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_第1页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_第2页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_第3页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_第4页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PAGE\*ROMANPAGE\*ROMANII目  录前 言 I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运营组织 2一般规定 2行车组织节能 2列车运行控制节能 3运行图编制节能 4运营管理节能 4车辆 4一般规定 4车辆节能 4线路 5一般规定 5线路节能 5车站建筑 6一般规定 6车站建筑节能 6通风空调与供暖 6一般规定 7通风节能 7空调节能 7供暖节能 7给水与排水 7一般规定 7给水系统节能 8排水系统节能 8供配电系统 8一般规定 8供电系统节能 8动力照明系统节能 9通信系统 9一般规定 9通信系统节能 9信号系统 10一般规定 10信号系统节能 10自动售检票系统 10一般规定 10自动售检票系统节能 10综合监控系统 10一般规定 11综合监控系统节能 11自动扶梯与电梯 11一般规定 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节能 11电梯节能 12站台屏蔽门 12一般规定 12站台屏蔽门节能 12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 12一般规定 12总图布局节能 13建筑及设备节能 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14海绵城市 14能源管理系统 14一般规定 14表计配置要求 14能源数据监测要求 15能耗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 15PAGEPAGE10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组织、车辆、线路、车站建筑、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与排水、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扶梯与电梯、站台屏蔽门、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使用于本文件。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6275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8045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GB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18870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21086建筑幕墙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30253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2031污水污物潜水电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35553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节能要求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CJ/T16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TB/T2879铁路机车车辆涂料及涂装涂料TB/T3107铁道客车单元式组合车窗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节能坡energy-savingslope一种符合列车运行规律的坡道,采取“高站位、低区间”的纵断面设计,车站一般位于纵断面的高处,区间位于纵断面的低处。3.2列车制动能量吸收利用trainbrakeenergyabsorptionandutilization一种将列车制动时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再利用的方式。3.3惰行inertialmotion一种列车运行模式,列车无牵引力、无制动力时靠惯性运行。3.4透光幕墙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来源:GB50189-2015,2.0.1]3.5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powerdensity(LPD)单位面积上一般照明的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附属用电器件),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来源:GB50034-2013,2.0.53]3.6能源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一种智能化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显示等功能,能够对轨道交通线路(含3.7节能运行模式energy-savingoperationmode运营组织一般规定行车组织应以客流规模和特征为基础,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系统,确定运营管理模式,兼顾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基于客流规模及出行特征,采用多种交路、多种编组的行车组织方式,控制列车满载率,减少列车空驶。应加强列车牵引计算与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的过程配合,提高限速曲线的列车通过速度,优化节能坡设置。宜根据客流量配置停站时间,提高旅行速度,减少上线列车数量。宜采用时刻表运营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客流。行车组织节能(两个交路或三个交路行车组织方式,提高列车满载率。应根据线路功能定位、客流出行需求、站间距、线路条件等,确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应充分利用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咽喉区接发车能力,缩短高峰前后接发列车作业时间。轨道交通建设的初期或各年限的平峰时段,为兼顾客运服务水平和行车组织经济性,可采用小编组高密度或大小编组混合运行的行车组织方式。当线路客流规模不大、行车间隔较大时,宜采用时刻表运营管理模式。20km时,宜根据客流断面分布和客流出行特征,在适当站点设置小交路折返站点,组织大小交路运营。根据正常情况下断面客流方向上不均衡性,可采用不对称行车对数、组织单向发车等有针对性的行车组织方式,提高列车满载率。在高峰时段或突发客流出现时,可利用沿线车站的配线实现多点发车。在满足各设计年限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需求的前提下,针对超高峰客流、潮汐客流、突发性大客流等特殊客流需求,可采取单向加密行车对数的行车组织方式,适应特殊时段客流出行需求。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分布及规模分配应满足不同地段、不同时段的收发车、开行各种运行列车的行车组织要求。宜基于车站上下行客流规模,差异化配置上下行站台的停站时间。在全周转时间不变或全周转时间的调整不至于增加在线运行列车数时,高峰/平峰时段可采用不同的停站时间,通过降低平峰时段列车运行速度,延长区间运行时间,降低列车运行能耗。当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规划选址非线路起讫点时,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出入线宜优先采用八字接轨方式。当线路设置两处或两处以上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时,应结合运行图铺画,确定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停车规模,减少高峰前后时段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接发车空驶。列车运行控制节能当上下行方向客流断面差异性较大时,可减少客流较小方向车站的停站时间或采取所有列车不载客过站不停车的运行方式,减少列车牵引/制动次数。在髙峰时段,当行车间隔达到或接近系统设计最小行车间隔时,宜避免行车间隔不均匀引起列车运行调整、区间停车、再启动等。当站间距较小时,列车运行控制曲线宜采用牵引-惰行-制动运行工况;当站间距较大时,列车运行控制曲线宜采用牵引-巡航-惰行-制动运行工况。应依据列车运行控制曲线,确定列车运行速度调整范围,减少列车在区间运行中运用不必要的制动和牵引工况。列车出站利用节能坡加速运行时,宜在节能坡段终点,达到最高运行速度;进站减速运行时,宜在节能坡段起点进入制动工况。宜按照高峰/平峰时段分别设置列车运行早点/晚点时间偏差,高峰不宜超过±10s,平峰不宜超过±20s。在平峰时段,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采取适当减小牵引加速度的控制策略,降低启动牵引能耗。结合线路线型变化,宜优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避免采用高加速度启动、高加速度制动行车,降低牵引能耗。运行图编制节能应针对高峰时段、平峰时段、节假日或特殊客流出行时段,有针对性的制定行车组织方案,编制列车运行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运行图编制时,针对存在突发客流、上下行客流断面不均衡等情况,宜考虑充分利用沿线停车线,向大客流车站加发空车。当线路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设置八字接轨方式出入线时,应充分利用八字接轨方式出入线向线路两端发车。处于同一供电分区内运行的列车,出站牵引工况与进站制动工况宜合理衔接,有效吸收利用列车制动能量。运营管理节能应从提高管理效率、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原则角度,确定运营组织架构,控制每条线路运营、管理和维修人员配置指标。应从网络化运营角度,推广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设施利用效率。应统一规划备品配件的仓储及配送,减少内部物流运输量。车站非公共区在确保运营、维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做到及时断电、关灯。当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时,应发挥系统运输效率,调整运营管理模式,降低系统能耗。车辆一般规定车辆节能应包括车辆的车体轻量化、牵引系统节能、制动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空调系统节能和空压机系统节能。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前提下,应采用合理的车型、列车编组和动拖车比例。车辆节能车辆应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车体。0.85。车辆牵引电机宜采用永磁同步电机。车辆应采取制动过压保护措施。当供电系统设置列车制动能量吸收利用装置时,宜减少车载制动电阻。LED照明及智能照明控制措施。车辆空调宜采用变频空调及温度智能控制措施,合理布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车辆空调机组应采用高热力效率、环保型的制冷剂。空气压缩机可采用无油空压机,风源装置应弹性安装在车辆底架上,降低噪声。应采用全密封、免维护的轨道车辆专用型蓄电池。GB/T18045TB/T3107的规定,必要时车窗可以加贴隔热膜。TB/T2879的规定。车体结构应采用隔热、降噪、防振设计。车体结构表面、底架下部应喷涂阻尼浆并粘贴防振膜。1-3dB噪音。车辆零部件应模块化设计,满足互换性。线路一般规定在线路规划阶段,应根据沿线走廊客流乘降量和线路功能定位选择合理的系统制式。GB50157中的曲线半径要求执行。有条件时,最小曲线半径应适当加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曲线阻力大而增加能耗。中心城区外围且街道较宽阔地段,为降低能耗,线路敷设方式宜首选高架或地面,但应处理好与周边建筑及城市道路的关系,应充分考虑振动、噪声等环境因素影响。线路节能线路和车站设置应考虑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选择合理的站间距。线路纵断面设计时,宜结合地质及地下水勘查资料,选择合理的坡型,减少区间泵站等设施的设置数量并优化设置位置。车站宜布置在纵断面的凸型部位上,采用节能坡设计,并应通过列车牵引计算校验其合理性。在线路节能坡设计时,应从列车牵引和制动性能最优匹配的角度,合理设置节能坡变坡点距离临近车站站台端部的距离。车站建筑一般规定从功能要求和能源节约整合的角度,应合理布局车站建筑空间,车站的设备负荷中心宜靠近能源供应中心。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角度,应统筹布局车站出入口与地上车站建筑。GB50189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场地条件确定,并对建筑造型、朝向、围护结构、窗墙比等进行节能专项分析。车站出入口及地上车站的建筑造型宜简约规整,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地下站出入口开口方向应避开冬季、夏季主导风向,无法避开时应设置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车站建筑与装饰装修材料应采用符合国家及地方节能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车站建筑节能地下站的地面附属建筑与地上车站及其附属建筑应采取具备保温隔热性能的节能型围护结构。地下站的地面附属建筑与地上车站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墙、屋面采用多层复合围护结构时,应采取防止保温材料受潮的措施。车站出入口及地上车站围护结构应采用隔热性能高的材料,材料热工性能及节能构造措施应满GB50176、GB50189与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地上车站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墙宜采用外保温构造,采用其他保温体系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或阻断热桥的措施及防潮措施。车站出入口与地上车站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车站出入口与地上车站建筑外墙面及开设天窗的屋面,应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建筑外窗和幕25%;建筑外遮阳装置应兼顾自然通风。20%GB50189规定的方法确定。地上车站的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外10%。,GB/T710664级。GB/T210863级。通风空调与供暖一般规定地下线路通风空调系统制式,应结合运力、所在地气候条件、人员舒适性要求和运行维护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应按预测的远期客流量和最大通过能力确定。设备宜按近期和远期配置并分期实施,设备应具备调节能力。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设置和设备配置宜利用自然冷源和热源。通风节能区间隧道正常通风应采用活塞通风。地上车站的站厅和站台公共区宜采用自然通风。高架和地面区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空调节能CO21500ppm时,可关闭机械新风阀。30m3,10%。空调系统冷源宜采用自然冷源。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选型,应选用制冷性能系数高的产品,所选产品的能GB19577在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可采用冷媒直接膨胀制冷系统或蒸发冷却制冷系统。电动压缩式制冷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照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供暖节能供暖系统热源应优先采用附近热网,无条件时可采用无污染的热源。给水与排水一般规定GB50015GB50555的相关规定。GB19762GB32031的相关规定。CJ/T164GB/T18870的规定。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直接供给,加压供水系统在征得当地自来水公司认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叠压供水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以及密闭性能好的阀门和设备;在管道穿变形缝处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埋地敷设的管道上,应采取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给水系统节能0.20MPa,否则,应采取减压措施。空调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及冷却塔宜采用变频调速运行方式。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集中热水系统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空气能热水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循环泵和循环管道,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热水循环管道宜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集中热水系统管道及设备应采取保温措施。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绿化灌溉宜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洗车废水处理后应循环利用。排水系统节能地面建筑污水、废水应采用重力排水方式,雨水应采用重力或虹吸压力排水方式。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雨水调蓄及综合利用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管理条例及相关地方规范的要求。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宜采用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屋顶绿化等措施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选址应避免设置在地势低洼地带,避免污水、废水和雨水的二次提升。供配电系统一般规定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主变电所应按资源共享设置。供配电系统应优先选用节能、低损耗、低噪声、占地小的设备。供配电系统应分区、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无功补偿,预防和治理谐波,提高供电质量。变电所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预留扩展空间,避免过度预留。变配电设备和电缆应采取有效屏蔽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和干扰。杂散电流防护工作应从设计、施工、运营、外部管线自身防护等各方面严控。供电系统节能牵引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应采取双边供电方式。除线路起讫点牵引变电所或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牵引变电所解列情况外,其他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大双边供电方式。应合理设置牵引供电分区、供电臂长度及牵引变电所,减少牵引变压器和牵引网的电能损耗。“品”字形敷设。当新建线路列车车辆不设制动电阻时,应设置列车制动能量吸收利用装置。各变电所宜设置两台配电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两台变压器同时工作,各承担一半低压负荷。配电变压器应根据远期负荷,结合负荷运行特点合理选型。D,yn11GB20052的规定。变电所宜在低压侧设置有源滤波装置。动力照明系统节能在满足运营管理的前提下,末端用电设备应就近配电。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低压用电设备,宜在末端分散补偿无功功率。GB50034GB/T16275的规定,达到或优于其目标值。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室外照明应根据光照和时间自动控制,并应根据功能分区、季节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控制方案。LED光源。在具备条件的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出入口、风道等处,宜设置光导照明等装置。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应在高架车站、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等具备条件的场所设置光伏发电系统。通信系统一般规定通信系统应选择高效节能设备。通信系统设备布置,从减少线缆用量和降低线缆能量损耗的角度,应合理规划线缆敷设径路。通信系统节能通信系统宜通过控制程序设置各种设备工作状态,在无人使用时设备可处于节电待机状态。运营视频监视与公安视频监视系统宜合建,减少设备数量。通信系统不间断电源或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通信系统不间断电源或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宜整合,GB50157的规定。多线路控制中心集中设置的情况下,通信系统应按资源共享设置。信号系统一般规定信号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信号系统应采用低功耗、高集成度设备,传输介质宜采用光缆,减少电缆使用量。信号系统节能信号系统应按高峰/ATO/ATO节能控制模式,在各种确定的运行模式下,列车可选择能耗ATO运行模式。信号系统宜采用效率高、维护少的电源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一般规定自动售检票系统应采用集成度高、耗电量小的设备,减少系统机房面积。应根据现场终端设备的布置,以配线最短原则规划线缆径路。自动售检票系统应选择合适的缆线芯径截面。自动售检票系统节能UPSUPS电源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现场终端设备宜采取待机模式,在非运营时间段可进入节能状态。综合监控系统一般规定综合监控系统应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应根据系统设备布置,以配线最短原则规划线缆径路。应结合运营管理需求优化控制模式。应按照能源管理系统的节能策略对机电设备进行节能控制。在保证系统性能指标前提下,系统宜采取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综合监控系统节能应具有多种节能运行模式,并按季节、高峰/平峰时段对被控设备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应具有时间表、模式、群组、顺控等控制功能。应在用能点设置计量装置,实现用能分类、分项及各用能系统和大功率设备的实时计量。综合监控系统宜设置能耗超标告警和异常告警功能。应根据车站环境和客流参数的变化,对通风空调与供暖设备进行节能运行控制。应结合高峰/平峰时段和自然照度等因素,对地下照明、高架照明和地面照明启用不同的照明控制模式。UPS电源系统,UPS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备用时间,应满足综合监控系统相关规范的要求。自动扶梯与电梯一般规定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与电梯设备应结合土建条件和服务水平设置。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与电梯设备宜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与电梯设备应采用高性能电机和减速机,主要设备的能效限定值应符合GB/T35553的相关规定。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与电梯应具备变频调速功能。当变频器故障并被隔离后,电梯应能在工频下正常运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节能GB18613GB1861324%。93%。电梯节能两台及以上电梯并列布置时,宜采用群控模式。电梯无召唤指令时,轿厢内照明灯具和风扇应能自动转为节能模式。电梯曳引机应以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动力。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应符合GB30253GB302532级的限定值。站台屏蔽门一般规定站台屏蔽门系统的门体结构宜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站台屏蔽门节能全高封闭型站台屏蔽门应提高门体密封性能,减少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损失。70%。90%DC110V供电时,效率不应94%DC48V92%。LED灯。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一般规定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选址宜靠近正线接轨车站,并应缩短出入线长度。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应按资源共享设置,提高设备设施利用效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车辆占地指标。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总图布局应结合列车运用、检修等功能需求,优化工艺流线及运输路径,缩短各工序间的流转距离和时间,降低生产能耗。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的维修保养、物资供应、教学培训、生活保障等,可依托城市公共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改建、扩建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应合理利用和改造现有设施,减少改建、扩建工程实施对运营的影响。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总图布局应选择最佳朝向紧凑布置,利用冬季日照、夏季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条件控制建筑高度和单体间距离。当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按照地下、带上盖开发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建设时,宜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应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滞、蓄、渗、净、用、排”等方式,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和水资源良性循环。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应优先采用装配式技术,减少现场预制或浇筑施工。总图布局节能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场地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条件,确定轨顶标高及办公区标高,减少土方工程量。车辆基地/车辆段/在满足消防、安全、卫生要求的情况下,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道路应按照车辆和人员流线短捷的原则布置,避免迂回、折返、陡坡等布置形式。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室外管线应选择最短路径布置,过路、过轨宜集中布置;有上盖开发需求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可采用综合管沟布置。建筑及设备节能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内建筑宜整合布置,减少单体数量,且单体形体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减少占地面积。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内建筑应优选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根据气候条件,围护结构应采取保温隔热、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措施。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内独立设置的单体建筑,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节能构造措施应按GB51245、GB50189GB51245中相关要求执行。带上盖开发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的盖下建筑空间内,对于自然采光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的场所,宜采用导光、反光等装置将自然光引入相应场所。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建筑设计宜考虑外遮阳措施,外遮阳装置应兼顾通风及冬季日照。车辆基地/车辆段/15%GB51245规定的方法确定。地下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上盖开发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除盖下轨行区外的盖下墙体、柱等空间内表面,宜采用可见光反射比高的内装材料或采取可提高可见光反射比的做法。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建筑宜采用大跨度结构体系。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内各种停车库、检修库等建筑的附属用房宜沿建筑长边靠外侧布置,且不宜沿三个外边同时布置。寒冷地区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内的各种停车库、检修库等建筑,应选择具有保温措施的库门;若门体需预留孔洞时,应缩小开洞尺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宜结合工程条件,采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绿色节能技术及装备。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应设置综合污水处理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