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卫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①膜面积增大C.②在突触间隙中运送到④处需消耗能量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2.下列实验材料或方法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鸡血液中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 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染色体联会C.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群落丰富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西沟镇的臭鼬数量3.下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Y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丁,cd段为动作电位C.若图乙测得结果如图丁,电流计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图丁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D.若图乙将刺激点移到X处,电流计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仍如图丁的幅度和方向4.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时,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目的是诱导染色体变异B.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仍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不同基因型的猕猴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一定不同D.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5.下图甲、乙是探究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用于探究果醋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B.打开阀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C.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乙用于腐乳制作,应控制好温度,加盐腌制后接种毛霉菌种6.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A. B. C. D.7.下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泽鵟种群数量与田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田鼠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8.(10分)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雌雄同株水稻中获得A、B两种矮生水稻突变体。利用一定的仪器和方法对A、B及野生型植株体内的各种激素含量测定后发现,A植株中只有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B植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A植株分别用各种激素喷施过后发现,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B植株分别用各种激素喷施过后发现,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将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F1全为野生型(正常株高),F1再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野生型:矮生型=3﹔1。将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F1全为矮生型,F2再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矮生型:野生型=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植株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且突变类型为生化突变B.若A植株与B植株杂交,则子代植株为矮生型,但赤霉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同C.若A植株与B植株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矮生型占13/16D.若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与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进行杂交,后代中矮生型∶正常株高=1∶1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所示: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丙图为光照强度与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请回答:(1)图甲中A是_________,其产生部位为____________。(2)水参与图甲中第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处。(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甲中_________过程;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为_________,其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5)图丙B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C段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10.(14分)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11.(14分)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A/a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前,先对其中一只果蝇进行了某种处理,随后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现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的_________(选填雌或雄)配子失活,导致子代部分雌雄个体不能产生。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利用上图中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3)F1圆眼长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12.棉蚜主要为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如下表。处理后天数(d)棉蚜减退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对照(不作处理)73581-451441-78-782156-81-98备注: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处理后棉蚜数×100%处理前棉蚜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验田中分为5个地点分别调查,每点调查10株植物上的棉蚜数量,该过程采用的是____取样法。(2)实验期间,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____死亡率,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3)在“植物→棉蚜→普通草蛉”食物链中,普通草蛉属于______级消费者,普通草蛉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普通草蛉同化,另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这里提到的“另一部分的能量”属于第___营养级的能量。(4)对棉蚜的长期防治应以_____防治为主,其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详解】A、①和③分别表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而突触后膜不一定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如肌肉细胞膜也可以作为突触后膜,A错误;B、突触小泡与①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因此该过程中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B正确;C、②是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送到突触后膜上的④受体,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错误;D、若②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其与④受体结合后,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故选B。2、D【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常用来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A、鸡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用鸡血液中的红细胞不能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可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来提取细胞膜,A错误;B、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染色体不会出现联会,B错误;C、用黑光灯诱捕法只能调查某些有趋光性的昆虫的数量,不能调查没有趋光性的生物数量,故不能用其调查群落的丰富度,C错误;D、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生物的种群密度,故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西沟镇的臭鼬数量,D正确。故选D。3、A【解析】

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图甲电极均插入膜内,电压计为0,刺激X,Y处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变正电位,局部电流传导到Y与Z中间,又变为0电位,传导到Z处时,Z处正电位Y处为负电位,最后恢复0电位,A正确;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B错误;C、图乙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测的是静息电位图丁刚开始为正电位,所以测的是膜外电位,ab为钾离子外流,为静息电位,bc为钠离子内流,cd为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错误;D、将图乙中刺激点移到X处,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图丁相同,只是方向相反,D错误。故选A。4、B【解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净化的方向。【详解】A、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故单倍体育种时,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幼苗,A错误;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仍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C、不同基因型的猕猴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B。5、C【解析】

据图分析:阀a是控制充气口充气的,制备果酒,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b是控制发酵液的取样的,管口2连接的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详解】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故当甲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的条件下,由于溶氧量增加,不利于酒精发酵,A错误;打开阀b,可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管口2排出,B错误;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C正确;腐乳制作时应先接种毛霉菌种,后加盐腌制,D错误。故选C。6、C【解析】

由题图可知,Ⅱ-1片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来者母亲,女性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Ⅱ-2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病的特点为传男不传女。【详解】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儿子患该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A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并且女性也会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错误;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Ⅱ-2片段,C正确;由于女儿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D错误。故选C。【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现象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的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Y遗传,男传男。7、C【解析】

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B、互利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图中曲线变化不同步,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1964年到1966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1966年到196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大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D、由图可知,DDT的喷洒后,草原泽鵟种群数量骤降,且难以恢复,DDT的喷洒对草原泽鵟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田鼠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睛】答题关键在于识别种间关系曲线图和数据分析,明确捕食关系曲线图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互利共生关系曲线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8、C【解析】

A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后代全为野生型,所以A植株是隐性性状,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加以判断。【详解】A、因为A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后代全为野生型,所以A植株是隐性性状,是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而来,所有的基因突变类型都可归为生化突变,A正确;B、假设控制A、B植株突变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由题干信息可知,A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所以子一代的表现型为矮生型且赤霉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同,B正确;C、因为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所以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正常株高的基因型为A_bb,概率为3/4×1/4=3/16,即子二代中矮生型占13/16,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全为矮生型,C错误;D、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不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都相同,所以A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的子一代与B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后子一代进行杂交,后代中矮生型:正常株高=1: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丙酮酸(和[H])细胞质基质b①③粮食在贮藏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生成了水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光照强度【解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是丙酮酸,①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③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④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图乙中,abc分别是外膜、基质和嵴。图丙中,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A表示丙酮酸,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2)水参与图甲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线粒体基质b中。(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这是因为发生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即图甲中①③过程。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前两阶段的[H]结合生成了大量的水的缘故。(4)光反应的场所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5)图丙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即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图中C点为光饱和点,在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因此该段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场所,特别是掌握线粒体的结构组成,把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发生是物质变化,识记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能够掌握识图分析判断图中发生的生理过程和结构名称,能够正确分析曲线的变化和关键点的含义,判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0、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分解者共生直接和间接核酸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促进营养结构(食物网)【解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1)池塘水可以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以为美人蕉提供无机盐,故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含有磷元素,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含磷有机物可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11、符合F1棒眼只出现在雄性,为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长翅和残翅在雌雄中的比例都为2:1,比例相同,与性别无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XA雌实验思路:让P圆眼长翅雌果蝇与F1棒眼残翅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圆眼残翅雌果蝇:棒眼长翅雌果蝇:棒眼残翅雌果蝇:圆眼残翅雄果蝇:棒眼长翅雄果蝇:棒眼残翅雄果蝇=1:1:1:1:1:1(或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1:1:1,或后代中不出现圆眼长翅的果蝇)0【解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图谱分析可知: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为显性性状,同理残翅相对于长翅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6∶2∶0∶4,子代中无棒眼雌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4∶4∶2∶2,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亲代的基因型为:圆眼长翅的雌BbXAXa、圆眼长翅的雄BbXAY。【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棒眼只出现在雄性,为伴性遗传,基因在X染色体上;长翅和残翅在雌雄中的比例都为2∶1,比例相同,与性别无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基因型BbXAXa和BbXAY,则F1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4∶2,F1代中雄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Y+2BbXAY)∶1bbXAY=3∶1,实际比例是1∶1,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XA雌配子失活,导致子代部分雌雄个体不能产生。若要验证基因型为BXA雌配子失活,需要用到亲代圆眼长翅雌果蝇(BbXAXa)与F1棒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如果该雌配子失活,则其产生的配子为BXa、bXA、bXa,雄配子为b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