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 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 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 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 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水土流失C.增加农民收入 D.降低种植成本2.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A.集水坡面 B.崩壁 C.沟道 D.洪积扇3.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A.延长产业的链条 B.增加产品的产量C.提高市场竞争力 D.提升产品的质量【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可知,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种植杨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故选A。【3题详解】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并不能延长产业的链条,A错误。延迟杨梅成熟时间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BD错误。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故选C。【点睛】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意义:水土保持,脱贫致富。措施: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等措施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 B.土壤 C.洋流 D.地形5.下列土壤平均冻结期范围中,对应陆地面积最大的是()A.120~150天 B.150~180天C.210~240天 D.310~340天6.北半球高纬地区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冻结期内()A.昼夜温差较小 B.气温波动较小C.光照时间较短 D.地表反射较强【答案】4.D5.C6.B【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冻结天数的因素为气温,27°N--37°N,随着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该范围纬度差异不大,所以受纬度影响冻结天数变化应不大,图示在该纬度范围内平均冻结天数变化较大,表明气温大幅度下降,最后可能是海拔升高,气温急剧下降,D正确;洋流影响局部气温,且影响较小,C错误;土壤、植被对冻结天数影响极小,AB错误,该题选D。【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40°N-60°N附近陆地面积最大,对应平均冻结期约为210-240天,C正确,ABD错误。【6题详解】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大,比热容大,海水温度变化小,受其影响气温波动较小,所以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B正确;冻结天数和日平均气温有关,受昼夜温差影响小,A错误;夏季高纬度地区白昼长,光照时间长,C错误;地表反射强,气温低,平均冻结期和冻结天数长,对二者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该题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海陆位置。规律:同纬度,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3、大气环流。规律:从低纬来的气流增温,从高纬来的气流降温。4、洋流。规律: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气温高。5、地势高低。规律:同纬度地区,地势高的气温较低,地势低的气温较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棚内正午地面遮荫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8.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荫带()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荫带,此后遮荫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荫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荫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荫带移至棚外,棚内遮荫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近大远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来增去减),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下图示意某国1965~2015年人口数量、总和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推测该国1980~1990年期间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恶化 B.战争难民外迁C.自然灾害频发 D.技术人员流失10.该国()A.位于欧洲西部 B.城市化水平较高C.工业基础薄弱 D.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国在1980-1990年期间,总和生育率保持不变,死亡率下降,人口数量理论上应该增加,但是图中显示该国的人口数量却在减少,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不是自然增长导致的,而是由机械增长引起的。战争会引起难民大量外迁,导致人口数量减少,B符合题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会使死亡率升高,与图示信息不符合,AC错误。根据生育率较高,可推测该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欠发达,技术人员流失的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该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欧洲西部大多是发达国家,A错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误。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C正确。该国总和生育率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老龄化不严重,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等。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可知()A.6时,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 B.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C.16时,林外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 D.20时,林内外大气辐射差值最大12.推测该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较大 B.土壤湿度较小 C.空气湿度较小 D.太阳辐射较强1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东部 B.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C.浙江省西部 D.西藏自治区南部【答案】11.C12.B13.D【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林外气温最低出现在8时,一般情况下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应是8时之前约1小时,因此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约在7时,A错误;由于树林的遮挡作用,10时林内和林外太阳辐射辐射差值应较大,且图中信息不能反映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B错误;图中显示,16点时林外气温最高,说明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C正确;20点时,林内外气温相同,说明大气辐射差值最小,D错误。所以选C。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冷杉喜湿耐阴,所以与气温日较差大关系小,故A选项错误;由于冷杉喜湿耐阴,而林外白天气温较高,造成土壤蒸发多,水分少,所以林外冬季成活率低,故B选项正确;冬季林外比林内空气湿度小,但冷杉主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空气湿度小关系不大,故C选项错误;林外太阳辐射强,但是林外采用秸秆覆土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太阳辐射影响小,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13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地冬季林内外多年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又据所学可知,我国秦岭-淮河线为1月0℃等温线,吉林东部山地、内蒙古北部山地纬度高、海拔高,冬季日均温应该远低于0℃,AB错误;浙江西部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纬度较低,冬季多年日均温应该高于0℃,C错误;西藏南部纬度较低,山地海拔较高,冬季多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适合冷杉的生长,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地面辐射越强。2、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越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小,地面辐射越弱。3、天气因素: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越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丹江口水库始建于1973年,2003年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2005~2013年,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河南省淅川县地处丹江口水库沿岸,石漠化土地面积占26.4%。为配合大坝的加高,该县实施移土培肥工程,即在大坝加高后可能淹没的地区,将耕地表层(20~50厘米)的肥沃土壤剥离,并将剥离的表土转运至周边石漠化坡地,改造和修建梯田10.84万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航运条件 B.提升水库水质C.增加调水水量 D.扩大灌溉面积15.移土培肥工程的实施,可使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A.含沙量较高 B.水位较高 C.库区较大 D.水质较好16.淅川县境内剥离表土的区域()A.海拔较低、坡度较小 B.海拔较高、坡度较大C海拔较低、坡度较大 D.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答案】14.C15.D16.A【解析】【14题详解】丹江口水库于2003年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之后将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可以增大库容,增加可调水量,C正确;改善航运条件,提升水库水质和扩大灌溉面积都不是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加高后的水库,拦截的水量增大,水位升高,库区较大,淹没耕地,耕地的土壤进入水体,增加含沙量,其中的养分会污染水体,所以将耕地表层(20~50厘米)的肥沃土壤剥离,可以使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库含沙量减少,水质较好,D正确,A错误;水位较高,库区较大是需要移土培肥工程的原因,因果倒置,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淅川县境内剥离表土的区域是被水库水淹没的地区,海拔较低,BD错误;坡度较小,才能发育厚达20~50厘米的肥沃土壤,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丹江口水库作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需要满足水量大、水质好的条件。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某区域(上图),森林、村寨、鱼塘和梯田等构成了动人的美景,其中鱼塘兼具为梯田储水的功能。该区域甲地的传统村寨食物自给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护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疏。2019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时,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温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下图示意该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环境要素的影响。(1)甲地的村寨中,海拔最低的村寨鱼塘总面积最小,合理解释此现象。(2)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原因。(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右图中任一与之关联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答案】(1)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汇水面积最大,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得补给水源,无需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稻产量最高,粮食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温干燥(干热河谷),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较小。(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村寨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温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由于汇水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取充足的补给水源,水资源的补给较为便利,无需修建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由于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由此可知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稻产量最高,粮食作物水稻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来弥补粮食的不足,居民的食物来源充足。【小问2详解】乙地位于山地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焚风效应导致的干热河谷明显,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植被减少的较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小;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乙地植被稀疏,降水减少对乙地植被的减少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植被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也较小。【小问3详解】由图表可知该地区地表温度增幅程度主要取决于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对于“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可以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利于地表水分下渗,地下水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湖的水量增加,使得地表水体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旱情。“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分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缓解旱情。“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的荫蔽率提高,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且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随之增加,能够有效缓解旱情。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据: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说明侵蚀作用较强。(3)先上升后下降。选“地壳运动”: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选“气候变化”: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4)加强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传,增加游客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保护海岸海滩,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珊瑚藻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旅游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信息,左图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小问2详解】读左图,甲地位于该岛北侧,乙地位于该岛南侧,结合上题结论: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可知,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根据已学知识,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右图,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材料信息“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和“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提示,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反映甲地珊瑚藻生长时期海浪作用相对较强,说明侵蚀作用较强;综上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和读右图,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中,最上层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往下出现含珊瑚藻化石的石灰岩(又根据材料,珊瑚藻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可知,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是处于海洋环境的,推测海平面先上升;再到现阶段地层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推测海平面后下降。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地壳下降,海平面上升,形成良好的沉积环境;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且甲、乙两地砂岩层、珊瑚藻化石层出现侵蚀差异,说明地壳上升,海平面下降,沉积结束,侵蚀开始。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推测理由为: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砂岩形成时期,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层剖面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说明气候变冷,两极冰川补给增多,海平面下降。【小问4详解】根据已学知识,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之一就是对环境容量的管理:积极措施:分流,增强非饱和区的旅游吸引力;消极措施:限流,收付加费等;还有其他旅游环保措施:1.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3.旅游环境保护教育;4.禁止计划、施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