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含答案)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17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
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
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涌漱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
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潮源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涌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
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1)江水低于jffi濒堆(数十丈)(2)江水高于潮潮堆(数十丈)
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
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上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
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如……然”是“好像……的样子”;“疾”是古今异义词,“迅速,快”的意
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
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呼(呼喊)、于(在)、则(就)、屡(多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老相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本题可依
据“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和“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来概括填写作答。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乙]文画线句子“两壁对耸,
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
刃切过。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
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
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
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
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杜甫有诗言道:“白帝城和夔州各有各的特点。”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关口
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
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二)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臭,余一小舟,拥羹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
水、彳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
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毕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C.泰山之阳,水西流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限:限制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
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
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
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
不顺的惆怅之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解析】
1.C
2.D
3.D
4.①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
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
躬致敬的样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人们
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
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断为: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限:界限,边界。
故选:Do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甲文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
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
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属,连接。引,延长。绝,消失。句意: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
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②重点词:或,有的。皆,都。若,好像。句意: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
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参考译文】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
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
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
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丙】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
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
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
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
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
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
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
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
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彳来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
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口观亭里,等待口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口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
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
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三)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
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
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慢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
(3)登山里许
(4)遂从三姑又上半里
2.断句(限三处)。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4.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
【答案】
1.(1)顺流而下(2)茂盛(3)表示约数(4)于是,就
2.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3.(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4.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在写“水”,写水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乙文先写水,后写山,
重在写“山”,写山按照空间顺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
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
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中注
意:荣:茂盛;许:表示约数。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
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
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据此可断句为: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
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返:返回。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作顺序的理解。甲文中作者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三峡之水以夏
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两季,江水宁静秀丽,明净轻快,水光变幻,构成了春冬两季江水的共
同特点,所以放一起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悲凉,充满了凄清萧条的气氛,这是秋峡的特点。阅
读乙文,先略写水,然后是按照空间顺序写“山”:登上山一一看见山泉一一俯身鸟瞰一一再上行半里路
一抵达换骨岩一一又登上另外一悬岩。如“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俯身鸟瞰下面,也有
高耸的岩壁”.“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乂登上另外一
悬岩”。据此整理作答。
【参考译文】
【乙】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汨汨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
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
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
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
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四)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
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歪见,见八九峰,惟神女
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诩,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
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西岳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
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________
③不以疙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两个文段都写到“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4.两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L断绝;有时;快;全,都
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西岳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
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1.①句意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绝:断,阻隔。
②句意为: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③句意为:也不如船行的快啊。疾:快。
④句意为: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悉:都。
2.①句重点词语有:蔽:遮蔽。自非,如果不是。句意为: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
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
②句重点词语有:者:…的人;皆:都。句意为: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
奇妙。
3.【甲】文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是突出山的连
绵不断及高耸峻拔;【乙】文''峰峦上入霄汉"''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突出山的高和美。
•1.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壮丽的景色,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某①启:仆四居东坡③,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
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围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
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
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e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用。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庭下如积水空叟()
(2)勿谓仆遹居之后()
2.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j.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解答】
1.①澄澈;②贬谪,流放。
2.B
3.①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
4.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同是在贬官境遇中,
甲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
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澄澈。
②句意: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贬谪,流放。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这头
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故断为: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
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
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句意: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重点词:身,亲自。蚕,养蚕。聊,姑且。句意:(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
此来生活。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虽然处在贬官境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
于美景之中。从【乙】文中“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一向便作村舍
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可知,苏轼在被贬之后,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
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所以,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
乐观的人。
【参考译文】
【乙】章惇公(指章r厚)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开垦梯田种植稻了。有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
种,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头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
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说我被
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我总是把自己当做田间老头,我的妻子还能医治“黑牡丹”的疾病。说
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
(六)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酶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
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哺糟啜醯(chudII):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4)皆可以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
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答案】
1.(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盖:大概是(4).饱:吃饱(使……
饱,让饱)
2.(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3.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
(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
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
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存,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
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
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4.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
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念”,古今异义,考虑,想到;“饱”,形容词作动词,吃饱。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2)苟,如果;可,可以;皆,都。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景物描
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这句话可以景
物描写、修辞手法、用词、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赏析。如,从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用“积水
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暮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
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
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芍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表达了
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对月色的喜爱。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凡物皆有可观”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月影的清丽淡雅,作者观到其
美好,印证了“凡物皆有可观”这句话。“吾安往而不乐”意思是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写出了作者的随
遇而安的达观心境,甲文中,作者虽处被贬谪的境地,但是在“月色入户”时依然“欣然起行”,依然“为
乐”,依然与挚友“相与步于中庭”,来欣赏月色的美好。这种旷达的心境验证了“吾安往而不乐”这句
话。
【参考译文】
乙: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
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
哪儿会不快乐呢?
(七)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犒.恶不可食,黄门
置箸而叹,东坡己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日:“此
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
梧州、藤州。④鬻(yii):卖。⑤犒(由):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邮券起行②卷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④饮酒但饮湿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
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答案】
1.①高兴的样子②考虑,想到③吃④只,仅
2.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存交错其中。②苏撤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
吃完汤饼了。
3.B
4.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
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③句意: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食:吃。
④句意:喝酒只是润湿嘴巴。但:只,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
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
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D庭:庭院;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
(2)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B.结合“犒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己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可知,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
物的苦闷”错误。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
阔,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苏辙坦然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困境。按此思路回答即可。
示例:弟弟,人生路上必然会遭遇逆境,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打起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磨难,走
出困境!
【参考译文】
[乙]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
买了汤饼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
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是润
湿嘴巴'罢了。”
(八)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中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节选自苏轼《答李端叔书》)
【注】①庶几:表示差不多、近似。②免;免除;避免。③推与:推重并赞许。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月色入E⑵令无与为乐者
(3)根自喜渐不为人识(4)有至与之亦不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3.这两段文字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如何理解乙文中作者此时的“自喜”?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DH(2)考虑,想到(3)就(4)书信(意思对即可)
2.(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中散步。(2)往口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信寄给
我。(意思对即可)
3.苏轼经历宦海沉浮,人世冷暖,“自喜”是他对自身境遇的自嘲和自我安慰。两段文字都表达了苏
轼乐观、旷达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句译为:月光照进门里。户:门;
(2)句译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句译为:每当此时我就暗自高兴,自己渐渐不被别人所认识了。辄:就;
(4)句译为: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书:书信。
2.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
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
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亦,也;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就是“于中庭步”,于,介词在,
中庭,院子里。整句译为: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中散步;
(2)重点词语:平生,往常;及,达到。整句译为:往日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信寄给我。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甲]文中
“得罪以来至自幸庶几免矣”,是说:自获罪以来,自己处在一个极为闭塞的环境中。划着一叶扁舟,穿
着一双草鞋,形迹放浪于山水之间,与樵夫、渔夫杂居在一起。常常被醉酒之人推操辱骂,于是自己也为
渐渐地不被人所知感到高兴。平生亲友不给我寄信,我寄信给他们,他们也不作答,于是我自己也庆幸这
样就差不多可以免于与世人交往纷争了。苏轼以饱含辛酸的自得其乐,反映了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
“自喜”是他对自身境遇的自嘲和自我安慰。[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全文主旨,其中“闲
人”一词是文眼,包含着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感慨,还有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总之,苏轼经历宦海沉浮,两段文字都表达了苏轼乐观、旷达的胸
怀.
【参考译文】
乙:我自从得罪以来,深自闭门杜绝与外界的交往,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
混杂相处,常常被醉汉所推操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平生的亲朋友好,
也无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个别的有信寄来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而您又
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本人的愿望。
(九)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于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夜游》)
【乙】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
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桥名。古时原是西湖从北山到孤山的渡口。③摩荡:荡漾。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晦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B.相与步于中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C.欣然起行/性行淑均(《出师表》)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语段(一)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问悲
见,后被贬为黄州因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4.同样是描绘月色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一种即
可)
【答案】
1.D
213.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存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广和柏树的影子。
3.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
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
谓心闲。
4.示例一: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语段(一)(二)分别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
示例二: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段(一)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存;语段(二)将湖面比作镜子,将
美景比作画。
【解析】
1.A透明/明朗。B散步/步。C出行/品德。D都是“寻找”。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盲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空明:清澈透明。藻存:泛指生长在水
中的绿色植物。交横:交错纵横。
3.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自比“闲人”,
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
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
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4.考查对写景手法的理解。“庭下如积水室明,水中莲芍交横,盖竹柏影也。”以竹、柏之影与月光
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
凉明净的特点。”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同样也运用比喻修
辞手法,通过描写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
【译文参考】
【乙】文: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孤山回来.当时是初月照耀的在新修的
堤上,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很是空旷,好像镜子一般,乂像是在画中一般。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少,高槐深竹,槌,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区,鱼鸟藻存,类若
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购笋必道此,轻砌@飞出,牙人也择顶大第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枇冷飞
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梃: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⑤破塘:
绍兴地名。⑥轻朋: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桐:船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
②类若乘空______
③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着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余读书其中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
独特的情感。
I).(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
面,富有生活情趣。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5.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①消散②好像③说出
2.C
3.B
4.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
5.“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解析】
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
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冲压安全管理制度规定
- 2024年福建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电子版
- 2024年陕西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吉首大学《化工环境保护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卷1
- 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演唱录音实践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供应协议书模板合同模板下载
- 吉林师范大学《篆书理论与技法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学助研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年大水面出租转让合同范本
-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 小学生楷体字帖临摹练习
- 天健军卫医院信息系统住院部分ppt课件
- 学习王红旭舍己救人光荣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doc
- 产科常见的疾病护理诊断及要求措施
- 变形观测记录表.doc
-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 民办中小学校教育收费定价成本监审表
- 山地项目场地平整设计方案说明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