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煤矿职业危害防范及职业健康监护_第1页
第五章-煤矿职业危害防范及职业健康监护_第2页
第五章-煤矿职业危害防范及职业健康监护_第3页
第五章-煤矿职业危害防范及职业健康监护_第4页
第五章-煤矿职业危害防范及职业健康监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煤矿职业危害及其防范一、煤矿职业病、职业禁忌症及有关规定:1.煤矿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同其它疾病相比,职业病有如下特点:(1)病因明确。职业病一般是由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2)发病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发病与否及发病时间的早与迟往往取决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时间、数量。劳动强度大、作业场所环境恶劣是导致职业病发病的根本原因。(3)具有群体性发病的特征。在同一作业环境下,多是同时或先后出现一批相同的职业病患者,很少出现仅有个别人发病的情况。(4)具有临床特征。同一种职业病在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程进展上往往具有特定的表现。(5)职业病可以预防或减少。对已经发现的职业病的预防或减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对预防或减少职业病的预防措施的投入力量大小。煤矿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2.煤矿职业禁忌症: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煤矿安全规程》对从事煤矿作业的职业禁忌的规定如下:(1)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①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②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③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④心、血管器质性疾病;⑤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工作的其他疾病;(2)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井下工作:①以上所列不得从事接尘作业的病症;②风湿病(反复活动);③严重的皮肤病;④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3)癫痫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严禁从事煤矿生产工作。(4)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深度近视等病症以及其他不适应高空(2m以上)作业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及其防范(一)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煤矿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防范措施1.煤矿粉尘危害防治(1)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限值判定标准: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³)煤尘≤55.0岩尘5~102.510~301.030~500.5≥500.2水泥尘<101.5(2)粉尘的危害:粉尘对人体、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①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可引发矽肺,长期吸入金属性粉尘如锰尘、铍尘等,可引发锰肺、铍肺等各种金属肺;长期吸入煤尘如可引发煤肺,等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黏膜损害、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例如吸入石灰粉尘可引起鼻黏膜损伤;吸入毛、麻等纤维性粉尘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在阳光下接触沥青烟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眼结膜炎等。吸入有害物质粉尘还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例如焊接作业长期吸入锰尘,可引发锰中毒,铅熔炼作业人员易发生铅中毒等。②对生产的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于高级、精密仪器、仪表,可使这些设备的精确度下降;附着于机器设备的传动、运转部位,使磨损强剧,使用寿命缩短;粉尘可以使某些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如油漆、胶片、微型轴承、电机、集成电路、电容器、电视机、录像机、照像机等质量下降;使人在生产过程中视线受影响,使工作效率降低。③对环境的危害。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可使其他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生物体吸入可引起各种疾病,文物、古迹、建筑物表面会被腐蚀、污染。另外,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形成,使太阳的热辐射受到影响。④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价格降低;因机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使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因粉尘而导致的职业病人丧失工作能力,医药费用、护理费用、保健福利性费用支出增加;在高浓度粉尘作业场所工作,操作者对健康担心,心理负担沉重,比之正常情况下较早地失去工作能力,使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周期加快,培训费用投入大,同时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不稳定。(3)粉尘危害防范措施①定点采样:应在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锚喷、转载点等主要产尘点根据相关规定布置测尘点定点采样。②定期检测:根据不同检测地点和检测种类,粉尘要进行定期检测。不同种类粉尘监测周期如下:监测种类监测地点监测周期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剥)工作面3个月1次其他地点6个月1次定点呼吸性粉尘1个月1次粉尘分散度6个月1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6个月1次③个体防护。从业人员要带好防尘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做好个体防护。④洒水防尘。防尘洒水系统要有永久性防尘水池,并设有备用水池。防尘管路应铺设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⑤减少产尘。采掘前预先湿润煤体;掘进过程中,采用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或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掘进机掘进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构成的综合防尘系统,并对掘进头含尘气流进行有效控制;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液压支架必须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并加装喷雾装置或用除尘器抽尘净化;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高压喷雾装置;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⑥回风降尘。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至少2道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2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2.煤矿噪声危害防治(1)煤矿作业场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煤矿作业场所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超过115dB。(2)噪声的监测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每年至少监测1次;煤矿作业场所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露天煤矿的挖掘机、穿孔机、矿用汽车、带式输送机、排土机和爆破作业等地点;井工矿的风动凿岩机、风镐、局部通风机、煤电钻、乳化液机、采煤机、掘进机、带式输送机、运输车等地点。(3)噪声的防治①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②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③对主井绞车房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④在巷道掘进中使用液动凿岩机或凿岩台车;⑤在采煤工作面使用双边链条刮板输送机等措施控制噪声。3.煤矿高温危害防治(1)煤矿高温的判断标准《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2)煤矿高温的监测进行高温监测时,作业场所无生产性热源的,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常年从事高温作业的,选择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选择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取平均值。(3)煤矿高温的防范措施①实行通风降温。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风量和缩短入风线路长度,从而降低到达工作面风流的温度。②制冷机组进行局部降温。对局部热害严重的工作面应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进行局部降温;非空调措施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采用空调降温。4.煤矿主要化学毒物防治(1)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化学毒物名称最高允许浓度(%)一氧化碳CO0.0024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二氧化碳CO20.5硫化氢H2S0.00066(2)煤矿化学毒物的检测煤矿化学毒物监测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采样点要尽可能靠近作业人员,煤层有自燃倾向的,根据需要随时监测。(3)煤矿化学毒物的防范①加强矿井通风。采用通风的方法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②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③采空区防范。及时封闭采空区,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④闲置巷道防范。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⑤盲巷防范。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⑥爆破过程防范。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煤矿井下实施爆破后,及时排除炮烟。第二节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义务一、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对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力和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从业人员有权要求企业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从业人员有权利要求煤矿企业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在职业病确诊后,用人单位要承担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护理等费用,直至患者痊愈或者死亡。(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从业人员在上岗前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并做好有针对性的个人防护措施。(4)要求企业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企业要根据煤矿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改善劳动环境,改变不良的作业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工作超负荷、作业管理不善、“三违”现象严重等,从业人员有权利提出批评,向上级管理层检举和控告,力求保证自己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指挥和指令。(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业人员有权提出工作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的漏洞,对职业病防治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8)离开煤矿企业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煤矿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二、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1)遵守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有遵章守纪的意识,工作要服从管理,不出现违章违纪的行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企业履行为从业人员提供各种劳动保护用品义务的同时,从业人员要有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积极正确佩戴。(3)接受安全、卫生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安全、卫生生产技能。企业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作为从业人员,要积极配合和接受。(4)发现安全、卫生生产隐患,及时报告。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有义务及时向上级管理层汇报,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第三节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从业人员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分析从业人员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从业人员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一、职业健康监护种类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1.上岗前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下列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1)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2)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从业人员,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或从业人员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从业人员;通过动态观察从业人员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3.离岗时健康检查(1)从业人员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4.离岗后医学随访(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从业人员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5.应急健康检查(1)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2)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从业人员,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展应急健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二、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