势,该现象也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表现,农业生产中一般通过去掉顶芽的方法来促进侧枝和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得植株多开花、多结果,因为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下降,因而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侧芽生长。34.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甲图表示某种经济鱼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乙图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则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值,对应乙图的时间点为____。(2)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乙图中的____点进行捕捞。捕捞后,该种鱼的种群增长速率处于乙图的____点时便于其快速恢复。(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____(答出2点即可)有积极意义。【答案】(1)①.增大②.最大(或K)③.b(2)①.b②.a(3)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小问1详解】图甲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若仅考虑这两个因素则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增大,即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增大。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则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即对应乙图的时间点为b。【小问2详解】b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故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乙图中的b点进行捕捞。a点(即1/2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捕捞后要便于其快速恢复,该种鱼的种群增长速率处于乙图的a点时。【小问3详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生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恢复有积极意义。35.“碳达峰碳中和”是2022年党的二十大热词之一。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上就曾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担当。下图是湖北省某处生态系统碳元素的转移情况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元素转移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图中生物丁属于______,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2)碳元素在图中甲与乙之间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转移,甲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有_______,图中丙生物体中储存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3)如果上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改为“呼吸作用”,则应该去掉的箭头为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应该增添________。【答案】(1)①.食物链和食物网②.分解者③.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①.(含碳)有机物②.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③.被分解者利用(3)①.b②.“太阳能”及其指向“甲”的箭头(太阳能→甲)【小问1详解】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丁属于分解者,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小问2详解】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在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转移,甲是生产者,则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方式固定碳元素,丙是最高级消费者,则丙生物体中储存的能量最终去向是分解者。【小问3详解】如果上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因为呼吸释放的能量不能被重复利用,所以应该去掉b,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所以需要添加“太阳能”及其指向“甲”的箭头(太阳能→甲)。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答案】C【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体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A错误;BCD、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BD错误,C正确。故选C。2.人体内环境和细胞内液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渗透压,这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管腔中尿液的含量增多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密切相关C.钾离子主要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关,钠离子则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D.某些药物通常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进行静脉注射,避免血浆渗透压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答案】A【分析】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得以发生的前提。【详解】A、吃了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导致肾小管管腔中尿液的含量减少,A错误;B、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溶质是无机盐、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B正确;C、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因此钾离子主要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关,钠离子则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C正确;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因此某些药物通常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进行静脉注射,避免血浆渗透压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D正确。故选A。3.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A【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A。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相反D.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减弱【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比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C正确;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D错误。故选C。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B.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只有体液调节的参与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答案】C【详解】A、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可见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A正确;B、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正确;C、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可见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该过程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但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C错误;D、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可见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人体中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C.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C【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的活动,从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A正确;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正确;C、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激素起调节作用,C错误;D、青春期正值发育时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全身作用于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C。7.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T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B.TRH与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C.如果切除垂体,则a含量会增加,b和c含量均减少D.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B【分析】图中表现的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图示过程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机制,能够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B、TRH化学本质为大分子,特异性受体位于垂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C、如果切除垂体,无法分泌b(TSH),进而导致c(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又会导致a(TRH)分泌量增加,C正确;D、呆小症患者如果服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机制的存在,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胃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D【详解】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胃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C错误;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D。9.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开始阶段B.细胞中的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C.巨噬细胞可识别细菌表面的“异己”成分D.巨噬细胞需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答案】D【分析】图中显示的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内部,属于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过程。该过程主要通过巨噬细胞的水解酶将细菌的抗原片段暴露出来,与MHC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物,进而进行呈递。【详解】A、图示为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开始阶段,A正确;B、溶酶体内含有大量水解酶,由图中水解酶发挥作用可知,该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B正确;C、巨噬细胞具有识别作用,可识别细菌表面的“异己”成分,从而对其进行处理,C正确;D、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错误。故选D。10.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宫颈癌,目前已有多种HPV疫苗投入市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B.HPV疫苗可充当抗原,可刺激T细胞分泌抗体C.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学中的免疫预防D.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被HPV感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反应【答案】B【分析】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病原体中的蛋白质,但并不全是蛋白质,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吞噬消化。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够激发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详解】A、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该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A正确;B、HPV疫苗可充当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C、接种HPV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学中的免疫预防,C正确;D、已接种HPV疫苗的机体被HPV感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故选B。11.如图表示病毒入侵后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I~V代表相关细胞,a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I能够识别、加工处理并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细胞Ⅱ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C.物质a能加速细胞Ⅱ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和细胞V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答案】A【分析】图中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辅助性T细胞,Ⅳ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Ⅴ为记忆细胞,a是细胞因子。【详解】A、细胞I是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A错误;B、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B正确;C、物质a是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IV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细胞V记忆细胞,C正确;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即经细胞免疫将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后需体液免疫清除病毒,D正确。故选A。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B.植物激素需要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D.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答案】C【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A、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A正确;B、植物激素是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需要与受体结合,B正确;CD、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C错误、D正确;故选C。13.生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当氧气缺少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D.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答案】B【分析】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A、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A正确;B、生长素可以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也可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错误;C、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D、生长素是一种激素,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错误的是()A.赤霉素——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B.生长素——大田除草剂C.脱落酸——促进种子萌发D.乙烯——促进香蕉成熟【答案】C【详解】A、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诱导种子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A正确;B、高浓度生长素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可用作除草剂,B正确;C、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的作用,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D、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故选C。15.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决定的C.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答案】B【分析】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B、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B错误;C、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D、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16.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的B.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答案】B【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正确;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B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不生长,C正确;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D正确。故选B。17.帝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岛屿,以鱼虾为食。南极海冰融化将给帝企鹅幼鸟带来“灭顶之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帝企鹅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帝企鹅与鱼虾之间的营养关系为捕食C.南极海冰融化可导致帝企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D.南极一定区域内的帝企鹅幼鸟、成年鸟等组成的群体可以构成一个种群【答案】C【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的。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帝企鹅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帝企鹅以鱼虾为食,二者之间的营养关系为捕食,B正确;C、南极海冰融化将给帝企鹅幼鸟带来“灭顶之灾”,南极海冰融化可导致帝企鹅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C错误;D、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南极一定区域内的帝企鹅幼鸟、成年鸟等组成的群体可以构成一个种群,D正确。故选C。18.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采取这种措施依据的原理是()A.改变害虫的年龄结构B.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提高害虫的死亡率D.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答案】D【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解】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故选D。19.布氏田鼠是造成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害鼠。科技人员对草场上4hm2内的布氏田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研究。第一次捕获了田鼠300只,其中有布氏田鼠242只,将布氏田鼠全部标记后放回。一个月后再次捕获200只布氏田鼠,其中含有标记的共4只。该草场上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约为()A.3750只/hm2 B.3025只/hm2C.2500只/hm2 D.1500只/hm2【答案】B【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活动能力较强、活动面积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定时间后在同一地点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详解】设该区域4hm2内种群数量为N,第一次捕获数为M,重捕数为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42只布氏田鼠,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含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有N:242=200:4,N=12100只,调查面积为4hm2,因此该草场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12100÷4=3025只/hm2,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某种鸟类20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λ表示当年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据图分析,第4~10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是()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在第1~第4年之间,λ=1,麻雀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在第4~10年间λ<1,麻雀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10年时λ=1,麻雀种群数量维持稳定;10-20年之间λ>1,麻雀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详解】分析图可知:在第4~10年间λ<1,λ表示当年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麻雀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BCD错误,A正确。故选A。21.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③C.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D.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详解】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①为J形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形成的增长曲线,没有K值,自然条件下很难出现J形增长,A错误;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直至灭亡,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