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4·江苏泰州期末)据报道,北京时间2024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放射升空。三个放射场均位于海岸线旁边。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放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3题。运载火箭名称放射场放射时间中国长征5号B海南文昌(19°19'N,109°48'E)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欧洲织女星库鲁(5°14'N,52°47'W)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美国猎鹰9号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1.放射场所在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依次为(B)A.海南文昌、库鲁、卡纳维拉尔角B.库鲁、海南文昌、卡纳维拉尔角C.卡纳维拉尔角、海南文昌、库鲁D.卡纳维拉尔角、库鲁、海南文昌2.从三枚火箭放射到2024年10月1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更趋势是(D)A.始终加快 B.先加快后减慢C.始终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3.三枚火箭放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依次为(D)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C.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D.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三个放射场所在地的纬度从低到高是库鲁、海南文昌、卡纳维拉尔角,则放射场所在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依次为库鲁、海南文昌、卡纳维拉尔角,B正确。第2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7月初经过远日点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最快,所以,从三枚火箭放射到10月1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更趋势是先减慢后加快,D正确。第3题,要推断三枚火箭放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依次,应将三枚火箭的放射时间统一换算为同一时区时间。当欧洲织女星放射场地库鲁,即西三区区时为4月28日22时50分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9时50分(西三区和东八区相差11个小时,东加西减);当美国猎鹰9号放射场地卡纳维拉尔角,即西五区区时为4月28日22时44分时,北京时间为4月29日11时44分(西五区和东八区相差13个小时,东加西减)。故三枚火箭放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依次为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D正确。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4~5题。4.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D)A.东 B.南 C.西 D.北解析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则②为春、秋分日。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正值当地的夏季,B正确。第5题,题图所在地区位于浙江省,位于北回来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P指示北方,D正确。(2024·吉林长春期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热水器集热板成始终角。右图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全球不同纬度年内的倾角调整幅度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有关图中a、b、c、d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B)A.a>c B.a=c C.b=d D.b<d7.假如黄赤交角由23°26'变大到24°,a、b、c、d数值将如何变更?(C)①a和b都变大②a变大,b变小③c和d都变大④c变大,d变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第6题,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可以利用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更幅度,则a为23°26',b为66°34',c为23°26',d为46°52'。因此,a=c,A错误,B正确。b>d,C、D错误。故选B。第7题,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来线的度数,南北回来线之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因为回来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则极圈度数变小。结合上题可知,a为回来线,b为极圈,c的度数与回来线相同,d的度数是回来线度数的2倍,因此a、c、d变大,b变小,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2024·广东佛山月考改编)某日上午第三节课时,我国某地校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时,正在上课的王老师看到明媚的阳光洒在靠窗一列的学生侧脸上。下图为该校的校内平面简图。据此完成8~10题。8.王老师所在班级和讲台的方位分别是(A)A.①东 B.②西C.③东 D.④西9.细心的小明发觉,旗杆的影子总是在下午1时左右为一天中最短,该校可能位于(B)A.松嫩平原 B.四川盆地C.吐鲁番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10.形成“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一现象的缘由是(D)A.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B.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C.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D.太阳高度的日变更解析第8题,上午第三节课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阳光从东南方向照进教室,教室位于南侧,为图中的①②,C、D错误;老师看到阳光洒在学生脸上,可推断出讲台位于东方,①正确,②错误。故选A。第9题,一天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旗杆影子下午1时左右为一天中最短,说明该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下午1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可算出该地位于105°E旁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B正确。第10题,日出时太阳高度小,气温低,“日初出沧沧凉凉”,中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及其日中如探汤”,缘由是太阳高度的日变更,D正确;与太阳直射点季节性移动、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无关,A、B、C错误。故选D。(2024·重庆巴蜀中学期末)下图为中国某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α和β的差值约为(C)A.23.5° B.30° C.47° D.60°12.正午太阳高度由α变为β的过程中,该地(B)A.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B.昼长持续变长C.夜长先变长后变短 D.夜长持续变长解析第11题,由于该地全年没有直射现象,并且正午太阳光线始终来自南方,因此该地位于北回来线以北,其中α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β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α和β的差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更幅度,为回来线度数的2倍,约为47°,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2题,正午太阳高度由α变为β的过程代表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就变长。该地位于北半球,昼长持续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辽宁丹东期末)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的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及方位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当太阳于方位①处落下时,该地当天的昼长为(B)A.14小时 B.9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14.当太阳于方位②处落下当天,某人在正午时刻测得其身高恰好与影长相等,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C)A.(30°N,90°E) B.(45°N,86°E)C.(45°N,90°E) D.(30°N,150°E)解析第13题,材料信息表明,题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的日落时刻,日落最晚的③应表示夏至日,日落最早的①应表示冬至日,②则应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当地二分日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20时,由于昼夜平分,日落地方时应为18时,由此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当太阳于方位①处落下时,北京时间为18:30,则当地地方时为16:30,由此可以计算,该地当天的昼长为(16:30-12:00)×2=9小时,B正确。第14题,依据上题推断可知,当太阳于方位②处落下当天,应为二分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某人在正午时刻测得其身高恰好与影长相等,则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当地离直射纬线的纬度约为45°,由此可知,当地地理纬度为45°,由于当地位于我国境内,其纬度应为45°N。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2小时,由此可计算,当地经度约为90°E。因此,C正确。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变更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变更物体运动的速率,下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依据图文资料完成15~16题。15.假如在图中的a、b、c、d四条河中顺流放木排,假设水文地质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峻的河流是(A)A.a河流 B.b河流 C.c河流 D.d河流16.在b河中逆水行船,仅从节约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B)A.靠近河流中心航行 B.靠向逆水的右岸航行C.航道最深处航行 D.靠向顺水的右岸航行解析第15题,依据影响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因素分析,相同速度物体所在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图中a、b、c河流均位于北半球,d河流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a河流纬度最高,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明显,即木排向河流右岸偏移最严峻的河流,所以A正确。第16题,图中b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水流方向的右岸水流速度较快,左岸水流速度较慢,所以在b河中逆水行船,仅从节约动力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水流较慢的一侧,顺水方向的左岸即逆水方向的右岸,故B正确。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右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表示月日前后的光照状况。(2分)

(2)此时A点地方时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A、B、C三点中昼最短的是点,其昼长是。(4分)

(3)比较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2分)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2分)

(5)此时悉尼是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2分)

(6)此图中0:00所在经线的经度为。(2分)

答案(1)1222(2)9:003:00C12小时(3)C>A>B(或B<A<C)(4)由南回来线向南北两方降低(5)夏昼夜平分(6)135°W解析第(1)题,此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说明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表示12月22日前后的光照状况。第(2)题,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此时A点地方时为9:00,B点的日出时间是3:00。此时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A、B、C三点中,C点纬度最低,昼最短,其位于赤道,昼长是12小时。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三点自转线速度大小是C>A>B或B<A<C。第(4)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来线向南北两方降低。第(5)题,此时悉尼是夏季,再过三个月,太阳直射赤道,B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第(6)题,由图可知,0:00所在经线位于180°经线以东45°,经度为135°W。18.(2024·河南濮阳期中)(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M、N、P三条线中:线表示夏至日全球各纬度白昼时数分布状况;假如黄赤交角为0°,则线可以表示全球任何时候各地白昼时数分布状况。(4分)

(2)N线表示的日子,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的昼夜长短状况是。(2分)

(3)我国广东省汕头市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则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汕头冬至日白昼时数的是。(2分)

(4)P线表示的日子,曾母暗沙的正午太阳高度比海口的(填“高”或“低”)。(2分)

答案(1)NP(2)极昼(3)④(4)高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M、N、P三条线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图中N线应表示夏至日全球各纬度白昼时数分布状况。假如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南北移动,全球各地都是昼夜平分,则P线可以表示全球任何时候各地白昼时数分布状况。第(2)题,图中N线表示夏至日全球各纬度白昼时数分布状况,我国北极黄河站位于b段,应出现极昼现象。第(3)题,因图中M线表示冬至日全球各纬度白昼时数分布状况,汕头位于北回来线旁边,冬至日昼短夜长,白昼短于12小时,故表示汕头冬至日白昼时数的是④。第(4)题,P线表示二分日全球各纬度白昼时数分布状况,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和海口相比,曾母暗沙距离赤道更近,故曾母暗沙的正午太阳高度比海口的高。19.(2024·湖北咸宁期末)(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4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26°N,119°E)动身,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44°N,88°E)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其次节课。图1材料二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高校的日晷景观图(图1)及示意图(图2)。本校地理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制作了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如图3所示,用硬纸板折叠一个角度α后分别充当晷面与底座,用细杆垂直穿过晷面中心当作晷针,在晷面上画好全天12个时辰。图2图3材料三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城市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福州64°87°64°41°乌鲁木齐46°69°46°23°(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说明其产生缘由。(6分)(2)简述将制作好的日晷正确放置时的要求。(4分)(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更的共同特点,并分析缘由。(6分)答案(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缘由: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2)日晷的晷针为南北方向,上端指向北极星(或正北方向);放置的地面要水平,阳光照耀时无遮挡。(3)特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缘由:两地均位于北回来线以北,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减小;冬至日直射南回来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增大。解析第(1)题,须要从经纬度的差异进行分析作答。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相比福州,乌鲁木齐的纬度更高,昼长更短,夜长更长,日出时间更晚;其次,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乌鲁木齐和福州两地经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位置更靠西,日出时间更晚。所以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第(2)题,据材料二可知,放置日晷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