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4页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学,是伴随着声音生成而传播的,并通过奇妙的声音感染人心。《诗经》中的部分诗,在纳入礼乐制度之前,以唱诵的形式流传着,进入礼乐制度中,则成了乐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洪钟雅音呈现出来。“楚辞”原来就是唱诵的,与楚歌关系亲密。屈原的《离骚》与祭祖诵诗有关,《九歌》更是对民间祭词的改造,《九章》是行吟泽畔的悲歌,《天问》是愤懑时的呵问。汉末以来,学人起先有意识地探讨音理,这种对音理探求的标记就是韵书的产生。现知最早是东汉人服虔“始反音”,即懂得了反切,相识到一个音节单位可以分割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并用两个字相切而成音。三国时的李登,著有《声类》十卷,其书已佚,但唐人记载其“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不立诸部”,就是不用部首,“五尚命字”就是用唇、舌、齿、牙、喉五声为汉字分类,按发音部位分类汉字,这是就反切上字来讲的。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等人发觉了平、上、去、入“四声”,相识到一个音节有平上去入不同的声调,并有意识地调整文学诵读的古韵和声调,以形成更为抑扬顿挫的效果。于是出现了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一类的著作。历史上宏大的作品往往并世而出,且南北并峙:当苏州吴县的陆德明发愤著《经典释文》,“考名物之同异,显声读之轻重”的同时,河北临漳的陆法言等八人,专心探讨音韵,“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经过陆法言十多年的反复斟酌,最终完成了《切韵》五卷。《切韵》是我国历史上最科学的一部学术著作(曾运乾语)。该书是为了“广文路”和“赏知音”,因为“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切韵序》),使燕赵的“重浊”之音和吴越的“轻浅”之韵相得益彰。其后唐孙缅的《唐韵》、宋陈彭年的《广韵》等,都是在《切韵》的基础上有所增补而成。六朝以来学者重视“音”读,与文章的诵读有很大关系。《楚辞音》的作者释道骞善读《楚辞》,“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隋志》)。《楚辞音》就是为了诵读《楚辞》。同理,《毛诗音》是为了诵读《毛诗》,《史记音》是为了诵读《史记》。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体就像人体,一篇成功的文体必需有抑扬顿挫的“宫商”,就犹如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必需具备“声气”一样。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声音的感染力有时可以超越或者提升内容的力气。在那个追远的写本时代,得一卷书真是不简单,一旦得到,爱不释手,反复吟诵自由情理之中。晋代文学家束哲有《读书赋》,今残缺不全,其中记载耽道先生读书的情景:“垂帷帐以隐几,被纨素而读书,抑扬嘈囋,或疾或徐,优游蕴籍,亦卷亦舒。颂《卷耳》则忠臣喜,咏《蓼莪》则孝子悲,称《硕鼠》则贪民去,唱《白驹》而贤士归。”这种读书,灵魂与声音,都与古圣先贤相融会。读书到了激烈处,可以长笑,可以傲啸,可以痛哭,可以吟唱,甚至于载歌载舞。中古时期韵书的兴盛,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期读书人的状况。(摘编自伏俊琏《中古音学著述与文学诵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之前,汉字不存在四声,即汉字没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B.四声与“五声命字”亲密相关,它就是从“五声命字”分类法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C.《隋志》对释道骞评价很高,认为他编纂的《楚辞音》是人们诵读《楚辞》的范本。D.刘勰认为,拥有抑扬顿挫的文章就是成功的文章,因为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举出《离骚》《九歌》《天问》等,证明中国文学随声而传、以声感人的观点。B.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既精确又精当,既佐证了观点,又充溢了内容。C.文章主体部分大致按时间先后进行论述,这样支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文章立足于当下的探讨方法和探讨成果,对古代音韵学的特征与规律进行阐述。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化探讨古人探求音理的韵书,有助于我们驾驭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学问。B.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是一部堪与陆法言的《切韵》同日而语的中古音学著作。C.由第四段内容可知,《百赋音》《文选音》应分别为了诵读《百赋》和《文选》。D.依据束皙《读书赋》读书情景的描述可知,古人读书特殊留意声音与情感的投入。【答案】1.C2.D3.A【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A.“在齐梁时期的周顺、沈约之前,汉字不存在四声”错误。依据原文其次段“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等人发觉了平、上、去、入‘四声’”可知,汉字的四声之前是存在的,是周顺、沈约发觉了四声。属于曲解文意。B.“它就是从‘五声命字’分类法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错误。依据原文其次段“‘五尚命字’就是用唇、舌、齿、牙、喉五声为汉字分类,按发音部位分类汉字,这是就反切上字来讲的。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等人发觉了平、上、去、入‘四声’,相识到一个音节有平上去入不同的声调,并有意识地调整文学诵读的古韵和声调,以形成更为抑扬顿挫的效果”可知,五声是就发音部位而言,四声是就音阶凹凸而言,二者不属于同一分类体系,四声并不是从五声命字分类法基础上发展演化来的。属于强加关系,D.“刘勰认为,拥有抑扬顿挫的文章就是成功的文章”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体就像人体,一篇成功的文体必需有抑扬顸挫的‘宫商’,就犹如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必需具备‘声气’一样。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声音的感染力有时可以超越或者提升内容的力气”可知,刘勰只是强调抑扬顿挫在文中的作用,拥有抑扬顿挫是成功文章的条件之一。属于夸大其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D.“立足于当下的探讨方法和探讨成果”错误。通读全文,依据“《声类》十卷”“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切韵》”“”“六朝以来学者重视‘音’读,与文章的诵读有很大关系。”可知是立足于大量古代文献资料,以诵读为基础来进行探讨的。属于文无据。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A.“有助于我们驾驭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学问”错误。依据原文其次段“学人起先有意识地探讨音理,这种对音理探求的标记就是韵书的产生。”“东汉人服虔‘始反音’,即懂得了反切,相识到一个音节单位可以分割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并用两个字相切而成音。三国时的李登,著有《声类》十卷,其书已佚,但唐人记载其‘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可知,韵书的功能是辨别语音,与形义无关。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第4题3分,第5题8分,第6题9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书谢志强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主动激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当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忱,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他嗓子唱得有点嘶哑了。汽车送抵农场场部,然后是马车接他们到连队。有人说:到了。赵思风怀疑,问:房子呢?有位操着浓重的四川腔调的汉子(随后知道他是连长)喊:大家留意,你们就站在房顶上。赵思风吓了一跳,这房子跟沙丘差不多,这么多人站在上边,不会坍塌了?连长喊:青年同志们,跟我来。赵思风和同来的上海青年,顺着连长引领,走下平地隆起的房顶——土包下开着洞门,稍稍弯腰低头,屋里中间有一条三尺来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大通铺。赵思风第一次见识地底下的房子,叫地窝子。他在上海,家里是棉褥子、棉枕头。一路不断换车,又说又唱,累了。他迫不及待地躺下,他的身下发出嘈杂的响声。他惊跳起来,一摸,褥子垫的、枕头塞的,净是麦秸秆。草褥子,草枕头。其次天醒来,鼻孔、嘴巴都钻进了沙子。起先劳动——夏收割麦。赵思风第一次割麦子,镰刀不听他的使唤,小腿划了个伤口子,手心磨起了水泡,他浑身痒,说不清是蚊子叮,还是麦芒刺。当夜,他打着手电筒,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思念之情。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还这么遥远。一个月后,接到回信。家中的信,都由母亲执笔。父亲是居委会主任,大小是个干部——喜爱打官腔。赵思风想象得出父亲口授的样子。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观点:建设边疆,好好熬炼。于是,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而且,他打定办法,不再给家里写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那么远,够不着。上海与新疆,一封信,在路上至少走十天半月。母亲来了三封信,他只拆阅,懒得回复。随后,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指示”,可能父亲觉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状况。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赵思风肩膀嫩、力气小,大田作业,劳动强度大,伙食条件差,一天三顿苞谷馍馍,少油的菜很单调。他发觉,连长时常关切他的生活,而不讲什么“大道理”。他倒是觉得连长比父亲要亲切。他不忍把劳动和伙食的状况告知父母,他能想象出父亲肯定讲“熬炼”的道理,而母亲会担忧他的身体。母亲的担忧会传染给父亲——他想象自己像一滴水落在无垠的沙漠里。半年后的一天,赵思风收到一封母亲的信,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稀奇地饱满——八页。母亲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状况。母亲当时反对他报名。这封信里,母亲替父亲说明: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信中,母亲写了盼望他来信,每天都等待邮递员的车铃响。赵思风发觉,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母亲收不到他的信,心里像久旱的沙漠了。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又闷又热,于是,母亲给他起了名字:思风。凉爽的风驱散了暑热。赵思风看到第六页,呆愣了。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替儿子着想。而且,他感到,在母亲的眼里,他恒久是孩子。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许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多年后,赵思风也有了儿子,他已记不全母亲出的三页题目——选择题、填充题。选择题只需打个钩,填充题只需画个圈。比如:工作忙吗?(忙)或(不忙);身体好吗?(好)或(不好);吃得饱吗?(饱)或(饿);睡得好吗?(能睡)或(失眠)。赵思风其次天就托去团部开会的文教把“答卷”寄出(还附了一张劳动照片——微笑)。一个月后,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心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悟精神。这封信里,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明显是背着父亲写信。同时,赵思风收到一个包袱: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养分,母亲如是说。赵思风认为父亲不行能考虑这么周全,不过是母亲敬重其是一家之长,也希望自己不要对父亲还有怨言。结婚,搬进土坯屋后的第三年,母亲趁放暑假来探望儿子。母亲望着离连队不远的沙漠,抱住儿子,说:这样的地方,你怎么活下来的呀?赵思风说:妈,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果果,叫奶奶。孙子果果像一个果实投入奶奶的怀抱。赵思风说:妈,你抱孙子,就像抱一个大西瓜。晚饭由也是上海青年的儿媳烧。饭桌上,母亲提起家书——选择题。她说:我问你答,全部的选择题,问和答都没有反映出实际状况。赵思风说:姆妈,那是你出题有问题,不了解实际状况,怎么能出好题?母亲说: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塑造赵思风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他由一腔热血到惊诧失落、从思亲念家到懊丢悲观、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主动投身边疆建设的心路历程。B.小说中农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这样写既可以让读者领会到生活其中的种种不易,又可以让读者见识到主子公精神成长的珍贵。C.小说细微环节设计颇具匠心,母亲为“我”取名“思风”彰显了深厚的母爱,“我”为儿子取名“果果”可理解为“我”安心投入边疆建设的奇妙结果。D.小说虽然采纳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但主要是站在主子公的视角上讲解并描述故事,通过描述赵思风真实的个体主观感受,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5.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简要说明。6.小说中“家书”有哪些作用?【答案】4.A5.①慈祥: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切。②宽容(善解人意):无论是丈夫的矜持,还是儿子的任性,都能赐予充分的理解、包涵。③有才智:巧用“思风降雨”,感化打动儿子;奇妙设计答卷,赢得儿子回信。④善调和:在儿子面前替丈夫说明、开脱;假借丈夫的名义给儿子寄去麦乳糖。⑤执着(坚持不懈):儿子不回信,仍一如既往坚持写信,决不放弃,最终感化儿子。(答对其中三条即可)6.①“家书”有线索作用,小说据此绽开主要情节;②“家书”将相隔万里的母子连结起来,小说借此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旨;③小说用以答卷作“家书”的情节来化解冲突冲突,独出心裁,令人感动,极富感染力;④“家书”带有剧烈的时代烙印,可以唤醒读者的文化记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实力。A.“从思亲念家到懊丢悲观、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主动投身边疆建设”表述有偏,依据原文“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主动激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当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忱,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母亲当时反对他报名”来看,并不是受母亲感化而主动投身边疆建设的,还有通过原文“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来看,只是“反感”并没有“懊丢悲观”。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实力。依据原文“母亲来了三封信……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稀奇地饱满——八页”表明白母亲“慈祥: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切”;依据原文“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心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悟精神”“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许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又说明母亲“宽容(善解人意)”;依据原文“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说明母亲“有才智”;依据原文“母亲替父亲说明: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养分,母亲如是说”表明母亲“善调和”;依据母亲收不到儿子的回信时,会始终写信,很频繁地写,表明母亲的“执着”。【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的实力。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小说中的“家书”有哪些作用。对于标题作用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示意)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文以“家书”为线索,主要以赵思风写的一封“家书”起先,然后就是母亲的“回信”贯穿了整个故事;小说通过母亲的“家书”表现了母亲“慈祥、宽容、有才智、善调整”等性格特点,将相隔万里的母子联结起来,揭示“母爱”的宏大;母亲以“答卷”的形式作“家书”,这样的故事情节独出心裁,令人感动,极富感染力;在现代的社会,“家书”已经很少见了,作者在此时写“家书”这样带有剧烈的时代烙印的作品,既可以唤醒许多同时代的读者的文化记忆,也可以丰富新时代读者的阅读体验。二、文言文阅读(第7、8、9、10题,每小题3分,第11题6分,第12题3分,第13题6分,第14题,每空1分,共12分。本题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行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心备焉备:具备而闻者彰彰:清晰B.不积跬步跬:一步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C.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郯子之徒徒:同类的人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是一种染料。“蓝”,也叫蓼蓝,叶子可提取靛青。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11.翻译下列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答案】7.B8.D9.A10.C1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专心专一啊。【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B.“跬:一步”错误,译为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句意: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实力。A.“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B.“𫐓”同“煣”,以火烘木,使……弯曲。句意: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C.“习”,使动用法,使……学习。句意: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D.“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相互学习为耻辱。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实力。A.“须臾”,片刻,一会儿。古今意思一样。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学问(收获大)。B.“寄予”,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志向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句意:(但是)假如没有蛇、鳝的洞窟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专心浮躁啊。C.“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说明疑难问题的人。D.“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教化小学生的教化机构。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实力。C.“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错误。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利”,锋利,锋利;“强”,强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行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聚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才智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成天思索,不如片刻所学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望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晰。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擅长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擅长借助外物罢了。积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方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方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果来源于走个不停。(假如)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假如)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专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假如没有蛇、鳝的洞窟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专心浮躁啊。(二)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打算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坚决确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选取了“西风”“长空”“雁”“晨月”等意象,充分调动感觉、视觉和听觉,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B.本词上阕“喇叭声咽”中“咽”字的意思是“哽咽”“幽咽”,一个“咽”字生动表现出了军号声深厚低回的状况。C.本词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景中含情,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激扬,下阕沉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1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2.D13.①面对艰难险阻时威猛前行的豪情壮志。②面对激烈战斗时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③面对重重逆境时坚决不移的革命信念。【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实力。D.“上阕激扬,下阕沉郁”分析错误。上阕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下阕“漫道”二字展露出亵渎艰辛的豪迈情怀;“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一腔英雄豪气,对获胜充溢信念。可见其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扬。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实力。本诗上阕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示意战斗惊慌激烈,通过肃穆、惊慌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也示意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威猛前行的豪情壮志;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亵渎艰辛的豪迈情怀。“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书写了面对艰难险阻时威猛前行的豪情壮志;“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成功越关的详细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美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宏大精神。总之,此词上阕沉郁,下阕激扬,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调对比剧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剧烈,上下阕的剧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宏大指挥若定的气魄,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镇定自若的气度和胸怀,坚决不移的革命信念。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白周瑜的赫赫战功。(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明珠暗投之人的心声。(3)《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方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羽扇纶巾②.樯橹灰飞烟灭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快乐颜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⑦.无边落木萧萧下⑧.不尽长江滚滚来⑨.携来百侣曾游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⑪.师者⑫.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易错字词:纶、樯橹、摧、事、衿、萧、滚、携、峥嵘、稠、受、惑。三、语言文字运用(第15、16题,每小题3分,第17题每空3分,第18题每空1分。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慈欣的“三体世界”的确激昂人心,《流浪地球》的成功又提升了公众的期盼,这些表明中国科幻文坛近年来的创作力________。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都在________下一个“惊异故事”。不过,假如从2006年《科幻世界》的连载起先算起,“三体”IP的酝酿迄今已有十余载,现在尚未真正“破茧成蝶”。《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科幻图书市场头部效应更加凸显,________的头部畅销书(《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科幻系列)撑起了绝大部分的科幻图书零售市场。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24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2024年初《流浪地球》的热映带来了可观的科幻图书销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消逝,这种热度正在消减。市场的反应,至少能勾画出科幻创作现状的一个侧面。假如从文坛的内部进行视察,中国科幻创作并未出现________的现象,但为实现读者更大的期望,中国科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终归,阅读诸如凡尔纳系列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对于科幻迷来说这就是在进行科幻“考古”。19世纪蒸汽朋克的怀旧,已经很难引起21世纪新颖 的悸动,而这种悸动对于维持科幻文学的生命力而言至关重要。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容小觑翘首以盼屈指可数青黄不接B.不容小觑指日可待历历可数青黄不接C.不行估量翘首以盼历历可数无以为继D.不行估量指日可待屈指可数无以为继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24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前列。B.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24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之多,《三体》也长期跻身畅销榜前列。C.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24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三体》也长期霸占畅销榜前列。D.比如《银河帝国》系列2024年一年销量高达124万册,《三体》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第一空处,“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不行估量”,难以估计。此处语境是指中国科幻文坛近年来的创作力不能小看,不能轻视,应用“不容小觑”。其次空处,“翘首以盼”,很急迫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某物的出现。“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此处语境是指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都在急迫地希望看到下一个“惊异故事”,应用“翘首以盼”。第三空处,“屈指可数”,弯曲手指可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历历可数”,可以一一数清晰。此处语境是指数量很少的头部畅销书撑起了绝大部分的科幻图书零售市场,应用“屈指可数”。第四空处,“青黄不接”,比方有所匮乏,一时难以为继。“无以为继”,没有方法接着。多指生活困难。此处语境是指中国科幻创作并未出现一时难以为继的现象,应用“青黄不接”。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①成分赘余,“高达124万册之多”赘余,“高达”后面应当搭配确数,而不是概数,去掉“之多”;②结构混乱,“长期霸占畅销榜跻身前列”句式杂糅,去掉“跻身”。只有C项修改全部正确。

故选C。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①___,它指的是深海中依靠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羡大自然的奇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赐予其温顺而又诗意的内涵。②___。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餐盛宴的起先。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足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集过来,它们干脆利用鲸骨及旁边养分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渐渐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静静释放出硫化物,依靠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____,造就了依靠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答案】①.①在生物学意义上②.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③.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实力。第一处,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靠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是在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何为鲸落”,所以此处应当填写“在生物学意义上”。其次处,由下句“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起先”可知,此处是想说明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此处应当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处,由下句“造就了依靠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说明细菌把硫化物转化为了“有机质”,所以此处应当填写“将其转化为有机质”。18.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奔放的笔画中观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视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②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忙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字的奇妙之处。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建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1)第①句,应将改为(2)第②句,应将和调换(3)第③句,应删去(4)第④句,应在后增补【答案】(1)第一空:视察;其次空:领会(2)第一空:如步履匆忙的商贾其次空: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调换(3)因为(4)第一空:世界词语;其次空:方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第①句“视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中“视察……神韵”搭配不当,一般说“领会……神韵”,所以应将“视察”改为“领会”。第②句语序不当,“行书,如步履匆忙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说法有误,应当是行书如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忙的商贾,所以应将“如步履匆忙的商贾”和“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调换。第③句“这就是因为汉字的奇妙之处”强加因果,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应删去“因为”。第④句“它的创建契机显示出中国人……感知世界”成分残缺,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世界”后增补“的方式”。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材料二:2024年6月,在西部边疆冲突中,四位边防官兵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澄澈的爱,只为中国”。脱下军装,他们都还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穿上军装,他们就是什么苦都能吃的边防子弟兵。“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寸土不让,寸土不丢,脚下的土地,再小也属于中国”是他们对祖国的铮铮誓言。材料三:“广阔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须要激情和志向,圆梦须要奋斗和奉献。广阔青年应当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志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习近平5月2日与北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以上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的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索?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