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_第1页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_第2页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_第3页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_第4页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转变2、平淡自然美学风格要学习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方法上要掌握魏晋六朝这一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法,例如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对于唐以后的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开启作用。而这个时代的各种艺术理论,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谢赫《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法》,更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过去对于美学史的研究,往往就从这个时代开始,而对于先秦和汉代的美学思想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到汉代,这一漫长的时间内,的确存在过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有着不同于六朝以后的特点。我们在《诗经》、《易经》、《乐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以至《汉赋》中,都可发现这样的资料。一、从两个“转向”说起《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馨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馨于前,故易之也。”第一个转向:从写实(形似)——传神(神似)第二个转向:从崇尚“芙蓉出水”的美——崇尚“错彩镂金”的美都发生在魏晋时代二、南北文化和儒道互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研究表明,我们文明的源头是复杂的。有一种看法认为,我们文明的源头大致有三个分支,分属于不同的地域和集团。第一支是炎黄集团,第二支是风偃集团,第三支是苗蛮集团。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春秋以降,诸子并兴,然旬卿、吕不韦之书最为平实,其原出于古礼经(孔孟之言亦最平易近人),则秦赵之文也。惟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老子楚国苦县人)及庄、列之徒承之,(庄子为宋国人,列子为郑国人,皆荆楚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话里,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将儒家思想视为北方文化的产物,而将道家精神看作是南方文化的结晶。李泽厚的说法值得注意: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庄子为代表的道学,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表面上看,儒家和道家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艺术理念。(《美的历程》)三、“芙蓉出水”为上在先秦时期,从三代铜器那种严肃整齐、雕工细密的图形花纹中,我们可以得知,那时“错彩镂金”的美很是流行。这种美学风格的极端代表作也许是阿房宫和秦陵。前者是“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通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后者是“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四乳连弧蟠缡纹铜镜铜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审美观念,但在主导审美观念之下,也总有不同的其他观点。在先秦时代,反对“错彩镂金”美学观念的思想家大有人在。墨子提倡“非乐”思想,反对劳民伤财的种种艺术和装饰。老子从他的“无为”学说出发,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看法,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小国寡民理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传统,强调人生的“无己”、“无功”和“无名”,因此他提出了“心斋”、“坐忘”的理念,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宗百华发现,一方面,这两种美感或美学的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下来,从古至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这时中国人的美感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亦即逐渐形成了认为“芙蓉出水”之美高与“错彩镂金”之美的共识。为什么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美学出现了这样深刻的转变?《世说新语》中所体现出的魏晋风度:越名教而任自然1、越名教:对礼教的轻慢,对权贵的蔑视。如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嵇康:《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賫(lai)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任诞第二十三)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要于时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简傲第二十四)2、任自然第一:人格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雅量第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任诞第二十三)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任诞第二十三)第二:情之所衷,正在我辈。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是深于情者的体验。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伤逝第十七)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伤逝第十七)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第三、山水之美的欣赏: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第二)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言语第二)3、对身体容止的欣赏

从古人的以德取人,转而为以貌取人,从理性的道德原则,转变为感性的快乐原则。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美以其不可抵抗的力量,留下了一段段富于传奇的故事: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容止第十四)4、巧辞灵思,智慧俊拔之美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和友谊的重视,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禊集”等。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因此谈吐措词的隽妙,空前绝后。

司马景王东争,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言语第二)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言语第二).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言语第二)5、慷慨悲凉的生命之美魏晋风度的中心概念。向死而生中表达出的生命的执着,而一旦真的面对死亡时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的风采。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世说新语·雅量》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言语第二)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格,是面向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因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迁。宗先生认为,魏晋时期虽然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混乱的时期,但确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而是一个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的雕塑,稽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郦道元、杨衔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和趋向。其一,这种美学观念,严格地说主要体现在文人化的艺术之中,亦即在诸如诗歌、绘画、书法等相当文人化的艺术门类中,“芙蓉出水”之美成为普遍的追求,它塑造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基本面貌。其二,在官方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中,相当程度上仍保存了“错彩镂金”之美的传统。四、平淡自然的美学中国艺术的确有许多西方艺术所没有的独特风格,这些品格为发展出中国美学体系和逻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比较美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艺术重表现,西方艺术重再现。如果我们把“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这两种美感,与西方美学和艺术相比较,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果:两相比较,“错彩镂金”之美也许在西方艺术中可以找到类似的现象(当然有差异),比如罗马时期的艺术,或是罗可可风格的艺术等,但”芙蓉出水“之美显然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彭巴杜夫人》

罗可可艺术代表画家布歇的代表作,德彭巴杜夫人是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她最喜欢的画家就是布歇了,但是她英年早逝。弗拉戈纳尔是弗朗索瓦·布歇的学生,这是他的代表作品是《秋千》。巧妙地运用明暗的变化,以纤细的笔致,描绘出庭院和树林的美,非常精巧。它的纤细的线条,有种类乎病态的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