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集锦_第1页
国学知识集锦_第2页
国学知识集锦_第3页
国学知识集锦_第4页
国学知识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知识集锦》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文化•教育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

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

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历史悠久,《孟子•尽心

上》就曾记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太学、国子监到四大书院、

京师大学堂……教育为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为何被称为“华夏”

自古以来,中国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等等。为什

么要把中国叫做“华夏”呢?

公元前2100年〜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

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

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楚失华夏。”古人是以服饰华

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

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

的原因。

汉字的发展历史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宋体几个阶段。

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的汉字——甲骨文。甲骨

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

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国学链接☆

药渣里面发现的甲骨文

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

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

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药店中所有的龙骨

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

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

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

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也因

此被称为“中国甲骨文之父

商周时期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

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西周晚年出现了刻于石鼓上的大篆,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

字,为石刻之祖。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汉字

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大篆的字形结构趋向

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

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卜篆。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

书写速度更快。

东汉时期出现了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的楷书,楷书的

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

(唐・颜真卿)、“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赵孟》岬)等。

东汉末年产生了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可以说是

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

明,“宋体字”也因此产生。

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每一

种汉字字体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

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草书风驰电掣;宋体整齐

规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周朝的主流文字——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钟

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

作“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

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

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

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

朴厚重。

金文中的代表作是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其铭文共32行,

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此外,《大盂鼎》铭、《散氏

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国学链接☆

《毛公鼎》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期器物,《毛公鼎》铭文长达四百九十

七字,字体结构严整,遒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

作品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中国近代书法家)李瑞

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

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如今,《毛公鼎》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何谓大篆、小篆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

文志》载:“《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

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

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

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

☆国学链接☆

书同文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

字,也有好几种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

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

同文

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

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收集了小篆9353字。小篆产生的年

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古文

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

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帛书和简犊——古代特殊材料的书

帛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缙书”,其起源可以

追溯到春秋时期。

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

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

端正而严肃,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

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

简犊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犊的概称。用

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板写的叫“版犊”。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一枚简犊称为

“简”,常写一行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

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学链接☆

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犊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座集简犊收藏、保护、整理、

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馆内简牍藏品主要为

1996年出土的14万枚三国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万

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

隶书是谁发明的

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小官,他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

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用小篆写公文很费时费事,于是想创

造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字体。

程邈在狱中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一

个一个加以改进,经过加工整理,十年后,终于创造出书写便利、又

易于辨认的字体来。他把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很欣赏,

不仅救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由于程邈原来的官职很小,属于“隶”,

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草率”到连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

汉代初期,人们在书写隶书时有时比较“草率”,逐渐就形成了

“草书”。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草书”最初被称为“章草”,

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

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草书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

草书,“今草”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

到唐朝时,草书逐渐演变成为“狂草”,是否能让人认清写的是

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艺术作品。

唐代书法家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他常喝得大醉,呼

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有“张颠”的雅称。

有时候,他写的草书连自己都不认识。一次,张旭拿笔疾书,满纸龙

蛇飞动。他的侄子看到后,便问他写的是何字。张旭看了半天,搪寒

他说:“你怎么不早问我呢,现在问,我都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宋体字不为人知的故事

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代时期,

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

时代,雕版印刷业十分兴旺,由此就出现了字形方正、横平竖直、横

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便于雕刻的宋体字。根据

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宋体字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

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应用如此广泛的宋体字到底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呢?可能很多人

都不知道答案。宋体字是由秦桧创造的。

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但是,

秦桧却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尤其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

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

“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

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却

把字体命名为“宋体字”。

唯一“活”着的古文字

在信息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否还有人在使用几千年前人类

使用的古文字呢?有。我国的纳西族先民模仿人、兽、花、鸟和山川

河流等形状创造的象形文字至今仍有人在使用,因而被公认为是世界

上唯一“活”着的古文字。这种文字创始于何时至今无定论。

纳西象形文字的成批产生,是唐宋时期。汉文化传入纳西族地区

后,汉文字成为纳西族日常应用的文字。但长期以来,纳西象形文字

由被称为“东巴”的纳西族巫师掌握并使用着,变化极少。东巴主持

各种祭祀仪式时,都要吟诵用纳西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经。这使得纳

西象形文字没有如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古象形文、古巴比伦的契形

文字等古文字一样,淹没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

纳西族地区至今保留着约1.4万卷东巴经,翻开古老的东巴经,

土黄色书写纸上的象形文字生动可鉴。这些文字均是用一头削尖的细

竹子蘸墨或带有色彩的矿物粉末写成的。纳西语称纳西象形文字为

“司究司鲁”,意为“留在石片木片上的记号"或''见木画木,见石

画石”。不过,现在刻于木、石之上的纳西象形文字早已不复存在。

迄今收集的纳西象形文字单字有2000多个,因兼有表音、表意

和假借的成分,使人感到看东巴经书尤如看“天书”。这种文字被视

为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

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

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

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

一体的艺术品。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文房四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学链接☆

蒙恬发明毛笔

秦国大将蒙括带兵作战时,要定期写战况报告给秦王。为了提高

写作效率,他萌生了造笔的念头。

有一天,蒙括打了几只野兔子,看到滴血的兔尾,他心中一动:

“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回到营房之后,他立刻剪

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写起字来,可是兔毛不吸墨水,

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一气之下,蒙恬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

前的山石坑里。

几天后,蒙恬走过山石坑时看到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他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湿的,毛色更白更

柔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吸足了

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

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此就诞生了“毛笔

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

玉书及经筛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

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

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它采用部首

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

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

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

典。

“六书”不是书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

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象形是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

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鱼”

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象形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指事:指事是指字含有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

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3.形声: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

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

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4.会意: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

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解”字是用“刀”把“牛”

和“角”分开来字达;“鸣”字用“口”和“鸟”组成,指鸟的叫声。

5.转注:转注字就是“以部首为义”的字。转注产生的原因主

要是为同义词造字,它不像“六书”的前四种是从事物形象的角度写

词,而是直接从意义的角度。

6.假借: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

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

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

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例如,《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二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

借。

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加以发扬光大,经董仲舒和

朱熹等人不断扩展充实,被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至圣先师”。

☆国学链接☆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

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

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

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目标2012年达到1000所孔子学

院。

战国时期的孟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被后世尊为“亚圣”。经

孟子的发展,儒家学说更加完备。

经过汉代思想家的改造和完善,儒家思想发展成汉代的经学。经

学的代表人物,首推西汉著名的哲学家董仲舒。他建立了一套“天人

感应”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

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因政治之势占有了正统地位。

唐代时,哲学家韩愈再倡儒学,推崇孔孟,力排佛、道,将孔孟

学说发扬光大。

宋代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

新的儒家文化重新恢复其正统地位,并雄踞中国思想论坛约700年的

时间。

宋代后,统治者将《四书》与《五经》奉为儒家正统经典。明清

之际的理学家只是推崇或注释理学的只言片语,不求发展和创造了。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延绵2000多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

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道家思想:何为道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

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

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

《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

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

他们为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

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

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汉武帝时期提倡“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沿袭,道家从此成为非主

流思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

是糅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儒家同等重要,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

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他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

源泉。

☆国学链接☆

道教崇奉哪些神灵?道教崇奉的神灵繁多,地位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

位:

1.三清: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

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

2.四御: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

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

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

大地山河之秀)o

3.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或说其起源于中国古代宗

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其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

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其为尧、舜、禹。“三官”在早期道教

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玉皇大帝: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

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

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

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

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的威望,令玉

皇信仰流行开来。

纪律严明的墨家思想

墨家是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是墨家之名

的由来。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

家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

起自己的一面旗帜。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墨者必须

服从矩子的领导,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例如矩

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执行“杀人者死”

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

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

“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

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

不容辞的责任。

墨家的“兼爱”思想,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墨家的

“尚贤”思想,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

用;墨家的“节俭”思想于今而言,更值得我们提倡。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

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

法家思想:因法制而扬名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

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

治国。

法家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

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

法家中有三个学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国学链接☆

韩非子

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写

起文章来气势逼人。

韩非身为韩国公子,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

治,但韩王始终都未采纳。后来,韩非受到秦王的赏识,但是同时也

招来丞相李斯的嫉妒,受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被秦王关进监狱。李斯

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

能觐见。秦王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

晚。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

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

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

效。

神奇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

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阴阳这一概念很早就

出现了,但由它而形成阴阳学说则是周朝以后的事,《易经》对阴阳

进行了全面概括,形成系统、完整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将宇宙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

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阴阳的概念最早是来

自阳光的向背,物体向阳的一面叫阳,背阴的一面叫阴。继而不断引

申,进一步用阴阳广泛解释自然界与社会界的所有现象。

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有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互

根,即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

用的特点,处在一个统一体内。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作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

阴阳对立,即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

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诸如:电有正负极,磁场有阴阳

极(南北极);原子由“正”电子核和“负”电子核构成;建筑物有

阴面,阳面,山南为阳,水南为阴等等。阴阳转化,即是指事物或现

象的阴、阳两种属性,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消彼长,彼进此退,且

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易经•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

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

而成岁月焉。”俗称“风水轮流转”即是阴阳转化运动产生的结果。

☆国学链接☆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

疗。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认为人体所有结构可划分为阴阳

两部分。人体脏腑组织,就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

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

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五脏来说,心肺居于上部属阳,肝脾肾位

于下部属阴。

2.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如“阴胜

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

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病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左右的世界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

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

变化的基础。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

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

礼、智、信五种德性。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含有互相滋

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

水木火土金五者,相近的依次生成:水生木,木生火....依此类推;

五者间隔一个相克,如水克火,木克土,直至金克木周而复始。

这种生克关系是固定的,“逆之则乱,顺之则治”。

五行与阴阳结合,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

国风水学,乃至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如:中医、天文、

地理、军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总原则。

☆国学链接☆

五行学说与中医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和五行■对应。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

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

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概念最

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

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

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天人相应。另一层意思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

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庄子•达

生》日:“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汉儒董仲舒则提出:“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由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

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玄学”之称的由来,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

《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

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

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

辩,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宇宙、社会、

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是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士大夫

重新寻找的精神家园。南北朝时,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玄学家

也有以谈佛理见长者。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作为一种时代思

潮的玄学也就渐渐消隐了。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

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

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

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

作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有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颖、程颐、邵雍;

南宋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

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其中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创造

性地发挥了程颖、程颐以来的“天理”思想,将之视为最高范畴,“理”

的表现是“气”,“气”又派生出万物,这样,万物之中皆含有“理”。

由于有了这样的万物生成观,因此,朱熹认为要认识世界,找回“天

理”,就可从分析万物下手,识其“气”性,最终得其“理”,这就是

所谓的“格物致知朱熹将形而上的“理”标举为牢笼宇宙的万物

之本,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与宇宙秩序间的完全沟通,

为伦理秩序的存在和永恒不变找到了哲学依据。以此为基础,朱熹提

出了道德修养为一切人生根本的命题,描绘出“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人生图景。

☆国学链接☆

周敦颐创作《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

颐幼年丧父,8岁时随母投靠衡阳的舅父。周敦颐聪慧仁孝,深得舅

父的喜爱,又酷爱白莲,舅父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

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后来,周敦颐作《爱莲

说》即源于此。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

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理学的主要根据

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四

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不仅记载的时代早,品类多,而且不

少古老的神话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上流传,著名的有《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娟造人》等。古代神话是远古人民对

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

创作。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收存古代神话的著作主要有《山

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等。其中《山海经》的收

存量最多,也是最完整地保持我国古代神话原始面貌的一部书。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

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

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

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神话的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早期生活和心

理的钥匙。

先秦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

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

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韩

非子》、《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或雄辩锐

利,或浪漫奇幻。诸子散文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

汉赋是中国汉代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

专事铺叙,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

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

赋在先秦儒家荀子时便已是一种文体,《荀子》一书中已有《赋

篇》,分别写云、蚕、礼、知、针五种事物。赋到西汉时,已成为汉

代文学的代表,乃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汉赋的主要代表人

物有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杨雄、枚乘等人。

唐诗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

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

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

风俗,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在创作方法上,既

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

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言、七言古诗,

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

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

“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

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

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

极盛于宋。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后来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

礼。经宋代无数词人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宋

词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

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在风格上,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

风格是典雅婉约、曲尽情态,是情景交融的抒情之作。豪放派的词作

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

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都成为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

彩,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国学链接☆

苏东坡和美食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他也很有一手,其中,广为人知

的就是“东坡肉”。

东坡肉是怎么来的呢?

苏东坡在杭州做地方官时,在西湖上修建了一条长堤,既为群众

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老百姓为了感谢他的功绩,听说

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

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

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

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

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

美,以后就把这种红烧肉称为“东坡肉”。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

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唐传奇产生了直接

的影响。

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搜神记》之后,优秀的志怪小说当数刘义庆的《幽明录》。较好的

志怪小说,还有十六国时代王嘉的《拾遗记》,多述历代遗闻;旧题

陶潜所作《搜神后记》,内容与《搜神记》相仿。梁代吴均的《续齐

谐记》,也以神怪为主,

志怪小说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唐代传奇,首先是在志怪的

基础上,加以繁衍扩展形成的。在整个文学史上,志怪小说始终没有

消失。其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乃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至于六朝

志怪中的故事,为后代小说、戏剧所吸收,加以创变,推陈出新,更

是不胜枚举。

什么是“唐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

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

闻异事的小说体式。代表作品有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

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等。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

志怪、神仙等,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

巧更力口成熟。

唐传奇的兴起宣告了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何为“话本”

话本是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也简称“话”。“说话”就是讲故

事,类似现代的说书。

话本的作者几乎都是无名氏,创作后又经不断补充润饰,多数经

过了文人加工。话本的语言以白话为主,融合部分文言,间亦穿插一

些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语言生动、泼辣,富于表演力,

作品的主角多为手工业者、妇女、市井商人等,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所

喜闻乐见。

宋元话本有各种不同的派别和名称。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

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一般篇幅较长,讲的是历史故

事,还有称作诗话的,但有的书并不标明体裁。话本的文字详略也有

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种类型。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

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

出的成就。因此,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话本对后代的通俗文学和戏剧、曲艺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的白

话小说主要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等文学名著都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

乐府双璧

“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

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

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叙事长诗之一,选自宋

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长达三百余字,写的是少女木

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奔赴疆场、屡立战功而又不失劳动人

民本色的女英雄形象。诗的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精

妙工整的律句。句型或整或散、长短错落,排句的反复咏叹,比喻的

新颖出奇,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国学链接☆

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年来有口皆碑。那么,历

史上真的有花木兰其人吗?

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曾记载,花木兰姓花,名木兰,父

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军官,大姐名花木莲,弟名花雄,母亲姓袁。这不

仅说明了花木兰确有其人,还记载了她的家庭。中国通俗作家苗培时

先生为《沧波珠影》所写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华民族英雄花木

兰在长达12年的战场上誓死杀敌、身经百战,多次立下战功,当她

凯旋回来,汉文帝召见她,想留她在京城做官,而花木兰仅仅要求做

个普通百姓,汉文帝允准了她的请求,成全了她的高尚志气。”

从明清的史料、文章,到现在的史学家、作家的考察论证,可以

充分证明花木兰确有其人,代父从军确有其事。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诗篇名,因其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

名。最早见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全诗一千七百多字,是保存下来

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

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歌颂了兰芝

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孔雀东

南飞》艺术成就较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

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全诗语言朴素通畅,叙事中兼有浓厚

抒情,描写上多用铺张排比,是当时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这两首叙事长诗,以其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以及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诗歌宝库中一双放

射奇光异彩的宝石,被称为“乐府双璧”。

图书的由来

图书,顾名思义,即指有图之书。有插图的书在古代早已有之,

清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

《清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当时虽未发

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先例。

到了宋代,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在甘肃敦煌石窟

发现的《金刚经》是唐代威通九年(868)所刊,卷首就有一幅十分

精美的佛说法图。

宋末以后,绘图书籍更为广泛,水平更高。如《三国演义》的附

图达240幅之多,清代的《避暑山庄图咏》等书多以图文并重。这样

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书籍又叫图书了。

珍本、抄本、孤本

珍本:即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如罕见的革命文献、极有价值

的古旧图书资料等。珍本贵在“难得”。

抄本:也叫做写本,指手抄的书籍。现存最早的抄本书是西晋元

康六年写的佛经残卷,因为当时尚无印刷术。抄本常因系名家手迹,

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原因,显得十分珍贵。

孤本:仅存一本的图书,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的旧

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我国唐代印刷的

《金刚经》卷子,就是孤本。

☆国学链接☆

《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

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金刚经》

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一切宗教

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

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

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

作品体气高妙。王粲的诗、赋、散文俱佳,号称“兼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