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 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 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 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 长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沁园春毛泽东导入新课壹导入新课输入标题

毛泽东用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诗词,营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过去,现在,将来的人们都想探究这个世界,都有必要认识这个世界。打开这个世界奥秘的窗口,其中之一就是毛泽东的诗词。壹导入新课叁深入文本贰文学常识肆拓展提升目录教学目标了解词的发展史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学习鉴赏词的方法技巧。0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02诵读全词,体悟词的意境与诗人的革命壮志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热爱。03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词种意象,感悟词中的情感基调与扩大的意境,体会本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01难点:把握诗人自我形象的表现,体悟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以及二者交融而成的气概与情感。02讲授新课检查预习PPT模板http:///moban/答案:

jú、gě、liáokuò、zhēngróng

qiú、chàng、è橘子洲

百舸

寥廓

峥嵘

遒怅

遏寥廓:高远空阔。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书生意气:指青年学生意气奔放。贰文化常识讲授新课文化常识

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长沙,题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讲授新课文化常识词的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两段称双调;有的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风格:豪放、婉约。讲授新课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讲授新课作者介绍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讲授新课作者介绍讲授新课1.1911年,18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毛泽东在长沙讲授新课毛泽东在长沙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7.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讲授新课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共产党人陈独秀也认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这首词。叁深入文本朗读课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二章节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讲授新课深入文本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讲授新课深入文本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何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讲授新课深入文本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讲授新课深入文本

中间七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讲授新课深入文本

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哪些字用的比较好?为什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山多红广因山势起伏而成的树木的高低拟人,秋深水深而宽水澄澈洁净船多热闹鹰的矫健有力鱼的自在快活讲授新课

哪一个字引出词人所见之景?有什么特点?角度有什么不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远眺——山上——远景近观——江中——近景俯瞰——水底——低景仰视——天空——高景静景动景看(领字)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讲授新课

湘江秋景图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讲授新课

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百感交集。“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什么感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片解读讲授新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深入文本齐读下片,思考上片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上片所提问题的?讲授新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入文本齐读下片,思考上片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上片所提问题的?承上启下。

由上片独立寒秋、故地重游看到的景色,联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玩的情景,过渡到对往昔岁月及“同学少年”的回忆。讲授新课深入文本作者所忆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自主讨论,并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主宰沉浮呢?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③粪土当年万户侯。①一个“恰”字,统领七句,表明他们青春年少,才华横溢。②表现出一群有志青年的慷慨激昂,他们评论国事,奋笔疾书,激浊扬清。他们关心国家政局,积极参与变革社会实践。讲授新课深入文本作者所忆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自主讨论,并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主宰沉浮呢?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③粪土当年万户侯。③表明他们蔑视权贵,敢于同军阀,官僚英勇斗争,有着豪迈的气概和磅礴的气势。作者用典型的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讲授新课结尾三句的含义是什么?与上片结尾的关系是什么?1、含义: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形象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英勇战斗精神。2、关系: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青年才俊、一代英豪代表着主宰世界的新生力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讲授新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峥嵘岁月图深入文本第二章节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肆拓展提升拓展提升合作探究1、下片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吾辈。”“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吗?拓展提升合作探究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直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

词下片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方道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签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拓展提升合作探究2、

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中,下片结尾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后来将“向”改为到”“向”和“到”哪个更好?谈谈你的看法。拓展提升合作探究“到”比“向”更好。①从内容上:“到”有“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水急浪大的江心,与下文“浪遏飞舟”相照应;而“向”则说明是在江岸击水,并未到达江心,效果就差了。②丛节奏感上:“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遏”等动词和谐一致,而“向”是介词,用在些处没有这一效果。③从诗人性格上:“到”更能表现出其英雄豪情。人一生在革命风雨中运筹惟幄,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更准确地表现他的英雄豪情。第一章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看_______________之景生_______________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