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监测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对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其社会身份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B.否定了传统选官制度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 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2.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 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 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3.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人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这表明古希腊()A.法律繁琐重形式 B.社会公正平等C.保护奴隶主特权 D.注重民主程序4.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对表中县参议员的身份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身份家庭成分社会出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7174126915102253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相同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②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③范仲淹改革变军事体制④张居正改革行一条鞭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 D.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7.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8.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9.《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宜,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说明A.重典治吏规范统治秩序 B.社会基层管理强化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淡化 D.明初经济迅速恢复10.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11.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C.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得到提高D.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12.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消除民族矛盾 B.促进边疆开发 C.加强君主专制 D.强化民族认同13.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14.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15.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16.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材料反映了洪武年间时间主要内容洪武八年三月造大明宝钞,钱、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洪武九年五月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洪武十年五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二年四月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令全面禁用铜钱A.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纸币出现 B.货币政策的主导性和灵活性C.钱钞兼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D.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17.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18.“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这种情况源于()A.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 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C.“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D.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9.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43年3月签订的“协定税则”规定的进口税率,大体上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上下,比鸦片战争前大大降低了。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订立后,明文规定了值百抽五原则,主要进口货物税率比1843年税率又降低了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六十五。这一变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是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推动了总理衙门的建立C.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2.栖流公所本为清初官府设置用于收容乞丐的机构,清末江浙地区特别是上海的栖流公所多为官督商办,除收容流民流丐外还充当租界会审前收押男女犯人的临时场所,此外还履行救助贫困、医治病人、对被收容人员进行初步工业技能培训等职责。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发生嬗变 D.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已影响中国23.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 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24.下图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2分)2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材料二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秦朝秦朝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唐朝唐朝立国之初就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材料四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烦和反感。——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李君如《中国人民在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并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十七八。……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始于元焉。况海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伏朝鲜、安南边海之人,诚万世之利也……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益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摘编自朱子彦《元代的南北海运》材料二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1950年,政务院规定了制定新税则的六项基本原则:1.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是将来有发展可能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在进口同样商品时,关税税率应当高于该项商品的成本与中国同样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以保护国家的民族生产。……3.对于国内生产很少或者不能生产的生产设备、器材、工业原料、农业机械、粮食种籽、肥料等,实行低税率或者免征关税。……依据这些原则,1951年5月《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实施,这是我国近100年来第一次真正独立自主制定的关税法规。——摘自黄天华《中国关税制度》材料三长期以来,海床洋底的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深海洋底被用于军事目的的威胁与日俱增。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则宣言”,并决定于1973年召开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过程中,海底开发方式成为焦点问题。海洋大国倾向于自由且独立地开发“区域”资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主张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倾向于选择单一开发制。经过长达九年的协商,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就国际海底制度基本上达成协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了介于单一开发制与自由且独立地开发之间的平行开发制。作为原则,区域内的活动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进行,而且只能用于和平目的。——摘编自鹿守本《海洋法律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代漕运发展的交通条件,并简析“终元之世,海运不废”的动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制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实施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的原因,指出该公约在海底开发方面达成的共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红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监测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对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其社会身份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B.否定了传统选官制度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 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周武王在灭商后,不仅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还对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进行赏赐和晋爵。周武王的这一做法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故A正确;周武王没有否定传统选官制度,故B错误;材料说的是分封对象,不是基础,故C错误;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显然不符合“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故D错误。2.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 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 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汉武帝的“酬金夺爵”政策是为了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D正确;AB是推恩令的影响,排除;该项措施只是打击地方诸侯国的一个借口,C排除。故选D。3.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人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这表明古希腊()A.法律繁琐重形式 B.社会公正平等C.保护奴隶主特权 D.注重民主程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人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可知,雅典法规规定,在登记造册加入村社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流程,对其身份进行检查,说明此时的古希腊注重民主程序,保证公正性,D项正确;法律繁琐重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社会公正平等,材料体现了部分的公正性,但为体现平等,排除B项;保护奴隶主特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讲的是公民的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4.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对表中县参议员的身份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身份家庭成分社会出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7174126915102253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三三制”政权涉及阶层具有广泛性,具有民主性,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1924—1927年,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阶级成分中有地主、富农,故其性质并非工农民主政权,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的主体是工人、农民,并没有地主、富农,故D项错误。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废世卿世禄制②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③范仲淹改革变军事体制④张居正改革行一条鞭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孝文帝改革在地方推行三长制;张居正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推行一条鞭法,①②④正确,D项正确;范仲淹改革以整顿吏治中心,没有涉及军事体制改革,③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6.“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 D.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权力分配与先秦时期“世袭社会”相似,但“选举社会”的趋势已出现,主要依据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正向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演变,B项正确;汉朝的察举制度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不同,不能说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排除AD两项;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僚制度即三省六部制,各部门分工明确,规范运作,服务皇权,不能说明权力分配的标准具有“选举”特征,排除AC两项。7.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答案】A【解析】【详解】“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A正确;材料不是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故B错误;“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8.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宋代《吕氏乡约》注重道德、礼俗和互助。这说明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有体现儒家重德,没有体现道家思想特点,也没有体现佛教教义,A项排除;《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不能得出成熟结论。C项排除;乡约可以规范宗族子弟,是加强了乡村宗族势力,D项排除。9.《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宜,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说明A.重典治吏规范统治秩序 B.社会基层管理强化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淡化 D.明初经济迅速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可知,明朝以重典来治理官吏,规范官吏的从政行为,有效维护了统治的秩序,故选A;《大明律》针对的对象显然不仅仅是基层官员,故B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洁己爱民”“下逮仁、宜”等说法恰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故无法得出淡化的结论,排除C;材料说的是明朝政治层面的内容,而不是经济层面的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0.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答案】C【解析】【详解】12—16世纪欧洲各国出现的“罗马法复兴”,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C项正确;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A项错误;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D项错误。11.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D.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家加强法制建设,材料体现了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法制建设,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材料没有体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2.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消除民族矛盾 B.促进边疆开发 C.加强君主专制 D.强化民族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司马迁提出“祖皇帝说”,强调各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意识,为维护和巩固当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供心理支持,故选D项。“祖皇帝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不可能消除民族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边疆开发与君主专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C两项。13.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可知,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教分离,体现了本国事务交由本国解决的发展趋向,即民族国家意识开始兴起,故选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只能体现为对教权的限制,没有提及天主教会腐朽的相关史实,排除C;如果14和15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解体,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启蒙运动,排除D。14.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受到了《万国公法》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不使用武力”可知该规定开创了通过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故选A;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并不是为了削弱法国机器盟国的势力,排除B;这一规定只是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但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欧洲各国间的矛盾,排除C;《万国公法》是1836年颁布的,排除D。15.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初的外交工作指示中明显区分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明显,但是在对待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人员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体现了中共处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B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排除;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显然不具备延续性,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6.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材料反映了洪武年间时间主要内容洪武八年三月造大明宝钞,钱、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洪武九年五月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洪武十年五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二年四月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令全面禁用铜钱A.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纸币出现 B.货币政策的主导性和灵活性C.钱钞兼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D.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停铸钱”、“全面禁用铜钱”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货币政策的主导型,材料“以便民用”可以看出其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出现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钱钞兼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白银在市场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等信息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D项正确;题干所述现象的核心词为“庄票”而非“货币”,“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的主旨介绍了庄票的种类和功能,不能体现出“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排除B项;“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8.“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这种情况源于()A.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 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C.“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D.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储备的中心货币,与题干其他国家用商品换美元的情况相符,C项正确。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的原因,与题干无关,排除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与贸易方面有关,题干是金融领域,排除B。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9.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隋朝通过大规模的检索检出大量隐漏人口,这就加强了国家对户口的控制,减少了户口的流失,从而削弱了豪强世族对人口的隐匿,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故选B;隋朝的这种举措是国家控制力加强的表现,并非是吏治腐败,排除A;隋朝的这种举措主要是为了检索人口,没有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更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D。故选B。20.1843年3月签订的“协定税则”规定的进口税率,大体上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上下,比鸦片战争前大大降低了。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订立后,明文规定了值百抽五原则,主要进口货物税率比1843年税率又降低了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六十五。这一变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是A.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推动了总理衙门的建立C.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关税的不断降低,便利了列强对华输出商品,这会加速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一定条件,从而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故答案选C项;AD项都是影响,但与选项C相比,都是局部,故排除AD;B项与C项相比,影响不及C项深远,可排除。2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只有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项错误。22.栖流公所本为清初官府设置用于收容乞丐的机构,清末江浙地区特别是上海的栖流公所多为官督商办,除收容流民流丐外还充当租界会审前收押男女犯人的临时场所,此外还履行救助贫困、医治病人、对被收容人员进行初步工业技能培训等职责。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发生嬗变 D.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已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栖流公所由官办变为官督商办,在收容基础上,增加收押、救助、医治、培训等职责,反映了中国社会慈善和流民管理等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发生嬗变,C项正确;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不是栖流公所职能、管理模式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A项错误;栖流公所职能和经营模式变化,不能说明主权遭受侵略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项错误;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形成于二战以后,与材料现象无关,D项错误。23.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 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和工人的利益,说明其有历史进步性,选项C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在1871年就确立,排除B;德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普鲁士容克贵族,但材料反映的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权益的维护,因此选项D排除。24.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图可知,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有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经当事人之间谈判解决、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体现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C项正确;据图可知,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占主,但不能说发挥决定作用,这否定了官府审判的作用,排除A项;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表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是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不能得出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2分)2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材料二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秦朝秦朝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唐朝唐朝立国之初就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材料四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烦和反感。——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李君如《中国人民在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并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答案】(1)精髓:强调秩序,维护稳定;以民为本;维护统一;军事与教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2点即可)(2)特点: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传播汉族文化,加强文化认同;采用与内地相似的行政区划,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首都行政中枢对地方的有效管辖。(3点即可)(3)主要依据: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2点即可)(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协商民主有利于综合各方的利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但也容易造成牵制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精髓:根据材料“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点己复礼”可知,强调秩序,维护稳定;根据材料“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可知,以民为本;根据材料“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故化结合起来,外偏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可知,维护统一,军事与教化、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闼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可知,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根据材料“唐王朝功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可知,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根据材料“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可知,传播汉族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根据材料“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可知,采用与内地相似的行政区划,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首都行政中枢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主要依据: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小问4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根据材料“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数,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可知协商民主有利于综合各方的利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但也容易造成牵制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十七八。……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始于元焉。况海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伏朝鲜、安南边海之人,诚万世之利也……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益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摘编自朱子彦《元代的南北海运》材料二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1950年,政务院规定了制定新税则的六项基本原则:1.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是将来有发展可能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在进口同样商品时,关税税率应当高于该项商品的成本与中国同样货品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以保护国家的民族生产。……3.对于国内生产很少或者不能生产的生产设备、器材、工业原料、农业机械、粮食种籽、肥料等,实行低税率或者免征关税。……依据这些原则,1951年5月《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实施,这是我国近100年来第一次真正独立自主制定的关税法规。——摘自黄天华《中国关税制度》材料三长期以来,海床洋底的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深海洋底被用于军事目的的威胁与日俱增。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则宣言”,并决定于1973年召开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过程中,海底开发方式成为焦点问题。海洋大国倾向于自由且独立地开发“区域”资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主张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倾向于选择单一开发制。经过长达九年的协商,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就国际海底制度基本上达成协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了介于单一开发制与自由且独立地开发之间的平行开发制。作为原则,区域内的活动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进行,而且只能用于和平目的。——摘编自鹿守本《海洋法律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元代漕运发展交通条件,并简析“终元之世,海运不废”的动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制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实施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的原因,指出该公约在海底开发方面达成的共识。【答案】26.条件:创造性地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运输官府物资。动因:海运相较于陆运和河运有其自身的优势;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的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拉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南方财赋顺利北运的需要。27.特征:关税保护;根据国家需要灵活调整;关税自主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28.原因:海洋法律地位不明;出于军事目的海底开发带来的威胁剧增;联合国的推动;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共识:采用平行开发制;和平利用;兼顾全人类利益。【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条件:根据材料一“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始于元焉。”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创造性地开辟长途海运航线;以及结合元大都的所在位置,可知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或直接表述为京杭大运河;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还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运输官府物资或答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动因:根据材料一“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河漕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十七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