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1页
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2页
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3页
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4页
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

给别人最简朴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a。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

理征询师

现危险;母亲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怀孕初期母亲营养不良,

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也许生出低体重儿。

(2)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许多病毒能透过胎盘的保护屏障影响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霍乱、肝炎以及梅

毒、淋病、毒血症等都会给胎儿带来脑或其他方面的各种毒害。所以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定

要采用适当防止措施。

(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很多药物,如反映停、性激素都会对正在发育中的胎儿有潜在影响,再如抗菌素和镇

静剂也会对胎儿产生负作用。孕妇用药一定要小心谨慎。

酒精能克制胎儿大脑的增长和脑机能的发展。母亲喝酒过多,胎儿易患酒精综合症,

导致胎儿生理缺陷,并影响胎儿心理发展。

母亲吸烟会妨碍胎儿正常供氧,从而减慢胎儿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

2.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

儿童脑的发育遵循着遗传基因所提供的规律,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

儿童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脑发育的可塑性:在脑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脑的大小和功能都会受

到影响。如初期社会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乃至导致不

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儿童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脑细胞发育不正常而对脑的生长产生重要影

响。

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研究发现婴儿初期某种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

而获得一定的修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当某半球受损伤,另一半球的功能也许会产生

替代性功能补偿。如语言中枢受损伤,在5岁以前另一侧脑半球可以进行功能补偿,而不

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

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

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

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明确

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婴儿初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发明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33•

初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限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初期动作的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

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

(一)婴儿的重要动作发展

在婴儿期,各种动作都迅速发展起来,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动作是手的抓握

动作和独立行走。

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准确的抓

握动作与视、动协调给婴儿开拓着结识事物特性的重要途径,也为手的动作增添了新的内

容一一使用工具,用动作姿势代替言语功能,从而使动作具有了间接性和最初的符号功能。

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积极,扩大了

认知范围,增长了与周边人积极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婴儿重要动作发展得好与不好,在某种限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

意义。应当从初期开始注意婴儿重要动作的训练。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同样

和大小原则。

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这种指向性如图3—1所表达,头尾指向,即从头到脚的发展方向:近远原则也称中心

外周指向,即发展的方向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大小指向,即从大的活动向

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图3—1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

(引自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边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边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

的,而是积极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边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

对它的解释。

(一)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

1.人们对新生儿、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经历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观点一直把新生儿视为软弱无能的,悲观被动的生物个体

是一块“白板”。这种结识在相称长的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

认为他们一生下来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评估一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

在的

客体或刺激源;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2.新的研究方法的突破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

npara-

digm)和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1loodingparadigm)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矢口能力的

关键性研

究方法。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映强

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映。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假如换一

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

惯化范式。图3—2是习惯化范式模拟曲线。

最强反映

图3—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示意图

次数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35・

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出以前无法了解的初期感知能力。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

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初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

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映,以利于适应环境;他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

验,学习新知识。

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它是通过一个特

殊的观测小屋呈现刺激、观测反映并记录注视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婴儿初期就可以察觉刺

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可以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

图形产生偏爱。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说明新生儿也许生来就具有某种排定的程序一一偏重

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展

人对周边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重要是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

息的察觉和辨认。

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技能,这些技能重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

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敏度。研究发现:出生后24一%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

觉移动的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1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

近成熟水平;出生12—一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生后三周视线开始

集中到物体上,抱负的视焦点是距眼睛8时处一一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视觉的适宜距离。

要到4个月才干改变晶体视物;分辨刺激物能力的视敏度在出生24小时,只有成人的

13/1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有的研究认为视敏度发展最快的时期是7岁,也有人发现在

10

岁以前视敏度仍有明显发展。总之,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有

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范兹(robertfantz)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

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

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他们

注视承载客体最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白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

事件具有选择性。这对给婴儿初期丰富环境很故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

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整。

(2)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限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初期对声音

的感知和辨别重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

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他们可以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较为准确;

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

发生调整;新生儿的听觉阈限个别差异很大。

儿童的言语听觉敏锐度随年龄而提高,小学儿童听觉敏锐度已接近成人。听觉影响儿

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应注重保护听觉器官,注重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

•13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3)婴儿肤觉的发展

几个月的胎儿就有明显的触觉反映,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都有迅速发展;

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映,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初期就有痛

觉反映,但比较薄弱和迟钝。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结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

儿期触觉在结识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让位给视觉和听觉。

•(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

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道作出反映。这表白他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出生一周可

辨别不同气味,且表现出对母亲体味的偏爱。人的嗅觉改善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退。

人的嗅觉敏感性个别差异很大。

2.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活动而成的复杂知觉,涉及形状知觉、深度知觉

和方位知觉。

①形状知觉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朴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

研究还表白,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限度的复杂的

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②深度知觉吉布森(E.J.C,ib60n)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

经具有深度知觉。有人发现2—3个月婴儿可以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③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

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

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2)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

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在五六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

用时间标尺。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

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综上所述,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1.婴儿注意的发展•

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

的定向反射;五半年出现不随意注意;1岁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3岁以前开始出现故意

婴儿记忆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37•

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七八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

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3.婴儿思维的发展

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重要特点如下:

(1)直观性和行动性・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

功能。

'(2)间接性和概括性能初步比较和区分物体的特性,碰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

(3)缺少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思维的狭隘性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理论

言语发展理论是解释年幼儿童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掌握了非常复杂的语法规则的理

论。由于学者们所持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论派别,重要理论派别有如下3种:

1.后天学习理论

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B.P.skinne)、班杜拉(A。Bendura)和布鲁纳(Bn!111~r)。后天学习理论又分为强

化说和社

会学习说两类。

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

“选择性模仿”新概念。

2.先天成熟理论

后又提出

先天成熟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

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o

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

构一一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有的学习语言能力一一普通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

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

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

3.环境和主体互相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主张认知结构的发展

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的发展也来源于主客体的互相作用。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词语的意思要靠声音表达。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言语发生在

10--14个月。在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如下:简朴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

段(4--9个月),故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T2个月)(吴天敏,1979;林崇德,

•138-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2023)。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所有发

音。

婴儿在1岁和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此后,词汇量迅速发

展,到3岁能达成1000左右。与此同时,他们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研究表白,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

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单词句、双词

句和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屑完整的简朴句和一定限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基

本上使用完整句(许政援等,1996)。

五、婴儿气质

气质是个性特性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l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

他们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快乐,喜欢探索

往。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爱慕。

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

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

而转化。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

六、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

极的情感联系。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映。

2.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映。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映;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少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密切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

亦称矛盾型依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悲观的不安全型依恋。

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互相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可见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

良好的依恋。可以从反映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母亲的教养行为。反映

性是指对儿童发出的信号积极的应答:情绪性是指经常通过笑、说、爱抚积极地表达情感;

社会性刺激是指多进行诸如通过互相模仿行为、丰富环境、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的

行为节律而不是以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婴儿。

七、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

始把自己与周边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卜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

结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

呼自己(如“我吃苹果)。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

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奔腾。

第二单元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是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

如下: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思维活动

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

一、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和对周边环境的结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

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重要特性是:自主的、快乐的活动;对儿童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

对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多种意义。重要有: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社会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角色游戏等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游戏是他们结识周边环境、

结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游戏是抒发情

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发明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游戏可以培养儿童

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

(三)儿童游戏的发展

儿童的游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1岁以下婴儿的游戏以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由成人发起和组织,由成人

与儿童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从而促进婴儿智力、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2岁左右儿童喜欢实物游戏,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通过探索结识事物的功能和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事物之间的关系。

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他们通过这种特殊形式实

现参与人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的愿望。这种游戏要有替代物,其操作过程与成人行为有类似

性,具有想象性质。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职责,掌握各种行为准则。

童年和少年儿童的游戏以规则性游戏为主。,

(四)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

帕顿(Parten,1932)从社会性协同的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6个等级。这6个等级依

为:无所专心的游戏、各自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彼此平行游戏、没有共同目的的结伙游

戏、明确目的和分工的合作游戏。这一发展过程体现出儿童游戏从非社会性逐渐发展到具

有互补和互惠性质的社会性游戏。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除了体现在人际协调行为上,也体现在协调困难时所发

生的矛盾纠纷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儿童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志和如何接纳

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达成掌握相应的社会协调能力。•.

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内容重要指语音、词汇和句法的发展。3岁前儿童已经可以掌握了母语的

各种发音,但是许多儿童要到六七岁才干最后所有完毕准确发音。

(一)幼儿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分为量的发展和质的发展两个方面。•

1.词汇量的发展

关于词汇量的调查和估计出入比较大,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比较大,不能以绝对数

为指标来衡量每个儿童,但是总的趋势是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综合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国的研究结果可得出一个词汇量的大体一致的发展趋势(如表3-1)o

表3—1幼儿词汇量增长趋势

3岁4岁5岁6岁

词汇量,:兰盂,,,1600~'",盂兰二,+三兰盂,

年增长率(5070%)吸)(25-35%,门225:%、

(引自许政提等(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跖年版)

从总体看,幼儿平均天天可获得2--3个词。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1岁至2岁儿童词汇的内容多集中在人物、食物、动物、玩具等熟悉和经常接触的事

物的名称上,只有少量描述人或动物动作的词。幼儿词汇内容日益丰富,这表现在词的范

畴的增长和概念的确切化方面。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增长,掌握词的内涵和外延不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断得到调整和修正。

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是一个逐渐确切和加深的过程。年幼儿童初期掌握的词汇意义与成

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表现为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有的则与成人的词义部分重叠。随着年

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所掌握的词义不断得到校正。成人的教育以及儿童自己的主

动探索和对词汇的尝试运用在其词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词类的扩展

1岁到1岁半儿童所掌握的词,多为名词和少量动词,到3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

但是不同词类的多寡差异很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如表3-2所示。

词类

表3—2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情况

3”―4岁•4—5岁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5——6岁

数量比例

|名词|935|54.1|1446|56.0|2049|5

7.5|

|动词|431|25.0|579|22.4|725|

20.4|

|形容词|204|11.8|308|11.9|382|

10.7|

|数词|53|3.1|114|4.4|225|

6.3|

|量词I28|1»7|46|1.8|70

I2.0|

|副词I24|1.3|28|1.1|40|

1.1I

|代词|18|1.0|X|0.9|25|

0.7|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并加以缩减)

从表3—2中看到,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另一方面是动词、形容词、数

词、

量词……

在名词中具体名词占80%—85%,在动词中外显的动作行为词汇约占85%。这表白幼

儿的词汇中具体名词和可见的外部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这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着密切

的关系。

4.悲观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对的使用的词汇;悲观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理解但不

能对的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儿童拥有的词汇量并不等于都是他们

既可理解又可对的运用的积极词汇。这种现象与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有关。幼儿对词义的理

解常有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儿童对词义理解的加深和表述

能力的发展,悲观词汇会逐渐减少,积极词汇不断增长。但是在词汇量迅速扩大的情况下,

悲观和积极词汇之间的消长过程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儿童要掌握语言必须获得语法结构,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年幼儿童具有独特的获得

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体按照如下趋势发展:

第一,从简朴句发展到复合句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一个逐步分化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出现的主谓不分的单词

句到双词句,而后又发展到简朴句,最后出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复合句。

在幼儿阶段简朴句和复合句的发展态势如表3一3。

2——6岁儿童陈述句中的简朴句和复合句比较(给

82.6

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否认句、祈使句、感慨句逐渐发展起

来。但是到幼儿期末,陈述句仍然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对被动句、反语句、双重否认

句等形式复杂的句子仍难以对的理解。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使用的简朴句并无修饰语,以后逐渐发展到有简朴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

第四,句子长度的变化

通常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儿童初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汉语是以词作为计

算句子长度的单位。表3-4表白幼儿句子长度的增长趋势。

年龄

句子长度(词数)

2'—6岁儿童简朴陈述句句子长度的发展

6岁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

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宝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

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

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1.年幼儿童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长,3岁儿童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6个左右。

2.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重要特点是:无意识记为主,故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

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这两种记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

(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1.幼儿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43•

幼儿期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重要依赖

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互相联系而展开的。在幼儿期,儿童生活活动范围扩大、

经验开始增长、词汇量急速增长、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都迅速发展起

来,这促使儿童的思维由直接行动思维向间接形式过渡,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以下从思

维的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掌握概念的某些特点以及思维的规律几个方

面介绍幼儿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①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原有思维中的

各种感知与行动被简化、被压缩,而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运演进

行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另一区别在于词的符号功能。词的符号功能

在于思维的概括性与言语的调节作用。归根结底,儿童思维活动的发展在于辨认、运用和

发明符号功能的发展。

②符号功能: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符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其思维发展的

重要标志之一.幼儿符号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最明显的符号能力是儿童绘画

所使用的图像符号。二三岁儿童的绘画表现符号是象征性的,1岁到4岁、5岁,儿童的绘

画中就出现了具有一般性质的符号。这些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普遍标志,是具有与人们交往

性质的,也是儿童进入成人社会人口的交流手段,这些符号都是用词标志的,是可以通过

言语调节的。

③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具有了一定的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节性,他们

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过去的经验,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计划自己的行动,

预见行为的结果,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④不清楚性和易变性:幼儿的结识水平还基本上处在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

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往具有不清楚、不确切、缺少连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是思

维反映事物的外部特性和非本质联系的特点。

(2)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幼儿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

结识水平,他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性的结识。这势必促使思维的具体形

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重要表现在提问的类型的变化和概念

形成的特点上。

①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涨,好奇心强,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

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二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他们的求知水平

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

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大量的“为什么”说明儿童对客观世

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性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②概念形成的特点:对概念的概括水平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关研究表白:

幼儿并不是以形状和颜色这样的外部特性作为概念概括的重要标准;四五岁儿童以功用关

系为概括的重要依据;从5岁开始按类别进行概括的能力迅速发展,这说明从幼儿后期开

始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得以迅速发展。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③儿童获得概念的基本方式有4种,通过典型事例获取概念是幼儿学习概念的重要方

式。成人总是把一类事物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指出(如水果中的苹果),并与词结合起来

教给儿童。这是儿童,特别是幼儿获取概念的最基本的方式。此外尚有通过定义获得科学

概念,通过言语讲解和概括文章命脉获得概念以及通过概念名称的组合推知组合后的复合

概念。后三种掌握概念的途径都可归结为言语理解方式。事例的方式是各种言语理解方式

的前提。儿童初期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以典型事例为依据的。

概念的层级性(也称层级类概念):事例概念按抽象限度不同可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

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如植物、树、松树的概括层次关系。下级概念所负荷的信息量大,

上级概念抽象限度高有也许失去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儿童掌握和运用概念,需要选择详

细情报与高层次概括之间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基本概念。如前例中的“树”。幼儿掌

握概念和成人对他们的教示,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此后才发展出上级概念和下级概

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这种平常生活中常用的自然概念的获得以及层级类概念

越来越关注,研究工作也迅速发展成为近二三十年来儿童概念获得研究的新趋势。

(三)认知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几种趋向:

第一,儿童认知发展由近及远。幼儿凭自己的经验结识事物,往往以自己的见解代替

别人的见解。认知的范围由自身接触的事物扩展至家庭、学校、社会及至世界。

第二,儿童认知发展由表及里。幼儿只结识事物的外部的、直观的表面现象,以后随

着年龄的增长,才结识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三,儿童认知发展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幼儿认知事物由局部到整体,由对事物片面

的结识到比较全面。他们往往先是专注于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以偏概全,逐

渐才干结识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第四,儿童认知发展由浅到深。如幼儿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由表层意义、

功用、再到本质特性,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第五,儿童认知发展由绝对到相对,由自我中心到脱中心化的过程。儿童最初对事物

的结识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观点,不能转换角度或同时从多个角度观测某一

事物,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到了小学末期,通过脱自我中心化才干了解事物的相

对性,才干比较客观地结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幼JL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在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岁前儿童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自一他分化”阶段,把自己作为主体来结识。幼儿

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重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

3.从简朴、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二)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

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前):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作出道德意义上的

判断。

(2)他律道德阶段(四五岁一七八岁):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

意向和动机。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不盲目服从权威,结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

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儿童道德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L.Koh1berg)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

段,共六个阶段(如表3一,5)o

表3-5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引自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儿童道德的发展向着成熟阶段所经历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

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而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三)自立欲求与反抗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婴儿非常乐旨在母亲怀抱中做各种

游戏,可是进入幼儿期就要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能在母亲身边玩耍,把母亲作为

外在需求的安全基地。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限度

的自立发展,并为自己一个人发挥自立的能力而满足和快乐。继而,对周边的事都想当然

地要“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严禁总要用“不”来反抗。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反

抗期.这种现象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紧密联系,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由于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

出现。假如孩子没有什么反抗行为,这多是由于非儿童自身的问题所致,如父母的教育过

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克制而不也许反抗,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从

而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据研究,意志力正常发展的幼儿,有84%经历过反抗期,而意志力薄弱的幼儿中只有

21%经历过反抗期。对成人以后的人格调查发现,在幼儿期通过了反抗期者自主性强,幼

儿时未表现反抗期者,一般在成人以后都有自主性和积极性缺少的倾向。

第三单元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一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L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

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重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

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重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认

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重要特性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

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重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

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

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一、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长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土2个信息单位,研究资料(见表3—6)表白儿童的记忆容

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小学儿童的数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相称。

表3-6各年龄阶段短时记忆广度

被试幼儿初小高小初中大学

2.记忆的重要特点

(1)故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重要方式。

图3-3表白,故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都随儿童的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故意识记开始

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故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故意识记

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识记,当儿童对所要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进行意义加工的

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组织和

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记忆。一

项规定7—15岁儿童在识记同一教材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再现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年龄越

大,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数也越高(7岁的意义识记为28%、10岁为44%、12岁为

45%、15岁为83%),与此相应,机械记忆的百分数随之下降。也有某些儿童由于对所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图3—3无意识记和故意识记的比较

(引自陈千科(3nhyehko),1945)

内容不理解或不够理解,以至长期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方法上,简朴地搬用现成的公式定理,

而看不清其中的道理,这势必影响他们记忆的发展和以后学习的提高。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词的抽象记

忆迅速发展,其增长率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学者的研究表白,在中、小学阶段,直观形象记忆

和词的抽象记忆(涉及具体词和抽象词)都随年龄而发展,但对词的材料识记的增长率比直观

材料增长率要快,五年级以后对意义抽象的词的再现增长率又超过意义具体的词的增长率。

3.记忆策略的运用

儿童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记忆策略是人

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用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

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

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积极运用策略,但通过诱导可以运用;能积极

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下面介绍儿童采用的几种重要策略。

(1)复述(背诵):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

的过程,也是为了达成识记目的而积极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说明,儿童掌握背诵策略是

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者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成85%)。另有研究进

一步说明,9—10岁以前的儿童尚不能很好地积极运用背诵策略来帮助记忆的保持。对不

能自发地进行背诵的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把他们的记忆成绩提高到接近积极背诵的

儿童的水平。

(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

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研究表白,年长

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多地采用归类策略。但不同年龄儿童分类的水平也不同,年龄小的往往

按简朴联想归类,稍大的儿童常以功用关系分类,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按概念进行分类。

②系列化:系列化是把互相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

11,'@+.:漆

一小学生记记

一大班幼儿熬

—»••雪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征询师

方式。小学一年级还不能运用系列化策略,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4.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提高儿童记忆的效果需要以上述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为依据,而记忆的发展又受到社

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促进记忆的发展。

(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儿童的经验丰富,知识增多,认知水平就会相应提高,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会畅通,

从而会促进意义记忆的发展,促进组织策略的运用。

(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

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与言语和思维有密切关系,类别概念和言语发展水平对记忆有重

要影响,所以促进记忆的发展是不能孤立于言语和思维发展之外来进行的。

(3)运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进程

不同年龄阶段各有记忆特点,适应并运用这些特点帮助儿童提高记忆发展水平。如小

学低年级(6口7岁)是掌握策略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最易接受教育条件的影响,及时给

予适宜的指导就能促进儿童从不能积极应用策略过渡到能积极应用策略来进行记忆,从而

缩短过渡性的中间阶段。

(4)编织记忆之网

帮助儿童建立新知识的关系网,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建立新知识同已有知识的联络

网,再引导儿童通过联想建立各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结,形成多通道、多结构、多联结

的知识网,从此连接记忆之树、编织记忆之网。这既有助于记忆的短时再现,也有助于记

忆的巩固和准确性。

(二)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思维获得奔腾发展,其基本特性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

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

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通过童年期就进入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

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限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或三年

级以

下,他们的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作支柱,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在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中,往往是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同时起作用,在两者的互相作用中抽象逻

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是两种思维成分互相渗透,进行消长变化的复杂过程。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在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也存在着具有关键性的转折年龄。一

般认为,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也有研究指出这个重要阶段的出现具

有伸缩性。根据教学条件,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或者延缓到五年级。这里强调了思维发展具

有重要的转折期,规定教育应适应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发掘他们的巨大潜在能力,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2.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性的划分,6岁、7岁―11岁、

岁的小学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其重要思维特点是:

(1)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

响,而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说儿童的结识能力不再由于事物的非本质

特性(如形状、方向、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可以达成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不变性。

(2)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思维活动既可以向一个方向运营,也可以返回,向另一个方向运营。

思维的可逆性活动有两种。第一种是反演(或否认)可逆性,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

幼儿认为香肠形状大于球形状,小学儿童就结识到改变了形状还可以改回来,所以两者仍

然同样大小。这说明儿童对物体的变化已有了可逆推理的能力;第二种是互反可逆性,如

A)B,它的反运算则是BWA,两个运算之间是等值的。

(3)”补偿关系认知

假如把两个相等的胶泥球中的一个压成饼形状,幼儿会认为饼状大于球状,小学儿童

就结识到饼形状虽然比球形状大,但同时它也薄了,所以两者仍然同样。这说明儿童已能

从两个维度的补偿关系上结识事物的不变性了。

思维运算是以某种守恒性为前提的,思维运算的守恒性又与思维活动的可逆性、补偿

关系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新的思维结构形成,使儿童结识事物容易把握本质特性,从而为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推理还必须掌握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等推理规则,童年期儿童具有

了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能力。

(1)类别体系化

类别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类能力,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事实上是将子类

包含到一个更大、更普遍的类中去的过程,这是类包含问题,如图3—4所示:

可以表达为A+A,:B,B+B,:C,C+C,:D,

D

图3—4类别体系化示意图

B

、V\

•150•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像松树(A)、树(B)、植物(C)、生物(D)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呈这种树叉状的类

别从属关系。当儿童理解了大类和子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就可以在各层级类别之间自山地

往复思考。

(2)序列化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序列化重要反映儿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在对称关系中,

序列化的演绎表现为:在A、B、C中,已知A:B、B:C,儿童能推论出A:C的结论;

在不对称关系中,儿童可以根据A〈B、B<C演绎出A<C的结论。

序列化的能力还表现在儿童能将两组相相应的项找出来。如能将图3—5中的人形按

AKBKC1……的高矮序列排出来,将拐杖按A2<B2<C2……的大小序列排出来,尽管它

们原有的系列是混乱的,儿童也能完毕任务。

飞非(SZ

拐杖

图3-5序列化研究图例

(引自田岛信元等《现代心理学①卞卞的〉,福村出版,1988年版)

分类中的类别体系认知和关系认知中的序列化能力都是思维发展具体运算阶段智慧发

展的重大成就,它保证着个体认知活动对分类和关系(序列化)的运算,从而形成童年期

这一思维发展阶段的类和关系的逻辑。但是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还是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

二、童年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

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在上升期,

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在平稳阶段,

识发展的一个平稳过渡期。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

与六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是自我意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在第二个上升期。从而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对内部品

质理解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以上发展阶段的特点说明:就小学阶段整体而言

展的;发展的趋向从具体向抽象概括水平过渡。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限度的提高。

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不是匀速发

批判性提高的表现: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低年级评价

标准具有片面性;高年级的评价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性,并能对自己“一分为一…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

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儿童自我观念的恒常性要到幼儿期末,小学低年级才开始出现,因此小学低年级自我

评价的稳定性较差,到高年级则有明显提高。

总体而言,整个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是从对外显

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过程。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对权威的认知

达蒙(Dg助n)把4--9岁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

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规定,但到阶段后期开始注重服从

权威的实际效果;

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结识到不顺从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也认为服从权威才是对权威的帮助和爱惜的回报;

水平2(9岁以上)结识到对权威服从可以有两种表现一一自觉自愿和被迫。

(二)童年期的社会交往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重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

常重要的途径。小学儿童的同伴经历、与同龄人结合的伙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

性(涉及道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特有的儿童社会中,通过解决个人与

集体之间的矛盾、解决个人与伙伴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和立场,经验协

同和竞争之间的矛盾。他们在这种横向的人际交往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和态度,

使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区分为三个时期:

(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阶段,

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的体验,许多孩子产生陌生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在适

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就成为这个时期的特性。他们的人际

联结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儿童之间的互相关系尚处在薄弱地位。

(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之间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通过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不同个体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分化,他们开始

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

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与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这

个时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他们更注重的是与朋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更

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研究表白,对同伴的依存性

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六年级一直表现上升趋势,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

期。

有人对儿童形成伙伴关系(或团伙)的年龄进行了调查(通过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回

忆),调查结果如图3—6。

人数(%)

50

40

30

图3-6儿童结交朋友的年龄变化趋势

(引自《目义,品L丙教育心理学),于力二}干出版,1981年版)

从图3-6中可以看到小学六年级是儿童开始结成伙伴关系的人数比率最高的时期。

第四单元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分

为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属过渡期,但心理发展特性各有侧重。

一,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特性

少年期是指11岁、12岁到14岁、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称于初中时期。由于这

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重要特点是身心

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特殊变化。

(-)发展加速现象

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身体和

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

。口1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的成长速度都在迅速增长,这叫做

成长加速,性功能迅速成熟叫做成熟加速。总之,作为一代人提早达成成人的成熟标准的

现象叫做发展加速现象。这种现象在40数年前就有学者指出,它是世界性的问题。事实上

近百年以来就已经出现加速发展的苗头。

在此期间,出现青春期缩短现象。乳房发育、体毛发生、变声等第二性特性,以及月

经初潮、遗精现象都提早出现,并在短期间内达成初步成熟,从而形成青春期缩短化的现

状。

由于生长发育加速的不平衡,出现早熟儿(加速儿)和晚熟儿。早熟儿在身体和智力

发展方面比同龄儿童有优势,往往容易在朋友中、在伙伴关系中处在较高的地位。晚熟儿

身体发育相对迟缓而容易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另一方面,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由于

身体加速变化,其体力和体能一时不能适应,又因他们的爱好爱好也常与同龄朋友不一致,

而产生苦恼。男孩子对性功能提早成熟还缺少精神准备,而容易出现不由自主的性冲动。

(-)!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如上所述,这个阶段生理发

育加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

平衡,使得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

为偏差。

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

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规定独

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认为是与经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

由于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少年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假如这些问题不

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也许在情绪情感、性格特性、行为表现等方

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身心症状。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

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逼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

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

(一)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水平,其重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

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

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这就是说,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

1.建立假设和检查假设的能力

初中学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寻求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材料和情景,对

•15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课题进行逻辑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出将会出现的不同结果的也许性。然后再通

过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最后拟定何种也许性是事实。再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

出适宜的现实性结论。他们不断地检查假设,迅速地放弃不对的的假设,及时地建立新的

假设,从而使建立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逐渐提高并趋向成熟。

青年期可以进一步地以个体从未经验过的事项,运用因果关系等逻辑理论构成命题,

建立假说。可以运用逻辑法则和推理建立抽象的问题和命题是认知能力成熟的表现。这个

时期思维者完全可以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的途径,通过一系列

抽象逻辑过程,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抽象逻辑思维的假设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在头

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逻辑运演,形成独立的形式运算体

系。

三段论是人们典型的思维方式。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前提,推导出一个直言命

题结论的演绎推理。这是人们经常运用的重要思维形式。充足条件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