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任务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在初一学过类似的回忆性亲情类散文。但是,《背影》父子亲情,与初一学过的亲情类散文《散步》《秋天的怀念》相比,有其背景的复杂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容易和父母发生矛盾,可能会有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和心理。在学习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探究父子最终和解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对学生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准确概括细节描写对于父亲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2.通过联系上下文,能够仔细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真切感受中国传统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结合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父子和解的原因,回忆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矛盾,勾连文本阅读探究当代亲子矛盾化解方式,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准确概括细节描写对于父亲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2.通过联系上下文,能够仔细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真切感受中国传统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看短视频吗?短视频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那么,大家知道哪种短视频最受观众欢迎吗?

有人统计过,其实最受观众欢迎、点击率最高的短视频就是生活类视频。其实不仅是短视频,文学也是如此。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那些平平凡凡的人们,往往蕴含着我们最真挚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就是这样以他的真实和诚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今天,我们就尝试《背影》为题材,拍摄一条打动人心的短视频。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短视频导入并设置相关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人认真观察生活,感受平淡中的真情。)

(二)任务一:拍摄《背影》短视频

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导演,根据《背影》这篇课文,拍摄一个同名短视频。

1.活动一:速读全篇课文,思考并设计出我们同名短视频的拍摄大纲(3分钟)。

(1)视频类型:亲情类

(2)视频主题:父爱

(3)主演:父亲和“我

(4)剧情:在北京读书的我回家奔丧,在返程途中,与父亲车站惜别,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而深深感动。

(设计意图:以撰写短视频拍摄大纲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提升学生的速读和从文中找出关键信息的能力,概括课文内容。)

2.活动二:根据剧情介绍,编剧设计了三个拍摄场景供大家参考。你认为哪个场景最能体现文章题目,最符合本视频主题?

(1)回家奔丧2-3

(2)车站送别4-5

(3)月台买橘6

3.活动三:在拍摄前,我们要先为饰演父亲的演员设计细节。请以小组为单位,从外貌、动作、语言设计当中选择一个进行设计。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几组不同设计,探讨该请场景如何拍摄。(5分钟)

(1)设计外貌:同学们认为应选择使用第()组服装道具,并说明理由是什么。

A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袄

B裘皮小帽,紫毛大衣,毛皮大袄

C红布小帽,红布大马褂,大红色棉袄

(预设回答)

理由是:①一方面为服孝;②一方面因为父亲此时已经没了差事,家境贫寒,所以穿着极为简朴。③与“紫毛大衣"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自己省吃俭用只为了给儿子最好的。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简朴困窘的父亲。

(2)设计动作:请同学们为扮演父亲的男演员设计动作,在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动词。可选择老师给出的设计参考,也可自行设计。在设计完之后,请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

父亲()到铁道边,慢慢()下去,尚不大难……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参考一:

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参考二:

父亲跑到铁道边,跳下去,尚不大难……

他用两手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迈;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爬,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请一位同学伴随背景音乐,上台表演自己刚才所选取的动作,其他同学配乐朗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预设回答)

理由是:“走”“探"“攀”“缩"倾”等多个动词,描绘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情形,显示出父亲的年迈、肥胖、行动不便的特点。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年迈、肥胖、竭尽全力去爱的父亲。

(3)设计语言——父亲说:

请同学们为根据情景扮演父亲的男演员设计台词,可选择老师给出的设计参考,也可自行设计。在设计完之后,请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

A.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___。”

B.(父亲)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____________。"

C.(父亲)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____________。”

第一组

(1)我买几个橘子去。

(2)我走了。

(3)你赶紧进去。

第二组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3)进去吧,里面没人。

(预设回答)

理由:第二组多了父亲对儿子的嘱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不舍之情。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不善言辞却对儿子极其不舍的父亲。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让学生为“父亲"设计细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尤其是动作描写对于塑造角色的重要作用)

(三)任务二:我为朱自清代言

通过大家对细节精巧的设计,我们成功拍摄了《背影》短视频,在网上播出之后就收获了诸多好评。但同时有校外记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背影》欺骗了全体中国人,理由是朱自清与他的父亲在现实中其实关系并不好。

助读材料一:

朱自清与父亲的恩怨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朱鸿均不顾儿子朱自清反对,偷偷纳了一名姨太太,又因挪用公款被革职。父亲失业,祖母悲愤过度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此时朱自清也已为人父,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可见,朱自清与其父亲确实存在诸多矛盾。

结合上述材料和文中内容,思考一下问题。

1.(1)作者在文中有隐瞒与父亲有矛盾的事实吗?文章当中是否有体现作者与父亲矛盾的部分?如果有,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答案)

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

其实那年我已二十岁了,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什么要紧的了。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也是白托!而且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了。

(2)琢磨一下,你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预设答案)

不耐烦,不理解

(3)这样不耐烦的儿子,在看到父亲千辛万苦为自己买橘子后,还会觉得不耐烦吗?

(预设答案)

不会,会觉得感动、理解

可见,作者并没有回避与父亲的矛盾,但即使矛盾重重,父子之间也依旧有深厚的爱。

2.(1)作者与父亲冷战多年,是什么原因让他让他在8年后产生了写《背影》的想法?

(预设答案)

写《背影》是因为父亲的来信。1927年,父亲来信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请大家仔细默读这段话,想想让朱自清改变主意的父亲的这封信有什么不同寻常。

(预设答案)

这封信到处都是矛盾的。既然“身体平安”,何来“膀子疼痛"既然只是“举箸提笔”不便,又何来“大去之期"呢?这29字的家书想强调自己身体不好,又不想让儿子着急,想见儿子又不好明说,就是那种矛盾。告知儿子他身体不好,实际希望见到儿子啊!表面上写的是父亲自己的身体状况,实际上全是父亲的思念,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和儿子示弱求和。

(3)作者看了这封信,发出感慨:“我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对应的开头也写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为什么不写“我与父亲分离已二年余了。”

(预设答案)

真正阻隔父子相见的并不是地域上的距离,而是两人心灵的距离。这时的朱自清,对父亲是充满思念与愧疚的。

因此,有人曾说过,《背影》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更是一篇告白文,一封和解书,一封道歉信。

那么,朱自清最终与父亲和解了吗?

助读资料二:

朱自清父亲读《背影》

1928年,我(朱国华,朱自清的三弟)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拣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

(摘自朱国华《朱自清与》)

父母与子女之间难免会有隔膜,矛盾,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与父亲彼此示弱,互相理解关怀,最终实现和解。

(设计意图:借校外记者之口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同时,通过“为朱自清代言”,反驳记者的话来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对父亲感情的复杂变化过程,探究父子二人最终和解的原因)

(四)任务三:与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

教师提问:

1.请同学们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和你的父母或其他家人之间有没有过争吵矛盾?

(预设答案)

学生谈自己以前与父母的矛盾经历

2.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请同学们思考父母和孩子应该做才有利于亲子之间和谐相处,消除隔膜,避免悲剧发生。

(预设答案)

父母应该尊重,宽容,理解、支持孩子,给孩子自由。孩子有错误耐心纠正,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成绩不放。

孩子要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多和父母沟通。父母正确的管教要尽量去听,父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要正面提出意见,不搞冷战,不暴力反抗。多想想父母做法的出发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破解亲子关系和解密码,从而指导学生现实生活。)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为《背影》同名短视频设计细节,了解到父亲对儿子那种竭尽全力的爱。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即使作者与父亲曾经矛盾重重,父子之间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儿子对父亲也从起初的不耐烦、不理解到感动理解,再到后来父亲主动示好后,对父亲感到愧疚思念,两人的矛盾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