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亭村道路沥青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图号:D-S-01-1/23PAGE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 概述 31项目概述 32设计依据 32.1依据性文件 32.2基础资料 33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执行情况 3第二章 建设条件 51自然地理条件 52工程沿线现状 5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53.1地形条件 53.2水文与水源特点 63.3防洪与排涝状况 63.4地质基础和土壤 6第三章 总体设计 71建设规模 71.1建设规模 71.2主要技术标准 71.3采用的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 71.3.1通用部分 71.3.2设计规范 71.3.3施工及验收规范 82总体设计方案 82.1道路平面设计 82.2道路纵断面设计 82.3道路横断面 8第四章 工程方案 91车行道路面结构 91.1车行道路面设计原则 91.2车行道路面病害处理 91.3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 111.4路面材料要求 111.4.1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抗滑技术要求 111.4.2沥青材料要求 121.4.3水泥混凝土材料要求 142排水设计 152.1现状检查井、雨水口提升 152.2管材、管道连接基础 163积水处理 164交通标线 164.1交通标线设置要求 164.2标线技术要求 174.3铲除旧标线要求 195交通疏解 195.1施工期间交通疏导原则 195.2施工期间交通疏导措施 195.37.3施工围蔽设施 195.4交通疏解方案 205.5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21第五章 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 22第六章 附件 23

概述项目概述该项目工程位置为,为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包含6条道路,道路总长2525.661m,主要改造内容为对现状水泥路面病害处理后加铺沥青、破损侧石更换、交通标线更新、对现状车行道井盖进行提升、积水路段提升。工程地理位置设计依据依据性文件《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年)》;《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广州市白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布点规划》;《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村庄规划》;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2013]10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排水工程建设要求的通知》(穗水规划{2017}79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筑排水检查井的通知》(穗水排水【2018】16号);《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知》(穗水质安【2017】11号);《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试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标准图集(试行)》;《广州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技术指引(试行)》。基础资料业主提供的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水泥路面破损位置及面积。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于2023年9月21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具体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补充旧路砼烂板修复方案说明。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2.路面结构补充局部积水路段高差较大情况的结构方案设计,避免漏项。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3.由于改造后路面整体抬高,复核西侧地坪标高情况、排水情况,并补充说明其影响。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

建设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本项目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1~1959.9h,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109.8kCal/c㎡,年平均气温为21.4~21.8℃,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无霜期346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89.3~1876.5mm,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了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光温水潜力),达77865~97950kg/hm。冬夏季风的交替明显。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的,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工程沿线现状本项目包含6条道路:沙亭南路、沙亭环村西路、沙亭社前路、沙亭新庄北路、沙亭大塘路、沙亭大塘东路,现状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部分路段出现裂缝、破碎板等病害。沙亭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六车道;沙亭环村西路、沙亭社前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四车道;沙亭新庄北路、沙亭新庄南路、沙亭大塘路、沙亭大塘东路道路等级为等外公路。沙亭南路现状照片沙亭环村西路现状照片沙亭大塘东路现状照片沙亭新庄北路现状照片沙亭大塘路现状照片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地形条件太和镇地处广州市区中北部,属台地丘陵区。镇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可以G105为界分成东部的丘陵台地区和西部的冲积平原区。丘陵台地面积约占全镇总面积70%,集中成片分布在镇域东部,大部分地方的海拔高度在50~200米,有河谷小平原错落其间。其中海拔最高点是座落在头陂村东面的帽峰山(位于太和、钟落潭两镇交界),海拔534.9米(这也是广州市老八区中的海拔最高点)。其他较高的山峰还有西南部的黄葛窝顶山(405米),造箭山(404米)、南山(400米)、太和嶂(391.1米)、良洞岗(390米)、土帽山(337.8米)、金鸡楼(324米)、大岭头(332.0米)等。镇域西部及原龙归为广花(冲积)平原,面积约占全镇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除大沥的西部地区属流溪河冲积平原外,其他均属宽谷冲积和洪水冲积平原。穗丰村农田海拔91—100米,平原区农田海拔高度10~13米。水文与水源特点根据广州市气象台1908—1990年83年资料统计,白云区年平均雨量为1646.4毫米,但是,年内分布不均匀,丰水年降雨量达2074~2150毫米;枯水年降雨量仅286.5毫米;最高日降雨量达172毫米/日。多年平均径流深91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58亿立方米,地表水充足,地下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太和的丘陵山地,形成了四条峪洞谷地:头陂洞、罗布洞、白山洞、大源洞,各洞汇集泉水成溪流与水库。计有头陂溪流、白山溪流、大源溪流和罗布洞溪流等;镇域范围内分布有四大水库(和龙水库、铜锣湾水库、梅窿水库、大源水库)。防洪与排涝状况据调查,原龙归镇有白海面围和沙坑围等,堤长共计11.7公里,涵闸十多宗,而且洪涝威胁仍然存在。所以还必须进行河涌整治和堤围加固达标等工作。原太和镇地处白云区流溪河以东,属丘陵至平原及高田自排地区,镇内水系主要有大小河涌20多条,较大河涌有沙坑、头陂坑、泥坑、白海面涌等。地质基础和土壤太和镇的主体地处广州—从化地质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广—从断对太和镇有一定影响。但据历史记载太和镇境内除旱灾、风灾、冻害、虫害、鼠害、雨雾灾害之外,尚未有地震活动记载。太和镇丘陵山地居多。太和镇内的丘陵山地以沙页岩为主,其次花岗岩、红色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原区为坡积物和流溪河滥区洪积物。形成土壤有水田土壤类、旱地土壤类和荒山土壤类等。

总体设计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次改造内容包含对沙亭南路、沙亭环村西路、沙亭社前路、沙亭新庄北路、沙亭大塘路、沙亭大塘东路这6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道路总长2525.661m,改造内容为对现状水泥路面病害处理后加铺沥青、破损侧石更换、交通标线更新、对现状车行道井盖进行提升、积水路段提升。改造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道路等级车行道宽度(m)设计速度(km/h)1沙亭南路492.769城市次干路21402沙亭环村西路426.413城市支路21.2/14.2303沙亭社前路92.945城市支路14.2304沙亭新庄北路685.495等外公路6~10205沙亭大塘路555.6154~9.2206沙亭大塘东路272.4246.220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等外公路;设计速度:40km/h、30km/h、20km/h;汽车荷载:城-A级;地震动参数g(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动峰值地震加速度为0.10g;净空高度:机动车≥4.5m,非机动车、行人≥2.5m;路拱横坡:车行道2%;坐标系:广州2000坐标系统;高程系:广州市城建高程系统。采用的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通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202号;《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住建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检查井盖》(GB/T23858-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总体设计方案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位置为现状道路路位范围。道路平面线形维持现状。根据道路等级结合不同使用要求,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等。道路纵断面设计为满足排水需求,停车场、人行道、车行道纵坡应不小于0.3%。本次基本维持现状道路纵坡,对局部不满足最小排水要求的路面标高进行微调优化,并与现有道路接顺。道路横断面道路横断面维持现状断面及横坡,各道路标准断面如下:

工程方案车行道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设计原则对于现状路面结构的提升改造需结合现状路面特点,选取合适的路面结构改造方案。1)加强动态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始终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合理确定路面病害处治、路面补强罩面等方案;2)根据设计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通过对主要指标的严格控制和对次要指标的灵活运用,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工程投资;3)因地制宜,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加强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整体相协调。车行道路面病害处理本项目车行道路面结构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据现场情况调查,工程范围内道路病害主要为各种纵、横、斜向裂缝,角隅断裂,交叉裂缝断裂板,修补损坏,同时存在少量接缝碎裂、裂纹起皮及坑洞病害。加铺沥青罩面之前需对旧路病害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水泥路面病害处理措施一览表措施类型填封裂缝填封接缝部分深度修补全深度修补换板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底封堵板顶研磨边缘排水裂缝LMH板角断裂LMH破碎板LLH错台LHHLH边角剥落MHHMH接缝料损坏LH坑洞N拱起N露骨N唧泥NNN脱空LHLHH沉陷HLHLH注:表中L、M、H表示病害轻重程度等级,L—轻、M—中、H—重,无等级病害表示为N。1)轻微裂缝修复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缝隙边缘无碎裂、错台,采用热沥青灌浆。2)中度裂缝修复对于缝隙贯穿全厚的3~15mm的中缝,采用热沥青灌缝,并埋设钯钉。3)严重裂缝修复对于缝隙宽度大于15mm的严重裂缝,缝隙边缘出现碎裂、错台的裂缝,以及缝隙宽度大于3mm的交叉裂缝板和破碎板,更换素混泥土板。4)板角修补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按原板块厚度更换板角,基层不良时,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基层。5)翻挖换板①保留既有拉杆,水泥板块按C35(其他道路)/C40(沙亭南路)砼修复。②基层损坏的,宜采用C15砼基层补强。6)错台处理①高差≤10mm,磨平机磨平或人工凿平。②高差>10mm,采用高压灌浆修补。将错台最下沉板凿除2~3cm深,修补长度按错台高度除以坡度(1%)计算。7)填缝材料损坏维修填缝材料灌注深度宜为3~4cm。当缝深过大时,缝的下部可填2.5~3.0cm高的多孔柔性8)纵向接缝张开维修①当相邻车道面板横向位移,纵向接缝张开宽度10mm以下时,宜采用聚氯乙烯胶泥、焦油类填缝料和橡胶沥青施工方法②当相邻车道面板横向位移,纵向接缝张口宽度在10~15mm之间时,宜采用聚氯脂类常温施工式填料进行维修。③当纵向接缝张口宽度在15mm以上时,采用沥青砂填缝。9)接缝碎裂病害处理切割规则后宜用水性环氧树脂砂浆,进行填充维修。10)坑洞修补①个别的坑洞清除洞内杂物,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填充,达到平整密实。②对较多坑洞且连成一片的,应采取薄层修补方法进行修补。切割的深度应在6cm以上,并将切割面内的光滑面凿毛。混凝土拌和物填入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原混凝土面板齐平。垫底材料或泡沫塑料支撑条。11)拱起维修①拱起板块切除的宽度应视面板拱起的高低程度而定。横缝切宽不应大于50mm,横缝切宽过大,易产生错台式板角断裂。②消除拱起后应检查附近伸缝是否有损坏。③橡胶沥青等加热式施工填缝料或选用聚氨酯焦油类常温施工式填缝料。④扩缝补块的方法可顺裂缝两侧可采取低限150mm或高限200mm,且平行于缩缝进行切缝,切缝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12)脱空对水泥板块破裂严重者如交叉裂及重度角裂,线裂,需重新换板处理。对水泥板主点实测弯沉值>20(1/100mm),需进行打孔,压浆处理,要求处理后,其实测弯沉值不大于20(1/100mm)。对于水泥板主点实测弯沉值合格,但主副点实测弯沉值>6(1/100mm),需进行打孔,压浆处理,要求处理后,其实测弯沉值不大于6(1/100mm)。压浆布孔呈梅花型,每板4~5孔,钻头直径为5cm,孔深为板体深度+1cm。压浆所用浆液的配比建议水泥:粉煤灰:水:SNII早强剂=1:0.7:0.8:0.5%。压浆压力由施工单位现场确定,但不宜过大,以防损坏板块。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1)沙亭南路车行道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后加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为减少和延缓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在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满铺玻纤格栅作为防裂层。(2)除沙亭南路外的其他道路车行道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后加铺6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3)沙亭环村西路积水路段车行道路面结构积水路段标高较低,将该处路面标高抬升,并与两侧路面标高接顺。路面材料要求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抗滑技术要求上面层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路面宏观构造深度TD(mm)为主要指标,路面竣工时主要抗滑技术指标如下: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沥青材料要求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为1-4-1夏炎热冬温潮湿。1、沥青(1)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沥青采用SBS类改性沥青,中、下面层采用70号沥青。(2)质量标准压实度:≥95%(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平整度:<5mm宽度:±20mm(3)沥青材料a)基质沥青应用于本项目道路路面铺装层的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采用70号沥青,同时必须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b)改性沥青改性沥青采用成品改性沥青。各类聚合物改性剂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当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及复合改性沥青时,可通过试验研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4%的SBS成品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cm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Pa.s不大于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粘韧性N·m不小于—T0624韧性N·m不小于—T0624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2、沥青粘层在面层各层之间均洒铺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a)沥青面层之间以及建议沥青处下封层上的粘层宜采用热沥青(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但环境温度低于15°C,可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5L/㎡,应符合下表要求、粘层油使用之前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要求。粘层油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的要求。b)乳化沥青采用与中、下面层所用的沥青种类、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乳化。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乳化沥青(PC-2)阳离子乳化沥青(PC-3)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0恩格拉粘度计E251~6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5筛上残余物(1.18mm筛),不大于(%)0.1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蒸发残留物针入度(25°C100g5s)(0.1mm)50~30045~150延度(15°)不小于(cm)4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3、粗集料粗集料必须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优质石料颗粒,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耐磨耗性和抗冲击性,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对于上面层,建议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中、下面层建议采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等。沥青面层粗集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8条之规定,其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机动车道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242T03211个破碎面不小于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100%90%90%80%T0346沥青粘附性5级4级T06164、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9条之规定,其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机动车道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5、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11条之规定,其各项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6、抗剥落剂如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根据骨料岩性和试验结果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抗剥落剂,以增加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抗剥落剂要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T0663-2000沥青抗剥落剂性能评价试验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7、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相关规定,本次设计推荐采用下表的级配范围作为各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时控制的依据。各类型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混合料类型AC-13CAC-20CAC-25C筛孔(mm)31.510026.510090~10019.090~10075~9016.010078~9265~8313.290~10062~8057~769.568~8550~7245~654.7538~6826~5624~522.3624~5016~4416~421.1815~3812~3312~330.610~288~248~240.37~205~175~170.155~154~134~130.0754~83~73~7(2)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ф101.6mm×63.5mmT0702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两面击实75次T0702空隙率(深约90mm以内)VV%4~6T0708稳定度,不小于KN8.0T0709流值mm1.5~4T0709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数值试验方法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3000(次/mm)≥1200(次/mm)T0719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5(%)≥80(%)T071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稳定度比≥80(%)≥75(%)T0719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数值试验方法改性沥青普通沥青极限破坏应变(με)≥2500≥2000T07158、玻纤格栅材料及技术要求玻纤格栅技术要求:抗拉强度≥50kN/m,最大负荷延伸率≤3%,网孔尺寸为15x15mm。9、70号热沥青+撒布瓜米石热沥青用量为1.2~1.4kg/m2,瓜米石规格为4.75mm~9.5mm碎石,碎石覆盖率按70~80%控制。水泥混凝土材料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其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4.5MPa控制。1)水泥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本项目水泥路面属于中、轻交通等级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议采用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为300kg/m3。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交通等级中、轻交通龄期(d)328水泥实测抗压强度(MPa)17.042.5水泥实测抗折强度(MPa)4.07.0面层水泥技术指标交通等级中、轻交通混合材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黏土出磨时安定性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标准稠度需水量不大于30%烧失量不大于5%比表面积300~450m2/kg细度(80μm)筛余量≤10%初凝时间≥1.5h终凝时间≤10h28d干缩率不大于0.10%耐磨性≤3.6kg/m2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粗集料采用人工级配,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石不应大于26.5mm,碎石不应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粗集料技术指标项目技术要求(Ⅰ级)碎石压碎指标(%)<10砾石压碎指标(%)<12坚固性(%)<5针片状颗粒含量(%)<5含泥量(%)<0.5泥块含量(%)<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0.5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试验后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小于0.10%。抗压强度(MPa)火成岩:≥100;变质岩:≥80;水成岩:≥60人工合成级配范围粒径级配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26.534.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560~7530~450~5--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0~503)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应采用一级砂,含泥量<1%,氯化物小于0.01。使用机制砂时,应检验磨光值>35,不得使用海砂。粒径级配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排水设计现状检查井、雨水口提升现状排水、给水、燃气井盖和雨水口,需进行井筒提升标高及更换井盖,更换及增设井盖材质及承载能力需满足相关技术要求。雨水口改造同时,对雨水箅子进行更换,每个双箅雨水口对应两个雨水箅,雨水箅采用超重型球墨铸铁雨水箅。对现状下沉、破损的排水检查井进行提升加固。对破损、缺失的防坠网进行更换。管材、管道连接基础本工程管径为d300,均为明挖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排水管道管坑两侧及管顶以上700mm内回填石屑,路面结构层位置按道路路面结构进行回填,其他部位回填好土压实。施工应严格执行国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积水处理沙亭环村西路504公交总站路段,存在积水问题,该路段局部标高优化、增设雨水口。交通标线本项目交通组织维持现状,交通标线按现有标线。交通标线设置要求车道分界线可跨越对向行车道分界线为单黄虚线,用作双向两车道中心线,线宽为15cm,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400cm和600cm。可跨越同向行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一般线宽为15cm;设计速度<60km/h,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有双黄实线、黄色虚实线、单黄实线三种。双黄实线:禁止双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用作双向大于或等于4车道而没设置实体中分带的道路中心线,线宽15cm,标线间隔10~30cm,当间距大于50cm时,应用黄色斜线或其它设施填充两条黄实线间的部分,禁止车辆压线或进入该区域。黄色斜线线宽45cm,间隔100cm,倾斜角度45°。黄色虚实线:实线一侧禁止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虚线一侧准许车辆暂时越线或转弯。越线车辆应避让正常行驶的车辆。适用于双向2车道单侧视距受限的平竖曲线路段或有其它危险需实行单侧禁止超车路段、双向3车道允许单车道一侧跨越超车或左转路段、已设置双黄实线而允许单侧车辆左转或掉头路段。线宽15cm,标线间隔10~30cm,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400cm和600cm。单黄实线:禁止双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适用于双向2~3车道视距不满足超车要求的路段或有其它危险需实行双向禁止超车路段,线宽15cm。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实线,适用于同方向不允许车辆变道或越线行驶的路段,线宽15cm。导向车道线导向车道线为设置于路口驶入段的车行道分界线,用以指示车辆应按导向方向行驶的导向车道位置,导向方向固定的导向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宽为15cm,长度不小于30m。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一般为实线,用以标示车行道边缘。车行道边缘线在临时可跨越路段设置白色虚线,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线宽15cm。连续设置的实线类标线,应每隔15m设置排水缝,其他标线有可能阻水时,应沿排水方向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一般为3cm~5cm。出入口标线包括出入口的纵向标线、三角地带的标线,适用于机动车辆驶入或驶出主路时设置,标线颜色为白色。导流标线导流线设置于道路分合流口或道路的交叉口等处,表示车辆需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导流线颜色白色,与道路中心线相连时,也可用黄色。外围线宽150cm,内部填充线宽45cm,间隔100cm。倾斜角为45°。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又称斑马线),即表示一定条件下准许行人横穿道路的路径,又警示机动车道驾驶者注意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线宽40cm,间隔60cm,白色实线,人行横道宽≥3m。停止线表示车辆让行、等候放行等情况下的停车位置,为白色实线,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连接。线宽40cm。设置于人行横道前时,宜距人行横道距离3m。导向箭头主要用于交叉道口的导向车道内,出口匝道附近及对渠化交通的引导,其颜色为白色。道路设计速度大于40km/h且小于100km/h时,箭头长6m;道路设计速度小于等于40km/h时,箭头长3m;道路设计速度大于100km/h时,箭头长9m。非机动车导向箭头长3米。网状线用以标示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的区域,视需要划设于易发生临时停车造成堵塞的交叉路口、出入口及其他需要设置的位置。标线颜色为黄色,外围线宽20cm,内部网格线与外框夹角为45°,内部网格线宽15cm,斜线间隔2m;在交通量较小的交叉口或其它出入口,可施划简化网状线,简化网状线为黄色,线宽为40cm,简化网状线的任意边长不得大于12m。在距离人行道30米和45米处,应分别设置一组人行横道预告标识(菱形图案);标线颜色为白色,宽150cm,高300cm,线宽20cm。标线技术要求(1)交通标线采用双组份反光环保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道路标线漆(常温型)》(GN47-1989)和《道路标线涂料(热塑型)》(GN48-1989)的有关规定。1)标线涂料质量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热熔型反光环保涂料热熔型雨夜标线反光涂料双组份反光环保涂料总有机物含量(%)≥19-钛白粉含量(金红石型)(%)≥6≥10密度(g/cm3)1.8~2.32.0~2.61.5~2.0软化点(℃)90~125≥105涂膜外观干燥后,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粘胎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应与标准板差异不大不粘胎干燥时间(min)≤5≤60色品坐标色品坐标应符合JT/T280-2022中表6和图1规定的范围亮度因数≥0.80且200℃~220℃恒温4小时后≥0.75抗压强度(MPa)≥12≥15耐磨性(mg)(200转/1000g后减重)≤80≤70≤40耐水性在水中浸24h应无异常现象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24h应无异常现象内混玻璃珠含量(%)≥30%≥30%≥30%涂层低温抗裂性-10℃保持4h,室温放置4h为1个循环,连续做3个循环后应无裂纹加热稳定性200℃~220℃在搅拌状态下保持4h,应无明显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200℃恒温1小时,应无分层、无沉淀现象。-2)玻璃珠技术要求:玻璃珠均采用面撒玻璃珠(1号)和预混玻璃珠(2号)技术指标内控技术要求0.85mm以下的玻璃珠粒径分配型号玻璃珠粒径S(um)玻璃珠质量百分比(%)1号S>8500600<S≤85015~30300<S≤60030~75106<S≤30010~40S≤1060~52号S>6000300<S≤60050~90150<S≤3005~50S≤1500~50.85mm以上的玻璃珠粒径分配玻璃珠粒径S(um)玻璃珠质量百分比(%)S>17000~21400<S≤17000~51180<S≤14005~201000<S≤118040~80850<S≤100010~40S≤8500~5成圆率≥85%(2)路面标线喷涂前,应仔细清洁路面,保证表面干燥、无起灰现象。(3)路面标线的颜色、形状和设置位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规范和设计要求。(4)标线涂料应具有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抗滑性等特性,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5)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整齐、线形规则、线条流畅、厚度均匀,表面平整,无明显起泡、开裂、发粘、脱落等现象。(6)反光标线玻璃珠应撒布均匀,附着牢固,反光均匀。(7)喷涂标线时,应有交通安全措施,设置适当警告标志,阻止车辆及行人在作业区通行,防止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直至标线充分干燥。(8)MMA彩色防滑涂装技术要求本工程危险区域及部分自行车道采用MMA涂料图层填充。1)材料要求MMA彩色防滑涂装材料应满足一下要求:MMA胶结料通用理化性能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涂膜外观干燥成型后,颜色、骨料颗粒分布应均匀,无裂纹、骨料颗粒脱落等现象耐水性在水中浸24h应无异常现象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24h无异常现象涂层低温抗裂性-10℃保持4h,室温放置4h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三个循环后应无裂纹抗滑性,BPN值中防滑型55≤BPN<702)施工工艺(1)基面处理沥青混凝土表面需打磨处理。表面采用热压缩空气吹灰枪去除表面的潮气、油渍和其他污染物,将表面清理干净即可。(2)彩色防滑层施工工序①工作面处理并检查合格后,开始贴胶带,贴胶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面的边缘。②胶结料、集料及引发剂已按照精确比例称量分装,现场不需称量。③先将MMA胶结料用搅拌器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1min。搅拌避免出现死角,应将桶上下、四周以及中心充分搅拌。注意:胶结料不能曝晒,在阴凉处操作。④将集料加入胶结料中,搅拌均匀。在此同时刮胶、滚涂的人员需已准备就绪。⑤将引发剂加入,搅拌90~120s(不能超过120s)后马上开始施工。将搅拌好的MMA铺装层混合物倒在工作面上,并采用带齿刮板将胶刮平。注意当引发剂加入之后,MMA胶结料就开始反应,必须在可操作时间内完成施工,MMA胶结料可操作时间详见下表。MMA胶结料不同温度下的可操作时间与固化时间(加入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温度可操作时间固化时间35℃5min30min30℃8min35min20℃12min40min15℃15min45min10℃20min50min注:10℃以下施工需专业技术人员指导。⑥将MMA彩色防滑层刮平后,立即用滚筒将其滚涂,以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通常需滚涂2-3遍。特别注意固化状态(当加入引发剂时,材料即开始反应),如在操作中已经发现开始固化(可观察到粘稠度增大)的地方严禁补胶和用力滚涂。⑦滚涂完毕,于MMMA彩色防滑层固化前清除胶带。⑧MMA彩色防滑层完全固化后可开放交通。铲除旧标线要求单独清除废止标线时,先采用水除线法清除地面标线,然后采用加热擦除,清除的残留率应小于2%(以清除后剩余面积/原图形面积计);清除后,对应沥青路面应采用黑色沥青漆涂抹处理,清除标线后涂抹的黑色沥青漆应保证路面抗滑性能、反光性能与一般路面相接近。交通疏解施工期间交通疏导原则(1)交通影响最小化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及安排进行合理、科学的交通组织,既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又保障施工区域及周边路网交通的畅通,尽可能减少该工程的施工对城市交通带来负面的影响。(2)以为民服务为己任施工安排避开交通高峰期如春运、广交会等,及重大社会活动如创文、创卫等,保证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3)环境影响最小化对施工区域进行围蔽施工,严格控制噪音、粉尘、弃土、排污,尽量减少对社会和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注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环境。施工期间交通疏导措施1)工作区的围蔽严格按照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V2.0版)》相关要求执行。2)施工期间严格按照GB5768.4-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和GA/T900-2010《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并按要求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和标线。3)本工程涉及到长时间占用现有道路或需要封闭道路时,应提前在各大传媒进行通告,让广大驾驶员了解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4)本工程各个施工节点及相应行横道线,施工单位需派出交通协管员,协助辖区交警维持交通秩序。5)施工期间各类临时交通设施必须在辖区交警部门指导下安装,并且安装的位置不能影响现状道路各功种设施的使用。施工完毕后撤除所有临时设施。6)施工单位施工所采用的任何施工方法都应以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为前提,并注意施工高度的要求。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进行围蔽施工,并应该根据施工进度的情况相应减少围蔽的范围,尽早还路于民。7.3施工围蔽设施围蔽设施的布置、管理、维护等要求及详细设计均需遵循《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V2.0版)》的规定。1)施工围蔽选型分区域选用类型一览表时间/类型各类建设工程(含房建工程、交通工程、水务工程等)小型工程(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临时工程建(构)筑物拆除工程待建(储备)用地重要路段重要街区一般地区12年以上立体绿化围蔽B1装配式钢结构A1装配式钢结构A2、A3————参考本图册各类建设工程,《广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实施;建议参考房建工程选用围蔽类型。22年以下,半年以上装配式钢结构A1装配式钢结构A1装配式钢结构A2、A3、A4,仿真绿植围蔽B23半年以内装配式钢结构A5,仿真绿植围蔽B2装配式钢结构A5装配式钢结构A5装配式钢结构A5装配式钢结构A541个月内移动式围蔽C1~C7根据《分区域选用类型一览表》对本次施工期间围蔽进行选型,本项目点位施工工期均在一个月以内,因此采用移动式围蔽,主要为水马和铁马。2)水马、铁马水马采用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添加剂、色料等。设施应环保、安全、轻便、美观,便于布设和拆除,具缓冲弹性,能有效吸收强大冲击力,减少对人员及车辆的伤害。底座箱体可注水或砂,增加围蔽稳定性。相邻围蔽可通过水马两侧的螺母孔,用固定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