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联读 共释疑 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巧联读 共释疑 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巧联读 共释疑 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巧联读 共释疑 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巧联读 共释疑 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联读共释疑悟情感:语文五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解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其中,《示儿》和《题临安邸》都以南宋为历史背景,可把这两首古诗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前两句突出“悲”,诗人悲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期盼祖国统一的深情。《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这首诗先是描写杭州西湖的美景,接着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后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国耻、苟且偷安。学习这两首古诗,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代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理解单元篇章页上艾青的诗句,深切感悟亘古不变的爱国情。“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古诗三首》课后第二题和第三题指出本课的学习重点:能借助诗歌题目、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师可组织学生整理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南宋历史、陆游生平以及诗歌中的关键地点“中原”“汴州”等资料,以便酌情运用到古诗学习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落实语文要素。【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习得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是结合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三学段要“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因此,可鼓励学生预习时敢于质疑,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教师须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删选、整合,在课堂学习中,实现资料共享,结合资料解决疑难问题,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能根据诗题,初步了解《示儿》《题临安邸》两首古诗的大致意思。2.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示儿》《题临安邸》两首古诗。4.会写“祭”“熏”等生字,能按照书写提示誊抄或默写《示儿》。【教学过程】一、引读:回味宋韵,聚焦两首宋诗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成功举办,富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宋韵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课件呈现杭州亚运会彰显宋韵文化的图文资料)宋代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其间涌现的诗人诗作灿若星辰,熠熠生辉。三、四年级时我们读过不少宋代的诗词。(课件呈现相关古诗词)生(读):苏轼《赠刘景文》、叶绍翁《夜书所见》。生(读):曾几《三衢道中》、卢钺《雪梅》。生(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师:山水田园风光,尽显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宋代的诗作,将领略到诗人怎样的视角与情感呢?请翻到课本第12课《古诗三首》,看一看哪两首诗是宋诗?生:《示儿》和《题临安邸》。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诗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读到这个诗题,(手指板书“题临安邸”)大家有没有想起学过的哪首古诗有相似的题目?生:《题西林壁》。师:你能读好这个诗题吗?生(读出“题”字后的停顿):题临安邸。师:对!像这样的诗题,停顿都在“题”字之后。一起读。生(齐读):题临安邸。【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联系时事,从杭州亚运会导入,结合图文资料,回味宋韵文化;通过复习课文,回顾已学的宋诗和宋词,自然聚焦本课的两首宋诗,点明学习重点,以品读宋诗的任务驱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板书与旧知,引导学生读好新诗题,实现已有知识、能力的迁移。

二、细读:结合资料,渐悟陆游的深情1.以资料论世,解读题意师:我们先来学习《示儿》这首诗。请大家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诗句的节奏和停顿。(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再指名朗读)

师:这位同学不仅把诗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应该读怎样的节奏?生:二二三。师:我们一起试着把这个节奏读出来。(学生按照节奏一起朗读)师:有些古诗的大致意思,可以从诗题中发现。读一读“示儿”这个题目,再结合课文中的注释①,你了解到古诗的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生:我知道了这首诗写了陆游临终时嘱咐儿子要做的事。师:关注诗题能了解古诗的一些信息,这是读懂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诗人“陆游”前面标着“宋”,注释里出现了“南宋”。“宋”和“南宋”有什么关系?生:我知道!宋包括北宋和南宋,先有北宋,后有南宋。四年级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老师提到过。生:北宋都城在汴京,三年级时有一篇课文写到过。南宋都城在临安,课文注释里有。师:能结合已学的知识与资料,真好!课前我也整理了一份历史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你对那段历史又有哪些新的了解。(播放音频及文字资料)生:我知道“靖康之难”的“靖康”是北宋宋钦宗的年号。当时北宋被金攻破,徽钦二帝被俘虏,随后康王赵构称帝,建立南宋。《满江红》中提到的“靖康耻,犹未雪”,原来就是指“靖康之难”啊!

生:我知道了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屈膝投降,还要迫害岳飞,老百姓很不满。师:同学们能结合历史资料读懂诗歌,有的同学还能结合影视资料学习。2.以资料释疑,品读诗意师:关于诗歌创作背景,课前预习时有位同学收集了这样一份资料。(出示资料)请他为大家读一读。生(读):《示儿》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下这首诗。这是他的绝笔。师:谢谢你的分享。从这份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陆游以绝笔诗的方式留下了遗嘱。师:作为诗人,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作为父亲,这是给儿子留下的一份遗嘱。一般的遗嘱会交代什么?生:有的会安排家里的财产分配。生:有的会让子女办一些自己还没有办完的事,完成一些心愿。

生:有的会留下他一生的生活经验,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等等。师:遗嘱中交代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事。陆游心中记挂、嘱咐儿辈的是什么重要的事?(课件出示学习建议,请学生朗读)(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巡视、酌情指导)师:说一说你向同桌请教的字或词。生:我请教的是“家祭”。意思是“家里祭祀的时候”。现在清明节或冬至,我们也有祭祀的习俗。师:诗中有个“元”字,三年级时你们学过《元日》,这两个“元”字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示儿》中的“元”是“本来”的意思,《元日》中的“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师:同学们在预习《示儿》时还提出了疑难问题。(课件出示:诗中的“中原”在哪里?“中原”是什么时候失去的?)很多同学都想了解“中原”在哪里,小雨同学整理了资料,我们请她来分享。生(读资料):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狭义上,指河南地区;广义上,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师(课件出示北宋、南宋的地图):这两张分别是北宋、南宋的地图。对比一下,南宋的疆域和北宋的疆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南宋的疆域缺了很大一块,就是包括汴州在内的中原。师:结合图文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诗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陆游临终之际心中记挂、嘱咐儿辈的重要的事是什么?生:他记挂的是南宋朝廷北定失地中原后,儿子在家祭时能告诉他。生:他嘱咐儿子在家祭时不要忘记把祖国统一的事情告诉他。师:你是根据哪几句诗读出来的?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陆游心中记挂的是南宋军队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的事,(板书:中原定)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生: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的情感。生:我觉得诗人陆游很不一般,临终之时没有想着家里的小事,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统一的大事,胸怀国家,诗人是多么爱国!师:你能把体会读出来吗?生(“北定”“中原”读重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你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谁还想说一说?生:我觉得作者当时很悲愤,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可以感受到。师:他悲愤的是?生:不见九州同。师:为国家未同而悲愤,可见诗人的爱国情!请你读一读这两句诗,把体会读出来。生(“悲”“不见九州同”读重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把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以资料知人,悟读诗情师(指板书):中原定、九州同,对陆游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一起整理了陆游的生平资料。(课件播放文字资料)师:看了陆游的生平资料,你知道了什么?生:陆游2岁时,家被金兵占领,但到他临终时,被金兵占领的地方依旧没有夺回来。陆游遗憾又悲愤,写下了《示儿》这首诗。生:陆游一生都在抗金,但是临终前也没有成功,所以“中原定、九州同”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生:陆游说“一寸赤心惟报国”,我体会到陆游是多么爱国,想要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奉献力量。生:陆游疾病缠身时写诗“南望王师又一年”,他是多么希望王师把自己的家夺回来啊!虽然他疾病缠身,可他的爱国精神依然在!师:中原定、九州同,陆游盼了一生!他一生立志报国,但临终也未能如愿!请你读一读最后两行诗。生(“王师北定”读重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向800年前这位一生忧国、一心报国的爱国诗人致敬!生(满怀深情地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设计意图】学贵有法。结合资料,知人论世,三次推进,层层深入:借助历史背景资料,结合诗题把握信息;借助地理图文资料,靶向解决学习疑难;借助诗人生平资料,深度感悟诗歌情感,体会爱国真谛。结合资料的学习方法,顺势而为,推动学习活动的展开与深入,学生既了解了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解了诗句意思,又观照了诗人一生,悟得爱国情感,实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略读:再用资料,感悟以讽寄情师:陆游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板书:王师)但是临终也未能如愿。关于这个“王师”,大家想提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王师”去了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师:下面我们来学习《题临安邸》,或许能从中获得答案。(课件出示学习建议,请学生朗读)(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巡视、酌情指导)师:我们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生:“王师”在西湖边饮酒作乐,听歌赏舞,苟且偷安。师:你是从哪几句诗读出来的?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生:“王师”在游玩。我从“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知道,他们在徐徐暖风之中游山玩水。师:大家很会学习!你们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指的就是“王师”?生:我认为诗中的“游人”指的就是“王师”。师:请把“游人”一词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游人”)师:这些“游人”“王师”,为何流连“杭州”不思“汴州”呢?我们可以先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的杭州是怎样的。生:插图中的杭州,依山傍水,青山连绵,非常美丽。生:插图中的杭州有层层叠叠的楼阁,十分豪华。师:“山外青山楼外楼”,杭州的确是个好地方。说一说你对汴州的了解。生:我知道汴州曾是北宋都城,特别繁华。生:三年级时学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汴州有关。师(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大家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画的正是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师:林升所处的时代,汴州已经被金兵占领了!这片土地已经不属于……生:不属于林升他们了。师:林升气愤的是,在杭州流连的王师忘记了……只知道在杭州……生:忘记了汴州被金兵占领,只知道在杭州歌舞升平!生:忘记了“靖康之难”,只知道在杭州纸醉金迷!生:忘记了“北定中原”,只知道在杭州苟且偷安!师:你读懂林升诗句里的“游人”了吗?生:“暖风熏得游人醉”,貌似一派祥和,实则深刻讽刺!生:“游人”迷醉,中原怎能收复!“王师”如此,国家岂不灭亡!师:如果你是林升,此时在临安一邸,会怎样念出这四行诗?(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名读)生(“几时休”“游人醉”读重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师:我们听出了林升的愤懑、无奈与讽刺!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学习,资料助力学习。以《示儿》引发对“王师”的质疑,展开《题临安邸》的学习,顺疑而学,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在略读中迁移学习方法,结合诗题、注释、课文的插图以及学过的课文等资料,研读“王师何在”,读与悟紧密结合,真切感受诗人以讽喻寄托的爱国情怀。四、联读:诵诗习书,观照单元整体1.联读两首诗,深悟爱国情师: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读。陆游在临终之际诉说自己的心事……生(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师:林升深深知道,九州未同是因为……生(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师:林升只能无奈地感叹……生(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师:林升希望西湖歌舞能立时休,陆游的夙愿才有可能实现……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这两首诗看似很不相同,但有一个相同之处,读出来了吗?生:两首诗都表达出诗人深深的爱国情。师:我们把“爱国情”三个字端端正正地记下来。(学生做笔记,教师板书“爱国情”)师:同学们,诗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身在临安,心向中原!诗人的情是相同的,正如单元篇章页上艾青的诗句那样……生(有感情地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背诵习书,誊写爱国诗师:我国书法家以一腔深情,挥毫泼墨,书写这两首爱国名作。(课件出示书法作品)谁来读一读或背一背?生(有感情地背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生(有感情地齐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我们也来学习书写自己的书法作品。这两首诗,各有一个难写的字。(课件出示:祭、熏。学生认读。教师根据学生意愿范写生字。学生练写两个生字)师:我们重点书写《示儿》,横向书写古诗,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本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谁来读一读?生(读):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生(读):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师:除了这两点,还要注意落款写在右下方。同学们按照格式可以抄写,也可以默写。写好之后,同桌相互评议。这是评价建议:书写共五星。书写正确,得☆;做到居中,得☆☆;做到上下、左右对齐,得☆☆。(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然后同桌评议)3.观照单元,联结爱国情师:在教材编排的宋代诗篇中,我们从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走近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感。像陆游、林升这样的爱国诗人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课件呈现《夏日绝句》)生(有感情地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师:赤诚丹心,跃然纸上!这个单元,我们还将学习清代爱国诗人龚自珍、著名学者梁启超等名家的作品。(课件呈现《己亥杂诗》《少年中国说(节选)》)让我们一起感受不同的文字表达,感悟不变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结合资料学古诗的方法,加以渗透与延续:一是联系已学爱国诗篇,建立情感关联,丰厚读悟体验;二是引入书法家相关作品,营造艺术氛围,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是链接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资料,提供书写指导,引领学生学会横向书写古诗;四是提前呈现后续课文,聚焦爱国主题,观照单元整体,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板书:

【评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部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全套教材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和14篇文言文,分别编排在各学段的课文、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中,教学时应有不同的要求。义教新课标在各学段目标中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疏通诗意时逐字翻译,过于强调诗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随意拔高学习要求,一味讲解,忽视学生的朗读体悟,等等。倪晓琴老师的这堂课对古诗教学中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1.联读古诗,同频共振感受爱国情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由《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组成。三首古诗中,《示儿》《题临安邸》属于宋诗,都以南宋历史为创作背景,抒发的是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师根据这两首诗的共性,将它们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组织了有深度的两诗联读,收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结合南宋历史的有关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首诗的意思,实现资料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学习《示儿》,引发对“王师何在”的质疑,继而学生在《题临安邸》中觅得踪影,学习的内容之间产生关联;陆游的临终嘱托、林升“游人醉”的讽喻,均为爱国情的抒发,学生发现了诗歌情感的关联。倪老师还将这两首古诗置于宋代诗篇中,导入时复习了学生已学的七首宋代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山水田园风光,课中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诗人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结课时复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带学生了解宋代更多的爱国诗人,随后呈现本单元后续的学习内容《己亥杂诗》《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师并未局限于两首古诗的联读,而是联系了单元整组的内容,更有宋代诗词的联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感。2.梳理方法,在运用中提高学习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倪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古诗的起点,巧妙地引导学生不断梳理已学的方法,并在运用中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组块,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应该读怎样的节奏”,运用朗读七言绝句的经验,读好新学的两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