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鲁、鄂部分重点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甲骨卜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以“禾”为部首的文字,如禾、黍、秬、穫等。据此,可以推测殷商时期A.文字书写较为随意,结构还不够成熟B.当时气候较温湿,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农作物种类已经多元化,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D.人们相信这些谷物能帮助他们与先祖或神灵沟通2.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3.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适用于A.蒙古 B.西藏 C.新疆 D.4.某同学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它是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作品之一。该书应该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 D.《摩诃婆罗多》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这段叙述意在强调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盛行 D.国际力量形成“一超多强”局面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国内的原因是A.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农产品商品化刺激C.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7.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A.注重经典考证 B.针砭社会时弊 C.批判理学旧说 D.学习西方文化8.1860年,总理衙门大臣奕诉在奏折中将俄国列为中国第一大威胁。他认为俄国为“肘腋之患”,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这一认识A.反映出东北西北边疆严重危机 B.对中国周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C.表现出清政府的海防意识薄弱 D.企图联合英法遏制俄国的侵略9.有学者惋惜:1840年至1860年使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光阴。其意指是A.当时知识分子反抗西方侵略,人才大量牺牲B.满清致力修补对外关系,无暇进行内部变革C.鸦片战争爆发中断了魏源等筹划的改革工作D.鸦片战争后满清仍以天朝自居,延误改革时机10.晚清时期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部分)单位:担上表反映的历史现象A.推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11.“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这首唐诗描述的农业工具是A.水排 B.筒车 C.水转翻车 D.立井水车12.下列是两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据图可得出,中国A.军事重心南移 B.政治中心南移 C.版图向南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更清洁的水源,更丰富的营养,更好的公共条件和私人卫生意识,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好办法。——摘编自(美)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的作用。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16、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不安。——摘编自塞常磊《16—17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材料二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救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一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1617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甲骨卜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以“禾”为部首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出殷商时期农业作物已经多元化,且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C选项符合题意;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A选项错误;相当数量的以“禾”为部首的甲骨文字,不能推理出殷商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湿,以水稻为主,B选项错误;甲骨卜辞和人们用“谷物”帮助其与先祖、神灵沟通不符,D选项错误。2、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3、B【解析】

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时期(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故答案为B;ACD没有这种制度,排除。4、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是《荷马史诗》,选项B正确;选项A是西亚古籍,选项C、D是印度古籍,排除;5、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材料表明二战后确立起的美苏的两极格局,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和发展,中国的不断壮大,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A项错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盛行,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C项排除;“一超多强”的局面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D项排除。故选B。6、C【解析】

依据材料“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正确;17世纪前期海禁政策未被废除,A排除;材料指的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B排除;材料指的是对外贸易,明清时期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是政府领导的,与重农抑商无关,D排除。故选C。7、D【解析】D道咸是道光和咸丰年间,应该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此时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属于新思想萌发,D正确;A是乾嘉年间学风研究;B属于经世致用思想;C属于明清之际儒学批判思想。8、A【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大片领土,给中国东北西北边疆带来严重危机,所以奕䜣认为俄国是“肘腋之患”,英法为“肢体之患”,故选A;奕䜣的认识不是错误判断,排除B;材料内容与海防意识薄弱无关,主要是源于现实的边疆危机,排除C;清政府并没有联合英法遏制俄国,排除D。故选A。9、D【解析】

据材料“1840年至1860年使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光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并未认清世界形势,仍然固步自封,没有积极变法强国,故D正确;1840年至1860年并没有大量知识分子反抗西方侵略而牺牲,故A排除;当时满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不是致力修补对外关系,故B排除;魏源等人并没有主张改革变法,故C排除。10、B【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时期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从表格数据看,1868—-1888年,中国丝、茶、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对外输出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B项正确;推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农产品出口量增加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促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是列强的资本输出,如在华投资设厂、设立银行进行政治性贷款、获得筑路权、矿山开采权等,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的关系,无法得出贸易顺差扩大的结论,故D项错误。11、B【解析】

根据材料“周轮排短筒……接竹引其内”可知为唐代以水力为动力灌溉工具筒车,B项正确;水排在汉代已经出现,排除A项;水转翻车出现于宋代,排除C项;立井水车以人力为动力,排除D项。故选B。12、D【解析】

西汉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清朝人口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D正确;古代军事重心在边疆地区,不是人口集中区,排除A;清朝政治中心在北京,排除B;汉代和清代版图在南缘并未有大的变化,排除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大规模人口流动;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隐瞒。(2)作用: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造成了巨大伤亡和灾难;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加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解析】

(1)依据材料“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来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和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感染疫情的人员增加;依据材料“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来看,政府的新闻管制对疫情隐瞒导致人们对疫情认识不清。(2)依据材料“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来看,大流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灾难;依据材料“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来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依据材料“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来看,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依据材料“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来看,加强了人们的防疫意识。14、(1)“圈地运动”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拥挤;伦敦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外来物种和人口流动频繁;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医疗水平低下,缺乏防疫观念等。(2)特点:注重世俗化应对;积极采纳各方意见;政府高度重视;注重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等。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医学及自然科学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析】

(1)根据“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结合所学得出“圈地运动”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拥挤;根据“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得出:伦敦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外来物种和人口流动频繁;还可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医疗水平低下等角度总结回答。(2)特点:根据“政府以非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