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3E/wKhkGGaacNiAKjXXAAOKF69ut60624.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3E/wKhkGGaacNiAKjXXAAOKF69ut606242.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3E/wKhkGGaacNiAKjXXAAOKF69ut606243.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3E/wKhkGGaacNiAKjXXAAOKF69ut606244.jp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00/3E/wKhkGGaacNiAKjXXAAOKF69ut606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离开了史料,一切历史研究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环境史学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客观可信的环境史史料为前提,要建立在丰富的、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环境史学因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而成为历史学中备受关注的分支学科。几十年来,环境史研究者致力于环境史学基本理论、学术方法的研究,环境思想、生态观、环境制度等宏观问题的探讨以及区域性环境变迁案例或具体环境变迁问题的剖析,从不同层面逐渐充实、丰富并支撑起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框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有的研究者对环境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容易导致环境史学研究的根基不够稳固。有几分证据,才能说几分话。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史史料是奠定环境史学研究基础、影响环境史学发展情况的关键,是体现环境史内涵及特色的核心。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运用,既是我国环境史学建设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环境史学有别于西方环境史学并在学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超越西方环境史学的关键。环境史史料主要是指记录、承载历史上环境变迁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及其特点、形态、规律等内容的文本与非文本资料。由于环境变迁史涉及的要素众多,故其内涵包罗万象,不仅有环境开发的内容,也有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及修复的内容,包括多学科视域中反映环境变迁指标及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实验结论等,因而几乎所有与环境相关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或口传文献、实物资料等,都可以纳入其范畴。由此可见,环境史史料具有跨学科、复合性的特性。这些不同类型及学科的史料,在具体环境史问题的研究中,往往能发挥对环境变迁不同层域研究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对国家、地区环境变迁历史进行全方位解读,能够更好地展现某类环境、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变迁脉络。在环境史研究中,如此海量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史料相互补充、印证甚至纠谬,可以形成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难以形成的整体性、共通性的知识谱系,既能让研究者探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原因、过程、结果、特点、趋势等,也能让环境史学科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学术目的、学科定位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这是环境史史料对加强环境史学建设、推动环境史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所在。当前,如何用好环境史史料已成为环境史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研究者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搜集、整理、辑佚文本图像、口述、实物等史料中的环境史资料信息,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结果及数据,影音资料等环境数字史料,并进行校勘、辨伪、考据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根据环境史学的特性,用好史料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多学科史科贯通使用,二是形成多维立体的证据集合,让环境史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可信。(摘编自周琼《环境史史料的特性与意义》)材料二:构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既是史学研究深化和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和现实的要求。构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耦合。只有当各方面的条件具备并形成正向的相互作用,构建才能顺利进行。第一,根据对世界和中国局势的判断和追求设定研究的主题。在对时代潮流的基本判断已经发生变化之后,历史研究的主题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仅是调整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应该是在一个地球的背景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个框架中,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做出合理解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以合理定位。第二,主要采用中国概念构建具有渗透力和穿透性的体系。概念是构建体系的基础。先前的体系都使用从欧美历史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把欧美经验普世化的、带有欧美中心论色彩的各种体系。现在构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不是要走向中国中心论,因为如果是这样,实际上并不能跳出欧美中心论形成的逻辑。而是要从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出发,建立以包含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以及环境的世界为本的话语体系。这样的中国概念,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适性。中国概念的发掘和总结需要回到中国历史,与此同时,要用这样的概念来解释和重构外国和世界的环境史。第三,在不同学科协同配合中构建话语体系。不同学科的协同不是通过计划学术能够达成的,而是要自觉通过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来完成的,也是在营造自由探索氛围基础上通过学术竞争达成的。不同学科的从业者要意识到自己学科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认识到局限性才能做到开放和包容,才能在整体研究和体系构建上实现突破。总之,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是需要正视和立即开始做的事情,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既需要夯实基础建设,也需要无畏开创的勇气和魄力。在这方面,日本学者探索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既有杉原熏、川胜平太、滨下武志等打破欧洲中心论、启迪加州学派的成功经验,也有安田喜宪等走向日本中心论的教训。(摘编自包茂红《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构建刍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环境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备受关注的学科,但是研究者的观点不一,容易使目前环境史学研究的根基不牢。B.在具体环境史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同类型及学科的大量史料之间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有助于形成整体性、共通性的知识谱系。C.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全球背景下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需要对世界和中国局势的正确判断。D.无论是从史学研究深化、人才培养看,还是从现实需求看,我们都需要重视我国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环境史学高度重视环境史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运用,就能有别于西方环境史学,并实现对西方环境史学的超越。B.环境史研究结论要做到客观可信,不仅需要做好基础性工作,还需要多学科史料贯通使用和多维立体的证据集合。C.构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要跳出欧美中心论形成的逻辑,要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为出发点,融入中国概念。D.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不足,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所在学科的局限性,才能做到开放包容,实现研究突破。3.下列事例不能论证材料一中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世界环境史专家伊懋可说:“环境史和许多其他学科有关联,在环境史领域,我们可能比在其他领域更明白万事万物最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道理。”B.史料丰富是中国环境史的独特优势,它能够让我们梳理我国自然环境演变的脉络、特征,建立宏观叙事框架,为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科体系奠定基础。C.对于海洋环境史的研究,吴建新特别强调要“注意以人为中心,注意社会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要“注意自然生产力与人创造的生产力二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在新史学视野下,贺科伟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史料分为传世历史文献、文学类史料、出土考古资料和科技考古资料四大类进行介绍。4.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图一环境史总纲图二环境史研究单位与路径A.图一表明环境史学在于研究在一个地球的背景中认识和调整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B.图二表明环境史学的研究定位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是复合的闭环系统。C.从图二看,环境史学的研究需要不同学科能够相互配合,从而构建话语体系。D.综合两图,研究中国环境史学,必须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的普适性。5.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请从两则材料中任选一则,写一段提要,80个字左右。(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时间的味道陈新还有一个故事,也与时间有关。表面的浮浅和内质的醇厚,都是时间的季节呈现。几年前,穿行在人生青年秋色中的老袁刚搬来与我做邻居时,给人的印象挺不错的,因为他开朗热情,对人客气。俗话说,阎王不打笑脸人,大家无法拒绝一颗和善的心。尤其是得知老袁离婚后,除了带走孩子,几乎净身出户时.大家更对憔悴忙碌的老袁充满了同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居们却发现,开朗的老袁其实身上罩着一层令人迷惘的雾,他在雾的中心,表面上看他与我们邻近,却存在着某种看不透的距离。一扇总是紧闭的门,消减了彼此间起初盎然的友情,将我们与他隔成了两个世界。①老袁从不加入我们激战犹酣的“麻将长城战”,也不参与我们闻香品茗的“龙门阵聊天会”。除了循规蹈矩地上班,无论外而是否阳光灿烂,抑或欢乐明媚,他几乎都把自己和儿子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总是避讳晾晒内心,没谁知道这父子俩在家里搞什么。我所住那层楼3号房的老李是个热心人,每年春暖花开之时,他都如一面旗帜,会组织邻居们一起去踏青赏花,出尘入尘于最优美的风景里,优哉游哉。老袁搬来后,老李也邀请老袁参加,饱览山红水绿、通感大地的花期。虽然老袁欣然前往,但大家在成都龙泉驿区桃花节上游玩时,满满的雅致却被老袁打翻在地,扫兴的感觉,如桃花落红。那天中午,大家在鲜花簇拥的一个“农家乐”饭庄解决午餐,个个都像翩翩飞舞扑向桃蕊的蜜蜂,都想沾沾桃花开放时最美的运气。然而饭毕,就在大家或剔牙或打着饱嗝起身,欲继续填饱眼睛对桃花色彩的饥渴之时,老袁见桌上的麻婆豆腐还剩了半盘,却矫情地叫老板给他打包,说拿回家热热还能将就一顿饭。老袁这么贪小便宜,让大家愕然,②他的心情长街策马春风得意,我们却即刻瞧他不起,觉得他是睁眼瞎考状元丢人现眼——你在大酒店吃饭,倘是对剩菜打个包还没啥,这可是农家乐啊!何况手里拎着一袋“潲水”赏花,这像啥话呢?阴云吹了过来,我感觉老袁的另类也在渐渐罩住我心中的晴朗。我没想到,剧情仍在继续。有时候,生活的原色不施粉黛也一样婀娜曲折令人惊诧。有一年夏天,在炎炎的烈日下,我站在双桥子一抹绿色的行道树下歇息之时,无意间看见一个满头是汗的小孩子,正在垃圾桶里专注地翻找着废旧饮料瓶,臭气飘忽,令人掩鼻。正在我厌弃着这种夏天流行的城市元素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在臭气中淘宝的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老袁的儿子小恩。怕触痛孩子刚刚发芽的自尊,我便谨小慎微地问他:“小恩,你这是……勤工俭学?”被我询问,小恩很尴尬,但还是嗫嚅着说:“我爸让我这半个月自己捡废品卖了养活自己,一天三顿都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爸说,我只有每天能给他交上5元钱的住宿费,晚上才能回家睡觉,否则我就只能在大街上睡。说这叫学会生存。”小恩的话,③让我的眼睛顿时成了浪潮涌动的海洋。我觉得老袁原来不仅抠门,还是个心肠狠毒的人——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呢,哪有父亲这样折磨孩子的?何况小恩才12岁呀!12岁的孩子怎么自己养活自己?被恻隐弄湿的怆然的心情,让我对老袁更添了一份恨。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开门倒垃圾时,凄厉的寒冷中一个影子吓了我一跳,定睛再看时,只见黑咕隆咚的走廊上,小恩正默默地蜷缩在墙的角落,冻得瑟瑟发抖。刺骨的寒风挤过楼道的缝隙,如利刀般割着我的心,在这个被温暖和光明抛弃的角落,小思孤独存在,我似乎猜到了什么,但还是问了原因。原来,小恩在吃晚餐时,嫌面条不好吃,便将碗里的面条偷偷倒进厨房的垃圾桶,结果被老袁发现了,便被罚在门外与黑暗及寒冷相处,面壁反思。“为啥面条不好吃?”我问小恩。听了我带着温暖语气的问话,小恩满面怨恨,眼泪夺眶而出。他悄悄地对我说:“那面条是用中午的剩菜汤汤煮的烩面,但我爸从来舍不得把这些剩菜汤汤倒掉,说倒掉了可惜,是浪费!他全都用来拌面条吃了,还总强迫我跟他一起吃……”联想到夏天里小恩在垃圾桶里翻找废旧塑料瓶的情景,我竟然一时听得头皮发麻。唉,小恩真可怜,他怎么有这样一个抠门的父亲啊!当同楼层的邻居都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更鄙视老袁,也更不愿意与老袁往来了。……却没想到,一个患难,却割开了老袁隐秘的世界。那是雅安地震刚发生时的事。虽然成都远离灾区,但人们心系灾区,也不时被灾区传来的故事感动。忽一日,我发现通常情况下好为人首、喜欢俯视人的老李,竟然对老袁客气和尊重得不行。④脊梁如山,何曾见他弯过?老李的突兀变化,不免令我匪夷所思。“你今天咋这么反常?突然对老袁如此谄媚?”我以借书看的名义闪进老李的家后,低声问老李。“人不可貌相啊!我们真的错了……”老李羞愧地解释起原因来,“你不知道,今天上午,老袁给雅安地震灾区捐了一万块钱啊!”“你在说聊斋吧?老袁这个葛朗台,咋可能为灾区捐款?还一捐就是一万块?”“你忘了我在红十字会上班吗?这事还能有假?他来捐钱时,我正好在现场。”老李说。对呀,老李是在红十字会上班的呀!我怎么忘了这事呢?于是我对老李的话有些相信了。“而且,老袁走后,我又在电脑里查了,发现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老袁都有捐款记录,金额也都上万……”老李脸上写满了愧疚。又说,老袁平时喜欢看书、写东西,却不会打麻将、斗地主,所以看上去孤僻,不合群,“他就是一个文人,一个书痴,他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自己孤独而安静的时间和环境,怎么合群呢?我们真的误解他了!”老李的话让我心里顿时如打翻五味瓶……善良,是善良人的通行证。老袁的故事是芬芳的,这个芬芳的呈现,是时间开出的花,如果没有时间的沉淀,人们就看不到他内心怡人的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袁搬来与“我们”做邻居,人们感觉他为人不错,知道他的遭遇后,大家都对他充满了同情。B.老袁性格内向,内心郁闷,从不参加“我们”的集体活动,总是把自己与儿子关在家里,足不出户。C.老袁参加成都龙泉驿区桃花节游玩时打包剩菜,扫了大家游玩的兴致,大家以为老袁贪小便宜,瞧不起他。D.老袁对自己的儿子小恩十分严格,“我”甚至认为有点狠毒,但是他对受灾地区的捐款很大方,让人刮目相看。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①“不加人”“不参与”两个短语描写出老袁与众不同的“怪异”。B.句②“长街策马”“春风得意”化用古人诗句,使语言典雅有趣。C.句③运用比喻和夸张,刻画出“我”对老袁这个“心肠狠毒”之人的愤怒。D.句④“脊梁如山”和问号强调老李不轻易佩服他人,也写出他对老袁的敬重。8.“味道”需要品味才可以感知,你从“时间的味道”这篇文章中品味到了怎样的“味道”?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5分)9.文章以“我”为视角进行叙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甘罗者,甘茂[注]孙也。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选自《史记》,有删改)[注]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战胜eq\o\ac(□,A)攻取eq\o\ac(□,B)破城eq\o\ac(□,C)堕邑eq\o\ac(□,D)不知eq\o\ac(□,E)其数eq\o\ac(□,F)臣之eq\o\ac(□,G)功eq\o\ac(□,H)不如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女,文中指第二人称代词“你”,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女”意思不同。B.于,文中意思是“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王坐于堂上”的“于”意思相同。C.五乘,即五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古代常用“百乘”“千乘”作兵力的代称。D.说,文中指游说,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说”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国和燕国交换人员,两国交好,秦国打算派张唐去燕国,但张唐认为自己曾攻打过赵国,被赵国记仇,自己去燕国要经过赵国,可能会有危险。B.文信侯劝说张唐去燕国遭拒,秦国名将之后甘罗得知此事后,主动请求去劝说张唐。起初文信侯不信任甘罗,但最终被甘罗打动,同意甘罗的意见。C.甘罗去见张唐,先让张唐与武安君比功劳,后又用应侯与文信侯比专横,最后甘罗暗示张唐要是不去燕国,应侯和武安君会害死张唐,于是张唐答应去燕国。D.甘罗请求去赵国,秦始皇答应了,甘罗成功让赵王把土地给秦国,秦国放回燕国太子,赵国攻打燕国,赵、秦两国取得了燕国的土地,甘罗因功被封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4分)(2)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4分)14.甘罗是如何劝说赵王割让五个城邑给秦国的?请简要概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鸿门[唐]胡曾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项羽[宋]张耒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诗中“鹰扬六合晨”与张诗中“拔山盖世”都凸显了项羽的英雄形象。B.胡诗中“樽前若取谋臣计”指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听取范增建议一事。C.胡诗将“鸿门开宴”时的项羽与失败时的项羽对比,张诗将沛公与项羽对比。D.两首诗从题材上来说均是咏史怀古诗,借评价历史人物给人以启迪。16.两首诗都写到了项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一样,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说自己的志向时,说自己不擅长礼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他的谦辞。(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可见诗人心胸之博大。(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不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京绣有着悠久历史。辽代在燕京曾设有绣院,京绣由此发端。随着元朝定都北京,将技艺精湛的刺绣艺人汇集到京城,让他们专门为帝王侯爵绣制服饰,京绣的风格逐渐产生。明代之后,京绣特色越来越鲜明,技艺精湛,针法严密,用工用料讲究,纹样图式也更具规范性。到清代,尤其光绪年间,京绣的工艺水平达到①的高度,誉满四方。清末民初,京绣匠人和技艺开始走向民间,北京当时有几十家绣坊,继承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加入了更多民间的东西,使之更民俗化,将京绣艺术发扬光大,成为②的代表绣种。京绣制品的荟萃地集中在前门外荷包巷的西湖营绣花街。由于京绣主要服务于皇家,所以在绣品颜色和图案纹样的运用上极其讲究,主要用色为黑、黄、红、蓝。黑象征高深,黄象征皇权,红象征喜庆,蓝象征高贵。京绣图案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宗旨,富有③的特定含义,有些纹样在其他绣种中被禁止使用,如五爪龙图案。京绣以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海水江崖为主,其中龙和海水江崖的造型都有严格规定。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①,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颐和园的长廊,可谓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800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②,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③。且先以这样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在汕尾的美食节上,冬节蛤、扁食面、菜茶、层糕粿……各种美食,应有尽有。C.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D.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为即将出版发行的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研究者的观点不一”原因分析不当,从原文看,是因为“有的研究者对环境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2.A(“就能有别于西方环境史学”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也是中国环境史学有别于西方环境史学并在学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超越西方环境史学的关键”;另外“实现对西方环境史学的超越”扩大范围)3.C(材料一论述的是“环境史史料的特性与意义”,C项强调的是对环境史的具体研究策略,在材料一中未涉及)4.B(本题可用排除法,A.C.D三项在材料中都能找到相应文字依据。而B项中,“闭环”分析错误,从图二看,这是一个复合系统,但看不出是一个闭环系统)5.①示例一:(材料一)环境史学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真实的环境史史料;这类史料内涵丰富,具有跨学科、复合性的特性;当前,环境史研究者必须首先思考如何用好环境史史料。②示例二:(材料二)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构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话语体系;构建这一体系要立足中国实际,主要采用中国概念,讲求不同学科的配合;构建这一体系要有战略性目光,不能急于求成。(能够准确提取、整合、概括材料内容,4分;答案思路有逻辑性,2分)6.B(“性格内向,内心郁闷”错误,从文章“开朗热情,对人客气”以及后文对地震灾区的“大方捐款”,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性格内向、内心郁闷的人)7.C(从下文“虎毒还不食子呢,哪有父亲这样折磨孩子的?何况小恩才12岁呀!12岁的孩子怎么自己养活自己?”两个疑问句来看,“我的眼睛顿时成了浪潮涌动的海洋”应该是对小恩的同情,而非对老袁的愤怒)8.品味到“爱”的味道。(1分)“老袁”对“小恩”的爱是父爱,老袁以另类的方式表达了对小恩的爱;(2分)“老袁”献给灾区的爱是大爱。(2分)(答“善”“美”,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9.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我”见证了老袁贪小便宜、对儿子苛刻的教育以及向地震灾区捐款的行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3分)②便于直接抒情,表达思想感情,对老袁打包剩菜的“瞧不起”得知老袁让儿子捡垃圾学会生存的“更添了一份恨”、看见老袁惩罚儿子浪费的“头皮发麻”“小恩真可怜”,以及知道老袁捐款“一万元”的“如打翻五味瓶”的情感,都是在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3分)10.BDF[(原文标点)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11.D(“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说”通“悦”,意思是“高兴”)12.C(“应侯和武安君会害死张唐”错,甘罗说武安君违逆了应侯,最后被弄死,暗示张唐不答应文信侯,会被比应侯更专横的文信侯弄死)13.(1)现在我在这里已经长到十二岁了,您就让我去试试,为什么急于呵斥呢?(得分点:“试”“叱”及状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1分)(2)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丞相而您不肯去,我不知道您死的地方啦。(得分点:“卿”“相”“处”各1分,大意1分)14.甘罗说秦国和燕国交好,是为了攻打赵国,占领赵国土地。(1分)然后建议赵王割让土地给秦国,破坏秦国和燕国的关系,并趁机联合秦国进攻燕国。(2分)【参考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秦始皇帝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去,三年后燕王姬喜派太子丹来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想要和燕国一起讨伐赵国来扩大河间的土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说:‘能得到张唐的人给一百里的土地。’现在到燕国必定经过赵国,我不能去。”文信侯很不高兴,但也不能勉强。甘罗说:“君侯为什么这么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国太子姬丹已经来做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而他不肯去。”甘罗说:“我请求说服他去。”文信侯叱责道:“去!我亲自请他都不肯,你又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伟大的项橐生下来七岁就做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在这里已经长到十二岁了,您就让我去试试,为什么急于呵斥呢?”于是甘罗就去拜见张唐说:“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相比谁的大?”张唐说:“武安君在南边挫败了强大的楚国,北边威慑燕国和赵国,战胜攻取,破城隳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不如他。”甘罗说:“应侯被秦国重用,和文信侯相比谁专横呢?”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横。”甘罗说:“您确实知道他不如文信侯专横吗?”张唐说:“知道。”甘罗说:“应侯想要进攻赵国,武安君认为很难办,结果离开咸阳七里就马上死在了杜邮。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丞相而您不肯去,我不知道您死的地方啦。”张唐说:“请让我根据你这小孩子的开导而启程吧。”便让人整理行装,准备上路。距离启程还有几天,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让我替张唐先去报告赵国。”始皇召见甘罗,让他出使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游说赵王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听说张唐做燕国的丞相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做人质,这是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做燕国的丞相,这是秦国不欺骗燕国。燕国、秦国互不欺骗,要是攻打赵国,那就危险了。燕国、秦国互不欺骗没有别的缘故,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的土地。大王不如赐给我五个城邑来扩大河间的土地,请求遣还燕太子,和强赵合攻弱燕。”赵王立即亲自割让五个城邑来给秦国扩充河间的土地。秦国让燕太子返回。赵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产品物流合同要点分析
- 2025年度办公室绿植养护与室内环境美化合同
- 房屋租赁合同公文
- 企业人才测评及职业发展规划支持方案设计
- 云计算服务配置与管理手册
- 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南
- 设计服务合同书
- 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操作手册
- 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委托协议书
- 车床购买合同样本
- 邢台市桥西区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师述职教研组长述职报告
- 2023年宁夏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浙江首考英语听力原文解惑课件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无人机空域管理
- 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
-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更新要点解读-1074177503
- 【班级管理表格】学生检讨反思承诺书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
- (完整版)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