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动和平发展教案主备教师备课组长执行教学上课时间教学内容2.1推动和平与发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认识战争的危害和影响和平的因素,理解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发展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健全人格:能够结合具体材料培养理解、分析及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责任意识:知道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教学难点消除贫困教学模式“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个性思考【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播放视频----《战争中的孩子们》,说一说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师: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饱尝战争的艰辛,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如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1.了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2.推动可持续发展【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一、维护世界和平情景小剧场:课前五分钟“历史故事我来讲”学生化身故事讲解员,告知同学们和平来之不易,引导同学们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探究活动一:和平来之不易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材料二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使两座城市顷刻间化为一片焦热的火海。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造成了广岛民众极大的伤亡,7万4千人失去了生命,7万5千人身负创伤,勉强死里逃生活下来的人们,还要面对贫困和歧视,至今身心仍受到放射线所造成的残障的威胁。战争没有胜败,有的只是毁灭!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原子弹的杀伤力令整个世界震惊。原子弹的投放,迫使天皇裕仁于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上述历史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探究活动二:谋求持久和平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成立了联合国,中、英、美、苏、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材料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材料三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与了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1名军(警)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546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哪些观点?学生分组探究回答。材料一说明了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材料二说明了人类运用派驻维和部队等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材料三说明中国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三则材料共同表明了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归纳总结: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二、推动可持续发展情景小剧场:“脱贫攻坚”的故事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探究活动三:制约贫困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探究回答。小结: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活动四:为探究世界贫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1)请对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异同?(2)发展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因素会影响上述目标的实现?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世界各国作出的努力有哪些?归纳总结:(1)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3)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1.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这一成果顺应了当今时代主题中的(C)A.和平 B.战争 C.发展 D.贫困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A.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B.和平与发展C.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D.合作与竞争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2日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与会领导人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全球合力应对,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中国政府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1)人类命运彼此相依,解决全球面临的气候问题需要各国“共商”“共谋”“合力应对”,这体现了我国首倡的什么理念?(2)请从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3)为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试举两例说明。答案:(1)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大量增加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等。
(3)①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软件测试与质量》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音频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电影短片实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佣人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指导》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批量租房合同范本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河北县级卷)及答案解析
- 全省小学美术教师赛课一等奖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课件
- 吉林师范大学《史学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特殊形状包装盒采购合同
- 拒绝网络暴力班会课件
- 营销人员成长提升计划
- 民宿温泉旅游可行性方案
- 医疗服务外包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
- 质量管理制度及过程控制措施
- 电视剧导演职业规划案例
- 投标报价承诺书
- 光伏并网前单位工程验收报告-2023
- TLT轴流风机液压缸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 工程造价咨询廉洁和守信制度
- 武术套路冬季训练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