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砖木结构渐渐成为房屋建筑主流的明清时期,盛产杉木的黔、桂、湘交界地区,木楼仍随处可见;蒙古高原上的毡房用羊皮覆盖,骨架枝条节点用皮条绑扎;在遥远的新疆焉耆县,常用博斯腾湖出产的芦苇扎院墙。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民居(C)A.适应困难多变的气候B.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C.受制于资源环境差异D.体现森严的等级秩序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黔、桂、湘交界地区,木楼仍随处可见,主要和当地盛产杉木有关;蒙古高原的毡房主要和气候寒冷有关;新疆芦苇扎院墙主要和博斯腾湖盛产芦苇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明清时期的民居受制于资源环境差异,C项正确;材料与应对困难多变的气候、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等级秩序无关,解除A、B、D三项。2.宋人起先将镇和市习惯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镇市”之称谓。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然而宋代官方文献中多称“镇市”而非“市镇”。从“市镇”到“镇市”的转变反映了北宋时期(C)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加D.沿海港口城市较旺盛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市镇经济亦称镇市经济,中国古代市镇经济兴起于宋,因商业、手工业发达,一些交通要道的“草市”以至墟集(见墟集、“草市”)转化为市镇,一些驻军处人烟繁聚亦成市镇,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加,C项正确;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是在明清时期,解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解除。3.《晚明大变局》记载:“苏、松、杭、嘉、湖地区大体可以分为蚕桑区、棉作区、稻作区。因此,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成为市镇的主要类型,如盐业市镇(周浦镇、新场镇)、榨油业市镇(石门镇)等。”这反映出该时期江南地区(B)A.美洲农作物的传入 B.工商业市镇旺盛C.自由雇佣劳动普遍 D.商人群体的形成解析:据题意可知,晚明时期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商业市镇,说明工商业市镇旺盛,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旺盛,没有体现美洲农作物的传入和自由雇佣劳动的出现,解除A、C两项;商人群体的形成在材料中没有涉及,解除D项。4.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夫“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D)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B.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C.受到正式的大力支持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宋朝草市的发展,依据材料“解决了农夫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可以看出草市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草市出现在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草市的出现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C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官方对草市的看法。5.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天下闻名,被称为“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B)A.农村集市 B.集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网由农村集市、集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属于集镇市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四大名镇”的属性不一样,故解除。6.下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下表呈现的变更反映了(B)唐朝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解析:唐朝时,有些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叫作草市,北宋时进一步发展。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草市,北方叫作集,南方叫作墟或赶场。在草市或集、墟的贸易中,农产品和布帛竹木器等日用品占大宗。也有一些生产工具的交易。有些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市镇是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它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旺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色调,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解除C项;D项与题无关,解除。7.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心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四周。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D)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解析:材料反映了夏、商都城的布局有肯定的规则,说明礼制观念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建设,D项符合题意,正确;夏、商时期经济得到了发展而不是水平极端低下,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夏、商还没有皇帝,B项不符合题意,解除;古代都城模式仍在变更中,尚未定型,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8.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卫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这表明古代希腊(D)A.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B.基督教神学确立为统治思想C.城市布局整齐、对称D.城市建筑深受政治军事影响解析:材料“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卫设施”体现的是军事因素的影响;材料“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体现的是政治因素的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古希腊城市建筑深受政治军事的影响,D项正确;古希腊并未建立政教合一的体制,解除A项;罗马帝国确立基督教为国教,解除B项;C项是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特征,解除。9.20世纪30年头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样突出。近代广东的城市发展(B)A.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普遍模式B.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征C.缘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战略D.反映通商口岸城市的均衡发展解析:20世纪30年头末,广东地区的城市发展区域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城市经济侧重轻工外贸,同时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样突出,这些与当时列强在广东地区的殖民活动有关,因此广东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解除;广东的城市发展状况并不是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解除C项;当时通商口岸城市发展不均衡,解除D项。10.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B)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解析:依据材料“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解除。11.从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40年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更说明(D)A.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更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限制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从甲午中日斗争后到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社会整体上相对稳定,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抗日斗争全面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列强的侵略、内战、官僚资本的压榨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最终陷入绝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以上变更说明城市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12.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天津商会及巡警局,恳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协助巡警局救火队。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天津火灾损失骤减。这说明当时天津(B)A.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B.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C.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D.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减弱解析:天津开埠之后为解决火灾问题,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有效地削减了火灾发生频率,这说明城市管理有肯定进步,B项正确;“恳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协助巡警局救火队”说明之前政府有救火队,意味着主要的救灾依旧是政府主导,解除A项;题干只列举了救火一项内容,并不能解决整个城市发展困局,解除C项;完善救火机制、设施并不能减弱政府权威,解除D项。13.(2024·青岛)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夫,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恃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A)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B.得益于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初,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居住增加,需求量增长,郊区出现“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增加的信息,而是强调郊区农夫种植蔬菜,解除B项;此时的产业结构仍属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没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解除C项;郊区农夫种植蔬菜,并不能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除D项。14.(2024·平顶山)“新政”后,北京主要街道采纳近代技术修筑了第一批石渣路;1908年,周学熙创立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城内供水;1919年,京西石景山发电厂兴建,电力渐渐应用到城市道路照明领域。这些公共设施的兴建(A)A.推动了北京城市近代化进程B.体现北京是最早城市化的地区C.缓解了北京城市的人口压力D.体现近代城市化殖民色调深厚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新政”后,北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对近代北京城市的近代化起到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北京是最早城市化的地区,解除B项;这些设施的兴建不能缓解人口压力,解除C项;殖民色调强调外来侵略,而材料不能体现,解除D项。15.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头末,一些城市旁边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离城市较远的许多乡村地区因采矿、采油、军工、修水库等建设活动而日益旺盛,达到肯定规模后成为新兴城市。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C)A.国民经济结构已经严峻失衡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C.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手D.资源开采与经济建设基本割裂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头末中国城市化的两种重要途径,都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关,故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D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解除。16.下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状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更的缘由是(D)年头市镇户籍迁移人数农村户籍迁移人数1956634-5731957419-1171958521-30619591436-9421961-498-1101962-137910181963-44840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C.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D.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市镇户籍迁移人数由多变少,而农村则是由少变多,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中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人口迁移到城市后又回流到了农村,故D项正确;“大跃进”与人口的迁移没有干脆关系,解除A项;城市人口削减不能体现城市化进程加快,解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对比,故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2分)(2024·太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核心,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则以街市为载体。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围合式面状开放空间线性延展式空间空间属性静态交往空间动态交往空间公共生活的内容宗教活动,集会活动世俗生活,商业与消遣形成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城市空间的中心地位城市空间的从属地位——摘编自周艺、张哲《文化的力气——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对比与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围绕“古代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12分)答案:示例一: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地位明显不同。阐述: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处于城市中心地位,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文化,公民是城邦的主子,城市中的广场、竞技场等公共空间作为民主政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具有中心地位。中国古代城市长期以政治统治或军事功能为主,突出以官衙建筑或礼制建筑作为城市中心,而以民居和商业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则处于城市中的从属地位。中国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城邑遗存(如平遥古城等)均呈现出这一显著特点。示例二: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世俗力气自下而上推动形成。阐述:古代中国深受儒家礼制思想与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早期城市布局以政治目的为先,城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由唐末至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街市。其产生是满意一般市民的须要,因此更贴近市民的生活,以商业与消遣为主的世俗生活为主,市民在街道两边做起了买卖,中国传统的戏曲在街市中的瓦子勾栏内得到了发展,街市的旺盛表明,世俗的力气,突破了早期城市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抓住材料主旨,紧扣主题“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绽开阐述即可。材料涉及西方和中国古代城市公共空间不同方面的介绍,可以分别就中西方古代公共空间绽开论述,也可以就中西古代城市公共空间比较绽开论述,如通过比较不难得出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地位明显不同,结合材料可以阐述如下:西方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处于城市中心地位,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文化,公民是城邦的主子,城市中的广场、竞技场等公共空间作为民主政治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具有中心地位;中国古代城市长期以政治统治或军事功能为主,突出以官衙建筑或礼制建筑作为城市中心,而以民居和商业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则处于城市中的从属地位。中国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城邑遗存(如平遥古城等)均呈现出这一显著特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建筑是和中国大家族完备结合的,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讲求“坎宅巽门”,正房必朝南,大门一般留在东南方向;西南方向最不祥,那个地方一般就会设置厕所。影壁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正对院门,为的是遮挡院子里外杂乱的景物,也是为了避开邪气进了自己的家。在标准的四合院里,还有一个二道门,二道门是主仆之间的界限;对于女性而言,这扇门再往外的地方就不能去了。在四合院的居住中,兄弟之间,正房、偏房之间都有严格规定。住在里面的人都要严格遵守。——摘编自《安得广厦千万间》材料二进入20世纪后,居住“洋化”渐成时髦。清末重要政治人物那桐,在他住过的那家花园盖起了三间洋房,室内摆放着全套西式家具,并配有一个西式厨房。越来越多的四合院被改造,许多宅院换下了糊窗户纸的下扇窗,改嵌玻璃,保证室内采光更足够、更敞亮。由于四合院铺地的方砖简单受潮,顶棚也简单坍塌,有些人家就干脆将老房改成水泥铺路,挑落顶棚,抹上灰顶。经过这样的改造后,四合院的舒适度大大增加。而辛亥革命后,四合院的居民大多不再以家族为单位了,传统的正房和厢房不见得肯定给家长和儿孙居住。——摘编自《民国:皇城根下的住房“革命”》(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四合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对四合院的存在进行评价。(8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住房的演化趋势。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8分)答案:(1)特点:院落设置讲求吉利,有深厚的迷信色调;居住方位讲究尊卑等级、男女有别,与宗法制结合。评价: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有利于家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也简单造成生活模式和思维的固化。(2)趋势:西式生活方式渐渐渗入;室内装修越来越注意好用性和舒适度;传统的尊卑等级渐渐淡化,家族式居住渐渐被打破。缘由:近代中西方文化沟通,国人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冲击了等级制度;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居住方式的变更。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讲求‘坎宅巽门’,正房必朝南,大门一般留在东南方向;西南方向最不祥,那个地方一般就会设置厕所。影壁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正对院门,为的是遮挡院子里外杂乱的景物,也是为了避开邪气进了自己的家”可知,院落设置讲求吉利、有深厚的迷信色调;依据材料“在标准的四合院里,还有一个二道门,二道门是主仆之间的界限;对于女性而言,这扇门再往外的地方就不能去了。在四合院的居住中,兄弟之间,正房、偏房之间都有严格规定”可知,居住方位讲究尊卑等级、男女有别,与宗法制结合。评价: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从风俗习惯、宗族团结、固化生活模式等方面进行思索。(2)趋势:依据材料“那家花园盖起了三间洋房,室内摆放着全套西式家具,并配有一个西式厨房”可归纳为西式生活方式渐渐渗入;依据材料“保证室内采光更足够、更敞亮……四合院的舒适度大大增加”可归纳为室内装修越来越注意好用性和舒适度;依据材料“四合院的居民大多不再以家族为单位了,传统的正房和厢房不见得肯定给家长和儿孙居住”可归纳为传统的尊卑等级渐渐淡化,家族式居住渐渐被打破。缘由: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从近代社会变革、工业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史论正确即可。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年73.60%17.38%35.90%1980年73.70%19.39%39.10%1990年78%26.41%43%2000年79.10%36.22%46.70%2010年8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论述:20世纪70年头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夫生产主动性,农业生产发展快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示例二:观点:20世纪90年头以后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论述:经过20世纪70年头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探讨,20世纪90年头“学问经济时代”到来,学问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示例三:观点:20世纪70年头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论述: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头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头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其次产业)和服务业(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运动器材及配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输液塑料包装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价值评估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跨境电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螺旋桨泵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藻类DHA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船舶金融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洗护用品项目建议书
- 2025-2030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磁力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脲醛树脂市场运行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钢板式风淋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省汶上县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度智能硬件产品全国区域独家代理合同3篇
- 办公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限公司招聘3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课件】第12课+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建筑行业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Unit10 How to stay saf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五年下册
- 小学生诗词大赛练习资料
- 铝板幕墙监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