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JXXXXX—202XDB32/TXXXX—202X Standardforconfigurationandmaintenanceofmunicipalsolidwasteclassificationequipment(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前言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苏建科〔2022〕14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于XXXX年XX月XX日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设施;5.收运车辆;6.转运设施;7.处理处置设施。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徐州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地址:徐州市云龙区民主南路62号;邮政编码:2210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88号江苏建设大厦8楼;邮政编码:210036)。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徐州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无锡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徐州慧博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目次TOC\o"1-3"\h\u295011总则 制定说明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与维护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TOC\o"1-3"\h\u254941总则 33225814收集设施 34265924.1一般规定 34289174.2住宅区 36274904.3机关企事业单位 37167124.5公共场所、公共区域 3875525收集运输车辆 4199315.1一般规定 41189495.2有害垃圾收运车辆 4161965.4大件垃圾收运车辆 41262405.5装修垃圾收运车辆 41286126转运设施 42234076.1一般规定 4256876.2垃圾转运站 42286576.3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42312966.4有害垃圾贮存场所 43132666.5大件垃圾分拣中心 43247836.6装修垃圾转运设施 44253907处理处置设施 45155487.1一般规定 45225317.2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45288087.3生活垃圾填埋设施 45
1总则1.0.1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建城管〔2021〕152号)的要求,到2025年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目前全省缺乏统一的配置标准和有效的维护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对已建成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尚未形成针对性的运行和维护标准。因此,亟需制定可指导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与维护的标准。1.0.2本条规定了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城镇地区范围内的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车站、码头、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广场、文体中心及其他涉及垃圾分类的场景,参照本标准执行。经济发达的农村范围内涉及垃圾分类的场景也可参照执行。
4收集设施4.1一般规定4.1.1不同的垃圾收集设施的类型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垃圾投放需求。本标准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确定垃圾收集设施为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收集点,其中垃圾收集点型式包括垃圾收集房(亭)、垃圾收集容器等。4.1.3生活垃圾分类储存设备或场所的设置,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频次密切相关。垃圾收集房(亭)所需建筑面积和垃圾收集容器设置的数量应根据其服务范围和清运频次确定。对于无需日产日清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应考虑其暂存需求。垃圾收集设施的投放口高度是满足垃圾投放的措施。垃圾收集房(亭)投放口高度需综合考虑垃圾收集容器高度以及人体肩高确定,高度宜为1
m~1.2m。4.1.5从提升建设水平和防止二次污染的角度,明确了生活垃圾收集房(亭)面积、地面、给排水、除臭、遮雨、通风方面的建设要求。1鉴于生活垃圾收集房(亭)的占地与垃圾分类类别、服务区域垃圾清运量等功能相关,占地面积指标不宜强制规定,因此本标准仅做定性规定。垃圾收集容器放置所需的建筑面积应考虑以下因素:1)根据服务人口及分类收集水平测算生活垃圾分类清运量;2)根据收集容器选用的规格、不同分类垃圾容重、收运频次测算分类收集容器数量;3)按单个收集容器放置和可回收物暂存面积确定生活垃圾收集房(亭)的建筑面积。3通风措施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除臭措施除采用芳香剂、喷药除臭外,还可采用臭氧发生器等除臭系统。4垃圾收集房(亭)的给水方式、水量应根据其所需求的日常用水量确定;生活垃圾收集房(亭)产生的污水应设置污水导排沟(管)及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垃圾收集房(亭)应配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5垃圾收集房(亭)的公示牌应包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亭)分类收运、开放时间等内容,方便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亭)各类垃圾的收运时间和开放时段等信息。垃圾收集房(亭)的作业时间应综合考虑垃圾收集量、交通高峰、居民作息时间、居民投放垃圾习惯等因素,并与垃圾收运的时间相衔接,使收集房(亭)的作业时间固定,并在收集房(亭)外明显位置对外公示。4.1.6通常情况下,垃圾产生量较大的类别,该类别的垃圾收集容器应配置更多,以此类推。垃圾收集房(亭)需保证两次收运期间有足够的对应各类生活垃圾类别的收集容器,避免因某类收集容器配备不足而出现大量散包垃圾落地的现象,影响环境卫生。4.1.7垃圾收集设施的维护保养应遵循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备技术参数的相关要求。同时,对通风除臭、消防设施、分类标志等也应根据相应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检修更新,保持设施功能完好、标志清晰。4.2住宅区4.2.2垃圾收集设施普遍存在的选址难、建设难、建设资金配套不到位等问题。新建住宅区采用收集房,相对于其他的垃圾收集设施面积较大可满足不同类型垃圾收集(暂存)的需求,便于管理且外形较为美观。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升,分类收集房更能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有害垃圾产生量较小,为方便收集与管理,宜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废旧衣(织)物产生量较大,并且有一个独立的回收体系,具备单独设置的条件,因此因废旧衣(织)物收集箱(房)应单独设置。4.2.3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以便于垃圾的收集和投放,同时也要避免垃圾收集点面积过大,根据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习性等采取具体的垃圾收集点形式。收集点布局设置时,在一定的收运频次下,应根据建筑密度、住宅类别,兼顾服务半径的需要,布置收集点及点位的收集容器数量。根据《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规定,城镇住宅小区的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应小于或等于120m。4.2.4住宅区垃圾收集点单个面积,应根据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及其生活习惯所产生垃圾量,以及根据收集频次、垃圾种类等确定收集容器容积,统筹考虑进行确定。住宅区收集点的占地面积和该点位布置的收集容器种类和数量有关。本条按一个收集点位至少放置四个垃圾收集容器来规定收集点的最小占地面积,主要用于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点或暂存场所应根据分类方式放置分类收集容器,垃圾收集容器必须满足需要。4.2.6随着生活垃圾细化分类工作的发展,为集约合理利用收集点占地面积,在面积和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在收集点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暂存场所,并按需进行细化。新建住宅区还可设置可回收物定期收集点,如利用小区会所、物业管理处所在地、住宅区花园等,以开展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在物业用房等公共房间,可设置单独的可回收物收集间,用于存放高价值的可回收物。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为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投放频率低,在日常生活垃圾中产生量最少。可在收集点内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虽然投放量少,管理不当易造成泄漏或污染。在面积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照电池、灯管、家用化学品等不同种类分隔设置,必要时可设专人进行收集和分拣处理。4.2.7为完善垃圾分类,做到应收尽收,考虑到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的产生频率,规定了场地条件有限、规模较小的已建住宅区,可设置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同时周边应设置围栏或围墙等遮挡措施以防止装修垃圾飞散影响周边环境。装修垃圾收集点的地面应硬化处理以防止污水渗入地面。装修垃圾通常产生量比较大,需要转运车辆进入收集点内收运,场地应满足车辆运输和回转要求。为便于管理,大件垃圾收集点宜与装修垃圾收集点合并设置,并设置隔档防止两类垃圾混合增加收运难度。4.2.8为保证收集房(亭)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避免垃圾满溢导致的细菌滋生、疾病传播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垃圾收集容器应保持密闭,不得满溢。4.3机关企事业单位4.3.1本标准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和企业等用地性质内的办公场所。产生大量厨余垃圾的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4.4执行。茶水间易产生茶叶渣、咖啡渣等厨余垃圾,为防止混投,茶水间应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餐厨垃圾通常产生量较大,数量较为集中,油脂含量和盐分较高,应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4.3.3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收集点配置收集容器的类型不同,教学区收集点配置的主要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至少设置1处即可;生活区收集点应配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至少设置1处。目前大中专院校学生网络购物占比较大,快递包装盒数量较多,可回收物收集容器难以满足需求,宜单独设置可回收物收集点。4.3.4机关企事业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以其他垃圾为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只有少量产生,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容器数量可适当减少,但应至少设置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集中存放场所,集中办公的单位为集约用地,可合并设置收集容器,共同使用。4.3.5学校的实验科研区废弃化学品收集设施应在明显位置应粘贴标签,标明废物形态、主要成分及性质等信息,每次存放都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危险废物定点存放并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警示标识,指定专人负责,避免遭他人盗用或意外泄漏而造成危害。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记和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等。医疗废物存放场所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4.5公共场所、公共区域4.5.1本标准中公共场所是指住宿交际场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洗浴美容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文化娱乐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游乐场所(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文化交流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购物场所(商场(店)、书店),就诊交通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共七大类二十八种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类场所,以及道路、广场绿地、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第1款中所列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产生的垃圾量较大,主要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应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设置对应的垃圾收集容器;第2款中所列区域处人流量较大,且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垃圾量较小,以其他垃圾为主,少量可回收物,宜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第3款中所列场所客房内以出差、旅游人员为主,产生垃圾量较大,以其他垃圾为主,可回收物较少,几乎无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应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第4款中所列交通场所应在茶水间等区域除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外,还有少量茶叶渣、果皮等厨余垃圾,故应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而安检口通常会有危险物品被检出,不可携带进入火车站、客运站、机场,因此宜在安检口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第5款中“具备条件的公共场所”是指具备空间较大、经济条件允许等条件,为提高回收效率,减少二次分拣,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宜进行细分类设置;此外,部分公共场所有害垃圾也有产生,为满足公共场所内有害垃圾的投放需求,应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4.5.5由于底层裙房、地下室货物配送区空间相对密闭,同时湿度比较大,细菌、病毒等也容易滋生,易危害人体健康,设置在底层裙房、地下室货物配送区的垃圾收集点应配置相应的除臭或通风设施设备。4.5.6《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规定了城市道路两侧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宜符合:商业、金融业街道:50m~100m;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m~2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m~400m。一般情况下,人流密度与道路的功能有关,快速路和支路人流量相对较少一些,商业、金融业及客运公交设施附近的街道人流密度相对较高。因此本条对废物箱的设置间距按道路功能而给出不同值。有辅道的快速路一般均设置人行道,这样在快速路上将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三类交通,其对废物箱的需求类似于主、次干路。快速路无辅道而有人行道,则只有机动车和行人交通,且行人交通量不会大,可以按支路对待。若快速路无人行道则不需设置废物箱。步行街、交通站、体育场(馆)、广场绿地等人流活动密集场所,废物箱的设置应适当加密。
5收集运输车辆5.1一般规定5.1.4根据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和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收运车辆应优先采用新能源汽车。5.2有害垃圾收运车辆5.2.1有害垃圾产生量较小且产生频率较低,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有害垃圾收集车辆宜选用微型或小型厢式货车。5.4大件垃圾收运车辆5.4.1为避免大件垃圾收运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产生次生伤害,大件垃圾收运车辆应为围合式结构,宜选用厢式货车、栏板式汽车。5.4.2大件垃圾通常体积和重量较大,人力搬运较困难,故收运车辆宜配置物料举升(吊升)装车装置。5.4.3为提升运输效率,方便装车,大件垃圾收运车辆宜配置必要的拆解设备、工具。5.5装修垃圾收运车辆5.5.1为避免装修垃圾收运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掉落导致次生伤害,装修垃圾收运车辆应密闭,宜选用自卸式汽车,密闭形式为密闭厢体或篷布遮盖。
6转运设施6.1一般规定6.1.4新建转运站中生活垃圾转运、可回收物转运、装修垃圾转运等多项功能时,为集约土地,宜合并设置。为保障安全生产与规范劳动卫生管理,各类垃圾的转运、暂存区应相对独立。6.1.5环卫工人作息场所主要供环卫工人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主要以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为主线,面向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引导,持续深化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工作,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6.1.6根据《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安全警示标识标志包括各种指示标牌(如各功能区指示、安全疏散、防滑标识等)、警示标志,以及报警装置。6.2垃圾转运站6.2.2本着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新建转运站,倡导向大中型规模、全密闭式发展,50t/d及以下规模的已建小型转运站宜实施功能转型。6.2.3鼓励建设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的花园式、多功能、多元化转运站。并且由于转运站作业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及臭气,因此应重点关注密闭转运、降噪除臭、污水处理等转运站存在的技术短板和瓶颈问题,并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3可回收物分拣中心6.3.1按照我省目前行政管理的要求,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宜以县(市、区)为管理单元设置。6.3.2“两网融合”是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