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重点_第1页
财务分析重点_第2页
财务分析重点_第3页
财务分析重点_第4页
财务分析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分析重点待续名词解释: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是指收入减费用后的结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是指在分析某一因素变化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定各个因素变化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日期的资产、负债及其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可了解企业有关资产分布、资本结构、偿债能力是一张“静态”报表,反映结果。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转情况的会计报表,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有关的现金流转情况,是一张“动态”报表。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它是一张动态的财务报表。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英文缩写为EVA),也称经济附加值,是一定时期公司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等于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简答题:从股东或债权人的角度论述利润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让改进、对策2、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条件为:(1)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2)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是一个目标支付率,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3)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惟一的外部筹资来源;(4)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5)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3、综合分析与单项分析相比,其特点为:(1)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同。单项分析是把企业财务活动的总体分解为每个具体部分,逐一加以分析考察;而综合分析是通过归纳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2)单项分析具有实务性和实证性,能够真切的认识每一具体的财务现象;而综合分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着重从整体上概括财务状况的本质特征。(3)单项分析的重点和比较基准是财务计划、财务理论标准;而综合分析的重点和基准是企业整体发展趋势。(4)单项分析把每个分析的指标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处理,它不太考虑各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综合分析的各种指标有主辅之分,要抓住主要指标,在主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其他辅助指标进行分析。4、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较分析经营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表现经营所得净利润----以权责发生制表现经营所得两者所产生的差异不付现的费用----折旧、长期资产摊销利息收入与支出投资收益与损失营业外收入与支出通常经营现金净流量体现有价值的收益质量信息通常经营现金净流量体现有价值的收益质量信息,只有伴随现金流量的收益才具有较高的质量下列情况可能需要对收益质量作进一步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较大,但这是由存货减少或暂时的非主营性交易带来的,说明公司目前的现金流量水平持续能力不强。收益和营业活动现金流量都是正的,但是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小于收益,这对计入收益计算的应计项目提出了疑问。相对于去年,尽管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收益增长又有可能是通过非营业性活动取得的,如资产销售或会计变更。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发行新的债务以支付股利,将会提高未来的经营成本。5、偿债能力由一般到保守的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从流动比率到现金比率的分析就是从一般到保守的分析过程流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充分考虑流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国际上公认经验标准为200%流动比率分析要点(1)从债权人角度来看,该指标越高,说明债权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企业好主权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该指标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2)并不是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标准。它忽视了管理者为偿还到期而采取办法的能力及由此产生的结果。(3)流动比率高,并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偿还,而且还有时间上的匹配问题----流动资产构成角度(4)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流动资产的质量(5)应将该指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参考值:汽车1.1房地产1.2制药1.25家电1.5计算机2商业1.65机械1.8(6)反映静态状况,容易操纵。西方称“橱窗粉饰”速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通常是指扣除存货后流动资产的数额国际上公认的经验标准是100%速动比率分析要点(1)从债权人角度来看,该指标越高,说明债权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企业和主权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该指标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2)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如何进行扣除处理?(3)影响速动比率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投资者在分析时可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一起考虑。(4)应将该指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我国部分行业速动比率为:汽车0.85房地产0.65制药0.9家电0.9商业0.45机械0.9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它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6、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区别与联系资产负债观理论和收入费用观理论是复式记账计算收益的两种方法,本是同源的两种理论。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这两种本来同源的理论产生了分歧。(一)两种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收入费用观是指直接从收入和费用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收益,认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结果,这种计量收益的方法又称为收益表法。该方法主张以交易为中心,强调收益的确定要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财务会计处理的重心应该是对收入、费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而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依附收入和费用要素;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收益表是整个报告体系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表是收益表的补充和附属。资产负债观则和收益费用观完全相反。资产负债观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认为收益是企业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这种计量收益的方法又称之为财产法。该方法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要求在交易发生时弄清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所以该理论认为,不需要区分交易与否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而只需要考虑企业净资产在实质上是否发生变化(所有者的投资及对其的分配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除外),因而该理论认为收益的实质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的增加。这种理论要求在计量属性上尽可能采用公允价值,不主张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强调财务会计处理的重心应该是对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而收入和费用要素则从属于资产和负债要素;在财务报告中,强调资产负债表在整体报告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收益表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是对资产负债观所确定的总括收益的一个明细说明。(二)两种理论的同源性分析一般认为,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最初只是确认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已,这两种计算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从不同的价值运动角度确定企业的收益。企业在某一时点的价值存量实际上就是企业在该时刻的余额量,表现为企业在该时刻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企业在某一时期的价值流量实际上就是企业在该期间所产生的发生额,其中就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既可以通过价值存量的期末与期初的变化(即资产和负债期初、期末的变化)来确定企业当期的收益,即资产负债观计量法,也可以通过价值流量的比较(即收入、费用的比较)来确定企业当期的收益,即收入费用观计量法。由于这两种观点分别从价值运动的不同侧面来确定企业的收益,因而造成其所提供的收益信息含量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资产负债观所确定的收益,能更有效地度量企业财富的增加,反映的是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财富变化;而收入费用观所确定的收益能更好地度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的是企业管理当局所取得的经营业绩。这种双重计量损益的方法正是复式记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不考虑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理想状态下,这两种收益观最终所确定的收益应该相等。(三)两种理论的差异起源分析在不考虑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两种收益计量方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不考虑其期末持有价值的变化,只考虑其取得时发生的历史成本,因此,两种计量方法所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但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变化的,而且是极不稳定的。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与美元挂钩的国际金融体制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西方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利率和汇率经常处在一个剧烈的波动之中,使得企业资产的现行价值与其历史成本出现了较大差异。在这种背景下,资产的期末价值量不再是相关支出分配给费用之后的一个剩余历史成本,而是能反映其现行价值的一个现行价格;而收入、费用的计量仍然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样就造成资产负债观计量的收益与收入费用观计量的收益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复式记账的双重计量损益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随着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影响,尤其是会计目标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差异从本质上慢慢地影响到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并渗透到会计准则的方方面面。二、资产负偾观理论与收入费用观理论具体差异(一)两种理论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上不同资产负债观理论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基本会计准则以及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准则时,要以资产负债观理论作为指导。具体而言,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要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或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与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与计量收益。在该种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准则重点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计量与披露,收入和费用只是对前者所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的明细说明。收入费用观理论则要求以收入费用观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然后再根据两者的比较来确认收益。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准则重点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规范收入和费用要素定义、确认、计量与披露,然后再将其分摊计入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中。因此资产和负债要素只是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过渡产物。(二)两种理论在会计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在收入费用观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利润表处于核心的地位,而资产负债表则作为利润表的补充报表。而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都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所产生的。从信息的效用角度来看,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更主要的是提供有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且主要是基于本期的考虑。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收入费用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可靠性为主。在资产负债观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利润表只是作为资产负债表收益总括信息的一个详细说明。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利益观,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现值反映,是面向未来的。该信息有助于现在的和潜在的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以及其他用户去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的金额、产生的时间以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关性为主。(三)两种理论在会计要素的优先地位上认识不同在资产负债观理论下,资产和负债是会计要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只要规范了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其他要素都可以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定义。如我国基本准则首先定义了资产和负债,认为“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在此基础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要素是优先考虑的要素。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该理论要求首先定义收入与费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利润要素。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要素没有明确的联系。(四)两种理论在会计计量上的不同两种理论在会计计量重心上存在差异。在资产负债观理论下,会计计量重心是资产的计量。资产是最为基本的会计要素,其他各要素的计量都从属于资产的计量。资产计量强调资产的未来价值观,而不是其历史成本观。具体而言,资产强调其未来的服务潜能,或在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但在收入费用观理论下,会计计量的重心是收益确定。资产也需要计价,其计量要么是为了计量已实现的收入所对应的存在形态的价值量,要么是为了计量已发生的支出中有多少应作为费用,还剩多少应作为资产。可见在收入费用观理论下资产计价的目的主要为收益的确定服务,其计量主要是面向过去。两种理论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资产负债观理论下,资产的未来价值观必然要求资产的计量面向未来,从而打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引入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公允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但在收入费用观理论下,收益计量的核心地位使得资产的计量完全服务于收益的确定,服务于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的总结,由此必然会以历史成本作为其主要计量属性。两种理论在未实现损益的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的确定首先是直接确认已实现的每笔收入和费用,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而在资产负债观下,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加额(不包括投资者新增的投入或分配给投资者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化);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是否实现,也不需要考虑交易因素与非交易因素,只要企业的净资产确实增加了,就应作为收益的内容之一予以确认并加以计量。这样,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所限制而不能确认的很多未实现损益项目,如由于物价变动而导致的企业资产所产生的持有收益等,在资产负债观下就可以确认成为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五)两种理论在会计披露上的不同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信息是会计对外提供的核心内容,利润表在整个财务报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收入费用观以会计期间假设为基础,根据企业经济业务中收入与费用的变动来计量利润,不仅操作性强,而且还可提供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资料。但在强调配比和实现原则下,那些不符合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而对企业收入或费用产生影响的项目,通过采用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等会计程序,作为跨期项目暂记到资产负债表中,待到以后会计期间再逐步转入到相应的利润表中;从而造成资产负债表中出现了一些本质上是费用、收益或损失的项目却被当作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加以列示。这样,资产负债表成为利润表的过渡性报表,其相关性大打折扣。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和负债的信息是会计对外提供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表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都严格遵守了资产和负债的再确认与再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刻基于未来视角的财务状况。但由于资产负债观下收益的确定主要是对期初和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收益信息只能是一个总括的内容,无法提供收益的明细信息,减弱了收益信息对使用者的有用性。也正是基于此,在资产负债观下,企业需要增加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信息,扩展现行的利润表,形成对资产负债表收益总括信息的补充与说明。7、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战略分析:通过行业和竞争战略分析来分析企业未来预期业绩会计分析:通过评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评估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分析:利用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来评估经营业绩前景分析对企业未来价值进行预测案例分析题:因素分析法运用因素分析法时,应该区别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先替代数量因素,后替代质量因素运用因素分析法的关键是建立经济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乘积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运用因素分析法才有意义杜邦关系式权益报酬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权益乘数总资产报酬率(ROA)=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报酬率(ROE)=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利用杜邦分析图进行综合分析需要抓住以下几点:(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而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2)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成本总额的高低。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销售收入既有利于提高销售净利率,又可提高总资产周转率。(3)影响资产周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总额。它由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组成。它们的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而长期资产则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潜力。(4)权益乘数主要是受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影响。在资产总额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开展负债经营,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所占的份额,从而达到提高所有者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杜邦分析法实例以华能国际2007年的财务报表为例对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进行层层分析:2007年:13%=11.89%×0.413×2.6482006年:13.75%=13.33%×0.396×2.6052007年较200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0.75%其中:销售净利率的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为:(11.89%-13.33%)×0.396×2.605=-1.485%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为:(0.413-0.396)×11.89%×2.605=0.526%权益乘数的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为:(2.648–2.605)×11.89%×0.413=0.211%2007年:13%=11.89%×0.413×2.648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的原因是销售净利率的下降,尽管总资产使用效率和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都有利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但销售净利率降低的影响程度远远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提高的影响,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整体是下降的。再进一步分析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财务报表,2007年的营业收入较2006年增加了60亿元,增长了13.5%,而2007年的营业利润较2006年下降了10亿元,下降幅度为12.69%,可见销售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的上升所致。计算题:1、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应按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对收益的调整----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应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净利润扣除当期应付优先股股利后的数额。对普通股的调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照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可见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对收益的调整----当期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应根据下列事项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普通股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