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公司绩效管理方案-参考_第1页
EVA公司绩效管理方案-参考_第2页
EVA公司绩效管理方案-参考_第3页
EVA公司绩效管理方案-参考_第4页
EVA公司绩效管理方案-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VA公司

绩效管理方案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公司简介........................................................3

二、员工福利管理...................................................4

三、员工福利设计的流程.............................................7

四、法定福利.......................................................12

五、非法定福利....................................................17

六、薪酬调查的内容................................................19

七、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21

八、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33

九、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36

十、不同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比较..................................40

十一、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依据.....................................48

十二、工作能力评价................................................49

十三、工作业绩评价................................................50

十四、绩效评价方法的分类与选择....................................51

十五、量表法.......................................................56

十六、项目概况....................................................63

十七、产业环境分析................................................66

十八、成本有效支撑EVA价格.......................................66

十九、必要性分析..................................................67

二十、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68

劳动定员一览表.....................................................68

二十一、法人治理..................................................70

二十二、发展规划分析..............................................83

、公司简介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程xx

3、注册资本:140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4-5-25

7、营业期限:2014-5-25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简介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

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

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

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

展的良性互动。

二、员工福利管理

员工福利管理是指对选择福利项目、确定福利标准、制定各种福

利发放明细表等福利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的福利管理有利于企业获

得社会声望,增强员工信任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合理避税又不降低

员工实际薪酬水平,适当缩小薪酬差距。

(一)员工福利管理的原则

(1)平等性。员工福利管理的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强调所有员工都有享有员工福利的权利;二是所有员工享受的福利水

平都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激励性。员工福利管理的激励性是指,通过设置符合员工需

要的福利项目、改进员工福利管理的方式方法、改善员工福利的效果,

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员工福利的满意度,进而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3)经济性。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

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追求

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目标。因此,企业在强调竞争力和激励性的同时,

也要重视经济性,从而尽量降低员工福利的管理成本,提高福利管理

效率。

(4)透明性。透明性是指对员工福利的设计和管理要公开、透明。

这既有利于员工全面了解企业的福利体系,又可以更大范围地听取员

工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优化员工福利项目内容,改进员工福利管理工

作。

(5)动态性。员工福利管理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员工福利的管理应当随着员工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是员工福利管理要与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技术紧密结合,提高

员工福利管理的效率;三是员工福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与国家的相

关法律紧密结合,并随之进行调整。

(二)员工福利管理的内容

员工福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福利调查、福利规划、福利执行以

及福利评估与反馈。

(1)福利调查。福利调查是福利设计和规划的前提,要使福利真

正满足员工的需求,就必须进行福利需求的调查。通过福利需求调查,

了解企业福利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人员规模,确定大部分员工的福利

愿望,明确员工福利的目标,并确保福利目标与企业薪酬策略保持一

致4081在福利管理过程中,福利调查主要涉及三种调查:一是制定福

利项目前的调查,即福利需求调查,主要了解员工对某一福利项目的

态度、看法与需求;二是员工年度福利调查,主要了解员工在一个财

政年度内享受了哪些福利项目,各占比例多少,满意程度如何;三是

福利反馈调查,主要调查员工对某一福利项目实施的效果反应如何,

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是否需要取消等。

(2)福利规划。福利规划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供什么样

的福利;二是为谁提供福利。企业往往有很多福利项目可以选择,而

不同的福利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行福利规划,首先要根据福

利调查的结果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分析影响企业福利设计的外部和

内部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需要提供的福利项目。然后,对福利成本做

出预算,包括确定总的福利费用、各个福利项目的成本、每个员工的

福利成本等。最后,制订出详细可行的福利实施计划和方案,福利计

划包括福利产品的购买时间、发放时间、购买流程、保管制度等。

(3)福利执行。福利执行是指按照事前制订好的福利实施计划和

方案,向员工提供具体福利的过程,也是对员工福利计划实施的定期

检查和监控过程。在福利执行过程中应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果没

有特殊情况,一定要严格按照制订的计划来执行,以控制好福利成本

的开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要灵活处理,对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

以保证福利提供的效果。

(4)福利评估与反馈。在福利计划执行结束后,还要对各个福利

项目及其组合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估,并通过反馈调查发现规划、

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地完善员工福利计划,优化福利项

目组合,提高员工福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员工福利设计的流程

员工福利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与企业发展

目标相适应,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还要涉及企业各部门的

参与、员工福利信息的沟通等。一般而言,员工的福利设计流程可分

为确立员工福利宗旨与目标、员工福利需求分析、员工福利成本分析、

制订员工福利计划、福利计划的实施以及员工福利效果评估与反馈等

环节(如6)确立员工福利宗旨与目标员工福利需求分析员丁福利成

本分析制订员工福利计划的实施员工福利效果评估与反馈满足员工福

利需求实现企业建立目标图人员工福利设计的流程。

1、确定员工福利宗旨与目标

员工福利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宗旨和目标,不同的企业设计员

工福利的宗旨可能会有差异,但有些内容是相似的,主要包括:必须

符合企业的长远目标;满足员工的需求;符合企业的薪酬政策;既要

考虑员工的眼前需要,又要考虑员工的长远需要;能够激励大部分员

工;企业能负担得起;符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等。在确定员工福利

目标方面,福利目标必须要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与企业

的战略报酬计划一致。除此之外,企业在设定员工福利目标时,还要

考虑企业的规模、企业坐落的位置、竞争对手和行业福利水平、企业

经营理念、工会组织的要求、企业盈利能力等因素。

2、员工福利需求分析

员工福利需求分析是了解企业福利计划设计的必要性及其规模,

确定员工有哪些福利愿望并设置福利项目的过程。员工福利需求分析

既包括企业范围内的福利需求分析,也包括员工个人角度的需求分析。

企业应从组织的生产率、事故率、辞职率、缺勤率、员工的工作行为

等不同方面,发现企业目标与员工福利之间的联系,以保证福利计划

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比如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状态与

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要求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存在差距的地方,确定对

员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从员工个人角度进行福利需求分析,要注

意做到三点:一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角度来体验和考虑他们

的需求,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真实感受;二是把员工当作企

业的内部顾客,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等;三是要

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内部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式的沟通

和反馈渠道,通过沟通了解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也了解不同时期的

需求重点。

3、员工福利成本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福利费用的承担有3

种选择:一是完全由企业承担;二是由企业和员工分担;三是完全由

员工承担。如果员工福利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由于不计入员工个人

收入而减小了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的税基,员工可以享

受减免税优惠,并且管理简易。但其弊端是员工在福利的使用上缺乏

成本意识,不能充分认识到企业的贡献,并可能导致企业福利成本上

升的问题。如果福利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分担,可以使员工更好地认识

到企业为自己的福利所做的贡献,也更加谨慎、节约用地使用福利。

但员工也可能出于节约开支的动机,购买较少的福利,以致不能满足

员工自身基本需要,并可能影响企业的利益。有一些福利,使用的人

比较少,费用比较昂贵,不宜由企业负担,可以考虑由员工完全承担

费用,企业帮助购买,给购买员工提供以批量折扣价购买享受这些福

利的可能性。比如由组织出面,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协议,凡本组

织职工在其开发的某项目购买房屋,都可以额外享受一些优惠。

4、制订员工福利计划

企业在设计员工福利时,要认识到每一种选择方案的利弊,慎重

地在多种方案中进行比较择优。福利计划的制订应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需要了解企业希望吸引何种类型的员工,如果企业希望多吸引流动性

比较小的职工,就可以增加退休金在本企业员工福利中的权重;了解

本企业的竞争对手提供了哪些福利,市场上通行的“标准做法”是什

么,在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考虑本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吸引

力和竞争力。我国传统的企业福利计划,是对所有员工提供几乎相同

的福利待遇,没有从员工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角度出发。而员工对

企业发放的福利,不管有用没有,也是先拿了再说,因此不能充分发

挥员工福利的激励功能,不能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制

订福利计划时应采用灵活的方案,不必向所有员工都提供一样的福利,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区别对待的标准。

5、福利计划的实施

为了让员工准确地理解企业的福利计划,企业应充分利用多种传

达福利信息的方法,详细而又及时地宣传企业的福利措施及内容。只

有将有关福利的信息传递给员工,使员工了解福利的价值,福利才能

达到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的目的。企业可以考虑印制《员工福利手

册》,向员工介绍本企业福利的基本内容、享受福利待遇的条件和费

用的承担。企业还可以在企业总的《员工福利手册》之外,为每个员

工准备一本个人的福利手册,提醒员工在福利上所做的选择、享受的

权利和分配费用的责任,以便于员工查询。

6、员工福利效果评估与反馈

福利效果是指在福利计划实施过程中,福利享受者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工作满意度、实现福利设计目标的程度。员工福利效果评估主要

包括对福利项目设计、福利计划实施方式和实施结果的评估,以及对

福利享受者的定期跟踪反馈。员工福利效果评价应重视以下两点:

一是要建立每个员工的福利档案,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跟踪反馈,

以便为以后制订培训计划提供现实依据;

二是要注意福利计划的及时调整和修改。员工福利效果可能是积

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一般来说,福利计划内容与员工期望的相似

成分越多,就越容易获得积极的效果。企业应当定期评估福利计划对

员工士气、生产效率等的作用,计算每个员工的福利成本,与同一领

域其他主要企业的员工福利计划进行比较。并不是所有的福利项目都

能体现设计者的初衷,即使是一些曾为员工强烈要求的福利项目,一

旦实施也可能会遭到有些员工的反对,这就要求福利管理者及时注意

调整与修改。总之,企业福利应当立足于为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

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员工福利设计好坏的基本依据,也是评

价福利效率的重要方面。

四、法定福利

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都要面对很多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提

供的福利项目。在我国,法律规定的企业必须提供的福利包括法定的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法定假期和其他假期等。

1、法定的社会保险

法定社会保险类型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又称为老年社会保障,它是针对退出劳

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在我

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3941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应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2005年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纳工资的

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纳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医疗

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

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通常

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缴

纳,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到伤害带来的医疗

风险。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

缴费费率应控制在员工总额的6%左右,其中30%进入个人账户。员工

缴费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o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

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

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为遭遇失业风险、收入暂时中断的失业者

设置了一道安全网。我国于1999年1月20日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

规定,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员工按本

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失业保险基金的利

息和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

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

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

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

时缴纳,员工个人不缴纳工保险费。工伤保险主要是通过社会统筹的

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

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等赛用。关于企业缴纳工伤保险

费的费率,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

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

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

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

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

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的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

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她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我国的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目前,我国

的生育保险的现状是实行两种制度并存,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

负担生育女职工的产假工资和生育医疗费。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

保护规定》以及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女

职工怀孕期间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

负担,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第二种是生育社会保险。参加生育保险社

会统筹的用人单位,应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具体缴费比例由

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测算后提出。

2、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

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治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包括个人缴存的

住房公积金和员工所在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它属于员工个

人所有。员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395)

绩效与薪酬管理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员工缴存

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

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

行专款专用。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

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国务院于1999年4月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

理条例》,并于2002年3月对该条例进行了相应修改。《住房公积金

管理条例》规定,地级市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

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适

当提高缴存比例。

3、法定假期

法定假期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

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假期的休假安

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

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的法定假期主要包括公休假日、法

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和其他假期。公休假日是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

作周之后的休息时间。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法定休假日,也称法定节

假日。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的决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元旦放假1天(1

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初二);清明节放假1

天;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

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劳动法》规定,法定休

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需支付不低于其工资300%的劳动报

酬。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

的带薪年假。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是世界各国劳动制度的普遍

做法。但带薪年休假的天数在不同国家相差却很大,比如西欧国家的

员工通常可享受每年30天的带薪休假时间,美国员工通常可享受每年

14天的带薪休假时间。我国2007年12月7日颁布的《职工带薪休年

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

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

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

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年休假在1个

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确

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

职工休年休假。但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

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4、其他假期

除上述法定假期外,还有一些其他假期如病假、探亲假、婚丧假、

产假、配偶生育假等也属于法定福利的范畴。病假是指因病无法上班

时,组织仍然继续给他们支付薪酬的一种福利计划。在我国,1995年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

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

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虹”在我国,探亲假是指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而同分居两

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假期。

五、非法定福利

企业补充保险与强制性的法定社会保险不同,它是由企业自主设

立的、具有针对性的员工福利计划。企业补充保险计划包括补充养老

保险计划、补充医疗保险计划、补充性住房计划等。补充养老保险,

也称为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

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

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为一种与企业挂钩的退休保障制度,可以最

大程度上保障参加人在退休后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人们在工作阶段

将企业缴费和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账户里,通过

相关机构投资运营获得收益,当他们退休时再把钱从账户中取出。在

投资工具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最大幅度地调动社会资本,并实

现资本配置的最优化。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用人单位和职工参加统

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后,由单位或个人根据需求和企业实际,适当增加

医疗保险项目,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的一种补充性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

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它们都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企

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

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商业

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营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按照一定

数额缴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

医疗费用。社会互助则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

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六、薪酬调查的内容

薪酬调查的内容选择,应当本着精选的原则,选择那些最基础、

最直接的项目进行调查。通过对这些基础信息和资料的统计分析,可

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具体而言,企业薪酬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与工作方面的信息。组织信息一般包括财务信息结构和

组织性质等。工作信息主要包括基准职位的职位描述者的个人特征及

薪酬支付情况等。

(2)薪酬战略方面的信息。薪酬战略方面的信息主要涉及调查对

象企业的薪酬战略目标、薪酬策略类型以及薪酬管理政策等。通过薪

酬调查,企业应当搞清楚调查对象企业的薪酬战略目标是什么,是要

控制成本还是激励或吸引员工;调查对象企业是侧重薪酬水平策略、

薪酬组合策略还是薪酬结构策略或薪酬管理策略;调查对象企业的薪

酬管理政策有明些,如轮班、加班、试用期、新员工的起薪政策等。

(3)薪酬基本形式方面的信息。在进行薪酬调查时,薪酬的所有

基本形式都应包括在内,薪酬的这些基本形式包括基本薪酬信息、可

变薪酬信息以及福利信息等。基本薪酬信息是薪酬市场调查的重点,

企业需要全面掌握调查对象企业的基本薪酬支付、变动情况,不同职

位等级的薪酬差距以及同一等级内薪酬的幅度等。可变薪酬信息主要

涉及调查对象企业在短期激励、长期激励以及奖金等薪酬形式方面的

支付水平,特别是货币薪酬的支付水平福利信息主要涉及福利项目的

构成、福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福利计划的改革及其对员工激励的功

能等。

(4)薪酬结构方面的信息。薪酬结构方面的信息主要涉及薪酬要

素组合信息和薪酬等级结构信息。薪酬要素组合包括基本薪酬与浮动

薪酬的比例、货币薪酬与福利薪酬的比例、绩效薪酬的设计等。薪酬

等级结构信息则包括企业职位及职位等级结构的设计、薪酬等级差、

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差等信息。

(5)薪酬管理方式方面的信息。薪酬管理方式方面的信息主要包

括薪酬支付的时间、内部薪酬信息的保密程度、与员工的沟通方式、

反馈渠道以及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6)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的薪酬信息。薪酬调查的内容除了涉及

竞争对手企业的薪酬信息之外,有时也需要了解企业所在行业和所在

地区的薪酬信息。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

状况,本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及薪酬竞争力状况等;收集本企业所在

地区的薪酬信息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活费用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

不同,其薪酬水平状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别,企业在选择薪酬政策以及

调整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时,必须参考所在地区的薪酬水平及结构状

况。

七、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

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

施阶段和调查结果分析阶段。

(一)调查准备阶段

(1)确定薪酬战略,明确薪酬调查的目的

在薪酬调查的准备阶段,首先需要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战略,即

确定本企业薪酬水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及薪酬水平政策类型。战略性

薪酬管理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目标和政

策。薪酬战略主要包括薪酬战略目标、薪酬水平政策、薪酬结构政策、

薪酬管理政策等内容。只要在薪酬调查前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是什么,

要求什么样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及薪酬政策与之相适应,才能在调

查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促进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提

升。在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之后,还需要明确薪酬调查目的和调查结

果的用途,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则调查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上文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根据需要审查已有薪酬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的实施方式

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二步是审查已有的薪酬调查数据,并确定薪酬

调查的实施方式。需要审查的已有数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劳

动力市场价位资料、已出版的权威机构编纂的统计资料、企业已经收

集或通过其他渠道已经获得的薪酬调查数据等,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

行审查评估,看是否能加以合理利用,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确定调查

的实施方式主要是决定薪酬调查由企业自己来做,还是聘请一个专门

咨询公司或是购买专业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实施方式的选择需要分

析该项调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公关技巧,企业有没有这方面技能的

人来规划并完成这项调查,输入、整理和分析数据所需要的计算机软

件是否具备,各种调查方式所需要的费用是多少等问题。如果企业自

身条件不具备,可利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进行调查。在实践中,

许多企业都是利用第三方来完成薪酬调查工作的,选择第三方进行薪

酬调查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企业自行进行的薪酬调查往往容易引起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

对手的警觉和不合作,而中立的第三方调查则比较容易说服目标企业

的合作和参与;

二是薪酬调查工作费时费力,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

因此,借助专业化的外部薪酬调查机构从事薪酬调查就成为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中一种常见的外包形式:

三是对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

最终的分析一般要用到一些计算机软件和一些统计学的指标,企业往

往没有能力或时间去做数据的处理工作。

(3)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

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三步是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首先确

定需要调查的职位类别,即确定到底需要调查哪些职位,是某些类型

的职位还是所有类型的职位,需要分析的薪酬支付问题涉及少数职位

还是所有类型职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看哪些职位是典

型职位或关键职位。其次,需要进行恰当的职位配比,准确的职位配

比对于有效开展薪酬调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职位体系

比较混乱,同样的职位名称,在不同组织里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有

可能相差很大。比如同样是行政部门的经理,在有的组织主要是从事

后勤、保安等工作,而在有的组织则可能还从事办公室或机关管理工

作。为了确保准319确的职位配比,在确定被调查职位之后,最好对

被调查的职位族进行清晰的层级划分,并对所调查的职位进行明确而

清楚地描述,职位描述的内容包括职位名称、职位目的、主要职责、

任职资格等。这样做有助于将企业的职位层级与调查对象的职位层级

进行很好的配比。另外,在职位调查中所使用的职位说明书必须采用

比较常见的或者是被普遍使用的职位名称,可先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一

职位的主要职责或目标,然后再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句列举出

该职位最为重要的一些职能。对职位的描述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关注发

起调查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除此之外,

为了提高薪酬调查的精确性,调查者还可以为调查问卷附上一张与调

查职位相关的简要的组织结构图,以帮助被调查者做好典型职位或基

准职位与本企业职位之间的匹配。

(4)界定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

薪酬调查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与企业在同一人力资源市场上争夺人

力资源的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因此,企业首先需要界定薪酬调查所

要面向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范围。从人力资源市场的覆盖范围而言,人

力资源市场可以分为地方性、地区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人力资源市场。

一般来说,对于低层级职位或无专长的普通工种岗位,如文员、半技

术人员等,薪酬调查在企业所在地进行即可;而对于所需的高新技术

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由于其学历高、流动性大、竞争范围广,则

需要扩大调查范围,进行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薪酬调查。其次,企业

需要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在明确调查范围的基础

上,要进一步分析哪些企业是从特定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招聘员工,哪

些企业具有足够的所需调查的特定职位等,由此可从既定的市场中确

定调查的目标企业。对于调查企业来说,没有一个企业是所有职位的

竞争者。比如有些企业可能是管理、行政类职位的主要竞争者,而另

一些企业可能是技术、信息领域的竞争者等。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不

同种类职位的薪酬数据,就必须对不同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的目标

企业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位的类型,当然也受到时间和预算方

面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参与调查的企业数量越多,所获得的信息越

多,作回归分析或者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的效果就会更好。对于所涉

及的特定人力资源市场而言,一般有10~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能

够提供足够可靠的薪酬调查数据。

(5)选择所要收集的薪酬信息内容

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企业中所获得的价值评价通常并非完全一样,

获得的报酬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企业给予某个职位的基本薪酬可能

比较低,但奖励性的可变薪酬或者福利却可能会很好。因此,薪酬调

查的内容不能仅仅包括基本薪酬部分,一般薪酬调查所涉及的薪酬信

息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及其结构,年度奖金和其他年度现金支付,股

票期权或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计划,各种补充福利计划及薪酬政策等。

另外,在薪酬调查中,如果所调查的职位属于中高层管理职位或者监

督类职位,则询问其权限范围的信息(如管辖人数及其类型、所支配

的预算资金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该职位在

企业中的地位。对于一些诸如财务、资产规模、销售额等方面的敏感

信息,调查者可采取间接方式或转换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在房地产行

业询问某职位所负责的平方米数,在医疗行业询问某一职位所负责的

病床位数等。

(二)调查实施阶段

1、设计薪酬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收集调查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一般包

括企业本身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所在行业、规模等,还

包括有关职位和任职者的信息,如职位类别、职位名称、任职者的教

育程度、相关工作年限等。调查问卷关于员工薪酬方面的内容主要包

括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员工福利及其他收入,有关调薪幅度和措

施、工作时间和假期的规定等。薪酬调查问卷除了要涵盖以上有关内

容外,有时还需要做出更详细的划分,如员工福利可细化为养老金、

医疗、住房、休假制度、交通饮食等,由于福利通常不以现金的形式

发放给员工,因此,对于福利的调查一般以单项标准为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设计应当尽量方便被调查者使用,以确保问卷易读、易懂、

易回答。为了确保所有的调查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调查内容,最好准备

一份详细的问卷填写说明。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做一次内部

测试,可将自己的数据试着填写一遍,或者请其他人员试着填写一遍,

以便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

2、实施调查

由于薪酬信息往往涉及企业机密,不少企业与员工之间都有关于

薪酬保密的约定,甚至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也不一定了解企业全部

人员的薪酬信息,或者即使知道也不允许向外泄露。因此,在发放薪

酬调查问卷时,首先需要做好与企业总经理的沟通工作。通常可以采

取合作调查的方式将被调查者作为成员之一纳入合作队伍中,被调查

者可以分摊一定的调查费用。在调查结束后,被调查者可以获得专项

调查报告,还可以向被调查者提供优惠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其优惠率

根据调查规模来确定。这两种合作方式需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

约定保密条款,为企业提供的薪酬资料严格保密。调查问卷的发放尽

量采取直接上门发送的方式,确实不便直接上门的可采取特快专递、

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发放。在被调查企业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还要

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除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电

话访谈、实地访谈、网络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调查数据。尽管邮寄问卷

的方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但在确保职位的可比性和薪酬数据的质

量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它要求调查者在制作问卷和定义概念时要非

常小心。如果问卷调查再配以专业人员面谈,则问卷调查的效果会更

好。因为在薪酬调查中,确保职位的可比性是数据收集时最重要的问

题之一,而专业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企业中的薪酬管理人员的直接面谈

无疑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双方面谈的情况下,他们比

较容易对不同企业间的相应职位进行比较,调查者也能够就一些特殊

问题直接征求被调查者的看法。电话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有关薪

酬政策、薪酬管理实践方面的信息。当通话双方都是专业的薪酬管理

人员时,他们有可能就部分职位的具体薪酬信息进行交流。网络调查

作为一种新兴的调查方式,由于其良好的保密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三)调查结果分析阶段

1、核查数据

在调查问卷被回收以后,调查者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份调查问卷

的内容作逐项分析,以判断每一个数据是否存在可疑之处。比如,调

查者需要检查企业所提供的薪酬浮动范围与其报告的职位实际薪酬水

平之间是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如果某一职位的基本薪酬数据远远超

出其应属于的薪酬范围,要注意核查该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性,

看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描述中的内容是更多还是更少。

对于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更少的情况,要及时给接受调

查的企业打电话询问和核对数据。如果经过核实,职位匹配性的问题

确实存在,就要根据实际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程度,调整薪酬

调查数据。

2、分析数据

在数据核查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薪酬数

据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频度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分析以及回

归分析等。

(1)频度分析。频度分析也称为频次分析,就是将所得到的与每

一职位相对应的所有薪酬调查数据从低到高排列,然后看落入每一薪

酬范围之内的企业的数目。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分析方法,一

般会使用直方图来显示结果

(2)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具体可细化为简单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中值等几种数据分析方法。

简单平均数(非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不考虑在不同企业中从

事某种职位的员工人数之间的差异,对所有企业的薪酬数据均赋予相

同的权重。在操作层面上,简单平均数通常是将与特定职位相对应的

所有数据简单相加,再除以参与调查企业的数目,从而求出平均值。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极端值有可能会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

些企业会首先用频度分析将极端值剔除掉。当调查者所获得的数据不

能全面代表行业或是竞争对手的情况时,采用简单平均数分析方法是

最好的。

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给不同企业的薪酬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

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企业中在同种职位上工作的员工人数。换

言之,企业从事某种职位工作的人员越多,则该企业的薪酬数据对于

该职位最终平均薪酬数据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

的企业支付的薪酬状况会对最终的调查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在调查结

果基本上能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数的分析结果是最

好的,因为这时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比较接近人力资源市场的真实状况。

中值。这种分析方法是将收集到的某职位薪酬数据进行降幕或升

幕排列,然后取恰好位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薪酬水平数值。这样分析

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排除掉极端高或极端低的薪酬数据对于平均数的影

响。不过,这种数据分析方法也是比较粗略地,只能显示当前市场平

均薪酬水平的大概情况。

(3)离散分析。离散分析方法有三种:标准差分析、百分位分析

和四分位分析。标准差分析可以检验各个分布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距

大小,但在薪酬调查中却很少被使用。百分位和四分位是薪酬调查分

析中最常用的衡量离散程度的分析方法。

标准差分析。标准差分析是指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

运用标准差进行薪酬数据分析可以衡量每个薪酬数值与平均数之间的

差别,即观察值比平均值大多少或小多少。通过标准差分析可以看出

某一类职位上的大多数人员的薪酬变动范围,同时可以发现某一个人

的薪酬水平与同类职位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否合理。

百分位分析。百分位分析就是将某职位所有薪酬调查数据按从低

到高的顺序排列,并用百分位来表示特定企业薪酬水平在全部薪酬调

查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于薪酬水平处于某一百分位的企业来说,该

百分位反映出有百分之几的企业薪酬水平是低于该企业薪酬水平的。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测试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然后利用可以得到的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如销售额)来预测另外一个

变量的值(如销售经理的薪酬)。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据统计软件如

SPSS等所提供的回归分析功能,分析两种或多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从

而找到影响薪酬水平,薪酬差距或者薪酬结构的因素,并预测其发展

趋势。

3、撰写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分为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项分析报告两种。

综合性分析报告涵盖薪酬调查地区不同性质、规模、行业领域的企业,

对这些企业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统计处理,全面反映被调

查地区企业薪酬与福利现状的全貌。专项分析报告则根据企业需要从

参加薪酬调查的企业中选择一定数量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经过数据分

析处理,获得针对性、指导性更强的专项薪酬信息。这两种报告对于

企业制定薪酬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规范的薪酬调查结果分析

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资料概述,主要涉及所调查企业的常规数据、人事聘用

制度、薪酬和福利保险政策等;

二是职位薪酬水平,主要包括所调查的每个职位的数量及简要职

位说明、薪酬范围(即薪酬最高和最低值)、以平均数或百分位数来

体现的薪酬数额等。在采纳或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时,应当注

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计算薪酬总额标准。企业确定薪酬总额的主要

依据是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现行的市场行情。

在确定薪酬总额标准时,企业可以参照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中当前

本地区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的有关指标,如平均薪酬总额、平均基本

薪酬水平、职位薪酬信息等,并与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员工基本生

活费用状况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兼顾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最终确定

出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标准。

制定薪酬政策的依据。企业薪酬政策的内容涉及薪酬体系、薪酬

结构、福利和保险政策。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可以清楚地显示目前

本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执行的薪酬政策。企业应根据自

己的管理模式、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确立最适合自己企业

的薪酬政策体系。

调查资料与企业情况的四配性。企业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制定职位薪酬方案时,要同时参考薪酬报告提供的各职位的平均薪酬

水平和所附的职位说明书,还要结合本企业职位实际工作特点、任职

人员状况和企业对不同职位的需求程度。

八、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

薪酬水平(salarylevel)是指组织内部各类职位和人员平均薪酬

的高低状况,它侧重分析组织之间的薪酬关系,是相对于其他竞争对

手的组织整体的薪酬支付实力。一个组织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

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能力的强弱,进而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水平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它可以指一定时期内一

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任职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也可以指某一

特定职业群体的薪酬水平,其中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主要指以企业为

单位计算的员工总体薪酬的平均水平,包括时点的平均水平或时期的

平均水平,测定企业薪酬水平主要有两种方法:其

一是企业支付给不同职位的平均薪酬,是一种绝对量指标;其

二是企业薪酬水平在相关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是一种相对量指

标。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地用薪酬水平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薪

酬的外部竞争性,衡量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还要考虑企业内部薪

酬结构和薪酬差距等因素,比如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重要职位与非

重要职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企业的非经济性报酬、薪酬增长以及员工

薪酬满意情况等。薪酬水平反映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所谓薪酬

的外部竞争性,实际上是指一家企业的薪酬水平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

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小。理解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需要注

意以下两点:是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是指职位和职位之间或者是不同组

织中同类职位之间的薪酬水平对比,而不是笼统的组织整体薪酬水平

的对比。在实践当中,将一个组织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与另外一

家企业的全体员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比较对员工而言意义不大,薪酬

外部竞争性的比较基础更多地应落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类似职位或者类

似职位族之间,因为一个组织的整体平均薪酬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它

在所有的职位上都具有外部竞争性。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薪酬水平差

距很小,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重要职位和不重要职位之间的

薪酬水平没有太大差异,那么,它在重要职位上的外部竞争性可能还

不如平均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很可能造成低素质员工对组织的强烈依

恋而高素质员工因对自己的薪酬水平不满而另谋高就。这就类似于经

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虽然企业在薪酬方面

的支出成本并不低,但却很难吸引、保留和激励高素质员工,而且高

素质员工留下的工作职位也往往被更多的低素质员工所填补。

二是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组织在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的考虑

甚于对内部薪酬一致性的考虑。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往往与外部劳动力

市场联系在一起,有时组织为了争夺高层次稀缺人才,会对这类人才

的职位安排很高的薪酬水平。这样就会打破组织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

内部一致性之间的均衡,使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之间产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必须做出决策:到底是依据组织的内部职位评

价来确定薪酬水平,还是根据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状况来确定薪酬水

平。从现实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强化外部竞争性的市场定

价策略,但这又会破坏企业的职位评价体系,使其他员工产生不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一个比较折中的做法是在职位价值评估中,

加入职位市场稀缺度的修正,以求得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的一致。

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在职位评价的评价因素设置中加入对

市场稀缺度的评价;第二种是职位评价结果乘以职位市场稀缺度修正

系数,但必须合理确定职位市场稀缺度的权重与评价标准以及市场稀

缺度修正系数。在新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间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

竞争性比较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由过去单纯的薪酬水平比较转变

为全面的薪酬体系的整体比较。当前,企业间热衷于薪酬竞争力的比

较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人才竞争的需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

企业越来越重视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而薪酬信息日益成为企业

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了解其他企业的薪酬信息,以便

吸纳人才和避免人才朝竞争对手方向流动。

二是薪酬调整的需要。企业往往会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变

化、企业自身的发展等因素定期诊断和调整薪酬体系。

三是实施标杆管理的需要。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特别是全

球范围的竞争,一些企业总是希望与所在行业中的顶尖企业进行比较,

即实施标杆管理.而薪酬系统逐渐成为标杆管理的对象。四是国际化战

略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

这就需要企业了解更多国家的企业、更多文化中的薪酬信息与管理,

以应对国际人才竞争。

九、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

虽然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

品市场的双重压力,3021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些选择余地。这个选择

余地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所面临的特定的竞争环境。当存在较大选择余

地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决策就是:到底是将薪

酬水平定在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之上,还是将其定在与市场平均薪

酬恰好相等或稍低一些的水平上。一般来说,企业在战略目标指引下,

往往会根据企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制定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

策略。可供企业选择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策略主要有4种,分

别为领先型策略、跟随型策略、滞后型策略和混合型策略。

(-)领先型薪酬策略

领先型薪酬策略是指支付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策略。企业可

以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

率,但与此同时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又会影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

服务的价格,从而降低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

益。因而采用这种薪酬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其大部分职位所

需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不足;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品牌需求弹

性较小;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投资回报率较高;市场竞争对手

较少等。当采用领先型薪酬策略时,企业需要确定究竟应领先市场水

平多少以及薪酬水平领先的实现方式。企业可以在每年年底调薪时考

虑下一年度全年的市场薪酬水平变动趋势,据此预测下年年底时的市

场平均薪酬状况并确定下一年全年的薪酬水平,从而确保企业的薪酬

水平在全年中都能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假如企业的薪酬水平要比市

场高出5%〜10%,则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水平企业5%-〜10%市场年

初年底时间领先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

(二)跟随型薪酬策略

跟随型薪酬策略也称为市场匹配策略,是指根据市场平均薪酬水

平来确定本企业的薪酬定位,即支付市场工资水平的策略。跟随型策

略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薪酬策略,尤其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采用这种

薪酬策略的企业既希望确保自己的薪酬成本与产品竞争对手的成本保

持基本一致,从而不至于在产品市场上陷入不利地位;同时又希望自

己能够保留一定的吸引与留住员工的能力,不至于在劳动力市场上输

给竞争对手,也不至于引起内部员工的反感。因此,采取这种薪酬政

策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它能够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员工为

其工作,只不过在吸引那些非常优秀的求职者方面没有显著的优势。

采取市场跟随薪酬策略的企业往往生产经营特点不是很突出,不能或

不愿负担过高的薪酬成本。

有时企业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得不对薪酬

水平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时滞的,企业

往往是在一些优秀的员工已经离耶后才发现自己的薪酬水平已经落后

于市场。因此,这种力图确保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保持一

致的企业必须坚持做好市场薪酬调查工作,以确保及时掌握行业和市

场的碗切薪酬水平。假如企业所在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水平年底上涨5%,

企业也应考虑将其薪酬水平上调5%,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薪酬水

平市场企业年初年底时间跟随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

(三)滞后型薪酬策略

滞后型薪酬策略是指将组织的薪酬水平更新至当前的市场水平,

然后按照低于市场薪酬水平的调整速度予以实施的薪酬政策,在市场

上表现为企业的大多数职位的薪酬水平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采取

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上,边际利润率

比较低,成本承受能力很弱。受产品市场上较低的利润率有所限制,

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薪酬,是企业实施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一

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并非没有支付能力而是因为缺乏支

付意愿而采用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在市场上表现为企业

本组织的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或市场薪酬水平的策略。滞后型薪酬

策略对于企业吸引高质量员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长期实施这种策略

会造成员工流失率上升。不过,滞后型薪酬水平会削弱企业吸引和保

留潜在员工的能力,但如果这种做法是以提高未来收益作为补偿的,

则反而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度,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并进而改善绩效。此外,滞后型薪酬策略还可以通过与富有挑战性岗

位、理想的工作场所、良好的同事关系等其他因素的结合而得到适当

的弥补。假如预计企业的薪酬水平年底将滞后于市场水平5%,则企业

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

(四)混合型薪酬策略

混合型薪酬策略是指组织在确定薪酬水平时,是根据职位或员工

的类型或者总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薪酬决策,而不

是对所有的职位或员工均采用相同薪酬定位的策略。通常情况下,企

业会对一些核心职位族或核心员工采取领先型薪酬策略,而对于其他

职位族或辅助员工多采用跟随型或滞后型薪酬策略。此外,有些组织

在不同的薪酬构成部分之间实行不同的薪酬政策,比如在总薪酬水平

方面处于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竞争性地位,但在基本薪酬方面处于略

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滞后性地位,同时在激励性薪酬方面则提供高于

市场平均水平的领先地位。假如以不同的职位族为例来描述混合型薪

酬策略,则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

十、不同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比较

传统的绩效管理强调员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工作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上级的认同,员工

工作绩效的评价主体也主要是他的上级。但是上级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人,也不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唯一主体。根据评价主体选择的依

据,评价主体必须熟悉和掌握他所要评价的内容,但在有些情况下直

接主管并不能观察152到被评价者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而他的同事、

下级甚至外部客户可能更了解员工这方面的信息。比如一个企业的销

售人员可能会到不同的区域去推销产品,其直接主管就不能观察到他

们推销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客户服务人员为处于不同地点的客户提供

服务时,直接主管也难以观察到他们的主要工作过程。在这样的情况

下,如果只是由直接主管或上级作为评价主体,就很难对员工的绩效

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价。因此,为了使员工的绩效评价公平、有效,还

必须要有其他种类的人员作为评价者与员工的上级或主管一起对员工

的绩效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参与员工绩效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员

工的直接上级或主管、同事、下级、员工本人、外部客户以及外聘专

家等。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类评价主体在

绩效评价过程中所承担的评价和管理责任也各不相同。选择不同评价

主体不仅仅是绩效评价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绩效管理目的的需要。

从这一点上看,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绩效

评价的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

1、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评价

员工的工作绩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或主管

人员作出的,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着

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日前大约有98%的组织将绩效评价视为员

工直接上级的责任。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之所以能作为主要的评价主

体,主要原因在于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了解下属员工的工作情况。作

为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通常处在最有利的位置来观察下属员工的工

作情况,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表现会有更全面地了解,能更容易地收集

到有关下属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信息。

(1)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负有责任。因此,一

方面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会更加熟悉工作绩效评价的内容,知道应该

对下属员工工作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

也能更加负责地对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作为评价主体符合逻辑。直接上级或主

管人员对下属员工具有奖惩权,对工作表现良好的下属员工可以进行

奖励,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可以进行惩罚,因此,由直接上级或主管人

员作为评价者更加符合逻辑。另外,拥有对下属员工进行评价的权力,

也增强了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的管理权威。由于以上原因,直接上级

或主管人员通常都是作为主要的评价主体,工作绩效评价往往都是由

直接主管人员作出的。不过,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在评价时,有时也

会因为个人偏见或与下属员工私人关系等原因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甚至也可能出现为了给职位和薪酬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而操纵

绩效评价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由更高一级的主管对直接主

管人员所作出的评价进行复核和补充,这样就可以抵消评价中的部分

偏见,更好地把握绩效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客观有效。

2、同事评价

由于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直接观察到下属员

工的工作情况,而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却能相互了解对方,所以同事可

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员工的绩效评价。事实上,许多组织和企业都在

绩效评价主体中增加了同事评价,用于补充甚至取代直接上级或主管

人员所做的评价。这里讲的同事既包括在同一个团队或部门一起工作

的同事,也包括与评价对象有业务关系的其他部门的同事。同事考评

与直接上级或主管评价在角度上会有所不同,同事能以一种与直接上

级或主管不同的、更为直接的视角来看待员工的绩效,从而能对员工

工作绩效中更真实的一面做出评价。同事在一起共同工作,能够更容

易地观察到相互之间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同事

评价在预测员工未来能否在管理工作上取得成功更加有效。在同事考

评时,对同一员工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但综合起来得出的评价结

果则是比较客观的。虽然采用同事评价具有许多优点,但同时它也有

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同事评价时,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要相互进行评

价,同事之间可能会达成默契,相互给对方评为较高的等级,这也符

合博弈论中多次博弈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竞争的环境中,如果同事们

所构成的工作团体并不成熟,同事评价就会引起相互猜疑、关系紧张,

从而可能会使同事之间失去信任,降低工作团体的凝聚力。因此,同

事评价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同事评价的结果通常只能作为员工工作

绩效评价的一个部分或补充,而不能单独作为员工的评价结果。

3、下级评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中都采取了下级对其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进

行评价的方式,即进行所谓自下而上的评价。事实上,下级具备作为

其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工作绩效评价主体的基本条件,因为下级要经

常与上级接触,对上级的管理工作情况(如领导风格、管理力度、组

织协调能力、信息沟通能力等)和对下属的关注程度等都有直接的了

解,因此,这种下级评价既能较好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又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改进和个人发展不过,也有很多管理者

担心他们的一些不受欢迎但是必要的行为(如批评员工)会导致下属

对他们进行评价时实施报复,这就是所谓“民主评议”削弱了组织管

理的原因所在。下级评价有时会使管理者陷入困境,有可能导致管理

者在工作中总是设法去迎合下级的需要,更加注重员工的满意程度而

不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尽管在下级评价时通常都会采取匿名形

式,但下级还是会担心自己所做的评价被上级察觉而招致相关的后果,

在上级所管辖的人数较少时更是如此。另外,下级由于不承担管理工

作而不了解管理者工作的必要性,也很难对“事”进行评价,因此,

要做好下级评价,关键在于上下级之间要真正做到相互信任,下级评

价也只能作为对上级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的一个部分,并且更多的是用

于管理发展的目的。

4、员工自我评价

有些组织在进行工作绩效评价时采用员工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

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这一理论包括自我

目标设定、对目标执行的自我监控、自我实施奖励和惩罚等。该理论

认为,许多人都了解自己在工作中哪些做得好、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客观地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并采

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员工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这种

自我评价一般在其他评价主体实施评价之前,先由员工就自己的工作

绩效填写一份自我评价表,如果员工理解了对自己期望的目标及评价

标准,他们则处在评价自己的最佳位置上。更重要的是,自我考评给

予员工参与评价鉴定的机会,当这种自我评价与个人工作目标制定结

合在一起时,这种参与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自我评价也有利于减少

人们对工作绩效评价的抵触情绪。选择任何主体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自我评价也不例外。自我评价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往往都对自

己更加宽容,倾向于给自己做出更高的评价。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员

工对他们自己的工作绩效作出的评价一般总是比他们的上级或同事所

作出的评价结果要高。因此,对自我评价要慎重地使用,主要把它用

于发展目的。

5、客户评价

在一些组织中,了解员工工作情况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成为

绩效评价的主体之一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外部客户纳入评价主体之中,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了解那些只有特定外部人员才能感知到的绩效状

况,或者通过引入这类外部评价主体达到引导评价对象行为的目的。

客户可以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主体,特别是在那些大量接触公众

的服务性组织中,往往把客户服务标准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

数据。由于服务性工作或岗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决定了客户往

往能观察到提供服务的员工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因此客户评价能获

得从其他渠道难于获得的信息。进行客户评价就是要获得更加客观地

评价结果,使客户能够满意,并促进员工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客

户评价的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员工个人发展方面都能起到积极

的作用。采用客户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顾客在进行评价时与组织

所进行的工作绩效评价在目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客户考评往往是不

全面的,并且有可能忽视员工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因此,在利用客

户进行评价时,要慎重地选择适合的客户作为评价人员。此外,采用

客户评价的形式也有可能导致员工与客户的关系发生扭曲,双方可能

发生串通一气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6、外聘专家评价

在有些组织中,有时也会聘请外部专家来帮助进行评价。外部专

家作为评价主体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他们拥有高超的专

业评价技能和丰富的评价经验;同时,由于他们置身组织之外,与被

评价者没有人际关系的纠葛,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上能够得到认可。

因此,管理者和员工双方都愿意接受外部专家作为评价者。但是,利

用外部专家来进行评价也存在缺陷,主要是外部专家没有机会观察被

评价者的工作情况,对工作的许多方面理解有限。同时,与其他评价

主体相比外部专家的评价成本较高。通过对以上几种主要评价主体所

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评价主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几

种主要评价主体的优缺点在绩效评价系统中,评价主体的选择通常是

以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为主,同时还要根据其他各种评价主体的优缺

点,结合被评价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所处的层次和组织其他方面的

具体情况,在众多评价主体中进行选择。因此,最终所形成的考评主

体往往是多重的,形成了以直接上级或主管人员为主体的评价,其主

要特点就是所有与被评价者有关的方面(利益相关者)都可作为评价

主体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十一、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依据

绩效评价主体指的是对被评价者作出评价的人。在绩效评价过程

中,能否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对于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有效至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