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2024.07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文法”》)材料二: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几乎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

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材料三: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祖先在建筑中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B.

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

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看出。

D.

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B.

宋时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C.

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D.

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3.

根据材料三,下列诗句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

)A.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C.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D.

东风袅袅泛崇光,夜色空蒙月转廊。4.

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5.

下面一段材料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中提到的建筑理念,谈谈“荣国府”的建筑特点。(黛玉)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非攻①鲁迅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那人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墨子说,“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径奔店主所指点的处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很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墨子说:“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了起来。“我舟战有钩拒②,你的义也有钩拒么?”他问道。“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摘编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注】①《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文本二:我们读鲁迅的《故事新编》,无论是《奔月》《理水》,还是《非攻》,都会感觉到他是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先驱者的命运的问题,一切为民请命者的命运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两种“调子”:崇高的与嘲讽、荒诞的,悲壮的与悲凉的。两种调子互相消长,形成内在的紧张关系,而且小说后半部分情节都忽然翻转,把前面的情节颠覆,很像现在所说的先锋派小说和后现代小说。(选自钱理群《鲁迅〈故事新编〉漫谈》)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B.

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人深思。C.

小说交代了墨子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助宋伐楚”,详细描述了他在宋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生动。D.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墨子所穿草鞋的两次描写使他席不暇暖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生动。B.

在墨子出了南关之后的情节中,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动作、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C.

小说语言精练,包含丰富生活内容,把抽象的历史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富有现代气息。D.

小说在塑造墨子这一鲜明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浓墨重彩地表达了对愚弱国民的讽喻。8.

鲁迅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从侧面塑造墨子这一形象的。9.

文本二谈到《故事新编》都在关注“为民请命者的命运问题”,请你结合两则文本对其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徇私A贪浊B非止坏公C法D损百姓E纵事未发闻F中G心H岂不常惧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爱”的含义相同。B.

秦惠王,指秦惠文王赢驷;《谏逐客书》“昔缪公求士”的“缪公”指秦穆公,“王”比“公”地位尊崇。C.

巢,意为筑巢居住,与《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军”在词类活用上用法相同。D.

“与夫鱼鸟何以异哉”与林觉民的《与妻书》中“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的“何”用法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

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两个正面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

唐太宗认为,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但能使百姓获得安宁,而且自身常获欢乐。D.

文章最后以巢末之鸟、穴窟之鱼都是“贪饵故”被捕获为喻,警戒官员们要做到“履忠正,蹈公清”。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14.

上文论述要戒“贪鄙”,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与之相应的论述是哪两句?请写出原句并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①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本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两句直抒胸臆,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B.

“更好”“何妨”写出作者因被风浪所阻而“露宿”,依旧不改其乐的达观胸襟。C.

作者把阵阵涛声比作龙宫的音乐,设想明天准定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D.

全词的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16.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我的工作,我的未来”语文课上,房老师引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来总结各位同学的发言,并用文中曾皙的“___________”激励一位志向与众不同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到,阿房宫的“___________”,比民间织布的工女还要多;钉头突出,“___________”,真是“纷奢”之极。(3)乡村民宿“凤鸣人家”背水临山,开业之前,店主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配上“百姓美食如经,肴馔类书”作为楹联,受到游客喜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诺贝尔奖115年来,有592位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奖,女性获奖者有17位、18人次,只占区区3%。其中,化学奖获得者只有4位,两位还是居里夫人母女。物理学奖则只有两位女性得主,其中还是居里夫人贡献了一半,而且自1963年以来,女性再也没有获得过物理学奖。

A

,迄今12位女性得主,但也只占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总数的5%。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屠呦呦获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B

、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屠呦呦获奖,①说明中国女性在智能方面同样超尘出俗。②女性在顺利“走出厨房”后,③能够赢得多么大的舞台,④屠呦呦的成长之路,⑤已给出了答案。⑥对于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方面,⑦那些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难有作为的陈腐印象和刻板观念,⑧纯属无稽之谈和迂腐之论。屠呦呦的经历也充分说明,新中国所施行的一系列男女平等政策,对女性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双重推动,屠呦呦的获奖,正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所结出的硕果。随着国家愈加重视女性人才成长,更多支持女性人才成长的政策举措出台,社会各界合力营造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多的“屠呦呦”将在平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在没有“天花板”的空间里脱颖而出。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①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12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既也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②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已”,“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20.

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加点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心里有千言万语,可嘴里又说不出。B.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C.

过了片刻,他又压低声音催了一遍:“格里高尔!格里高尔!”D.

干枯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21.

对科学论文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助于增强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顿号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22.

以下两个句子中都有“正是……”,说说二者表达上的不同。

(1)屠呦呦的获奖,正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所结出的硕果。(2)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其实这“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也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始终。面对“千变万化”的个体发展愿景,面对似乎“千篇一律”的社会规范要求,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呢?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错,原文是“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2.(3分)A(“同一结构的院落”错。原文是“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原文中没有“同一结构”的表达)3.(3分)B(结合原文“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知,“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指建筑和自然的结合。而B项只是涉及自然之美)4.(4分)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如开篇引用明律、清律对官造府邸继承问题的阐述,又如举例“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秦氏办丧事”等,论证有力。②论据典型准确。文中选择了明律、清律和《红楼梦》典型章节作为论据,说服力强。③论证语言严谨。如“事实上”“亦成为一般百姓”“堪称”“几乎成为”等,表述严谨。(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5.(6分)①荣国府是由主要建筑物加以附属建筑物周绕联络而成的。如“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小小的三间厅,……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②荣国府的大门是位势财富的象征,具有庄严性和神秘感。由“照样也是三间大门”“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等可看出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③荣国府房屋的建造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例如荣国府“门”“穿堂”“厅”“正房大院”等的布局是直线条的;荣国府花园和风景受道家观念影响,反映了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建筑和自然之间是合而为一的,例如“雕梁画栋”“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每点2分,共6分,结合三则材料,并结合节选第三回的具体句子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C(C“助宋伐楚”错,文中提到“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意在表明墨子是“阻楚伐宋”)7.(3分)D(本文重点塑造了墨子不计名利、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对愚弱国民的讽喻没有浓墨重彩)8.(4分)侧面描写:①对比手法,在与曹公子、公输般的对比中,写出了墨子反对空谈,一心为民的实干家形象,他的沉静坚毅,刚直有力凸显其为“中国的脊梁”。②衬托手法,墨子归途中的落魄与尴尬,墨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却依然为了民众而奔波,使墨子不计名利、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传奇式的伟大英雄”形象更加突出。(4分,答出2点即满分。每点2分,指出手法,概括形象特点,并且结合文本加以佐证)9.(6分)①《非攻》里的“为民请命者”——墨子身上有两种“调子”:崇高的与嘲讽、荒诞的,悲壮的与悲凉的。文本一中墨子为民请命的形象是崇高的、悲壮的,但其“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被“募去了破包狱”,想避雨却“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等也写出了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是悲凉的,体现其嘲讽、荒诞性。②《非攻》最后一段情节忽然翻转,墨子救了宋国立了大功非但无人问津,反遭不公待遇。人们不了解英雄为他们做出的牺牲,这样写讽刺了作者所生活的当时的社会,同时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引导人们关注“先驱者的命运的问题”,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6分,每点3分,指出艺术性,并且结合文本加以佐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EF11.(3分)A(爱,吝惜)12.(3分)B(B项“两个正面事例”有错,“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是反面事例)13.(8分)(1)(4分)大丈夫怎么能随意贪求财物,而危害了自身的性命,使子孙总是心怀惭愧羞耻呢?(“苟”“害”“每”各1分,句意1分)

(2)(4分)你进去上前为(他,项羽)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若”“寿”“因”各1分,句意1分)14.(3分)“(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告诫君王以史为鉴,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A.直抒胸臆错)16.(6分)①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写、浪漫主义)。不写自己被风雨所阻,而是想象水神挽留自己共看斜阳这种奇妙的想象,生动表现了词人旷达心境。②作者使用拟人手法。“波神”二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着眼于波神风伯的“善戏”,下笔不同凡响。这里的“波神”赋予了人的主观想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2)架梁之椽多于在庾之粟粒(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

18.(4分)A.生理学或医学奖稍好B.也是中国女性的骄傲19.(6分)第①句可修改为:说明中国女性在智能方面同样出类拔萃;第⑥句可修改为:在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方面;第⑦句可修改为:那些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难有作为的刻板印象和陈腐观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20.(3分)A(A.“又”副词,表示“说明另一方面的情况”;B“又”副词,表示“补充,追加”;

C.“又”副词,表示“重复”;D.“又”副词,表示“继续”)21.(3分)第①处:顿号让画线处成为两个独立的短语,使句子内部的两个并列短语对称整齐,增强可读性;顿号标示的停顿,使两个短语逻辑严密、生动形象,更能突出街道整齐划一和千变万化的统一给人的美感。第②处:顿号让画线处成为两个独立的短语,并列关系清晰明确,增强可读性;顿号标示的停顿,意在突出每幢房子样式和风格的多变带来的不和谐、杂乱之感。22.(4分)

(1)中的“正是⋯⋯”运用比喻,把获奖比作结出的硕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对女性人才成长所起的作用,语言丰富,具有感染力。

(2)中的“正是⋯⋯”体现了议论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明确地阐述了回廊整体上是“大同”,花窗是“小异”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四、写作(60分)23.阅卷标准参照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新课程Ⅰ卷评分标准。参考立意:以规范为基,展个性之姿

始于和谐统一,成于个性发展守和谐规范,扬青春个性以社会和谐之树,绽个人发展之果赋分参考:(1)基本观察分:45分

(2)一等文:60分-48分(单项20分-16分)一等上:60分-54分,一等下:53分-48分。二等文:45分—33分(单项15分—1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