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高二语文阅卷报告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高二语文阅卷报告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高二语文阅卷报告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高二语文阅卷报告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高二语文阅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报告第4题一、原题再现下面的论据放在材料一中【A】和【B】的哪一处更为合适?请选出并说明理由。(4分)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管子认为:“止怒莫若诗。”二、评分标准放在【A】合适(1分),管子的话,说的是诗歌对情绪的净化或作用(1分,答出“诗歌可以止住愤怒”等意思亦可得分),更能支持第二段的分论点(1分),即文学阅读可以使人忘却人生的烦恼,维持心灵的平衡(1分)。如答放在【B】合适,能准确理解出句意的得1分,只分析选【B】的句子与论点关系,不能准确理解句意的0分。三、失分情况1.不分析论据含义。2.脱离文本分析句子与论点关系。3.不分析论据对观点的支持作用。四、满分试卷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2.通过古今中外论说名篇的学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3.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第5题一、原题呈现5.某班级文学社团拟通过《窦娥冤》中【滚绣球】的曲词开展以“如何进行文学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作为社团成员,请你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简要列出发言要点。(6分)【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列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二、参考答案①细读文段,进行意义解读。通过赏析呼告、反问等手法,感受悲愤之情,进挖掘其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市美意义。②注重人物形象的美德感召力量。借助窦娥这一指天厅地、哭诉冤情的形象、引同情与悲悯,激发人们追求正义,坚持良知。③挖掘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唤起共情。通过密娥对黑暗社会不公控诉唤起建设新社会的共情。(6分每点2分)三、评分细则1.每点2分,总括性要点1分,结合《窦娥冤》(滚绣球)曲词分析1分。2.如果总括性要点包含在分析中,也可。四、优秀卷展示五、出现的问题1.不能把握文章主旨,找不准关键信息。2.文章核心概念与信息与题目材料分析脱节,两者建立不起有机关联。3.只是分析《窦娥冤》(滚绣球)曲词内容,或者只答总结性观点。4.审题出现问题,答成如何写发言稿六、教学建议1.阅读信息类文本要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根本。2.加强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准确寻找在观点和事例联系,并恰切表述。3.一定注意答题规范。第8题一、原题呈现8.围绕着“彩笔”,老叶叔叔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梳理。(4分)二、参考答案①梦中得到彩笔,享受通灵般的写作状态带来的最澎湃的快乐。②因为写作成就不能跟人分享而感到疲倦,产生把彩笔送人的念头。③在梦中把彩笔传给少女,感到不舍又释然。④为把彩笔送人而懊恼,明白了通灵般的写作状态才是自己的至爱。三、评分细则平均分:2.52分1.第一条答出刚得到彩笔时“快乐”“欣喜”“激动”“兴奋”“享受”等可得1分。2.第二条答出因写作成就不能与他人分享而“疲倦”“落寞”“孤独”“空虚”等可得1分。3.第三条答出把彩笔传给少女,感到“不舍”“释然”“轻松”“如释重负”等可得1分。4.第四条答出为把彩笔送人而“懊恼”“后悔”或答出“顿悟”真正伟大的文字都存在我们目光无法触及的地方,可得1分。5.只答表示心理的关键词,不结合内容分析,所有答案只给1分。四、优秀试卷展五、存在的问题1.部分同学未围绕“彩笔”概括情节并分析心理变化。2.部分同学只概括了心理,未结合情节分析。3.部分同学把多种心理状态放在一条里概括,答案缺乏层次性。4.部分同学只概括情节未分析心理变化。5.有的同学不会搜寻文本中的心理关键词进行概括。六、教学建议1.训练审题意识,仔细审读题干要求,看清围绕什么方面加以概括。2.强化文本意识,概括心理、情感的变化,注意从原文中提取关键词。3.强调规范答题,分条分点,层次清晰。第9题一、原题呈现这篇小说的叙事引人入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参考答案9.①叙述视角新颖独特。小说有两个“我”,一个是整体故事的讲述者,一个是主体故事“传彩笔”的讲述者,这种故事套故事的新颖构思使小说免于平淡。②故事情节起伏曲折。从梦中得笔到领悟梦境,从享受用彩笔写作到心生厌倦再到送出彩笔,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③虚构梦境与真实生活交替穿插。小说穿插奇幻的梦境,以魔幻情境反映现实主题,想象奇妙而引人人胜。④叙述语言生动传神且情感意蕴丰富。如描绘用彩笔写作的状态时,语言空灵优美且情感充沛,富有浪漫气息,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三、评分标准1.阅卷比较宽松,尽量找点给得分,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2.第一条分开回答第一人称和故事套故事,可分别得2分。3.梳理情节详细可得2分。4.写“虚实结合”“想象”“虚写”“梦境”等并分析可得2分。5.语言优美、诗意、浪漫可得2分。6.回答设置悬念并恰当分析可得2分。7.回答线索、倒叙、插叙、留白结尾等不得分。四、问题分析1.文不对题,没有从叙事艺术的角度作答。2.叙述人称角度不理解,不能精准作答。3.缺少对手法的提炼总结。4.叙述顺序概念不明确,答插叙、补叙。5.从写作内容的角度答题。6.小说线索的概念不清晰,从线索角度作答。五、教学建议1.对基础年级落实关于文体的知识,训练答题角度和思路。2.理解基本概念,避免分析和概念不对应。3.引导学生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认真审题,避免答非所问,胡乱分析。4.规范答题,要点先行,分条答题,避免一大段呈现。13题阅卷报告一、评分标准13(1)“但”“简要易行”“治”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①“但”译为“只要”“只”“仅”“仅仅”均可。②“简要易行”译为“简明扼要、容易做到”,如译为“简单重要、容易施行”也可。③“治”译为“做”。④只要三个词语翻译正确,句意大体通顺即可给满分。如三个词语翻译正确,而句意有严重不通者,则扣1分。13(2)“封”“肆”“阙”“焉”各1分。①“封”名词活用做动词,译为“将(把)……作为边境”“使……成为边境”均可②“肆”译为“扩张”“扩大”“扩展”等均可。③“阙”译为“削减”“侵损”“损害”或翻译为使动用法“使……减损”均可。④“焉”译为“从哪里”“怎么(能)”均可。二、主要问题1.缺乏语境分析,导致整体句意严重不通。2.常见文言词翻译不正确或漏译,如“但”翻译为“但是”。3.对学过的课文较为陌生,多个重点词语翻译错误。三、教学建议1.高度重视课本文言文学习,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熟记背诵。2.指导学生把握文言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能。3.强化语境分析训练,经常性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推敲词义,并不断丰富文言积累。第14题一、原题呈现14.苏轼被贬黄州后心胸依然十分豁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3分)参考答案:(1)因为贬谪而有闲暇闭门静修而庆幸。(2)虽然经济拮据,但依然胸无挂碍。(3)寄情山水,迅速融入当地生活。二、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重点在于通过梳理文章脉络,筛选文中表现苏轼被贬黄州后仍然十分豁达的具体事例,然后归纳概括其具体表现。三、评分标准1.基本参照答案三个要点评分,一是苏轼被贬黄州后锻炼身体、休养身心并乐在其中;二是虽然经济拮据,但是仍旧宴请朋友,心无挂碍,表现了其积极乐观、心无忧虑的一面;三是寄情山水,游山玩水,迅速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一条一分。如学生答题有接近答案,也酌情给分。2.学生只答具体事例,不概括的,原则上两条给1分;答出具体事例,只写“表达了苏轼的豁达”不得分。3.照抄原文的不得分,虽照抄原文但是结合原文答出要点的每条给1分。4.学生答“读书”“作画”“饮酒”“给秦观写信”等笼统要点,均不得分。四、典型错误1.不分条,书写潦草,找不到得分点。2.照抄原文,不会概括答案要点。3.要点不会分层,两条或者三条回答的都是一个得分点;或者列举具体事件,不能提炼概括。4.关键词句理解有误,如“至时别作经画”,理解为“画画”。五、教学建议1.梳理文脉意识。通过梳理文脉筛选文章相关内容,抓住议论抒情性句子然后准确概括要点。2.文本理解概括意识。准确理解并概括,为非照抄原文。3.要点前置意识。4.规范作答意识。要分层分条规范作答。5.卷面书写美观意识。第16题一、原题呈现16.简要赏析颈联的妙处。二、标准答案16.(1)意境宏阔:翱翔的鹰隼掠岸而去,大鱼从水中腾跃而出,从天空到水面,意境宏阔壮丽。(2)用词精炼:“掠”“凌”凸显了俊鹘飞行之快,大鱼腾跃之高,展现动态美。(3)寓意深远:俊鹘横飞,大鱼腾跃,借物抒怀,寄托了诗人的壮志与情怀。三、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简要赏析颈联的妙处”考察考生对诗句的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在审题时还需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简要赏析妙处”,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结合颈联,答出术语,并结合诗句分析。四、评分细则1.按照标准答案评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每个要点,术语1分,分析2分。2.翻译出诗句大意可得2分,答出情感1分。3.诗歌术语,“借物喻人”“由远及近”“由上及下”都算对,答出“用典”“夸张”“比喻”“拟人”“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动静结合”等都不对。4.错答成颔联、尾联的,得0分。五、典型错误1.不结合文本分析,罗列术语;2.答非所问,分不清颔联、颈联;3.情感分析不准确,大部分只分析到喜悦,或者是情感指向错误为思乡、追求自由等;4.赏析颈联的妙处,过多分析结构,分析上下文,比如:承上启下、铺垫等六、教学建议1.加强诗歌必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分清楚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注意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注意掌握诗歌一些术语。2.强化规范,书写和答题。书写要认真,不连笔。学会分条答题,将要点置前。3.强化文本意识,真正去读懂诗歌。诗词鉴赏的第一层次是解“言”。在诵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准确地理解诗词中字词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次是明“象”,把握诗词鉴赏的钥匙——“意象”。第三层次是悟“意”。4.关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状态,有“未理解”状态、“半理解”状态、“全理解”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及古诗词的不同特点,进行强化训练,抓意象、明意境、找诗眼、解标题、析情感、探意蕴、辨手法,综合分析诗歌鉴赏的各个要素,进而深入解读。第17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文课上,老师举例说明在议论时使用比喻可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如:苏洵《六国论》中,六国的后人将先人筚路蓝缕获得的国土割让给秦国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国费尽心思搜刮的钱财为何却“”。(2)学习《论语·述而》中“君子坦荡荡”一句时,小刚联想到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两句既写出他与司马光私交甚笃,又直陈分歧所在。(3)有人说,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是栖于“舟”上的。杜甫《登岳阳楼》中“”一句借舟抒情,舟中装载的是他沉甸甸的人生;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一句中的孤舟则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参考答案:(1)如弃草芥弃之如泥沙(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3)老病有孤舟着我扁舟一叶参考标准卷样式:典型错误问题:1.识记不准确,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问题:如“窃以为”写成“私以为”,“议事”写成“遇事”,“扁舟”写成“轻舟”“偏舟”“篇舟”,“游处”写成“友处”,“合”写成“和”,“芥”写成“莽”或“荠”等。第(2)小题出现的错误最多,或是句子错误,或是漏掉或是添加字词(“游处”“处”字漏掉,句末加“矣”“也”)2.句子词语交叉:如“窃以为”句与“重念”句子混淆。3.横线处填两句的教学建议:1.加强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梳理,尤其关注注释,理解句意,吃透情境。提高背诵的精准度,避免出现空题和错误。2.强化易错字训练,对关键字可采用挖空过关的形式进行巩固,高一高二要夯实基础。3.强化语境审题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准确把握语境的要义及题干的关键词。4.强化书写规范意识,平时要求书写清楚,不连笔,不潦草。第19题一、原题呈现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二、参考答案19.A真正难的是去月球背面采样返回B月背也是通信(通讯)盲区(4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三、评分细则①关键词错不得分②超字数扣一分,若两个都超字数只扣一分③要点一关键词“难”“月球背面采样”’;要点二关键词“通信(通讯)盲区”四、问题卷展示①关键词错误。②缺少关键词。③不联系文本语境,脱离上下文。④胡乱作答,缺少逻辑性。五、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重视上下文语境,加强在语境中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缺失信息的能力训练。2.准确把握语境信息,加强语段信息的分层、概括、逻辑分析能力,提升文段阅读理解分析能力。3.重视语言表达,合理准确使用关键词语,体现前后之间的照应衔接,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把握陈述对象。第20题一、原题呈现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参考答案20.①这是人类首次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②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4分。每处2分,序号对1分,改对1分)三、评分标准①必须写修改后的句子;②序号与修改各自得分1+1;③既把怎么改写上,也把改后句子写上的,正常给分。④要点一,设置较为明确,按照答案评阅即可;要点二,若补充的宾语为“空白”“空缺”都给分,若为“漏洞”“盲区”等不给分,不符合语境信息。四、答题情况①审题错误②未按要求作答。③用词不当④错别字,序号书写不规范、辨识不清。⑤内容缺失,不在答题区间五、教学建议①重视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要复习到位,遵守病句修改原则:原意要保、改法要巧、改动要少、越简越好。②语境意识,比如第④处的修改,从语境看,前面用词为“填补”,后面对应的宾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重大意义方面的词语,比如“空白”,如果答成“盲区”“漏洞”等,看似搭配合适,但不符合语境要求。第21题一、参考答案21.用生活中借助另一面镜子中转光线来看清自己的背面作比,说明鹊桥中继星的数据传输中继作用;用常见的现象阐释深奥的科学原理,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4分。手法使用2分,效果2分)二、阅卷标准手法使用角度:写出中继卫星比作镜子得1分,写出中继卫星作用得1分效果角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奥的道理简单化”写出答案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三、出现问题1.答题不规范,答题角度“使用”、“效果”分条不明确2.多数同学不分角度不分条3、多数同学只答出中继卫星比作镜子,没有答出中继卫星作用,得1分4书写混乱潦草,勾画严重四、教学建议1、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各种常用文学手法的区别,掌握各种常见手法的构成作用及效果。2、注意强调答题的规范性,注意分条角度要明确清晰。3、注意日常教学中对书写的要求。作文解析及评分细则一、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AI等软件助手写作,既方便又快捷。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试题分析材料有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AI等软件助手写作,既方便又快捷。第二句话是由此引发的思考:我们是否还需要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呢?材料意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不仅要对材料问题回答“是”还是“否”,更重要的是要谈人对“选择AI等软件助手写作”、“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的认识和思考。作文核心是要分析人还需要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的原因、意义。材料的具体背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作文论点要合乎这个具体情境,受到此任务的约束。学生应深入思考的问题:软件写作有其优势,也有明显的不足,甚至若过度依赖则会产生大量问题;何为创作,焚膏继晷地创作的原因、意义;人如何对待AI等软件助手……三、评阅标准(一)评阅标准切题立意:需要我们人类自己创作,阐述AI等软件助手写作的好处,但弊大于利,过度依赖更不好,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创作,焚膏继晷、苦思冥想的创作大有好处,人们更要要充分发挥自己创作的作用与意义。注意:立意不唯一,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学生如果说不需要自己创作,更需要智能软件写作,则属于不切题立意。(二)等级标准一类卷(54-60)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并抓住材料关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合理论证,有理有据,思维缜密,有思辨力。语言顺畅,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情感饱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具体情况:既能分析智能创作的缺点,又能对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的原因与意义有切题的、深刻的、大比重的阐释与分析。要勇于打高分。(10-15%)二类卷(48-53)能立足作文材料,较为合理地理解材料内涵,能抓住材料关键,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并进行相对合理的论证,语言顺畅,结构清晰,内容完整,书写清晰,卷面较为规范,有思辨意识。具体情况:能分析智能创作的缺点,又能对焚膏继晷、苦思冥想地创作的原因与意义有阐释与分析,但二者基本对半分析,或者行文之间仅仅罗列二者不去思考构建二者的关联。(35%)三类卷(40-47)能立足于材料立意,能准确理解其意思,能有基本合理的角度对其进行辨析和论证,体现材料的基本精神。语言基本通顺,内容相对完整,基本完成写作任务。(45%)具体情况:能够把握基本观点,但阐释分析时倾向于坚持智能/软件创作或者重点谈及了如何进行创作四类卷及以下(40以下)未能就材料中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或对材料中的观点,解读不够准确全面,理解和思考较为肤浅,甚至错误解读。在语言表达和思维力方面存在欠缺。写作能力较弱,各类问题较多,甚至较严重。具体情况:1.只谈“AI”的优缺点,不涉及创作;答非所问,谈AI不会替代人类;人工智能,人类共同发展;科技与创作;创新与创作2.完全脱离情境材料,不是在谈论智能/AI写作与创作,而是谈及了“创新”“实践”“实干”“科技”“独创”四、具体细则1.没有标题扣2分。2.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3.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800-600字,38-43分;600-400字,25-30分;400-100字的,15分左右;100字以下,5-10分。4.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四类文中酌情赋分。5.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五、特别注意1,学生作文标题存在两个问题:(1)标题套用对称形式,为了对称而拗口。(2)标题与后文所写内容脱节。2.一定要按照所给比例打分,要拉开差距,让写作好的同学得高分,让写作欠佳的同学积极向优秀学习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阅卷报告第4题【原题呈现】材料一使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请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参考答案】①使用比喻论证,把作家把握细节比作渔夫叉鱼,细节鲜活如同鱼水淋淋,使观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②使用对比论证,把不同水准的作家对细节的选择加以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使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每种论证方法的构成1分,论证效果1分。1.比喻论证构成比喻论证的本体和喻体1分,即“把作家把握细节比作渔夫叉鱼”;论证效果1分,答出“生动形象”或“浅显易懂”即可给1分。如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给1分。2.对比论证构成对比的双方1分,即“好作家”与“一般作家”对细节的描写,或者“不同水准的作家对细节的选择”;论证效果1分,答出“使观点更鲜明”或“更有说服力”即可给1分。如答“更加突出了细节真实性的重要性”给1分。【问题呈现】1.分析不到位。比喻的本体喻体、对比的双方分析模糊或错误。2.基础不扎实。对两种论证方法相应的论证效果表述不准,术语不明确。3.概念不清晰。比喻论证、比喻修辞区分不清。4.分析不对应。两种论证方法在文本中的体现分析错误。5.文本分析缺失。只回答两种论证方法的笼统效果,没有文本分析。6.答案表述不条理,两种论证方法混在一起回答,要点不清晰。【优秀答卷】【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论证方法、论证方式、修辞手法等概念的内涵要厘清,效果要明确,分类要掌握,运用要灵活。2.理论与实践结合。要学会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到具体的文本、具体的语境中,学以致用,以用促学。3.强化答题规范。答案分条表述,做到有层次,有条理;书写认真工整。第5题一、原题重现:5.下面是小说《阿Q正传》的选段,请根据材料内容评析划线部分的细节描写。(6分)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二、参考答案:①“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真实、准确地描写出第一次拿笔的阿Q控制不好笔的情形,来源于生活,能够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②“一抖一抖”“画成瓜子模样”,动作细小,场景细致,使小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③阿Q画圆而未圆,蕴含着丰厚的意义,表现了阿Q精神麻木、愚昧无知的同时,又包含着作者辛辣的讽刺。(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阅卷标准1.真实、准确地描写出阿Q第一次拿笔控制不好笔的情形。(1分)来源于生活,能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1分)补充细则:对原材料的分析(拿笔控制不好笔的情形)1分;只要答出真实、准确、现场感、唤起读者体验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2.动作细小,场景细致,使小说具有真实感(1分);增强小说的生动性(1分)。补充细则:细小、细致、细微,强调出动作的“细”得1分;真实感、生动性,让人感动答出其一即可得1分。3.蕴含着丰厚的意义(意蕴丰厚/富有隐喻性)(1分);表现了阿Q精神麻木愚昧无知的同时,又包含着作者辛辣的讽刺(1分)。补充细则:答出蕴含着丰厚的意义、意蕴丰富、富有隐喻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无尽的意义,内蕴丰饶其一即可得1分;答出人物形象特点,表现了阿Q精神麻木愚昧无知的形象得1分。四、满分答案:5分答案五、存在问题:1.不分条,写成一段文字。2.审题不清,答成句子含义、赏析句子、作用题3.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错误。4.个别同学答错位置。六、教学建议:1.注重审题,“根据材料内容评析划线部分的细节描写”,答案应由材料内容和划线部分构成,要完整。2.学会梳理文本,抓住关键信息。从原文提取与“细节”有关的信息,结合对划线句的分析,要有理有据,整合答案。3.答案要条理,分条作答。4.重视整本书阅读,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要概括准确。第8题【原题呈现】小说指导结尾部分才交代苏步谦决定让老师朱丹斧题写匾额,但前文已为此作了多处铺垫,请概括其中四处。(4分)【参考答案】①朱丹斧书法自成面目,尤善写擘窠大字;②苏步谦不想题匾,但又不想伤了同学感情,进退维谷;③苏步谦提前准备好了让朱丹斧题字的笔墨;④苏步谦请求老师写个帖式;⑤苏步谦慨叹“先生之字”,他“这辈子是学不到了”。【补充答案】①朱丹斧认为苏步谦不是书坛高手,写匾不够格。②苏步谦认为自己的字体是邯郸学步,没什么进步。③苏步谦在朱丹斧写完三个大字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评分细则】1.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给满分。2.如果缺乏概括,摘抄原文,只要表达完整,也算正确。3.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问题呈现】1.简单引用文本,缺乏概括分析。2.答题的切入角度错误,多从尊文入手分析。3.答题不规范,不分条,不清晰。4.大段引用原文,使用省略号,不够精准。5.文本信息梳理错误或理解错误。【备考建议】1.培养锻炼概括分析情节的能力。对情节的精准概括是答题的基础。2.培养阅读理解文本时抓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并据此确定答题角度的能力。3.加强文本理解能力,养成回文本快速准确检索信息的能力。4.加强答题规范,要分条陈述,书写工整认真。第9题阅卷报告一、问题重现9.班级开展针对这篇小说的续写方案讨论活动,同学们形成了甲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甲】朱丹斧同意了苏步谦的请求,并补写了落款;【乙】朱丹斧回绝了苏步谦的请求,决定另寻他人题字。你赞同哪一种方案?请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6分)二、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想要回答好这一问题,除从人物和情节上寻找合理性外,需要重点解决一下问题:同意甲方案,需要解决朱丹斧同意题名与不慕名利、坚持原则的人物形象间的矛盾,为方案寻找合理解释。同意乙方案,需要解决如何避免江天阁被亵渎这一现实问题。(一)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甲方案。理由:①避免市长再找其他官员题字,保证江天阁的文化品质;②体谅学生的难处,被其真诚打动,想帮助学生;③自身也是书法大家,书法具有很高的水平。示例二:赞同乙方案。理由:①坚持原则,维护自己不在阁上题一字的规矩;②他具有文操守,不慕虚名:③对于题匾,他己反复考虑了目标人选:④他主持设计、监造江天阁再中他题匾,可能惹人非议。(二)评分细则(1)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缺少“赞同甲(乙)方案”扣1分,回答“赞同一(二)方案”扣1分,不分条作答视为1条答案,最多得2分。(2)同意甲方案,从江天阁(其他官员)、学生、本人角度组织答案即可。(3)同意乙方案,从原则、操守、人选、非议角度组织答案即可。(4)从人物、情节、主题角度组织答案亦可,但要注意:①从人物角度,同意甲方案,认为朱丹斧通情达理不得分。②从情节角度,同意甲方案,关注避免其他官员题字、体谅学生等情节;同意乙方案,关注自立规矩、后续人选等情节的照应与发展。③从主题角度,同意甲方案,旨在平衡情感与工作,拒绝附炎趋势;同意乙方案,旨在师承,坚持操守。三、优秀答卷(一)平均得分:3.2(二)优秀答卷四、主要问题1.不理解文中情感与工作的矛盾纠结。2.赞同乙方案,却不能为题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3.思路不清,要点重复。4.不分条作答。5.书写潦草,乱涂乱抹。五、教学建议1.加强阅读,增加对生活阅历的认知。2.细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关键问题点。3.加强开放性问题作答建模训练。4.规范作答,认真书写,分条作答。第13(1)题阅卷报告【原题呈现】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微韩信,孰足以及此?谓存勖为将帅之才,非虚加之矣。(4分)【参考答案】(1)如果不是韩信,谁能达到这种程度呢?说李存勖有将帅之才,不是凭空加给他的啊。(4分。“微”“足以”“为”“虚加”各1分)【评分细则】每句1分,共4分。抓住每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赋分(“微”“足以”“为”“虚加”),这些词语每翻译错一个扣1分。如果这些词语翻译正确,每个分句中的其它词语翻译错误而导致该句意思严重不通,则该句不得分。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足以:能、能够。为:有、是。虚加:凭空加给、妄加、白白地加、没有根据地加、胡乱地加等。【主要问题】1.缺乏根据文境推敲词义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字词翻译严重背离文境。如将“微”翻译为“小小”“区区”“卑微”“稍微”等。2.完全不翻译或只翻译部分句子,抄写原题中的文言文句子,如“虚加”不翻译。3.书写潦草,字迹不清,卷面太差。【教学建议】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课内文言文涉及到的重点词义要完全掌握。2、强化根据语境推敲词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增强翻译的准确性。第13(2)题阅卷报告原题呈现:13.(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4分)一、阅卷标准:“矜愍”1分,翻译为“怜悯”“怜恤”“可怜”均可得分;“听”1分,翻译为“听任”“准许”“应许”“顺从”均可得分,翻译为“听从”“满足”等词语不得分;“庶”1分,翻译为“希望”;整体句意1分。优秀试卷:翻译准确,得分点清晰,卷面整洁。二、存在问题:1.重点实词翻译不对,丢分严重。上面考生“听”“庶”皆翻译不准确。上面考生“庶”翻译不准确。2.句子整体翻译错误百出,无法得分。教学建议1.加强日常教学的落实,文言文的字斟句酌尤为重要,重点实词的翻译务必要准确;2.课后多复习,重点篇目既要背诵,也要准确翻译。第14题【原题呈现】14.王夫之强调李存勖“固将帅之才也”,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14.①以严法练兵;②让士兵高唱曲子词激励士气;③面对内乱仍然决计东进。(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此题答案要点明确,每点1分,大致意思对,即可得分。①以严法练兵;(1分)②让士兵高唱曲子词激励士气;(1分)③面对内乱仍然决计东进。(1分)【阅卷问题】类型一:只概括材料二未涉及材料一类型二:未概括事实,总结人物品质类型三:抄录原文,未进行概括类型四:概括要点不突出优秀样卷:【教学建议】1.强调读文意识和认真书写意识。2.注重加强答题规范引导,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全面准确答题。3.准确审题,抓住题干中关键词,确定答题方向、角度。第16题阅卷报告【原题呈现】16.此诗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6.①前两联渲染浓郁的春天气息,营造欢愉的氛围,为下联写落寞、消沉的心境作了有力反衬;②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和诸事不乐的苦闷心情,为尾联写对友人的“苦忆”作了衬托。(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第一点,只要答出景与情的衬托关系(或者乐景衬哀情),并简要分析即可得2分。第二点,答出诗人境况对苦忆或苦闷情感的衬托即可得2分。补充:若学生从诗人自身处境与友人处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衬托关系这一角度答题,答案组织合理,亦可得分。【出现问题】①书写不规范,答非所问。②衬托手法分析不全面,此处至少分析两处衬托。③分析全面,景物与情感具体。④分析全面,景物与情感关系得当。【教学建议】1.重视诗歌的必备知识,包括一些基本的手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抓住诗中关键信息理解,如景与境、注释等。2.注意诗歌整体的感情倾向(诗人自己、诗人对友人),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诗歌。3.注意答题规范,按照题目要求作答。第16题阅卷报告一、正确答案:(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二、答题情况1、前两题正答率较高,第三题错答为“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特多。2、错别字较多,第一句“蓬门”的“蓬”写错为“篷”。第二句背错句子,“木之天”写成“木之性”或“天之木”;“致其性”的“致”写成“至”;“尔”写成“耳”或直接没写。第三句,“堑”写错的很多。教学建议:1、背诵的篇目字字过关,防止写错别字。2、在理解句义的前提下背诵课文。第18、20题阅卷报告18题:【答案】绵绵不绝(经久不衰)/举世闻名(名扬四海、闻名天下、远近闻名、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记忆犹新(铭记于心、刻骨铭心、念念不忘)【主要问题】本题得分不均衡,得分率不高。主要问题有:①成语与语境不符:第一空写成“蓬勃向上”“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等。第三个空应填“记忆犹新”,很多学生写成“历历在目”。②成语错别字较多:如“记忆犹新”写成“记忆犹深”“记忆尤深”“记意由新”“记忆忧新”等,还有的写“心弛神往”“闻名暇迩”“闻名瑕迩”“闻名遐尔”“彬彬如生”“徐徐如生”“发阳光大”泽泽乐道“无语伦比”“心心向荣”等等。这些错字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③成语与下文构成语病:第一个空,下文的中心词是“生命力”,所填词语如“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等,与下文就构成了语意重复。④把二字词语和日常词组当成成语。⑤一空写多个近义成语。总之,本题参考答案所给的成语是最符合语境的,有些近义成语可能也较为恰当,但总体不如参考答案。学生语言表达总体还是有所欠缺,用语力求准确、恰当、生动明了为好。另外学生成语词汇量有待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应当重视。20题:【答案】这首诗巧妙地把美丽的传说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意境优美,读之甚至还有音乐感,仿佛耳边萦绕着幽婉的箫声。【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言文字运用题里的句式变换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有力。这是一个常规题型,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句式的能力。【主要问题】①读不懂题意,认为长变短句就是把字数多的句子改成字数少的句子。很长的句子,改完成变成只有几个字的句子。或者审题不周,把长句变成长句。②读不懂句意,相当多的学生不理解”读之“的意思,认为”读之“是一种文体作品。不会分析句子成分。③改后上下句不联贯。这句话本身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学生改后的句子表达较为混乱。句子的逻辑顺序是先技巧内容后表达效果,最后谈读感。④不会能灵活使用动词,改成的句子主语重复,表达累赘。第21题阅卷报告一、原题呈现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①人们在吃夜宵时,②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以及高蛋白食品,③营养无法消耗,④加强肠胃负担,⑤易给肠胃造成伤害。二、参考答案②修改为: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④修改为:增加肠胃负担三、评分细则1.仅指出序号,但修改有误可以给序号分。2.必须按照提示“修改为”改写句子,不能表述为修改某个词语。3.②句改为“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以及其他高蛋白食品”或“以肉、蛋、奶为代表的高蛋白食品”判为正确。删除“肉、蛋、奶”或者删除“高蛋白食品”判为错误。4.④句“增加/加重肠胃负担”正确,“增大、增强、增重、加剧、加大、加强”等错误。修改添加副词“会增加肠胃负担”、连词“从而增加肠胃负担”均判为正确。四、满分卷五、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不知道修改病句。2.修改不规范,未按照“修改为”人提示要求修改句子。3.能找到有语病的句子,错误不会修改。4.对语病类型不熟悉,找不到准确的病因,多修改。三、序号和修改的句子不对应。四、错别字。六、教学设计1.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并能准确判断并进行修改。2.了解语病修改方法,遵守病句修改原则:不改变原意,改动尽量要少,越简越好,选择最适合的修改方法。3.加强病句这种常规语言运用题型的训练。第22题评分细则【原题呈现】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甲:却隐藏着危害健康的诸多因素乙:就直接休息了(或:不再运动)丙:从健康吃夜宵、少吃夜宵做起【评分细则】每空2分,总分6分。①甲处只要答出“危害健康/危险也在来临/问题也随之产生”等意思即可得2分。②乙处只要答出“直接休息/不再运动/缺乏运动”等意思即可得2分。若答成“不做剧烈的/大量的运动”得1分。③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