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技术文件_第1页
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技术文件_第2页
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技术文件_第3页
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技术文件_第4页
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技术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256061.1技术方案 462511.1.1项目概述 463481.1.2项目需求分析 7121571.1.3总体建设方案 20221271.1.4系统功能 3150561.1.5硬件方案 92303981.1.6会诊中心装修及其他 133205571.2实施方案 187245861.2.1实施方案 187205251.2.2培训方案 23084211.2.3会诊中心装修施工方案 24210751.2.4机房实施方案 251259331.3售后服务方案 284207421.3.1服务概述 284294251.3.2服务体系 28484751.3.3服务概述 285208121.3.4服务项目 285272351.3.5技术培训 294327541.3.6服务方式 296204831.3.7服务监督体系 29777551.3.8本地化服务安排 298

技术方案项目概述项目背景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呈现总体不足,绝大多数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设备、医疗水平普遍较低。XX年,原国家卫生部开始推进国家远程会诊建设项目,先后发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XX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XX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卫生部医管司关于实施XX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XX年县医院能力建设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XX年,国务院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作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要求"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远程医疗纳入"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国家有关部门XX年印发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明确了远程会诊信息化模块、内容。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卫通〔XX〕21号文件发布《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529-XX)。为贯彻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XX建设,人民政府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指出:“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服务。XX年,横向贯通五大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院之间医学远程会诊网络,实现优秀专家资源共享,纵向链接上级医院与43个县医院之间的医学远程会诊系统。完善医学远程会诊的运行机制,探索县级医院与边境、贫困乡村建立医学远程会诊系统”。此次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将在人民医院和15家市、县级医院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建设基础上,增加4家省部级医院和28家县级医院,并整合升级为新的远程医疗会诊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人民医院等省部级医院的专家资源,实现远程指导、会诊、培训,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提升内边远地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边远地区相对紧缺的问题。建设原则(1)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以构建全国远程医疗服务与监管体系为目标,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建设,政府主导,促进政策制定与落实,有效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间合作和医疗资源共享。(2)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依据已有或待发布的远程医疗标准规范建设或改造现有系统,摒除人为设置的技术限制与壁垒,建设开放体系,实现各级远程医疗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和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及系统安全是远程医疗系统重要保障,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3)规范服务,强化监管规范并优化现有远程医疗服务流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并努力探索新的服务形式,逐渐形成"服务可及、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新的服务局面;建立并完善各级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及运营情况的政府监管机制,通过政策指引、行政监管等手段,确保各级远程医疗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将远程医疗建设与管理任务纳入到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中,设立专门的部门及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携手共同推进远程医疗的建设和应用。(5)突出重点,建立示范选择业务和基础较好的省份及医院重点建设远程医疗系统,有效缩短建设周期、减少重复投入和浪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国其它地区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轻重缓急,逐步推进。(6)稳步推进,鼓励创新鼓励管理、机制、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建设经验,努力打造供全国参考的示范点、样板间,并将成功的建设模式向全国各省份及地区推广。各地区结合自身基础和定位,建设和完善现有系统,开展有重点、有特色的远程医疗业务,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与管理的新格局。建设目标全面加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根据远程医疗县乡一体化软件系统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系统建设,满足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匮乏需求。建立功能适宜、实用可靠、标准统一、利于扩展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立以人民医院为中心,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为服务端,43家市县级医院为申请端的远程会诊信息平台。其中新建28家县级医院远程会诊应用软硬件系统,并对现有远程会诊应用软硬件系统的15家医院进行标准化改造,满足省级、市县级和乡镇社区等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统一的远程会诊服务功能应用。(1)开展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医疗中心软件系统按照省级远程会诊医疗平台数据标准规范信息进行建设,实现下级医疗机构信息采集、存储和共享,对下级机构开展诊疗业务提供支持,实现业务协同。中心实现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运行监管、统计分析展示等业务。提升对基层机构的把控与援助水平。(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3)构建远程会诊平台,连接省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满足省级、市县级和乡镇社区等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统一的远程会诊服务功能应用。(4)按需按期保质完成本次建设。本次项目完成之后,将全天候为群众提供价廉、便捷、质优、可持续的远程医疗服务,提高群众对健康医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建设内容远程会诊平台横向与各区域医院对接,实现远程会诊中患者信息在会诊服务端医院和申请端医院信息共享;纵向实现与各影像、心电、病理等软件的对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也为医生远程诊断提供了更为丰富、全面的患者信息。按照远程会诊平台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并预留与省级国家级平台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远程会诊平台预留与卫计委的区域卫生平台接口,实现电子病历、电子接口档案互联互通,满足国家四级平台信息共享建设;预留与医疗急诊急救中心系统接口,突发情况时医疗急诊急救中心可以调用远程会诊平台进行远程指导。(1)建立远程会诊数据管理中心,中心设在人民医院,部署远程会诊数据中心管理系统;(2)建立5家省部级医院会诊中心,在人民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部署远程会诊中心系统;(3)建立43家远程医疗服务点,设在各县区级医院,部署远程会诊会诊室系统。项目需求分析系统业务需求本项目建设行政管理单位为卫生计生委,负责远程会诊平台的行政管理。需要对全省的远程医疗业务开展进行监管,保证远程医疗业务健康有序开展。(1)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业务需求做为远程会诊平台的最高管理端,需要拥有平台信息发布的最高权限,对各级单位发布的各类信息进行审核、管理;需要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专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按照有关政策、条例对专家进行资格审核和管理;能够对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各类远程医疗业务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及时了解并评估业务开展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能够实现对平台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能够监控各远程医疗业务的状态及详细信息;能够实现对平台远程医疗患者病历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各远程医疗业务的质控管理,并能够随时调阅各个业务的相关数据及录像资料;能够组织开展全市远程教育培训,制定培训及考试计划,通过点播和直播的方式实现远程教学培训;实现对来自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系统的异构医疗信息数据的整合,形成远程医疗信息档案,满足全市医疗数据统一管理的需要。(2)会诊中心医院业务需求病人基本信息、病历信息与检验检查信息共享。医生在诊断过程需要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病人的历史检查和历史诊断结果,包括不同类型的检查,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流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可以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检检查信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远程实时会诊。对于疑难病症,各个医院专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基于病历和检验检查资料进行实时会诊讨论。(3)基层医疗机构需求基层机构可以发起相应的远程会诊申请(实时和离线会诊),由管理端进行专家分配以及审核,然后专家和基层医护人员可以一起进行交互会诊,交互会诊中可以进行病例讨论,影像诊断,心电,病理诊断等;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可以根据病人病情以及会诊结果进行双向转诊。建设完善的满足平台运行的基础设施环境,如机房及配套工程、网络系统、服务器及存储、安全系统,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系统数据需求远程会诊平台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题。远程医疗服务点与远程会诊中心之间的信息“一致性”是关乎远程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项目遵循国内、国际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达到数据集中规范化管理、检查数据共享互认、系统互联互通要求。本项目在远程会诊平台系统内流转、保存的数据至少包括如下项目:(1)患者信息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病史及诊疗信息、检查检验信息,由远程医疗服务点发起医院提供到会诊平台,也可通过和区域卫生平台对接,将患者的远程医疗服务点发起医院提供的信息和从区域医疗卫生平台获取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整合,达到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区域信息共享,从而获得患者信息更方便快捷。(2)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社保卡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等基本信息,为文本信息,主要用途为标识会诊患者,帮助会诊专家了解患者概况,患者基本信息务必保持正确性。(3)患者诊疗信息信息项目信息来源信息类型影像检查信息影像设备DICOM文件心电信息心电图设备ECG格式病理信息病理设备文本/图片/XML文件其他诊疗信息录入/扫描仪/电子病历系统文本/图片/XML文件(4)会诊信息会诊信息主要是会诊专家给出会诊意见/建议信息,为文本信息为主,会诊信息从会诊中心发放到会诊服务点,下级会诊端可以根据专家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也可以把信息报告打印提供给患者。会诊而产生的费用信息也会作为会诊信息进行保存。(5)视频音频信息视频音频信息主要是在临床实时会诊、远程培训、手术操作时视频会议系统产生。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多。(6)机构信息机构信息指注册在平台上的机构基本信息,在会诊、预约、转诊时需要进行确定的及时信息及业务状态。系统功能需求本项目远程会诊平台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预约、双向转诊、远程重症监护、远程病理、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数据中心管理等子系统,并对项目的后期扩展预留接口。远程会诊系统需求远程会诊系统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省级公立医院之间的技术交流、指导检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等医疗活动。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展开的医疗活动。功能需求如下: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会诊统计分析专家管理系统管理远程影像诊断需求远程影像诊断可实现由基层医疗机构(邀请方)向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受邀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患者临床资料和医学影像(含放射、超声等)资料,由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功能需求如下:申请功能统计分析会诊管理专家管理系统管理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需求远程心电诊断可实现由基层医疗机构(邀请方)向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受邀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电检查资料,由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功能需求如下:预约申请统计分析会诊管理专家管理系统管理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需求远程医学教育系统,可实现由上级医院专家在线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技人员进行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系统提供现场直播、课件互动点播、培训教学、考试等多种培训形式。功能需求如下:过程管理选课培训点课培训学分管理考试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远程预约需求远程预约是指下级医院在平台上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向上级医院发起挂号、医技、转院的预约操作。功能需求如下:系统管理统计分析预约挂号预约医技预约转院双向转诊需求双向转诊使得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转诊协助,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医护人员根据远程患者的资料,安排远程治疗或者就近转诊,完成远程的分诊。功能需求如下:双向转诊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资料共享转诊接诊记录统计分析远程重症监护需求远程重症监护支持基层医院的危重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监护服务。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功能需求如下:监护预约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远程重症监护资料传送与接收远程病理需求远程病理诊断可实现由基层医疗机构(邀请方)向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受邀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资料,由县级、省级公立医院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功能需求如下:病理诊断报告统计法分析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手术示教需求远程手术示教系统通过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应用,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手术示范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手术教学。功能需求如下:手术示教服务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手术示教远程数据中心管理需求远程数据中心管理支持远程中心对专家、用户、网络、服务器、病毒、维护及数据分析的资源管理,能够让管理者整体统筹、科学有效的进行后台的监管、维护。是整个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功能需求如下:专家管理平台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防病毒管理系统升级管理统计分析报表接口预留需求为考虑项目后期的可扩展性,本次项目中需要预留出部分接口。预留接口支持如下:预留健康信息化平台接口,满足国家四级平台信息共享建设。预留医疗质控平台接口。预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接口。预留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接口。预留专科医院远程会诊接口。预留国家远程会诊中心接口。会诊中心建设需求本项目包含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及相关辅助用房装修工程,包括会诊中心和设备用房部分,建筑面积约400㎡。按照国家标准建设B类机房,含有装修、防雷接地、配电、门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会诊室整体布局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视频会诊室的一些因素计算机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则必须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合适的场地。工程内容按照国家标准B类机房建设要求,进行如下工程:远程会诊中心面积100m²和设备用房面积300m²相关装修工程。其中设备用房面积300m²铺设机房专用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建设。配电建设。门禁系统建设。环境监控系统建设。综合布线系统等建设。技术要求一、设计原则:远程会诊中心装修工程符合《医院建设标准》,并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成B类机房。设计能够体现技术、设备的先进与经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兼顾美观和维修方便,能确保运行安全可靠。二、技术标准:本工程所有的设备和材料所涉及的设计标准、规范,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必须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B50234-2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16-9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同时参考国家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及国外先进的有关技术规范。三、设备用房具体要求:机房建筑装修工程机房建筑装修工程主要包括地板、墙柱面、吊顶、门等方面的内容。所有装饰、装修材料必须使用环保产品。配电机房电气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系统采用交流50HZ,380V/220V,接地系统采用TN-S方式,零线和地线分开设置。机房内所有管道须进行防锈处理,所有线缆须用钢制桥架、线槽或钢管。机房内计算机电源系统的所有接点均应镀铅锡处理,冷压连接。动力配电柜由自动空气开关控制,设过负荷、短路及缺相保护等功能,并设有智能仪表显示,另外动力配电柜具有火警联动保护功能,与消防系统联动及时切断电源。交流配电应具备遥测和报警以下内容:主要开关的开关状态、市电故障、输入电压、输入电流;防雷接地防雷设计:综合接地即原大楼接地端作可靠连接,引线至主机房,机房设辅助等电位连接端子,设置机房专用等电位端子排。由等电位端子排引到各机柜的专用接地支线和机房内各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支线。接地设计;设计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机房内接地系统设置接地端子箱,各接地系统。在此汇流后与建筑本体接地系统的连结点相连。门禁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当发出报警后,系统自动联动相应的摄像机,在显示器上自动切换到该报警位置的图像,自动启动录像等。门禁管理系统与消防系统联动:紧急情况时,门禁系统能接受消防系统的联动信号自动释放电子锁。环境监控系统为了实现机房无人化的管理必须配备机房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由计算机设备、监控软件、显示设备、监控工作台、各类传感器等组成。对机房内动力环境设备进行统一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机房精密空调、配电系统、UPS、空调漏水检测系统、新风机组、重要房间温湿度等。对各分散的设备进行遥测、遥控;实时监视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及时侦测故障和告警信息,并通知人员处理。空调漏水检测系统:计算机房由于地板下有大量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所以机房要绝对保证安全,一旦发生漏水现象应及时报警,并进行定位。监控软件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界面友好,图形驱动,操作方便;支持多种告警方式如声光、文字、图像等;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用性和易用性结合;性能价格比高。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内管路包括综合布线线槽、弱电线槽、消防管路及电气桥架。其中综合布线线槽和弱电线槽采用上进上出方式;电气桥架采用下进下出方式。线槽及桥架内的管线容积率不大于30%。综合布线线槽为300x100mm;弱电线槽为100x100mm,电气桥架分为400x100mm、300x100mm、200x100mm三种规格。综合布线线槽采用机房专用线槽。络光纤主干布线网络光纤主干布线包括机房接入光纤,本次工程只包括光纤配线架安装,光纤介入部分不包括本次工程中。机房内所有主干电缆均选用阻燃交联电力电缆(ZR-YJV),照明及辅助插座回路选用阻燃电线(ZR-BV)。动力、照明和UPS电源线路安装时必须分管或分线槽敷设,不共用管道或线槽。照明电缆采用镀锌线管保护敷设,末端穿金属软管。所有金属管、金属线槽均可靠接地。四、会诊室具体要求:会诊室工程吊顶天花板:采用吸隔音防火材料,颜色白、灰、蓝均可墙壁装修:采用吸隔音防火材料,颜色蓝或浅蓝色。吸隔音防火材料:轻钢龙骨框架结合耐高温600/800MF纤维,外包阻燃板和阻燃布。门:阻燃板框架结合耐高温600/800MF纤维,外包阻燃板和阻燃布,颜色蓝或浅蓝色。窗:双层钢化耐高温玻璃,窗帘用厚绒布,颜色深蓝色。桌椅:木质会诊桌和椅子,颜色白、灰、浅咖啡色。会诊室环境会诊室内摆有视频设备,这些设备对温度、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合适的温度、湿度是保证电视会商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为了达到合适的温度、湿度,会诊室内可以安装空调系统,以达到加热、加湿、制冷、去湿、换气的功能。会诊室要求空气新鲜,每人每时换气量不小于18m³。会诊室的环境噪声级要求30dB(A),以形成良好的会诊环境。会诊室音响效果不同的会诊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优化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诊的效果。具体混响时间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诊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一般说来,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响的时间过长,声音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会诊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优化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诊的效果。具体混响时间容积小于200m3时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3s~0.5s。会诊室照明灯光光源:采用人工光源的冷光源,LED灯和无影灯配合。摄影目标的照度:为了防止脸部光线的不均匀,LED灯应当旋转适当的位置,配会无影灯,在视频会诊安装调试时确定最佳。会诊使用人工冷光源,避免自然光,色温为3000lx或者以上的LED灯和无影灯。会诊主目标区的平均照度不低于800lx,一般区的平均照度不低于500lx;灯光照射脸部均匀饱和;显示区照度不应高于80lx;会场能按各种功能要求调节灯光。照度水平工作面测点距地高度为0.8m。会诊室供电接地系统会诊室的供电采用三套供电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诊室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减少经电源途径带来的电气串扰。三套供电系统的交流火线分别采用三相火线中的各一相。第一套供电系统作为会诊室大楼照明供电;第二套供电系统作为整个视频会议终端设备、控制室设备的供电。会诊室布线视频会议系统应采用暗敷方式布线,会诊室应预先埋设地槽或管子。布设时,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尽可能走最短路线。视频、音频、通信电缆与电源线应分开布放。布线时还要考虑布放备用线,以防线缆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系统安全需求远程会诊平台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系统自身业务的运行,还关系到相关部门业务的运行,因此它的网络、主机、存储备份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应该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同时为了保护医疗机构和患者隐私,远程会诊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安全策略,安全手段,安全环境及安全管理措施。(1)保护患者信息隐私需求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信息包括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涉及到个人的基本信息,病史等隐私数据。在数据访问和信息交互中,平台提供数据安全和加密能力,对部分隐私数据和访问机制进行加密处理,要保障这些信息传输的完整性,能检测,能恢复;保证系数据传输和存储的保密性,提高远程医疗平台内外交换中不被篡改或者非法获取,提高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2)用户访问的身份认证:远程医疗平台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采用严格的操作员身份认证机制,提供双身份认证机制,满足不同使用人员通过统一认证服务进行身份认证,授权由平台统一管理,增强平台可用度和安全性,防止伪造身份人员冒用系统资源,所有系统的用户必须与实际用户实名对应。(3)数据安全: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数据加密和安全访问机制,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建立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当故障发生时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4)对于敏感关键信息在传输时采用传输加密,敏感信息在服务或者应用系统中需要匿名化处理,例如姓名、地址的关键字段的匿名处理;敏感信息(例如:电子病历数据、个人基本身份信息等)数据库关键字段应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泄露、批量下载。结合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安全防护贯穿于数据产生、访问、传输、使用和销毁的全生命周期,达到事前安全管理、事后行为审计,有效杜绝多种途径的泄密风险。(5)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及用户权限等管理,具有初始化系统及系统管理及配置功能,系统管理员在没有赋予相关权限时,不具有业务系统业务操作和数据查看的功能。(6)系统提供操作规范及相关系统操作日志,操作日志可以查看、导出,以便进行安全审查,通过日志方式进行更细粒度的访问行为和系统行为的跟踪,对异常行为能够进行审计工作和查询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总体建设方案总体架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连接远程医疗服务站点,在统一的数据中心基础上构建的应用服务系统。系统以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接入省部级医院,纵向初期与43家基层县医院互联互通。远程会诊平台分为三个层级,一层为1个远程会诊数据管理中心,二层为5个远程会诊中心,三层为43个远程会诊室服务点。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系统遵循国家卫计委《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相关规范和认证,满足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制定的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数据共享要求,能随时适应未来的新的需求调整,实现各级卫计部门、各业务系统的信息服务共享及各种服务的快速整合与快速响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统一版本的业务系统,避免系统版本的不一致和数据的不一致。保障系统稳定性、易用性、安全性,将所有业务系统集成在同一平台内,通过接口和现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采用菜单方式,按业务分类菜单,自定义快捷键,定义常用功能快捷方式,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度及操作效率。业务框架数据中心包括:基础数据库、医疗数据库、培训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基本功能包含:医疗单位管理、专家资源库管理、患者资料管理、用户管理、费用管理、教育培训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字典管理等服务应用服务功能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预约、双向转诊、远程重症监护、远程病理、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数据中心管理等10个子系统。业务整体架构如下:业务流程:远程会诊数据采集会诊质量是远程会诊业务的生命,很多的专家由于对方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不敢或者难以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结论,这样的会诊效果如何是可以想象的。要避免这种情形就必须强调会诊资料信息的“对称性”。远程会诊平台采用以下几种采集方式完成资料采集:DICOM数字化影像设备对于医院支持DICOM标准的数字化的设备,将根据DICOM标准数据交换规则,通过配置设备与远程医疗平台前置软件系统相应的AETitle、Port,IP及转发规则等参数,实现相关影像数据的获取。其中设备包括DICOM标准的DR、CT、MR等放射线设备以及DIOCM标准的超声设备。非DICOM标准影像设备对于不支持DIOCM设备,主要体现为超声设备,可通过在远程医疗平台前置机配置采集卡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支持手动采集、定时采集、视频采集等多种方式,以便于开展远程超声实时、非实时的会诊业务心电设备远程医疗平台前置心电程序支持通过设备的串口、并口以及最新的USB口与心电设备进行对接,进行动、静态心电图的采集,开展远程心电实时、非实时会诊业务。采用数字心电图接口技术,将心电数据发送到远程心电中心平台,心电数据采集工作站需要支持多种心电图机。心电数据采集通过远程心电中心平台提供的服务,传输心电数据到数据中心,完成数据采集。采集工作站提供多种采集策略,将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具体在技术实现上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由基层医疗机构申请医生手动将待提交的心电图提交到前置心电交换系统的临时库中,前置心电交换系统将待提交的心电图汇总,然后按照约定的规则定时执行提交操作。这种方式适合未部署心电工作站的社区。第二种方式是:对于已经部署了心电工作站的社区,由基层医疗机构向前置心电交换系统开放心电系统中的心电信息数据库表,由前置心电交换系统自动判别数据可归档标识后,将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病理设备1)普通相机+扫描仪普通相机拍摄病理图像,然后将得到的照片利用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其一是将冲洗后的照片用平板式扫描仪扫描,但这样图像的质量会有较大的损失。其二是直接将底片用带透扫功能的扫描仪扫描,图像质量较前者可有较显著的提高,如果能采用高分辨率的胶片扫描仪扫描则效果更为理想。2)摄像头或摄像机+图像采集卡科室配备的真彩色病理图像处理系统、荧光显微计算机分析系统等设备大多属于这种情况。摄像头或摄像机拍摄病理图像,要通过图像采集卡实现数字化。摄像头或摄像机的分辨率要求达到480线,图像采集卡要求能采集真彩色、分辩率至少为1024*768的图像。如果使用摄像机,要直接将图像采集到硬盘而不要先存在录像带上,以免图像质量的下降。3)显微数码相机显微数码相机给显微图像的拍摄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操作简单,成像质量高,并配有专门的图像处理分析和数据库软件。图像直接存入计算机,如果不满意马上可以重拍。不需要胶卷,也不用冲洗,非常方便,基本没有后续投资。一般选用分辨率100万象素的产品即可满足需要。拍摄中采用相机的最大分辨率,采用无损压缩格式。4)扫描仪直接扫描利用扫描仪的透扫功能,可以直接对病理切片进行扫描获得数字化图像。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最好在1200线以上,最少也要600线,颜色的位数要求24-36位色,越高越好。直接扫描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前几种方法不能获得病理图像全貌的缺点。不足的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高档胶片扫描仪得到的图像也只相当于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因此目前还只能作为前几种方法的补充。不过,由于扫描法不通过显微镜成象,不受镜头视野的限制,可获得整个切片上图像的全貌,因此,随着扫描仪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这种方法将成为病理图像数字化最终的解决方案。与区域卫生平台连接采集技术的发展、完善是推动远程医疗会诊业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数字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字信息采集方式。直接连接医疗设备、和医院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与区域卫生平台连接方式表了国内远程医疗发展的趋势。通过标准协议和通信接口,直接从区域卫生平台获取会诊所用信息。与音视频系统连接音视频系统是构建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的,视音频交互数据,医疗影像资源,可通过医疗专网、Internet公网或者无线网络最后返回到远程医疗平台上。音视频系统主要由网络中心、会诊室、手术室、远程医疗机构、视频浏览客户端、医学院校构成。网络中心:部署音视频服务器,负责所有的音视频、数据内容转发处理,将会议现场画面、音频信号通过互联网分发到各个接收终端,并能实现音视频交互;会诊室:部署会议终端、及辅助音频设备、高清摄像头即可将会诊过程画面进行实时采集,通过音视频服务器进行转发,供远程专家进行实时观看并进行沟通;手术室:部署会议终端、及辅助音频设备、高清摄像机和与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对接,即可将手术过程画面进行实时采集、医疗设备镜像画面采集,通过音视频服务器进行转发,供远程专家进行实时观看并进行沟通;重症监护室:部署会议终端、及辅助音频设备、高清摄像机和与监护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对接,即可将实时画面进行实时采集、医疗设备镜像画面采集,通过音视频服务器进行转发,供监护医生进行实时观看并进行沟通;远程医疗机构:部署会议终端,可实时同步观看医院手术过程,并可与手术室的医生进行实时音视频沟通医学院校:医院可通过定期对医学院校进行手术示教培训、手术直播观摩。采集功能:信号采集功能部署应用于会诊室、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医疗场所,为远程会诊提供数据依据。多源信号采集主要涉及以下医疗信号:A.场景信号:主要包括全景摄像机、术野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及现场音频信号B.视频会议信号:专家端、申请端等;系统安全方案远程医疗平台中包含大量的居民医疗服务数据、人口数据、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这些数据涉及到居民隐私信息,敏感度高,要保障这些信息传输的完整性,能检测,能恢复;项目遵循国家和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规定、医疗行业信息安全规定等,同步实施系统的安全保密体系,以确保数据的保密、完整、可用,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实用。保证系数据传输和存储的保密性同时,还涉及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有的传染病信息还涉及国家安全。因此,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保护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要建立身份保护服务来屏蔽患者的身份信息;通过身份鉴别服务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通过身份管理服务来规范和管理用户及其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控制服务来配置和管理用户及角色的访问授权;通过加密服务来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通过数字签名服务来确保临床数据的不可否认性;通过匿名化服务来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患者身份泄露。(1)患者隐私保护远程医疗平台中包含大量的居民医疗服务数据、人口数据、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这些数据涉及到居民隐私信息,敏感度高,要保障这些信息传输的完整性,能检测,能恢复。需要通过加密服务来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要求能够检测到重要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具体实现方式通过使用Hash校验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传输过程的完整性受到损坏则采取数据重传的机制;对于存储的数据则应采取多个备份的方式,防止单一数据损坏造成的损失。为保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平台应用系统服务器之间、平台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将采用密码技术手段来实现,采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的方法保证通信过程上数据的完整性;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通过应用数据加密来实现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要求。除此之外通过部署签名加密服务器,实现以下功能:通信链路的保密性:通过采用服务器中间件的单向SSL功能,实现通信链路的安全传输;交换数据的完整性:结合数字签名加密服务器,可以快捷地对交换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2)数据保密性数据保密性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具体实现方式是无论在身份验证阶段还是数据传输阶段都使用加密的形式传输数据,通常的方法可以使用SSL或TLS等方式,也可以使用VPN或专用协议传输。对存储的重要数据需要采取加密手段进行保存。对于本身就是加密方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对传输过程中加密的要求。3)数据可恢复性建立重要应用系统数据的备份机制,并实现关键主机系统的冗余及备份和灾难恢复。数据备份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可以采用多种备份方式,按照规则来分,有以下3种备份方式: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代码,可在每次系统更新或安装新软件时进行一次全备份。对于一些日常数据更新量大,但总体数据量不是非常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天在用户使用量较小的时候安排全备份。对于日常更新量相对于总体数据量较小,而总体数据量非常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隔一个月或一周安排一次全备份,在此基础上,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做增量备份。按照备份的数据量来分,有以下4种备份方式:全备份: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优点是恢复时间最短,操作最方便,也最可靠;缺点是备份数据量大,数据多时可能做一次全备份需很长时间。全备份也可以称为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备份上一次备份以后更新的所有数据,其优点是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少,占用空间少,备份时间短;缺点是恢复时需要全备份及多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备份上一次全备份以后更新的所有数据,其优缺点介于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两者之间。按需备份。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备份。(2)用户访问身份认证根据本系统的信息安全需求,系统采用基于集中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提供双身份认证机制,防止伪造身份人员冒用系统资源,所有系统的用户必须与实际用户实名对应。通过与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通过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方法来确认用户身份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授权控制来实现对信息资源和应用的访问控制通过对消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的验证来提供完整性保护采用数字签名来提供不可否认,防抵赖(3)数据安全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数据加密和安全访问机制,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数据加密可支持多种加密形式,比如单、双向SSL加密,MD5加密,国密SM3加密,用户的密码支持MD5及国密SM3加密,同时支持第三方加密处理。通过分层结构设计,有专门的数据库SQL持久层来管理和执行SQL,通过页面的参数注入无法到达数据层。采用DES加密算法对运行代码进行多级机密混淆,加大反编译难度。建立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即使数据丢失也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数据备份策略是指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以及备份方式。本项目的数据备份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备份频率(如经常备份,有规律备份,做了结构上的修改应及时备份等)。尽量采用定时器、批处理等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方式,以减少备份过程中的手工干预,防止操作人员的漏操作或误操作。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可选择一种或几种备份交叉的形式制定备份策略。对于数据量较小或者数据实时性不强或者是只读的,备份的介质可采用磁盘或光盘。在备份策略上执行每天一次数据库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备份时间尽量选择在晚上等服务器比较空闲的时间段进行,备份数据要妥善保管。就一般策略来说,当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强,或数据的变化较多且数据需要长期保存时,备份介质可采用磁带或磁盘。在备份策略上可选择每天两次,甚至每小时一次的数据热完全备份或事务日志备份。为了把灾难损失减少到最低,备份数据应保存一个月以上。另外每当存储数据的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或进行批量数据处理前应做一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且这个备份数据要长期保存。数据备份也可以考虑光盘备份。当数据库文件或者文件组备份策略时,应时常备份事务日志。当巨大的数据库分布在多个文件上时,必须采用这种策略。备份数据的保管和编册记录是防止数据丢失的另一个重要方法。为了避免数据备份进度的混乱,应清楚记录所有步骤,并为实施备份的所有备份人员提供此类信息,以免发生问题时因忙乱找不到应使用的备份数据。数据备份与关键应用服务器最好是分散保管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定时清洁及维护磁带机或光盘。把磁带和光盘放在合适的地方,避免将磁带和光盘放置在过热和潮湿的环境中。备份的磁带和光盘最好只允许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访问。要完整、清晰地做好备份磁带和光盘的标签。对需要备份的数据,可以采用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或按需备份这4种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4)敏感关键信息处理根据业务的需要,远程医疗平台中包含着个人基本、身份信息等数据信息,对于敏感的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库和敏感的用户数据等敏感信息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传输保密性和存储保密性。对于姓名、地址等关键字段做匿名处理;以防止数据泄露、批量下载。处理个人信息时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划分收集、加工、转移、删除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遵循八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敏感信息传输加密-采用SSL方式对Web站点和访问者之间所建立的连接进行有效加密。几乎所有的Web浏览器和服务器都具备发送和接收加密通道上的数据的能力,这些加密数据被SSL(加密套接字协议层)和TLS(传输层安全)这两个相关的协议管理。为了建立一个安全连接,Web浏览器需要首先向Web服务器请求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提供了身份证明。浏览器在向Web服务器请求它的数字证书时,也同时发送了它所支持的加密算法列表。当服务器回送数字证书和它所选择的加密算法后,浏览器通过检查数字签名和确认URL是否与数字证明的公有名字域相匹配来验证数字证书。如果这些测试失败,浏览器将显示警告信息。浏览器和服务器的通讯使用对称加密。这就意味着使用相同的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当服务器的证书被证实后,浏览器将产生一个密钥,这个密钥需要通过一个安全的途径传递给服务器。一般使用双重加密术来完成密钥的传递。浏览器使用服务器的公钥来加密密钥,然后把它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使用它的私钥来解密密钥然后向浏览器发送确认。(5)所有系统管理员均只具有初始化系统及系统管理及配置功能。在业务授权管理的这条线上,各业务管理员根据本机构内的系统管理员所授业务范围的权限,对本业务范围内的具体业务岗位操作权限,在没有赋予相关权限时,不具有业务系统业务操作和数据查看的功能。(6)所有系统均需按照项目规范提供系统操作日志记录,包括操作轨迹的记录、应用系统错误日志记录、访问日志数据存储和分析等,以访问日志的形式,确保应用操作的不可抵赖性且可方便查询和查看,以便进行安全审查。系统功能远程会诊系统远程会诊主要是医疗机构之间借助远程会诊系统、音视频设备等技术手段,共同对病患进行病情分析、诊断。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会诊过程的控制,包括会诊申请、会诊安排、会诊取消、专家会诊、会诊结果上传、会诊评价等会诊管理功能,支持交互式远程会诊、离线式远程会诊等会诊方式。系统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角色界定及相应的权限分配,对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支撑,配合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间远程视音频交流,保障远程会诊各参与方实现信息对称和无障碍的沟通,以达到满意的应用效果。会诊申请基层申请医院账号能够新增会诊申请。新增会诊申请过程包括:患者信息获取(或录入)、会诊申请信息填写、会诊信息确认、病历资料补录等步骤。支持会诊申请提交、修改与取消;支持医疗机构和相关科室的查询与选择,专家信息查询与选择;支持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以附件形式上传其他电子资料;支持会诊申请业务是否受理等多种流程控制,对于尚未完成会诊的申请,可以进行修改。图.远程会诊申请会诊管理基层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由会诊管理人员进行会诊资料审核,如果符合要求可以通过审核,否则可以驳回申请重新修改申请资料。支持会诊申请记录查询与会诊资料管理;支持会诊报告的浏览、查询和发布;系统支持会诊流程管理。支持会诊信息查询与统计,支持按会诊类型、应诊医院、应诊专家、会诊学科等进行统计。支持对会诊申请的服务评价。在会诊结束后,申请人员及应诊专家,可以通过会诊评价功能,对本次会诊的过程及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系统会对评价内容记录保存。图.会诊评价系统支持在会诊申请提交后,专家医院对会诊业务进行受理操作,包括进行专家安排、会诊时间安排等业务。系统支持取消会诊或退回会诊功能。系统具备短信提醒功能,在会诊申请提交后,系统会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各方人员受理相关业务。专家会诊系统支持专家对病例资料的浏览、分析、互动和报告;系统支持医学影像、心电图、病例图片的浏览;支持dicom、ecg、jpg、gif、avi、asf等多种专业图像、图形、视频格式文件的浏览;支持会诊报告的书写与编辑,支持报告模板添加、修改和删除,可以提交并发布已完成报告;支持交互会诊时病历资料白板书写交互功能;支持多方音视频实时交互讨论病情;支持医学影像多方实时交互功能和控制。支持会诊报告编辑器功能,可定义多种格式报告;支持多个医疗机构或单个医疗机构的不同科室医疗组群会诊。支持科室、医生办公室、医院会诊中心会诊。统计分析系统支持设置不同的条件组合队会诊工作量、会诊医院及病种进等行统计。支持对按申请医生、会诊专家、申请医院或会诊医院、病种、时间段等多条件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提供统计结果的报表、柱状图。图.远程会诊统计分析专家管理系统支持专家的增加、编辑和专家状态管理,支持对专家简历管理,包括职称、专业、擅长领域以及简介进行管理;支持专家会诊权限管理,包括权限的增加与删除。图.专家信息查询与修改系统管理会诊资源管理:医院资源管理、专家资源管理、会诊资格授权、用户权限管理、服务器信息监控、基础数据维护等功能。图.医院资源管理会诊数据日志监控、具备多维度数据,如会诊业务量、会诊类型、会诊数据趋势等、会诊费用管理等功能。图.会诊日志监控远程影像诊断系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产品优势B/S架构技术(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2)数据安全性高。由于C/S结构软件的数据分布特性,客户端所发生的火灾、盗抢、地震、病毒、黑客等都成了可怕的数据杀手。另外,对于集团级的异地软件应用,C/S结构的软件必须在各地安装多个服务器,并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如此一来,每个数据点上的数据安全都影响了整个应用的数据安全。所以,对于集团级的大型应用来讲,C/S结构软件的安全性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对于B/S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其数据集中存放于总部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不保存任何业务数据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也无需进行什么数据同步,所以这些安全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即时传递技术有线和无线局域网、专线和ADSL互联网(2MB)、3G网、卫星网等网络环境下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即时快速访问相关的影像信息。支持数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同时在线访问影像数据,病例可在几秒钟内打开,而无需长时间等待数据的装载。全在线存储技术系统在存储过百T、千T影像数据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高效实时的检索和浏览影像数据。医学影像实时会议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远程影像诊断、会诊系统以音视频会诊为主的模式,支持无缝集成的全保真医学影像及音视频交互实时会议,同时支持诊断报告和诊断信息的实时交互,全面解决远程影像诊断与实时会诊需求。网络化三维后处理技术HINAMIIS可以直接在服务器端完成三维重建的工作,使医生可以利用任何一台电脑即可以高效开展三维影像后处理,极大的方便了医生的同时,又大幅度降低了三维影像处理系统的费用,并已获得了美国FDA认证。因此,HINACOM网络化三维与PACS、远程会诊系统能够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方便医生使用的产品。基于HTML5的移动终端技术业内唯一采用HTML5技术的PACS厂商,基于HTML5的移动影像浏览终端,支持跨平台(苹果、安卓、windows系统等)应用,纯网页操作、无需安装客户端,全面提升影像浏览与操控体验。HTML5技术是最新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它有以下几个优势:1) 网络标准HTML5本身是由W3C推荐出来的,它的开发是通过谷歌、苹果,诺基亚、中国移动等几百家公司一起酝酿的技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是一个公开的技术。换句话说,每一个公开的标准都可以根据W3C的资料库找寻根源。另一方面,W3C通过的HTML5标准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浏览器或每一个平台都会去实现。2) 多设备跨平台用HTML5的优点主要在于,这个技术可以进行跨平台的使用。比如你开发了一款HTML5的游戏,你可以很轻易地移植到UC的开放平台、Opera的游戏中心、Facebook应用平台,甚至可以通过封装的技术发放到AppStore或Google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台非常强大,也是大多数人对HTML5有兴趣的主要原因。3) 自适应网页设计很早就有人设想,能不能”一次设计,普遍适用”,让同一张网页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布局(layout)?XX年,EthanMarcotte提出了“自适应网页设计”这个名词,指可以自动识别屏幕宽度、并做出相应调整的网页设计。这就解决了传统的一种局面——网站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网页,比如专门提供一个mobile版本,或者iPhone/iPad版本。这样做固然保证了效果,但是比较麻烦,同时要维护好几个版本,而且如果一个网站有多个portal(入口),会大大增加架构设计的复杂度。4) 即时更新传统客户端每次都要更新,很麻烦。可是更新HTML5就好像更新页面一样,是马上的、即时的更新。申请功能支持远程影像诊断申请单的填写、修改和取消;可以查询上级诊断医疗机构、上级诊断专家;字体支持查询历史远程诊断申请单;支持上传DICOM影像、从PACS中获取影像,支持上传其他相关的其他电子资料,支持扫描输入、上传图片,支持多个科室申请,支持附件分类上传。支持影像资料预览、影像资料查询。图.申请影像诊断统计分析系统支持影像诊断工作量统计,支持多种组合条件查询;支持按影像诊断会诊医院及病种进行统计。按病例讨论次数统计,可查看统计饼图。按病例讨论符合率统计,可查看统计饼图。按随访记录进行统计。按模板统计,可查看统计饼图,支持统计模板增删改。按病例讨论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图.影像诊断查询统计会诊管理查看会诊申请单,可查看DICOM影像和上传的附件,支持添加便签,支持影像资料管理。支持审核/退回会诊申请单,审核时可修改申请单部分信息。会诊单审核通过后可参加交互会诊和影像会诊。会诊单审核通过后可发布会诊通知。支持影像会诊流程管理。查看报告,支持审核专家报告,不合要求的可以退回,支持打印审核通过的报告。报告审核通过后,可增加影像会诊服务评价,可新增随访,支持查看随访记录。专家管理系统支持影像专家管理,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影像专家信息;可以设置专家会诊权限;支持影像专家注册机制;支持进行日常影像诊断审核业务的排班和值班管理,可以设置排班规则、查询排班日历以及专家停诊管理。图.排班日历查询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包括系统功能配置、系统集成配置、基本配置、功能启用配置、基础数据维护;各角色权限管理与配置;系统日志查看,影像图像质量管理。远程影像诊断影像数据接收系统支持以患者为中心自动获取并整合全部诊疗资料,支持DICOM影像资料的接收、存储、再现与后处理。系统支持会诊中心医生多种操作:(1) 系统支持会诊中心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会诊列表查看;(2) 系统支持会诊中心医生对病历资料的浏览、分析、互动、报告;(3) 系统支持dicom、ecg、jpg、gif、avi、asf等多种专业图像、图形、视频格式文件的浏览;二维影像处理与分析远程影像诊断能够实现在线即时计算和下载传输混合式影像处理,系统支持对于患者二维影像的常规操作,例如:图像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测量,图像缩放、图像翻转、图像标注、序列对比、添加关键帧图像等,支持多屏显示,支持医用专业显示,具体实现功能如下表所示:功能描述图像浏览序列图像窗口显示设备类型、帧图像个数。提供图像常用快捷操作工具。能够显示或隐藏图像相关信息。图像常规操作支持平移、缩放、翻页、放大镜、对换调整图像位置。窗宽窗位支持指定窗宽窗位和预定义窗宽窗位。亮度与对比度调节亮度与对比度。同步W\L绝对值强制把一个MR序列中所有图像的W/L(窗宽窗位)值改为相同。添加关键帧图像将不同图像窗口中的帧图像添加到同一个关键帧图像窗口中对比分析。在关键帧图像窗口进行的某些操作,支持显示效果应用到所有关键帧图像。可删除添加的关键帧图像。添加DICOM打印图像在DICOM打印窗口添加需要打印的图像。在DICOM打印窗口进行的某些操作,支持显示效果应用到所有本窗口的图像。显示器布局调整可以设置主副显示器的布局,支持多种布局,包括1X1,1X2,1X3,2X2,2X3,2X4,3X3,3X4,4X4,4X5,2X1,3X1,支持自定义布局。窗口布局调整支持多种窗口布局,包括1X1,1X2,1X3,2X2,2X3,2X4,3X3,3X4,4X4,4X5,2X1,3X1,支持自定义布局。单独调整本图像在多窗口布局中只针对指定的图像进行调整,而窗口中其他帧图像不同步此操作。窗口显示信息显示标注。显示参考线(仅适合MR、CT类型图像)、多参考线和参考点。显示图像信息。显示患者信息。显示DICOM信息。1×2显示针对眼科OP类型影像特别定制了“1×2并列对比”阅片模式。对比浏览打开多个图像窗口,对图像进行操作,被对比的所有2D图像窗口同步此操作。动态回放按照设置的播放范围、速度等动态播放帧图像,可保存为AVI格式的播放文件到本地。图像窗口重置当帧图像被平移或缩放后,快速恢复到标准样式。帧书签对指定的帧图像进行标记,在一个序列图像窗口中可标记多幅帧图像。具有多幅帧图像的序列图像窗口,支持快速跳转至前一个或下一个被标记的帧图像。图像反色/旋转/翻转对图像序列窗口进行反色/旋转/翻转操作。图像处理标注文本、箭头、文本箭头、直线、椭圆快门、矩形快门、左、右测量距离、角度、椭圆ROI、任意ROI、心胸比、灰度剖面曲线PET伪彩显示仅适用于PET图像,设置是否显示“彩色PET”。去噪、增强去噪:高斯柔化、均值柔化增强:锐化、边缘增强、拉普拉斯边缘、高通边缘、组织均衡彩色映射方式默认Gray,支持Jet、Hot、HSV映射方式保存保存当前病例状态。装载已保存的病例状态。图像存储与打印保存图像保存到本地:支持当前检查到目录、当前序列到目录、当前帧到文件、屏幕拷贝到文件、当前窗口到文件、拷贝当前视图到剪贴板。保存图像到DICOM服务器,可保存到已有序列或创建新序列。保存图像到其他服务器,即发送DICOM图像到其他服务器。打印支持普通打印和DICOM打印。普通打印可打印当前窗口或当前视图。DICOM打印指使用DICOM协议打印帧图像,需要将图像添加到DICOM打印窗口,可进行打印参数和胶片格式设置。三维影像后处理与分析系统由CT、MR、PET等影像设备或图像存储介质(如可读写光盘、U盘等)获取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系统的高性能DICOM服务器中,三维影像工作站通过三维图像服务器中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模块,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从而实现图像的三维切面重建(MPR);三维曲面重建(CPR);体绘制重建(VR);最大/感兴趣区域裁剪;三维切割、去骨、膨胀/腐蚀、区域去除;体积测量;批处理重建功能等操作。处理结果可直接以标准图像或电影格式输出,或将结果图像保存为标准的DICOM格式,插入到医疗报告中打印输出。使用者也能够以胶片形式输出原始图像和DICOM格式的后处理图像结果。三维切面/曲面重建三维切面/曲面重建,是将所有二维切面/曲面影像作为三维重建影像的数据,进行整体恢复原物体三维信息的过程。其中三维切面重建可进一步分为正交切面重建和斜交切面重建。根据切面重建时选择的投影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和平均密度投影。最常用的三维正交切面重建是由三维空间内的影像数据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切面内重构形成的。这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按其与人体间的空间相对关系而定义为:矢状面,冠状面,轴状面。三维容积重建体绘制重建中,使用者通过Internet连接三维图像服务器,通过与服务器交互,从而快速实现体绘制重建功能。三维裁剪用户可以使用三维裁剪工具,进行感兴趣区域裁剪或者一键式去骨快速裁剪方式。下图展示的是去除颅骨遮挡脑血管的部分,可以更直观清晰地看到脑血管的情况。最大/最小密度投影最大密度投影图.最大密度投影图.最小密度投影一键去骨功能网络化三维技术在骨科方面的应用,包括三维重建,重建后的三维处理(体绘制重建,去骨,虚拟手术刀等作用),方便医生从多层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病变情况,指导医生手术规划。图.一键去骨功能展示心血管分析网络化三维技术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可配置挂片协议直接进入血管分析界面,提取心包和冠脉树,对左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后降支,回旋支进行分析,直观发现病变血管位置,快速提取病变血管,精确的测量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指导医生手术方案的选取。图.心血管分析功能影像报告申请用户提交会诊申请,会诊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会诊管理员、应诊专家、申请用户可共同参与音视频交互会诊和影像会诊,会诊结束后应诊专家撰写相应报告。系统支持报告模板及模板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维护医院的公有报告模板,系统可根据检查部位及检查设备类型自动匹配类似病例模板,专家医生可以维护自己的私有模板,添加、修改或者删除。系统支持多级审核机制,报告医生提交完报告后需要审核医生进行报告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打印或分发给患者。系统具备对已完成审核的报告在线发布,授权用户可以在线打印输出。系统具备完善的质控功能,支持危急值、阴阳性标记,可以对摄片等级、临床诊断符合度等进行标记评级,有助于医技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对于传染病支持传染病上报。系统支持报告修改痕迹保留,任何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的,系统均保留痕迹,以防出现权责问题。图.报告编辑页面对于典型病例,医生可以添加病例学习,对典型病例的资料和报告可以进行查询、浏览和借阅。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能够实现基于常规心电的多层级判读和基于动态心电的实施监护。通过在建立一个或多个远程心电诊断中心,面向全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心电判读和动态心电实时监护服务。同时系统能够对上接入省级或国家级医疗机构,实现针对疑难病例的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系统总体架构如下:预约申请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心电疑难会诊申请,在基层客户端进行心电远程诊断预约申请,系统支持与HIS系统无缝对接,可在远程会诊平台直接获取患者信息及相关的病例资料,系统支持患者心电及相关病例资料手动上传,支持远程心电申请单填写、修改和取消,确认资料准备完全后可以提交会诊申请单。基层医疗机构在平台上可以查询可选择的上级远程心电诊断医疗机构及相应的诊断专家,可以查看历史申请列表以及申请单所处状态。系统支持心电图预览、心电资料查询,支持按申请时间、申请医院进行申请统计查询。统计分析提供可自由定制的统计模块,所有的字段信息都可作为统计条件,并组合使用。根据需要可进行工作量、科研、教学用统计。系统支持远程心电诊断工作量统计,可以统计指定时间段内,指定医疗机构内各人员的登记,检查,其中检查和报告的功能量需要根据检查项目分类统计和汇总。支持对医务人员工作量、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对账、病因统计功能,报告工作量进行统计。系统支持心电诊断会诊医院及病种统计,可统计指定时间段内,指定医疗机构或全部医疗机构各个各种疾病经由检查项目的检出数和汇总数。统计结果可显示统计列表、统计数量、统计报表、直线图、柱状图、饼图,并可直接打印输出。统计结果可导出成EXCEL或TXT文件。综合查询统计,可任意组合统计条件,统计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各种逻辑运算结果组合。图.心电诊断情况统计会诊管理基层医院提交心电会诊申请后,会诊调度管理人员可以对会诊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分配专家、安排会诊时间;系统支持心电传输管理,对于完成审核的心电资料,可以上传到中心平台,上级医院专家可以调阅相关心电资料。会诊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查询、浏览和发布心电会诊报告;系统支持心电会诊结束后对会诊进行服务评价;会诊调度管理员可以查询心电会诊流程情况,并进行管理。专家管理系统支持心电专家增加、修改和删除,可以编辑专家所在医院信息、姓名、单位、职称、学术成就、专业特长等,这些信息方便下级医院查看专家信息和联系专家。可以给专家赋予相关的会诊权限以便可以查询相关诊断资料及病例资料。系统支持会诊权限管理,主要对机构、专家、角色进行数据权限管理,使不同的机构、不同专家、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数据权限。包括医疗机构享受或开展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的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可以自由选择享受或开展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系统管理系统支持远程会诊平台新增和更新平台中用到的机构类型、心电类型、检查项目、病人类型、性别、常用词库、诊断模板、报告模板等基础数据维护。系统日志管理包括管理员操作记录、接口调用、系统运行信息、居民登录、注销等行为进行日志记录。对各种操作均可查询、追溯,系统管理员和运维人员可根据这些信息监控系统运行,当系统发生错误可以根据日志分析错误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日志:操作日志、运行日志、安全日志、用户日志。系统支持管理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角色权限管理;主要对机构、专家、角色进行数据权限管理,使不同的机构、不同专家、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数据权限。包括医疗机构享受或开展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的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可以自由选择享受或开展远程心电诊断服务。系统支持心电采集设备监控,对采集数据进行监控。远程心电诊断系统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信息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系统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心电诊断报告编写及报告模板管理、报告发布和打印。医生可以自动诊断或手动报告编写心电报告。支持心电图特殊符号的输入技术,不需要在键盘上反复切换。提供丰富的报告诊断库,避免过多的键盘输入。支持心电图原始数据多次对比功能。提供多种输出报告格式:横排十二导、竖排十二导、2X6、3X4、3X4+长II导、心电参数表、单独长II导等。支持B5纸输出打印。支持打印预览功能,在打印预览处可以选车打印的长导联,支持双面打印,以及图文报告,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报告模板。系统支持会诊过程远程音视频交互,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可以就患者心电图数据及相关病例资料进行交互会诊,支持音频、视频、文字、心电图及病例资料的完全同步交互。系统支持调阅心电及心电诊断报告,具备对调阅的心电进行后处理,心电波形工具,波形分析处理测量,心电标注,打印等功能。心电分析功能系统支持波形管理,支持心电波形参数编辑功能。系统提供通用分析工具,比如同屏对比、心电波形放大、电子分规测量及心电图数据重新分析功能。支持导联纠错功能,如果心电图数据因为导联接反或者胸导联接错位置而导致数据不对,无需重新采集病人数据,医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纠正。支持心电图预览时选择胸导联或肢导联功能,支持设置增益、系统支持显示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波形也支持根据医生习惯自定义多种显示模式,可以分肢体导联、胸部导联的电压调节与走纸速度调节;支持通过参考记录时间快速选择波形。系统支持测定标尺对心电波形进行测量;测量幅值与压差,代替圆规直尺的手工测量工具。系统支持自动分析功能,支持P、P-R、QRS、QT、QTC、HR、RSV5/SV1、QRS电轴分析,可测量出超过20种以上的心电图参数,提供学术研究和疾病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远程讲座、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技术手段。远程教育应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医疗中心,并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应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远程教育系统与同类产品相比,拥有众多先进的技术和特色,传统浏览模式和互动模式的组合,易用性和高效率的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效益,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加快网络化进程。能够容纳大量的专业知识题库,为客户端提供更快和更稳定的运行环境。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培训过程管理系统具备视频管理、课件管理、视频共享及课件同步等功能。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专业的课件录制工具通过电脑、摄像头及麦克实时录制多媒体课件,同步记录教师音视频和屏幕操作,并对PPT、Word等教案可自动分节。支持学习过程制作、课程培训记录、学习进度查询等功能。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会诊中心,并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选课培训系统支持选课培训。由远程医疗中心自行组织培训课题,并向会员医院公布培训内容及培训计划,基层医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与、接受远程培训。点课培训系统支持点课培训。远程医疗中心根据申请医院提出的具体培训课题,安排专家针对此一家医院开展的“一对一”的远程培训。考试学分管理系统支持按照考试成绩授予学分。对每个发布的考试,相关的负责人都可以设置学分及对应的分数区间,系统会根据统计出来的考生成绩,判断成绩所在区间,并授予属于相应成绩区间的学分数。同时,可以打印学分证。考试管理本系统具备题库管理、试卷模板设置、考试计划设定、随机抽题在线考试、自动阅卷等功能。本系统的题库管理采用开放式的题库设计,题型完整,支持Excel模板批量导入题目。题型可由管理员自由定义,可增加和修改现有题型,支持的基础题型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