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1.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1.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1.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1.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3.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诗词的情感脉络,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难点:学会朗诵方法,能正确把握朗诵。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疏通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背诵《沁园春雪》引入新课。二、介绍词的常识1.词的定义: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4.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5.十大经典词牌名及其代表作品《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钗头凤•红酥手》《踏莎行•候馆梅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2.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长沙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长沙长达12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毛泽东与萧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在长沙市荣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成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被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被选为干事。1919年起,毛泽东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湖南一师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领导了湖南的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接着,他领导了“驱张运动”。1920年9月,毛泽东与何叔衡在长沙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月10日,他们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又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也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9月,又返回长沙,领导反对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斗争,并开展工农运动。1925年2月,他带着妻儿回到韶山养病,并领导开展农民运动。8月28日,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逮捕毛泽东。毛泽东得到消息后,秘密潜入长沙。在赵恒惕追捕下,他却在长沙待了一二十天,会见了中共湘区、省工团联合会、文化书社的负责人。9月上旬,他奉命赴广州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离开长沙前夕,毛泽东重登岳麓山,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四、检查预习1.生字词掌握。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2.词意疏通。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漫江:满江。漫,满,遍。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恰:适逢,正赶上。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方,正。遒,强劲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这里指游泳。遏: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诗文大意: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在这寒冷的秋天里,看那湘江静静地向北流去。远处,千座山万座山,已红透了,层层树林都被染得如此绚丽与烂漫;俯视江水,清澈见底,许许多多的船,争相竞发。雄鹰在苍穹上翱翔,鱼儿惬意地闲游在浅浅的水底,世间的生灵都在这降霜的天气里获得它们的自由!可我却在这无边的宇宙间,感到有些怅惘,我要问这苍苍茫茫的大地,谁来主宰它的命运?曾经,相约朋友们到此游赏,回忆那个时候,多姿多彩,多么沉重厚实!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各人都满腹经纶,怀着那奔放遒劲的远大理想,要用彼此的才学指点江山,要用练就的本领书写春秋!只把那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看成一抔粪土!可曾记得:我们一同在水流最急处,奋勇搏击,那连天的大浪,岂能阻挡住前行的方舟!五、描述形象1.听名家范读。2.要求学生诵读词作,描述作者的形象特点。点拨: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所见所思,可以通过一系列体现行为或心理的词语进行分析。分解问题1: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简要概括。明确:立——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怅——山河寥廓,问——谁来改变国家命运,忆——往昔峥嵘岁月,记——奋勇进击、劈波斩浪。分解问题2:结合词作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可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明确:独立寒秋,思绪万千;看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怅望广阔的宇宙,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昂扬之情转为忧思之情;回忆往昔战斗生活,燃起革命激情;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展现了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分解问题3:概括作者的形象。明确:充满革命豪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六、诵读悟情1.领悟壮志思考: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豪情满怀的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昂扬之情为什么转为忧思之情?点拨: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适时分析开头三句。明确:“立”字之前加“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立”字展现了作者独立顾盼、意气风发的高大形象。1925年秋,毛泽东秘密离开乡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经曾经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长沙,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游览橘子洲,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因此,作者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时,才会自然地想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感叹。这是设问,饱含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感受豪情(1)讨论:作者认为,主宰中国命运的应该是怎样的人?提示:结合下阕“忆往昔峥嵘岁月”的具体词句,进行分析。教师适时指导诵读方法。明确:具体而言,“风华正茂”——年轻有才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奔放热情、强劲有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关心国家命运;“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权贵。因此,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2)思考:“粪土当年万户侯”已将壮志抒发得淋漓尽致,最后三句又表达了什么?明确: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浪遏飞舟?”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也回答了上阕结尾的问题。诵读指导:“恰”字所领七句要昂扬自信。“恰”后面停一下,拉长,下面四句要读得情感充沛、干脆有力、意气风发、连贯流畅;后面三句要更加有力,速度比前四句还要加快,到“粪土”之后再放慢。整个这一层要一气贯通,铿锵有力,激昂奔放。七、领会主旨1.总结词作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心怀天下的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眼前宏阔的秋景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追问。下阕一个“忆”字由眼前景转入回忆,描摹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展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志向,表达了革命青年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在作者的笔下,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壮美的山川之景,作者的眼中之境和人生之境完美地交融在一起。2.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词建议:可选用曲调豪壮的交响乐,如《红旗颂》。教师可根据诗词内容和诵读需要,适当剪辑音频以达到最佳效果。八、布置作业1..背诵词作第二课时课前准备: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想象还原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2.小组内交流、讨论、完善组员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推荐代表准备在班级展示。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成果1.学生展示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提示:教师可安排主持人对展示活动进行组织;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以了解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情况。2.学生初评评价维度:教师提示学生初评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内容呈现了湘江秋景怎样的特点,二是字里行间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三是作品语言是否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学生点评时,教师不发表评论,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改写的作品是否忠实于原文?作品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二、赏析湘江秋景图活动:探究哪一个作品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解问题1:勾勒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点拨: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整合意象,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视角,勾勒出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群山、层林、江水、船只、天空、雄鹰、游鱼。这些意象即使没有任何色彩或动作,整合起来已经形成一种寥廓、自由的意境。分解问题2:为画面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点拨:可以运用增、删、换、减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内涵、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等角度,对“遍”“尽”“透”“争”“击”“翔”等词语进行揣摩分析。明确:词中运用“万”“百”等数词,营造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和美感。如词作第1节中,“万”写山之多,“遍”写枫林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漫”写江水之满,给人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富有独特的美感。“染”“击”“翔”“竞”等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使得词中意象十分鲜明灵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色之浓,既描绘出了整片枫林的壮美景色,也赋予景物着色的动感。“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凸显了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的轻松自如的姿态。词中的形容词,也很贴切。如“万山红遍”之“红”,点染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