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基础(第三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_第1页
管理学 基础(第三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_第2页
管理学 基础(第三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_第3页
管理学 基础(第三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_第4页
管理学 基础(第三版)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教学大纲

2023年3月修订

总体说明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周学时数】4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课

【开课系(部)】

【执笔人】

【审核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开设该课程是向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各类组织提高管理

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为后续课程的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基本原理和

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

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分配】

(适合于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供参考)

周次章节学习内容学时备注

第一章管理管理与管理系统;管理者分类、角色、技能等;

第1周4

概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第二章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工商管理专业

第2-3周6

理论和流派论;现代管理理论适当增加课时

第三章计计划的性质、作用、类型;计划的过程;计划工商管理专业

第3-4周4

戈的编制方法与注意问题适当增加课时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决策工商管理专业

第4-5周第四章决策6

的一般理论;决策过程;决策的方法适当增加课时

组织职能的概念;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的

第五章组织

第6-7周常见形式;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6

制、矩阵制等;组织变革

领导的含义、权力的来源与构成;领导的素质

第7-8周第六章领导6

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激励的含义与过程;各种人性的假设;内容型

第9周第七章激励4

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

沟通的含义与过程;沟通的类型;组织沟通系

第10周第八章沟通统和网络;沟通的障碍分析与改善;冲突管理;4

跨文化沟通

工商管理专业

第11周第九章控制控制的含义、重要性、类型、过程与方法4

可增加课时

第十章企业企业管理的含义、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企业

第12周管理与管理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4

创新管理创新的含义、特征与类型等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作

备注

适当的增减。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概括了解组织、管理、管理者产生的原因,对组织、管理、管理者职责

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并未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掌握管理的含义和性质;了解管理的特征、基本职能和管理者

的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概念进行管理思考;能进行正确

的管理角色分工;能按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自我培养;能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

法分析管理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职能。

难点: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基本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课堂陈述、自学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系统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系统的含义和构成

第二节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类型

三、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四、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特点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

一、管理伦理

二、组织的社会责任

[参考书目]

1.【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全球通史:从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英】约翰•希克斯.厉以宁译.经济史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加拿大】H.明茨伯格.孙耀君译.经理工作的性质.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5.【美】罗伯特•卡茨.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5年7

月号刊。

6.【美】彼得•德鲁克著.朱雁斌译.21世纪的管理挑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美】威廉姆•波斯特,本杰明•马丁著.罗汉,刘文杰译.驾驭变化的世界.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邢以群,张大亮著.企业文化建设一一重塑企业精神支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为了协调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人类发明了哪些协调方法?这些协调方法

如何来协调这对矛盾的?

2.解释管理的定义,说明管理的实质。

3.组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组织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4.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

么?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5.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职责有何异同?

6.在商业伦理方面存在哪些观点?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7.影响管理者伦理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过程和学习历史上主要的管理思想,为融会贯通各种管

理思想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了解管理历史的价值;陈述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掌握不同管理思想的特点

及其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指导各管理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了解21

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清楚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以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难点: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分组讨论、自学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

一、主要文明古国的贡献

二、早期的观理论研究者

1.亚当.斯密

2.罗伯特.欧文

3.查尔斯.巴贝奇

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轮

二、一般管理轮

三、组织管理轮

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

一、梅奥及霍桑实验

二、人性理论及管理模式

三、激励理论

四、群体行为理论

五、领导行为理论

第三节现代管理思想

一、现代管理思想流派

1.管理过程学派

2.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3.社会写作系统学派

4.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5.决策理论学派

6.经验(案例)学派

7.权变管理学派

8.数学学派

9.经理角色学派

二、当代西方管理理论

1.7S管理分子图理论

2.企业文化理论

3.K理论

4.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一、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企业再造理论

2.学习型组织

3.核心能力理论

[参考书目]

1.【美】丹尼尔・A.雷思著,孔令济译.管理思想的演变(第四版).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2.

2.【英】斯图尔特•克雷纳著.邱琼等译.管理百年一一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

回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英】斯图尔特•克雷纳著.田茜等译.经典商业管理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4.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郭咸纲著.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何为管理思想?它对管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2.西方管理思想是如何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3.列举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之间的异同。

4.西方各种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列举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5个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6.简要回答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要点。

7.21世纪的管理具有哪些新趋势?

第三章计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刻认识计划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掌握计划管理工具,并逐渐养成计划的习

惯,使之成为终生的有效工具。

定义计划,说明计划工作的特点,再现计划构成要素;解释计划的作用;区分各种

不同类型的计划;概述制定计划的基本步骤;指导计划审定的方法;了解各种计划方法

的原理和适用场合;掌握时间管理的要点并能运用于实践。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划的制定步骤与方法。

难点:各种计划的适用场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及其作用

一、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二、计划的性质和计划的内容

三、计划的作用

四、对计划的错误认识

1.认识错误,不注重计划的制定

2.缺乏知识,制定的计划缺乏可行性

3.固守计划,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4.运用不当,缺乏明确的交流与授权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层次和流程

一、计划的类型

1.按时间: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广度: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3.按对象:综合计划、职能计划和项目计划

4.按效用: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二、计划制定过程

1.明确任务或目标

2.清楚与计划有关的各种条件

3.制定战略或行动方案

4.落实人选、明确责任

5.制定进度表

6.分配资源

7.制定应变措施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

二、运筹学方法

三、甘特图

四、网络计划技术

五、情景计划法

第四节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计划的审定

二、制定计划应住的问题

[参考书目]

L【美】布莱恩•特雷西著•关键点-----套关于简化生活、提高业绩和实现人生目标

的工人体系.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史蒂文•凯斯著.抢在时间前面的7条捷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英】蒂姆•欣德尔著.王楚凤译.运筹时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美】保罗•蒂法尼,史蒂文•彼得森著.陈静梅译.如何制定企业经营计划.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管理者开展工作为什么要事先进行计划?为什么说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一想完整的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些内容都不可或缺?

3.计划有哪几种分类?这些分类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4.计划工作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5.各种现代计划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6.为什么说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怎样进行时间的有效管理?

第四章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科学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提高日常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认识到

决策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以比较现实的态度面对决策。

定义决策,解释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概述决策的基本过程;说明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能够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说明不同的决策环境,陈述不同风险

倾向的决策者的决策特点,区分不同决策者的决策风格;陈述不同的决策模式及其基本

假设;陈述各种常用的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了解提高决策正确性的技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决策的概念,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难点: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案例分析、习题、自学等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决策及其基本过程

一、决策及其含义

1.决策的前提

2.决策的条件

3.决策的重点

4.决策的结果

5.决策的实质

二、决策的基本过程

1.察觉和分析问题

2.明确决策目标或准则

3.制定可行方案

4.分析比较各行动方案

5.选择满意方案并付诸实施

6.监督与反馈

三、决策的重要性

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2.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于短期决策

二、战略、战术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一、古典决策模式

二、行为决策理论

三、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

一、识别机会

二、认识目标

三、拟定备选方案

四、评估备选方案

五、做出决定

六、选择实施战略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法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计技术法

3.德尔菲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参考书目]

1.【英】史蒂夫•尼兰著.何玮鹏,陈燕译.条理性思维一一对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决策的

系统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美】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决策与判断.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以色列】夏罗默•麦特尔著.决策一一管理者决策的十大工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5.【美】罗宾斯著.袁妆涛译.决策的陷阱:对美国著名决策理念和技巧的阐释.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决策界定为行为和界定为过程有什么区别?从决策是一个过程的定义中,我们可

以得到什么启示?

2.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自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3.某企业计划生产某新产品投放市场,其生产成本为4元,在定价时,人们提出

三种方案:每台5元、每台6元、每台7元。由于价格不同,其销售量将会有所不同。

实施高价方案时,销路好能卖出30台,销路一般能卖出25台,销路差能卖出20台;

实施平价方案时,销路好能卖出48台,销路一般能卖出36台,销路差能卖出28台;

实施低价方案时,销路好能卖出100台,销路一般能卖出60台,销路差能卖出46台。

试问:保守型、进取型、稳健型决策者分别会选择怎样的方案?

4.古典决策模式、行政决策模式和政治决策模式的假设有什么不同?有限理性和满意原

则的含义是什么?对于组织中的很多问题,为什么管理者不寻求经济上最优的解决方

案?

5.程序化决策方法、适应性决策方法、创造性决策方法、期望值法各适用于什么类型的

问题和决策环境?

第五章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懂得如何在组织中通过明确分工将目标落到实处,从而学会运用众人的力量实现所

追求的目标。

理解组织设计、管理幅度、组织结构、部门化、人员配备等概念;解释组织设计的

目的;知道各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陈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指导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解释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的岗位设计要点;解释人员配备的目的,陈述人员配备的基本要

求和原则,了解人员配备的一般工作内容。掌握主要的公司组织形式及特点;理解组织

变革与组织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织结构设计的概念,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难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组织变革。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习题、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责权对等和信息畅通原则

4.认识匹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原则

5.逐步发展和经济高效原则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发展战略

2.发展阶段

3.外部环境因素

4.业务特点

5.组织规模

6.人力资源状况

三、组织结构设计过程

1.岗位设计:工作的专门化

2.部门化:工作的分类

3.确定管理幅度:形成组织层次

第三节岗位设计和人员配备

一、岗位特征模型

二、岗位设计方法

1.职责专门化

2.职责扩大化

3.职责丰富化

三、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

3.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组织的部门划分

一、部门的含义和划分原则

二、组织的部门化

1.职能部门化

2.产品和服务部门化

3.流程部门化

三、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

3.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4.顾客部门化

5.地域部门化

第五节组织中的权力关系

一、权力和职权

二、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2.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3.授权

三、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

第六节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职能制

二、事业部制

三、控股制

四、矩阵制

五、模拟分权制

六、虚拟公司

七、委员会制

第七节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内容

1.组织变革的概念

2.组织变革的内容

二、组织变革的方式和过程

1.组织变革的方式

2.组织变革的过程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

1.组织因素

2.群体因素

3.个体因素

四、组织发展

1.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2.流程型组织

3.团队型组织

4.学习型组织

第八节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1.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1.组织精神

2.组织价值观

3.组织形象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参考书目]

1.【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李维安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

2.邢以群,张大亮著.组织结构设计一一规范分工协作体系.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张玉利,程斌宏著.重新设计组织一一在剧变环境中求生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7.

4.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编.方海洁等译.未来的组织一一德鲁克纪念版.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组织工作是否就是组织设计?

2.有哪些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组织结构的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评价一个组织结构的好坏?

4.如何说明岗位之间的区别?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富有激励性的岗位?

5.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有什么关系?管理幅度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6.人员配备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成人员配备的目的?

第六章领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奠定理解组织成员行为的基础知识,认识管理者影响力的来源,通过了解领导者的

职责和领导有效性理论增强领导能力。

陈述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解释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区分职权与威信,

陈述管理者影响力的来源,知道影响职权与威信影响力的因素;区分管理与领导、管理

者与领导者,解释管理者应该成为领导者的原因;阐述三类不同的领导有效性理论,再

现主要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知道如何成为领导者。

[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导行为理论。

难点:领导权变理论。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课堂陈述、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与管理

1.领导与管理的共同点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三、领导者与管理者

四、领导者与追随者

五、领导者的影响力

1.领导者影响力的含义与特点

2.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

3.领导者影响力运用和提高的途径

第二节领导者特质理论

一、传统领导特质理论

二、现代领导特质理论

三、领导者和管理者

第三节领导者行为理论

一、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二、利克特管理系统理论

三、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

四、管理方格理论

五、连续统一体理论

第四节权变理论

一、费德勒理论

二、情景领导理论

三、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参考书目]

1.【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

电出版社,2003.

2.【美】汉斯•芬泽尔著.栗原译.领导者的十大缺点.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美】大卫•科特莱尔著.高秀娟译.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英】J.K.斯玛特著.丁涛译•指导真诀一一有效帮助下属,激发员工出色表现.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4.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行为的?

2.群体行为有何特征?群体内的个体行为与单纯的个体行为有何不同?

3.管理和领导有何不同?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础是什么?

4.威信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威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5.领导理论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6.勒温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费特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根据下属的成熟

度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第七章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了解激励原理,提高激发和鼓励自己与他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

阐述激励原理,解释激励的本质,阐述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动机的特点,陈述需求、

动机、激励、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区分三类激励理论,陈述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

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激发动机和激励行为的各种方

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理论。

难点:人性基本假设,激励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课堂陈述、习题、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内涵

二、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2.“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3.“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4.“复杂人”的人性假设

三、关于人性的理论

1.X理论

2.Y理论

3.超Y理论

4.Z理论

第二节激励理论的发展

一、内容型激励轮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二、过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2.期望激励理论

3.强化理论

4.公平理论

第三节激励的基本方法

一、合理设计、分配工作

1.工作内容要考虑到员工的特长和爱好

2.工作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针对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报酬

1.报酬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

2.报酬的多少应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

三、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

1.通过思想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职业道德

2.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参考书目]

1.【美】弗朗西斯•麦奎尔,史蒂夫•威利福特著.陈斌译.竖起拇指一一你是最棒的.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英】罗伯特•赫勒著.戴世荃,贡晔译.激励员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张鹤编著.精神薪酬一一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管理策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美】艾德里安•高斯蒂克,切斯特・埃尔顿著.于冬妮译.胡萝卜管理策略一一企业

如何吸引和挽留人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需要、动机、目标、激励和行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与过程型激励理论有何不同?

3.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为什么将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归结为过程型激励理论?

5.为什么“干多干少一个样”会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6.常用的激励手段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沟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有关沟通的知识,破除沟通障碍,提高沟通能力和沟通有效性。

理解沟通的本质和一般过程、沟通方式和渠道;理解管理冲突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组

织沟通系统和沟通网络;了解跨文化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能解释沟通的本质和一般过程;

能区分各种沟通方式和渠道;能应用组织沟通系统和沟通网络;能处理基本的管理冲突

问题;能进行跨文化沟通。[重点与难点]

重点: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过程。

难点:沟通的障碍与克服。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沟通及其重要性

一、沟通的过程

二、沟通的条件和方式

1.口头交谈

2.书面文字

3.非语言和文字形式

4.电子媒体

三、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节沟通的方式

一、语言沟通

二、非语言沟通

第三节组织沟通系统和网络

一、组织沟通系统

二、组织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

2.组织沟通网络

3.非正式沟通

第四节沟通的障碍与克服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1.过滤

2.选择性知觉

3.情绪

4.语言

5.地位冲突

5.沟通焦虑

二、有效沟通的7c原则

三、有效沟通的策略

第四节管理冲突的解决

一、管理冲突的含义

二、管理冲突的类型

三、管理冲突的影响

四、管理冲突的解决办法和技能

第六节跨文化沟通

一、跨文化沟通的概念与分类

二、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实施障碍

三、跨文化沟通管理

[参考书目]

1.【美】托马斯・D・兹韦费尔著.杜晓伟译.管理就是沟通.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英】罗伯特•赫勒著.王慧敏译.沟通技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魏江编著.管理沟通一一理念与技能.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美】戴维•钳金斯著.龙胜东,李风芹译.圆桌一一如何建立高效团队的学问.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怎样才算是有效地沟通?沟通在组织管理中起着什么作用?

2.自我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自我沟通的方法?

3.影响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个体行为对人际沟通有何影响?

4.改善人际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5.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有何区别?

6.影响组织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第九章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懂得控制的重要性,学会控制标准的制定,懂得检查纠偏方法,学会通过检查纠偏

确保实现目标。

定义控制,解释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的前提条件;

区分控制方法和控制类型;陈述控制的一般过程;区分和定义各类标准,知道标准确定

方法和检查标准合理性的方法;陈述信息及其获得方法,说明检查的规范;定义偏差,

解释偏差产生的原因,说明纠正偏差的基本方法;阐述控制的基本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控制的概念,控制的过程。

难点:有效控制的特征,控制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控制及其控制系统

一、控制的重要性

二、控制的系统构成

1.控制的对象

2.控制目标体系

3.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4.控制的主体

三、控制的基本前提

1.有计划:有一个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

2.有组织: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结构或岗位

3.有领导: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二节控制方法与控制过程

一、控制方法

1.资金控制

2.时间控制

3.数量控制和质量控制

4.安全控制

5.人员控制

6.信息控制

二、控制类型

1.按控制点划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按控制性质划分: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按控制方式划分: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

三、控制过程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业绩

3.进行差异分析

4.采取纠偏措施

第三节控制标准及其明确

一、标准的类别

1.按性质划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2.按维度划分:时间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

3.按形态划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4.按程度划分:优秀标准、合格标准

二、标准的确定

1.工作标准的确定

2.管理标准的确定

三、检验标准和理性的准则

第四节检查和纠偏

一、信息及其获得方法

1.现场观察

2.口头或书面汇报

3.统计分析报告

4.专题分析报告

5.审计或考核

6.管理信息系统

二、检查及其规范

三、偏差及其纠正

1.偏差及其类型

2.纠偏措施的选择

3.纠正偏差的方法

四、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1.重点原则

2.客观及时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参考书目]

1.【美】罗伯特•西蒙斯著.鲜红霞,郭旭力译•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美】杰拉尔德•W.福斯特,理查德•I.莱尔斯,威尔•菲利普斯著.责任制造结果.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美】林恩•莱夫利著.唐艳军等译.不再拖拉一一教你立即采取行动的7个步骤.北

京:中信出版社,2002.

4.【美】米歇尔・贝克特尔著.马苏红等译.目标管理一一如何实施有效的业务评估.沈

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在现代组织管理中,为什么要加强控制?控制职能和其他三项管理职能之间是什么关

系?

2.一个组织的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有哪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和类型?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4.控制过程一般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构成?

5.为什么要有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有何区别?

6.实施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章企业管理与管理创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掌握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企业管

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了解和掌握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含义;掌握现代企业

制度的特征;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能进行企业管理分类;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含

义和特征;掌握管理创新的类型和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能解释出企业

制度的含义和构成等内容的知识能力;以某企业为例结合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应用到

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有所思考。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控制的概念,控制的过程。

难点:有效控制的特征,控制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讨论、自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管理

一、企业和企业管理

1.企业的概念

2.企业的分类

3.企业管理

4.企业管理的要素

二、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4.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4.控制的主体

三、控制的基本前提

1.有计划:有一个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

2.有组织: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结构或岗位

3.有领导: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二节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管理创新的内涵

2.管理创新的特征

二、管理创新的类型

三、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

2.技术与要素创新

3.制度创新

4.组织形式创新

[参考书目]

1.【美】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P.Robbins).管理学原理(英文版•第10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李海峰,张莹.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3.【美】海因茨•韦里克(HeinzWeihrich),[美]马克・V•坎尼斯(MarkV.Cannice).

管理学:全球化、创新与创业视角(第十四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3.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述企业管理的职能。

2.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3.简述管理创新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4.简述管理创新的内容。

【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采用了课堂陈述、案例分析、角色模拟、分组讨论等方法:

1.课堂陈述(Presentation)。课堂陈述主要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在课堂上预先布置时下的热点问题做下节课要陈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

归纳要点,制作PPT文件,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陈述。教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

总结,找出其优点,补充其不足。通过Presentation,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息搜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2.案例分析(CaseStudy)。案例分析是一种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选择和安排,以

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可以引导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变学生被

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

力。

3.角色模拟。角色模拟教学是针对那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的教

学内容而设计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具体运用时,教师应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

掌握该部分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例如:在讲授协调这一管理职能

时,重要内容是管理冲突的解决,就可以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

分别扮演“经理”和“秘书”,利用沟通技巧,如何有效地解决冲突。然后,由旁观的

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并让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

总结。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

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操作过程来看角色扮演教学可以分为五个步

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4.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team-working的一种形式,由教师给出具体的案例,学

生们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智力激励,然后,进行观点整理、归纳、

总结,达成一致观点后,进行课堂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课外实践教学采用了社会调查等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各实习

基地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现实政治经济情况,让学生接触不同于课堂理论讲授的社会实

践活动。在直接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课堂的管理理论对比中让学生感受这门课程的理论思

维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思维和经验意识同具有逻辑特性的管理理论

的联系与区别,增强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思维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

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并结

合实践教学加深理解。同时给学生提供与该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让他们阅读,增强理论

分析能力和判断是非能力。

【考试考核】

建立了10套试题库,采用教考分离的办法,在题库中抽题,闭卷考试,集体阅卷,

由任课教师写出试卷分析,及时总结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措施,使下一轮

教学上一新台阶。

学生总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作业成绩占20〜30%,期末考试

成绩占70〜80%。

【主教材】

陈文汉.管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课外读书目录】

1.[美]A•雷恩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