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 抒情议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 抒情议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 抒情议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 抒情议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 抒情议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学习宝典】(第一部分)第八单元抒情议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老泥阅读和写作培训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常说这部作品打动我了,或者说这部作品一点不动人。所谓打动不打动,就是说看作品的感情是不是戳了你的心。我觉得,在正当的思想基础上,这种最直接的感觉常常能够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杨朔《写作的自由》

(一)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动人呢?

1、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更会激起别人共鸣,让人感到。

2、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最动人。如《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片段。

3、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最动人。

【例文】《渴望生病的女孩》(略)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二)如何抒情?

1、抒情的基础:

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在具体情境中,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

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二)如何抒情?

2、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渗透出强烈的情感,或接人、事、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四种方式。

①寓情于事

例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抚平,再整整齐齐地叠好,然后小心的放入衣箱内。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地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一缕深情储藏在这衣服里。"

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____________一颗爱心!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②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例如: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多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评析:乙文比起甲文,就更好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③寓情于理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如:

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懂可我已来不及了。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藏情于理,理中含情,情理相融,催人泪下!

④寓情于物

这在故事中讲过很多,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仔细体会,这里不详细展示。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3、抒情的可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如同情、失意等。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

第三步:合适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第四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巧妙引用等。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①【直抒胸臆】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过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的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守候》

例如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②【点化细节】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旧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爱的姿势》

例如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③【妙用细节】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_________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地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东河歌谣》

例如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④【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嘘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妈妈的目光》

例如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一)为什么要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

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三,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

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例:《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鞭子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评析】选文中画线句子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二)议论的基础、分寸和语言

1、议论的基础

第一,要议论的好,首先要对多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

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才能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二)议论的基础、分寸和语言

2、议论的分寸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___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二)议论的基础、分寸和语言

3、议论的语言

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___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___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技法指导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1、泼墨法。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2、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3、呼应法。主要的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呼应。

4、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技法指导

三、记叙文中的三种议论形式

1、先议后叙

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的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____________简洁明快。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____________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____________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技法指导

三、记叙文中的三种议论形式

2、夹叙夹议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叙事更深入,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

【例2】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好奇心》

技法指导

三、记叙文中的三种议论形式

3、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例2】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爱的姿势》

技法指导

四、记叙文运用抒情议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空就实。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得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

2、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允许占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从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4、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议论应是因人缘事而发,应该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小结】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技法训练

(1)还记得我参加物理竞赛的那个早上,兄弟们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下床整理衣服走路洗漱都静悄悄的,连说话都轻声细语,直到我起床,他们才将灯打开……

1、给下面两段文字补充几句抒情性语句。

参考示例:

这哪里是宿舍,这分明是一个无微不至、互帮互助的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中的好兄弟!

技法训练

1、给下面两段文字补充几句抒情性语句。

(2)“小璇,我们快到家了。”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在两排路灯的陪伴下,我们又走完了这条路,我望着那明亮、温暖、柔和的灯光,突然一个念头跳进我的脑海……

参考示例:

妈妈,她,不就是我生命中的路灯吗?是她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帮我绕过陷阱,跨国壕沟,增强我战胜苦难的勇气,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有了她而一片光明。

技法训练

2、阅读下面片段,看看作者在抒情时犯了什么毛病。

我一把扶起自己年迈的老父,望着那张微笑、又因充血而涨红的脸,内心的愧疚、酸楚、疼痛与感慨一并翻江倒海。一股强劲上涨的热流从心底直逼眼眶,音调哽咽地说出一句:“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还能让您这样……"没能说完,也没能抑制住情的浪潮,哭声顿然失控,那怪怪的抽泣竟像落日黄昏乌鸦的哀鸣。我不想让父亲这样继续直面儿子揪心般的哭泣,便掩面逃离而去。可我听到父亲却在背后宽慰:没事的,你干嘛要这样……

情感的抒发必须注意节制,否则容易导致矫情。

技法训练

3、按要求在下列文中的横线上加入恰当的议论句。

(1)下面这段话开头的横线上加一个能准确地领起下边记叙的议论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每日爸爸下班,妈妈听到脚步声,总会在爸爸掏出钥匙之前跑过去开门,然后再接过爸爸的包,递上一杯热茶。阴雨天,妈妈刚一换衣服,拿包要出门,爸爸就把伞递到她的手里。并叮嘱妈妈:“路上要小心。”

我不知道别家的夫妻,关系是什么样的,但是我非常清楚爸妈之间那种平常又特别的关爱

技法训练

3、按要求在下列文中的横线上加入恰当的议论句。

(2)在下面这段话结尾的横线内,加入一个揭示“我"感受和记叙内涵的议论句。

清晨,走在上学的路上,一片树叶飘落在我的肩上。一叶知秋,我将它拾起,仔细地端详。它那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卷曲的形态,向我展示了一个生命最后阶段的依恋与惆怅。_____

_____________

它似乎在告诉我,生命是多么美好,时光又是多么容易流逝,珍惜这大好青春吧!

技法训练

4、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再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1)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叶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议论句】最后一句。

【形式】先叙后议。

【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技法训练

4、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再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2)回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偶然间,迎面做来一位伯伯,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火鹤,脸上漾着微笑。火鹤的花朵配上墨绿色的大叶子,让人觉得它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而此时伯伯的脸上的笑意已经清楚明白地把他的心情告诉了每一个人,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他小心地搬着花向前走,还不时停下来弄弄叶子,那股小心呵护的劲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那盆火鹤,再看那位伯伯,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我继续向家走着,心中的甜蜜久久不散。

【议论句】“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我发现原来生命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

【形式】夹叙夹议。

【作用】第一句点明了伯伯笑得内涵。第二句揭示了我对生活的理解,点明了主旨。

技法训练

5、下面两段话中议论都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1)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中。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像每一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是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①毛病:______

②修改:______

_________

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你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技法训练

5、下面两段话中议论都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2)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地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是多少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动幸福。

①毛病:______

_________

②修改:______

_________

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哟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高效作文训练

题目:有一种美叫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事完整、具体,有真情实感。

3、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4、不少于600字。

第八单元抒情议论

技法指导

一、记叙文的抒情

杨朔在《写作的自由》中说:“我们读完一部作品,常说这部作品打动我了,或者说这部作品一点不动人。所谓打动不打动,就是说看作品的感情是不是戳了你的心。我觉得,在正当的思想基础上,这种最直接的感觉常常能够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

(一)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动人呢?

1.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更会激起别人共鸣,让人感到。

2.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最动人。如《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片段。

3.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最动人。

【例文】

渴望生病的女孩

这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也许那是杜撰的,也许太夸张了,可我相信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此而感动。

一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她跟了父亲。父亲续弦,她便跟着父亲和继母开始了新的生活。继母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女人,也没有恶待她,只是冷漠——一种彻彻底底的冷漠。用女孩的话说:我倒真希望她能骂骂她,哪怕凶一点也无可以。继母带来的年幼的孩子自然承受母亲加倍的呵护,而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心和欢声笑语。从此,女孩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而收敛的个性又使她的交友范围日益缩小,莫名的自卑和抑郁纠缠着她。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像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如何逃遁也无法逃脱。

意外的一次生病,却让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那次她病了;父亲为此感到心疼,请了假在家陪伴她,继母也一改往日的冷漠,特地为她买药,做菜;顽皮的弟弟也乖巧了许多。女孩在这样的一次病中,体味到了终日渴望的关注,她成了焦点,中心和主轴。

后来,她学会了这样的伎俩;不断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严重的和不严重的,只要不是致命的,她都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渴求!一个孤独无援的女孩,只能采取这样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被爱。一个祈求终日与病榻相依的人,在她的心底却荡漾着一种明澈的情思。

出人意料的是,女孩将一切推向了极致。有一次,她本想折断自己的腿,可以在床上躺几个月享受几个月被爱的温暖;可这一次,她没有掌握好伤害的尺度,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左腿,她一辈子与轮椅相伴了。

她坐在轮椅上,也许这一次她将被人时刻关注,再也没有冷漠来袭击她了。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为了被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条腿又算什么呢?

她是不是会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还挂着微笑呢?

评析:人物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感情。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做法不一样是,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二)如何抒情?

1.抒情的基础:

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在具体情境中,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

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2.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渗透出强烈的情感,或接人、事、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四种方式。

①寓情于事。

例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抚平,再整整齐齐地叠好,然后小心的放入衣箱内。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地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一缕深情储藏在这衣服里。"

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爱心!

②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例如: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多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评析:乙文比起甲文,就更好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③寓情于理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藏情于理,理中含情,情理相融,催人泪下!

④寓情于物

这在故事中讲过很多,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仔细体会,这里不详细展示。

3.抒情的可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如同情、失意等。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

第三步:合适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第四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巧妙引用等。

例如:

①【直抒胸臆】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过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的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守候》

②【点化细节】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旧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爱的姿势》

③【妙用细节】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地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东河歌谣》。

④【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嘘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妈妈的目光》

二、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鞭子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评析:选文中画线句子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议论的基础、分寸和语言

1.议论的基础。

第一,要议论的好,首先要对多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才能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2.议论的分寸。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议论的语言。

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1.泼墨法。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2.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3.呼应法。主要的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呼应。

4.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三、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1.先议后叙。

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的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夹叙夹议。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叙事更深入,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

【例2】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好奇心》

3.先叙后议。

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例2】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_________《爱的姿势》

四、记叙文运用抒情议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空就实。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得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

2.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允许占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从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4.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议论应是因人缘事而发,应该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小结: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学习借鉴

路灯明明是6点多得清晨,却像傍晚时分的景色,天很暗,雾很大。坐在爸爸的车上,听着电台里干净沙哑的女声,被雪压得下坠的树枝在车前一晃而过,抬眼望去,街边的路灯像是从来不知疲倦的样子,高傲地在天上亮着,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我眼里的路灯有两种颜色:一种是亮白,另一种是暗黄。亮白的路灯会在地上照出一圈耀眼的光圈,有的刺眼,我不喜欢,它让我觉得寒冷。我偏爱怀旧的暗黄,它照在地上的时候,不太清楚,有的朦胧,暖暖的,很舒服。路灯在我眼里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路灯像爸爸。我永远记得他趴在高高地楼上检查路灯的样子。那时他还只是兢兢业业的工程师,看到我,开心地笑,黝黑的脸庞把整齐的牙齿衬得极白。我却紧张揪心地害怕他掉下来。他的爱有时很刺眼,像亮白的路灯。一意孤行地保护我,一丝不苟地指引我。我总觉得这爱让我太辛苦,在日光般的照耀下,哪怕一丁点的小错误都无法遁形,不够包容,太过严厉,我有些不敢靠近,生怕这白色的光芒刺痛了我。他的爱有时很温暖,像暗黄的路灯。用他也许不太擅长、有些生疏的方式爱着我。他会在我每天放学的时候站在校门口等我,沉默地抽着烟,站在那群叽叽喳喳的家庭妇女中间,他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可毫不尴尬;他会在我的外衣的扣子扣错了的时候轻轻叹一口气,然后重新帮我扣好……他试图用全部的柔情将我环绕。路灯是时时刻刻地陪伴我们的:当我们满怀希望踏上上学之路时,它在;当我们饥肠辘辘回家的途中,它在;傍晚时出门游玩,它在;黑夜时返回家门,它还在。它照亮了我们前方的路,又温暖了我们回家的途。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我们从未想过它会不在。所以我对路灯有强烈的依赖感。想爸爸了,就抬头看看路灯。那些他冒着危险检查的路灯,那些他熬到深夜苦心研究出来的路灯,那些他牺牲我和他相处的时间锁建设出来的路灯。在我心里,路灯像灯塔,指引我回家。在我心里,路灯是爸爸。在我心里,永远有一盏不会熄灭的路灯。环境描写,舞天的早晨的确像傍晚。实写路灯。联想本段议论抒情,虚实相生。结尾三段抒情议论,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中心。

【评析】文章采用发散性思维,托物言志,由路灯想到爸爸,想到爸爸的严厉的爱、凝视的爱,照亮“我”成长的道路,给“我"温暖。同时,文章采用抒情议论,虚实相生,道理阐发自然。

技法训练

1.给下面两段文字补充几句抒情性语句。

(1)还记得我参加物理竞赛的那个早上,兄弟们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下床整理衣服走路洗漱都静悄悄的,连说话都轻声细语,直到我起床,他们才将灯打开……

(2)“小璇,我们快到家了。”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在两排路灯的陪伴下,我们又走完了这条路,我望着那明亮、温暖、柔和的灯光,突然一个念头跳进我的脑海……

2.阅读下面片段,看看作者在抒情时犯了什么毛病。

我一把扶起自己年迈的老父,望着那张微笑、又因充血而涨红的脸,内心的愧疚、酸楚、疼痛与感慨一并翻江倒海。一股强劲上涨的热流从心底直逼眼眶,音调哽咽地说出一句:“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让您这样……"没能说完,也没能抑制住情的浪潮,哭声顿然失控,那怪怪的抽泣竟像落日黄昏乌鸦的哀鸣。我不想让父亲这样继续直面儿子揪心般的哭泣,便掩面逃离而去。可我听到父亲却在背后宽慰:没事的,你干嘛要这样……

3.按要求在下列文中的横线上加入恰当的议论句。

(1)下面这段话开头的括号内加一个能准确地领起下边记叙的议论句。

每日爸爸下班,妈妈听到脚步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