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2(范围:纲要上第1-10课满分:100分)姓名:班级: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B.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C.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5.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高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他巩固统一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6.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7.汉代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如图反映了当时A.统治区域的扩大 B.民族关系的概况 C.地方制度的演变 D.丝绸之路的开辟8.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魏、北魏、东魏、西晋 B.魏、西晋、北魏、东魏C.东魏、西晋、魏、北魏 D.西晋、魏、北魏、东魏9.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10.“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度11.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②处应为()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皇帝12.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评价某人壮举时说:“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此人应是()A.法显 B.玄奘 C.空海 D.鉴真13.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A.市易务 B.邸店 C.发运使 D.十三行15.明代吴沈等人编的《皇明千家姓》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百家姓》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百家姓》编者所处的朝代应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后金1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1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海河流城 B.准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19.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重民族的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在创制文字方面,进行了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的是()A.契丹文字B.女真文字C.西夏文字 D.八思巴字20.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材料三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吕思勉《中国通史》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9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11分)22.(16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分)23.(24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9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9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2答案选择题。1——5CACCC6——10DDBDC11——15CAAAB16——20BDCDC二、材料题。21、【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社会变革,个体小农和工商业发展,商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2)核心思想:君权神授。特色: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一种新儒学体系。理由:儒家擅长教化和典礼;君权神授顺应统治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22、【答案】(1)北方由畜牧业变为农业,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措施:去胡服着汉装,三十岁以下官员不得说鲜卑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改汉姓,同汉族通婚,宣布与汉族同祖同源;影响: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