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五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这表明A.清朝承袭了明朝制度B.礼法制度已不合时宜C.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D.传统家天下体制瓦解2.晚清时期有人说:“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以下时人观点与上述材料观点在本质上相一致的是A.(火轮诸事)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3.某同学课堂演讲提纲只写了几个地名,据此推测该同学演讲的主题可能是A.红军长征 B.敌后抗日 C.国共合作 D.北伐战争4.毛泽东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5.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A.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纲领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C.确定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6.近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1694年《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说明英国A.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B.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 D.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7.明朝万历年间,由于田不赋用,皇帝派亲信宦官充当地方“财税特派员”,宦官用增税、滥税的方式大肆搜刮银两,致使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织工反矿监税使暴动。从侧面反映了A.明朝宦官掌控国家朝政 B.苏州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明朝地方制度发生异变 D.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得狂潮,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该政策A.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B.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C.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如图为古希腊小亚细亚地区发行的银币。反面为摔跤手,侧面为投掷手,生动的再现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竞技场景。这反映了古希腊A.追求智慧勇敢的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政治下公民拥有自由C.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需求量较大 D.追求理性强调竞争的国民性10.近代有人向政府上书建言:“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此上书应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民国初年 D.新文化运动中11.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对于基层乡村治理都十分重视。如表为部分朝代有关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这表明A.乡村军事职能日益增强 B.基层行政效率得到提升C.君主专制得到显著强化 D.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12.1508年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小教堂描绘天顶。米开朗琪罗描绘了数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而是人文主义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会。拉斐尔对此由衷称赞说米开朗琪罗是用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这个世界的。据此判断,拉斐尔称赞的画作是A.《雅典学院》 B.《创世纪》 C.《末日审判》 D.《哀悼基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缅怀伟人,传承精神,指引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土地制度和学说,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国有制)与禁奴,王安石之青苗,共秀全之公仓(圣库制度)”。二是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亨利乔治认为土地私有是社会贫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摘编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乔治的单税论在中国》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就任当日,就宣布中华民国今后实行“五族共和"。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国……”在此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重申中华民族“主权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孙中山全集》第2卷(1)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民主共和斗争的主要活动。(不得抄材料原文)(2)阅读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关千“五族共和”思想的来源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②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欧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认识并加以阐述。14.(20分)材料当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时,清政府没有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迫于形势,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并知照各国政府,请求选派疫病专家来东北,“研究传染之由”,“研究治法”,参与鼠疫的防治,并于春天在奉天(沈阳)召开万国防疫会,进行学术研讨。清政府听从了伍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疫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聘请了通晓西医的人才为医官,准许成立了卫生警察队伍。对染疲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具体而又有效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打破中国传统的习俗,对病患死者采取了火葬的措施。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文章。最终,1911年4月24日,东三省总督锡良等电奏陈明:“三省疫已肃清”。在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改编自《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次战胜疫灾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解决对中国产生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清代皇权行使和皇位继承以及亲王摄政等事项均不允许大臣干预谈论,说明皇权进一步强化,选项C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承明制,排除A;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2、C【解析】

“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是封建落后观念的体现,“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体现的是封建的忠君思想,伦理道德,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维新派康有为提出的,虽然不赞同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都学习西方,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D不符合题意。3、A【解析】

红军长征作为伟大的战略转移,涉及到著名地点较多,故由材料“提纲只写了几个地名”,可推测该同学演讲的主题可能是红军长征,故A符合题意;敌后抗日涉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涉及面广,故敌后抗日不只是几个地名,故B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以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涉及面广,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秋收起义时的军队是工农革命军,所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只能是湘赣边秋收起义而非北伐军进军湖南、八一南昌起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5、A【解析】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选项符合题意,故A正确;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是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B错误;“确定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是中共七大的内容,C错误;“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D错误。6、D【解析】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规定限制了王权,强化了议会权力,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D正确;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真正成为“虚君”,排除A;国王没有立法权,排除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1721年,排除C。7、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大规模织工参与暴动,侧面反映出当时苏州工商业发达,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因此B选项正确;仅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选项,排除;C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选项不是材料侧面体现的内容,排除。故选B。8、B【解析】

据材料“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内容是列强在华“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B正确;义和团运动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而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因为当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A错误;《辛丑条约》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C错误;“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对中国侵略加深,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错误。9、A【解析】

银币上铸造体育运动的竞技场景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智慧和勇敢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材料无法反映当时是否是民主政治,也无法体现对货币的需求量,排除BC;追求理性是在启蒙运动中,排除D。故选A。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依据材料中的“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可知此上书主张统治者与民同时断发易服;故这应该是在清朝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故选B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点评:材料中体现了移风易俗的生活改良,由此可知是维新变法。民国初年则是国家强制了11、D【解析】

依据材料数据可知,自秦汉至清代,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渐减弱,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并未涉及乡村军事职能、基层行政效率和君主专制的变化,其他选项错误。故选D。12、B【解析】

由材料信息“1508年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小教堂描绘天顶”“数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而是人文主义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会”可以判断出,拉斐尔称赞的画作是《创世纪》,故B正确;《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壁画,故A错误;《末日审判》是由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36年,故C错误;《哀悼基督》是大理石雕像,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发展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2)特点:中西结合、注重公平。时代意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3)选择讨论①儒家的大一统、仁爱、民本思想;选择讨论②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解析】

(1)结合孙中山大事年表可知,孙中山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及中华民族复兴方面功勋卓著,结合其辛亥革命发及国民大革命的贡献进行概括即可。(2)一问根据材料二“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土地制度和学说……二是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可知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体现了中西结合、注重公平特点;二问结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愿望的时代方向进行阐述。(3)分析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可结合所学从传统儒家大一统、仁爱及民本思想进行阐述;分析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欧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可根据材料三“主权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结合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博爱及孟德斯鸠和卢梭思想进行分析阐述。14、(1)原因:清政府重视;建立防疫立法;全国各界团结一致;西方医学知识和观念的作用;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伍连德等人的不懈努力。(2)意义: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东北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改善了政府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个体和社会的抗灾能力;有助于近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进;推动西方医学观念和西医的传播。【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可知,清政府重视;根据材料“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瘦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知,建立防疫立法;根据材料“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