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实训报告总结_第1页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_第2页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_第3页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_第4页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第1篇真菌实训报告总结第1篇关键词:中职学校;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规范操作

食品微生物检测课程是一门以微生物检测知识为基础,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目的食品专业实训课程。食品微生物实训课程是与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食品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优良作风。

该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微生物检测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细致、认真并且规范的操作技能,根据该课程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课程规范操作的训练质量。

一、结合食品检测专业实训课程特点,有效运用分组教学手段,保证规范操作

食品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而定,按照工作项目确定课程内容。在实训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大型的仪器设备,繁杂的玻璃器皿和其他用具。因此安全、规范、高效的操作是保证食品专业实训课程规范操作的前提。

就微生物检测实训课程来说,微生物实训课程分为20~22人小班授课,结合微生物实训内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2人组或4人组进行分组学习。微生物实训课程中的一些基础检测项目如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染色,玻璃器皿包扎,接种操作等,操作比较简单,需要2人分组相互监督和技能的促进,比如安排一名打分员对检验员的操作进行观察、评价和打分,之后进行互换操作,这样既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生提高操作技能,也能让同学在打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关键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此外,微生物实训还有一些常规检测项目,比如细菌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霉菌酵母菌检测以及乳酸菌检测,需要除专业技能外,再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完成,因此需要分4人组进行项目操作。项目检测过程根据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特点需要3~4次课程来完成,包括检测前讨论实验方案,玻璃器皿、培养基的准备和灭菌,无菌间内的梯度稀释和接种操作以及证实实验和结果报告。例如在项目检测过程中需要小组内讨论实验条件参数、实验用具的数量,操作步骤环节需要进行实验分工,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比较、讨论和分析。项目检测完成过程中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组员进行组织和协调,制定好本次实验的具体分工内容,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及时与教师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

微生物实训教学的合理分组,是保障微生物实训规范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微生物实训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

二、按照食品检测实训课程特点,有效控制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里上的稳定感,增强对教学的认同[1]。近些年,中职学生现阶段的课堂纪律意识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部分同学出现纪律松弛的问题,因此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保证课堂秩序是提高微生物检测实训效率的必备条件。

首先,针对学生出勤、实训服穿着等问题,实训教师在课前制定小组出勤打分和实训服打分制度,要求实训小组(4人)在正式上课时全组出勤,并且实训服全部穿着整齐,给予全组出勤加分。其次,实训课上个别同学喜欢不听教师指令擅自动实训器具,导致玻璃器皿或者实验设备损坏,在按要求折价赔偿的同时,教师还对该同学进行扣分。再次,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引入学生间竞争,优胜者加分鼓励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食品专业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通用规范操作能力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食品专业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大型食品厂检化验部门、生产加工部门以及质量监督部门,食品检测中心和相关质检部门。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中规范操作,需要在操作前进行细致的用具准备,准确的仪器调试,正确的仪器使用和维护,同样这些能力要求也适用于食品专业的其他实训课程要求。

1.用具准备。用具准备是保证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前提,同时也是微生物检验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食品专业的通用规范操作能力,准备的用具量根据不同项目检测的要求而存在差异。以细菌总数检测实训为例,课程要求细菌总数分为三次课程进行,分别为玻璃器皿和培养基准备,无菌接种操作以及检测结果计数。在三次课程前,需要准备玻璃器皿包扎的报纸,培养基制备的药品,相关的仪器如电炉,无菌操作间,接种操作的一系列用品如酒精灯、试管架、灭菌吸量管等用具,菌落计数器。微生物检测的特点之一就是用具非常多,准备起来非常繁杂。为了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用具准备的能力,课上首先要求各位同学在理解本次课程检测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仪器用具的梳理,将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并且记录,并且要求同学熟记实训室的用具存放位置,这样在实训操作时就能快速准确的找到需要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2.仪器调试。微生物检测中用到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包括无菌间、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酒精灯、摇床和菌落计数器。高频率的仪器使用同样需要准确的调试、正确使用和精心的维护。以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例,高压锅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水位的检查,使用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灭菌完毕后需要仪器完全降温降压到规定才能够打开,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会发生很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在仪器使用前,我要求学生熟记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分组操作前进行安全再次知识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安排实训小组长随时进行提醒和监督,保证学生的安全操作和仪器的正常使用。酒精灯是微生物无菌操作的重要仪器,在使用前教师除了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进行讲解,还对如遇到突发的酒精遗撒发生着火的处理方法对学生进行介绍,这样避免了在出现突况时,学生由于应急知识欠缺处理不当造成的安全问题。

四、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员操作能力要求,提高本课程中需要的专业规范操作能力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检验专业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以项目教学法为主[2]。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课程是以培养食品微生物检验员的岗位能力为目的,尤其是锻炼学生规范的完成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操作过程和检测后的食品微生物质量评价过程。

1.规范操作过程。信息化手段运用是规范食品检测过程的一项创新内容,运用其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微生物检测的无菌操作过程手法复杂而且需要使用的用具很多,因此需要在实训的过程中借助一些flas让学生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借助一些信息化手段比如录制规范操作视频进行演示和录制学生操作过程的视频进行课后纠错,以达到学生掌握微生物实训规范操作的目的。课前由教师录制微生物实训项目的规范操作视频,能够让学生在操作前对操作中的规范操作点简单直接的进行观察,在视频中还可以对重点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标注和慢速反复播放,以达到学生理解操作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实训过程中录制学生操作的视频并且在课后进行纠错,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观察并发现自己的操作问题,通过共同讨论规范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反思和提出改进方案。检测过程结束后,学生利用微生物检测的操作技能点进行打分评价,进行操作过程的完善和改进。

2.规范成绩评价。检测过程中的评价打分同样是规范食品检测过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分组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名打分员对检验员进行规范的操作打分,记录操作过程中各个详细步骤的操作情况,监督检验员规范准确的完成检测过程。同样,扮演打分员的同学在打分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规范过程的巩固和容易出错的操作步骤的复习。

不仅仅是平时练习,在实训考核过程中同样可以引入组长打分制度,以小组项目操作为例,每组选取一名检测操作熟练的同学,跨组进行另一组的操作打分,并且在打分过程中对改组的技能点、配合度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打分一方面避免了教师在实训考核过程中不能全部顾及到的问题,再者也避免了组内同学打分放水的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的课程内容决定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训课程,在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合理分组的前提下,学生首先掌握食品专业的规范基础技能如仪器准备、设备调试,进而掌握食品专业的规范专业课程技能如操作过程和成绩评价,才能让学生逐渐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全部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员岗位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第2篇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基本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遇到问题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在微生物实验课中,那些基础性的实验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实验的过程、教师实验演练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都要预先估计好,同时安排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都要设得计有条不紊,不能有任何的马虎现象存在。另外,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不断进行巡视并提出指导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回答大家的问题,给各个实验分组进行指导。如果遇到微生物形态鉴定,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微生物形态画图并进行结果认识,提高大家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进入临床应用的速度,真正实现“零适应”的情况。

(二)注重技能考核

怎样经过试验的办法来将致病微生物找到是微生物课堂的主要目的,所以微生物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考试形式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没有对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过多的关注,有时甚至不进行操作。建议在今后的微生物考试中,增强实验技能的考察,让学生进行抽签选题,同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监考教师可以随时提出和实验有关的任何问题,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注重岗前培训和阶梯性的培训。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临床实验高效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实现临床实验的前半个月进行岗前培训和阶梯性培训,带领学生到医院搜集样本,对样本进行分离、处理和鉴别,这样经过多次的演练,学生便可以较好地了解临床标本的整个鉴定顺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标本的采集、处理工作,提升操作水平。2.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验技能的比赛,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带动起来,可以加强实验的核心建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跟踪指导,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比赛的评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通过比赛的方式来督促学习,督促教师教育,让教学和比赛形成良性的发展。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真菌实训报告总结第3篇关键词:微生物实验;考核方式;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相关配套实验课程也在微生物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2]。落实好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对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微生物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教学和考核方式问题,如教学体系传统及考核方式单一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从实验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两方面进行问题剖析和教学改革。

一、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剖析

1.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传统。(1)教学重技能训练轻能力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依照老师所授或实验手册所写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被动的模仿,且实验课多以演示、示范和验证为主,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较少[3]。学生仅仅学到了如何操作,却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种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升。(2)实验顺序安排不合理。许多实验室为了教学方便,实验顺序往往按照理论课内容的顺序进行,如显微观察、微生物计数、大小测定等在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操作前。这就割裂了微生物实验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与实际科研实践不符,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3)实验之间相互孤立。在微生物教学中,各个实验之间缺乏连贯性,如显微观察、微生物计数及分离纯化所用的菌株都不同,导致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实验。这样既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据和问题的能力。(4)实验材料由教辅老师准备。以往为了节约时间,实验材料多由辅导老师进行准备。学生无法参与整个实验、缺乏对实验的整体规划及安排,并且对实验工作和结果缺乏重视。如在染色液复红的配制中未加入乙醇,则在芽孢染色中就观察不出颜色,由于学生未参与实验染色液的配制,在后续结果讨论中就不能完全分析出在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5)实验内容设置陈旧。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仅针对教学大纲中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且目前很多微生物实验都是一些基础性验证实验,内容陈旧,缺乏特色,与科研和生产实践脱离,无法让学生接触到生物热点或者实际科学问题,同时一些仪器、设备相对落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也跟不上现代微生物发展的需求。

2.微生物实验考核形式单一。(1)以实验报告为考核方式。传统的微生物实验考核方式多以实验报告为主[4]。由于微生物实验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在操作时并不认真,只注重实验报告的质量,甚至出现有些学生不去做实验,在课后抄一份结果完全正确的报告也能获得较高的成绩。这样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不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同时实验成绩拉不开档次,严重打击了认真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2)以考勤与实验操作为考核方式。实验平时成绩多以考勤与实验操作作为标准,忽略了对实验前准备及预习的考核。不参与整个实验的准备,达不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对基本技能的强化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重视等目的。在实验前不进行预习,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缺乏整体的认识,同时不清楚实验关键点和重要技能训练,易出现实验错误。(3)期末单项实验考察为考核方式。期末单项实验操作考核即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某一项实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偶然性,可能出现学生自己抽的题不会或不熟练,反而会做其他学生所抽的题的情况。这样仍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即便能督促学生对题目及细节的重视,也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措施

1.教学体系的改革。(1)设立实验课助教岗位。在微生物教学中常常只有一位教学老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及课堂上的操作辅导,在有限的课堂里,仅一位老师往往不能对全班所有同学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为此我校设立微生物实验课助教岗位,不仅能够协助教学老师顺利地开展实验,同时又能在课上及课下对学生进行充分和必要的辅导,让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2)合理安排实验顺序。通过对实验顺序的适当调整,如可按照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分离与纯化、微生物计数及大小测定、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的顺序。使上一个实验的结果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开端,既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浪费、准备实验的时间,又能更好地让学生系统地理解理论课的知识,既可以突出实验专题的针对性,又符合实验综合设计的规范性。(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因实验条件有限无法进行的前沿实验,我院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介绍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现状、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同时在微生物形态观察时,由于微生物形态小,难以用语言描绘清楚,可用多媒体图片生动形象地将各种微生物展示出来以明示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4)补充新设备以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许多实验室仍在使用一些老仪器、旧设备,跟不上现代微生物技术的步伐。我校实验中心新增设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交互式手写电子大屏等,不仅增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效率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增加实验中心使用频率和盖度。面向我校本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鼓励更多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参与到实验中来。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场地和设备的需求,又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6)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建设。我校设有针对各个专业的网络课程中心,平台里有丰富多样的实验课件及视频,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实验课程论坛及讨论解决课上遗留的问题。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创新点,在与辅导老师在线讨论形成方案后,可以进入实验中心补充实验。(7)教学内容拟组合为7大板块。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细节和流程;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所涉及仪器使用,既有利于仪器使用和维护,也有利于实验顺利进行;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和疑惑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讲授内容,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对生物学习和研究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帮助学生设计创新实验等。

基础性实验:我院设置的微生物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接种;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显微镜的使用、细胞染色(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荚膜染色、芽孢染色及鞭毛染色)及多种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的观察;显微计数与细胞大小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生理生化实验等。这一环节的内容主要是为后续的综合性实验打好基础。

综合性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带实验材料及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自主地选择综合性实验,如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使学生建立起采样、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分离与纯化、鉴定与保藏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等。同时依托综合性实验,促进课堂学习向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过渡。

趣味性实验:开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如酸奶、米酒等实验,让学生相互品尝,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科研性实验:即将现有的科研成果引入微生物教学中。在现有条件下,我院将经典实验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了噬菌蛭弧菌分离、纯化及效价测定等教学内容[5]。较一般高校开设的微生物普通分离及常规染色增加了双层培养法、银染与相差显微镜观察等技术训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拓展综合实验及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平台教学潜力。

创新性实验:主要包括高校学生竞赛、申请的科研立项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参考。我院鼓励学生利用平时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可自行申报和主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能力提高项目》子课题、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平台”,学生自主阅读文献、撰写标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实验[6]。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考核方式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中的7大板块,采用多元化考核及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弱化形式化的实验报告比重,强化实验过程和实际参与度比重,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的能力。考核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实验前预习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15%。鉴于实验前预习工作的重要性和忽略现状,由指导教师准备2~4道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关键问题,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评试,并将评测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该部分成绩不仅能督促学生提高对实验的熟悉度,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使学生能够按时到达实验现场。实验准备:占实验总成绩的10%。将实验班分成几个小组,每次实验前由一个小组动手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比如仪器准备与调试、药品称量与配制、接种与转种、灭菌、培养基配制等。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实验的具体全过程,以解决以往学生不会准备和安排实验等问题。实验操作、报告及结果:占实验总成绩的50%。该部分反映学生对具体实验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