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综合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1月28日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恩格斯的名字是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全球化时代更为困难的逆境和难题,我们是多么须要向这位毕生致力于资本批判和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探究的“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语)请教,他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深刻牢记和隆重纪念的伟人!资本批判的困难性在于,不仅要理清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机制,更须要从理论上勾画和建构起资本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力气“布展”的逻辑及其“抽象—详细”体系。这是最为艰难的思想创建,也正因如此,《资本论》的写作成为马克思毕生最重要的工作。缺憾的是,尽管完成了《资本论》大部分初稿,并于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但直到1883年去世,马克思也没有完成其次、三卷的定稿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他对资本逻辑和体系结构的揭示并未完整地呈现出来,而这一工作是由恩格斯来完成的。恩格斯以毕生无私的付出,资助马克思的生活,协作和帮助马克思的工作,晚年又以近乎双目失明的代价整理亡友的手稿。诚如列宁所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情的一切最动人的传闻。”资本批判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构,更须要将其转化为变革资本社会的实践。但变革资本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相反,它充溢艰难和坎坷。为此,恩格斯特殊重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方式和途径问题。他与马克思超越一般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深刻之处在于,基于对无产阶级变更自身命运、变革资本社会历史阅历的总结,认为这种人的解放不是生命个体的短期行为,而是一场漫长的社会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总体与局部之间、长远与短期之间并不是干脆对应的,而是犬牙交织,充溢了冲突,致使革命之路极不平坦。为此,恩格斯晚年特殊留意到,“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理论,假如干脆引入实践之中,“在大多数状况下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而他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素养的提高和革命策略的调整。恩格斯去世后,资本主义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多变更。诸如过去单纯的私人占有出现了社会化趋势,安排方式上普遍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中学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怎么看待这些“主动”的变更与恩格斯所进行的资本批判之间的关系呢?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状况可以看作是恩格斯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深远的后续效应。假如没有他对资本历史发展轨迹或运行逻辑的揭示、对资本社会化扩大的趋势的预见,人类的发展就不行能在肯定程度上摆脱自发状态,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和手段对资本进行调控和规范。而20世纪后期以来“消费社会”“数字资本主义”的来临,不过是资本所带动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趋势的最新体现。在此意义上,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依旧是不行超越的。而在实践层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了20世纪的发展和波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军突起,展示了勃勃朝气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不仅解决了中华民族长期贫困和落后的问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而且更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显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摘编自聂锦芳《恩格斯诞辰200年:致敬不朽》)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时间的延长,也是空间的拓展,标注的是世界范围、世界影响、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引领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为破解“中国问题”供应行动指南,也不断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难题”供应中国方案,从而成为引领中国与影响世界双向推动的科学理论。环顾当今世界,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历史性衰落,政治极化、贫富分化以及各种社会认同危机不断引发混乱与动荡,全球治理面临系统性危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这就依旧须要我们向恩格斯请教,像他那样时刻关注这个世界,对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以科学的回答。同时,若要在快速变更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优势,就必需在宏大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化人心,更好发挥引领中国发展的强大威力,不断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和坦诚的大国担当,牢牢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人类道义制高点,显明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全新主见,为破解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供应了有效思路,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航船指明方向。(摘编自何毅亭《纪念宏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面临全球化的逆境和难题时,我们可以从革命导师恩格斯那里找寻答案。B.无产阶级要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和调整革命策略来应对人类解放这场社会运动。C.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诸多变更,正是恩格斯进行的资本批判产生的后续效应。D.要在变更的时代中塑造优势,赢得主动,就必需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本论》对资本逻辑与体系结构的揭示和完整呈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宏大友情的见证,更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宝。B.变革资本社会并非易事,充溢了艰难险阻,这不仅须要理论建构,更须要将其转化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C.人类发展在肯定程度上摆脱自发状态,实现对资本的调控和规范,证明白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仍旧不行超越。D.国际局势风云变化,政治极化、贫富分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混乱与动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衰落的干脆缘由。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真理只有一个,而原委谁发觉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B.“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需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C.“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D.“人类相识的历史告知我们,很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订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4.在纪念恩格斯诞辰班级读书会上,同学们就“为什么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绽开探讨,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回答。(4分)答: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铸剑[注]鲁迅(父亲)因替王铸造了绝世好剑而被王所杀。刚满十六岁的眉间尺便踏上了为父报仇之路。他换好衣,背上剑,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突然,前面的人们都接连跪倒了;远远地走来王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颈项的空处跨出去。但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起来时,肋下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路旁的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愿放手,说被他压坏了珍贵的丹田,必需保险,倘如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间,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兴致勃勃似的。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渐渐地松了手,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黑色的人说。“你怎么相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哈哈!我一向相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日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眉间尺不觉难过起来。“我会给你报仇。”“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眉间尺紧紧盯着两粒磷火一样的眼睛。“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眉间尺虽然觉得惊奇,有些狐疑,却并不惊讶。“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珍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相识我的父亲么?”“我一向相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相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慧的孩子,告知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擅长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向王城扬长地走去。午后,国王一起身,就又有些不兴奋,待到用过午膳,简直现出怒容来。……他常常要发怒;一发怒,便按着青剑,总想寻点小错处,杀掉几个人。“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传进来!”并不要很多工夫,黑色人已站在殿阶下。“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少无职业;晚遇明师,教臣一把戏。这把戏一个人玩不起来,必需在金龙之前,摆一个金鼎,注满清水,用兽炭煎熬。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高兴歌颂。这歌舞为一人所见,便解愁释闷,为万民所见,便天下太平。”“玩来!”王大声吩咐说。那黑色人玩起把戏来,果真那头唱起歌来,转着圈子,一面又滴溜溜自己翻筋斗,人们还可以隐隐望见他玩得兴奋的笑容。突然歌声一停,沉了下去。“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大王,”那黑色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奇妙的团聚舞,不接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他上来,因为作团聚舞必需在鼎底里。”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燥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趁眉间尺偶一疏忽,咬住了他后项窝,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惶,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突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淜的一声,洁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摆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从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渐渐地住了嘴,待到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对天,沉到水底里去了。(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注】1924年至1926年间,是鲁迅“心的裂痕和思想的冲突陷得最深”的时期。个人的遭遇,社会的动荡和剧变,亲历“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的血与火,使鲁迅感到异样苦痛。同时,也使得他更深刻地相识到“革命无止境”,必需“恒久进击”。而《铸剑》正是此间的创作。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描述眉间尺一上场就“提起脚”,随即又“跌了一个倒栽葱”,呈现他少年报仇者的形象。B.晏之敖之所以要借眉间尺的剑与头,是因为他要借此来使王丢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找寻机会刺死王。C.眉间尺对晏之敖“有些狐疑”,但仍旧坚决地献上自己的头,充分说明他涉世未深,心无城府,简单信任别人。D.眉间尺头颅不敌王的头,晏之敖斩头落鼎,参加决斗。这不惜以死敲响的悲钟是作者对一个时代的呼喊。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擅长人物刻画。比如“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晏之敖的干练,示意晏之敖能取得成功。B.眉间尺走上报仇之路出师不利,遇晏之敖重燃报仇希望;本陷于败局,但最终取得成功,情节一波三折。C.小说形象富有象征性。剑与头颅象征信念与牺牲。两位报仇者借它们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意向上的交接。D.三头搏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作者对其进行细致描绘,突出了主旨,但也让叙事显得更压抑。8.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答:9.看客、闲人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刻画眉间尺与干瘪脸少年发生争吵时的那群闲人的用意。(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行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稀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相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夫为人eq\x(A)所eq\x(B)陷eq\x(C)而欲胜eq\x(D)敌eq\x(E)不亦难乎eq\x(F)臣故曰无术焉eq\x(G)苻坚之类eq\x(H)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柔。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特长,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限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擅长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成功;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译文:(2)古人临阵稀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译文: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缘由有哪些?(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渔家傲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③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④在沙滩上。【注】①逡巡:这里指顷刻间,形容时间极短。②当:作为。③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④阁:同“搁”,搁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用字精妙,“闻”“敲”二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由,匠心独运。B.“旋”与“忽”“逡巡”等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C.采莲女顺手采摘莲花酿酒,花和酒的芳香相互混合,花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把喧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D.这首词描写了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趣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纯洁的水乡姑娘形象。16.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比方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2)《过秦论》中,用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情响应的语句是“,”。(3)《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再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①,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假如有一些不精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缘由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的状况下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而去找一些轻松、平凡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好比②,难度很大。面对如此浩大数量的图书,书店即使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也许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假如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除良书的案例③。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除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变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4分)答: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画像师是真实存在的,是公安刑侦专业中一个警种,除了绘画基础外,要想成为画像师还要驾驭很多刑侦技术和医学解剖学问,①,说是“警察中的大熊猫”也不为过。某电视剧中,男主角依据雷队三岁的照片,画出了他三十五岁的样子,这令刑警队长很震惊,感觉难以置信。②,男主角又画出了队长多年前的样子。其实,电视剧中的男主角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现实中的模拟画像师比电视剧中呈现的更“神”,他就是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视听室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公安厅首席模拟画像专家。从业多年,至今林宇辉警官已经累计画了10万多张画像,③,比如为电影《敬爱的》里的人物原型孙海洋被拐走的儿子孙卓先后两次画像,为其找寻儿子供应了重要的线索。林宇辉如今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在坚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光是给失踪儿童模拟画像,林宇辉就已经画了100多张,帮助数百个孩子找到了原生家庭。21.下列句子中的“神”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瞧!这孩子真神,一看就会了!B.他可真神,那么重的任务一晚上就完成了。C.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D.一不留神,杯子从手里滑落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面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最终一统天下。面对污浊的官场,陶渊明回来田园,既能“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又能“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综合检测卷1.答案:C解析:C项,“正是恩格斯进行的资本批判产生的后续效应”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状况可以看作是恩格斯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深远的后续效应”,可知只是“在某种意义上”。2.答案:A解析:B项,“这不仅须要理论建构,更须要将其转化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实践”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资本批判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构,更须要将其转化为变革资本社会的实践”,可知是“变革资本社会”,而不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C项,“证明白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仍旧不行超越”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在此意义上,恩格斯的资本批判在当代依旧是不行超越的”,可知选项范围扩大。D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衰落的干脆缘由”错误,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材料二其次段“环顾当今世界,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历史性衰落,政治极化、贫富分化以及各种社会认同危机不断引发混乱与动荡,全球治理面临系统性危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3.答案:B解析:材料二第一段第一句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可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材料二的主旨,B项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4.答案: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的继承和发展。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国和影响世界双向推动的科学理论。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5.答案:①首先交代写作对象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②进而论述了恩格斯对资本批判的理论构建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探究;③最终论述了恩格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6.答案:C解析:“涉世未深,心无城府,简单信任别人”错,说明眉间尺对报仇的决心。7.答案:D解析:“让叙事显得更压抑”分析错误,本篇小说叙事呈现出显明的怪诞性和讽刺性,并没有压抑之感,“更压抑”更是无从谈起。8.答案:①“我一向相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相识你一样”是指晏之敖深知百姓遭遇暴政之苦。②“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说明晏之敖无私无畏,是个侠义英雄。他的报仇之举寄寓了作者对在暴政之下的人民要报仇要抗拒的期望。9.答案:①人物方面,通过对比突出报仇者的觉醒。作者描写的这群闲人是一群“看客”,他们没有自己的推断力,非常情愿观赏别人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他们与为“报仇”而献身的晏之敖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与剧烈的反差,突出了报仇者的觉醒。②环境方面,突出了当时民众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作者笔下的这群看客集中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困难的民族心态,挖掘出民族的劣根性。③主题方面,借此来表现要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主题,同时揭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的必要性与艰难性。10.答案:EFG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故“胜敌”后应断开;“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乎”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不亦难乎”可译作“不也是困难的吗”,语意完整,故需在“乎”后断开;“苻坚之类”作“是也”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故应在“苻坚”前断开。11.答案:C解析:了解并驾驭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错误,这两个“片”都是小、稍少之意。12.答案:D解析:理解文意。“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依据材料二中的“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13.答案:(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绽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开心吗!(2)古人临阵时稀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更的方法吗?14.答案:①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若答“没有谋略、不善用兵”亦可)解析:概括分析缘由。由题干可知,需从材料二中找到李靖对淝水之战中苻坚的评价语句,然后再分析李靖的观点。依据“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和“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可知苻坚没有谋略,不善用兵。依据“‘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依据“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作战,假如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行在险狭之地与敌交战,肯定要选择平坦开阔之地做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作战)没有不成功的。兵法上说:“指挥大军作战,要能限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快速作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绽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开心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应当依仗淝水,不让晋军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肯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时)我率领几十万骑兵朝河中行进,靠近并歼灭他们。”苻融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兵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溃败。材料二唐太宗问:“古人临阵时稀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是变更的方法吗?”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特长战胜没有特长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击破苻坚,不是谢玄擅长用兵,而是苻坚不擅长用兵的原因。”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选择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运用何法以相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唐太宗说:“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