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1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2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3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4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F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根本,更是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关键,不同行业的体系不同,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体系。许多企业在认证体系时,只考虑ISO9000标准的符合性,目的是通过认证,未意识到体系认证的意义和精神。有些企业虽然构建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因素影响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企业“两张皮”现象,使得体系不能着地,不仅不能提高质量,还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任何企业如若有生产到销售过程,那么就有了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犹如人的眼睛,眼睛与生俱来,但视力可以后天再造即体系优化。体系认证企业只是有符合国际规范的条款,应进行体系优化,向卓越质量迈进,争取超越ISO9000标准,实现体系本土化。同时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舶来品,大多是国外经验的总结,因此我国需要对体系进行优化,使其本土化,贴合企业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发挥体系应有作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还需要对生产和管理进行统筹协调。体系优化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体系优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追逐的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主要集中在员工意识、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企业内部市场的理论构想最早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弗雷斯特教授。他在《新公司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并勾画出未来理想的管理组织。弗雷斯特强调,为了应对技术复杂、高度不确定以及持续迅速变迁的外部环境,新的组织应被设计成更具市场机制的特征,具有一种超结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管理创新,首先,实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改变了过去公司与各部门、各部门与员工之间单一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行政隶属关系与市场经济关系并行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改变公司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实现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使各项管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狠抓细节、夯实基础,真正体现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最后,实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是一项宏大而又艰巨的工作。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传统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它涉及到组织机构、基础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看,各项内容密切联系、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只有统筹兼顾,全面完成各项基础工作,才能确保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本课题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潜油电泵企业内进行实践,制定针对智能燃气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QC小组,保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树立“零缺陷”目标,通过以上管理实践验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智能燃气表企业适用性。同时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智能燃气表企业生产,在企业内部提出了针对智能燃气表生产企业的质量管控体系。另外本课题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应用于智能燃气表的机采一体化服务中,形成了智能燃气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并描述了智能燃气表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在机采一体化技术服务中的应用。本文通过以上改进,对产品质量提升的效果进行验证,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竞争力,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参考案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F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是F公司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必由之路,可以使F公司建立起预防质量缺陷的有效机制,使F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2)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增强F公司的声誉及核心竞争力。F公司的声誉良好,就能取得顾客的信任。同时,F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订单,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形成良性循环。(3)本论文结合相关战略管理思想和理论,以F公司目前发展的现状,分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重点分析其改善之必要性及研究有哪些可采取的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能够为F公司提出不同的质量管理思路,使F公司处于一个正确的上升管理状态,最终达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社会和谐,使F公司实现真正的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己任,朝着“国际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领跑者”的愿景目标奋进。为F公司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二、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最终所将解决的问题F公司公司成立于1995年,系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航天能源与意大利飞奥集团合资组建,是国内专业从事燃气调压计量等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倡导绿色、安全、高效的理念,并将其贯注于每一个产品、每一次服务、每一项承诺中,不断推动气态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产品服务包括长输管线建设,城镇燃气输配,智能计量,关键零部件生产等,建立了优越品牌供应商战略联盟,集中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品牌优势,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包括尼尔森、西斯耐特、爱拓利、罗美特和美卡诺等。本文主要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分析F公司质量管理现状,探讨F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规划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提出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措施。本文的研究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指出本文的主要框架和内容,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界定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梳理质量管理成功的要素及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F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对F公司发展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分析F公司质量管理现状,进一步探讨F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研究。第五章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及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重新策划和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F公司质量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本部分提出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层是关键,同时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而且企业内部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作,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是对公司传统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创新。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强化流程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等。第六章是结论及展望。对全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对未来进行展望。三、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及存在问题、工作计划等。(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并查阅F公司内部信息资料,深入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和最新动态,从中科学筛选出具有参考意义的文献,梳理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案例分析方法。本研究以作者所在的F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并梳理出体系中的薄弱关键环节,从薄弱关键环节设计体系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对本研究的体系优化和研究结论进行验证,使得本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二)技术路线绪论相关理论基础绪论相关理论基础产品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F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F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F公司质量管理的运行保障结论与展望(三)预期目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这些关键环节的薄弱之处,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理念并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对体系中的薄弱关键环节提出优化设计,然后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为其他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成果的评价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四)研究难点本研究以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现状为出发点,按质量、质量管理理论将体系分为若干环节,然后分析了智能燃气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五个薄弱关键环节客户服务、记录控制、人员情况、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手段,并以此作为优化体系的五个切入点,分别运用过程能力指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质量激励机制、风险系数进行体系优化。(五)存在问题由于本人学识和能力所限,论文肯定有诸多局限性。例如,由于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有限,本人在F公司的质量管理分析存在不足之处。另外,由于本人工作经验及获得信息的渠道等条件所限制,使本文涉及行业和其他企业情况的数据资料不尽详细,无法获得更多的企业外部、内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只能根据平时工作积累和公司内部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很多东西无法量化,给深入分析和比较造成一定的难度,使论证的说服力有所下降,这不失为本文比较遗憾的地方。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实际继续学习、探索和总结相关理论,用于指导自己更好地进行工作实践。(六)工作计划1.2022.4.9-2022.4.30

进行论文选题,分析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2.2022.4.30-2022.6.19

确定论文研究内容及论文大纲,搜集资料进行论文写作,完成论文初稿及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3.2022.6.20-2022.6.21

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完善。4.2022.6.22-2022.7.5

根据论文模版对论文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毕业论文的各项要求,形成论文定稿准备答辩四、文献综述(一)全面质量管理二十世纪早期,美国知名管理专家泰勒在《科学管理》中第一次指出在人员中开展合理分工的观点,也就是把计划与执行职能划分清楚,其中添加质量检验部分设定专业的检验组织。这个时候质量管理活动就是简单的依赖测试来去除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以便确保最终的整体质量。主要方式就是全部或抽样检验,其功能就是事后管理,杜绝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出厂或进入下道流程。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者费根堡姆(A.V.Feigenbaum)就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第一次指出具体定义,且清楚表明质量成本的关键性。全面质量管理重点喊个三个部分,“三全”通常表示:=1\*GB3①全面的质量,也就是不限制在产品上,此外也可以涵盖服务与工作质量在内的广义层面上的质量;=2\*GB3②全过程,也就是不限制在生产时期,其中也可以涵盖市场研发、产品设定研发、生产技术筹备、生产、检验查看、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质量管理的整个流程;=3\*GB3③全员参加,也就是不限制在领导与管理职员身上,而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实际上,以上指出的“三全”是体系科学的核心观点的展现。所以,部分专家将其叫做质量管理体系工程。美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但是本质上上依靠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是日本。此外更加领先的当代“质量经营”观念源自日本,其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前提上拓展而来的当代运作观点与管理方案。“质量经营”并非之前全面质量管理科技与方式的拓展,而是将质量文化当做前提,将行为科学当做重点,将零缺陷管理当做着手点,将改善质量、作用、成本结构、提升质量效益当做基础,将客户满意当做宗旨,将质量管理系统当做保证的运作模式与运作规划。“质量经营”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和现实的延伸,是质量效益型公司的重要方式,是公司管理观点的开创可变革。如同质量管理专家美国朱兰、日本石川馨、久米均等人指出“质量管理是公司运作核心”一般,质量运作对于公司自身内部管理有非常关键的现实作用。更多现实情况表明,质量运作加快公司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产生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研究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影响质量的人为等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等有统一规范,但企业管理体系并非只有质量管理体系,还有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体系,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几个体系的结合。Agus(2005)通过试验方法证明了在公司内部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公司的业绩优于未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公司,长期坚持执行全面质量管理要素,可有效提升公司质量业绩,其中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对于公司绩效影响最大。Donna&Summaers(2009)提出,企业要想实现相关方质量,应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包括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等子体系。Santosetal(2013)研究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并进行了相关分析。RowlandE.Worlu(2015)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能否在制造型企业中顺利实施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及客户的支持。高层管理人员全力以赴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将使客户满意,一旦客户满意,他们就会保持忠诚。同时还必须高度关注来自客户反馈,及时对客户反馈结果进行有效处理。NicolaeTudorescu(2010)通过成本效益指标的评估来界定质量管理水平,验证了全面质量过程对成本效益的控制对提高质量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促进作用。质量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获得、处理、传播和使用数据的能力。AsaadHameed(2019)和Al-Ali(2019)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形式对影响全面质量管理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最终通过数据对比,研究人员建议公司专注于发展员工的参与度和敬业度,因为他们是企业效益提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种软硬形式的TQM对克服业务挑战的影响将是有利的。美国质量学者Mersch(2018)提出,实施体系管理的企业,生产成本会增加,但可以有效降低质量成本,减少不合格品,因此比不实施体系管理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质量学者Peljhan&Marc(2018)以实施体系管理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体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实施体系管理的企业绩效明显高于未实施企业,体系可以降低质量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Zelniketal.(2012)研究发现,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记录和评估等特性,不合规情况和质量问题将会减少。关于应用体系的研究,学者们的结论并非绝对相同,少数学者认为体系不一定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改善和绩效提高,ISO9000资格认证对企业质量管理和绩效未必有促进作用,只是为企业打开市场业务大门。Limaetal.(2000)通过对比体系认证企业与未体系认证企业,发现两者在质量管理方面未出现明显差距。本研究认为,体系认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积极效应,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取决于体系认证动机。企业从内因出发认证体系,才能意识到体系重要性、必要性等,才能对体系优化,使得体系贴合企业实际情况,从而本土化。迫于外部压力(外因)所导致的体系认证,不利于体现体系有效性,企业高管对体系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体系优化。我们应将体系看作质量标志或品牌标志,而非企业经营成本。张冰(2017)认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其作为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新起点,不断对体系本身进行自我优化、完善、创新等,企业为了赶“ISO9000潮”所进行的贯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体系认证等,而不是出于苦练质量内功、提高管理水平等的思想、做法等是有害的。形式主义的体系认证和脱离质量管理所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割裂了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的内在关联,是与贯标、构建体系、体系认证等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刘亚涛(2017)认为,企业应正确处理质量管理与体系的关系,不能因为推行质量管理而不贯标,而应以贯标促进质量管理规范化,以质量管理思想作为指导,学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企业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效果。Andrew(2018)认为企业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时,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按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并把企业的管理方法等通过体系文件形式呈现,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懈努力。黄从根(2019)对石油行业产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石油装备制造业应该强化质量管理理念,构建针对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一体化,从原材料采购到最后的生产销售,建议形成一整套完成质量控制体系。郭振华(2019)提出创新技术和设备,质量控制人员全方位把控各个生产部门的技术优势,结合定期技术沟通,有机整合与更新技术,在大规模实验的前提下,深入探讨技术创新的可行性,保证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生产水平。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制定并优化技术进步,创新管理机制,严控原材料质量,改进供应链管理。(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相关研究质量管理体系优化需要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领导的质量意识一定是组织中最强的,也是员工质量意识的发源地,领导意识引领员工意识。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体系优化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刘翠娥和崔宁(2017)提出,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改善组织管理方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培养员工对体系的正确认识,可以使员工意识到企业体系与先进体系之间的差距,激发员工优化体系的意愿,从而推动企业质量发展。林清华(2019)分析了2015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运营的影响,发现新版体系强调企业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应根据新版体系进行体系优化,体系优化对企业生产运行十分重要。王斌等(2019)构建了风险判定模型,从风险发生概率、发生后果以及可识别度三个维度对质量工作活动进行风险判定并计算风险系数,制定预防措施,将风险思维贯彻于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之中,从而达到优化体系的目的。张蔓等(2018)指出,质量管理体系应紧跟信息时代步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自动数据汇总和统计替代原始记录和手工传递模式,减少质量数据误差。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质量管理体系将会涉及更多环节,体系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满足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需求,保障体系高效运行。本研究中的记录控制环节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达到体系优化效果。金锡满(2019)围绕化工企业的特有市场环境,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提倡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设体系,在生产、客户服务中不断进行优化,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本研究认为我国的化工企业种类繁多,而在制定相关体系时没有考虑不同领域所带来的差异,为了保证企业有一套合理体系,企业有关部门应对不同区域进行区分,对体系进行优化,使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生根发芽。金秀实和佟明明(2015)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分析,提出具体体系优化措施。羡剑(2015)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体系优化问题得到了高度关注。他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体系优化措施,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水平。质量学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效果的评价,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和指标。孙建敏(2016)基于部分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提出三层次评价模型:使命、流程输出和流程变量。韩福荣等(201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构建评价模型。李文丽(2019)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从满足企业标准、持续优化、实施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在质量管理信息中加入评价模块,直接反映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效果,为企业高管决策提供参考资料。由此可以看出,质量学者对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识、信息化、客户服务等方面,同时也研究了各行各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效果的评价,但制造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很少,关于人员情况、纠正措施方面的研究还不系统,尚有提升空间。(四)研究评述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热点,质量学者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使得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大量研究,也拓展了这些理论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领域的应用,为后续学者研究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面,学者对客户服务、信息化、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对各行各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积累了经验。虽然学者们对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有着丰富研究,但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中仍然存在不足。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面,不同学者研究不同方面或不同应用领域的体系优化,国内学者对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提供了很多思路,但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是很突出,且研究不是很全面。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成果的评价方面,学者们大多停留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保障性措施上,很少有学者研究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成果的有效性。国内学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成果的评价,研究很少,大多借鉴国外经验,直接套用国外形式,很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模型,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实用性。因此,本研究以F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关键环节,对质量管理体系薄弱关键环节进行体系优化,并以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后运行成果构建评价模型,从而验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有效性。五、论文简要大纲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1.4本论文的创新点2相关理论基础 2.1质量管理 2.1.1质量管理的概念 2.1.1质量管理成功要素 2.1.3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2.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F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F公司现状3.2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3.2.1体系初期建设情况 3.2.2质量方针与目标 3.2.3职能分配 3.2.4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 3.3F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与客户沟通存在盲点3.3.2产品不合格率攀升3.3.3记录控制工作效率低3.3.4人员素质跟不上企业需求3.4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4.1模型初步构建3.4.2实证分析 3.4.2.1样本情况概括 3.4.2.2相关性分析3.4.2.3回归分析4F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4.1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4.2部门结构环节优化 4.2.1公司高层管理部门的调整 4.2.2对内部机构的调整 4.3预防措施手段环节优化 4.3.1主体塑造与自组织单位 4.3.2设计质量激励机制 4.3.3引入风险系数 4.4记录控制环节优化 4.5人员情况环节优化 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F公司质量管理的运行保障 5.1强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基础 5.2构建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 5.3加强和规范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5.4加强基础工作管理 5.5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6结论及展望 6.1研究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六、参考文献[1]刘宏.谈精细化管理[J].商业经济,2016,16(24):99-100.[2]刘澍.建立主动型、预防型、信息化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1):130-133.[3]刘晓波.企业如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J].企业研究,2016(9):58-59.[4]刘亚涛.5S服务质量管理——让顾客更满意[J].清华管理评论,2013(2):86-93.[5]马虹,杨昌乐.军工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研析[J].现代营销,2020(2):139-141.[6]沈松.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4):147-149.[7]石川馨[日].质量管理入门[M].刘灯宝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8]万春笋.L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9):130-131.[9]王斌,穆菁和孙振等.基于风险思维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量化评价及管理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9(3):49-54.[10]王建李,张冬梅.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障及改进措施[J].中国质量,2015(7):118-123.[11]王金德.互联网+全面质量管理[J].上海质量,2018(8):50-53.[12]王进.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企业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8):21-26.[13]吴建芹,袁静和陈烨.关于商业智能项目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8):41-43.[14]吴升林.煤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4):100-102.[15]羡剑.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518-523.[16]徐丽丽,李劲.基于过程能力分析的服务质量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3):98-100.[17]徐小龙,何军.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问题探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2):39-42.[18]严霞,高川.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6):148-149.[19]杨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成及关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5):55-57.[20]杨华.对航海类中职学校运行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职业,2019(18):69-70.[21]杨娜.论质量管理与成长的关系[J].民营科技,2017(2):81-82.[22]约瑟夫·朱兰[美].朱兰质量手册[M].焦叔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3]张贺梅.加强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化工管理,2017(24):70-73.[24]张蔓,李文和屈媛媛等.电子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使用优化[J].医疗装备,2018,31(3):80-83.[25]张守真,凌云和张志强.企业标准化与管理体系的关系[J].中国船检,2009(9):84-88.[26]张勇,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7]赵奎.基于生物进化视角的质量系统演变及评价方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4.[28]钟鸣.基于关联规则和云模型的水库诱发地震风险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3.[29]Allen,L.C.RoleofaQualityManagementSysteminImprovingPatientSafety-LaboratoryAspects[J].ClinicalBiochemistry,2013,46(13-14):1187-1193.[30]Andrew,W.ProjectSuceessandQualityBalancingTheIronTriangle[M].CRCPressInc,2018.[31]Beckford,J.Quality:ACriticalIntroduction[M].Routledge,2016.[32]Clinton,R.J.,Loudon,D.L.,&Stevens,R.E.,etal.TheRoleoftheMarketingDepartmentintheImplementationandMaintenanceofa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System[J].Taylor&FrancisGroup,2008,1(3):39-49.[33]Donna,C.,&Summaers,S.QualityManagement:CreatingandSustaining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M].PearsonPrenticeHall,2009.[34]Josephson,S.,&Kadefors,A.ConstructionCultureQualityManagementandCollaborativePractice[J].BuildingResearchandInformation,2019,30(6):392-400.[35]Lima,M.A.M.,Resende,M.,&Hasenclever,L.,etal.QualityCertificationandPerformanceofBrazilianFirms:AnEmpirical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0,66(2):143-147.[36]Lu,W.T.,Li,Z.,&Zhang,H.Y.TotalQualityManagementandEvaluation:AStudyoftheCoastalHighwaySystem[J].JournalofCoastalResearch,2019,98(5):407-413.[37]Malik,V.,&Singh,S.ArtificialIntelligentEnvironments:RiskManagementandQualityAssuranceImplementation[J].JournalofDiscreteMathematicalSciencesandCryptography,2020,23(1):187-195.[38]Mersch,S.TheRoleofISOCertificationinImprovingManagementSystemsandQualityControls[J].MetalFinishing,2008,106(12):28-29.[39]Osanna,M.N.,Durakbasa,L.,&Si,L.,etal.QualityManagementandMetrologyinIntelligentManufacturing[J].IFACProceedingsVolumes,2001,34(17):129-134.[40]Park,S.H.,Shin,W.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