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体出售,拆分售股给公司员工和上市三种:2010年,卡梅伦上台后,英国推动了所谓“二次私有化”进程。这些举措A.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 B.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C.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 D.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2.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塑造了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当年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林肯接见斯托夫人人时,说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据此可知这一小说()A.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C.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高度赞扬 D.唤起美国社会对黑人奴隶的关注3.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凡三年中运米700万斛,此时北方需南粮仍不甚殷。安史之乱起,自长江入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加强 B.南方成为经济重心C.藩镇割据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D.大规模海运的开始4.1920年11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一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明当时A.工农革命联盟已经形成 B.工会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C.强调无产阶级团结斗争 D.国民大革命进人发展新阶段5.陈独秀指出,阶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级的政治家政客的腐败而且无能和代议制度的信用,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A.革命方向出现了转变趋向 B.民主宪政出现危机C.资产阶级丧失革命领导权 D.国共矛盾日益加剧6.19世纪中期,日本学者渡边华山认为:西方各国“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文中“唐山”是指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荷兰7.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8.“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 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9.1864~1894年中国进出口平均税率的变动如图所示。据此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殖民地化程度日趋严重C.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 D.海关行政权力尚未丧失10.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我们在贸易上遵循着这种惯例去做,就稳稳地可以保证我们的王国每年一定会增多20万镑财富,并且一定是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祖国。——(英)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以下对当时英国历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国家利益至上 B.重商主义积累资本 C.对外贸易保持逆差 D.鼓励出口扩大市场11.图1和图2分别为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分布示意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际霸权的转移 B.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C.生产社会化加剧 D.石油资源分布的差异12.1869年,广方言馆移驻江南制造总局。“学馆之设,本与制造相表里,况今日击时艰,创深痛巨,苟非及时振奋,几无自立地步。运筹帷幄者,亟宜储材积学,以期致用”。据此可知,广方言馆的设置主要体现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意识 B.实业救国的时代追求C.“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D.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13.近代有人向政府上书建言:“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此上书应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民国初年 D.新文化运动中14.美国在罗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主张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反对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现在美国政府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这主要表明美国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 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政府干预主导经济发展 D.经济运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15.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16.1908年,在香港生长并加入英国国籍的李宝鉴、李宝镛兄弟因与居住在香山县的堂兄争夺田产发生诉讼,被地方官讯办。驻广州英国领事多次要求广东官府将二人交出,两广总督则认为二人自称新会县人,无疑是中国人,拒绝交人。当时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晚清的这种双重国籍现象A.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B.促进了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C.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 D.体现了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17.古代罗马法中规定:法官在审理诉讼案件时,如果原告有欺作、胁迫等行为,被告如果也有可原谅的错误,法官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这一规定A.提升了法官的司法权威 B.有利于维护诚信和公平C.意在维护罗马公民利益 D.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18.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19.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20.19世纪80年代后,一个包含以武力、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控制世界意思的新造词汇,逐步流行于欧美。该词汇是A.垄断 B.工业化 C.法西斯 D.帝国主义21.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月工资(卢布)196598088353197516601228120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 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22.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 B.代议制度有待发展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 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23.1940年6月,英国同日本签订《英日天津协定》等条约,规定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由英、日共管;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禁止武器、弹药并铁道材料之通过缅甸输送,禁止缅甸输出之货物,在香港也禁止输出。”这体现了A.英国支持日本南进战略 B.英日结盟封锁中国C.中英盟国关系岀现裂痕 D.英国对日绥靖政策24.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于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 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 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25.古罗马普通公民所穿的托加长袍是简朴而没有装饰的,是天然毛料的颜色;平民的服色多为深灰、浅灰或褐色;参加选举的候选人穿着纯白色的托加袍,以引人注目;贵族、执政官、皇帝、将军等人所穿的托加喜爱以紫色作为服色。这表明古罗马A.法律体系健全 B.奢靡之风盛行 C.等级制度森严 D.人文氛围浓厚26.如图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 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27.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28.钱乘旦教授《德国通史》“民族国家时代”卷,叙述了1815-1918年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该过程表现为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B.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容克贵族主导地位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既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29.1854年夏,到访天京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指出:“(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对于他们,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里的“他们”是指A.封建官僚地主 B.工商业者阶层 C.知识分子群体 D.驻华公使领事30.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里根上任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里根随即推行了一系列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举措。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货币增长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即使因利率过高触发了经济危机也没有手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3年10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次复苏比战后历次复苏都更强劲有力。究其原因,主要受益于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里根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其六年任期所造成的预算赤字超过了1981年以前历届总统欠债的总和。造成如此庞大的预算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减税与增加军费同时并举,为美国财力所不堪负担,而里根经济班子的计算失误又加剧了这一事实。从1985年起,里根政府着手从干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这使得美国企业界再次沉浸于乐观的情绪之中,美国经济增速随之提高。(1)根据材料归纳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经济学的意义。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军在1901年设置了关押布尔平民的集中营,荚军总司令基钦纳下令先后将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人口密度极高,食物、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l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她向世人揭露了集中营内的惨状,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年青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面对压力,英国不得不改善了集中营的状况。——《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集中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军集中营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为了医治经济的“滞胀”,一反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故A正确;这些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错误;这些措施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故C说法错误;这些措施不能推动第三产业兴起,故D错误。2、D【解析】

材料中《汤姆叔叔的小屋》对黑人形象的塑造,有利于通过文学传播的方式唤起美国社会对黑人奴隶的关注,因此林肯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D正确;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南北双方经济形态的冲突,A排除;《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最优秀的说法错误,B排除;林肯总统的赞扬属于表象,C排除。故选D。3、C【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材料指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为公元734年),北方对南粮的需求尚不是特别迫切,但自安史之乱(755—763年)起,“自长江人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南粮对国家财政意义巨大,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在国家财政中比重增大,并未反映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控制力增强,故A项错误;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内河漕运的发展,而非大规模海运的开始,故D项错误。4、C【解析】

据材料“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体现了通过工会团结的现象,C项正确;工农革命联盟于1927年后逐渐形成,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7月,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于1924年开始,D项错误。5、A【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了陈独秀对当时中国政治不满,主张以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陈独秀当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方向出现了转变。A正确;陈独秀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不满,继续探索新的出路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资产阶级失去革命领导权,C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共矛盾的加剧,D排除。故选A。6、C【解析】

材料“艺术(即技术)之精博,教政之羽翼鼓舞,似为唐山所不及”的意思是西方的技术很精湛,教育等各方面都很发达,是唐山没法比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材料中的“唐”则揭示了这个国家是中国,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与荷兰在当时属于西方各国的行列,AD选项排除;日本不符合“唐山”的说法,B选项排除。7、B【解析】

秦朝的丞相上承天子,统率百官助理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元朝的中书省长官总揽朝政,权力较大,与秦朝的丞相相似,故选B;唐朝的门下省,只有政令的审核权,权力较小,排除A;明之内阁、清之军机处都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不能与丞相相提并论,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联系元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8、D【解析】

依据材料“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表明了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正确;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的是朝鲜战争,A错误;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筑,德国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筑,B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错误。故选D。9、B【解析】

1864年至1894年正是鸦片战争结束至甲午战争期间,这一时期列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国进出口关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意味着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提供原料和市场的重要区域,即殖民地化程度日趋严重,B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A;通过税率变化无法得出中国贸易顺差或者逆差,排除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丧失海关权力,排除D。10、C【解析】从材料“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看出,他强调出口,减少进口,对外贸易保持顺差,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就稳稳地可以保证我们的王国每年一定会增多20万镑财富”可知,托马斯•孟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出口,减少进口,鼓励出口扩大市场,这是重商主义思想的表现,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1、B【解析】

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俄和第三世界国家日炼油能力的提高,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B项正确;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变化,与国际霸权的转移无关,不能体现生产的社会化,AC两项错误;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分布与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同,D项错误。12、A【解析】

广方言馆进驻江南制造总局,以促进其“制造”、追求“自立”,这体现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观念,故选A项;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点睛】紧扣关键信息“1869年”,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分析解答。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依据材料中的“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可知此上书主张统治者与民同时断发易服;故这应该是在清朝统治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故选B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点评:材料中体现了移风易俗的生活改良,由此可知是维新变法。民国初年则是国家强制了14、A【解析】

根据题干“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成为……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可知,罗斯福新政扩大了政府权力,强化了政府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变化,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排除B项;美国依然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经济,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是坚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根本运行机制,排除D项。故选A。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制衡原则,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材料反映了总统和议会权力的制衡关系,故答案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强调的是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材料也未体现;D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也未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制衡原则【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6、A【解析】

晚清,中国出生并加入英国国籍的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和列强迫使华工出国有关,即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故A正确;双重国籍不能促进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故B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故D错误。17、B【解析】

材料信息是,因原告有欺诈行为而减免被告的责任。这说明不诚信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既体现了对诚信原则的维护,也体现了司法公平,故B项正确;该规定提升了法律的权威,而不是法官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可能发生于罗马公民之间,因而不能说明是为了维护罗马公民利益,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强化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而不是守法意识,排除D项。18、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从王权到民权的转移始于颁布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故选C。AB选项的15、16世纪当时还没有出现王权到民权的转移,D选项的18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王权到民权的转变,所以不符合题意。【详解】19、B【解析】

根据材料“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可知,民间契约的订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民间订立的买卖、租佃等的政府态度,故A选项错误;“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中的“完全符合”表述绝对化,故C选项错误;题干强调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的特点,没有体现订立民间契约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20、D【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后形成。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故答案为D;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化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错误;法西斯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不是新造词汇,C错误。21、A【解析】

据材料“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可知,其灌溉土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工资都大幅增加,这是因为此时的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特征,农业不是其实施的主要领域,B说法错误;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优势的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而不是农业,C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位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D与材料无关。22、B【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的政党数量不多,且容易控制,权力不大,这是代议制发展不完善的表现,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党政矛盾,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故C选项错误;德意志建立君主立宪制时宪政意识出现,故D选项错误。23、D【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940年6月”,此时处于二战初期,英法美等国此时推行的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材料中英、日共管中国银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银,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同时禁止武器、弹药和货物等物资的运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维护日本在缅甸的利益,体现了英国对日绥靖政策,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英国对对日本南进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英日结盟,B项错误;材料是英国对日本的纵容,不是中英间的裂痕,C项错误。故选D。2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华北、东北工人运动消沉是因其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故C项正确;工业布局与广东地区工人运动活跃状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主要矛盾不能说明造成工人运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排除B项;城市中心道路失败是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之后,排除D项。故选C。25、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题中的材料反映了古代罗马不同身份的人在服饰上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彼此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等级制度森严,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的法律建设问题,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奢靡的生活风气,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不是人文主义的氛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26、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知识分子读书单并结合明代科举制可知,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士人为了做官而读书,导致被选举的大都是没有创新思维的人,表明明朝时选官制度走向僵化。A正确;材料不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B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书单中书籍大都是应付考试的,C错误;材料未反映市井文化的发展速度,D错误。故选A。27、B【解析】

根据材料“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专用于备荒”可知,唐代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行政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纵向对比,体现不出关注民生力度增强的问题,故C项错误;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保障的一个方面,但不能体现是完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故选B。28、A【解析】

材料信息是,1815-1918年,德国通过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而全面迈入“现代”社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双重革命”的过程是,一方面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代议制度;另一方面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容克贵族主导地位,这不符合“双重革命”的信息,故B错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只是“双重革命”的部分内容,故C错误;1918年--1919年的德国十一月革命基本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没有产生社会主义革命,故D表述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信息。29、C【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可知这些与知识分子有关,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知识分子的不重视,也预示着将来必将走向失败,C正确;封建官僚地主本身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A排除;工商业者阶层和驻华公使领事与材料不符合,BD排除。故选C。30、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奉行货币学派控制货币增长量以抑制通货膨胀(或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储以控制货币增长量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即使因利率过高触发了经济危机也没有手软,从而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奉行供给学派减税刺激企业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或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从而刺激了非住宅固定投资异常迅猛的增长);抑制巨额财政赤字以维持经济复苏(或里根政府着手从卡预美元汇率、对外贸易和缩减赤字三个方面调整政策)。(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经济的滞胀(或抑制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造成庞大的预算赤字(或减税与增加军费同时并举,为美国财力所不堪负担);加速了冷战的结束(或加重了对苏联的军事压力导致苏联因军备竞争最终解体;或为美国贏得冷战的胜利奠定物质保证)。【解析】

(1)据材料信息“里根坚定地支持美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