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1202-2024 远传压力表标准规范_第1页
JJG 1202-2024 远传压力表标准规范_第2页
JJG 1202-2024 远传压力表标准规范_第3页
JJG 1202-2024 远传压力表标准规范_第4页
JJG 1202-2024 远传压力表标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202—2024远传压力表LongDistanceTransmissiblePressureGauges2024-06-14发布2024-12-14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JJG1202—2024远传压力表检定规程VerificationRegulationofLongDistanceTransmissiblePressureGauges氵氵氵氵氵广氵氵氵氵氵广氵氵氵氵氵氵氵氵氵氵氵氵氵广归口单位: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计量质量检测所本规范委托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G1202—2024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甘蓉(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郝罗亮(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屠立猛(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尹保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林景星(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蔡绯(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凌明(上海市浦东新区计量质量检测所)Ⅰ引言 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3.1术语 (1)3.2计量单位 (1)4概述 (1)5计量性能要求 (2)5.1指示部分 (2)5.2远传部分 (2)6通用技术要求 (3)6.1外观 (3)6.2电气安全性要求 (4)7计量器具控制 (5)7.1检定条件 (5)7.2检定项目 (6)7.3检定方法 (7)7.4检定结果处理 (10)7.5检定周期 (10)附录A远传压力表原始记录 (11)附录B远传压力表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13)附录C远传压力表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14)Ⅱ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规范,共同构成本规程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程起草时主要参考引用了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以及JB/T10203—2000《远传压力表》,参照了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远传压力表的性能参数及其检测方法,并结合国内实际使用情况予以制定。本规程为首次发布。JJG1202—20241远传压力表检定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压力测量范围在(-0.1~60)MPa远传压力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2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了下列文件: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JB/T10203—2000远传压力表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术语和计量单位3.1术语3.1.1远传压力表longdistancetransmissiblepressuregauge将压力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后能及时通过电缆传至远离压力测量点的压力表。[来源:JJF1008—2008,4.8]3.1.2零点电阻zeroresistance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在与大气连通时的输出电阻值。3.1.3满度电阻limitresistance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压力到达满量程时的输出电阻值。3.1.4量程电阻spanresistance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在实际零点与满量程之间输出电阻值的差值。3.1.5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resistivelongdistancetransmissiblepressuregauge使用滑线电阻作为远传信号传感器的远传压力表。3.1.6差动式远传压力表differentiallongdistancetransmissiblepressuregauge使用差动变压器作为远传信号的传感器的远传压力表。3.2计量单位远传压力表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压力为Pa(帕斯卡)或它的十进倍数单位:kPa、MPa等;电流为A(安培);电阻为Ω(欧姆)。4概述远传压力表是一种将被测压力作用于弹性敏感元件,由弹性敏感元件通过位移放大机构由指针直接在分度盘上指示出相应的压力值,同时能将压力值转换为与压力值成线性关系的电信号输出的仪表。远传压力表按测量类型分为:远传正压表、远传真空表、JJG1202—20242远传压力真空表;按工作原理分为: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差动式远传压力表。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使用滑线电阻作为远传信号传感器,通常零点电阻在(3~20)Ω、满度电阻在(310~370)Ω;差动式远传压力表使用差动变压器作为远传信号传感器,通常输出信号为(0~10)mA和(4~20)mA。5计量性能要求5.1指示部分5.1.1示值误差远传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其示值误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表1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级)最大允许误差/%零位测量上限的(90~100)%其余部分带止销不带止销1.01.0±1.0±1.6±1.01.6(1.5)1.6±1.6±2.5±1.62.52.5±2.5±4.0±2.5注:1.使用中的1.5级压力表最大允许误差按1.6级计算,准确度等级可不更改。2.远传压力表最大允许误差按其量程百分比计算。5.1.2零位误差a)带有止销的压力表,在与大气压连通的条件下,指针应紧靠止销,“缩格”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b)没有止销的压力表,在与大气压连通的条件下,指针应位于零位标志内,零位标志宽度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2倍。5.1.3回程误差远传压力表的回程误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5.1.4轻敲位移轻敲表壳前与轻敲表壳后,远传压力表的示值变动量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5.1.5指针偏转平稳性在测量范围内,指针偏转应平稳,无跳动或卡针现象。5.2远传部分5.2.1远传信号测量范围远传压力表的远传信号测量范围应符合表2的要求。3表2远传信号测量范围类型远传信号测量范围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零位电阻值(3~20)Ω~满度电阻值(310~370)Ω差动式远传压力表(0~10)mA(4~20)mA5.2.2远传信号零位误差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零位误差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5.2.3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应不超过表3规定的远传信号输出值最大允许误差。表3远传部分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类型准确度等级远传信号输出值最大允许误差(按输出信号量程的百分数计)零位测量上限的(90~100)%其余部分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1.6(1.5)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零位电阻应在(3~20)Ω之间±1.62.5±2.5差动式远传压力表1.0带止销不带止销±1.6±1.02.0±1.01.6(1.5)3.2±1.6±2.5±1.62.55.0±2.5±4.0±2.55.2.4远传信号回程误差远传信号的回程误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5.2.5远传信号轻敲变动量a)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轻敲表壳前与轻敲表壳后,远传压力表的远传信号变动量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b)差动式远传压力表:轻敲表壳前与轻敲表壳后,远传压力表的远传信号的变动量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1/2。5.2.6远传信号变化平稳性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远传压力表的电信号变化应均匀,不得有突跳和停滞现象。6通用技术要求6.1外观6.1.1外形结构a)远传压力表应装配牢固、无松动现象。4损伤。c)测量氧、氢、乙炔等其他可燃(助燃)性气体的远传压力表,应在分度盘上标示出被测介质的名称和被测介质的颜色警示标记。在采用颜色警示标记时,应在分度盘上压力表名称下面画一标示横线,标示横线的颜色见表4。氧气远传压力表还必须在分度盘上标以红色“禁油”字样或标有规范的禁油标志。表4特殊被测介质标示横线的颜色被测介质标示横线的颜色氧天蓝色氢绿色乙炔氨黄色其他可燃性气体红色6.1.2标志远传压力表应有如下标志:产品名称、计量单位和数字、出厂编号、生产年份、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商名称或商标、远传信号的类型、输出信号范围等。6.1.3指示装置a)远传压力表表面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应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或损伤。b)远传压力表分度盘应平整光洁,数字及各标志应清晰可辨。c)远传压力表指针指示端应能覆盖最短分度线长度的1/3~2/3。d)远传压力表指针指示端的宽度应不大于分度线的宽度。6.1.4测量范围(上限和正常量限)测量范围的上限应符合以下系列中之一:(1×10n,1.6×10n,2.5×10n,4×10n,6×10n)Pa、kPa或MPa式中:n是正整数、负整数或零。6.1.5分度值分度值应符合以下系列中之一:(1×10n,2×10n,5×10n)Pa、kPa或MPa式中:n是正整数、负整数或零。6.2电气安全性要求6.2.1绝缘电阻远传压力表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6.2.2交流供电的远传压力表绝缘强度交流供电的远传压力表,应能经受交流电(1.5kV,50Hz),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不得有击穿和飞弧现象。6.2.3氧气远传压力表的禁油要求5氧气远传压力表接头和内腔不应有油脂。7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7.1检定条件7.1.1标准器检定时所需的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可按照被检远传压力表的规格参数按照表5进行选择并组合成套。成套后的标准器,包括整个检定设备在内,检定时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超过被检远传压力表最大允许误差的1/4。表5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1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活塞式压力计双活塞式压力计标准液体压力计补偿式微压计数字压力控制器(年稳定性合格的)0.05级及以上数字压力计(年稳定性合格的)0.4级~0.01级。按7.1.1的要求,通过不确定度评定而定检定用压力标准器2直流电流表(0~30)mA0.01级~0.05级输出信号值的测量标准3直流电压表(0~5)V、(0~50)V0.01级~0.05级直流电压表可作为远传电压输出信号值的测量标准;二者组合取代直流电流表作为标准4标准电阻100Ω(250Ω)不低于0.05级5数字多用表(0~30)mA(0~5)V、(0~50)V(0~1000)Ω通过不确定度评定而定输出信号值的测量标准6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直流500V、100V10级检定绝缘电阻7耐压测试仪输出电压:交流(0~1500)V频率:(45~55)Hz输出功率:不低于0.25kW检定绝缘强度8直流稳压电源24V,最大允许误差±1%直流供电电源67.1.2其他仪器和辅助设备a)压力(真空)校验器。b)压力(真空)泵。c)油-气、油-水隔离器(需要隔离时)。7.1.3环境条件a)检定温度:(20±5)℃。b)相对湿度:≤85%。c)环境压力:大气压力。仪表在检定前应在以上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至少静置2h。7.1.4检定用工作介质a)测量上限不大于0.25MPa的远传压力表,工作介质为清洁的空气或无毒、无害和化学性能稳定的气体。b)测量上限大于0.25MPa的远传压力表,工作介质为无腐蚀性的液体或根据标准器所要求使用的工作介质。7.2检定项目远传压力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的检定项目见表6。表6检定项目表类别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指示部分外观+++零位误差+++示值误差+++回程误差+++轻敲位移+++指针偏转平稳性+++氧气远传压力表的禁油要求+++远传部分远传信号测量范围+++远传信号零位误差+++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远传信号回程误差+++远传信号轻敲变动量+++远传信号变化平稳性+++绝缘电阻++-交流供电远传压力表的绝缘强度++-注:“+”是应检项目,“-”是可不检项目JJG1202—202477.3检定方法7.3.1外观7.3.2指示部分7.3.2.1零位误差检定在7.1.3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将远传压力表内腔与大气相通,并按正常工作位置放置,用目力观察。零位误差检定应在示值误差检定前后各做一次。7.3.2.2示值误差检定a)远传压力表的示值检定是采用标准器示值与被检远传压力表的示值直接比较的方法,压力表示值检定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远传压力表示值检定连接示意图b)示值误差检定点应按标有数字的分度线选取,远传真空表测量上限的检定点按当地大气压90%以上选取。c)检定时,从零点开始均匀缓慢地加压至第一个检定点(即标准器的示值),然后读取被检远传压力表的示值(按分度值1/5估读),接着用手指轻敲一下远传压力表外壳,再读取被检远传压力表的示值并进行记录,轻敲前、后被检远传压力表示值与标准器示值之差即为该检定点的示值误差;如此依次在所选取的检定点进行检定直至测量上限,切断压力源(或真空源),耐压3min后,再依次逐点进行降压检定直至零位,有正负两个压力量程的远传压力表应分别进行正负两个压力量程的示值误差检定。d)真空表应按当地大气压90%以上疏空度进行耐压3min。7.3.2.3回程误差检定回程误差的检定是在示值误差检定时进行,同一检定点升压、降压轻敲表壳后被检远传压力表示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远传压力表的回程误差。7.3.2.4轻敲位移检定轻敲位移检定是在示值误差检定时进行,同一检定点轻敲远传压力表外壳前与轻敲远传压力表外壳后指针位移变化所引起的示值变动量。7.3.2.5指针偏转平稳性检查在示值误差检定的过程中,目力观测指针的偏转情况。7.3.2.6氧气远传压力表禁油要求检查8为了保证安全,在示值检定前、后应对氧气远传压力表进行无油脂检查。检查方法是:将纯净的温开水注入弹簧管内,经过摇晃,将水甩入盛有清水的器具内,如水面上没有彩色的油影,则认为没有油脂。7.3.3远传部分7.3.3.1检定前准备工作a)设备连接与安装。压力连接部分按图1的检定连接示意图,远传部分的连接按不同的远传信号选择相应的图2或图3检定示意图。图2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检定示意图图3差动式远传压力表检定示意图b)差动式远传压力表除非制造厂另有规定,一般通电预热不小于30min,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可不必预热。c)允许对设有零点和量程调整的差动式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的零位值和满量程值进行调整。7.3.3.2检定方法a)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量程电阻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之前应先测量量程电阻。先将压力接口与大气连通,在工作位置时记录零点电阻;再均匀缓慢将压力加至测量上限,记录轻敲后的满度电阻值,到达测量上限时耐压3min,耐压完成后再次记录轻敲后的满度电阻值;最后均匀缓慢地将压力降至零位,记录零点电阻。两次测量零点电阻值的平均值为实测零点电阻值,两次测量满度电阻值的平均值为实测满度电阻值。量程电阻按照式(1)计算。b)远传信号零位误差远传信号零位误差检定应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前后各做一次。检定在保持压力表内腔与大气压连通的情况下进行。9c)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点的选取,以标有数字的分度线作为检定点。检定时,从零点开始均匀缓慢地加压至第一个检定点(即标准器的示值),然后读取电信号标准器的示值,接着用手轻敲一下远传压力表的外壳,再读取电信号标准器的示值并进行记录(记录格式见附录A);如此依次在所选取的检定点进行检定直至测量上限,切断压力源(或真空源),耐压3min后[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7.3.3.2a)已要求],再依次逐点进行降压检定直至零位,有正负两个压力量程的远传压力表应分别进行正负两个压力量程的远传信号输出值检定。1)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量程电阻值按式(1)计算:式中:Rs=Rl-Rz(1)Rs—量程电阻,Ω;Rl—实测满度电阻值,Ω;Rz—实测零点电阻值,Ω。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输出理论电阻值按照式(2)计算:式中:Rp=Rs×(pm/pn)+Rz(2)Rp—输出理论电阻值,Ω;Rs—量程电阻,Ω;Rz—实测零点电阻值,Ω;pn—测量上限,Pa;pm—当前测量点,Pa。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输出值误差按照式(3)计算:式中:ΔR=RC-Rp(3)ΔR—输出值误差,Ω;RC—实测电阻值,Ω;Rp—输出理论电阻值,Ω。2)差动式远传压力表差动式远传压力表输出理论电流值按照式(4)计算:I=(I=(Il-Iz)×(Pm/Pn)+Iz(4)Ip—输出理论值,mA;Il—远传信号值上限,mA;Iz—远传信号值下限,mA;Pn—测量上限,Pa;Pm—当前测量点,Pa。10差动式远传压力表输出值误差按照式(5)计算:ΔI=ICΔI=IC-IP(5)ΔI—输出值误差,mA;IC—实测电阻值,mA;IP—输出理论电阻值,mA。d)远传信号回程误差远传信号回程误差的检定是在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时同时进行,同一检定点升压、降压轻敲表壳后远传信号输出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回程误差。e)远传信号轻敲变动量远传信号轻敲变动量检定是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时同时进行,同一检定点轻敲远传压力表外壳前与轻敲远传压力表外壳后电信号标准器的两次示值差值即为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轻敲变动量。f)远传信号测量范围远传压力表远传信号测量范围的检定可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时同时进行。g)远传信号变化平稳性远传压力表的远传信号输出信号变化平稳性可在远传信号输出值误差检定时同时进行,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观察远传输出信号的平稳性。h)绝缘电阻将绝缘电阻表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远传压力表接线端子与外壳上,在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情况下进行试验,测量时,应稳定10s再读数。i)交流供电远传压力表绝缘强度将接线端子与外壳分别接于耐电压测试仪上,然后平稳地升高试验电压直到1.5kV,保持1min,观察远传压力表及耐电压测试仪的情况。7.4检定结果处理7.4.1检定合格的远传压力表,出具检定证书。7.4.2检定不合格的远传压力表,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和内容。7.5检定周期远传压力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环境及使用频繁程度确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JJG1202—202411附录A远传压力表原始记录记录编号:证书编号:温度:℃相对湿度:%送检单位:检定地点:被检名称:制造厂商或商标:出厂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小分度值:示值最大允许误差:远传信号输出值最大允许误差远传信号:电阻(电位器式远传压力表)□电流(差动式远传压力表)□工作介质:氮气□空气□变压器油□癸二酸二异辛酯□其他:标准器压力标准器远传输出信号用标准器名称编号名称编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证书编号有效期证书编号有效期外观检查:指针偏转平稳性:输出信号变化平稳性:一、指示部分1.零位误差:2.回程误差:3.轻敲位移:4.示值误差:5.指针偏转平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