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_第1页
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_第2页
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_第3页
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_第4页
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路基、路面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溪过境路(稻乡产业路)新建工程S3-1PAGE1/24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3420-2020)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如在提交正式设计至工程开工这一过程中出现规范更新,则以上所列的相应旧规范应废止,施工技术要求及其质量控制与检测均以最新发布的规范为准。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的描述原有公路的等级、标准本次设计项目K0+000-K0+160为现状利用段,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I类),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6.5m,路面宽度6m,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有公路使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设计K0+000-K0+160段为现状6.0m宽混凝土路面,两侧居民较多,原混凝土路面基本完好,局部出现破碎、沉陷等病害;由于该段年久失修,路面已出现破裂、坑洞等病害。原有公路利用和废弃的情况本次设计现状K0+000-K0+160段在平面走向上基本一致,局部平纵指标无法满足段进行适当调线。本次设计对现状路基破坏较大,所以原混凝土路面无法利用,本次设计将原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用作路基换填。废弃拆毁原有桥涵及其他构造物的情况原公路无涵洞、桥梁等构造物。经调查,本次设计公路沿线居民较多,部分公路沿线路基外侧存在现状管道,根据现场调查,现状管道基本完好,本次设计仅将现状管道移出设计路基,对损坏部分增设管道修复。原有公路交安设施的设置情况原有公路K0+000-K0+160段设置有部分交安设施,但是交安设施不完善合理,且部分交安设施年久失修,标志已出现部分破损,无法发挥正常作用。本次设计将重新设计标志标牌和波形梁护栏等安全设施。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路基、路面设计原则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水浸路段路基边缘标高应充分考虑与设计水位的关系。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本次设计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工程标准,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总宽为7.5m,其中行车道宽为2×3.25m,土路肩(硬化)2×0.5m。,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公路用地范围填方路段:水田和旱地路段未设挡水埂路基,征地界为两侧排水沟外侧1m。水田路段设挡水埂路基,征地界为路基两侧排水沟挡水埂坡脚外1m。未设排水沟的路段,征地界为两侧坡脚外侧1m。挖方路段:设有截水沟的路段,征地界为两侧截水沟外侧1m。设有挡水埂的路段,征地界为两侧挡水埂坡脚。未有截水沟和挡水埂的路段,征地界为挖方坡顶外1m。桥梁路段:桥梁路段为桥梁投影征地界外侧1m。圆曲线超高本次设计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圆曲线半径小于350m时,需设置超高过渡段,本次设计采用最大超高值4%。超高过渡方式和超高过渡段长度需满足以下要求:本次设计公路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进行超高。在回旋线全长范围进行超高过渡。当回旋线较长时,超高过渡段设置在回旋线某一区段范围内,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全超高断面设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超高过渡采用线性过渡方式。圆曲线加宽本次设计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设置加宽,且按第2类加宽值执行。设置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路基设计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规定执行。路基设计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路基设计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路基设计高度按有关设计标准执行,路基边坡坡顶、坡脚应取消折角作弧形化处理,与原地貌顺适衔接。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一般填方路基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根据路基边坡高度进行分类,当填土高度H≤8.0m时,填土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土高度8.0m<H≤20.0m时,上边坡8.0m范围坡率为1: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1.75,且在8.0m分级处设一道宽2.0m、横坡向外3%的平台。当路堤边坡高度H>20.0m时,边坡形式宜采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高填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后进行特殊设计。地基表层处理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台阶做成向内倾斜3%的形式。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地面横坡陡于1:2.5的地段应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应不小于路床深度。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护肩路基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土石路堤、填石路堤设计本段路基填土为利用路堑挖方,土石混杂比例不一,大部分路基为土石混填路基;对于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则为填石路堤。对于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本设计在做好断面设计的同时兼顾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保证路堤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基础。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片石,尺寸应规则,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宜为1-2m。挖方路基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一般土质边坡和全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为1:1.0~1:1.5;石质边坡视岩性情况、风化程度、结构面要素及组合情况、地表横坡和边坡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挖方数量。对坡面采用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加固),同时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等先进施工技术,并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结果。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灰岩边坡一般情况下采用1:0.10~1:0.50。挖方边坡分级高度根据岩性而定,边坡一般每8-15m一级,每级间设2.0m宽的平台并绿化。由于本项目大部分边坡坡体现状较稳定,裂隙不发育,故设计上采用分台阶开挖或一坡到顶的边坡型式。对于边坡高度大于30m的高边坡及欠稳定一般边坡,根据岩性及结构面选择自然裸露或工程防护等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治。对于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5.0米时,边坡爆破在临近边坡坡面区域应采用控制爆破;控制爆破区域应采用光面、预裂爆破进行爆破开挖或人工开挖,严禁采用大药量爆破。特殊路基软土路基处理本项目场地特殊土主要为软塑的粉质粘土、淤泥,地表多为水田,分布厚度一般为1.8-2.7米,承载力一般小于0.15Mpa,为低液限粘土,呈软塑~可塑状,表层局部呈流塑状。过湿土为场地主要不良地质。场地第四系广布与软基密切联系的地层为残坡积层的高液限粘土,主要分布于沟谷地段,还有零星分布的池塘、鱼塘等,且由于排水不畅,形成由饱和粘性土组成的软基。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或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软基的处理措施本次设计对软弱路基段挖除换填1.5m,采用原混凝土路面破碎和挖方硬质石方和碎石土换填。陡坡路堤为了防止陡坡路堤和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地面自然横坡(包括纵断面方向)陡于1:5时,填土前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0m,并挖成2%~4%的向内倾斜坡度,陡于1:2.5,高度大于4m的地段,进行开挖台阶。同时,增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宽度8m,搭接宽度不小于0.2m。路基填挖交界处理为了防止陡坡路堤和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地面自然横坡(包括纵断面方向)陡于1:5时,填土前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0m,并挖成2%~4%的向内倾斜坡度,陡于1:2.5,高度大于4m的地段,进行开挖台阶,同时,增设土工格栅。低填浅挖路段非老路路段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0~80cm)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石或碎(砾)石材料进行处理,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规范要求。利用老路段,绝大部分老路路基已经车辆多年压实,且多采用砂砾石土及碎石土填筑,老路路基压实度一般均满足规范要求,故不采取翻挖换填,如局部地段经检测不满足规范要求,按新建路要求进行处理。桥头路基处理设计桥头路堤的处理主要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1)清除地基表土或薄层软弱土,换填处理;(2)换填及台背回填料一率采用粒径不大于10cm水稳性较好的石渣。(3)桥头路堤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不得小于96%,重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要求用小型机具薄层夯实;施工注意事项路基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如遇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便及时处理。)路基施工中应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少破坏原有植被地貌。清除的杂物,必须予以妥善处理,不得倾弃于河水流域中。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内的植被、耕植土及含有机质等不适宜作填料的土层、水田、水塘地带的淤泥。在填筑期间,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特别是挡防工程施工时,应先作好排水措施,以防地表水流入施工现场。路堤应在清理场地后,在达到压实要求后再填筑。路基填土的压实度必须达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要求。排水沟沟底置于填土上时,排水沟以下的填土压实必须与路基压实标准相同,以防排水沟开裂渗水。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与填方路基交界处,均要挖台阶,设置过度段,保证路基强度均匀变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效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规范》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土不同部位的压实要求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路基压实标准路基部位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5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2填料要求路基不同部位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有关规定执行,填料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填料要求路基部位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510下路床30~80≥3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土质路堤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填石路堤挖方中的硬质岩石、中硬岩石可用作路床、路堤填料。软质岩石可用作路堤填料,不得用于路床填料。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料。不同强度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施工压实质量可采用孔隙率与压实沉降差或施工参数联合控制。填石路基采用如下参数:不同岩性填料的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岩性路基部位路床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密度(KN/m3)孔隙率(%)硬质石料上路堤0.80~1.50≤4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中硬石料上路堤0.80~1.50≤4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软质石料上路堤0.80~1.50≤300<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层厚由试验确定≤22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路基坡面的防护是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路基支挡结构在满足各种荷载组合下保证路基及支挡结构的稳定、坚固耐用下设置。在地下水较发育路段,路基边坡防护与地下排水措施相结合;在多雨路段,坡面防护与截排水相结合,防止坡面冲刷破坏。防护支挡结构与桥台等协调配合,衔接平顺。路堤边坡防护当填方边坡高度H<8.0m时,直接撒播植草进行绿化防护。当填方边坡高度H≥8.0时,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当路堤填料为石质填料时,坡面采取码砌平整。对于斜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土高度较低,且边坡伸出较远不易填筑时,则采用修筑护肩进行防护。对于陡坡路堤及欠稳定的斜坡路堤,则修筑护脚或护脚墙加固坡脚。对于欠稳定的斜坡路堤及放坡受限的路堤,为减少占地、收缩坡脚或避免拆迁,则视情况选择护脚墙或挡土墙进行防护。路堑边坡防护挖方边坡视其高度、覆盖层厚度、岩土界面、岩土体特征、边坡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其防护形式以绿化防护为主。对高陡边坡及欠稳定边坡,则加强工程防护,同时考虑绿化防护。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厚层砂岩边坡,则采取光面爆破的开挖方式,开挖后的坡面保持天然的岩石层面,并在坡脚上种植爬藤蔓等绿色攀爬植物,对边坡进行绿化。针对本合同段的路堑边坡,工程防护形式主要有直接裸露或TBS植草护坡、挂网等防护形式。防护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视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填挖高度、洪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进行防护工程设计。在地面横坡较陡的填方边坡(H<2m)无法与地面线相交或延伸很远的路段,设置护肩和路肩墙,在挖方侧经过居民院坝时,根据需要设置仰斜式路堑墙。材料及构造根据挡土墙的受力性能和当地建筑材料的种类,墙身材料采用C20片石砼。基底应置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墙身稳定。墙身在高出地面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直径为Φ100硬塑排水管,进水口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纵、横向间距2~3m,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最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30cm。在每排泄水孔底部及基坑背面铺设一层土工布隔离层,以防止基底受水侵蚀。挡墙墙背隔离层以上直至路槽底部应回填透水性材料(如片碎石),最底部的隔离层以下回填石灰稳定土。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间距一般为非岩石地基10至15米;岩石地基不大于25米,缝宽为2cm,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为15cm。基地承载力不够路段挡土墙下部可采用扩大基础或采用换填处理。斜坡路段挡土墙下部可采用台阶式垫基。挡墙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工作,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得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以前发生土体坍滑,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砌筑的办法施工。坑开挖后若发现基础与设计要求有出入,应根据情况调整设计。挡土墙的底部、顶部和墙面外层,宜选用较整齐的大块石砌筑。墙址处的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挡墙应错缝砌筑。墙背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70%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逐层填筑,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挖台阶,然后再回填。石料、水泥砼或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软弱路基段开挖至挡墙基地标高后应换填1.5m处理。除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外,未尽事项请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要求执行。注意事项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及时妥善处理。挡墙基础埋深必须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若地质情况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挡土墙面侧、背侧倾斜坡度、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墙趾处的基坑在墙身砌筑一定高度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坡度5.0%),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的稳定。墙背砂砾石反滤层回填需待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墙背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cm为宜。墙背填料应符合相关要求,反滤层填筑宽度不得小于30cm。回填与墙体砌筑交叉进行逐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2%,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石料、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条石表面应清洁。基坑开挖边坡坡度允许值:土层1:0.75,基岩1:0.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浇注墙身。挡墙修筑时要保持外形一致,美观大方,以满足景观要求。施工期间应该严格注意施工安全,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若实际情况中存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要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除符合上述设计要求外,未尽事宜,请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办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排水设施设计原则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布设排水构造物时综合考虑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及桥涵位置,及时有效地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确保路基、路面稳定与行车安全。公路排水不应与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发生冲突,同时注意减少公路排水对原有水系环境的破坏。路基地表排水按重现期10年设计。路面排水路面横向坡率为2%,路面水通过路面横坡散排至路堑边沟或路堤边坡。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组成,地表排水在填方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堤边沟,在挖方路段主要依靠坡脚处的路堑边沟将汇水排出路界。地下排水主要依靠纵向、横向或网状盲沟与渗沟将路基裂隙水与地下水拦截或排出,使路基处于干燥、稳定的使用状态。路堤边沟路堤边沟设于填方路段,与路基两侧的桥涵进出水口或排水沟相连。路堤边沟采用矩形断面,尺寸为50cm×50cm(底宽×沟深)。如与农田排灌沟渠发生冲突,应改移沟渠,并与排水沟或涵洞出水口顺接,以确保公路排水设施与当地农业灌溉设施畅通。路堑边沟为消耗本项目中的弃方,本线部分段落左侧冲沟采取填平的方式,为排除填平区及其上面边坡的来水,需设置路堑边沟。路堑边沟采用C20混凝土,矩形断面,尺寸为50cm×50cm(底宽×沟深)。截水沟本次设计挖方边坡均较低,且汇水面积小,本次挖方边坡坡度为1:1放坡,本次不设置坡顶截水沟。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基土石方本项目设计挖方19258.6立方,填方7155.7立方,弃方12102.9立方。表土不用作路基回填。路基土石方调运本项目土石方调运尽量考虑在经济运距内实现,调运后不足土石方则采取远距离调运,调运后有多余土石方则设置弃土场,弃土场顶面可以作为停车休闲服务区。由于地勘时不可能对沿线土石比例调查得完全正确,故实际施工中的土石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由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现场确定。鉴于山区公路施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段内的土石方调运进行合理优化调整,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路基填料的来源本路段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人工填土覆盖,局部段落基岩出露,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及泥岩,地层出露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互层,表层覆盖土厚0.0~0.5m厚,清表后的土和泥岩夹砂岩层是很好的路基填料。路基弃方、借方的布置本次弃土场选址共1处,占地3.3亩,可弃土石方1.0万方。弃土场进行了完善的排水、防护及绿化设计,具体详见S3-20《弃土场设计图》。另外路基清除表土、路基整修边坡、软基换填、构造物基坑开挖、局等将产生部分土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利用,减少废方,具体利用措施如下:(1)清除的表土用于路基边坡坡面植草防护,以利于植物生长。(2)路基整修边坡余方用于填筑路基边沟土、土路肩培土。(3)部分淤泥质土和表土可用于边坡种植土使用。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在路线选线时,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少占耕地。设计弃土方案时,充分考虑了节约用地原则,弃土场原则上不占良田、池塘等农用设施,选择在不宜耕作的冲谷中。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弃土场施工前应清除表土临时堆放,待弃土场形成后,回填至顶面恢复植被或植树造林,并增加弃土场的稳定性。路面结构设计设计参数设计标准公路自然区划:V2区;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0年;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中等交通;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8.0×106辆;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20mm;目标可靠度80%,目标可靠指标β=0.84。交通量及荷载本次设计项目为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0年,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本次设计道路全路段交通流量基本一致,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1389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方向系数取0.55,车道系数取1.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表A.2.6-1确定本次设计公路为TTC5类,根据附表A.2.6-2确定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见下表: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车辆分布系数(%)9.942.314.8022.722.33.22.50.2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见下表: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非满载车比例(%)85906575557045605565满载车比例(%)1510352545305540453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表6.2.1,该路面设计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根据附表A.3.1-3,得到不同设计指标下,各类型车辆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见下表: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设计指标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车辆类型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2类0.82.80.535.53类0.44.11.3314.24类0.74.20.3137.65类0.66.30.672.96类1.37.910.21505.77类1.46.07.8553.08类1.46.716.4713.59类1.55.10.7204.310类2.5737.8426.811类1.512.12.5985.4根据公式(A.4.1)和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的设计年限内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310512轴次,对应的设计年限内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7.982434E+08轴次。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034435辆<8.0×106辆,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路面结构材料计算参数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参数结构层编号层位材料类型厚度(mm)模量(MPa)泊松比1上面层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40.0100000.252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0110000.253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0.0200000.254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0.0150000.255土基400.4沥青混合料的模量为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水泥稳定碎石类的模量为3.0MPa和2.0Mpa弯拉强度下的弹性模量;路基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取6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0.85,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η取0.85,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为40Mpa。路面结构验算及验收弯沉值计算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验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式(5.5.8-3)计算得沥青混合料层的综合贯入强度为0.52Mpa,由公式(5.5.8-1)计算得沥青混合料层贯入强度为0.47Mpa,小于沥青混合料层的综合贯入强度值,验算合格。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表G.1.2,基准等效温度取23.6℃,由公式(G.2.1)计算得到验算沥青结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的等效温度为24.6℃。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目标可靠度80%,目标可靠指标β=0.84,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310512轴次。根据B.3.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结合料层分为3个分层。沥青结构层分层厚度(mm)第i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mm)试验温度60℃、压强0.7Mpa、加载次数2520次时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R0(mm)试验温度60℃、压强0.7Mpa、加载次数2520次时车辙试验动稳定度DS(次/mm)上面层200.6423357201.72下面层203.8641205203.02201.95根据计算结果,标准条件下的车辙试验,面层的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Ra=11.8mm,小于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20mm要求,上面层混合料层动稳定度DS=3357次/mm大于规范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值3200次/mm,下面层混合料层动稳定度DS=1203次/mm大于规范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值1000次/mm,故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合格。无机结合料层层底疲劳开裂验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式(G.1.3-1),计算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疲劳开裂温度调整系数KT2=1.035,由公式(B.2.1-2)计算得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0.038,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取1.0,由公式(B.2.1-1)计算得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分别为Nf2=1.843397E+12轴次和Nf2=3.586776E+09轴次,大于设计年限内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7.982434E+08轴次,故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疲劳开裂验算合格。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本次设计路基标准状态下的路基动态回弹模量Mr取60Mpa,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0.85,根据计算平衡湿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E0为51Mpa。由公式(B.7.1)计算得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373.5(0.01mm)。路表验收弯沉值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按公式(B.7.3)计算得路表弯沉值la得30.1(0.01mm)。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车行道一般段路面结构本次设计公路根据交通计算和结合当地相关道路路面结构,确定本次路面结构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PC-3乳化沥青粘层(0.3-0.7kg/㎡)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0.8cm厚BC-1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PC-2乳化沥青透层(0.7-1.5kg/㎡)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结构层厚度:50.8cm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沥青面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0.1(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73.5(0.01mm)桥梁段车行道路面结构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PC-3乳化沥青粘层(0.3-0.7kg/㎡)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桥面封水层桥梁结构土路肩C20现浇混凝土硬化,硬化宽度50cm,厚度30cm,设置路侧波形梁护栏段土路肩外侧拓宽0.25m。沥青面层材料技术要求本次设计道路面层采用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沥青材料基质沥青应用于本项目道路路面铺装层的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70#A级的技术要求如表所示:70#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5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SBS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上面层的沥青混合料AC-20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剂采用SBS类改性剂,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5%。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延度5℃不小于15T0605粗集料为保证沥青加铺层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卵石破碎石料或其他优质石料作为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上面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³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20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T0663具有1个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80T0346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60T0346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和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进行生产和使用。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³2.45T0328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石屑。细集料需满足下表对细集料的级配分级要求:细集料(机制砂、石屑)的级配要求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并应采用符合下表中关于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³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小于0.6mm%100T0351小于0.15mm%90~100小于0.075mm%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在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凝土AC-20中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公斤。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粒径≤4mm密度1.0±0.1g/cm³软化点≤130℃熔融指数≥8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6000次/mm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选用抗车辙剂须取得《重庆市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证书》,并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为了提高添加抗车辙剂的精确度以及避免因人工添加产生的安全事故,添加抗车辙时应使用带电子称重功能和随机打印功能的添加设备添加。在热集料干拌时将一定比例的抗车辙剂一次性投入,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0~15秒。掺加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摊铺温度和初压温度比同等气温下普通沥青料提高10~20℃。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AC-13AC-20筛孔(mm)通过率%26.510019.090~10016.010078~9213.290~10062~809.568~8550~724.7538~6825~562.3624~5016~441.1815~3812~330.610~288~240.37~205~170.155~154~130.0754~83~7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面层改性AC-13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AC-13(改性)AC-20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MS,KN≥5.0≥5.0T0709流值,mm2~4.52~4.5T0709空隙率VV,%3.0~6.03.0~6.0T0705矿料间隙率,VMA%≥14.0≥13T0705沥青饱和度,VFA%70~8570~85T070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T0729动稳定度(次/mm),≥3200≥1000T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2000T0715渗水系数(ml/min),≤120≤120T0730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50T0702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拌合厂的场地和运输路线都应该作硬化处理,以保持集料和新修沥青路面的清洁,特别是避免雨天场地泥泞,污染集料或路面。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料厂场地应提前进行规划,各种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避免潮湿,影响计量的准确。矿粉等填料必须采取防潮措施,采用袋装矿粉时,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码放整齐,保持干燥不结块,能自由流动。冷料仓之间必须相互隔开,并且严禁装料过多,造成矿料的混杂。严格按目标配合比设定冷料比例,控制冷料仓流量,各料仓的固定流量可以根据拌合机的生产能力和目标配合比进行计算,冷料比例不得随意变动。当使用天然砂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控制天然砂的用量。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基层或下卧沥青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沥青混合料拌合工序施工应由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把关;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拌合时沥青加热温度由沥青粘度-温度曲线决定,以表观粘度为(0.17±0.02)Pa·s的温度作为加热温度范围。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或采用改性沥青时,可按下表选择。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沥青种类石油沥青沥青标号70#SBS改性沥青沥青加热温度(oC)155~165165~175矿料加热温度(oC)(间歇式拌合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矿料加热温度(oC)(连续式拌合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oC)145~165175~18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oC)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oC),高于195195运输到现场温度(oC),不低于145165混合料摊铺温度(oC),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65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oC),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55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路表温度(oC),不低于(oC)钢轮压路机70110轮胎压路机80振动压路机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oC),不高于5050拌合楼的控制室要逐盘打印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拌合楼运行情况,并定期对拌合楼的计量系统进行校核。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贮存时,贮料仓无保温设备时,允许的贮存时间应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为准,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储料时间不宜超过6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把,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现象。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每天检测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和油石比,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将该时段生产的混合料废弃。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拌合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按前、后、中三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同时应对每车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检测。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调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五辆运料车等候卸料。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薄层油水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箱底部。运料车应用完整无损的双层蓬布覆盖,可以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运料车中的剩料不得卸于末摊铺路面上。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未按规定喷洒透层、粘层或铺筑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摊铺前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作业面达到清洁无杂物和粘(透)层油洒布的质量合格,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摊铺作业。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或半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l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必需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予整层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每天起步前应将料量调整好,再实施摊铺,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随时分析、调整粗细料是否均匀,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使铺面的初始压实度不小于85%。严格控制摊铺速度,确保摊铺机慢速均匀、不间断进行摊铺。摊铺机工作速度应控制在2~6m/min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监测摊铺机接料斗的操作程序,以减少粗细料离析。摊铺机集料斗应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10cm厚的热料时,下一辆运料车即开始卸料,做到连续供料,并避免粗料集中。摊铺应选择在当日高温时段进行,路表温度低于15℃时不宜摊铺。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的数据来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即进行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初压应尽量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沥青混合料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往高处碾压。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应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因此在施工前应着重检查压路机的洒水装置,洒水必须均匀,形成细微水珠,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在沥青混合料不粘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间断洒水。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振碾不大于20cm,静碾不小于20cm。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层面上。接缝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横向接缝应先处理原铺沥青路面,原路面必须形成垂直的接缝面,并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涂抹,然后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错过新铺层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稀浆封层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本次设计稀浆封层材料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厚0.8cm。稀浆封层材料的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稀浆封层的BCR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BCR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针入度(100g,25℃,5s)dmm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T0654贮存稳定性1天,不大于%1T06555天,不大于%5T0655稀浆封层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并符合下表关于级配和质量技术要求:稀浆封层矿料级配筛孔尺寸(mm)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率(%)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g/㎡<800T0752稀浆封层材料的施工要求稀浆封层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基层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陷。稀浆封层最低施工稳定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透层材料技术要求及施工要求本次设计路面透层材料采用乳化沥青,透层乳化沥青用量0.7-1.5kg/㎡。透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与无机结合料层间透层的PC-2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PC-2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6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dmm50~30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贮存稳定性1天,不大于%1T06555天,不大于%5T0655本次设计路面透层材料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改性乳化沥青用量0.7-1.5kg/㎡。透层的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洒布设备,适用的透层油洒布车应有独立的油泵、喷洒嘴、速率计、压力表、计量器、读取油罐内材料温度的温度计、气泡水准仪和软管并配有沥青循环搅拌装置,以上设备都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浇洒透层油前,须用空压机或森林灭火器将基层表面浮尘吹干净(基层污染严重时,应先用高压水枪冲洗清洁,等干燥后再将表面浮尘吹干净,粘土块必须用水洗刷干净),尽量使基层表面骨料外露,同时基层表面应干燥,基层含水量不得超过3%,以利于透层油渗透及与基层的粘结。为保证洒布的均匀性及洒布量的准确性,必须进行现场试洒、标定,确定洒布车的档位和车速等相关技术参数。控制好洒布量。施工时应保证洒布车匀速行驶,确保洒布量均匀稳定。经常用铁盘检测洒布量,当用量不符合要求时,及时通过改变行车速度调整洒布量。为避免乳化沥青污染基层两侧的构造物(路缘石、泄水槽、绿化植物等),在喷洒透层油时应在构造物上作适当的覆盖或在喷洒管的一侧作适当的遮挡。当气温高且湿度小的情况下进行透层施工时,基层表面过于干燥,喷洒在基层表面上的透层油往往会形成油滴状附于基层表面,不利扩散和渗透。因此在喷洒乳化沥青之前,先在基层上均匀喷洒少量水,使基层表面湿润,使其便于扩散和渗透,在基层表面形成均匀的沥青薄膜。但是,洒水不能过多,以免影响沥青的渗入速度,能达到表面湿润即可。洒布中保证车速均匀,不随意变速、转变或急刹车,以免产生漏油,或油量集中,对漏洒部位,以人工补油。洒布透层油后进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严禁车辆通行,直至透层油全部渗透。粘层材料技术要求及施工要求本次设计路面粘层材料采用乳化沥青,粘层乳化沥青用量0.3-0.7kg/㎡。粘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PC-3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PC-3破乳速度快裂和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6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dmm45~15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贮存稳定性1天,不大于%1T06555天,不大于%5T0655粘层的施工技术要求粘层油喷洒应用洒布车自动喷洒,保证粘层沥青能均匀满布,局部可用刷子人工涂刷。在铺筑表面层之前2~3天对有浮土污染地段进行清扫,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对有泥饼粘贴污染的地段,使用钢刷刷洗,并用扫帚清扫,然后以清水冲洗。粘层材料采用快裂或中裂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推荐用量为0.3~0.7kg/㎡。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温度适当调整粘层沥青的稠度与用量,施工后应形成均匀、饱和的油面。遮盖辅助设施,为防止对道路辅助设施(如防撞护栏、路缘带、分隔带以及标志牌等)的污染,使用特制的屏风遮挡,根据喷洒速度的快慢向前推动屏风。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油。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它车辆、行人通过。粘层洒布后应待其破乳、水份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防水粘结层材料的技术要求本次设计应用于桥面的防水粘结层采用PCR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与透层、粘层PCR改性乳化沥青一致。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基层结构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材料要求水泥水泥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小时,且小于10h,宜选用标号为425号的水泥。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就近的卵石或石灰岩轧制而成,粗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基层)、37.5mm(底基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用于底基层和基层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粗集料性能要求项目底基层基层试验方法压碎值%≤40≤35T0316集料级配组成用于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配合比应分别满足下表所列要求:结构层次(mm)基层底基层通过下列筛孔尺寸的百分率(%)37.5-10031.5100100~9026.5100~9094~811987~7383~671682~6578~6113.275~5873~549.566~4764~454.7550~3050~302.3636~1936~191.1826~1226~120.619~819~80.314~514~50.1510~310~30.0757~27~2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7水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与养生用水。水泥剂量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设计所给的剂量为参考值,其控制范围为4%~6%。质量技术指标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97%7天浸水抗压强度:≥3.0MPa弯沉值:≤40(0.01m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95%7天浸水抗压强度:≥2.0MPa弯沉值:≤65(0.01mm)级配碎石或砾石基层材料技术要求集料用于基层或底基层的级配碎石或砾石采用就近的卵石或石灰岩轧制而成,粗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基层)、37.5mm(底基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级配组成用于级配碎石或砾石/未筛分的配合比应分别满足下表所列要求:结构层次(mm)基层或底基层基层或底基层通过下列筛孔尺寸的百分率(%)37.5-10031.5100100~9026.5100~9093~801986~7081~641679~6275~5713.272~5469~509.562~4260~404.7545~2545~252.3631~1631~161.1822~1122~110.615~715~70.0755~25~2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级配组成用于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下表规定:基层粒料级配碎石CBR值结构层公路等级重交通中等交通、轻交通基层二级及以下二级公路≥140≥120底基层二级及以下二级公路≥80≥60水泥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水泥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其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42.5Mpa,抗折强度不低于7.5Mpa。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干净的碎石、破碎卵石或卵石。面层混凝土用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分三个粒级,4.75~9.5mm、9.5~16mm、16~31.5mm的比例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表3.3.3的要求,粗集料应按下表控制级配。粗集料的级配要求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16.09.504.752.36通过百分率(%)4.75~31.595~10067~7744~5925~4011~240~100~5粗集料的相应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准项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值(%)≤30.0卵石压碎值(%)≤26.0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0.0含泥量(按质量计)(%)≤2.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7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3.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岩石抗压强度岩浆岩≥100MPa;变质岩≥80MPa;沉积岩≥60MPa表观密度(kg/m3)≥2500松散堆积密度(kg/m3)≥1350空隙率(%)≤47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按质量计)。水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与养生用水。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并应符合下表要求,还应与蒸馏水进行水泥凝结时间与水泥胶砂强度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差均不应大于30min,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不应低于蒸馏水配置的水泥胶砂3d和28d强度的90%。非饮用水质量标准项次素混凝土试验方法1PH值≥4.5JGJ632Cl-含量(mg/L)35003SO42-含量(mg/L)27004碱含量(mg/L)15005可溶物含量(mg/L)100006不溶物含量(mg/L)50007其他杂质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不应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28d龄期的抗弯拉强度试验确定水泥剂量。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路床验收工作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进行。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石方路堑的开挖宜采用光面爆破法,爆破后应及时清理险石、松石,确保边坡安全、稳定。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中间检查验收,并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土方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土方路基施工质量标准项次检查内容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度零填及挖方(m)0-0.3≥95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四处0.3-0.8≥95填方(m)0-0.8≥950.8-1.5≥94>1.5≥92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值贝格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3纵段高程(mm)+10,-20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4中线偏位(mm)≤100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5宽度不小于设计值米尺:每200m测4处6平整度(mm)≤20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7横坡(%)±0.5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8边坡坡度不陡于1:1.5尺量:每200m抽查4处注:1.路基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须分层检测。2.检查合同段的检查频率,如果检查路段以延米计时,则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最低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3.弯沉值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路段弯沉值按填料种类和厚度而定。填石路基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标准项次检查内容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孔隙率满足设计要求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1处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精密水准仪:每50m测1个断面,每个断面测5个点2纵段高程(mm)+10,-30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3中线偏位(mm)≤100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米尺:每200m测4处5平整度(mm)≤30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6横坡(%)±0.5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路基填挖工程施工注意事项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协调。路基防护工程宜与路基挖方工程紧密、合理衔接,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并及时进行养护,各类防护与加固工程应置于稳定的基础和坡体上。对于土质路堤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土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cm。潮湿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好的填料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为保证路基压实度超宽填筑的宽度不小于30㎝,对超宽填筑的部分,如属于多弃方的地段,可不作削坡处理。对于土石路堤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施工前,应根据土石混合料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夺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孔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土石混合料来于不同的料场,其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填料由土石混合料变化为其它填料时,土石混合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宜小于15cm,压实后,该层表面应无孔洞。对于高填方路堤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高填方路堤填料应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路段,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高填方路堤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应清除覆盖层。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并进行动态监控。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安排施工。对于土质挖方路基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cm的保护层。土质路基开挖应根据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及出土方向等因素,结合土方调配,选用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对于石质挖方路基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石方开挖应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岩层产状、岩体断裂结构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开挖方案。爆破作业必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报批。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峒室爆破,近边坡部分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整修,每下挖2~3m,宜对新挖的边坡刷坡,同进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石质路床的边沟应与路床同步施工。对于深挖方路基施工应请注意以下几点:施工前应理解设计的边坡方案,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获批准后实施。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开挖情况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如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应会同设计单位等进行处理。应根据地形特征设置边坡控制点。对于取土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施工时应对设计提供的取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复核取土的各项参数,看是否满足路基填料要求,如果满足要求且经过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取土,应在设计取土场取土。如果填料不能满足填料要求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在设计取土场取土时,应结合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征求业主及当地政府意见重新设置取土场取土,不得随意挖取。施工单位自行选定取土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施工取土应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利用荒坡、荒地,取土深度应结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利于复耕。原地面种植土应集中存放,以利再用。桥头两侧不应设置取土场。取土场开挖形成的边坡应稳定,不得影响路基或周边建筑物和行人的安全。对取土造成的裸露面,应采取绿化措施,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对于弃土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施工时应对设计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若有疑问,应及时处理。弃土堆的几何尺寸、压实程度、位置等,应保证路基边坡和弃土堆自身的稳定。弃土堆的边坡不陡于1:1.5,顶面向外设计不小于2%的横坡,其内侧高度不宜大于3m。应按设计要求及进完成弃土堆的防护、排水工程。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回填,不得直接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回填。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20cm。压实应采用轻型机具,并保证满足压实度要求。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系统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第十二章(明挖地基)的有关要求进行。浸水挡土墙宜在枯水季节施工。挡土墙基础如置于基岩时,应清除表层风化部分,如置于土层时,不应放在软土、松土和未经特殊处理的回填土上;当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做扩大基础,当基础开挖后情况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墙后临时开挖边坡的坡度,随不同土层和边坡高度而定。在松软地层、坍方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应全段开挖,而采用跳槽开挖的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附近时,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力,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若不能立即进行基础施工,或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若发现岩基有裂缝,应以小石子混凝土将裂缝灌注饱满,以防止基础折裂而致墙身外倾,影响挡墙安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内、基坑附近以及墙后填料表面积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基坑干燥,基坑最好随砌随填随夯实,应先将靠近基底部分回填,以免积水下渗至基底。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时,就分层错缝砌筑,严禁形成通缝。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4%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挡土墙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当纵坡陡于5%时,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形式。横向位于斜坡上时,较坚硬岩石地段可做成台阶形,台阶的切割应满足设计要求。挡土墙砌筑时砌料应靠紧坑侧壁,使之与岩层结为整体,以防止岩层发生变形对挡墙产生推挤力,影响挡墙安全。挡土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铲除草皮和开挖台阶等),然后填土,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