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设计:科学教案_第1页
教育教学设计:科学教案_第2页
教育教学设计:科学教案_第3页
教育教学设计:科学教案_第4页
教育教学设计: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小动物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小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谁是小鸡的妈妈?

1、教师出示小鸡、鸭子、鹅、母鸡、公鸡的图片,让学生帮助小鸡找妈妈。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小鸡和妈妈的外形相似的地方。

3、教师指导学生在班内展示小鸡和妈妈的相似特征。

4、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其他证据.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纠正

学生的知识性错误。

5、教师总结:有些动物通过下蛋的方式繁殖后代,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的

地方。

二、它们的妈妈是谁?

1、教师指导学生从熟悉的小羊和小鸵鸟入手,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妈妈。

2、教师播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3、教师介绍小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蝉、蚕也属于变态发育。

4、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发育过程类似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补充其他变态发育的

小动物。

三、找一找,哪个是动物爸爸朋I5个是动物妈妈。

1、教师指导学生辨认图中的雌性、雄性孔雀和鸳鸯。

2、教师出示其他几组雌性和雄性动物,让学生观察和寻找不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动物找妈妈》

小鸡鸭子鹅母鸡公鸡

雌性雄性

8.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0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9、塑料

教学目标:

1、直到塑料是一种常见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不同的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各做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塑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塑料制成的。

4、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塑料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认识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塑料制品。

2、教师出示塑料制品,如塑料盒、塑料筐等。

3、师生总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很多物品使用塑料制成的。

(-)观察塑料,认识塑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塑料的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

2、师生交流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演示实验。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塑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的特点。

(三)交流塑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学生交流塑料的利与弊。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塑料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又带了来了不利的一面,

我们要合理使用、处理塑料制品。

三、拓展活动

1、教师提出活动指向: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总结塑料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10、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出示纸箱,在空中晃动两下):请同学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2、2、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伸进手去摸一摸。

3、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石头。

二、探究活动

(-)找一找那里有石头。

师:课前,老是布置大家搜集石头,谁能介绍一下:你们的石头是在哪里找到的?它的形状

或颜色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学校、公园里有很多石头,同学们能找到吗?

老师还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石头制成的物品,请看大屏幕。

学生观看大屏幕,说出石头物品的名字。

教师小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特点。

1、讨论观察方法。

师:我们要研究它,才能发现它更多的秘密。同学们有设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进行比较、用手摸、用眼看等。

2、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来研究石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用记号笔给石头编号,

在观察带来的石头,比一比,看谁发现的最多。

(学生分组观察)

教师小结并板书:石头的颜色、纹路不同

3、摸一摸。

(1)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同学的石头真光滑呀!其他同学呢?下面我们就摸一摸石头。

(2)学生活动,比较石头的光滑程度并进行排序。

(3)学生汇报,教师随即追问:它们的表面摸起来感觉一样吗?

(4)小结并板书:石头质地坚硬。

4、敲一敲。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用过或者见过石头蒜臼子?为什么用它能够把蒜捣

碎?期间,教师提示学生:使用石头蒜臼子时要注意安全。

(2)教师指导学生用锤子敲石头。教师提示:不要太用力,注意安全.

(3)学生活动,汇报结论:石头不容易被锤子敲碎,说明石头质地坚硬。

(4)小结并板书:石头质地坚硬。

5、刻一刻。

(1)谈话:同学们都会观察,又发现了石头的一个特点:坚硬。这些石头都一样硬吗?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石头中那块更硬呢?

(2)学生说办法:比较,将不同的石头互相刻一刻、敲一敲、划一划.

(3)师生小结并板书:石头的坚硬程度不同。

6、深化小结。

(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石头颜色、纹路、光滑程度、坚硬程度都不一样呢?

(2)学生推测:可能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种类的石头。

(3)师生小结:因为这些石头属于不同的种类,所以它们的特点都不一样。

三、拓展活动

1、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来研究石头。刚才我们用锤子敲一敲来观察石头,就是

在利用工具观察。

2、看来,同学们已经回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了。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观察方法研究更多物

体,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

11、我们周围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的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教师板书“植物”二字,学生朗读。

2、教师提出问题:这里的“植”字是什么偏旁?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继续猜想除了带“木”的偏胖的字与植物有关,带“书-”的偏旁也

与植物有关吗?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

4、引出本节课课题:我们周围的植物。

二、探究新知

(-)走进校园赏花。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校园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进入校园首先看到什么花。

2、学生细心观察并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

3、交流汇报:我们的校园里有玉兰花、月季、牡丹、樱花、杏花等。

4、教师提问:同学们能说一说桃花与杏花的花瓣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吗?

5、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桃花与杏花的花瓣的形状来区分。桃花的花瓣比较长,杏花的花

瓣比较圆。(此外,可以从两种花的颜色、味道、开花时间的早晚等判断杏花和桃花。)

(-)走进校园观树。

1、教师提问:我们的校园里种植了那些树木?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校园里的树。

3、交流汇报。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整,提出问题:同学们能说出松树叶和柏树

叶有什么不同吗?

4、归纳小结: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呈鱼鳞状。

(三)走进校园看菜。

1、教师提问:我们的校园里不但有花、有树,还有一块块小菜园,同学们认识这些蔬菜吗?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校园里的蔬菜。

3、交流汇报。教师可引导其他小组及时补充完整。

4、学生归纳:校园里有韭菜、菠菜、鸡腿葱等。

5、教师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分韭菜、菠菜、鸡腿葱等。

6、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舌头尝一尝。

7、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科学课上可以用到这些观察方法。

(四)走进大自然认识植物。

1、教师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周围入手,仔细观察地里有什么植物,并借助幻灯片出示校园

周围的植物。

2、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3、归纳小结:地里有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

4、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出示玉米、金鱼藻图片)吗?

5、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6、归纳小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生长在土里。

(五)对比认识。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分芹菜和芫荽的,说说你们的区分的办法。

(五)梳理总结。

1、学生回忆本节课认识的植物名称。

2、教师总结:想菠菜、柳树、月季……都是植物,植物属于生物。

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桃花和杏花的花瓣,松树叶和柏树叶,芹菜和芫荽的相同与不同,

就是在进行比较。

三、课后拓展

提出问题:在校园里找一找课堂上认识的植物,说一说这些植物的名称。

15、番茄与番茄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

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观察、制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谜语导入:红红脸蛋像苹果,切开里面汁儿多,生吃熟食都可以,酸酸甜甜就是我。打一种

蔬菜。

学生回答:西红柿。

师(出示西红柿实物):西红柿也叫番茄,是大家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它是怎么来的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二、探究与实践

(-)番茄的生长过程。

小组讨论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播放视频:小番茄的生长旅程。

小组交流、总结防窃的生长过程一一种子入土、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开花结果。

教师点评、总结:像番茄这样自然生长的物品属于自然世界。

(二)我们来做番茄酱

番茄和番茄酱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播放制作番茄酱的视频。

学生总结制作流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熬煮、加佐料、装瓶密封等。

师生一起制作番茄酱。

小组交流制作番茄酱的体会与收获:番茄酱是人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想番茄酱这样有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苹果酱、梨汁等有人工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属于人工世界。

三、拓展与创新

教师出示小麦与面粉、树木与木桌、石头与石雕的图片。

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属于自然世界,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房子、河流、纺织产品、建筑物等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如河流、湖泊、山脉、动物、植物等;有些属于人工

世界,如家用电器、通信工具、建筑物等。

16、做个小挂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0•

2、能简要讲述小挂钩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3、乐于表达、讲述在制作小挂钩式的创意和想法。

4、初步了解产品的创造力来源于人们的需求。

活动准备:曲别针、铁丝、铜丝、手帕或毛巾、挂钩、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需求

教师出示衣服和毛巾摆放杂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讲述这种做法的缺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应该吧衣服和毛巾用挂钩挂起来。

教师提问:如何制作挂钩?(板书:做个小挂钩。)

二、设计与制作

(-)设计小挂钩。

教师用课件出示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小挂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小挂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小挂钩的形状,并画下来,教师适时帮助、引导。

学生小组间展示、评价设计方案,教师指导学生选出最佳的机组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选择什么材料,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小挂钩的形状和材料可以从多角度去选择。

(-)做个小挂钩。

学生各个小组在最佳设计方案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并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测试小挂钩的性能,完善作品。

学生在小组间展示、评价制作的小挂钩,交流制作过程及使用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三、拓展与创新

教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小挂钩是怎么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小挂钩的设计、制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挂钩是由人设计并制作走出来的”。

教师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板书设计: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4、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3、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一支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它们默默无闻、勤劳

不息地耕耘者。它们虽小,但却是动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

土壤中的动物王国,探寻其中的奥秘。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土壤中的小动物”。

二、探究活动

(-)土壤中生活着那些小动物?

1、谈话:同学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吗?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和它们亲密接触的经历

吗?谁能具体说一说?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已知的土壤中的小动物,说说这小动物的特点。有过观察经验的同

学可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经历。

2、谈话: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很多同学还亲自观察过它们。老师还想考考你

们,人是土壤中的这些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土壤剖面图,认一认土壤中小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并播放土壤中的小动物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资料,了解比较

有代表性的几种小动物的特点。

3、谈话: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在土壤里默默生活着,与土壤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

就是这些动物的家。

(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那些小动物。

1、谈话:土壤中的动物大君真是丰富多彩,大自然更是奇妙无穷。接下来,我们就走出教

室,到美丽的校园里观察土壤中小动物的奥秘。

2、观察小动物时,同学们觉得应该重点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观察。

(三)交流提升,说说土壤中小动物的特点。

1、谈话: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那么投入,肯定有了新发现。那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

现。

各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发现。

2、谈话:同学们觉得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小组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地方,如记录的现象形象、生动,

小组合作默契,观察中没有惊扰小动物等。同时;也说说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小动物更多美丽的地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

课后继续对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跟踪研究。

12>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好记录。

3、愿意再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

4、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